A. 成都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红牌楼,分别指那个区 上面几个地方,分别对应的是那个区啊
1、成都东门属成华区。
成华区位于川西平原,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53'~104°03'、北纬30°33'~30°44'之间。
地处我国重要的科技文化和金融商贸中心、西南交通通信枢纽、四川省省会、内陆特大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区的东北部。成华区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B. 我想了解一些石达开的奇闻异事,越多越好,谢谢!
1 观云亭
观云亭,又名轿子石,位于蜀南竹海旅游集散中心万岭小桥3公里处。
相传,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在万岭山下官兴场(今长宁县官兴乡)被翼王石达开战败,主将唐友耕重伤不能骑马,坐着轿子到此,太平军紧追不舍,轿夫见山高难抬,就甩下轿子逃跑了,轿子也就留在那里,变成了今天路中央的大石头——“轿子石”。
2 宝剑鱼
宝剑鱼盛产于大渡河,因鱼头至鱼身的背脊之间有一把形似宝剑的骨架而得名。传说清末翼王石达开被俘前将宝剑投入大渡河中,大渡河鱼便从此得灵气而头顶宝剑。
3 橘子王
从前,江西省南丰的桔子不算顶甜,自从“桔子王”留在南丰一个叫郭背园的地方后,桔子就变得鲜甜鲜甜,和蜜糖一样。这样一来,人们就把南丰桔子索性叫做“蜜桔”。
据说,早先“桔子王”总是一年跑一个地方,跑到哪,那里的桔子就格外甜,第二年“格子王”一走,桔子又不那么甜了。
讲起“桔子王”长久留在南丰郭背园,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当年太平军大队人马,就在这一带打清兵。南丰更是太平军扎营盘的地方。
统率这支太平军的将帅,就是能文能武的翼王石达开,翼王不单带兵打仗呱呱叫,而且肚子里的文才也实在好呵一一诗,词,歌,赋,门门出色,这还不算稀奇,他还弹得一手好琴。
那年的十月间,冀壬统率大军到南丰县来了。他办完戎事,就坐在城墙上弹起琴来。他弹的琴那么使人醉心,连天上飞来飞去的鸟雀,一听见会飞下来落在树上一声不响,一动不动的听半天。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里,翼王石达开又坐在城墙上弹琴了。声音真惹人动心。这时忽然有个白白胖胖穿红兜肚的小崽俚,笑嘻噶地一蹦一跳,手上端着一盘子黄金般的桔子;跑来放在弹琴的翼王身边,也不作声,就静静地站在旁边,听着美妙的琴声而入神。
翼王弹着弹着,口渴了就顺手拿起橘子剥开吃了,嗨!越吃越想吃,一阵吃了一盎。闻,多甜美的桔子呵!
翼王亲切地问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崽俚: “这种蛮甜的桔子是你家树上摘的?”
那个穿红兜肚的水崽俚笑咪咪地说:是啊,只要您喜欢吃,我天天送来。”
“好甜啊!真象灌了蜜糖一样。来,我谢你二两银子,你拿回屋里去买些东西吧!”
“不!这是送给你吃的,我可真喜欢听你弹的琴声。”
当时,翼王就想叫人把银子送到那崽俚家里去,问道:“你家住在那里?”
“前面桔树林里。翼王,请你再弹一阵琴给我听听吧!”
“好!”
翼王又弹了起来,铮铮琮琮,悦耳的琴声,真让人心旷神怡。
那个穿红兜肚的小崽俚听得真入神,欢喜得直点头,等琴声由强变弱,静悄悄地息了声。小崽俚笑咪咪地朝桔子林走去了。
不管哪回翼王在城墙上弹琴,那个穿红兜肚的小崽俚总会端来一盘鲜甜的桔子,翼王每次要谢他时,他都是说家就在桔树林里。
‘
一天,翼王奏完琴,等那穿红兜肚的小崽俚就要回家时,就连忙叫身边的一个太平军 “你赶快跟那小崽俚去,看看他家住哪里?看清楚回来,明天好送一些礼物到他家里去,不能老白吃人家的桔于呀!”
那太平军听罢,就急忙跟在小崽俚后面。但紧追慢赶,只见小崽俚一钻进桔林,就不见人影子了。那个太平军赶快跑进桔林东找西寻,再也找不到那个白白胖胖穿红兜肚的小崽俚了,他连忙回来,惊奇地向翼王禀报: “翼王,刚才那小崽俚,一进桔林就消失了踪影,再找也找不到了。”
翼王听后,便道: “实在找不到,那只好算了。”
第二天,翼王又在城墙弹起琴来了,不一会,果然那小崽俚又端了一筐金黄金黄的桔子放在翼王身边,仍入神地蹲在一旁听交琴了。
这回翼王弹了一阵又一阵,但在歇下来的似乎,就再也不拿桔子吃了,只望崽俚但笑笑。小崽俚笑咪咪地把桔子剥好递上来了。 说: “翼王,请吃桔子吧、弹很多么动听呀。
翼王摇摇头说: “今天不吃了。”
“你怎么不想吃了?”
“我并不是不想吃,只因为你不肯说你家住哪里。我们太平军不能拿百姓的东西不给钱啊。”
“我不是已说过了吗一一就在桔林里。”
“可桔林里哪有你的家呀?”
“翼王,你一定问清才吃桔子的话,那我一一”
“是呀,我就是要知道你家住在何处,我要好好谢谢你呀。”
“我可不要你谢。”
“就是不要谢,也应该讲清楚呀。”
“好,今天再也不瞒你了.我是桔子王,就住在桔树林里。不过,我住的地方是不固定的,那里好就往那里走,凡是我到的地方,那里的桔子就格外甜。可是年年东走西串,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可以长久住下来呢。”
“那这里怎么样呢?”
“哈哈,这里我总算爱上了。”
“那为了什么?”
“因为这些我天天听到你的琴声,真舍不得走了。自从太平军到达里扎下营盎。百姓日子过得蜜甜蜜甜的,不愁吃不缺穿,风也调雨也顺了,我更舍不得走了。”
翼王听了忙说: “谢谢你,但你还是要告诉我,你家住哪里?”
“就在郭背园桔林里。”
“我以后一定会去看看你的。”
翼王为了感谢“桔子王”,要他留下来.使这里的桔子年年丰收,好让大家年年吃到蜜甜蜜甜的桔子,有一回还特地到郭背园桔树下弹了一夜琴。
南丰桔子香又甜,而南丰的桔子又数郭背园的桔于更香更甜,这是当地多少年来,大家都晓得的。为什么?不用讲你也知道,就是因为“桔子王”喜爱当年翼王石达开统帅的太平军曾驻扎在这里,决定长住不走了。
4 咂酒诗
1862年石达开大军经过贵州黔西,大定(今大方)一带时(又说大屋基),当地苗族民众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的仪式欢迎石达开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舞,披着月色,照着营火,手扶吸管,低头畅饮。席间,石达开即兴赋诗一首: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首句“千颗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种粮食酿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头”,是因为无论身份如何高贵之人,若不低头便无法将酒吸出。后两句则是说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将酒一饮而尽。
5 刮字入药(重庆)
清朝同治元年(1862)四月上旬,石达开为抢渡长江天险,率部明攻江津,实攻綦江,因内应被破获,清军有备,急切难下,遂驻军东漠、赶水、高庙场一带,稍事修整,训练新兵。
此间,翼王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广行布施。一日,去石壕场,乘兴题诗一首于牛市口中堂上,诗曰:
戎马倥偬又七年, 声据东南日月边。
中原逐鹿缘何事, 祗为安民X X X 。
传说,乡人迷信,认为翼王留墨可治病,最后三个字都被附近居民刮去入药吃了。
6 磨砺以须
传说有一次,冯云山到理发店理发,主人请他帮忙提副对联。冯主人诚恳热情,不便推辞,便仓促间提了一个“磨砺以须,天下头颅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后来石达开路过看见此联,说文辞俱佳,可惜气势不足。店主人便请他帮忙改改,石达开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立即为主人题写了一幅“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后来冯云山再过此店时看到改过的对联,得知经过后,对石达开的胸襟气魄十分赞叹。
又说此联是石达开出山后与冯云山商议,为作为他们活动据点的理发店提联,冯先提了磨砺以须,天下头颅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说,这对联虽然好,但“吓不走鼠辈,更引不起真正英雄豪杰的注意”,于是就挥笔改成那个样子。
7 泸州红伞
“红色是我们国家的传统颜色,代表着富贵与吉祥,因此,红色伞面的油纸伞历来都是最为畅销的,而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全国使用的红色雨具油纸伞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泸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泸洲油纸伞如此的畅销呢?
据说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人,自乐山大渡河的上游乘船而下,他的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被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的伞面上却印有“泸州制”的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看到后,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怀疑他就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便匆忙前去报告官府,但等到衙役前来追捕的时候,石达开早已不见踪迹了。
从此之后,泸州红伞便成为了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的吉祥之物,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或自己使用,或馈赠亲友。 ”
8 “伞兵”伏击取泸溪
这是太平军攻打泸溪县城时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次伏击战的经过:
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天下着鹅毛大雪。一大早,太平军就将沪溪县城围得个水泄不通。城里的清兵鬼缩着不敢出城,眼巴巴地望着在外设防的知县吴经炳回来救援。
“全队人马抄小路速行!”在外设防的吴知县得到县城被围的急报后,正在回城的路上催兵趱行。
雪越下越大。吴经炳的人马在走上林间小路以后不但不能加快速度,反而比原来慢多了。吴经炳真有些后悔,但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想。只好一步一趔趄地继续向前走着。
远处一匹战马从林边飞出,直奔太平军的大营。骑在马上的是翼王的侦察兵。他现在侦探到了吴经炳回援部队的确切路线,便飞马前去报告翼王。
“禀王爷!吴经炳的回援部队正取道城西坡头小路向县城逼近!”侦察兵一下马就急速地向翼王报告了敌情。
翼王听后,点了点头,又捋了捋胡须,说:“速请李将举!”
李将军就是李福猷。他是一员勇敢的猛将,又是—个指挥若定的优秀指挥员。每当紧急关头,翼王总是首光想到他。
李福猷很快就来到翼王面前:“翼王兄有何派遣?”
“速将你部‘伞兵”带到城西坡头伏击敌人援军!”翼王一边说,一面做了个杀敌的有力手势。
“马到定然成功!”李福猷说着他去接受战斗任务时最爱说的这句话,便旋风般转身出门集合“伞兵”去了。
这里所说的“伞兵”,当然不是今天的空降伞兵,而是石达开的一种特殊兵种一一用布伞当作杀敌武器的太平军战士。
为什么翼王会有这种“伞兵”呢?这是由于翼王自举义以来, “转战频年”,部队多在郊野里露宿而创建出来的。这种“伞兵”每人都有一把特制的大布伞。这种伞,撑时可当帐篷,挡风避雨,供人马歇宿;收拢时,伞顶装有矛头,可以杀敌开路。各部充任“伞兵”的战土,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特别是李福猷部下的“伞兵”更富于机智勇敢的特点,今天用他们去伏击吴经炳,真是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李福猷很快集合了自己的“伞兵”,赶到伏击地点。他下命令道:
“张开布伞,装好矛头,就蹲在路边!”
“伞兵”蹲下后没多久,布伞就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蒙住了,一点儿破绽都看不出。
吴经炳的人马到达了坡头极顶,他们可以看见县城了。当吴经炳看到太平军那金黄龙凤旗高高飘扬时,他不觉倒抽了一口冷气。
“急速前进,杀敌有赏!”吴经炳故意把“赏”字说得很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到一个“赏”字,有的人脚步比原来加快了些。
谁知他们越是“急速前进”,就越是早一点去见阎王。李福猷的“伞兵”伏击圈是足够圈住他们整个部队的。
“叽——叽——”几只不知名的山鸟因找不到食物,呆在枝头上呻吟着。这些小山鸟好象在告诉吴经炳:“你就放心走吧,这里除了我们这些冻馁的山鸟外,什么也没有哩!”
但是,吴经炳毕竟是个征战老手,他想到这里可能会有伏兵。只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伏兵会伏得这么近,简直可以说,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他停住脚步朝几处较远的刺蓬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发现。忽然,他装出好象发现了伏兵似的喊了声:“石贼伏兵看箭!”
“嗖——”他真的朝一个大刺蓬放了一箭。
这一箭并没有惊动就伏在吴经炳跟前的太平军“伞兵”,因为没有听到李福猷的牛角号声,谁也不会乱动的。何况刚才吴经炳的那一箭显然是盲目的。
吴经炳在虚张声势之后,仍不见有什么动静,心里稍稍安定了下来,并嘲笑着翼王的不会用兵:“石贼不过一勇夫耳!”
“嘟——嘟——”吴经炳的嘲笑实在是太早了,他的话还未落音,一阵洪亮的牛角号声在他的身后响起来,使他不觉一怔:“这是怎么回事?”
牛角号是李福猷将军吹响的,号声告诉全体伏击的“伞兵”:敌人已全部进入伏击圈,可以动手杀敌了。
正当吴经炳怔住的一刹那间,太平军“伞兵”一跃而起,收拢了布伞,伞上的矛头一支支戳进了清兵的胸膛。有的清兵连杀向自己的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看清就倒下了;有的刚要拔腿逃跑,就被阎王请去了……这次伏击战,真个是杀得敌人懵头转向,人仰马翻。整个清兵的回援部队,除了知县吴经炳靠着一匹伤马落荒而去之外,一个也没漏掉。
“轰!轰!轰!”三声号炮从县城方向传来,李福猷和“伞兵”们知道,这是攻克县城的信号。他们伫立在坡头上拨开树枝朝县城看去:攻城的义军将士们正潮水般涌入城内。翼王正凝眸望着坡头,等待着伞兵的归来。
“回营!”李福猷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翼王的祟敬之情,跃马挥鞭,带着“伞兵”赶去向翼王报捷……
9 岩号聚兵
这翼王率部从沪溪县城出发,连破河溪、镇溪(今吉首)两营。乾州演兵得知门户河溪已破,羽翼镇溪失守,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于是大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穿过乾州取道凤凰鸭堡寨(今禾库),直攻卫城(今花垣吉卫)。
太平军到达卫城的那一天,天已经黑了。由于长途跋涉,兵疲粮缺,加上不熟悉地形,受到清兵守将吴自烈的部队袭击,首尾不能相顾,当晚,永绥(今花垣)县境几乎到处都有和主力失散的太平军将士的足迹。
记不清翻过了几道山,涉过了多少水,翼王和他的卫队在—棵大樟树下停了下来。樟树下有几尊光滑的石凳,还有一堆留有热气的草木灰。
这里是来往行人休息的地方,我们也在这里休息——下吧!”一个卫兵一面向翼王说明情况,一面提出休息一下的请求。
“是啊!”翼王想, “从乾州出发到这里大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吃饭了……”
“大家休息一下吧,把脚插到那堆热灰里取取暖!”翼王关切地对卫兵们说。
卫兵们坐了下来。有几个一坐下就打起了呼噜。
翼王没有坐下,他牵着马慢慢走着,让马去啃几口干枯的野草。他抬头看看天,天上除了几点寒星外,一片乌蓝。这是什么地方?
“咕——咕——喔”一声鸡鸣,使翼王振奋起来。他想,这附近准有百姓,天一亮就去找点吃的,现在可别去打扰他们。
又一声鸡叫,东方现出了鱼肚白,远山和近村都朦胧可见了。
“弟兄们醒醒!”石达开走向樟树下,叫卫兵们起来。
大家都醒了。一阵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传来,引起大家想喝水的欲望。
他们循声来到泉水所在地一看,这里真是一个清雅、别致的地方。泉水从一个不到水桶大的小岩洞中流出,落下三尺左右便有一个岩窝,刚好有碗那么大。岩窝里的水是满的,清亮清亮。为了表示对翼王的尊重,大家请他先喝。
“谢谢各位!”翼王—边说,一边绾起衣袖向泉边走去。
翼王蹲下喝了一口水,顿觉心旷神怡。当他正想喝第二口时,他发现水窝边有一个拇指大的小石眼,光滑光滑的。出于好奇,他想吹一下,看看通向何处。
说来真巧,这个小石眼从来没有入去管它,湘西哪个山里没有这样的小岩孔呢?恰恰今天翼王注意到了这个小岩孔,并想要试吹—下。
“呜——呜、呜——”翼王一吹岩号响得惊天动地。
原来这个小石眼,连接着永绥县境的九洞十八弯,要是谁吹响它,整个县内都会知道发生了急事。
翼王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他在第一次吹响岩号后想,若按本部集合号的节奏一吹,散兵是否会赶来?
“呜、呜、呜……”他按着集合号节奏吹了起来。
“这号是在哪里吹的?”散在麻栗场的将士们向当地苗民百姓打听着。
“这是我们的集合号!怎么吹得这样响?”正在下寨河行进的将士也在问百姓。
“是王爷才能吹响这个岩号。传说只是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阿尼的苗族酋长吹响过一次。这个岩号在吉峝坪……”永绥的百姓向各路太平军讲述着岩号的一切。
“向吉峝坪靠拢!”几乎在一个时间里散在各处的太平军首领都发出了这个相同的命令。
不到半天,翼王的人马全部赶到了吉峝坪聚集。
翼王为此把这个岩号取名为“聚兵号”,把近旁的水井命名为“牛角并”。
今天,吉峝坪已经改为团结公社了。苗、汉各族人民凡是去到团结公社的,都必定要去牛角井喝—口翼王喝过的水,吹一下翼王吹达的岩号,表示对翼王和太平军的怀念。
10 得道成仙
大洪山,一般称为雪山,又呼阳诺雪山。山在越西,九龙两县交界的丛山中。昔年太平军兵败,翼王石达开即隐居雪山。后来在此得道,保佑地方清静,六畜平安,灵异事迹甚多。每年都有各地的人来烧香,朝拜阳诺雪山。至今雪山上海有一座祖师庙,其中祖师像造型雄伟,当地人说样子很像石达开。
11 翼王智退英海军
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闻报九江安庆芜湖皆为洪军占领,南京孤城危在旦夕,乃上书朝廷乞求聘用英海军兵舰驻守南京江面。英海军船坚炮利,岂怕洪军水船靠近。陆总督只是闭城不出,以为有英海军洋枪洋炮轰击洪军水船,万难靠近。当洪军大队兵船驶离南京百里之时,英海军用望远镜望见帆樯如云,而发泡轰击,顿时大炮齐鸣,水柱冲天,情势非常紧张,当时洪军各兵船为避免牺牲,暂停行驶,请示翼王怎么办?翼王计上心来,及时命令全部属下收集二三千个罐头戴上雨帽,罐内各点小灯一盏,深夜里放入河中旋漾。象是人在水中游泳一样。洋人怕它驶近,必然大炮轰击,等他炮弹用尽,洋人洋炮,就可一举成擒了。众人齐呼妙计。当即相依而行。结果,大败了英军,还擒获英海军大将一名。洋人被迫求和,翼王道:“依我两条条约,才能讲和。第一要你此后不得援助满清,第二要你赔偿我军粮二百万担。”英军答应照办。于是,洪军水师部队安全驶到城下。把南京包围。在紫金山上炮击城内,炮声震天。
洪王道:“若得南京,必先占领外围太平府(即当涂),否则不能久守。现在派翼王带领五千兵去攻克太平府。次日,石达开遵命带兵先把太平府包围,石达开令部下只可智取,不要强攻,免伤群众。当即写了劝降信,命人送入城,信上说,“本王致书太平府,通知城内军民知悉,本王奉天王之命领兵攻取太平府,天王怜爱民众,命令不得炮轰民房,保全民命财产,仰知府献城归降,如有抵抗,格杀不赦,此告。”当时城中寺院有和尚数百,知府怀疑他们通敌,强把他们驱逐出城。和尚无处安身,全部奔去江宁(即南京)。石达开就把军士化妆成和尚,也跟着到了江宁,探听敌情,里应外合,天天在南京街上游走说:“天王爱护百姓,洪军来了把官粮都送给民众,有吃有穿。”民众听了个个喜欢,瓦解清朝统治。此时,城外洪军已在城郊开地道直逼城脚,把数百袋火药装进,火药引线点燃,天兵地裂轰隆一声,城墙炸开十多丈,洪军大队从缺口冲杀过去,展开猛烈的巷战,城内二十万清军官兵尽皆被杀,且杀两江总督。
攻取南京,威震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避难按下不说,且说太平府被石达开智取,不伤一兵一民的政策下,怕死的妖官开城迎降,免杀他狗命。真是万民欢喜,感激天王洪恩。
点评:
1853年在石达开率军攻克九江后,清廷方面不仅急调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水师部队,及广东外海水师战船上百艘驰援南京,还曾命名苏松太道(即上海道)向英国海军求取援助,并以此安抚人心。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来由吧。它和《三国演义》《洪秀全演义》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哪天有谁写《天国演义》时,不妨考虑收进去。
12 长征中的神秘向导
将军的隐秘与毛泽东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后,气势如虹,剑指川西。国民党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加强围追堵截。为避实就虚,红军似乎将通过凉山彝区进人川康。
蒋介石细观局势后松了一日气,断定红军难以通过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江河阻隔、彝汉矛盾重重又语言不通的彝区,坚称“朱毛必步石达开之覆辙”,并亲笔手谕:“勤勉彝民番族,协助剿匪为要。”然而,红军在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等闪电般的彝海结盟之后,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彝区,进而乘势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一举跳出了蒋军的包围圈,将追兵堵将甩在身后。
事后,毛泽东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刘伯承:“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悦诚服,你老兄用么子办法一下子说服了彝族头领?”刘伯承向毛泽东透露:除了严格执行我党的民族政策外,地下党安排的一位秘密向导起了关键作用!那么,这位神秘向导是谁呢?
他是太平军的后裔
经记者多方考证。这位红军通过彝区的关键人物,是个党史军史上从未露过面的无名英雄。根据原西康省和凉山地方志考证,这位叫陈志喜的传奇人物是太平军的后裔。能成功帮助红军通过险山恶水,与他这一特殊出生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陈志喜祖籍湖南祁阳。父亲陈敬斋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前队”军士,长期跟随石达开出生人死南北征战。1863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畔被俘,被“凌迟处死”后,太平军8000将士有的被清军杀戮,有的投河自尽。陈敬斋机智脱逃后流落到凉山冕宁,与当地一望族女儿结婚。陈敬斋善于交际,行侠仗义,在当地颇有人缘。加上岳父名望,成为当地知名士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敬斋小儿子陈志喜出生。小志喜自幼聪明,读过私塾。陈志喜在冕宁县与中共冕宁地下党负责人陈野苹是邻居,互认家门,相处甚好,逐渐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
地下党引贤内荐能
先遣军获助高人
1935年5月21日,刘伯承、聂荣臻率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与中共地下组织接上头。据地下党介绍,从冕宁到西康的雅安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经凉山越西到汉源大树堡渡大渡河,此路有国民党重兵防堵;另一条从彝区通过,须走小道由大桥(地名)过拖乌抵石棉安顺场渡河。蒋介石根据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兼24军军长刘文辉的报告分析认为,红军断然不敢走后边这条招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险道,相信仅彝民的缠绕阻击就足以让红军难以顺利通过,故基本未予布防。
哪知刘伯承这个“四川通”,对川康地区尤其大小凉山地理、民俗并不陌生。他根据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决定佯攻越西隐真示假,偏借彝区北上。刘伯承与陈野苹会晤时,提出找一个会彝语又了解彝区情况的可靠向导,全程引导先遣部队穿越彝区。陈野苹与西康地下党领导人廖志高共商此事。经详细而慎重研究后,两人推荐了“彝汉通”陈志喜。陈志喜告诉刘伯承并出主意说,彝人很讲义气,只要做到同他们喝血酒交朋友,红军就可望顺利通过。他有办法把两位头领请来见面。刘伯承大喜。
彝海结望衡锣密肘
陈志喜果然很快把罗洪作一请来,在小堡村喇嘛庙里和刘伯承见了面。刘伯承与罗洪作一真诚相谈。陈志喜穿针引线,把握时机,很快使贾人按彝人习惯喂了鸡血酒。罗洪作一当场答应保证红军顺利通过自己地盘到达大侨地区。
罗洪作一说话算数,先遣部队果然一路顺利通过罗洪作一地盘到达大桥镇。是夜,刘伯承司令部就设在陈志喜家。陈妻徐宝珍亲自安排把大院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专门为刘伯承卧榻铺厚稻草和新铺单,还烧水让将军“烫脚”消除疲劳。
接着,陈志喜又连夜派人前往彝海边的白沙请小叶丹。因此前一些彝民在喇嘛房一带阻击过红军前卫连,造成前卫连伤亡,小叶丹有所顾虑,只派了管家沙马尔格子露面以打探虚实。陈志喜安慰管家:“红军不同于国民党军,绝对不进村寨不扰民,只借路北上打日本。前边那点小误会,红军司令官根本不在意,还想和小叶丹喝血酒结盟呢。”见管家半信半疑,陈志喜拍着胸口对管家说:“你回去给我干亲家说,红军如动他一根毫毛,陈某拿命相抵!”陈志喜在当地也是个“人物”,他的担保使小叶丹消除了顾虑。
陈志喜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于使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边进行了光耀史册的彝海结盟。接着,刘伯承盛邀小叶丹和罗洪作一到大桥,在陈志喜家设宴招待两位彝族头领。刘伯承、小叶丹、罗洪作一和陈志喜再次同喝了血酒,祝贺彝海结盟成功。
小叶丹亲自护送刘伯承走出大桥地区,经彝海到达喇嘛房。分别时刘伯承将自用的左轮手枪和10支快枪送给小叶丹,一再嘱托:“后面大部队还多,拜托兄弟一定费心把红军各部护送出彝区。”侠肝义胆的彝领拍胸道:“兄长所托事兄弟一定办到!”说完将自己的黑色坐骑送给刘伯承。事后,小叶丹再次下令,严禁部落袭扰红军,允许红军就地筹措粮秣物资。安全和供给得到充分保障的红军经7天7夜行军,士气高昂齐装满员地快速通过彝区直取康巴地区,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当,创造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长征乃至我军战史上蔚为壮观的经典战例。
C. 张大千的故事你知道吗
数画家才华风流古有唐伯虎,今有张大千。
去了趟台北。街头巷尾,最不会缺的是“川味”红烧牛肉面的招牌,小小一条永康街,居然能有三四家。奇怪的是,四川并无此味。
台北的“川味”牛肉面,源头当然出自眷村,而以冈山的眷村可能性最大。冈山是空军官校所在,官校自成都迁来,眷属多半为四川人。
丈夫们每天驾驶飞机出门,也许要到晚上才回来。在家等候的眷属们一边提心吊胆地听着天上的点点滴滴,一边做着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以这样的心情吃那碗红烧牛肉面,会突然地感受到一种异乡的滋味,身体中有某种情绪被唤醒,然后转换着,突然便有一种酸楚的感情。
张大千和夫人徐雯波
而他最常说的事情,则是1939 年的那个50 岁生日,和自己离开上海时,李秋君把自己亲自为张大千书写的菜谱交给徐雯波,对她说:“好妹妹,你能够每天在他的身边照顾他,有多好!”
(作者:李舒)
摘编自《民国太太的厨房》,中信出版社出版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D. 当年的神秘午饭实力是超里的什么水平
1观云亭观云亭,又名轿子石,位于蜀南竹海旅游集散中心万岭小桥3公里处。相传,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在万岭山下官兴场(今长宁县官兴乡)被翼王石达开战败,主将唐友耕重伤不能骑马,坐着轿子到此,太平军紧追不舍,轿夫见山高难抬,就甩下轿子逃跑了,轿子也就留在那里,变成了今天路中央的大石头——“轿子石”。2宝剑鱼宝剑鱼盛产于大渡河,因鱼头至鱼身的背脊之间有一把形似宝剑的骨架而得名。传说清末翼王石达开被俘前将宝剑投入大渡河中,大渡河鱼便从此得灵气而头顶宝剑。3橘子王从前,江西省南丰的桔子不算顶甜,自从“桔子王”留在南丰一个叫郭背园的地方后,桔子就变得鲜甜鲜甜,和蜜糖一样。这样一来,人们就把南丰桔子索性叫做“蜜桔”。据说,早先“桔子王”总是一年跑一个地方,跑到哪,那里的桔子就格外甜,第二年“格子王”一走,桔子又不那么甜了。讲起“桔子王”长久留在南丰郭背园,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当年太平军大队人马,就在这一带打清兵。南丰更是太平军扎营盘的地方。统率这支太平军的将帅,就是能文能武的翼王石达开,翼王不单带兵打仗呱呱叫,而且肚子里的文才也实在好呵一一诗,词,歌,赋,门门出色,这还不算稀奇,他还弹得一手好琴。那年的十月间,冀壬统率大军到南丰县来了。他完戎事,就坐在城墙上弹起琴来。他弹的琴那么使人醉心,连天上飞来飞去的鸟雀,一听见会飞下来落在树上一声不响,一动不动的听半天。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里,翼王石达开又坐在城墙上弹琴了。声音真惹人动心。这时忽然有个白白胖胖穿红兜肚的小崽俚,笑嘻噶地一蹦一跳,手上端着一盘子黄金般的桔子;跑来放在弹琴的翼王身边,也不作声,就静静地站在旁边,听着美妙的琴声而入神。翼王弹着弹着,口渴了就顺手拿起橘子剥开吃了,嗨!越吃越想吃,一阵吃了一盎。闻,多甜美的桔子呵!翼王亲切地问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崽俚:“这种蛮甜的桔子是你家树上摘的?”那个穿红兜肚的水崽俚笑咪咪地说:是啊,只要您喜欢吃,我天天送来。”“好甜啊!真象灌了蜜糖一样。来,我谢你二两银子,你拿回屋里去买些东西吧!”“不!这是送给你吃的,我可真喜欢听你弹的琴声。”当时,翼王就想叫人把银子送到那崽俚家里去,问道:“你家住在那里?”“前面桔树林里。翼王,请你再弹一阵琴给我听听吧!”“好!”翼王又弹了起来,铮铮琮琮,悦耳的琴声,真让人心旷神怡。那个穿红兜肚的小崽俚听得真入神,欢喜得直点头,等琴声由强变弱,静悄悄地息了声。小崽俚笑咪咪地朝桔子林走去了。不管哪回翼王在城墙上弹琴,那个穿红兜肚的小崽俚总会端来一盘鲜甜的桔子,翼王每次要谢他时,他都是说家就在桔树林里。‘一天,翼王奏完琴,等那穿红兜肚的小崽俚就要回家时,就连忙叫身边的一个太平军“你赶快跟那小崽俚去,看看他家住哪里?看清楚回来,明天好送一些礼物到他家里去,不能老白吃人家的桔于呀!”那太平军听罢,就急忙跟在小崽俚后面。但紧追慢赶,只见小崽俚一钻进桔林,就不见人影子了。那个太平军赶快跑进桔林东找西寻,再也找不到那个白白胖胖穿红兜肚的小崽俚了,他连忙回来,惊奇地向翼王禀报:“翼王,刚才那小崽俚,一进桔林就消失了踪影,再找也找不到了。”翼王听后,便道:“实在找不到,那只好算了。”第二天,翼王又在城墙弹起琴来了,不一会,果然那小崽俚又端了一筐金黄金黄的桔子放在翼王身边,仍入神地蹲在一旁听交琴了。这回翼王弹了一阵又一阵,但在歇下来的似乎,就再也不拿桔子吃了,只望崽俚但笑笑。小崽俚笑咪咪地把桔子剥好递上来了。说:“翼王,请吃桔子吧、弹很多么动听呀。翼王摇摇头说:“今天不吃了。”“你怎么不想吃了?”“我并不是不想吃,只因为你不肯说你家住哪里。我们太平军不能拿百姓的东西不给钱啊。”“我不是已说过了吗一一就在桔林里。”“可桔林里哪有你的家呀?”“翼王,你一定问清才吃桔子的话,那我一一”“是呀,我就是要知道你家住在何处,我要好好谢谢你呀。”“我可不要你谢。”“就是不要谢,也应该讲清楚呀。”“好,今天再也不瞒你了.我是桔子王,就住在桔树林里。不过,我住的地方是不固定的,那里好就往那里走,凡是我到的地方,那里的桔子就格外甜。可是年年东走西串,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可以长久住下来呢。”“那这里怎么样呢?”“哈哈,这里我总算爱上了。”“那为了什么?”“因为这些我天天听到你的琴声,真舍不得走了。自从太平军到达里扎下营盎。百姓日子过得蜜甜蜜甜的,不愁吃不缺穿,风也调雨也顺了,我更舍不得走了。”翼王听了忙说:“谢谢你,但你还是要告诉我,你家住哪里?”“就在郭背园桔林里。”“我以后一定会去看看你的。”翼王为了感谢“桔子王”,要他留下来.使这里的桔子年年丰收,好让大家年年吃到蜜甜蜜甜的桔子,有一回还特地到郭背园桔树下弹了一夜琴。南丰桔子香又甜,而南丰的桔子又数郭背园的桔于更香更甜,这是当地多少年来,大家都晓得的。为什么?不用讲你也知道,就是因为“桔子王”喜爱当年翼王石达开统帅的太平军曾驻扎在这里,决定长住不走了。4咂酒诗1862年石达开大军经过贵州黔西,大定(今大方)一带时(又说大屋基),当地苗族民众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的仪式欢迎石达开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舞,披着月色,照着营火,手扶吸管,低头畅饮。席间,石达开即兴赋诗一首: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首句“千颗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种粮食酿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头”,是因为无论身份如何高贵之人,若不低头便无法将酒吸出。后两句则是说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将酒一饮而尽。5刮字入药(重庆)清朝同治元年(1862)四月上旬,石达开为抢渡长江天险,率部明攻江津,实攻綦江,因内应被破获,清军有备,急切难下,遂驻军东漠、赶水、高庙场一带,稍事修整,训练新兵。此间,翼王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广行布施。一日,去石壕场,乘兴题诗一首于牛市口中堂上,诗曰:戎马倥偬又七年,声据东南日月边。中原逐鹿缘何事,祗为安民XXX。传说,乡人迷信,认为翼王留墨可治病,最后三个字都被附近居民刮去入药吃了。6磨砺以须传说有一次,冯云山到理发店理发,主人请他帮忙提副对联。冯主人诚恳热情,不便推辞,便仓促间提了一个“磨砺以须,天下头颅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后来石达开路过看见此联,说文辞俱佳,可惜气势不足。店主人便请他帮忙改改,石达开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立即为主人题写了一幅“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后来冯云山再过此店时看到改过的对联,得知经过后,对石达开的胸襟气魄十分赞叹。又说此联是石达开出山后与冯云山商议,为作为他们活动据点的理发店提联,冯先提了磨砺以须,天下头颅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说,这对联虽然好,但“吓不走鼠辈,更引不起真正英雄豪杰的注意”,于是就挥笔改成那个样子。7泸州红伞“红色是我们国家的传统颜色,代表着富贵与吉祥,因此,红色伞面的油纸伞历来都是最为畅销的,而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全国使用的红色雨具油纸伞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泸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泸洲油纸伞如此的畅销呢?据说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人,自乐山大渡河的上游乘船而下,他的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被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的伞面上却印有“泸州制”的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看到后,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怀疑他就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便匆忙前去报告官府,但等到衙役前来追捕的时候,石达开早已不见踪迹了。从此之后,泸州红伞便成为了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的吉祥之物,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或自己使用,或馈赠亲友。”8“伞兵”伏击取泸溪这是太平军攻打泸溪县城时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次伏击战的经过: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天下着鹅毛大雪。一大早,太平军就将沪溪县城围得个水泄不通。城里的清兵鬼缩着不敢出城,眼巴巴地望着在外设防的知县吴经炳回来救援。“全队人马抄小路速行!”在外设防的吴知县得到县城被围的急报后,正在回城的路上催兵趱行。雪越下越大。吴经炳的人马在走上林间小路以后不但不能加快速度,反而比原来慢多了。吴经炳真有些后悔,但已经没有什么别的法可想。只好一步一趔趄地继续向前走着。远处一匹战马从林边飞出,直奔太平军的大营。骑在马上的是翼王的侦察兵。他现在侦探到了吴经炳回援部队的确切路线,便飞马前去报告翼王。“禀王爷!吴经炳的回援部队正取道城西坡头小路向县城逼近!”侦察兵一下马就急速地向翼王报告了敌情。翼王听后,点了点头,又捋了捋胡须,说:“速请李将举!”李将军就是李福猷。他是一员勇敢的猛将,又是—个指挥若定的优秀指挥员。每当紧急关头,翼王总是首光想到他。李福猷很快就来到翼王面前:“翼王兄有何派遣?”“速将你部‘伞兵”带到城西坡头伏击敌人援军!”翼王一边说,一面做了个杀敌的有力手势。“马到定然成功!”李福猷说着他去接受战斗任务时最爱说的这句话,便旋风般转身出门集合“伞兵”去了。这里所说的“伞兵”,当然不是今天的空降伞兵,而是石达开的一种特殊兵种一一用布伞当作杀敌武器的太平军战士。为什么翼王会有这种“伞兵”呢?这是由于翼王自举义以来,“转战频年”,部队多在郊野里露宿而创建出来的。这种“伞兵”每人都有一把特制的大布伞。这种伞,撑时可当帐篷,挡风避雨,供人马歇宿;收拢时,伞顶装有矛头,可以杀敌开路。各部充任“伞兵”的战土,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特别是李福猷部下的“伞兵”更富于机智勇敢的特点,今天用他们去伏击吴经炳,真是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李福猷很快集合了自己的“伞兵”,赶到伏击地点。他下命令道:“张开布伞,装好矛头,就蹲在路边!”“伞兵”蹲下后没多久,布伞就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蒙住了,一点儿破绽都看不出。吴经炳的人马到达了坡头极顶,他们可以看见县城了。当吴经炳看到太平军那金黄龙凤旗高高飘扬时,他不觉倒抽了一口冷气。“急速前进,杀敌有赏!”吴经炳故意把“赏”字说得很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到一个“赏”字,有的人脚步比原来加快了些。谁知他们越是“急速前进”,就越是早一点去见阎王。李福猷的“伞兵”伏击圈是足够圈住他们整个部队的。“叽——叽——”几只不知名的山鸟因找不到食物,呆在枝头上呻吟着。这些小山鸟好象在告诉吴经炳:“你就放心走吧,这里除了我们这些冻馁的山鸟外,什么也没有哩!”但是,吴经炳毕竟是个征战老手,他想到这里可能会有伏兵。只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伏兵会伏得这么近,简直可以说,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他停住脚步朝几处较远的刺蓬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发现。忽然,他装出好象发现了伏兵似的喊了声:“石贼伏兵看箭!”“嗖——”他真的朝一个大刺蓬放了一箭。这一箭并没有惊动就伏在吴经炳跟前的太平军“伞兵”,因为没有听到李福猷的牛角号声,谁也不会乱动的。何况刚才吴经炳的那一箭显然是盲目的。吴经炳在虚张声势之后,仍不见有什么动静,心里稍稍安定了下来,并嘲笑着翼王的不会用兵:“石贼不过一勇夫耳!”“嘟——嘟——”吴经炳的嘲笑实在是太早了,他的话还未落音,一阵洪亮的牛角号声在他的身后响起来,使他不觉一怔:“这是怎么回事?”牛角号是李福猷将军吹响的,号声告诉全体伏击的“伞兵”:敌人已全部进入伏击圈,可以动手杀敌了。正当吴经炳怔住的一刹那间,太平军“伞兵”一跃而起,收拢了布伞,伞上的矛头一支支戳进了清兵的胸膛。有的清兵连杀向自己的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看清就倒下了;有的刚要拔腿逃跑,就被阎王请去了……这次伏击战,真个是杀得敌人懵头转向,人仰马翻。整个清兵的回援部队,除了知县吴经炳靠着一匹伤马落荒而去之外,一个也没漏掉。“轰!轰!轰!”三声号炮从县城方向传来,李福猷和“伞兵”们知道,这是攻克县城的信号。他们伫立在坡头上拨开树枝朝县城看去:攻城的义军将士们正潮水般涌入城内。翼王正凝眸望着坡头,等待着伞兵的归来。“回营!”李福猷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翼王的祟敬之情,跃马挥鞭,带着“伞兵”赶去向翼王报捷……9岩号聚兵这翼王率部从沪溪县城出发,连破河溪、镇溪(今吉首)两营。乾州演兵得知门户河溪已破,羽翼镇溪失守,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于是大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穿过乾州取道凤凰鸭堡寨(今禾库),直攻卫城(今花垣吉卫)。太平军到达卫城的那一天,天已经黑了。由于长途跋涉,兵疲粮缺,加上不熟悉地形,受到清兵守将吴自烈的部队袭击,首尾不能相顾,当晚,永绥(今花垣)县境几乎到处都有和主力失散的太平军将士的足迹。记不清翻过了几道山,涉过了多少水,翼王和他的卫队在—棵大樟树下停了下来。樟树下有几尊光滑的石凳,还有一堆留有热气的草木灰。这里是来往行人休息的地方,我们也在这里休息——下吧!”一个卫兵一面向翼王说明情况,一面提出休息一下的请求。“是啊!”翼王想,“从乾州出发到这里大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吃饭了……”“大家休息一下吧,把脚插到那堆热灰里取取暖!”翼王关切地对卫兵们说。卫兵们坐了下来。有几个一坐下就打起了呼噜。翼王没有坐下,他牵着马慢慢走着,让马去啃几口干枯的野草。他抬头看看天,天上除了几点寒星外,一片乌蓝。这是什么地方?“咕——咕——喔”一声鸡鸣,使翼王振奋起来。他想,这附近准有百姓,天一亮就去找点吃的,现在可别去打扰他们。又一声鸡叫,东方现出了鱼肚白,远山和近村都朦胧可见了。“弟兄们醒醒!”石达开走向樟树下,叫卫兵们起来。大家都醒了。一阵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传来,引起大家想喝水的欲望。他们循声来到泉水所在地一看,这里真是一个清雅、别致的地方。泉水从一个不到水桶大的小岩洞中流出,落下三尺左右便有一个岩窝,刚好有碗那么大。岩窝里的水是满的,清亮清亮。为了表示对翼王的尊重,大家请他先喝。“谢谢各位!”翼王—边说,一边绾起衣袖向泉边走去。翼王蹲下喝了一口水,顿觉心旷神怡。当他正想喝第二口时,他发现水窝边有一个拇指大的小石眼,光滑光滑的。出于好奇,他想吹一下,看看通向何处。说来真巧,这个小石眼从来没有入去管它,湘西哪个山里没有这样的小岩孔呢?恰恰今天翼王注意到了这个小岩孔,并想要试吹—下。“呜——呜、呜——”翼王一吹岩号响得惊天动地。原来这个小石眼,连接着永绥县境的九洞十八弯,要是谁吹响它,整个县内都会知道发生了急事。翼王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他在第一次吹响岩号后想,若按本部集合号的节奏一吹,散兵是否会赶来?“呜、呜、呜……”他按着集合号节奏吹了起来。“这号是在哪里吹的?”散在麻栗场的将士们向当地苗民百姓打听着。“这是我们的集合号!怎么吹得这样响?”正在下寨河行进的将士也在问百姓。“是王爷才能吹响这个岩号。传说只是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阿尼的苗族酋长吹响过一次。这个岩号在吉峝坪……”永绥的百姓向各路太平军讲述着岩号的一切。“向吉峝坪靠拢!”几乎在一个时间里散在各处的太平军首领都发出了这个相同的命令。不到半天,翼王的人马全部赶到了吉峝坪聚集。翼王为此把这个岩号取名为“聚兵号”,把近旁的水井命名为“牛角并”。今天,吉峝坪已经改为团结公社了。苗、汉各族人民凡是去到团结公社的,都必定要去牛角井喝—口翼王喝过的水,吹一下翼王吹达的岩号,表示对翼王和太平军的怀念。10得道成仙大洪山,一般称为雪山,又呼阳诺雪山。山在越西,九龙两县交界的丛山中。昔年太平军兵败,翼王石达开即隐居雪山。后来在此得道,保佑地方清静,六畜平安,灵异事迹甚多。每年都有各地的人来烧香,朝拜阳诺雪山。至今雪山上海有一座祖师庙,其中祖师像造型雄伟,当地人说样子很像石达开。11翼王智退英海军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闻报九江安庆芜湖皆为洪军占领,南京孤城危在旦夕,乃上书朝廷乞求聘用英海军兵舰驻守南京江面。英海军船坚炮利,岂怕洪军水船靠近。陆总督只是闭城不出,以为有英海军洋枪洋炮轰击洪军水船,万难靠近。当洪军大队兵船驶离南京百里之时,英海军用望远镜望见帆樯如云,而发泡轰击,顿时大炮齐鸣,水柱冲天,情势非常紧张,当时洪军各兵船为避免牺牲,暂停行驶,请示翼王怎么?翼王计上心来,及时命令全部属下收集二三千个罐头戴上雨帽,罐内各点小灯一盏,深夜里放入河中旋漾。象是人在水中游泳一样。洋人怕它驶近,必然大炮轰击,等他炮弹用尽,洋人洋炮,就可一举成擒了。众人齐呼妙计。当即相依而行。结果,大败了英军,还擒获英海军大将一名。洋人被迫求和,翼王道:“依我两条条约,才能讲和。第一要你此后不得援助满清,第二要你赔偿我军粮二百万担。”英军答应照。于是,洪军水师部队安全驶到城下。把南京包围。在紫金山上炮击城内,炮声震天。洪王道:“若得南京,必先占领外围太平府(即当涂),否则不能久守。现在派翼王带领五千兵去攻克太平府。次日,石达开遵命带兵先把太平府包围,石达开令部下只可智取,不要强攻,免伤群众。当即写了劝降信,命人送入城,信上说,“本王致书太平府,通知城内军民知悉,本王奉天王之命领兵攻取太平府,天王怜爱民众,命令不得炮轰民房,保全民命财产,仰知府献城归降,如有抵抗,格杀不赦,此告。”当时城中寺院有和尚数百,知府怀疑他们通敌,强把他们驱逐出城。和尚无处安身,全部奔去江宁(即南京)。石达开就把军士化妆成和尚,也跟着到了江宁,探听敌情,里应外合,天天在南京街上游走说:“天王爱护百姓,洪军来了把官粮都送给民众,有吃有穿。”民众听了个个喜欢,瓦解清朝统治。此时,城外洪军已在城郊开地道直逼城脚,把数百袋火药装进,火药引线点燃,天兵地裂轰隆一声,城墙炸开十多丈,洪军大队从缺口冲杀过去,猛烈的巷战,城内二十万清军官兵尽皆被杀,且杀两江总督。攻取南京,威震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避难按下不说,且说太平府被石达开智取,不伤一兵一民的政策下,怕死的妖官开城迎降,免杀他狗命。真是万民欢喜,感激天王洪恩。点评:1853年在石达开率军攻克九江后,清廷方面不仅急调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水师部队,及广东外海水师战船上百艘驰援南京,还曾命名苏松太道(即上海道)向英国海军求取援助,并以此安抚人心。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来由吧。它和《三国演义》《洪秀全演义》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哪天有谁写《天国演义》时,不妨考虑收进去。12长征中的神秘向导将军的隐秘与毛泽东的疑惑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后,气势如虹,剑指川西。国民党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加强围追堵截。为避实就虚,红军似乎将通过凉山彝区进人川康。蒋介石细观局势后松了一日气,断定红军难以通过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江河阻隔、彝汉矛盾重重又语言不通的彝区,坚称“朱毛必步石达开之覆辙”,并亲笔手谕:“勤勉彝民番族,协助剿匪为要。”然而,红军在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等闪电般的彝海结盟之后,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彝区,进而乘势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一举跳出了蒋军的包围圈,将追兵堵将甩在身后。事后,毛泽东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刘伯承:“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悦诚服,你老兄用么子法一下子说服了彝族头领?”刘伯承向毛泽东透露:除了严格执行我党的民族政策外,地下党安排的一位秘密向导起了关键作用!那么,这位神秘向导是谁呢?他是太平军的后裔经记者多方考证。这位红军通过彝区的关键人物,是个党史军史上从未露过面的无名英雄。根据原西康省和凉山地方志考证,这位叫陈志喜的传奇人物是太平军的后裔。能成功帮助红军通过险山恶水,与他这一特殊出生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陈志喜祖籍湖南祁阳。父亲陈敬斋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前队”军士,长期跟随石达开出生人死南北征战。1863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畔被俘,被“凌迟处死”后,太平军8000将士有的被清军杀戮,有的投河自尽。陈敬斋机智脱逃后流落到凉山冕宁,与当地一望族女儿结婚。陈敬斋善于交际,行侠仗义,在当地颇有人缘。加上岳父名望,成为当地知名士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敬斋小儿子陈志喜出生。小志喜自幼聪明,读过私塾。陈志喜在冕宁县与中共冕宁地下党负责人陈野苹是邻居,互认家门,相处甚好,逐渐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地下党引贤内荐能先遣军获助高人1935年5月21日,刘伯承、聂荣臻率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与中共地下组织接上头。据地下党介绍,从冕宁到西康的雅安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经凉山越西到汉源大树堡渡大渡河,此路有国民党重兵防堵;另一条从彝区通过,须走小道由大桥(地名)过拖乌抵石棉安顺场渡河。蒋介石根据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兼24军军长刘文辉的报告分析认为,红军断然不敢走后边这条招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险道,相信仅彝民的缠绕阻击就足以让红军难以顺利通过,故基本未予布防。哪知刘伯承这个“四川通”,对川康地区尤其大小凉山地理、民俗并不陌生。他根据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决定佯攻越西隐真示假,偏借彝区北上。刘伯承与陈野苹会晤时,提出找一个会彝语又了解彝区情况的可靠向导,全程引导先遣部队穿越彝区。陈野苹与西康地下党领导人廖志高共商此事。经详细而慎重研究后,两人推荐了“彝汉通”陈志喜。陈志喜告诉刘伯承并出主意说,彝人很讲义气,只要做到同他们喝血酒交朋友,红军就可望顺利通过。他有法把两位头领请来见面。刘伯承大喜。彝海结望衡锣密肘陈志喜果然很快把罗洪作一请来,在小堡村喇嘛庙里和刘伯承见了面。刘伯承与罗洪作一真诚相谈。陈志喜穿针引线,把握时机,很快使贾人按彝人习惯喂了鸡血酒。罗洪作一当场答应保证红军顺利通过自己地盘到达大侨地区。罗洪作一说话算数,先遣部队果然一路顺利通过罗洪作一地盘到达大桥镇。是夜,刘伯承司令部就设在陈志喜家。陈妻徐宝珍亲自安排把大院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专门为刘伯承卧榻铺厚稻草和新铺单,还烧水让将军“烫脚”消除疲劳。接着,陈志喜又连夜派人前往彝海边的白沙请小叶丹。因此前一些彝民在喇嘛房一带阻击过红军前卫连,造成前卫连伤亡,小叶丹有所顾虑,只派了管家沙马尔格子露面以打探虚实。陈志喜安慰管家:“红军不同于国民党军,绝对不进村寨不扰民,只借路北上打日本。前边那点小误会,红军司令官根本不在意,还想和小叶丹喝血酒结盟呢。”见管家半信半疑,陈志喜拍着胸口对管家说:“你回去给我干亲家说,红军如动他一根毫毛,陈某拿命相抵!”陈志喜在当地也是个“人物”,他的担保使小叶丹消除了顾虑。陈志喜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于使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边进行了光耀史册的彝海结盟。接着,刘伯承盛邀小叶丹和罗洪作一到大桥,在陈志喜家设宴招待两位彝族头领。刘伯承、小叶丹、罗洪作一和陈志喜再次同喝了血酒,祝贺彝海结盟成功。小叶丹亲自护送刘伯承走出大桥地区,经彝海到达喇嘛房。分别时刘伯承将自用的左轮手枪和10支快枪送给小叶丹,一再嘱托:“后面大部队还多,拜托兄弟一定费心把红军各部护送出彝区。”侠肝义胆的彝领拍胸道:“兄长所托事兄弟一定到!”说完将自己的黑色坐骑送给刘伯承。事后,小叶丹再次下令,严禁部落袭扰红军,允许红军就地筹措粮秣物资。安全和供给得到充分保障的红军经7天7夜行军,士气高昂齐装满员地快速通过彝区直取康巴地区,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当,创造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长征乃至我军战史上蔚为壮观的经典战例。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