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轮牛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经济这么差
中国的股市是资金推动型和政策推动型 2014年的时候市场有很宽的配资融资业务,各种杠杆 各种热钱, 房地产的增长基本已经见顶了,国内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增长点,加上国家的降准降息,各方面互相吹风。都是多方面进行配合 经济这么差也是牛市出现的原因,毕竟现在都喊着要改革,但是这么改,先改什么,都是一个未知数,股市做好也可以为实体经济融资提供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有效的支持经济转型。
经济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的经济太好了,所以对现在增速下降会让我们有一种经济差的感觉,但是放眼全世界,中国经济在全世界是起到发动机作用。传统行业当然是衰弱的,好比房地产,这种已经过了繁荣期必然是要走下坡路的。但是你看互联网,看精密仪器,各种高精尖的行业中国都在拼命追赶,其实经济并不差,差的是哪些即将被淘汰的产业。 经济差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中国的经济都差,全世界经济没有几个比中国好的。
❷ A股本轮牛市,到底是快牛运行,还是以慢牛运行呢
A股本轮牛市是快牛运行,近期因为运行过快,已经进入调整阶段,后期还有待观察。
1.股市从998点以来上涨的回顾
从2005年6月6日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了第二波周期为8年以上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时间跨度之长,空间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具体的空间点位我不做推测,但是可以说明,已经过去的3000点只是基本的,4000点是肯定要被踩在脚下的,8年之后最终到达的空间点位是多少,我不能预测,相信也没有人能精确预测。从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时间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涨幅度是20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个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其性质我归纳为恢复性上涨,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1年半以来的市场情况。
第一阶段:熊市完结,股市试探性缓慢反弹(2005年6月~2005年11月)。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熊市虽然已经完结,但是人们饱经摧残的脆弱心理仍不愿相信牛市已经到来,若有上涨,仍将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弹,一切都犹犹豫豫,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沉睡的熊大哥。只有极少数的先知勇敢的买入,因为这个时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黄金啊,可能十年内都再没同样的机会了…....这个阶段缓慢的上涨,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个底部,磨啊磨啊,终于磨掉了那些不坚定的人,然后就到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大梦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拉高成本,脱离估值太低不合理区域。这个阶段没什么,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来越多,怀疑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机会来了,赶快搞一把再说,在第二阶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疯狂波,接下来就是较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峥嵘初现(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经过对第二阶段的彻底清洗,股指从2006年8月开始,进入到显露峥嵘的岁月。从8月起,在大象股的强力拉升下,股指强势进入主升浪,这个阶段,牛是没有回头吃草的时间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疯狂了。营业部门庭若市,新股民开户一再创新高。这个阶段,只要你买股票,随便怎样都赚钱,股指涨得象疯狗样,所以都叫疯狗浪。但是,再怎么强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远上涨而不休息,牛始终会回头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这一段时间,牛低头了,大盘6日内暴跌近500点。暴涨带来的暴跌让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给了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年半以来,大盘虽然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从大趋势来讲,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属于单边上涨,投资者多有斩获。虽然股指已经上涨很高,但是趋势没有改变,股指的连创新高开拓了牛市的空间,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资金,为下一阶段行情的演变打下了基础和铺垫了条件。
2.股市在2007年可能出现的波动
2007年对于指数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从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现在的接近40倍,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这个数据“现阶段”是高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国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又有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适当高估,可以让人接受的长期平均市盈率波动值可以考虑在20倍到25倍(欧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长期脱离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个问题。
2).短时间获利盘太多:1年半时间股指从1000点到3000点,这个市场的资本回报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资金年回报率在15%就有很多人开心的不得了,现在这个市场的资金年回报率超过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不会让你这么舒服的赚钱的,市场肯定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让投资者抬高成本。
3).市场进入题材股阶段:一般牛市的板块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刚开始是价值投资,然后扩散到炒作二线蓝筹股,后来炒作有实质性题材的板块,最后进入到炒作垃圾题材的阶段。现在这个市场基本是进行到疯狂炒作题材的阶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说。大致浏览一下个股,每个股票都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一段飙升段了,再涨的空间有多少呢。这些表明行情在逐渐在进入末期。
4).从波浪理论的角度来看,从2007年2月6日开始的上升段,很象某个稍大级别波段的5浪,5浪过后是什么呢,是对应更大级别波段的调整浪。
5).从江恩的时间周期来测算,2007年春节过后3到5周,是及其危险的时间之窗,是大波动的主要时间周期和小波动的次要时间周期的重合点。如果这段时间冲高上涨的话,则更加危险,那表明时间周期点将落在空间的顶点,这个信号预示着下跌不可避免。
总的来看,大盘股指的上涨力量在逐渐减弱,上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下跌的时间和空间在加大,下跌的推动结构一次比前一次强。上证指数可能在3100点到3500点之间,时间在春节后3~5周内见到2007年春节后的第一个高点,然后进行一个大级别的调整,调整的第一参照点是上次暴跌的低点2541点。
同时声明一点,技术性调整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下次更好上涨。在技术性调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渐跟上股价上涨的幅度,对股价形成基本面的支撑。同时也为了抬高投资者的成本,消化获利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时间换空间。
*三、把握趋势*
1、加息改变不了大牛势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加息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空,对股市的确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本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至于大到可以改变本轮大牛势的格局。因此,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操作思路没有必要随着加息而进行调整。
历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第一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个百分点。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第二次加息:1993年7月11日
央行再次调高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93年5月15日9.18%上调到10.98%,利率升幅为19.61%。首个交易日下跌23.05点。
1993年的两次加息,使沪综指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其后经过几个交易日的盘整后虽有一波小幅反弹,但最终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决定住房贷款加息。这对绝大多数购房自住的市民来说,意味着支付房贷的负担将增加5%至10%。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 1440,涨23点,大涨1.66%。其后依然维持上涨势头,并在5月份展开了一波历史上少见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点。
1993年—1998年,美国经历了数次加息,但是美国股市从3520点一路涨到8300点,涨幅高达136%,走出了长大5年的大牛市。
综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于房地产等占的主导比较大,受影响也比较大,必然会对大盘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股市还没有改革,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市值还没有引进。但现在除了市值发生变化外,关键是投资者已经逐渐适应了加息。从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息不再是毒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发展的良药。有些人并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义以及用途,只会盲目跟风杀跌,其实大盘历来暴跌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都要归咎于恐慌盘,所以,投资者的心态是关键。
2、股指期货推出之日便是A股深调之时
天下既然没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没有一路狂奔的牛市。人们都关心股市何时调整?何时终结?这就要从牛市的发动机谈起。对于中国牛市的非典型性,我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思考,所以在2003年5月19日特意加班写出了 “非典型牛市的典型开端”,刊于中国证券报的头版。在我看来,中国牛市的发动机过去一直是政府,政府不掏钱就没有牛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策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产生证券化的需求,所以股市动态超前反应经济趋势,这就是所谓的“晴雨表”机制。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没有伴随着股市的相应上升,反而伴随着长达五年的大熊市,这一直困扰着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司机和发动机的问题。中国股市这部车是政府造的,政府当司机,用的是老式柴油机。投资人不当司机,也就想不到要换发动机,只想“搭车”,不想开车,所以政府下车就没人开车了。2004年上半年,这一轮牛市就启动过一回,当司机的政府本想让这台车出厂,但没想到后面没人接手,司机下车,车就“熄火”。所以 2004年的股市就像飞机起飞后又紧急迫降,管理层开始寻找新的司机,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了“司机”队伍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股市发动机的问题。机构投资者带着三种动机进入市场,第一个动机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证券化,然后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获利;第二个动机是在股市中创造新的博弈棋局,然后在大并购中获利;第三个动机是把企业变成商品,然后在制造“企业商品”的市场上获利。全流通市场的背后是企业的商品化,企业商品化的背后是金融的证券化,金融证券化的背后是证券市场的产业化。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本轮大牛市的基础,于是在今年才让中国的“隐形牛市”浮出了水面。
行为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的差别就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别一样,亚当.斯密的市场界定如同天主教的上帝,在瞑瞑太空之上遥不可及,纳什均衡的市场界定把上帝拉下神坛,变成了买方与卖方的博弈。所以在行为经济学的市场上,司机可换,行为亦变。当司机从政府变为机构投资人之后,新司机就要换发动机,市场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因为在政府当司机的时候,股市的第一原则是稳定;在机构当司机的时代,股市的本源就是波动。波动的原因有时来自买方,有时来自卖方,就像汽车的轨迹一样,趋势在于道路的走向,波动在于司机的驾驶。从这个原理来分析市场趋势,股市调整发生的时点和深度就主要取决于投资机构的行为了。有机构预测明年是“年初上涨,年中调整,年末回升”,但是要具体分析本轮牛市的发动机,就会发现股市调整更大的概率会发生在年初,或者更确切的说,将发生在股指期货推出之时。
我把这个牛市的驱动力之一界定为“移民效应”,是场外的投资机构作为股市“新移民”入市推动的牛市。原来在场外的新移民是机构,其中不少是海外机构或者是受海外机构训练的基金经理。机构投资人有一个职业习惯,就是每到出季报年报的时候,都会“粉饰窗户(Window Dressing)”,让投资人,老板或股东们赏识他们的远见卓识。所以牛市越接近年底,就会越涨的越高,因为基金经理们在追涨补仓。中国的股市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上升幅度最高的时候,如果哪个基金经理在年底还没有用完他自己可以使用的中国投资额度,没有持有今年涨幅最高的中国蓝筹,就等于说你没有看准市场。由于有这种压力,年底之前大家都会把额度用完,于是就出现了越涨得好的蓝筹就越涨,越牛的股市越牛。
这样的机制推演下去的结论就是每年过了年底就会有机构先推高市场,伺机抛售,“装饰窗户”的工作完成了,没有必要再继续“装饰”,这种职业习惯会引起市场的小幅调整,如果市场上有避险投资工具,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修正,因为机构可以先在衍生市场上布局,然后再开始抛售。这样的对冲交易,可以使基金在正股调仓中的亏损由衍生品市场上的收益对冲,从而在基金调仓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所以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从行为面看股市调整要加一分小心:小调看“窗”;大调看“仓”。
这个机制告诉大家,“装饰窗户”后的调整多半是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于机构能够用衍生产品来对冲正股的亏损,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修正。较大幅度的修正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机构调仓。在调仓的过程当中,由于有衍生品投资的收益来对冲亏损,账面净值变化不会很大,但可用现金却增加了。其二是散户“震仓”。修正幅度超过一定点的时候,散户会成为惊弓之鸟。于是在散户跟风抛售的时候,又为机构创造了机会。所以,机构抛售加衍生产品的对冲会在市场上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机构和散户的博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人都会说保护投资者,但是保护哪一类投资者?是机构还是散户?又都各有一本帐。对散户的保护只能在制度上、程序上、和信息披露上来完成一般性的承诺,而市场上新推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所以在市场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保护投资者自然而然就倾向于保护机构投资者。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股指期货的推出,其实主要是为保护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避险工具。
所以我认为,明年初可能有“装饰窗户”后的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可能会出现深度调整。牛市之中的调整只要不跌破20%的心理线,牛市的基调就还存在,机构就会不断发动新一轮的拉升,这是我对明年股市调整机制的看法。
中国股市换了司机,新司机换了引擎,市场又从基本面和政策面产生了新的“加速器”:
第一是人民币升值。今年升了3%,专家预测明年升幅会是5%以上,于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推动股市继续向好;
第二是公司的盈利。预计明年公司的利润会大幅超出预期,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证券化的内在动力,是基本面的因素;
第三是“隐形收益”的回归。在管理层的利益和股票价格脱节的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往往有三个出口:一条出口流到总公司;一条出口流到关联公司;一条出口流到上市公司。于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赚钱的同时还要考虑利润分流,通过利润分流来平衡三个口袋的不同利益主体。大口袋通常是大股东的,大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帽子连在一起。小口袋是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小口袋的现金流关系到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间接利益,也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持续盈利。所以在两头照顾完之后剩下的才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在这样的机制存在之时,上市公司实际创造的利润会有相当部分会流出上市公司。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有三个因素会改变上述机制:其一是明年将推出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明年开始试点,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准备积累可分配利润;其二是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的提高。由于有强势的投资机构进了市场,机构人不参与管理,但是监督管理的功能强化了,三个口袋就不那么容易随便调剂了;其三是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考核办法,市值的考核会逐步替代原来的净值考核,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考核方式也会使现金流回归A股,超出预期的利润就会带动股价进一步上升。
第四是税收制度的改革。税制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两税合一”会解决中国企业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年为了对外开放,我们对三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实行了优惠的税收政策。除了 “两免三减或三免五减”之外,外资实际享受了很多的优惠,实际纳税平均只有内资企业的一半左右。两税合一以及包含着两税合一之后的减税,估计会把新的统一税率下调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盈利水平上,税收制度的改革会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8%到10%,这会直接影响到目前仍然以内资国企为主导的中国 A股市场,并且还会激励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推动A股市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第五是证券市场的开放。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是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结果是把境外的中小型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QFII政策也好,其他对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政策也好,都是在全球排名在前的大行影响之下制订的。以QFII为例,诺大一个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居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达到申请QFII额度的资格。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控制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这种情况在明年会有所改善。我预计明年QFII的申请门槛会降低,金融市场会进一步开放,甚至可能把那些通过进出口报价偷偷进入中国市场的热钱“弃暗投明”转化为新的机构投资者。
第六是机构投资的规范。目前除了基金公司之外,一般企业如果以投资股票为主营业务之一的话,最好还是用“人头账户”进行投资。因为法人的投资和一个自然人的投资相比,除了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优点之外,法人的投资回报要承受多层课税。中国目前的税制实际上是不鼓励机构进行证券投资的。许多机构藏在自然人的背后进行投资,一方面是为了隐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税。机构投资收益的税收问题不仅困扰着机构投资的规范化,而且阻碍着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等创新产品的发行和交易。
第七是A+H的一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蓝筹股上市和H股的“回乡”,A+H模式会逐渐导致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一体化,进而提出B股市场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B股市场的关闭应当借鉴股权分置改革的经验,通过协议回购,私有化的退市,或者准QFII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加强A股和H股之间的一体化。
总体来说,从宏观、微观、国内、国际、税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国股市继续向好的基础非常强劲,今年的储蓄增长率首次下跌仅仅是开始,是大规模资金投入股市的开始。储蓄如蓄水,投资如泄洪,从制度上开启储蓄资金自动流入证券市场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3、把握趋势
对于趋势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可以用道氏理论,可以用波浪理论,可以用均线理论,更可以简单到用一把直尺往图表上一放。而对于如何把握趋势,使趋势为己所用,则见仁见智各有各的妙法。事实上,趋势简单得吓人,简单到可以这样描述:在多头市场中做多,在空头市场中做空。说的好容易,可做起来真的很难。这也怨不得自己也怨不得别人,其实这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人性的诸多弱点是来自先天,如恐惧、懒惰、冲动、贪婪等等,而许多优良的品质却需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和历练,因此也就造成了人们知与行的无法统一。大家看股评的时候,股评师一般会说看空看多的理由,并指出了未来的支撑或阻力,还很好心的建议在支撑处低吸抢反弹,在阻力处减磅。这些先生们的勇气都很可嘉,但我们不能苟同他们的做法,在一个空头市场中低吸抢反弹,恐怕会淹没在向下的瀑布里;在多头市场中做空,恐怕会一脚踩在直升机上。趋势是无敌的,这些趋势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支撑能和趋势对抗吗?趋势是如此简单,你只需要有简单的思考就会有简单的动作,而在这个市场里,往往简单的动作却受的阻力最小。以市场来讲,跌深酝酿反弹;涨多酝酿回落。不过又有多少人能抓住这个极点呢?有句话说:只要市场中还有人在和趋势对抗,那么趋势便不会终止。在趋势行进过程中,又有多少“敢为天下先”的“聪明人”被市场无情消灭啊。趋势可以辨认。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亏损,一是源于人性的问题,即知道了趋势的方向,却因为贪婪恐惧等等,或者以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而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和趋势抗衡;二是不知道什么是趋势,完全凭感觉在市场里行走。因此,等趋势明朗了,等盘面热火朝天了,等你知道了明白了,你想不赚钱都难了,那时再做不迟啊。重要的是,在自己迷惘的时候应该身处局外,而不该置身其中。你不能用自己的资金赌在自己的迷惘里。做聪明人没用的,关键是要做个赚钱人。
❹ 股票问题:本轮牛市什么股票最先启动
你说的是从1000点开始还是从2007年开始还是现在?
1000点开始启动的顺序是有色,军工,金融,钢铁,消费,装备制造,房地产。到2007年2月以后就变成低价股的天下了,530以后二线蓝筹集体启动,特别是煤炭,有色,钢铁,金融,房地产。二线蓝筹大概是在国庆前偃旗息鼓了,一线蓝筹启动,从5000拉到6000,中神华,工行,中行,中石化,连通,万课A以及部分高价股都有不错的表现。
❺ 期货效应是什么意思具体些
可能是对未来的预期吧。期货就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期货效应,估计就是对未来预期产生的影响。
❻ 股票趋势技术分析理论
1.股市从998点以来上涨的回顾
从2005年6月6日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了第二波周期为8年以上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时间跨度之长,空间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具体的空间点位我不做推测,但是可以说明,已经过去的3000点只是基本的,4000点是肯定要被踩在脚下的,8年之后最终到达的空间点位是多少,我不能预测,相信也没有人能精确预测。从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时间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涨幅度是20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个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其性质我归纳为恢复性上涨,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1年半以来的市场情况。
第一阶段:熊市完结,股市试探性缓慢反弹(2005年6月~2005年11月)。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熊市虽然已经完结,但是人们饱经摧残的脆弱心理仍不愿相信牛市已经到来,若有上涨,仍将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弹,一切都犹犹豫豫,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沉睡的熊大哥。只有极少数的先知勇敢的买入,因为这个时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黄金啊,可能十年内都再没同样的机会了…....这个阶段缓慢的上涨,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个底部,磨啊磨啊,终于磨掉了那些不坚定的人,然后就到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大梦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拉高成本,脱离估值太低不合理区域。这个阶段没什么,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来越多,怀疑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机会来了,赶快搞一把再说,在第二阶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疯狂波,接下来就是较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峥嵘初现(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经过对第二阶段的彻底清洗,股指从2006年8月开始,进入到显露峥嵘的岁月。从8月起,在大象股的强力拉升下,股指强势进入主升浪,这个阶段,牛是没有回头吃草的时间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疯狂了。营业部门庭若市,新股民开户一再创新高。这个阶段,只要你买股票,随便怎样都赚钱,股指涨得象疯狗样,所以都叫疯狗浪。但是,再怎么强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远上涨而不休息,牛始终会回头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这一段时间,牛低头了,大盘6日内暴跌近500点。暴涨带来的暴跌让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给了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年半以来,大盘虽然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从大趋势来讲,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属于单边上涨,投资者多有斩获。虽然股指已经上涨很高,但是趋势没有改变,股指的连创新高开拓了牛市的空间,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资金,为下一阶段行情的演变打下了基础和铺垫了条件。
2.股市在2007年可能出现的波动
2007年对于指数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从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现在的接近40倍,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这个数据“现阶段”是高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国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又有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适当高估,可以让人接受的长期平均市盈率波动值可以考虑在20倍到25倍(欧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长期脱离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个问题。
2).短时间获利盘太多:1年半时间股指从1000点到3000点,这个市场的资本回报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资金年回报率在15%就有很多人开心的不得了,现在这个市场的资金年回报率超过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不会让你这么舒服的赚钱的,市场肯定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让投资者抬高成本。
3).市场进入题材股阶段:一般牛市的板块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刚开始是价值投资,然后扩散到炒作二线蓝筹股,后来炒作有实质性题材的板块,最后进入到炒作垃圾题材的阶段。现在这个市场基本是进行到疯狂炒作题材的阶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说。大致浏览一下个股,每个股票都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一段飙升段了,再涨的空间有多少呢。这些表明行情在逐渐在进入末期。
4).从波浪理论的角度来看,从2007年2月6日开始的上升段,很象某个稍大级别波段的5浪,5浪过后是什么呢,是对应更大级别波段的调整浪。
5).从江恩的时间周期来测算,2007年春节过后3到5周,是及其危险的时间之窗,是大波动的主要时间周期和小波动的次要时间周期的重合点。如果这段时间冲高上涨的话,则更加危险,那表明时间周期点将落在空间的顶点,这个信号预示着下跌不可避免。
总的来看,大盘股指的上涨力量在逐渐减弱,上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下跌的时间和空间在加大,下跌的推动结构一次比前一次强。上证指数可能在3100点到3500点之间,时间在春节后3~5周内见到2007年春节后的第一个高点,然后进行一个大级别的调整,调整的第一参照点是上次暴跌的低点2541点。
同时声明一点,技术性调整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下次更好上涨。在技术性调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渐跟上股价上涨的幅度,对股价形成基本面的支撑。同时也为了抬高投资者的成本,消化获利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时间换空间。
*三、把握趋势*
1、加息改变不了大牛势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加息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空,对股市的确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本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至于大到可以改变本轮大牛势的格局。因此,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操作思路没有必要随着加息而进行调整。
历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第一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个百分点。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第二次加息:1993年7月11日
央行再次调高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93年5月15日9.18%上调到10.98%,利率升幅为19.61%。首个交易日下跌23.05点。
1993年的两次加息,使沪综指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其后经过几个交易日的盘整后虽有一波小幅反弹,但最终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决定住房贷款加息。这对绝大多数购房自住的市民来说,意味着支付房贷的负担将增加5%至10%。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 1440,涨23点,大涨1.66%。其后依然维持上涨势头,并在5月份展开了一波历史上少见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点。
1993年—1998年,美国经历了数次加息,但是美国股市从3520点一路涨到8300点,涨幅高达136%,走出了长大5年的大牛市。
综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于房地产等占的主导比较大,受影响也比较大,必然会对大盘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股市还没有改革,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市值还没有引进。但现在除了市值发生变化外,关键是投资者已经逐渐适应了加息。从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息不再是毒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发展的良药。有些人并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义以及用途,只会盲目跟风杀跌,其实大盘历来暴跌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都要归咎于恐慌盘,所以,投资者的心态是关键。
2、股指期货推出之日便是A股深调之时
天下既然没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没有一路狂奔的牛市。人们都关心股市何时调整?何时终结?这就要从牛市的发动机谈起。对于中国牛市的非典型性,我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思考,所以在2003年5月19日特意加班写出了 “非典型牛市的典型开端”,刊于中国证券报的头版。在我看来,中国牛市的发动机过去一直是政府,政府不掏钱就没有牛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策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产生证券化的需求,所以股市动态超前反应经济趋势,这就是所谓的“晴雨表”机制。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没有伴随着股市的相应上升,反而伴随着长达五年的大熊市,这一直困扰着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司机和发动机的问题。中国股市这部车是政府造的,政府当司机,用的是老式柴油机。投资人不当司机,也就想不到要换发动机,只想“搭车”,不想开车,所以政府下车就没人开车了。2004年上半年,这一轮牛市就启动过一回,当司机的政府本想让这台车出厂,但没想到后面没人接手,司机下车,车就“熄火”。所以 2004年的股市就像飞机起飞后又紧急迫降,管理层开始寻找新的司机,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了“司机”队伍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股市发动机的问题。机构投资者带着三种动机进入市场,第一个动机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证券化,然后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获利;第二个动机是在股市中创造新的博弈棋局,然后在大并购中获利;第三个动机是把企业变成商品,然后在制造“企业商品”的市场上获利。全流通市场的背后是企业的商品化,企业商品化的背后是金融的证券化,金融证券化的背后是证券市场的产业化。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本轮大牛市的基础,于是在今年才让中国的“隐形牛市”浮出了水面。
行为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的差别就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别一样,亚当.斯密的市场界定如同天主教的上帝,在瞑瞑太空之上遥不可及,纳什均衡的市场界定把上帝拉下神坛,变成了买方与卖方的博弈。所以在行为经济学的市场上,司机可换,行为亦变。当司机从政府变为机构投资人之后,新司机就要换发动机,市场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因为在政府当司机的时候,股市的第一原则是稳定;在机构当司机的时代,股市的本源就是波动。波动的原因有时来自买方,有时来自卖方,就像汽车的轨迹一样,趋势在于道路的走向,波动在于司机的驾驶。从这个原理来分析市场趋势,股市调整发生的时点和深度就主要取决于投资机构的行为了。有机构预测明年是“年初上涨,年中调整,年末回升”,但是要具体分析本轮牛市的发动机,就会发现股市调整更大的概率会发生在年初,或者更确切的说,将发生在股指期货推出之时。
我把这个牛市的驱动力之一界定为“移民效应”,是场外的投资机构作为股市“新移民”入市推动的牛市。原来在场外的新移民是机构,其中不少是海外机构或者是受海外机构训练的基金经理。机构投资人有一个职业习惯,就是每到出季报年报的时候,都会“粉饰窗户(Window Dressing)”,让投资人,老板或股东们赏识他们的远见卓识。所以牛市越接近年底,就会越涨的越高,因为基金经理们在追涨补仓。中国的股市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上升幅度最高的时候,如果哪个基金经理在年底还没有用完他自己可以使用的中国投资额度,没有持有今年涨幅最高的中国蓝筹,就等于说你没有看准市场。由于有这种压力,年底之前大家都会把额度用完,于是就出现了越涨得好的蓝筹就越涨,越牛的股市越牛。
这样的机制推演下去的结论就是每年过了年底就会有机构先推高市场,伺机抛售,“装饰窗户”的工作完成了,没有必要再继续“装饰”,这种职业习惯会引起市场的小幅调整,如果市场上有避险投资工具,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修正,因为机构可以先在衍生市场上布局,然后再开始抛售。这样的对冲交易,可以使基金在正股调仓中的亏损由衍生品市场上的收益对冲,从而在基金调仓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所以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从行为面看股市调整要加一分小心:小调看“窗”;大调看“仓”。
这个机制告诉大家,“装饰窗户”后的调整多半是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于机构能够用衍生产品来对冲正股的亏损,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修正。较大幅度的修正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机构调仓。在调仓的过程当中,由于有衍生品投资的收益来对冲亏损,账面净值变化不会很大,但可用现金却增加了。其二是散户“震仓”。修正幅度超过一定点的时候,散户会成为惊弓之鸟。于是在散户跟风抛售的时候,又为机构创造了机会。所以,机构抛售加衍生产品的对冲会在市场上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机构和散户的博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人都会说保护投资者,但是保护哪一类投资者?是机构还是散户?又都各有一本帐。对散户的保护只能在制度上、程序上、和信息披露上来完成一般性的承诺,而市场上新推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所以在市场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保护投资者自然而然就倾向于保护机构投资者。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股指期货的推出,其实主要是为保护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避险工具。
所以我认为,明年初可能有“装饰窗户”后的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可能会出现深度调整。牛市之中的调整只要不跌破20%的心理线,牛市的基调就还存在,机构就会不断发动新一轮的拉升,这是我对明年股市调整机制的看法。
中国股市换了司机,新司机换了引擎,市场又从基本面和政策面产生了新的“加速器”:
第一是人民币升值。今年升了3%,专家预测明年升幅会是5%以上,于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推动股市继续向好;
第二是公司的盈利。预计明年公司的利润会大幅超出预期,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证券化的内在动力,是基本面的因素;
第三是“隐形收益”的回归。在管理层的利益和股票价格脱节的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往往有三个出口:一条出口流到总公司;一条出口流到关联公司;一条出口流到上市公司。于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赚钱的同时还要考虑利润分流,通过利润分流来平衡三个口袋的不同利益主体。大口袋通常是大股东的,大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帽子连在一起。小口袋是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小口袋的现金流关系到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间接利益,也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持续盈利。所以在两头照顾完之后剩下的才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在这样的机制存在之时,上市公司实际创造的利润会有相当部分会流出上市公司。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有三个因素会改变上述机制:其一是明年将推出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明年开始试点,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准备积累可分配利润;其二是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的提高。由于有强势的投资机构进了市场,机构人不参与管理,但是监督管理的功能强化了,三个口袋就不那么容易随便调剂了;其三是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考核办法,市值的考核会逐步替代原来的净值考核,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考核方式也会使现金流回归A股,超出预期的利润就会带动股价进一步上升。
第四是税收制度的改革。税制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两税合一”会解决中国企业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年为了对外开放,我们对三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实行了优惠的税收政策。除了 “两免三减或三免五减”之外,外资实际享受了很多的优惠,实际纳税平均只有内资企业的一半左右。两税合一以及包含着两税合一之后的减税,估计会把新的统一税率下调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盈利水平上,税收制度的改革会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8%到10%,这会直接影响到目前仍然以内资国企为主导的中国 A股市场,并且还会激励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推动A股市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第五是证券市场的开放。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是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结果是把境外的中小型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QFII政策也好,其他对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政策也好,都是在全球排名在前的大行影响之下制订的。以QFII为例,诺大一个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居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达到申请QFII额度的资格。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控制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这种情况在明年会有所改善。我预计明年QFII的申请门槛会降低,金融市场会进一步开放,甚至可能把那些通过进出口报价偷偷进入中国市场的热钱“弃暗投明”转化为新的机构投资者。
第六是机构投资的规范。目前除了基金公司之外,一般企业如果以投资股票为主营业务之一的话,最好还是用“人头账户”进行投资。因为法人的投资和一个自然人的投资相比,除了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优点之外,法人的投资回报要承受多层课税。中国目前的税制实际上是不鼓励机构进行证券投资的。许多机构藏在自然人的背后进行投资,一方面是为了隐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税。机构投资收益的税收问题不仅困扰着机构投资的规范化,而且阻碍着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等创新产品的发行和交易。
第七是A+H的一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蓝筹股上市和H股的“回乡”,A+H模式会逐渐导致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一体化,进而提出B股市场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B股市场的关闭应当借鉴股权分置改革的经验,通过协议回购,私有化的退市,或者准QFII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加强A股和H股之间的一体化。
总体来说,从宏观、微观、国内、国际、税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国股市继续向好的基础非常强劲,今年的储蓄增长率首次下跌仅仅是开始,是大规模资金投入股市的开始。储蓄如蓄水,投资如泄洪,从制度上开启储蓄资金自动流入证券市场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3、把握趋势
对于趋势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可以用道氏理论,可以用波浪理论,可以用均线理论,更可以简单到用一把直尺往图表上一放。而对于如何把握趋势,使趋势为己所用,则见仁见智各有各的妙法。事实上,趋势简单得吓人,简单到可以这样描述:在多头市场中做多,在空头市场中做空。说的好容易,可做起来真的很难。这也怨不得自己也怨不得别人,其实这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人性的诸多弱点是来自先天,如恐惧、懒惰、冲动、贪婪等等,而许多优良的品质却需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和历练,因此也就造成了人们知与行的无法统一。大家看股评的时候,股评师一般会说看空看多的理由,并指出了未来的支撑或阻力,还很好心的建议在支撑处低吸抢反弹,在阻力处减磅。这些先生们的勇气都很可嘉,但我们不能苟同他们的做法,在一个空头市场中低吸抢反弹,恐怕会淹没在向下的瀑布里;在多头市场中做空,恐怕会一脚踩在直升机上。趋势是无敌的,这些趋势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支撑能和趋势对抗吗?趋势是如此简单,你只需要有简单的思考就会有简单的动作,而在这个市场里,往往简单的动作却受的阻力最小。以市场来讲,跌深酝酿反弹;涨多酝酿回落。不过又有多少人能抓住这个极点呢?有句话说:只要市场中还有人在和趋势对抗,那么趋势便不会终止。在趋势行进过程中,又有多少“敢为天下先”的“聪明人”被市场无情消灭啊。趋势可以辨认。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亏损,一是源于人性的问题,即知道了趋势的方向,却因为贪婪恐惧等等,或者以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而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和趋势抗衡;二是不知道什么是趋势,完全凭感觉在市场里行走。因此,等趋势明朗了,等盘面热火朝天了,等你知道了明白了,你想不赚钱都难了,那时再做不迟啊。重要的是,在自己迷惘的时候应该身处局外,而不该置身其中。你不能用自己的资金赌在自己的迷惘里。做聪明人没用的,关键是要做个赚钱人。
❼ 以自身的观点陈述本次牛市中你觉得最理想的操作手法是什么并定下你的收益预期
自身的观点本质流逝中我觉得最理想的操作说法就是持股不动
❽ 如果说人民币升值是本轮牛市的主要动力那么这股动力能维持多久能升值到多少
你可以看看,八十年代的日本的日元是如何升值的,升值了多久.很具有参考价值.
❾ 本轮牛市是疯牛,还是快牛或者能不能形成长久的慢牛呢
本轮A股牛市肯定会形成长期的慢牛,并非是疯牛或者是快牛,唯独走慢牛才是王道,慢牛才符合政策的要求,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来分析为什么本轮牛市能形成长期慢牛,并非是走疯牛或者快牛呢?根据近期A股市场的实际行情我们来分析。
根据近期A股快速大涨之后,在阶段性高点连给市场两桶冷水,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一切,说明A股近期上涨的速度太快了,一定要控制上涨的节奏。
所以自从个股股市降温之后,近几个交易日,整个市场已经变得非常明智了,并不会持续大涨,而且选择在高位来回震荡了。
综合以上分析得知,近期大盘刚快速大涨就紧急降温,紧急降温的动作答案非常明显,就是为抑制市场来非理性分疯牛或快牛,而且让市场走出健康而长久的慢牛。
❿ 2015年股市上最大的概念是什么
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其实概念只有1个——ipo
ipo开闸就涨,ipo结束就跌,牛市的目的就是国家要卖股圈钱
所以,4月份还会涨,5月份就要小心了,5月25日发审委结束后,有可能A股将迎来暴跌
至于现在买什么,现在唯一能确定上涨的只有券商,因券商而始,因券商而亡,券商将是本轮牛市末期的最后一个拉升概念,建议买入即将创新高的券商股,例如东北证券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