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个人可支配收入公式是什么
个人可支配收入编辑(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通常简称为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DPI与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即PI)的关系是:DPI= PI - TDPI与GDP和GNP之间的关系DPI=GDP+NFP+TR+INT-T-折旧=GNP+TR+INT-T-折旧=NNP+TR+INT-T (存在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时)DPI=GDP+TR+INT-T-折旧=NDP+TR+INT-T(没有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时)GDP:gross domestic proct 国内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ct 国民生产总值NDP:net domestic proct 国内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ct 国民生产净值NFP:net payment from foreign 国外要素净支付T:tax 税收TR:transfer payment 转移支付INT:interest of government debt 政府债务中的利息。
B. 储蓄−投资恒等式中 储蓄s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后的储蓄相同吗
S=I 中 S就是可支配收入减去C消费后得到的,所以是相同的
C.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1. 1260 2. 3300 3. 500
D. 经济学中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缩写究竟是DPI还是PDI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用于个人消费支出的收入;
(2)个人储蓄,包括储蓄存款和现金;
(3)其它可支配收入,如各种债券、股票、应收应付款、个人保值商品等。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收入的多少和有关的纳税政策及税率的高低等。
(4)储蓄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扩展阅读: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E. 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是
个人可分配收入(PD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F. 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1、可支配收入:
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
2、计算公式: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6)储蓄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扩展阅读: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
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3347元,增长0.5%,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17元,增长0.4%,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682元,增长1.2%,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2.8%。
按收入来源分,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10元,增长2.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人均经营净收入2341元,下降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4.9%;人均财产净收入1376元,增长4.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8%;人均转移净收入2938元,增长8.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8%。
G.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红利。 为什么要减红利
我的理解,有明确规定,持股人必须交纳股票收益(股息红利)所得税,其比例是根据股票的面额。所以不能记入个人储蓄。
H. 个人收入中可以用来消费支出和储蓄的部分,叫做什么收入
个人收入中可以用来消费支出和储蓄的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
I. 消费、储蓄与可支配收入是同比例的一种变化关系吗
消费储蓄和可支配收入它不是按比例变化的,它们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之下储蓄越多。消费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