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购买国债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1.国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发行国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状态时,发行国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国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国债是非政府财力向政府财力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会减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设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的一般性产业投资比重则相对降低,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等的比例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效应
一般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从认购者向政府转移,对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影响。实际上,国债对货币流通量是否产生影响,还要取决于它的认购者、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及其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居民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国债表现为居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减少,财政财力增加,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将财政性存款安排了商业银行贷款,则可能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将其专供财政使用,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甚至会因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相应的派生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相对减少:如果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将国债扣留国库不用,则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绝对减少。
(2)企业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企业购买国债是企业资金向财政资金的转化。如果企业用闲置不用的资金购买国债,这种转化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企业用生产或消费的资金购买国债,则可能增加其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如果没有引起央行的货币发行,则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也不大,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并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对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货币发行来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时,则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在国债由商业银行认购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充裕,或能以压缩其他贷款需求来满足政府财政的需求,都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原来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则只能通过向央行申请贷款来满足购买国债所扩大的资金运用,这可能成为央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如果央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2. 什么叫国债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四大银行都可以买的。
一、(1)只要是央行所属的各大银行,都能买国家债券,
(2)一般利率比央行同一时期定期要高很多利息,没有任何风险,按以往的规律,每年的年初或是4、5月份,即是国债的分售期。
二、购买债券方法:个人买债三大渠道:
1、证券公司开户交易所交易。目前在交易所债市流通的有记账式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和可转债,在这个市场里,个人投资者只要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设债券账户,就可以像买股票一样的来购买债券,并且还可以实现债券的差价交易。
2、银行柜台购买储蓄式国债。可以在债券发行期间可到银行柜台认购凭证式国债和面向银行柜台债券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
。这些债券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更多地发挥储蓄功能,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获取票面利息收入;不过有的银行会为投资者提供凭证式国债的质押贷款,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购买凭证式国债,投资者只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柜台办理开户。开立只用于储蓄国债的个人国债托管账户不收取账户开户费和维护费用,且国债收益免征利息税。现在随着网银的流行,银行也有电子国债,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购买电子式国债。
3、债券基金与固定收益产品除了国债和金融债外,几乎所有债市品种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包括次级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和外币债券等。这些品种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但个人投资者尚无法直接投资。债券基金可投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可转债,而银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可投资的范围更广,包括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其他债券。
三、(1)个人投资者一般能买的都是短期国债,
(2)现在银行主要卖10年以下的国债,现在3年期国债利率每月10号发售,
(3)利率是4.92%,五年期国债,利率5.32%。30年、50年国债都是只面向银行机构等发行。
中国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发行国内公债并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分2期发行总额为180万元的“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中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定向债券、保值债券、转换债券等,累计余额达3300亿元。
3. 对于国家来说,国债“主要面向居民发行”和“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两者有何区别
这问题太深奥。
一般来说对居民发行的国债都是不可以上市的国债,对金融机构发行的国债是可以上市流通的国债。
面向居民发行国债,为居民提供了多一种的投资,同时也让居民的消费减少,货币流通货物交易下降,经济也随之收到影响。但是在从国际金融安全角度来说,居民购买国债,对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又有利好的一面,特别是国际游资,炒作经济。
金融机构购买债券,是专业化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应变国家在货币,票据 ,对冲等方面的。
面向金融机构发行的优点:
1 发行的成本低。
2 资金灵活。
3 更加的专业
4. 国债流通市场的主要形式
1、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
我国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两个国内市场,其参与者包括除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以外的所有金融类、非金融类机构和城乡居民。交易所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相联系,起着股市资金蓄水池和集散地的作用。目前,交易所国债市场已成为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
2、银行间债券市场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参与者以商业银行为主,同时也有保险公司、信用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基金以及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各类金融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债的发行,其高流动性和在市场运行基础上确定的国债发行价格保证了国债在一级市场的销售,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奠定了基础。
3、柜台交易市场
柜台交易国债既具有凭证式国债的优点,又具有凭证式国债不具有的流动性特点。投资者购买银行柜台交易的国债后,可以在到期后兑付并获得利息收入。柜台交易市场的形成,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记账式国债与柜台交易国债市场连接起来,使更多的参与者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使得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零售市场初具雏型,这对于提高债券的流动性、活跃债市、扩大市场容量都有重大作用。
5. 国债券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发行个人应该怎么购买国债购买国债对国家有好处吗
国家发行国债的目的很多,可以纯粹的借钱行为来弥补财政,也有可能是回收过多的货币,或者是其他市场调控行为,因此发行国债对于国家来说有很多功能,适当发行国债是必须的。个人当然是去制定网点购买。
6. 购买国债是否属于资金运动
是的
1.国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发行国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状态时,发行国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国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国债是非政府财力向政府财力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会减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设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的一般性产业投资比重则相对降低,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等的比例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效应
一般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从认购者向政府转移,对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影响。实际上,国债对货币流通量是否产生影响,还要取决于它的认购者、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及其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居民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国债表现为居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减少,财政财力增加,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将财政性存款安排了商业银行贷款,则可能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将其专供财政使用,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甚至会因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相应的派生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相对减少:如果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将国债扣留国库不用,则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绝对减少。
(2)企业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企业购买国债是企业资金向财政资金的转化。如果企业用闲置不用的资金购买国债,这种转化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企业用生产或消费的资金购买国债,则可能增加其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如果没有引起央行的货币发行,则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也不大,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并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对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货币发行来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时,则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在国债由商业银行认购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充裕,或能以压缩其他贷款需求来满足政府财政的需求,都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原来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则只能通过向央行申请贷款来满足购买国债所扩大的资金运用,这可能成为央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如果央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7. 国债有能够流通的类型吗
有的,可以根据偿还期限而定流通性的好差:短期国债 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库资金周转的临时性余缺,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中期国债 偿还期限为1年至10年(包含一年但不含10年),因其偿还时间较长而可以使国家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相对稳定。长期国债 期限在10年以上(含10年),可以使政府在更长时期内支配财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将受到币值和物价的影响。永久国债 没有规定还本期限,但规定了按时支付利息的国债,在政府财力许可时可以随时从市场买入而予以注销。根据流通与否 可流通国债 发行期过后,可以在公开债券市场上自由流通交易的国债为可流通国债,其交易价格将随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利率、物价等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起伏波动,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对象。不可流通国债 发行时规定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只能按规定时间兑付的国债为不可流通国债,这主要是基于满足特定购买者群体的投资需求及相关目的而发行的。 记账式国债,又称为无纸化国债,购买国债时银行不再提供任何实物、纸张单据给购买者,而是在其账户上记上一笔。这种记录债权人姓名、金额等事项,以账簿方式发行的国债就是记账式国债,在现代金融条件下多以电子账户为依托,因不必经过印刷、运输、保管券面等环节,所以发行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8. 居民个人购买国债处于流通市场是正确的吗
你好,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居民的确是可以购买国债,但是国家它并不是流通于市场的,它就像股票和基金一样。
9.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 什么是可流通国债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 什么是可流通国债
非流通国债(储蓄国债)是指不允许在流通市场上交易的国债。这种国债不能自由转让,它可以记名,也可以不记名,通常不记名。转让价格取决于对该国债的供给与需求。
非流通国债吸收资金,有的以个人为目标,有的以一些特殊的机构为对象。以个人为目标的非流通国债,一般是吸收个人小额储蓄资金,故有时称之为储蓄债券。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 什么是可流通国债
流通国债是指可以在流通市场上交易的国债。其特征是自由认购,自由转让,通常不记名,转让价格取决于对该国债的供给与需求。一般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如通过证券交易所或柜台市场交易。
可流通国债: 优势——可以流通、通过交易变现,不必持有到;劣势——利率较低,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储蓄利率和不可流通国债。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什么是可流通国债?债券本身价值是不会改变,它到期后还是按发行时的票面价值兑换,即100元的国债到期后还是按100元收回,它的价值是不会变的。但是,如果你拿这些债券去市场上变现,市场的价格的定价是由买的人定的,如果市场上的资金偏少,买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资的收益比国债高,按面值去卖,肯定是会没人要的,如果此时你急需现金,就只能让出利润(因为现金为王),低于100元卖,例如99元,买的人除了得到国债的利息,还有一部分是卖的人让出的折价1元,所以买的人也就觉得有赚,就会买入,那么市场上就会成交这笔买卖,这就是市场价格和债券内在价值的区别。卖家牺牲利益换来现金,而买家放弃资金的时间效益,但这部分效益可以用债券的价格来补偿。所以,资本市场上的价格成交,可以归为原点,甲方赚,乙方就会亏。
10. 购买国债算是投资还是储蓄
希望我能说的相对明白。
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投资是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例如某贪官新建了一栋别墅,某公司新建了一座工厂,这都增加了我国的投资。但是如果某贪官把10万块储蓄到银行,或者买股票基金,或者购买国债,对于他个人来说属于投资,但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这都属于储蓄,因为并没有新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诞生。
2. 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3. 国民储蓄--即可贷资金供给,由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组成。
当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时,政府的公共储蓄就是负的,即出现预算赤字。
政府为了平衡赤字,发行长期国债卖给民众,对于民众来说,购买国债属于投资,但对国家来说,这笔从民间吸收获得的国债资金是用来填补预算赤字,而不是用来投资建设。
接着,来分析这笔国债资金。购买国债的民众,本可以将这笔资金储蓄在银行或购买金融产品,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看,这无疑会增加国民经济储蓄。但现在这笔资金,购买国债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国民储蓄降低了。
用两个公式来描述国民储蓄降低的过程:
1.发行国债前:
国民储蓄==公共储蓄 + 私人储蓄
国民储蓄== 0 + 私人储蓄P
一定要弄清楚,这个等式的公共储蓄值一定是0而不是负数,因为发行国债前,国库里的钱为 0(实际上还欠着钱,但你见过数值为负的钱吗?在这个等式里总之就是国库空虚,没有钱了)
2. 发行国债后:
国民储蓄==公共储蓄 + 私人储蓄
国民储蓄== 0 + (私人储蓄P - 国债发行值)
发行国债后,只是弥补了预算赤字,国库里的钱还是0,并没有增加哦~~
所以比较两个等式,可以知道,发行国债后的国民储蓄实际上降低了,差额正是发行的国债数额,证明为弥补国家预算赤字而发行国债筹资,挤压了原本可以获得可贷资金的私人和企业的筹资机会,而私人和企业贷款筹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投资,所以投资也降低了,降低的部分正好是国民储蓄减少的数额,也正好是发行国债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