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民收入中的"储蓄"包括 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储蓄 为什么没有企业储蓄根据Y=C+I+G+(N-X) 一一对应嘛
企业是利用固定的资产的运转产生人们的劳动时间的,而固定资产的储蓄等于人们劳动的停止,从而资本的运作停止和无从产生。再者,企业需要设备折旧,设备更新,技术革新,扩大再生产,也根本不可能储蓄。公式是逻辑形式。不是实际意义。
2. 如何理解: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投资指的是国民经济中,新增的资本量,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谓的资本量(如股市市值)。
储蓄的在经济学中的定义则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比如你赚了1000元,花掉了800元,剩下的200元就是储蓄,不论你把它放到自己的口袋里,还是存进银行里。这里的储蓄并不等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存款金额。
任何形式的收入都只能被消费或者投资(投资的回报可以是零),所以投资必然会等于储蓄。
3. 储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应该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收入有可能增加.但居民储蓄意愿又与经济形势有些关联,如果投资环境不好,通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是对储蓄增加有利的,反之,储蓄仍然不会提高.人们会提前消费已保证存款不缩水。所以说,储蓄增加并不意味着国民收入会增加,但国民收入增加一定会有储蓄的增加.
4. 宏观经济学中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与国民储蓄的计算
Y指GDP,当然这个经济体是封闭经济,没有国际贸易,GDP既衡量国民总产出也衡量国民总收入,第一个式子私人储蓄,Y-T表示课税之后可支配收入,再减去消费C,剩下的就是私人储蓄了,公共储蓄即政府储蓄,政府收入即税收T减去政府购买G即公共储蓄,最后一个式子总储蓄就是这两个储蓄之和。
5. 国民收入计算方法的收入法: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私人消费和私人储蓄怎么理解
从收入分配角度理解,你一年挣的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缴纳税费,一部分用于自我消费 ,一部分会结余下来,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后两者便 是你要的理解。
6. 分述消费、储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设,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7. 国民收入过程和储蓄过程有几个过程组成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
一、四部门经济是包含居民、厂商、政府与国外部门的经济。四部门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完整形态,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构成了GDP。(消费包括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对服务的消费;投资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存货投资(表现为企业库存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政府购买包括政府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或可分成中央政府购买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等;净出口指的是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净出口为正数表明出口大于进口有贸易顺差,净出口为负数表示进口多于出口,有贸易逆差)。
二、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
从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消费支出)+投资需求(投资支出)+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国外部门需求(国外部门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Y=C+I+G+X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国民收入=各生产要素供给+政府供给+国外部门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进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Y=C+S+T+M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仍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条件就是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或均衡条件,即储蓄、税收与进口之和等于投资、政府购买与出口之和,或漏出等于注入,用公式表示为: Y=C+I+G+X=C+S+T+MS+T+M=I+G+X四、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过程
在四部门经济中,漏出包括储蓄、税收与进口,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注入包括投资、政府购买与出口,对国民收入起扩张作用。漏出与注入的关系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过程:当漏出大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处于收缩过程;当漏出小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处于扩张过程;当漏出等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
希望能帮到你。
8.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国民收入中的储蓄是等于投资的,即 I=S 。
是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总等于投资的恒等关系。这个恒等式是完全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Y=c+I),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Y= c+S),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这样就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S=I)的关系。在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购买(Y= C+I+ G),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又把T—G看作为政府部门的储蓄,这样就有了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J)的关系。在四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即Y=C+7+G+U—M)。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 = 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由于从本国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是这些国家获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从而是这些国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于是其他国家的收入减去支出的储蓄,这样就有了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M—的关系。可见,不管在几部门经济中,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者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是,这一恒等式并不代表人们意愿的或者说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主体以及它们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储蓄的不一致,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说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和储蓄。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关系不是一回事。
9. 国民收入和储蓄过程中有几个过程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
一、四部门经济是包含居民、厂商、政府与国外部门的经济。四部门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完整形态,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构成了GDP。(消费包括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对服务的消费;投资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存货投资(表现为企业库存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政府购买包括政府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或可分成中央政府购买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等;净出口指的是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净出口为正数表明出口大于进口有贸易顺差,净出口为负数表示进口多于出口,有贸易逆差)。
二、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
从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消费支出)+投资需求(投资支出)+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国外部门需求(国外部门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Y=C+I+G+X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国民收入=各生产要素供给+政府供给+国外部门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进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Y=C+S+T+M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仍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条件就是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或均衡条件,即储蓄、税收与进口之和等于投资、政府购买与出口之和,或漏出等于注入,用公式表示为: Y=C+I+G+X=C+S+T+MS+T+M=I+G+X四、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过程
在四部门经济中,漏出包括储蓄、税收与进口,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注入包括投资、政府购买与出口,对国民收入起扩张作用。漏出与注入的关系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过程:当漏出大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处于收缩过程;当漏出小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处于扩张过程;当漏出等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