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些适合丧、抑郁、失意、难过时自我治愈的电影、纪录片和书籍
特别能理解日常丧的感觉, 可能是日常繁杂小事的堆积没有清理,或是某一个大事件的突然爆发,自己的情绪管控系统便失灵了。
社会把自己打磨的没有个性,这就造成一边想去表达自己,但是表达的内容又非常趋同,自说自话。 低谷常在,独特的视角却少有,有时候是挺羡慕别人超级积极向上地生活着, 我自己不知道如何内在驱动的时候,也会需要外在的一些情感载体来使自己回血,离不开耳机、pad星人就是我了。
关于丧时自我治愈的一些整理:
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
活在俗世的智者,通透又努力。—— 超出预期·著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为活成梦想中的自己而努力奋斗着,那种感觉一定很棒很棒。
二.
《风雨哈佛路》
没有人可以相信的时候,就相信自己吧。
混乱的童年,流浪、无家可归,在挣扎于生存时继续学业,特别心疼Liz,又无比敬佩她。 心疼是因为她的前半生都在和生存抗争,敬佩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放弃过。
忠于自己,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你向生活低头。 失意、挣扎、困顿、愤懑...经历了这么多却没有放弃,真是一个超级勇敢的人了。
一.
最近在看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感觉太宰治就是另一个自己
所思所想,无一疏漏
或者说,太宰治看透了大部分的人:
敏感又逃避,被现实生生扯回所谓正轨,却因无法直面自己的狼狈而选择麻痹神经
经历过黑暗时期的每一个人,都是脆弱的,需要保护的可爱胆小鬼
每一句都写进了心坎里
感觉有一双眼睛一直在偷窥着自己的内心活动
这双眼睛的主人拥有一个极度孤独,追求死亡或者说追求一种解脱的灵魂
拥有令人心碎的灵魂
一些语录:
1. 我的不幸,
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
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
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太宰治《人间失格》
2. 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
并因这种畏葸而战栗
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
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和过敏密闭起来
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
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
——太宰治《人间失格》
3.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太宰治《人间失格》
二.
还有一本书是 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是我近期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极度认同,至少在书中可以寻到自己的影子:
事已至此,可我的心依然难安,
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
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
并且永远地扶持我。
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
世间的情爱何其多,
有人可以虚掷一生共同生活却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脸庞、村庄》
这是一部奥斯卡提名纪录片,也是我觉得很治愈的一部纪录片,最近新开。
一位新潮的老奶奶和一个总是戴着墨镜的大叔搭档,开着一辆可以打印巨幅照片的车子去看见、记录那些一路上碰到的普通人,然后将放大的照片贴在建筑物上。
两位艺术家,碰到了就擦出了火花,一位是法国新浪潮教母瓦尔达,一位是半隐匿街头艺术家JR,年纪不同,阅历不同,连审美也不同,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后,真是既幽默有深刻。
这部纪录片的节奏无比舒服。没有计划、没有目的,这一路上见到什么人、路过哪个村庄都没有带着预判。
即使那年的瓦尔达已经88岁,而JR正好33岁,这对老小孩和大小孩的搭配一点都不违和,很有分寸感、点到即止的帮助和艺术观点上的交流都让人感到愉快和自由。
他们驾驶着Photocar的一路上,为不少普通人留下了巨型画幅的纪念,对当事人来说,应该是一种震撼又磅礴的感动吧。
那些被贴在墙上的不再年轻的矿工、热爱科技的农庄主、咖啡馆的服务员...都被瓦尔达老奶奶和JR拍摄下来放大几十倍后贴在了建筑物上。
附上一些哲学家写的“鸡汤”语录:
1.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明。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
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最后,希望任何处于低谷时期的人都可以开心起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