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伤心的奶水的影片制作
影片描述了2000年秘鲁的恐怖集权主义结束之后,曾经的历史给秘鲁人民(影片更加突出的表现在妇女身上)带来的心灵创伤。秘鲁女性导演克劳迪雅·洛萨在这部电影中揭示了自己国家一段黑暗的历史。截止到2001年,秘鲁真相及调解委员会登记在册的从1980年至2000年期间国内发生的谋杀案件达到将近7万起,此外还...有难以计数的强奸、诱拐和滥用人权的事件。 稳当的构图,平等的对视女导演克劳迪雅·洛萨亦是通过一连串梦幻的镜头缀连起一个细密而敏感的故事。晒洗的衣服一点点滴水,光线一簇簇涌进窗子,窗帘上细碎的花纹,投入水盆的纸鹤,还有绵密而忧伤的歌声……而法斯塔塞在下体的土豆,导演更没有赤裸裸地用镜头去窥视,而是通过几次削皮的细节来细腻地呈现,温而不伤,意而不淫,这是镜头上的“不动如山”的格律。而后,几次婚礼的狂欢场景与法斯塔寂寞的独坐形成鲜明对比。村里的姑娘一个个出嫁了,唯独法斯塔“欲嫁而不得”,甚而一度拒绝他人的示爱。此时,画面的构图别具匠心,镜头前的一匹白布交叉成的一个“X”形,挡住坐在布后的法斯塔,就像一个关于命运的错误暗示。除此之外,没有更多搅恼人心的更复杂的释义,却已然映现出一股深入人心的蓄积之力。影片中,独有几个孩子在泥坑中游泳戏水的段落是出离于寂寞之外的另一番美好的风景,一如蕴藏在法斯塔歌声中的内省而坚韧的力量。充满魔幻气质的一幕“为什么命运让我失去这么多东西?”当法斯塔哭泣着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一种彻骨的疼痛。兀自想起《早晨37°2 》中一次次被梦想挫伤的贝蒂,她亦曾有过这样悲伤的呼喊:“生命总是在阻挡我,我若是要一件东西,它一定会拒绝我。”然而,在贝蒂与法斯塔之间,终究隔着一道歇斯底里的墙。贝蒂至终成为一个作家永远的悲剧,而法斯塔却毅然绽放开一个秘鲁女子独有的花蕊。于是,在孤独之外,法斯塔的心亦终于开始悄然地升温。那场音乐会的回途中,法斯塔喃喃地说,“我一直处于恐惧之中。”然而,脸上却开始展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她扭头转向车窗外的风景,她听到秘鲁的夜色恍若在静谧中细声歌唱。影片还隐晦地呈现了一个充满阶级戾气的细节:法斯塔的雇主女钢琴家盗用法斯塔的歌谣虚伪地迈向成功之途,却独独把法斯塔蒙在鼓里。及至那场掌声雷动的演出。法斯塔听到源自演奏现场的漂亮的钢琴声,那是她熟谙已久的动人旋律。她摸索着穿过长长的走廊,黑暗中的光亮隐隐绰绰,像一道道生命的符咒,弥漫过法斯塔青春的纹理与脉络。她恍若看到了梦想的触角,仿佛摸索到了恐惧之外的倔强的羽翼。那一瞬,幸福的枝丫开始发芽,爆青,盛放。影片最后,洛萨给我们呈现了秘鲁的荒漠意象,而后,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原来,“梦想”竟是这般一回事,一如秘鲁的地势,一半闭狭,一半开阔。法斯塔也终于把塞在下体的土豆拿出来置于花盆中了。在这有风的季节里,土豆早已发芽开花,一如法斯塔心中溢满歌声的未来。 坠地的钢琴一如坠地的梦而捡珠子的段落其实与钢琴段落异曲同工,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恍若更深了一层。我看到法斯塔与女主人从两边拱着头进入画面,慢慢挨近彼此,恍若两个阶层的女人在平等对话。唯一不同的是,对女主人而言,珠子只是珠子;对法斯塔而言,这散落一地的珠子就像散落一地的梦。影片中除却那段法斯塔与女主人一起捡拾散落珍珠的经典桥段外,另有几次用镊子细数珍珠的长镜头大特写,在这里“珍珠”与法斯塔的“泪珠”神形兼备地叠影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得益彰的微小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