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市怎么会变成熊市怎么从熊市中走出变成牛市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平衡市即通常所说的“牛皮偏软行情”是一种股价在盘整中逐渐下沉的低迷市道,一般相伴的成交量都很小。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2. 中国股市从开始到现在,经历过几次牛市几次熊市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股指在历时二年半的持续上扬后,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下跌到386点。 第二阶段: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股指在快速下跌后开始反弹,半年的跌幅,三个月就全部涨回来,股指从386点升到1558点。熊市:1993年2月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上涨完成后,股市大扩容也开始了,伴随着新股不断发行,股指回到了325点。 第三阶段: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到达1052点。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之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阶段:牛市:1995年5月17日至1995年5月22日。这次牛市只有3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短暂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即将发动。 第五阶段: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在深发展等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跌至1047点。 第六阶段:牛市:1999年5月19 日至2001年6月14日。此次走牛俗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问题,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 第七阶段:牛市:2005年6月6日至今。经过了四年的大调整之后,新一轮行情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突破2245点的历史高位后,大盘在2007年10月16日又创下了6124点的新高,随后进入熊市至今。
3. 如何判断牛市与熊市之间的转变
一、如何判断牛市转熊市
利用中期趋势的量价关系和升降幅度,来分析长期趋势的转换。判定长期趋势转换的方法如下。
1.成交量萎缩
若在牛市行情中的某个中期上升阶段中,成交量不能超过相邻前期上升阶段的成交量时,则牛市可能会转为熊市。
2.量价背离
成交量虽创新高,却不能有力推动股价上升(量价背离),股价未创新高,则牛市可能会转为熊市。
3.价跌量增
在牛市行情的次要趋势中,若回档时,出现价跌量骤增的现象,并且,下跌幅度超过相邻前期上升幅度的80%,这个次要趋势的回档很可能就是熊市的第一个下跌趋势。若下跌幅度达到100%,说明熊市已基本成为定局。
二、如何判断熊市转牛市
1.股价底部逐渐抬高
若熊市后期成交量逐渐萎缩,并且下降幅度减小,底部高于相邻前的波谷时,牛市将可能出现。
2.谷底抬高,价升量增
若熊市后期的第一个反弹中,成交量比前面任何一次反弹都要大,并且,反弹幅度超过前期相邻下降幅度的80%~90%时,牛市可能会来临。
3.连续三天股价上升
大盘指数连续三天向上突破的方向发展,也是熊市转牛市的特征。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这样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4. 到底如何区分牛市和熊市
什么是牛市? 什么是熊市? 什么是平衡市?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平衡市即通常所说的“牛皮偏软行情”是一种股价在盘整中逐渐下沉的低迷市道,一般相伴的成交量都很小。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
http://www.lqz.cn/
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
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
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5. 牛市如何过渡到熊市
同时也好用来检查和对照自己,作为一面镜子,帮助自己逐步提高。 这里是熊市转化到牛市的周期六阶段:怀疑 增加认识 狂热 不相信 震撼和恐惧 厌恶 在一个成熟的牛市中,第一阶段表现为“聪明的资金”的交易筹码开始集中(聪明的资金指最有见识的、最有经验的投资者)。在这段时间里,针对交易市场的主流情绪各异,从厌恶到一般性的怀疑。市场很疲弱,而且可能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一些投资者仍然相信市场总会周期性地回暖,即使当时的基本面仍然严峻。“聪明资金”开始投资被市场遗忘的交易品种,这些品种暂时处在低价位。而前期一直低迷的成交量,也开始放大、堆积,反映着那些有远见的、耐心的投资者正在进入市场。 牛市的第二个阶段被认为是一个标志性的上升阶段。股票价格上升,并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市场逐渐认识到基本面将好转。股票显著上扬,这时进入市场会获得高回报。 普遍性的狂热和投机标志着牛市的第三阶段的到来。市场的情绪指数接近了记录水平。基本面看上去极度乐观,甚至有可能广为流传着关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和永无止尽的繁荣的言论。关于投机产生百万富翁的故事在媒体上泛滥。每个人都很乐观并且在买入,所以成交量极大。然而,在第三阶段的后期,正当贪心的买家如他们所愿地变成满仓,通常是极度地满仓时,成交量开始萎缩了。而且,“聪明资金”已经提醒自己:“没有一棵树能长到天上”,而且所有的好事情都会有一个终点。结果,在早些时间以“批发价”买入股票的那些有见地的投资者停止了继续购买。并且,他们开始进入了“派发”阶段,小批小批地以“零售价”卖出。 这种聪明的出售很红火,当那些贪婪而单纯的狂热者们猛烈地将被高估的股票继续推高到一个荒谬的价格时。在这场游戏的尾声,暗示着转熊的技术指标开始在“显然”很牛的表面下撕开裂缝。由于单纯的玩家无理性地购买错误的股票而与此同时“聪明资金”却清算最好的股票,股市的技术指标产生分歧,股票走势出现分化。整个市场震荡而进行着收网的过程。 当人人都感到市场气氛“牛气冲天”的时候,熊市的初始阶段就已经开始酝酿了,在图形上也已经显示出了很多明确的技术特征。然而,一旦打算购买的人们都已然进场,汇率却开始只向一个方向前进----向下。当多方力量出尽,即在当前价位,再也没有可用资金作为购入作多的需求时,汇价就只能向下了。一度上涨的股金开始失去上冲势头,构成了熊市的雏形。但是,即使汇价在跌破关键支撑位后,显示熊市已经开始的明确技术指标,却仍为众多无知的大众熟视无睹。毕竟,过热的市场仍有余温尚存,更何况,“逢低买入”,乃是众多经纪人、交易员和媒体的言论达成的共识。公众寄希望并相信那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经济战略研究员和经济师达成的“共识”不会有错。甚至于公众被铺天盖地的言论打动后,仍自信地认为:自己投入的资金,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升值。因而,汇价在下跌,人们却仍不为所动。公众甚至认为,只要尚未满仓,就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买下去。但是,只要他们是这样做的,就很难再解套了。 熊市的第二个阶段以市场情绪的突然变化为标志,市场从乐观和憧憬,转而震惊和恐惧。有一天,公众苏醒了,而且他们很吃惊地发现:“皇帝原来没有穿衣服!” 而事实上的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展现出和早些时候预计的那样乐观,实际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聪明资金”早已离场,而且没有人留下来购买公众手中的筹码。股票价格像在真空器里一样急速下滑。恐惧很快代替了贪婪,恐慌盘反复地席卷整个市场。随着单纯的投资者的尖叫:“让我离场,我不在乎价格!”成交量开始膨胀。当价格下滑太快时,机灵的职业交易员们有意识地去博下降过程中的反弹。然而,我们的最大希望就是出现一次回光返照——整个急速下跌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当公众气馁的卖出他们手中的筹码时,当市场最终被彻底的厌恶情绪笼罩时,意味着熊市的第三阶段开始了。经济基本面显著恶化,而且前景黯淡。股票价格持续下滑,但由于潜在的卖家清算他们在“底价”的持仓,这种下跌的趋势最终减慢了。即使前期比较抗跌的优质股票,最终也在持续的熊市中屈服了。在恐慌阶段中很大的成交量,开始在价格的下跌过程中萎缩,此时是一个清算过程。最终,当每个人把能卖的都卖了,熊市也终于耗尽了能量。气馁的公众叹息着:“下次再不这样了!” 当所有的股票都被卖了,新一轮循环的序幕就拉开了。当所有想卖的人都卖了,现在价格就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走了——上升。 这些过程不是秘密。Dow和他的后继者们已经写出它们有一个多世纪了。这些过程永无止境地重复,一次又一次。但是公众仍然不吸取教训。这很简单,仅仅是出于人类的天性——跟随当时的主流情绪,丢失了所有的个人判断。如果你没有学会识别技术指标,如果你没有经过训练,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就是让你自己从主流情绪,群体思维中解脱出来。因为这是一个南辕北辙的思路——在高点买入,在低点卖出,而且一直往市场给你准备的圈套中钻。为了赚钱,为了跳出市场的圈套,我们需要反向操作。
6. 我过的股票市场经历了哪几个牛市和熊市
牛市熊市是互相交错产生的。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7. 我经历过08 15年 二次牛市二次熊市 每天上班下班 看盘 说实话 累 过够
你这种是比较好的情况,许多人饭都吃不起,还照样过
8. 牛市和熊市的四个阶段的特征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中。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把握升浪起点 来参与最公平的交易市场
外汇市场直通车 没有必赚只有稳赚
。
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入。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中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于超过一: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抄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未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中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而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中.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 把握升浪起点 来参与最公平的交易市场
外汇市场直通车 没有必赚只有稳赚
。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中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件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四阶段说法:
第一阶段:单边下跌行情为主基调,但迅猛的反弹仍时有发生。操作上应坚持反弹结束后开始建空,不抢反弹。
第二阶段:市场转入整体的平衡市,各合约也逐渐转变为正基差排列。基本面仍是熊市特征,但是低廉的价格消化了大部分空头因素,价格的上涨也往往来自于对预期的反应。基本面未有重大实质性改变之前,炒作的种种利多如果无法兑现,则期价又重向低价的现货靠拢。此阶段中各合约的正基差排列反应了牛市来临前合理的利多预期。“买现卖期”的稳健获利模式使得市场中买入套保数量相对较小,这也造成了持仓数量出在相对较低水平(和牛市比较)。这个时期的所谓“多逼空”几乎都以多方认赔告终。
第三阶段:基本面的供求关系转变使得价格逐步远离震荡区间。实质性的利多因素开始集中地连续地出现。随着现货紧张程度的上升,市场由初期的缓慢回升发展到后期的疯狂抢购。但毕竟“树再高也长不到天上去”,价格高企带来的丰厚利润会刺激产量的回升,上涨过程中包含的宏观物价因素、通货膨胀因素也会随着宏观基本面的变化而改变。
第四阶段:从高点大跌之后,随着做空能量释放,加上基本面仍显示牛市特征,局部时间段的供求可能造成中级波段上涨行情,此类行情在时间跨度和幅度上都往往超过熊市中的反弹。对这种行情,留恋牛市者往往认为牛市升浪再度展开,而对熊市翘首期盼者则容易称其为熊市反弹行情.
9. 中国股票历史上经历的牛市,熊市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10. 股市曾经经历过几大牛市和熊市
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