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兩位是所答非所問。人家是問牛市和熊市的由來。
牛行走的時候總是抬著頭,而熊呢,是直立行走,腦袋朝下看,所以總是低著頭。
股市向上漲,當然是抬著頭,所以是牛市。
反之是熊市。
2. 熊市牛市稱呼的來歷
就目前所有的資料來看,在1785年的英國,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書上,已經出現牛和熊這兩個名詞。但是,當時牛、熊的意義跟現在不同,當時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簡稱小街。
從這本書作者的說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義比現在明確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漲的人,而是等於今天靠保證金買進股票卻遭到虧損的人。
荷蘭的鬱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發明了保證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倫敦,買股票似乎不用保證金,「牛」可以身無分文,就買進股票,希望在必須繳款前賣出獲利。根據當時的作法,一個人即使全部財產不到10英鎊,也可以在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大買股票,例如,這個人可以在3月時購買價值4萬英鎊、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資倍數高達四、五千倍。
這個人在結算前,可以想盡辦法,把自己買進的股票賣出去,解脫肩上超級沉重的負擔。如果整個市場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會遭到重大虧損,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須跑遍整個交易所,從一家號子逛到另一家號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滿希望和恐懼,表情陰晴不定,情緒低落、滿臉不高興、脾氣不好,跟牛的行為差不多,因此這種作手被人稱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觀看法的作手,還是實際放空的人,也就是賣出一批股票或公債,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交出他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因此他不斷的要找人,希望低價買進他未來必須交出來的證券,因此對所有不幸的新聞、壞消息、能夠壓低證券價格的謠言等等,他都會很高興,十足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樣子。
因此,當時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憂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斷東張西望,拿壞消息嚇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價上漲,熊希望股價下跌。後來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漲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後來有人說因為牛是往上攻擊 (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 (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看來跟蘇東坡說的一樣是「想當然爾」。
3. 牛市、熊市等說法的來歷
來源於十八世紀的歐洲。
在表現股市漲跌時,十八世紀的歐洲人選擇了「牛」和「熊」這兩個物種。因為在西方古代文明中,牛代表著力量、財富和希望,而熊代表著抑制狂熱、消化自身、見機重生。
對古代獵人們來說,公牛的血可餐,骨頭可以製成矛頭、魚鉤等,而牛皮可以製成衣服和帳篷,因而公牛就代表財富。在古羅馬傳說中,有個受人尊敬的米捉爾神,將一頭逃走的烈性牛屠殺。
野牛被殺後,它的肉身化成覆蓋大地的植被,它的脊柱化為小麥,它的血管化為藤類植物,它的精子變成各種對人有益的動物。牛犧牲了自身,但使萬物獲得誕生。正因如此,古羅馬人對牛有無限的崇拜人們用「牛市」表示股市上升之勢,代表了一種對財富的期盼。
熊也是古代西方人崇拜的對象。美洲和歐洲的許多人認為熊具有強效的治病功能。熊每逢冬季要冬眠5個月。在冬眠期內,熊可以隨時清醒,甚至可以懷孕育崽。當春天來臨,熊再返地面。
人們用「熊」表示跌市,其深遠意義在於:股市的調整是不為人們的意志所左右的(像熊一樣不能馴化),熊市是牛市的消化,使之再度循環。熊是投資者的治療醫生,教人們控制自己無止境的慾望,教人們怎樣像熊一樣,在必要的時候從喧囂中歸隱起來,耐心等待,冷靜地思索並保持高度惕,直到重生機會的來臨。
另據考證,用這兩個動物的名字命名,也是取自它們各自的攻擊方法。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被一頭公牛頂撞,由於公牛的角是從下向上發力,因此他會當場向天空飛出去;當一個人被一隻熊襲擊,由於熊掌運動方向是從上向下,因此他會向大地倒下去。
這兩種動物攻擊對手的方式,與股票走勢類似,因此人們把行情持續上升稱為「牛市」,把行情持續下跌稱為「熊市」。
(3)牛市熊市名字來源擴展閱讀:
出現牛市標志主要有:
1、價格上升股票的種數多於價格下降股票的種數;
2、價格上升時股票總交易量高,或價格下降時股票總交易量低;
3、企業大量買回自己的股票,致使市場上的股票總量減少;
4、大企業股票加入貶值者行列,預示著股票市場價格逼近谷底;
5、近期大量的賣空標志著遠期的牛市;
6、證券公司降低對借債投資者自有資金比例的要求,使他們能夠有較多的資金投入市場;
7、政府降低銀行法定準備率;
8、內線人物(企業的管理人員、董事和大股東)競相購買股票。
出現熊市標志主要有:
1、股票價格上升幅度趨緩;
2、債券價格猛降,吸引許多股票投資者;
3、由於受前段股票上升的吸引,大量證券交易生手湧入市場進行股票交易,預示著熊市到來已為期不遠;
4、投資者由風險較大的股票轉向較安全的債券,意味著對股票市場悲觀情緒的上升;
5、企業因急需短期資金而大量借債,導致短期利率等於甚至高於長期利率,造成企業利潤減少,使股票價格下降;
6、公用事業公司的資金需求量很大,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變動常領先於其他股票,因而其股票價格的跌落可視為整個股市行情看跌的前兆。
4. 牛市和熊市的由來
「牛市」與「熊市」的由來
在表現股市漲跌時,十八世紀的洋人選擇了「牛」和「熊」這兩
個物種。因為在西方古代文明中,牛代表著力量、財富和希望,而熊
代表著抑制狂熱、消化自身、見機重生。
對古代獵人們來說,公牛的血可餐,骨頭可以製成矛頭、魚鉤等,
而牛皮可以製成衣服和帳篷,因而公牛就代表財富。在古羅馬傳說中,
有個受人尊敬的米捉爾神,將一頭逃走的烈性牛屠殺。野牛被殺後,
它的肉身化成覆蓋大地的植被,它的脊柱化為小麥,它的血管化為藤
類植物,它的精子變成各種對人有益的動物。牛犧牲了自身,但使萬
物獲得誕生。正因如此,古羅馬人對牛有無限的崇拜。人們用「牛市」
表示股市上升之勢,代表了一種對財富的期盼。
熊也是古代西方人崇拜的對象。美洲和歐洲的許多人認為熊具有
強效的治病功能。熊每逢冬季要冬眠5個月。在冬眠期內,熊可以隨時
清醒,甚至可以懷孕育崽。當春天來臨,熊再返地面。
人們用「熊」表示跌市,其深遠意義在於:股市的調整是不為人
們的意志所左右的(像熊一樣不能馴化),熊市是牛市的消化,使之
再度循環。熊是投資者的治療醫生,教人們控制自己無止境的慾望,
教人們怎樣像熊一樣,在必要的時候從喧囂中歸隱起來,耐心等待,
冷靜地思索並保持高度警惕,直到重生機會的來臨。
股市英語之「牛市」與「熊市」的來歷「牛市」與「熊市」
在股票市場,「牛市」(bull market)是上漲的行情,「熊市」(bear market)是下跌的行情。stockbroker是指股票投資者。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he had caught the bear指賣空(buy short),在俚語中,sell a bear也同樣指賣空。另外,在股市以外,牛和熊也有含義:英國人自稱為「約翰牛」(John Bull),美國男籃也有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bull指「粗壯的人,鹵莽得人,兇猛的人」,a bull in a china shop指「說話或行動鹵莽的人,笨手笨腳動輒闖禍的人」,shoot the bull指「吹牛皮」,a bear for hard work指「能吃苦耐勞的人」。
5. 牛市和熊市兩個名字的由來
就目前所有的資料來看,在1785年的英國,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書上,已經出現牛和熊這兩個名詞。但是,當時牛、熊的意義跟現在不同,當時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簡稱小街。
從這本書作者的說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義比現在明確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漲的人,而是等於今天靠保證金買進股票卻遭到虧損的人。
荷蘭的鬱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發明了保證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倫敦,買股票似乎不用保證金,「牛」可以身無分文,就買進股票,希望在必須繳款前賣出獲利。根據當時的作法,一個人即使全部財產不到10英鎊,也可以在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大買股票,例如,這個人可以在3月時購買價值4萬英鎊、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資倍數高達四、五千倍。
這個人在結算前,可以想盡辦法,把自己買進的股票賣出去,解脫肩上超級沉重的負擔。如果整個市場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會遭到重大虧損,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須跑遍整個交易所,從一家號子逛到另一家號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滿希望和恐懼,表情陰晴不定,情緒低落、滿臉不高興、脾氣不好,跟牛的行為差不多,因此這種作手被人稱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觀看法的作手,還是實際放空的人,也就是賣出一批股票或公債,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交出他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因此他不斷的要找人,希望低價買進他未來必須交出來的證券,因此對所有不幸的新聞、壞消息、能夠壓低證券價格的謠言等等,他都會很高興,十足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樣子。
因此,當時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憂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斷東張西望,拿壞消息嚇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價上漲,熊希望股價下跌。後來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漲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後來有人說因為牛是往上攻擊 (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 (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
6. 股市為什麼叫熊市和牛市,怎麼來的
你好,牛市:股票市場上買入者多於賣出者,股市行情看漲稱為牛市。
熊市:熊市與牛市相反。股票市場上賣出者多於買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稱為熊市。
牛市熊市來歷:在表現股市漲跌時,十八世紀的洋人選擇了「牛」和「熊」這兩個物種。因為在西方古代文明中,牛代表著力量、財富和希望,而熊代表著抑制狂熱、消化自身、見機重生。對古代獵人們來說,公牛的血可餐,骨頭可以製成矛頭、魚鉤等,而牛皮可以製成衣服和帳篷,因而公牛就代表財富。在古羅馬傳說中,有個受人尊敬的米捉爾神,將一頭逃走的烈性牛屠殺。野牛被殺後,它的肉身化成覆蓋大地的植被,它的脊柱化為小麥,它的血管化為藤類植物,它的精子變成各種對人有益的動物。牛犧牲了自身,但使萬物獲得誕生。正因如此,古羅馬人對牛有無限的崇拜。人們用「牛市」表示股市上升之勢,代表了一種對財富的期盼。熊也是古代西方人崇拜的對象。美洲和歐洲的許多人認為熊具有強效的治病功能。熊每逢冬季要冬眠5個月。在冬眠期內,熊可以隨時清醒,甚至可以懷孕育崽。當春天來臨,熊再返地面。人們用「熊」表示跌市,其深遠意義在於:股市的調整是不為人們的意志所左右的(像熊一樣不能馴化),熊市是牛市的消化,使之再度循環。熊是投資者的治療醫生,教人們控制自己無止境的慾望,教人們怎樣像熊一樣,在必要的時候從喧囂中歸隱起來,耐心等待,冷靜地思索並保持高度警惕,直到重生機會的來臨。
7. 牛市、熊市的由來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股票市場上有「熊市」和「牛市」之說,前者表示「空頭市場」,而後者是「行情看漲的市場」。那麼為什麼要用這兩種動物來代表兩種不同性質的市場呢?
在證券交易中,bear的意思是「賣空者,做空頭者,拋售股票或期貨希望造成價格下跌的人」;bull 的意思是「買進股票等待價格上漲以圖謀利者;哄抬證券價格的人」。
英語中有句諺語Don't sell the bearskin before the bear was caught(不要在抓住熊之前就把熊皮賣掉), 這正和人們在「熊市」的賣空頭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外,從熊和公牛的習性分析,公牛更有蠻勁,更有攻擊性;雖然熊也十分強壯,但和見人就頂的公牛比起來,它們善於沉思,並且易於撤退。
8. 熊市和牛市是什麼意思,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
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因為牛是往上攻擊 (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 (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
平衡市即通常所說的「牛皮偏軟行情」是一種股價在盤整中逐漸下沉的低迷市道,一般相伴的成交量都很小。
道·瓊斯根據美國股市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場特徵,認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市場情況即將發生變化,開始逐步選擇優質股買人。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人入市,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入市的興趣。
牛市第二期。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市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月甚至超過一年,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並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熱浪席捲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市場就會出現轉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內加速擴張,收購合並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升勢時,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於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跡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大跌就可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只是上升過程中的回調。其實,這是股市大跌的開始。
熊市第二期。這一階段,股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恐慌性拋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太多,想要買進的人反因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於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於拋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許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上,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入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拋售,於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不可收拾。經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後,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於是市場會出現一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於惡化,公司業績下降,財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著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後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於那些質量較差的股票已經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經不大,而這時由於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質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入低價優質股,待大市回升後可獲得豐厚回報。
一般來說,熊市經歷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只佔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差異會有較大的區別。
9. 熊市牛市指什麼為什麼這樣叫呢,有什麼來歷嗎
牛市和熊市第一次使用的時間已經不可考。
就目前所有的資料來看,在1785年的英國,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書上,已經出現牛和熊這兩個名詞。但是,當時牛、熊的意義跟現在不同,當時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簡稱小街。
從這本書作者的說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義比現在明確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漲的人,而是等於今天靠保證金買進股票卻遭到虧損的人。
荷蘭的鬱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發明了保證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倫敦,買股票似乎不用保證金,「牛」可以身無分文,就買進股票,希望在必須繳款前賣出獲利。根據當時的作法,一個人即使全部財產不到10英鎊,也可以在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大買股票,例如,這個人可以在3月時購買價值4萬英鎊、在5 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資倍數高達四、五千倍。
這個人在結算前,可以想盡辦法,把自己買進的股票賣出去,解脫肩上超級沉重的負擔。如果整個市場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會遭到重大虧損,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須跑遍整個交易所,從一家號子逛到另一家號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滿希望和恐懼,表情陰晴不定,情緒低落、滿臉不高興、脾氣不好,跟牛的行為差不多,因此這種作手被人稱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觀看法的作手,還是實際放空的人,也就是賣出一批股票或公債,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交出他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因此他不斷的要找人,希望低價買進他未來必須交出來的證券,因此對所有不幸的新聞、壞消息、能夠壓低證券價格的謠言等等,他都會很高興,十足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樣子。
因此,當時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憂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斷東張西望,拿壞消息嚇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價上漲,熊希望股價下跌。後來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漲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後來有人說因為牛是往上攻擊 (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 (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看來跟蘇東坡說的一樣是「想當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