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銀行「假理財」四點
這幾個理財都很不錯的,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分散投資:余額寶(2%-4%),網路金融(2%-5%),騰訊理財通(2%-5%),民生銀行兔子金服(5-9%),興業銀行錢掌櫃(3%左右)等
B.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在銀行買到假理財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
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C. 怎樣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產品 知道這四點就夠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並不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銀行也會幫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等賣產品。而新聞中出現的投資者遭遇的「飛單」,指的是銀行員工私自與第三方理財公司「勾結」,以產品高收益為誘餌,私自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銀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銀行賣的自家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是有銀行公章的。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會在委託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加蓋公章,銀行則會在匯款等業務憑證上加蓋公章。
D.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銀行「假
一般只有比較大額的,才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利息比正規的理財產品要高了很多。如果你在銀行的網站上查不到該款理財產品,就有可能碰到了假理財。
E.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的理財產品
警惕過高收益,某股份行私人銀行人士指出,從私行銀行端看,產品投資的收益率一般是個位數,扣除行政費用、通道管理費、銀行中收等,客戶能拿到的收益率在5%~6%已經算高的。而民生銀行虛假案中,半年期年化利率高達8.4%,顯然高得不合理。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僅要防範「假理財」,還要注意風險匹配。根據監管要求,每一款銀行理財產品都要有相應的風險等級,並與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雖然各家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採用了不同的符號,但一般數字越高的就代表風險越大。
F. 怎樣避免買到假理財產品
首先,不能過度相信對方的過往業績,再好的品牌之下都有可能存在漏洞,一定要按流程辦事,不能因為熟人就走簡化程序;
第二是要通過銀行櫃台購買理財產品,資金應該進入銀行渠道,而不是進入其他個人或企業賬戶;
第三,要警惕「飛單」,理財產品應區分銀行自營還是代銷,如果是自營產品應與銀行簽訂協議,如果是代銷產品看是否進入銀行系統,否則就是「飛單」;
第四,要求銀行對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保留好證據,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往往容易出問題;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選擇和購買理財產品,不要片面追求收益,要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以及這樣的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而購買理財產品的,多數為上了年紀的用戶,其中有不少投資者缺乏專業理財知識,也很容易聽信銷售人員的推銷和勸誘,而銀行因為其信譽度較高,往往容易迷惑住投資者,所以更多的還是要靠監管部門建設好金融監管制度的「籠子」,嚴格風險控制管理,讓內部規章、監管規則、金融法律更為完善,切實保護好投資者財產安全無損。
G.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
理財產品通常都不保本。您可以根據理財產品的期限,收益,風險等級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目前,我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在主頁上有公布,您可以進入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 財產品」-「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產品信息。如需建議,請聯系客戶經理了解。(溫馨提示:購買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H. 如何避免買到「假理財」
民銀行三0億關於假理財案家看看眾易貸提醒家買理財產品要覺銀行等於安全銀行外安全解所投資行業非必要眾易貸投資理財平台想投資眾易貸
I. 如何避免買到"假理財
去自學一下專業的理財知識。不要誤信回報率太高的理財產品。你就想著別家給你的利息是100塊,他竟然能給到500塊,肯定有問題。
J. 銀行「假理財產品」該怎麼防
「約基」: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
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雙錄」指「錄音、錄像」。銀監會要求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在購買銀行直銷或代銷的理財產品時,注意是否有「雙錄」,銷售人員是否按程序、按規定介紹理財產品,你的權利、風險和糾紛處理方式,錄音錄像為證。
總之,找正規的渠道,買正規的產品,不貪高收益,這樣就能盡量避免遭遇「假理財」了,投資有問題,就要上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