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受益頗多: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被稱作是免個稅的養老險,事實上並非完全免稅,只是對投保人有一定的稅收優惠。通俗來說,這個延期繳納稅過程指的是,只要個人在稅前有一定額度的,可以先免交稅,待退休領養老金的時候來繳納一定額度的稅收。
根據《通知》,在試點地區,對於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稅前扣除限額按照每月工資薪金、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扣除;對於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等,稅前扣除限額按照不超過當年應稅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確定。待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開始領取商業養老金收入時,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從事財務工作的黃小姐向記者表示:「養老保險費從稅前工資中扣除,也就是當期應稅工資與應交個人所得稅隨之降低,這部分稅的延遲繳納的時間成為增值的空間。」她認為,國家推出稅延養老金,是鼓勵老百姓養成良好的儲備養老金的習慣,為未來的養老生活早做准備。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資訊與產品可以進入:平安保險,這里有豐富的保險資訊與優質的保險產品。
㈡ 稅收對居民儲蓄有何影響
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有:
(1)稅收對儲蓄的收 入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所得稅的平均稅率水平, 而替代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所得稅的 邊際稅率高低;
(2)邊際稅率的高低決定了替代效應的強弱,所得稅的累進程度 越高, 對個人儲蓄行為的抑製作用越大;
(3) 高收入者的邊際儲蓄傾向一般較高, 對高收入者征稅有礙於儲蓄增加;
(4)減征或免徵利息所得稅將提高儲蓄的收益 率,有利於儲蓄。
㈢ 繳納個人所得稅對個人的好處
交個人所得稅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可以作為自已收入的證明 ,為自已的貸款(買房 ,買車等 ) 提供收入證明。可以為自已和單位的勞動糾紛提供依據。
交個人所得稅對國家的好處:
①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能夠保證穩定的財政收入。
②調節收入分配,有助於實現社會公平。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將會逐步顯現,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負面因素。對個人所得徵收累進稅,可減少社會分配不公的程度,緩和社會矛盾。
③具有自動穩定器的功能。由於個人所得稅一般採用累進稅率,在經濟繁榮時期,稅收增加的速度超過個人所得增加的速度,可以自動遏制通貨膨脹趨勢;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稅收減少的速度比個人收入降低的速度還要快,可阻止通貨緊縮的趨勢。
④個人所得稅作為直接稅,有助於培養和增強公民的納稅意識。
(3)稅收對個人養老儲蓄的作用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㈣ 有關稅收對居民儲蓄的例題
下列選項中,屬於總供給構成的是( )
A.凈出口
B.居民的消費
C.居民的儲蓄
D.政府的稅收
E.進口物品
正確答案
C,D,E
稅收對儲蓄的影響主要是指個人所得稅課征對居民儲蓄的影響。其影響表現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收入效應所得稅對納稅人在儲蓄方面的收入效應,表現為政府課稅會減少可支配的收入,從而促使納稅人減少現期消費,為維持既定的儲蓄水平而增加儲蓄。
㈤ 說一說儲蓄對個人國家有哪些重要意義
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本框題的內容與居民的投資理財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系密切。學習時除了要准確把握知識要點外,還應結合當前我國實施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社會熱點加深理解和運用。
1.儲蓄的含義。
儲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儲蓄包括存款儲蓄、購買債券、商業保險和手持現金等。日常生活中所講的儲蓄一般指狹義的儲蓄,即存款儲蓄。
2.存款儲蓄的類型。
我國儲蓄分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兩大類。
3.我國對公民存款儲蓄的政策和原則。
我國對公民的存款儲蓄採取鼓勵和保護的政策。實行「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4.儲蓄的作用。
公民個人的存款儲蓄,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國家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中起著重大作用,利國利民。
(1)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可以「變小錢為大錢,變死錢為活錢」,有利於國家現代化建設。
(2)調節市場貨幣流通。一方面,國家通過開展儲蓄業務,可以把市場上多餘的一部分紙幣採用信用回籠的方式吸收過來,可以有效地減少需求壓力,使貨幣購買力和商品供應量平衡,保持物價穩定。另一方面,銀行吸收公民的個人儲蓄存款,轉化為生產投資,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消費品,從而增加貨幣回籠,保持正常的貨幣流通和物價穩定。
(3)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儲蓄不僅是一種投資行為,而且是計劃消費行為。通過儲蓄有計劃地安排生活,有利於培養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是科學文明的消費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體現。
學習本知識要點時,要注意防止出現以下認識誤區:一是認為個人儲蓄存款只是一種個人獲得利息收入的投資行為;二是認為個人將餘款存入銀行就是讓銀行代自己保管現金;三是認為個人儲蓄存款越多越好。這些認識誤區都與不了解銀行的職能,缺乏對儲蓄方面知識的准確把握有關。實際上,個人存款儲蓄不僅是個人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也有利於國家建設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調節,是既利國也利民的事情。當然,銀行的個人儲蓄存款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出現高儲蓄現象,會加大幣值壓力,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居民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
思考:如何認識新形勢下的「高儲蓄」現象?
分析:首先,要明確公民存款儲蓄增長快的原因。從根本上說,這首先得益於我國良好的經濟形勢,說明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百姓收入的不斷增多。此外,目前的居民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但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要存錢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辯證地看待存款儲蓄的作用。公民存款儲蓄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利國利民。但是,儲蓄高增長意味著居民消費和投資會在一定程度受到抑制,對改善居民近期生活質量、啟動消費、擴大內需有不利影響。因此,要合理引導、分流儲蓄,促進儲蓄向消費轉化。
有關公民存款儲蓄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居民儲蓄越多越好。
解析:對此問題要作具體分析。有一定的居民儲蓄是必要的。居民的個人儲蓄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國家經濟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它可以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可以調節市場貨幣的流通,而且還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居民儲蓄太多就會導致消費市場的萎縮,造成消費品的積壓,對企業生產的擴大和積累的實現造成不良影響,最終會影響居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誤區二:居民儲蓄不受任何人、任何單位和組織機構的查詢和扣劃。這就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解析:我國對居民儲蓄採取鼓勵和保護政策,實行「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為儲戶保密」是指非依法定條件、程序,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單位和組織機構的凍結和查詢,也不得扣劃。但如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因審理已立案的案件,需要查詢當事人的儲蓄存款的,必須向銀行提出正式書面申請。如果要求停止支付或處理個人儲蓄,必須向銀行提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經縣銀行和縣以上支行核准後才能辦理。其他任何部門、任何個人無權向銀行查詢,無權要求停止支付或處理個人儲蓄。所以不能籠統地說居民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單位和組織機構的查詢、扣劃。
誤區三:如果銀行連續下調利率,影響了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收益,那麼儲蓄存款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解析:利率下調並不一定使存款的實際收益減少了。當利率下調但利率水平仍高於同期物價漲幅時,存款者的實際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只有當物價漲幅等於或高於同期存款利率水平時,存款者的實際收益才不復存在。同時雖然利率下調,但儲蓄與保存現金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儲蓄可以獲得利息收入,而保存現金沒有任何收入;儲蓄可把零散資金集中起來,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存現金不利於支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儲蓄可以調節市場貨幣流通,保存現金則不行;儲蓄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㈥ 儲蓄與稅收的關系
一是稅收對儲蓄的收入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所得稅的平均稅率水平,而替代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所得稅的邊際稅率高低。
二是邊際稅率的高低決定了替代效應的強弱,所得稅的累進程度越高,對個人儲蓄行為的抑製作用
越大。
三是高收入者的邊際儲蓄傾向一般較高,對高收入者征稅有礙於儲蓄增加。
四是減征或免徵利息所得稅將提高儲蓄的收益率,有利於儲蓄。
㈦ 稅收對居民儲蓄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是微觀經濟學研究價格變動情況下商品購買調整時使用的兩個概念。當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將會導致
(1)你能以一種商品交換另一種商品的比率發生變化;
(2)你的收入的全部購買力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如果商品A 的價格下降了,這意味著你為購買商品A 可以少放棄一些商品B;同時,還意味著你的貨幣收入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A。前者指的就是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後者指的就是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具體來說,收入效應是用來說明,一種商品購買量的增減,是因價格引起的某一固定收入購買力的變化造成的。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收入效應就會使人們以既定的收入購買的商品減少了。簡單來說,收入效應是指因收入的購買力下降或上升對商品消費所作的調整。替代效應是指隨著商品價格的變化,人們用一種價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他價格保持不變的商品,增加對價格相對下降的商品的需求。換言之,替代效應是指消費者因商品相對價格變化而對其開支結構所作的調整。
㈧ 稅收效應的稅收對儲蓄的效應
大多數稅收都有侵蝕一國儲蓄的效應。但在某些情況下,稅收也有刺激一國儲蓄增加的效應。為了更典型更清晰地說明這一問題,我們以所得稅為例加以詳細討論。
一國真實儲蓄數量的增加或減少,受所得稅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純粹理論的意義上講,確實存在一種直接的關系。納稅人繳納所得稅後,如果其掙取的所得不能與其繳納的稅款同等增加,那麼他納稅後所得用於儲蓄的數額必將減少,因為純所得既已減少,作為儲蓄的數額自然也要減少。在通常情況下,還有一種儲蓄的心理效應存在。一個繳納較重所得稅後仍有很高儲蓄能力的人,他也不會象過去那樣去更多地儲蓄,因為在未來收益與現時消費之間加以權衡後,他也許選擇後者。另外,由於大部分人的所得需求彈性小,因而他們都希望c在工作時期多儲蓄一些錢財,以留作補助年老時收入的不足;或者為防備意外死亡,准備足夠的錢留作輔助家屬之用。在前一種情況下,課征所得稅,對於刺激儲蓄的效應小;而在後一種情況下,課征所得稅,對於刺激人們的儲蓄心理有很大的效應。
盡管如此,所得稅對私人儲蓄的效應是激勵還是阻礙,取決於不同納稅人各自的所得數額大小和各自的儲蓄願望與需要。
對於低收入者而言,所得稅對儲蓄的影響並不很大。第一,低額所得者大部分不需付稅,即使需付稅者,其所納稅額也很少。第二,低收入者一般寧願削減日常生活費用,也不願減少儲蓄的數量,因為低收入者對年老時生活費及撫養父母及子女的意願是極強的。
在所得較高的階層人氏中,所得稅的儲蓄效應比較大。通常情況下,由於富裕者一般能夠把握其父母及子女的生活需要,因而課征所得稅後,他們不願大部分所得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而是將稅後所得多用於消費,充分享受現時的快樂。
所得稅對儲蓄的效應還取決於納稅人所從事的經濟活動性質。假使他是一個工薪收入者,就會受所得稅對不同階層收入者效應的影響。但假如他是一個私人企業者,那麼他對儲蓄的態度將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因為私人企業者必須考慮其稅後所得中用於營業的必要資金。對於企業主來說,新資本是時時需要的,而且這種資本的提供來源於稅後所得的儲蓄遠比藉助外部的幫助為好。但如果私營企業主的稅後所得很高,那麼其儲蓄的願望將減小。
對公司或企業而言,所得稅的儲蓄效應更小。公司或企業,不論其組織形式、所有制性質如何,即使是課征高額所得稅還是課征較輕的稅,它都必須將一定數額的未分配利潤儲蓄起來,以備必要時提用。
綜上所述,所得稅對儲蓄的效應不盡相同,低收入者稅後失去儲蓄的勇氣程度較高收入者為小,私營企業所有者稅後儲蓄的態度較強烈,但其收入較高時,其儲蓄亦將減少,對企業來說,稅後儲蓄的狀況不會有很大改變。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所得稅無論是個人所得稅還是企業所得稅,對儲蓄的影響不是很大,盡管現行稅制對儲蓄利息負稅且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去儲蓄,但對儲蓄的激勵效應很不明顯。人們對儲蓄的態度主要取決於所得稅以外的其他因素,諸如各人所享受的保障制度的差別、通貨膨脹等。
儲蓄包括國內儲蓄和來自國外的儲蓄之和。其中國內儲蓄包括政府儲蓄、企業(公司)儲蓄和居民個人儲蓄,國外儲蓄包括國外政府的儲蓄和國外社團組織的儲蓄以及國外私人儲蓄。稅收對儲蓄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稅收政策的改變,影響不同的儲蓄主體傾向及全社會儲蓄率的改變。下面重點討論稅收對國內儲蓄的影響。 影響儲蓄行為的主要因素,取決於個人收入總水平和儲蓄利率水平。
個人收入水平愈高,可供儲蓄的資金愈多,則儲蓄率愈高;同時,對儲蓄收益率而言,儲蓄利率愈高,對儲蓄人的吸引力愈大。此外,儲蓄率與儲蓄習慣也有關系,一般而言,東方國家的居民偏好儲蓄,而西方國家的居民偏好消費。因此,亞洲地區的國家,尤其是中國、日本等國,其儲蓄率大大高於歐美國家。稅收具體通過個人所得稅、商品稅和利息稅對儲蓄發生影響: 個人所得稅對儲蓄的影響,主要原因是它對個人實際收入水平的影響。對個人所得是否征稅及征稅的多少,會減少個人實際可支配收入,並減少個人的儲蓄率。設S表示儲蓄,b為邊際消費傾向,Y為收入,C為消費,那麼稅前個人儲蓄S1為:
S1 =(1-b)Y
其中,(1-b)表示邊際消費傾向,以 C、Y分別表示消費增量和收入增量,則:
(1-b)=(Y-C)Y
那麼,在徵收所得稅以後,稅後個人儲蓄S2為:
S2 =(1-b)(1-T) Y
式中T為個人所得稅稅率,當個人收入Y和邊際消費傾向不變的情況下,對個人收入征稅將減少個人儲蓄額。 政府儲蓄是指政府將財政收入中經常性收入大於經常性支出的部分存入金融機關的行為。稅收對政府儲蓄的主要影響,體現在稅收收入規模對預算收入的影響方面。從原理上講,所有提高稅收總量的行為,都對政府儲蓄產生有利的影響。但提高稅收水平也不是隨意的,它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一國稅負總水平的改變,必須以不損害經濟均衡發展為前提,所以,最有效的途徑不是提高稅率,而是完善稅制,並不斷提高稅收徵收管理水平。總之,稅收對政府儲蓄有積極影響,但這種影響必須建立在強化稅收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