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羊群效應相關故事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拿破崙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並不是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一定能做將軍,同樣地,想做領導的人很多,並非人人都能擔當此任。做人做到一定境界,做事做到一定水準,才能做領導。做領導是做人與做事所追求的理念,是做人做事的延伸。拋開常識或世俗意義上的觀念,從個性化的角度來看,做領導是個體所達到的境界的反映。所謂「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是一個稱職領導者必備的素質。度量是領導的基礎。成功的領導能夠自如駕馭強過自己的人,並能將他們有機地組織到整個機構之中,揚其長抑其短,而這種素質的培養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因為只有有了容人雅量,才可能客觀地識人、選人、用人。高明的領導提拔人才,普通的領導使用庸才,糟糕的領導喜歡廢才。能力是領導者的另一個必備素質。現代管理圈中流行一句形象的比喻:「一匹狼領導的羊群可以打敗一隻羊領導的狼群。」領導者的能力直接關繫到團隊的成敗。這里所說的能力,不僅僅是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駕馭專業和專業人員的能力。外行領導內行固然行不通,但並不是每一個內行都可以領導其他內行,關鍵在於其是否具有領導能力。領導是一種藝術,好的表演具有不同凡響的震懾力和絕佳的影響力;領導也是一種天賦,創意才能出「神話」,果斷、創新是領導之所以為領導的意義所在,也切實關乎領導的成敗。自知之明同樣是領導者必不可少的素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如此,做領導也如此。一個領導不僅要知人善任,更要有自知之明。自知才能知人、服人、用人。領導能力不是那些「天生異稟」的人獨有的,它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得來的。只要願意,只要追求,沒有任何障礙會阻止一個人成為領導。本書涉及領導的影響力、魄力、時間管理、識人、選人、用人、度量、決策、創新、正直、自律、工作思路等諸多方面,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討怎樣提升領導能力。其中有理論,也有技巧;既具有可貴的借鑒、模仿、參照性,也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當然,模仿和借鑒只能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攻城略地還得依靠自己的實力。
❷ 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金融危機
以下是本人自己的總結,並非來自網路 + paste
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經濟危機,無疑是1929那場波及全世界並間接引發二戰的經濟危機.
首先說一說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根據我國的政治與經濟課本上,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的弊端.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那麼經濟危機就一定會發生,並且其周期是大約是10年一次.當然資本主義國家就不會這么說了,但是就我看來,10年一次的經濟危機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20世紀初,正是資本主義國家在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起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時代無疑帶來了更劇烈的社會變化.美國作為新興國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成立於1787左右),並沒有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獲利多少,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美國和德國超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領先的發達國家.
生產線的發明帶來的批量生產給了工業企業巨大的發展機會,一些工業企業變的極其發達和富有.而美國的觀點是,政府不應該參與任何市場行為.事實上他們認為政府不應該有太多權利.沒有政府的宏觀調控,壟斷和寡頭就出現了.
而在上層階級的欣欣向榮和中產階級的急劇膨脹的背後,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達到了空前的水平.20世紀20年代,美國迎來了又一批的移民高峰,而這些主要來自南歐和東歐的移民以及因工業革命失去土地而來到城市的農民組成了龐大的下層社會.
同時,當時美國股市一路看漲.在這么一片大好的情勢下,沒有人願意把錢存在銀行,都紛紛涌去炒股.而事實上,這些表面的經濟繁榮都只是泡沫.到了1929年10月29日紐約股市的突然崩潰,所有人都破產了.當人們意識到從前的繁榮不可能再來臨,經濟危機已經到來時,尚有存款在銀行的人們全部跑去取款,於是許許多多沒有政府保護的銀行紛紛破產,使得本來就很惡劣的經濟形勢更加惡劣了.
此時許多人都已經破產,沒有人願意花錢,於是小型企業和農民也破產了.惡性循環.失業率極高,而就算是有工作的人,工資也完全不足以維持生活.富有的資本家為了維持物價,寧可燒掉玉米,把牛奶倒進海里也不願意降級價格.
前所未有的慘烈的1929 Great Depression到來.
波及的行業:
1929經濟危機波及到的並不是某些特定的行業.沒有行業不被波及.
其中受打擊最大的行業是:小型私人企業,種植業,銀行和股市.
事後的反思:
1929經濟危機起始於紐約股市崩盤,但是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遭受經濟危機的國家.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為了挽回經濟危機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而在美國,則是第二個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他的遠親Teady Roosevelt也曾是總統)拯救了美國.
羅斯福總統做出最大的行為,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他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主要包括:
1.加設社會性工程,在修建工程的同時給年輕人工作和信心.
2.保護銀行業,把中小銀行組織起來,資金可以互相流通,讓他們不至於破產.
3.對壟斷和寡頭進行限制.加強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調控地位.
在Roosevelt總統的法案下,美國經濟開始逐步復甦.雖然在未來的30年內都遠遠沒有達到過1929年10月以前的水平,但是已經不至於完全死氣沉沉.
經濟危機的正式結束是二戰的開始.
從此美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羅斯福新政給中央政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權力.從美國建國以來,美國人就一直相信弱小的中央政府,從1787憲法我們可以看出,建國者是在極盡全力的限制政府權力的.而羅斯福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對政府的態度,他們現在看到了一個強大的政府可以帶來的利益和無政府管理的混亂.
此後,美國的對外政策也發生了改變.他們曾經是極力的保持中立,避免參與到任何國際爭端.二戰始於1938,而美國1942才參戰,那還是因為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而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積極籌劃了聯合國,正式成為了"太平洋警察".不過這是二戰相關,在此就不與討論了.
由此我們看出,美國1929經濟危機的主要事後反思是加強中央集權.附帶著改變了對外政策.
大概就是這些...打的好累...................
還要詳細的話請詳細再問.
❸ 凱恩斯的股市贏家如何選擇10年100倍牛股
凱恩斯的成功自身實力是一方面,但運氣也絕對占很大部分(坐上美國10年牛市)!凱恩斯經濟學中提到一個核心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指標叫做:ROE凈資產收益率。如果你想學習漲停板全網搜索語庄《5招抓漲停》最完善的漲停板實盤交易系統。
❹ 請問1929年美國大蕭條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請具體解釋。
這次經濟危機是通貨緊縮造成的。也有美國政策方面原因。
在這次危機之前美國已經繁榮了20年,美國股市更是持續了近10年的牛市,這個時候發生經濟衰退應該是很平常的,但是胡佛政府在這個時候採取的經濟政策卻很不平常。
首先他簽署了『思慕特-霍利關稅法案』以提高關稅來保護美國國內的工農業,很快其他國家也用同樣的手段對美國進行報復,這就導致了世界貿易體系的崩潰。
其次,在美國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緊縮的時候,美聯儲還在維持反通貨膨脹和經濟緊縮政策,即保持高利率。而且這個時候胡佛甚至還推動議會通過了提高稅率的法案,而且稅率提高的幅度空前絕後。高利率抑制投資,高稅率減少消費,很多人都知道提高利率和稅率是在經濟過熱時最有效的降溫手段,但是胡佛好象就一點也不明白這點,他的政策把在通貨緊縮凍中凍僵的美國經濟給直接扔進了冷藏室,這么搞經濟不危機才怪。
❺ 1929-1931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美國胡佛跟羅斯福總統個採取了什麼措施
站在21世紀的開頭,回看風雲變幻的20世紀。這個多難而漫長的世紀到底給新世紀遺贈了什麼呢?「反危機」無疑是重要的一項遺贈。從某個角度看,20世紀是極不安全的,是危機叢生的。其他的危機且不言,單說經濟危機。人類幾乎就是蹈著經濟危機的烈焰進入20世紀的。在1929-33年間持續四年的危機不過是多年經濟問題累積的一種結果。美國總統羅斯福臨危受命,通過「新政」大規模地首次嘗試實行了一套「反危機」的方法,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成功先例。
可怪的是,自從1929-33年那場被稱之為「大蕭條」的危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再也沒有發生過如許大規模的危機。西方經濟學家們認為他們通過凱恩斯主義給經濟裝上了一套「穩定器」;但危機的幽靈依然在世界上游盪,它在非西方的半資本主義世界,如墨西哥、阿根廷、東南亞諸國,頻頻作祟。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普雷維什認為,二戰以後資本主義在全球發展出「中心-依附」的格局,從而把中心地帶的危機通過貿易與貨幣關系轉移到外圍的依附地區。證之以近十年來發生於墨西哥、阿根廷、東南亞諸國的金融危機,似乎就是這樣的。是西方世界通過「中心-依附」格局把危機輸出給這些國家和地區了嗎?是或不是,且不管它,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反危機」已然成為全人類的一個主題了。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固然是面對更多的發展機遇,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走入可能的危機之中。 「反危機」也成為中國經濟與金融的一個重大主題。我們回顧一番這一百年來驚心動魄的那場危機和處置危機的「羅斯福新政」,對於中國經濟金融的「反危機」制策,末始沒有借鑒的意義。
二、「大蕭條」和對「大蕭條」的治理
1929年10月24日,發生了歷史上最著名的股災,史稱「黑色星期四」。此前,美國到處是一片歌舞昇平、經濟繁榮的景象,股市經歷10年之久的大牛市後,居民們熱衷於談論和參與股票交易活動。在夏季持續的三個月中,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點上升到258點,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更是由268點狂飆至391點。在一片樂觀的投資氛圍中,「人人都應該富裕,」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如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股東。」財政部長信誓旦旦地向人們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胡佛總統更是豪言:「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前夜,貧民窟即將從美國消失。」 9月5日股市出現波動,一位毫不起眼的投資顧問巴布森曾大唱悲調;但直到10月22日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費希爾仍舊在《紐約時報》頭條表示:「我認為股票價格還很低。」 遺憾的是,兩天後股市一夜間從巔峰墜入谷底,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的刷新頻率都差點跟不上股價數字下落的速度!至10月29日,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跌幅達22%,創下了有史以來單日跌幅最大百分比;華爾街上令人心悸的股價持續下跌的勢頭直到11月才最終止住。到1932年,道-瓊斯指數較1929年的歷史最高點下降了89%。股市崩盤的危機直接導致5500多家銀行倒閉,美國金融體系瀕臨瓦解,千百萬美國人多年辛勤的積蓄付諸東流。
隨之美國進入了持續四年的經濟衰退的泥沼:生產嚴重過剩,物價持續下跌,商鋪關門,86000多家企業破產,失業人數由過去150萬猛升到 1700多萬,佔全部勞動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農產品價值降到最低點,生產者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毀的現象屢見不鮮。GNP由危機爆發時的1044億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億美元,國家整體經濟水平倒退至1913年,社會經濟一片蕭條(後來便產生了Great Depression 「大蕭條」這個專有名詞)。人們對未來充滿疑慮,甚至有人驚呼「資本主義已經走到盡頭了」。連前總統柯立芝在1933年初去世的前四天仍在哀嘆:「舉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一向處世樂觀的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目睹馬里蘭銀行頃刻倒閉,不禁驚呼:「不知這座用紙板搭的房子會不會倒塌?」。
這場持續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發生後,羅斯福取代了焦頭爛額的胡佛,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臨危受命的羅斯福總統陷入了沉思,他說「如果我失敗了,我就是美國的末代總統了。」盡管在今天看來,政府幹預經濟活動已經是很平常的宏觀經濟調控行為,而在當時卻是對傳統政治體系和學術理論界冒大不韙的事件。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推行的是一種「小政府大社會」 的古典經濟自由主義,主張政府不應干預經濟活動,充當經濟組織相互間競爭的「守夜人」角色。被認為美國精神代表之一的享利?梭羅曾極端地表述:「人們都說『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但其實還應當更徹底一點地說:最好的政府是根本不管事的政府!」在美國歷屆總統中,明確宣布將這句話作為執政理念且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是第23屆總統共和黨人哈里森。這種經濟上「無為而治」的執政理念和政治上不作為的方式一直延續至胡佛時期。那時,資本主義宏觀經濟學還沒有形成,制定政策方面缺乏理論支持。
但是,嚴重的社會現實迫使美國進行歷史轉變,其時美國也需要為即經捲入戰爭提供及時的經濟准備。羅斯福總統懷著巨大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在就職演說中對全美人民說:「我堅決相信,我們唯一引為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隨即大刀闊斧地投入到對這個龐大國家的政治與經濟改革之中。這段美國經濟改革史,被後世稱之為「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用「3R」進行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
羅斯福新政的第一個階段,政府整頓金融體系,充分恢復貨幣調節經濟的潤滑作用;同時,幫助就業,增加消費,刺激生產,實現均衡發展。
羅斯福總統認為,整個商業生產鏈幾乎完全依賴股市來維系正常的運轉,趨利投機的共性使得人們熱衷於炒股,在監管者缺乏有效管制和反應遲緩的情況下,自由市場機制無法自動均衡股市的供求關系,才出現投機者、券商和融資者相互勾結控制股價,造成股價虛高的假象。既然大蕭條是由瘋狂的股市崩盤引起的金融危機而觸發,新政就必須先從整頓金融體系入手,盡快恢復國民的信心。「非常時期當立非常之法」。他最初的措施是盡快讓行動迅速的聯邦政府取代美聯儲,擔負起金融監管職能,激活現金流,「讓錢轉起來」。接下來,從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羅斯福政府先後說服國會通過了70多項新政法案,其中制訂的15 項重要法律中,有關金融的立法佔 1/3。通過實施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經濟金融措施,維持銀行信用、實現美元貶值、維持農產品價格並規定協議價格以減少企業間的競爭等,致力於經濟復興,史稱「百日新政」。
一個方面,通過重建與改造金融體系保障國民經濟的全面復興。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宣誓就職時,全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還在營業,支票在華盛頓已無法兌現。他立即下令全國銀行歇業三天,這相當於「中止支付」,使國內銀行系統免於坍塌,公眾輿論評價這個行動猶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現的一道閃電」。3月9日通過《銀行緊急救助法令》,採用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制度,對有償付能力的銀行允許盡快復業。從 3月13日至15日,領到執照重新開業的銀行有14771 家。
同時期,羅斯福政府採取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措施加強黃金儲備。3月10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4月5日,禁止私人儲存黃金與黃金證券, 美鈔停止兌換黃金;4月19日,宣布放棄金本位;6月5日,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等。
接著又通過《聯邦證券法》成立證交會,集准立法權、執法權和准司法權於一身,對全國的證券發行、證券交易所、證券商、投資公司等實施全面監督。其權威性在於該機構獨立於一般立法、司法、行政部門之外,總統一般也不能幹預其行使職權。
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又稱《1933年銀行法》)。成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5萬美元以下的銀行存款提供擔保,以避免公眾擠提的事件再次發生;同時該法案嚴格限制金融機構經營范圍,不得同時從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摩根銀行正是因這個法案不得不一拆為二。這一分業格局直到六十多年後的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才壽終正寢。
1934年1月10日,宣布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為擔保的30億美元紙幣,促使美元貶值40.94%。通過美元貶值,強化了美國商品的對外競爭力。
以上措施,對於穩定局勢,疏導國民經濟運行的血液循環系統——金融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羅斯福政府還竭力促使國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盡快恢復國內生產。這兩部法律制定出商業主體遵守的「公平競爭」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從而限制了壟斷;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勞資矛盾等。在取得大企業的勉強支持後,羅斯福隨之又盡力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持,他認為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固然重要,「而產生豐碩成果的領域還在於小僱主們,他們的貢獻表現為,每個小企業都將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這些小僱主實際上是國家骨幹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新政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同時,羅斯福政府加強了對外政治經濟活動,改變美國過去在國際上「孤立的」自由主義國家形象。
另一個方面,通過政府的救濟工作和提供就業機會來增加國民收入,刺激消費與生產的均衡;在凝聚與穩定人心的同時,也加強了國內基礎建設。
羅斯福執政初期,全國1700多萬龐大的失業大軍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業的幫助和施捨維持生計,生活物資高度緊缺,財產與暴力犯罪加劇。他認為,只有聯邦政府才能解決這一復雜高危的社會問題。
1933年5月,羅斯福政府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專門規劃、籌集、經營與管理救濟物資,合理劃分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的使用比例,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用來直接賑濟貧民和失業者。
為了給失業者自力更生的機會和自尊心,第二年又將單純賑濟改為「以工代賑」,全國設有名目繁多的工賑機關,綜合起來大致分為兩大系統: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後撥款40多億美元,以建設長期工程為主)和民用工程署(投資近10億美元,以民用工程為主),給失業者提供從事社會工作的機會。到二戰前夕,總計雇傭人數達2300萬,佔全國勞動力人口總數的1/2以上。此舉不僅為技師、非熟練工人和建築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為成千上萬失業的工藝藝術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聯邦政府支出的種種工程費用及數目較小的直接救濟費用達180億美元,也藉此修築了近1000座飛機場、12000多個運動場、800多座校舍與醫院。
在新政的第二個階段,羅斯福政府在經濟全面復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涉及各個層面的改革,為建立福利社會和民主政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1935年伊始,羅斯福政府在新政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通過了《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與《公用事業法案》等專門法律;1938年6月14日又通過《公平勞動標准法》(又稱《工資工時法》),保護工人的權益。
為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的聯邦經費來源問題,羅斯福政府破天荒地實行了一種按收入和資產的多少來計征的累進稅率:對自然人5萬美元以上的純收入和4萬美元以上遺產計征比例為31%,500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可計征比例為75%;過去公司稅一律是按13.75%計征,而按1935年稅法,公司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稅率降為12.5%,5萬美元以上者增至15%。
前述這些法律反映了廣大民眾的強烈願望,受到國內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和贊許,也賦予了工會和企業主討價還價的權力。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取得了巨大成功。從 1935 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穩步回升;1936年底,美國工業總產量超過危機前的年平均數,農業生產也有較大恢復。到1939年,GNP增至2049億美元,失業人口減至800萬,恢復了國民對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信心。
這是一場資本主義的體制改良運動。羅斯福在整治危機的過程中,摒棄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原則,在宏觀層面上運用國家政權干預經濟,促使在微觀層面上較大地調整產權關系、生產方式和生產管理體制。
新政內容促進了凱恩斯主義的成熟,新政實踐推動了凱恩斯關於政府幹預經濟思想的理論化和系統化。可以說,羅斯福新政實際上是凱恩斯收入與就業理論在世界史上頭一次大規模的創造性的成功預演。
當然,羅斯福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每每成為政敵們發難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曾予以抵制和誹謗,甚至作為新政初期重要內容的《工業復興法》及另外兩項法案,也在時隔兩年後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其他方面,比如對銀行業的利率限制,不能完全制止銀行間的惡性競爭,也無法避免利率外的非價格競爭手段等等。這也說明羅斯福總統當時對充分就業、貨幣政策、赤字預算和動態財政預算平衡的理解是比較表面的,尚不完全明白「只有實實在在地花錢,才能戰勝大蕭條」這一真諦。
凱恩斯主義認為,由於生產和就業是由有效需求決定,只要產品能被售出,則生產和就業就可以增加,當社會整體需求總量因國民收入下降不增反減,就可能發生危機,主張應通過國家直接干預經濟,調節生產,增加投資,刺激消費,保證充分就業等政策措施。而在這個理論之前,羅斯福新政事實上就是這個思路。不過因為沒有理論支撐,底氣不足,羅斯福做起來束手束腳。比如赤字財政問題,羅斯福只敢謹慎地突破古典經濟學的「財政預算年度平衡」的信條,尚不敢明確地說:赤字財政理所當然是一種經常性政策。
新政後,隨著競爭者的減少和社會總產量的降低,大壟斷集團在不斷壯大後,對資源配置的控制權擴大了,政府調節功能日益下降,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管制失靈」、「滯脹」、通貨膨脹、越南戰爭、石油危機以及伴隨而來的股市持續低迷,再度令美國人對經濟前景感到迷茫。一位作家寫道:「如果說貪婪與恐懼是華爾街上僅有的兩種心理的話,那麼,我想現在是為貪婪說句好話的時候了。」
羅斯福新政是人類在20世紀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反危機案例,而且也應該說它是成功的。我們承認新政緩和了「大蕭條」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在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同時,也注意改善中下層民眾的經濟和社會地位;還打擊了美國的極端主義組織,穩定了資本主義民主政體,使危機中的美國避免出現激烈的社會動盪。其開創的「福利國家」至今仍不失為壟斷資本調節勞資矛盾、鞏固資本統治的重要手段。新政的很多政策與法律也為構築現代美國政治經濟體系夯實了堅實的制度框架基礎。新政為美國投入二戰及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騰飛奠定了物質基礎,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戰後,美國先後爆發了八次經濟危機,盡管從規模與破壞性上看都沒有達到當年「大蕭條」的程度,但歷屆美國政府運用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效仿羅斯福新政,採取了不同重點和形式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紛紛採取類似「新政」的措施,來避免或渡過經濟危機並發展經濟。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有43任總統,但真正被美國人銘記在心的為數很少。富蘭克林?羅斯福是對美國有巨大功勛的總統,而其首功就是上述的新政,美國人認為他是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值得記憶的總統。
❻ 歷史已經證明,市場經濟的盛衰周期律是無法擺脫的。究其原因,從正面分析,市場經濟可以讓經濟發展具有足
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在理論中是完美的,不會因為競爭而導致兩極分化,這是你要明確的。但是為什麼現實中是兩極分化呢,因為兩點,第一是競爭不完全,要素稟賦不一樣,第二是市場存在失靈。還有,在經濟學歷史上的經濟周期理論,不是伴隨著兩極分化產生,是伴隨著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變化而產生。兩極分化只是總供給總需求不平衡的表現,不是內在原因。當經濟周期到來以後,極少數聚集財富是不存在的,他們的財富是之前聚集的,經濟周期時候,通貨緊縮,經濟蕭條,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誰能在這會兒賺到錢?除非有遠見的企業家在周期到來前迅速做了保值投資,比如換成真金白銀,所以,真實的經濟不是股市一樣的走勢。在經濟周期中可能有人能變好,那是救市政策使然
❼ 請高手指教股票問題!謝
1、理論是,實際否。公司資產除以股票發行量,叫做每股凈資產。
2、你的理解很正確。目前中國股市基本上屬於一個投機市場,我個人認為業績資產等數據運算關系不是很大,只是做為機構莊家的炒作題材而已,你看漲得瘋狂的股票都是題材+故事的結果,很大部分都是垃圾股,市盈率超高的股票。不過中國股市正在完善中,從股改全流通,到未來創業板,股指期貨等推出,都是完善的過程,我相信終極目標有可能返璞歸真,學習美股,港股等,可以實現T+0,並且不設漲跌停限制,有如中國剛開始設立證券市場的時候。
3、你的觀點很向股市裡一個著名理論:博弈論。怎麼說呢,你在股市裡能賺錢才是硬道理。股市的門派很多的,各有所長。
❽ 跪求翻譯啊啊啊!!!懸賞100!!!畢業論文!!!急急急急!!!謝謝!!!
要注意到財務危機可以波及其他部門。美聯儲採取了緊急和顯著的措施,八天削減了百分之一點二五的利率。削減利率在中央銀行歷史上是幾乎前所未聞的。美聯儲已經削減了5次利率總共達2.25百分點-沒有跡象顯示美聯儲不會繼續削減。要感謝Hank Paulson 採取的措施,喬治布希很快簽署了一條文件,以1500億美金刺激美國經濟,促進消費。財務和貨幣當局所起的推動作用和振奮人心的效果也是史無前例的。
當然,the Cassandra(不知道什麼意思,應該是人名)正在檢驗美聯儲的措施。Bernanke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everything from pandering to wall street traders to still being hehind the curve.(不很好翻,怕翻錯誤導你)。但是意見和主意就像鼻子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目前的批評聲反對伯南科就像棒球迷一樣,比賽中高喊著throw the bum out(棒球術語,不太明白)或者在收聽收音機中賽後評論時發泄著他們的沮喪之情。但是批評比回到家掄棒球棒更加容易些。現實是,幾乎很少針對伯南科刻薄尖酸的批評者會有足夠的智慧聽波南科在普林斯頓大學講基礎經濟--那就讓他自己管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的政策基本上是基於回應那些荒謬的批評(and to assume that fed policy...as absurd as for ...take his place at home plate.這句話是在太繁冗了,我給出了基本意思)。欣慰的是,航空駕駛員駕駛飛機穿過了強氣流並避開了嘈雜的人群。
這就是現實,波南科的利率削減和美聯儲的刺激法都不太能撼動政策。但是沒有一種現時的決定是完美的。就像 John Maynard Keynes他自己,一個擁有許多真實世界經驗的大學講師觀察到,部分正確總好過完全錯誤。美聯儲不能停止下滑,但是可以幫助縮小和減輕下滑。這是一個復雜,變幻莫測的情況。讓我們給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快速和果斷的反應一些信心。
補充問題:
事情真的這么糟糕么?混亂中缺失的就是貸方市場回到正常。止贖權在一個正常水平,但是沒有先前預期的那麼多。甚至於美聯儲無論是否為減緩了利率的下滑作出的反應,房價都將對美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一個重大的影響。一旦經濟出現明顯的頹勢,美聯儲表示願意作出快速反應,如提高利率。
不確定性意味著,有一些警惕性是很有必要的--必要時拋出債券,重點是各種財團放鬆與債券市場的聯系。頂尖經理人我認識的都更加謹慎觀望直到危機過去。牛市要來最明顯的信號就是投資者幾乎一致下跌。而大量財富出現的時候卻反而應是非常恐慌的時期。
都是我一字一句翻譯的,希望能幫助到你。另外,有些不太明白,不太好翻的,沒有強翻,畢竟是論文,很重要的。祝你順利通過。
❾ 關於股票評論的問題
http://www.eastmoney.com 東方財富網很多新老股民都看這個網站.裡面有一些不做的博客.可以找些適合自己的.
http://www.cnstock.com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主辦
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網
http://chinese.wsj.com/gb/index.asp 華爾街日報
找一些自己適合的來關注吧!
❿ 凱恩斯的牛市向左熊市向右是什麼
是指牛市做左側交易,在趨勢出來之前就埋伏進去。
熊市做右側交易,在行情趨勢出來之後再進場。
說的輕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