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支出-紅利。 為什麼要減紅利
我的理解,有明確規定,持股人必須交納股票收益(股息紅利)所得稅,其比例是根據股票的面額。所以不能記入個人儲蓄。
② 在三部門經濟中,繳納個人所得稅之後的個人收入是可支配收入,可以隨意用來消費或儲蓄,為什麼錯
Disposable income 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獲得並且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們後所剩下的錢才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③ 國民收入為什麼不能=投資+儲蓄+消費
問題的關鍵是 證明儲蓄就是投資 儲蓄恆等於投資
只要證明了這一點 相信樓主就沒有疑慮了
我們可以先找一個切入點 例如 和老百姓自己最息息相關的個人可支配收入Yd
Yd無外乎就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用來消費了 另一部分沒有消費掉的就儲蓄起來了 無論是存進銀行還是放在自己床底 都是一種儲蓄 所以Yd=C+S恆成立
1. 先從兩部門模型開始
兩部門模型中沒有政府 因此也沒有稅收和轉移支付 所以Y=Yd 恆等式如下
C+S=Yd=Y=C+I
顯然 等式兩邊抵消掉消費C 就得到S=I
2. 加入政府 擴展成三部門模型
三部門模型中 因為政府存在 所以有了稅收和轉移支付
則Y=Yd+T-Tr 其中T為稅收 Tr為轉移支付 恆等式如下
Yd+T-Tr=C+S+T-Tr=Y=C+I+G
移項合並之後得到 S+(T-Tr-G)=I
其中S就是老百姓的儲蓄 而稅收T是政府收入 轉移支付Tr和政府購買G都是政府支出 所以T-Tr-G實際上就是政府的儲蓄
所以 老百姓的儲蓄+政府的儲蓄=社會總儲蓄 依然等於投資
3. 加入國際貿易 擴展到四部門模型
收入核算恆等式為 Y=C+I+G+NX
NX為凈出口 等於出口減去進口 即NX=X-M 其中X為出口 M為進口 則恆等式如下
Yd+T-Tr=C+S+T-Tr=Y=C+I+G+NX=C+I+G+X-M
移項合並之後得到 S+(T-Tr-G)+(M-X)=I
S和(T-Tr-G)在上面已經解釋了 現在解釋M-X
進口M是外國人收本國人的錢 出口X是本國人收外國人的錢
M-X就是國際貿易中外國人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額 這個差額 可以理解為外匯儲備 這是外國人在國際貿易中的貿易余額 儲蓄起來了 (當然可以為負值 對應為負儲蓄)
於是就得到 老百姓儲蓄+政府儲蓄+外國外匯儲蓄=超級總儲蓄=投資
可見 無論是兩部門還是三部門還是四部門 儲蓄都恆等於投資
最後 不得不坦白一點
以上證明的邏輯首先假定了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成立 在邏輯上無異於假定成立然後證明成立 就如同索洛增長模型的邏輯一樣 嚴格來說 是不對的 但是應該可以讓樓主明白為什麼儲蓄恆等於投資
④ 消費、儲蓄與可支配收入是同比例的一種變化關系嗎
消費儲蓄和可支配收入它不是按比例變化的,它們之間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在總收入一定的情況之下儲蓄越多。消費就少。
⑤ 如何理解:國民收入=消費+儲蓄
投資指的是國民經濟中,新增的資本量,而不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資本量(如股市市值)。
儲蓄的在經濟學中的定義則是收入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比如你賺了1000元,花掉了800元,剩下的200元就是儲蓄,不論你把它放到自己的口袋裡,還是存進銀行里。這里的儲蓄並不等於我們平常所說的存款金額。
任何形式的收入都只能被消費或者投資(投資的回報可以是零),所以投資必然會等於儲蓄。
⑥ 個人可支配收入公式是什麼
個人可支配收入編輯(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通常簡稱為DPI 。個人可支配收入等於個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繳納的所得稅、遺產稅和贈與稅、不動產稅、人頭稅、汽車使用稅以及交給政府的非商業性費用等(統稱非稅支付)以後的余額。個人可支配收入被認為是消費開支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來衡量一國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DPI與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即PI)的關系是:DPI= PI - TDPI與GDP和GNP之間的關系DPI=GDP+NFP+TR+INT-T-折舊=GNP+TR+INT-T-折舊=NNP+TR+INT-T (存在來自國外的要素凈支付時)DPI=GDP+TR+INT-T-折舊=NDP+TR+INT-T(沒有來自國外的要素凈支付時)GDP:gross domestic proct 國內生產總值GNP:gross national proct 國民生產總值NDP:net domestic proct 國內生產凈值NNP:net national proct 國民生產凈值NFP:net payment from foreign 國外要素凈支付T:tax 稅收TR:transfer payment 轉移支付INT:interest of government debt 政府債務中的利息。
⑦ 用收入法核算國民收入,為什麼最後可以等於消費加儲蓄
因為從根本上來理解.
個人的儲蓄等於你的收入減去你的消費.
這個是依正常的推論來確認的.
不過這個東西沒有考慮特殊因素.
⑧ 由於可支配收入必定劃分為消費和儲蓄,他們之和必然表示現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總額。 為什麼錯
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記帳補貼
其中已包含儲蓄,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包含消費和儲蓄的定義是錯誤的。
⑨ 在宏觀經濟環境中,什麼是個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PDI)
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個國家所有的個人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得到的收入總和中減去個人或家庭納稅部分後,可以實際得到的由個人自由使用的收入。個人收入並不是人們實際得到的、可任意支配的款項,它必須扣除個人稅和非稅支付之後,才能歸個人自由支配。
個人稅包括個人所得稅、財產稅、房地稅等;
非稅支付包括罰款、教育費和醫療費等。
個人可支配收入:
一是用於個人消費,它包括食品、衣物、居住、交通、文娛和其他雜項方面的支出;
二是用於個人儲蓄,它包括個人存款、個人購買債券等。
個人可支配收入用公式表示為: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稅+非稅支付)=個人消費支出+個人儲蓄
供參考。
⑩ 個人收入中可以用來消費支出和儲蓄的部分,叫做什麼收入
個人收入中可以用來消費支出和儲蓄的部分個人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