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都說印度的軟體業發達,那印度有哪些著名的軟體公司和產品。
InfoSys
http://ke..com/view/551938.htm
Satyam
Wipro
http://ke..com/view/441825.htm
❷ 聽人說印度的軟體世界第二,印度有啥知名的公司和軟體
Infosys、薩迪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
印度軟體也走的是大力發展外包軟體,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所以印度軟體公司的名字在世界上知道的人很少,而且也很少有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軟體。比如WINDOS,它有很大部分就是由印度編程人員編寫的,而他們卻沒有它的產權,原因就在於微軟把它給買下了。屬於典型的外包軟體。
❸ 印第安人與印度人有啥區別
1、人種不同:一個是白種雅利安人後裔,印第安人屬於蒙古人種,是黃種人,而印度人當中黃種人數量非常少,只分布在印度的東北部。
2、居住位置不同:哥倫布尋找印度大陸時發現了美洲大陸,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印第安是英語IDIAN的譯語,意思為印度人。但實際是美洲土著人。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是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
2、外貌不同:印度人從外貌看上去,有的像歐洲的白種人;有的又似非洲黑種人;也有黃皮膚的亞洲黃種人,總之三大人種都聚齊在印度,再加上他們之間的混血,堪稱"世界人種博物館"。
印第安人翻譯為印度的原因:
印第安人在15世紀末之前本來並沒有統一的稱法。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C·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
因此將此地的土著居民稱作「印度人」(西班牙語:「indios」),後人雖然發現了錯誤,但是原有稱呼已經普及,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地安人為「西印度人」。
在必要時為了區別,稱真正的印度人為「東印度人」。漢語翻譯時直接把「西印度人」這個單詞翻譯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
免去了混淆的麻煩,到目前仍為最普及的用法。不過到了20世紀,許多美洲國家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明顯改善,一些政府機構或民間組織開始對「印第安人」這一名稱進行「正名」,比如在加拿大往往被稱為更加政治正確的「第一民族」(英文:「First Nations」)等等。
❹ 印度公司壓根沒有營業執照和pan card的原件,只有復印件,這種情況敢派工程師出國去調試設備么詳見補充
這是一家印度的代理公司這種在印度很常見
❺ 印度軟體有什麼出名的公司拜託各位了 3Q
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業公司協會(NASSCOM)統計的2007年度印度軟體及服務業出口公司排行顯示前六名順序並沒有發生明顯地變化。前20名公司中,有兩家是新進榜的公司,分別是:Larsen & Toubro Infotech有限公司和Hughes Software Systems公司。以下是進入排行榜的前20名印度公司及其出口金額: 1 TCS 5503(千萬盧比) 2 Infosys Technologies Ltd. 4709 3 Wipro Technologies 3920 4 Satyam Computer Services Ltd. 2472 5 HCL Technologies Ltd. 1895 6 Patni Computer Systems Ltd. 1223 7 i-flex Solutions 773 8 Mahindra British Telecom Ltd. 727 9 Polaris software 579 10 Digital Globalsoft Ltd. 541 11 NIIT Ltd. 538 12 Perot System TSI 504 13 iGATE Global Solutions Ltd. 488 14 Birlasoft Ltd. 427 15 Mphasis BFL Ltd. 393 16 Mastek Ltd. 379 17 Hexaware Technologies Ltd. 378 18 Larsen&Toubro Infotech Ltd. 352 19 Tata Infotech Ltd. 345 19 Hughes Software Systems 321
❻ 印度軟體公司infosys公司在中國員工的福利怎樣
世界500強,印度歷史上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INFY)。總部位於印度信息技術中心—班加羅爾市,在全球擁有雇員超過100,000 名,分布於27個國家, 56個主要城市(包括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日本、德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瑞典、瑞士、阿聯酋、英國)設有辦事處或分公司。另已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設立分公司,員工達1000人左右。
Infosys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向全球客戶提供咨詢與軟體等IT服務,經營理念是採用低風險的、在時間和成本等方面可預測性高的全球交貨模式(GDM),加速了公司的發展。
Infosys選擇一些跨國大公司結成了戰略聯盟和面向市場的夥伴關系。它的全球合作夥伴有:微軟、英特爾、SAP、3M、Arrow、Cisco等,Infosys同時也是微軟亞洲實驗室正式簽署協議合作研發產品的第一家亞洲IT企業 。
Infosys非常重視本土中心開發區、全球研發中心、客戶連通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它首先充分利用了所在地班加羅爾電子城的設施,同時它還投入巨資購買先進的計算機設備、通訊網路設施、圖書資料甚至健身娛樂設施。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僅提供了創造出世界一流的知識網路化的工作環境,使得員工可以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解決方案,而且提高了員工的生產率,也降低了客戶的介入風險。
Infosys人才培養方案剖析編輯
Infosys公司2007-2008年報中有這樣一組數字:3269956、57217、13549,第一個數字是Infosys2007年接收的簡歷數,第二個是面試的人數,第三個是最終加入Infosys的人數。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新員工入職,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Infosys如此快速的成長,對企業的人才選聘和新員工培養都提出強有力的挑戰。
如何滿足企業人才快速增長的需要呢?Infosys在印度Mysore的員工培訓中心,像一所大學一樣,設施先進完備,同時培訓員工容量可達萬人,像一個人才加工廠,為Infosys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員工,這是Infosys公司在快速成長時期,保持員工高素質高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有數據顯示業界巨擘IBM在對員工的培訓投入成本僅相當於Infosys的十分之一。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體驗,對Infosys員工培養過程及方案感受頗深。
企業人才需求長期沉澱的課程流設置
Infosys經過了多年企業人才培養經驗的積累,有一套非常完備的課程培訓體制。這套根據企業需求而設計的培養方案
Infosys
,將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各種層次的應用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培養的員工,雖然培訓周期短,但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一定項目經驗,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Infosys初級員工選拔對象一般是班加羅爾及周邊高校理工科成績優秀的大學2年級學生,經過筆試面試合格之後,Infosys就發給學生Job Offer.只要學生4年的成績平均在前15%畢業後就可以進入公司,經培訓成為公司正式員工。
Infosys員工培訓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員工素養(Soft Skills)的培訓。目的是提高員工的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SoftSkills的技能培訓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人際關系;社會倫理道德;社交禮儀和服飾;溝通技巧。
第二部分是技術方面(TechnicalTraining)的培訓。技術培訓在第一部分培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Learning In The Stream)非常明確,通過技術流的學習使學員掌握。
lnfosys把課程叫做Stream Courses,每一個Stream的課程分得很細,從基礎到提高,課程前後順序明確,連貫性很強。每個課程、課程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的考核點。課程體系從整體到部分,從宏觀的構架到具體的程序、文檔都有明確具體的規范。
lnfosys的培訓過程,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Step By Step.時間順序層層深入掌握知識的過程。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包含5種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Classroom Session)教學PPT由公司統一製作,教案的改進需擔任該課程的所有教師一起討論後制定出新的版本。
*實驗、作業教學(Lab Session)內部網上統一定製作業系統、項目試驗體系和考試系統。
*答疑(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教師現場答疑和在內部網論壇答疑等形式進行。
*成功案例教學(Expert model)。以公司已完成的經典成功案例為題材,由教師在實踐課上引導學生完成。
*實際項目實踐(POST project)。以公司已完成的經典成功案例為素材原型,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團隊完成。
❼ 印度的IT業
印度軟體業也就那沒回事,沒什麼神秘的,不過人家得環境相當於,一個健壯青年人,國內的軟體環境還處於,兒童階段。印度的IT業所謂發達,無非是是指他的外包產業,這種產業就是給人當藍領,不過他們主要的客戶是歐美,所以接觸的東西,比國內做日本要多些,而且這邊做.net相當多,而且因為日積月累,印度軟體經驗已經打到很不錯的層次了,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借用軟體服務積累的成本大量開展其他義務了,而且在印度到處可見招聘10年,20年開發經驗的,人員,而且從業人員待遇好,我認識個印度人在oracle,工資換成人民幣一個月5000,每天早上11點出門上班,下午3點多就回來了,業務很忙的時候也就是到5,6點。而且印度公司是24小時運營的。不過做外包的公司還是比較辛苦。最關鍵的是印度人對技術人員不排擠,在印度軟體工程師,搞技術的地位很高。這點是印度軟體行業能夠做長的關鍵之一。
印度也很幸運,這次經濟危機沒怎麼影響印度的業務。
不過印度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創新問題,現在印度只給別人打工,自己的產品很少,這已經成為印度軟體業一個巨大的瓶頸了。
而且由於國情關系,在印度開公司簡單,做大很難,很難,各種隱性成本,和國家政策導致的原因。很多公司還停留在小規模,其他工業也是這樣,所以軟體普及很難,國內市場很低迷,政府又沒錢,所以現在依賴外國的業務比較大。整個國家的產業鏈不健全,所以就阻礙了,軟體業的發展。這點就不如中國了,比如中國某個城市公安局監控系統就要花幾千萬。印度公立銀行的條件還不如國內10年前的。
不過論規模,國內的企業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第3大軟體公司wipro現在已經有126490員工截止到2011年6月,最大的TCS已經達到200000人啦!!!就營業額來說wipro在2011第一季度是1.4bn,14億美元一個季度。
wipro已經有很多其他業務了,比如基建、照明,TCS所屬的Tata集團跟不用說,印度到處都是tata產品,從汽車到礦泉水。
這些東西都是外包產業所帶來的收入,真正自主研發,類似騰訊,網路、淘寶這樣的企業還是很少。這些行業在印度還是被谷歌,雅虎,ebay所壟斷。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Wipro
Infosys
HCL Technologies
這幾個就是印度比較大軟體公司
❽ 印度都有哪些大型軟體公司
fosys、薩迪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 印度軟體也走的是大力發展外包軟體,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
所以印度軟體公司的名字在世界上知道的人很少,而且也很少有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軟體。
比如WINDOS,它有很大部分就是由印度編程人員編寫的,而他們卻沒有它的產權,原因就在於微軟把它給買下了。屬於典型的外包軟體。
❾ 請問印度目前的軟體行業情況如何
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情況的探討與借鑒
[align=center]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情況的探討與借鑒——劉恆富(江蘇省軟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align]
一、 概況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佔全國53%的人口每天生活費在世界銀行標定的極度貧困線以下;印度的工業基礎薄弱,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在印度,至今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地鐵,家庭電腦的擁有量微乎其微,但是,印度卻靠軟體暢通無阻地馳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成為世界的第二軟體大國。
截止2000年底,印度軟體產業的從業人員41萬人,企業數1000多家,平均每個企業300多人。1999年軟體產品出口額達37.76億美元,2000年出口60億美元的軟體產品或軟體技術服務。
二、 印度的軟體產值及出口情況
印度的軟體出口從1991年起步,發展速度很快,1996年
以來,年平均增長速度為55%,而我國為30%,2000年出口額為我國的15倍,一躍成為新崛起的軟體大國。
下表為1996年至2000年印度的軟體產值及出口情況
單位:億美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內銷產值 5.31 7.73 10.9 15.86 21.82
出口值 8.59 14.38 24.09 37.76 60.00
小計 13.9 22.11 34.99 53.62 81.82
三、印度的軟體產業高速發展的分析
1、 印度的軟體產業高速發展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扶持。
早在1986年,印度政府就開始關注軟體產業,對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制定了整體有效的發展規劃,1991年印度政府就出台了發展軟體產業的鼓勵政策,其優惠程度相當於我國現行的鼓勵軟體產業發展的政策,個別政策甚至比我國先行的政策還優惠一些,例如實行零稅率,在銀行貸款方面享有優先權等;1998年7 月,印度政府又決定設立10億盧比的軟體風險基金,並規定優先貸款給開發軟體的高科技公司。
2、 與國際接軌沒有語言的障礙
長期以來,英國的殖民統治造就了印度的貧窮和落後,也給印度留下了一項最有用的遺產—英語。由於長期的英語環境的熏陶,這就使印度的知識分子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思維方式、文化氛圍與國際接近,承接美國定單時沒有語言的障礙,使印度的軟體很容易地融入國際市場,因此在與國際接軌這一點上比我們有優勢。有人說,我們有些軟體人員寫的英語軟體文檔外國人看不懂,盡管這些文檔在語法上找不出什麼毛病。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語言問題,還有對西方思維方式和西方文化的領悟問題。
3、 海外印度人群體成為印度軟體走向世界的橋梁
歷史上印度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造成了印度的貧窮和落後的同時,也造就了海外印度人軍團。印度的軟體產業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海外印度人群體,由於在海外的印度人群體壯大成熟,這不僅給印度帶來了軟體產品的定單,帶來了軟體產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也給印度的軟體產業發展帶來了商機。
印度的教育界在人才的外流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印度理工學院班加羅爾分院院長沙達龍先生的看法可以說是這種觀念代表,他認為這種人才的流動不能叫外流,應該叫輸送。沙達龍先生七十年代去美國求學,獲得博士學位,20年前歸國任教,這些年來,他的學生基本上都出國了,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在美國最好的公司工作,這些人對美國的信息產業、軟體產業有很深入的了解,並與美國的軟體產業界、IT界建立了廣泛的關系,在美國的軟體公司中許多印度人已經升到很高的技術和管理的職位,僅在美國歸谷就有700多家印度人主持的軟體公司,這一個海外印度人群體掌握了大量的最新市場信息、投資信息、技術信息和客戶的需求信息,對印度軟體產業的技術發展和市場開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關鍵的因素是由於印度政府在軟體產業發展上給予海外印度人相當優惠的政策,為他們報效祖國提供了周全的服務,吸引他們將國外的資金、管理、技術、定單帶回國內,成為印度軟體走向世界的橋梁。
4、 印度的軟體出口為主
印度的工業落後,軟體的國內市場需求量很小,軟體以出
口為主。從1996年到2000年,這5年印度的軟體銷售總額為206.44億美元,軟體出口銷售額為144.82億美元,占銷售總額的70.15%。印度大中型軟體公司的出口比例更大,例如位於班加羅爾的Ininsys公司,該公司是印度最大的軟體公司之一,其軟體出口量占公司銷售總額的99%,國內銷售只佔1%。該公司全球雇員達1萬多人,其中在班加羅爾的雇員有5000多人,85%的軟體在國內班加羅爾開發,在美國的軟體銷售占銷售總額的73%,在歐洲的軟體銷售占銷售總額的18%,在亞太地區的軟體銷售占銷售總額的8%。
當然,由於印度國內軟體市場需求量很小,系統集成業相對落後,軟體企業基於硬體製造和系統集成發展而成的不多,有別於我國軟體企業大部分是混合模式。因印度國內軟體需求量小,只能走軟體出口的道路。
5、印度的軟體生產已形成規模。
印度的軟體企業的規模較大,超過1000人的軟體公司有100多家,員工超過5000人的有5家,最大的軟體企業之一的 Ininsys公司、塔塔公司已達到1萬人;印度軟體產業的從業人員41萬人,企業數1000多家,平均每個企業300多人。印度目前有28萬軟體工程師,平均每個企業的軟體工程師為280人;因專一性從事軟體的規模化開發和生產,生產效率相對較高,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市場拓展就較為容易。
6、印度重視信息技術人才和軟體人才的培養,軟體人才結構合理
到目前為止,印度擁有綜合大學200多所,高等院校6000多所,研究所2000所,主要分布在孟買、德里、加爾各答、班加羅爾等地,目前印度擁有各類科技人員350多萬人,是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人才大國。軟體人才30多萬人,這支人數眾多、素質較高的隊伍為印度的軟體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例如其中最熱門的印度理工學院所屬的6所院校,在每年10000多畢業生中IT畢業生有2000多人,IT畢業生占畢業生總數的1/5,是印度高級軟體人才培訓基地之一。同時印度特別重視各層次軟體人才的培養,除高級人才外,印度現有軟體人才培訓點1030家,除承擔在職軟體人員的培訓外,重點培訓軟體基礎人才,現在每年培訓近100萬人次電子信息及軟體產業所需的基礎人才—「軟體藍領」。印度目前有28萬軟體工程師,平均每個企業280人;在印度的軟體企業中,已經形成了「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軟體工程師」合理的梯形人才結構。
印度企業對招聘軟體人員的考核十分嚴格,既重視優良的學業成績,更注重對新觀念、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團隊的協同工作能力,還對軟體人員在邏輯、數學和智能等方面進行測試,在軟體人員的使用過程中,注重不斷培訓,不斷對員工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
在留住人才方面,在印度,軟體人員的工資大大高於傳統產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比起佔全國人口53%每天生活費低於世界銀行標定的極度貧困線的同胞來說,無疑是一步登天;而且每年還有加薪的機會,同時還有獎金、股權的收入;政府還提供低息貸款用於購房;除物質待遇優厚外,還提供優惠的繼續教育和學習培訓的機會,加強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始終貫徹愛國心、事業心、成就感的教育。因此軟體人員相對比較穩定。
我國的軟體還處在項目開發的作坊階段,沒有進入軟體的工業化生產,軟體企業的技術人員以「白領」為主,基本沒有「藍領」,人才結構不盡合理。
7、印度相當重視軟體的質量管理
印度對軟體質量相當重視,也非常重視軟體和國際的接軌。印度較早就應用ISO9000標准認證和CMM模型對軟體企業進行質量和資質認證。印度軟體公司有170家通過ISO9000質量標准認證。是世界上軟體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標准認證最多的國家。全球通過CMM2級以上認證的軟體企業有200多家,我國僅有北京鼎新信息開發公司一家。全球通過CMM5級以上認證的軟體企業至今只有13家,印度有5家,我國一家也沒有。
8、印度軟體企業相當重視管理工作
印度的軟體企業以軟體出口為目標,除非常重視軟體和國際的接軌外,注重通過管理創新,培養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注重不斷增強速度競爭意識、質量競爭意識、團隊競爭意識、國際市場競爭意識,通過強化國際市場開拓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強化軟體質量控制,提高軟體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提高企業在國際軟體界的形象和地位。
9、印度在軟體產業發展上採取務實的態度
首先是政府的務實,1986年印度政府就開始規劃軟體產業的發展,歷屆政府都把軟體作為主導產業來抓,1991年印度政府就制定了發展軟體產業的鼓勵政策,其優惠程度相當於我國現行的鼓勵軟體產業發展的政策;此後通過各屆政府的修改和補充,包括投融資、稅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與培養等政策逐步完善並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特別是鼓勵軟體企業出口。通過12年的努力,印度的軟體產業已具備了很強的實力,成為世界第二軟體大國。1998年,印度政府在麥肯錫的幫助下,拿出了108條更加全面的政策,計劃在2005年從軟體大國變成世界IT強國。政府的務實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印度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其次是企業的務實,印度的軟體企業在選擇定單時充分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尤其是美國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盡管他們也知道是美國公司利用印度的廉價勞動力來編程。印度的企業卻以很務實的態度努力去做,緊緊依靠為美國市場服務,奇跡般地發展了自己的軟體產業。
第三,軟體從業人員的務實,印度的軟體從業人員嚴格遵守客戶就是上帝的信條,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最終目標,贏得了用戶的滿意,同時印度的軟體人員團隊精神很強,嚴格按照工廠化的程序生產軟體。
四、印度軟體產業的不足
印度2000年軟體產業的出口額為60億美元,為我國的15倍;近幾年來,印度軟體的增長速度平均為55%,我國為30%。但印度的發展也存在許多不足:
1、印度的軟體公司甚至大型的軟體公司都沒有自己品牌的軟體。
2、印度軟體企業的創新能力比較差,在創新能力方面與美國相比,要落後好幾年。這是印度軟體產業的定位所決定的。
3、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環境較差,軟體產業的發展後勁不足。美國微軟公司地區專門帳戶經理托德.梅因曾抱怨在印度會經常遇到停電和部分燈火管制,上網條件和基礎設施也很差,對吸引國外軟體公司在境內投資
4、印度國內市場小
印度是英語國家,人力資源便宜,軟體以定製為主,主要滿足出口,內需較少。我國軟體技術開發人員15萬人,平均每個企業25人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的統計,中國軟體企業90%在100人以下,而在所有的軟體企業中90%以上的軟體企業主要從事系統集成,開發的仍舊大多數集中在應用軟體。
❿ 印度有哪些著名的軟體企業
印度「矽谷」雙雄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