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員工不要企業交社保,希望把應該給他交社保的錢直接以現金形式給他個人
很有問題。如果不給員工繳納保險,存在很多問題。1、違法行為,一旦員工提出補繳,單位沒有任何理由不辦理。2、員工簽署的任何協議都不會被承認有效。
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規避。而且不給員工辦理保險,存在很多的隱患。
『貳』 單位收個人交來養老保險金的會計分錄
單位收現金個人交來養老保險金作分錄
借:庫存現金
貸:其他應收款—林道順(個人部分養老保險金)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叄』 社會保險能否以現金的形式發放到個人手裡
1、員工不同意繳納社會保險作為不符合錄用條件之一
由於員工不同意繳納社會保險可能導致在發生重大工傷事故後,用人單位要承擔的各種費用金額較高,社保機構在現階段對於用人單位參保前發生的工傷又不承擔任何責任。因而對於員工外出較多、工傷事故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將員工不同意繳納社會保險作為不符合錄用條件之一,全面規避發生工傷的風險。
2、與員工簽訂協議約定不繳納社會保險的補償標准
不得不承認有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比較低,如果要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其自身的生存狀況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要錄用這類員工,只能由雙方進行協商先由用人單位為其繳納商業保險規避一定的工傷風險,之後按照每年度一定金額給予社會補償。同時員工也承諾放棄對用人單位主張補繳社會保險的權利或者今後主張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的承擔方式。
3、與雙重勞動關系員工的原單位達成發生工傷後的處理協議
如果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下崗職工的所在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由於在新用人單位發生的工傷,不能使用原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規避風險。為此新用人單位應當與員工的原單位進行聯系達成借調的意向,或者發生工傷後由原單位進行申報,由新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用人單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肆』 員工不要企業交社保,把應該給他交社保的錢直接以現金形式給他個人可以嗎
按照最新的勞動法、社保法規定,國家是要求每個企業都要給其每個員工參保的。如果不參保,是有違勞動法、社保法規定的。
目前很多企業如果要給每個員工參保的話,所支付的社保費將是一筆大額的支出。所以對於企業來說,尤其是私企,是不大願意交的,除了只交工傷這一險種。當然,很多正規的企業和大企業都會給員工買社保的。對於員工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保障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和公司簽協議的話,我想對於不太正規的企業來說,是可以的。目前很多企業都有這種情況:員工要求不買社保,只要工資多點就行。
總的來說,買社保還是有好處的。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伍』 個人交的保險單位要給補繳能把現金返給個人嗎
個人交了保險單位要給你補交,那麼你以前交的保費單位會退給你的。
『陸』 入職的時候公司讓員工交現金買保險合法嗎
看你交多少錢,正常保險有單位繳納部分和職工繳納部分,如果單位給你繳費了,那樣讓你自己拿點也是對的
『柒』 公司不交保險直接給現金或者給交保險選哪個
當然是交保險好!
因為繳納年限是有限制的,必須交滿15年,如果以後你自己補的話豈不是很大一筆錢,現在繳納就等於存錢了。一定要公司給買哦~~~
『捌』 我們公司現在給員工補交保險,但是我個人已經交過了,請問公司退給現金嗎
公司給你繳納社保是公司應盡的義務,所以他們必須給你繳納,而且腳交了以後,這個錢是交到你個人賬戶,裡面是社保徵收的,所以應該來說公司也沒辦法給你退回啦。這個因為已經找到你個人賬戶里了,如果說你要想退回,你可以以你個人的名義去社保那邊問一下。但是一般來說是不能退的,即使是重復繳納也是不能退的,你可以再到當地的社保中心再去咨詢一下。進去了以後已經跟企業沒有關系了,傑為你繳納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如果他不繳納的話,他需要清算征繳補繳的。
『玖』 公司將保險費以現金的形式給員工,員工以個人名義去繳納保險費,個人參保的憑證公司能入賬嗎怎樣賬務處
具體分析如下:
1、「公司將保險費以現金的形式給員工」:稅務方將會列入「工資范圍」內計個稅;
2、「員工以個人名義去繳納保險費,個人參保的憑證公司能入賬嗎?」:能,但稅務會視同贈送給公司員工的一種福利,計征個稅。
帳務處理:只是保險費的話
假設:企業報銷員工個人參保,列入費用(此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要調增);
分錄: 借:管理費用(視實際情況相關費用) 貸:現金
3、「...未以公司名義參保人員的工資能記入賬目里嗎?」 「工資發放」與「是否參保」(社保)在企業「財務核算」方面沒有直接聯系,企業實際發放的工資都要入帳,按規定計個稅,代扣代繳。
4、「另外聘用40 50人員的工資能記入賬里嗎?」按實際發放的工資入帳,按規定計個稅,代扣代繳。
合法正規做法:以企業的名義幫員工辦理相關保險,並據實入帳,按相關規定核算;
實際發放的工資據實入帳核算;如此可以避免很多涉稅風險,企業也不會發生非正常損失。
象類似「保險」和「工資」方面的這種「單純」業務的財務核算應以稅法為前提,最好不要亂立名目,最終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