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配資 > 曹仁超牛市

曹仁超牛市

發布時間:2021-08-06 21:19:26

Ⅰ 40年4萬倍香港股神曹仁超是怎麼炒股的

股市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復利,炒股想要賺錢是需要學習的。

Ⅱ 請介紹下香港股神曹仁超和大衛韋伯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曾任職《明報》資料室,一九七三年與林山木創辦《信報財經新聞》。現為《信報》董事及專欄作家,每周六天在《信報》撰寫《投資者日記》專欄,以輕松有趣的筆觸,分析香港股市以至政經形勢。文章甚有娛樂性之餘,亦醞含投資哲學及處世智慧,因此獲得不少讀者支持,特別是部份香港股市投資者追捧。其作品亦有結集成書。曹仁超曾獲《信報》創辦人林行止贈一住宅單位。
曹仁超投資戒條
一、無論情況如何緊記溝上唔溝落。
二、股票市場系賺錢地方 , 因此絕對要跟紅頂白而非鋤強扶弱 , 幾時都應吸納強勢股,沽出弱勢股。
三、持有蝕本股不放有兩大損失: A、股價上既損失 , B、失去將資金投資其它項目既損失。因此絕對要止蝕。
四、股市唔系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既地方 ( 冇人做得到 ) , 應該高價買入更高價賣出 , 因此宜高追不宜趁低買入。
五、牛市中錯失獲利機會冇有怕 , 因為下一浪更高 ; 熊市中寧可賺少D, 亦不應太遲離市。
六、股市表現可能同自己想法背馳好耐 , 所以淡市莫估底 , 旺市莫估頂。
七、第一次出現裂口上升時不妨買入 , 如出現制裂回落系時候離開。
八、旺市時不妨膽大D, 因為形勢在我 , 淡市時少玩 , 因為?仔浸死人。
九、投資成功先了解基本因素 , 再利用技術分析決定買賣時機 , 只識技術分析唔了解基本因素者 , 只系花拳綉腿 ( 睇得但唔打得 ) 。
十、升市將盡小心「單日轉向」或「單周轉向」走勢 , 通常幾有用。最簡單的技術分析最有用 , 太復雜的技術分析只系用黎嚇初學者。
十一、 了解群眾心理亦十分有用 , 因群眾常常睇錯市。
十二、止蝕唔止賺 , 通常賣出之後股價才大升 , 我地少賺 50% 或以上。獲利回吐易 , 止蝕賣出難 , 只有克服上述心理 , 才能在股市立足。

Ⅲ 預測未來的黃金行業

目前全球的實物黃金只有16.5萬噸,其中20%由中央銀行和IMF等機構持有,另外80%由私人持有。擔心股市,看好金價,是曹仁超目前的主要觀點,他對未來黃金價格的判斷基於歷史,也考慮了短期的實際因素。

「1971年8月美國廢除了金本位,第一波黃金潮在1980年1月出現,金價從官方定下來的35美元上升至850美元,主要因素就是通脹以及人們對美元信心的動搖,」曹仁超說,在隨後的幾十年當中,黃金價格的漲跌離不開「黃金定律」。1980年美國政府出現了一個「黃金保剋星」、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他發現只要把利息加到CPI增長率之上2厘的水平,黃金價格就動彈不得,所以他在1980年的加息引發了「黃金大熊市」。

沃爾克在1987年退休,接任者格林斯潘繼續執行了其前任發現的「黃金定律」,所以黃金價格從1988年到2001年4月一路下跌,最低跌至252美元。這段時間通脹存在,美元有漲有跌,但黃金一直無法擺脫熊市,證明沃爾克的招數果然奏效。

1999年歐元區成立並達成了華盛頓協議,確定所有成員國每年要有秩序地出售800噸黃金,為期5年,到2004年,大家發現黃金在拋售之下價格仍然高漲,於是又達成了第二次華盛頓協議,每年出售的黃金量從800噸改為500噸。

為什麼2001年會出現黃金牛市?曹仁超解釋,當年出現了「911事件」,美國政府擔心經濟衰退,所以格林斯潘作出決定,不再遵循沃爾克的教誨,把利率降至低於CPI增長率。

「所以說,格林斯潘把黃金熊殺死了,放了一頭牛出來。直到格林斯潘退休,伯南克雖然想殺死黃金牛,把利率推高,可惜在2007年8月開始出現次貸危機,美聯儲被迫從2007年9月開始減息,使得黃金價格一度上升到2008年4月的每噸1036美元的高位。」曹仁超說。

不過,美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連續出現GDP負增長,在經濟衰退壓力之下,全球珠寶業需求下降,因此在減息和美元弱勢之下,卻出現了黃金價格下跌的特殊情況,2008年4月金價達到680美元的低位。

短短幾個月之間,金價從1036美元的高位下跌了34.5%。曹仁超指出,在2008年10月之後,歐洲出現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中國內地也出台了4萬億的救市方案,到奧巴馬上台後又推出2萬億美元的救市方案。所以金價受到影響,在今年6月曾經上升突破每噸1000美元。

到底金價達到什麼水平才算合理?曹仁超計算了一下,如果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金價,會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字。

其一,如果回歸金本位,以今年6月30日黃金的流通量,相對於美國持有的8133噸黃金來計算,每盎司黃金的合理價是38439美元,所以目前的900多美元的金價還相差甚遠。但回歸金本位是絕不可能的,否則整個經濟體系會崩潰;其二,單純從黃金的金融屬性來看,目前一盎司黃金可以換53盎司白銀,換句話說,黃金僅值得650美元左右,而現在的金價偏高了三分之一;其三,如果以1980年的金價高位850美元加上通脹水平來計算,今天的金價應該是每盎司2170美元才合理。

Ⅳ 股神曹仁超有多少錢

好像幾個億吧,他現在開始做慈善事業!
關鍵是他只有5000元起家。當然從中也有過破產,但他一路走來最終成功了!
他現任「信報」主編,也是信報的老闆。
他將成功投資總結了很多理論,比較有名的是「牛眼投資法」。
也有幾本寫得很好的書《論戰》《論性》《論勢》,其中這些書中都有提到關於他成功的法則,和有關於「牛眼投資法」的核心。其值得一頌的是,這些書出版後所得收益都將做為慈善資金。

Ⅳ 你們知道哪些在股市輸得很慘的例子

我在滬市900點抄底購買王府井6600股放了六年沒動。均價3.96加上配送應該有7000股 等到王府井漲到40元我說賣了吧。卻發現老婆早偷偷給賣了。其實你就算在股市上輸但總有機會翻回來。但遇到個失控的老婆你就輸掉了一生。

Ⅵ 曹仁超的《論勢》、《論戰》、《論性》哪可以下載到

我也沒找到。。

Ⅶ 曹仁超的采訪實錄

曹仁超暢談三十年馳騁金融市場
龐:很多讀者和我有很多客戶,都一直看曹生你的專欄,你過去提出很多好建議,一直都賺了錢。個人理財為何如此重要呢?年青一代在學校又無學習,我們應該何時開始制定個人理財計劃?個人理財的范圍應該怎樣呢?
曹:在現代商業社會,如果你要生活愉快,我相信最好是擁有一定數量的金錢。譬如說,你想約女朋友渡過一個很好的燭光晚餐;或者你突然間決定暑假去海外旅行;當子女長大了,他們希望去外國讀書;甚至談婚論嫁,你都希望搞得富麗堂煌;如果你手上有筆錢,我相信,起碼令你生活更加愉快。 龐:但怎樣得到第一筆錢?即所謂的第一桶金呢?
曹:我個人經常有個願望,最好有父蔭。如果上一代努力辛勤,留下一筆遺產給我們,這是很開心的事。不過,我相信,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父蔭,所以,自己努力去建立一筆財產都好重要。
龐:嗯。
曹:記得我離開中學時,看到電視上,有一間銀行買廣告叫人儲蓄,說儲蓄可以致富,儲蓄有亭台樓閣,積少成多,日後富甲一方。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是天大的笑話,因為由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凱恩斯的信徒,就已經主宰全世界所有自由經濟國家的決策權,他們經常利用赤字預算,去刺激經濟成長,這成為了中央銀行既定的政策。長期來說,存款利率一定低過通脹,以一百元為例,銀行給你五厘息,你一年後收回一百零五元;但香港的通脹率有百分之八,所以你得回來的實質購買能力祇得九十六點六元。
如果你成世都希望儲蓄的話,根本是參加一場永遠打不贏的仗;靠儲蓄致富,只是銀行家的口吻,這就是個人理財慢慢興起的最大理由。
龐:如果個人理財照你所講,是希望投資能夠高過通脹,當然有兩種做法。有些人可能拼搏一些,拚命工作去創業,甚至主動拿出資金找投資機會;但有些人卻不會那麼拼搏,有多餘錢才去投資,其實兩種做法有甚麼分別呢?
曹: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人都想做老闆。
龐:對呀!
曹:坦白說,上市公司只得五百幾間,想成功,機會率不是那麼高;所以,各位在做老闆之前,最好自己問一問,本身是不是大富大貴的人。以普通人來講,我都主張做「人中人」好些,「人中人」即是說做中產階級,打份工。儲蓄十萬元,三幾年間都應該可以達到目標,剩下來的就是福利的問題;如果你將十萬元,每年希望升值百分之二十的話,十年之後已經變成六十二萬、二十年後是三百八十萬、三十年後就二千三百萬。
龐:很厲害!
曹:換言之,我相信很多朋友,大部分在自己有生之年,都可以成為千萬富翁,不過要清楚,三十年後的二千三百萬元購買力,至於說,何時開始做投資理財,我認為越早越好,二十歲開始、五十歲已經是千萬富翁;相反來說,如果你五十歲才開始的話,到八十歲才做到千萬富翁。 龐:我自己都試過,二十歲的時候賺到一些錢,就去買架靚車,或者花掉所有錢,這樣又如何儲蓄得到第一筆錢?對年青人來說,有時的確很難做,又要慳、不要亂花錢、不要帶女朋友去看戲、去行街、這樣,年青人如何儲到足夠的投資本錢?
曹:做「人上人」就辛苦,如果你想做「人下人」的話,便很容易。我自己打開電視機,見到很多老人家靠公援金過活,內心有時都感到幾悶。相信大部分的老人家,他們過去都很努力,為何如今會如此凄涼?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懂得個人理財,結果辛辛苦苦儲蓄的錢,在通貨膨脹蠶食之下,已經完全失去購買能力,變成年老無依,的確很可憐。我自己認為,傳媒有責任告訴讀者或聽眾,如果你越早開始捱那三幾年,你這一世都會很開心;相反來說,如果你一開始的時候,便胡亂花錢,那麼,我就好擔心,到你六、七十歲的時候,大有可能淪為「人下人」。
龐:曹生、七十年代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比較,個人理財究竟有什麼不同?其實,過往有什麼經驗。
曹:七十年代,可以說經歷了高通脹時代,最主要一點,我相信與一九七一年美元同黃金脫?有關,所以,一切實物都成為投資對象,好像黃金、古董、名畫、物業、股票,可以說整個方針是在保值方面。
作為香港人,最好的投資當然是黃金,七零年的時候,黃金二百幾元一盎斯,到一九八零年已經升至四千八百元,升幅接近二十倍,可以說,除了石油之外,沒有其它的投資有這么大的升幅。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美國的貨幣政策改變了,美國聯邦儲備局利用高息去壓制通脹,所以高通脹時代便告結束了。另一方面,利率亦由高峰期一步一步回落,在息口向下的情形下,當然買樓、買股票最好。記得在八四、八五時,當我叫人買樓時,那時樓價六百幾元一呎,但到九四年第一季,每尺樓價已經見六千幾元。
龐:十倍升幅!
曹:對。恆生指數當時是八百點,九四年時已經見萬二千點,升幅十五倍。雖然比不上七十年代金價的升幅,但相信是另一個致富機會。問題是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經濟亦進入了成熟期,那些有十幾倍升幅的投資已很難存在,好像大家坐纜車,坐了上山頂之後,就打圈圈,望落太平山下,景色無限,但是你想更上一層樓便相當困難了! 龐:這個比喻真是很貼切!如果我整日在山頂打圈,又要做個人理財,通脹雖低但仍然存在,有百份之七左右。究竟在現時來說,應如何投資?應該投資中國,或是放眼世界呢?
曹:可以說,香港高速增長期已成過去,相信最後踏入穩定增長期,未來當然還有機會,但不容易把握,以香港的發展經驗,我相信亞太區已經遍地開花了,如果我們用從香港獲得的經驗再看南韓、台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他們是正在重復過去一、二十年香港發生的事,我們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到這些地方投資,相信佔了很大的便宜。
龐:今天,很多香港人都去過星馬泰旅遊,經常看到這些地方,譬如過去我們去台灣的時候,當地的發展與今日比較已經不同,其它東盟的市場亦一樣。我想問一問。
曹:我自己就相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話,所以,我很鼓勵年青人一離開學校的時候,省吃儉用三、幾年,儲蓄第一筆資金,就開始制定理財計劃;因為人到壯年時,通常負擔相當大,譬如結了婚、有子女、或者正在供層樓呀︰︰︰
龐:這樣很難儲蓄的?
曹:儲蓄就很辛苦。至於老人家,到年紀大的時候再開始計劃理財,我擔心時間方面對他們很不利,所以,我很鼓勵年青人一開始的時候,就訂立自己的個人理財計劃,這樣到中年、老年,你就可以享受黃金歲月,當你年紀大的時候,你再將自己二、三十年的經驗傳給下一代,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理財方法,一家大小的生活都好愉快。龐:這就是說,我們先苦後甜,先吃少少苦頭,後來的果實應該不錯了!
曹:對。
龐:打工仔同創業的人有什麼不同?不同性別對個人理財有沒有影響和分別呢?
曹:打工仔同創業的人根本是兩類人。一般的創業者,除了你有父蔭之外,開始創業的時候,資金通常都不足夠,如果在那一刻,叫他再拿一些錢作其它投資的話,便相當辛苦。所以,我唯一的忠告是希望他埋頭苦幹,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努力的話,我相信創業都可以成功的。
至於男與女之間,香港基本上已經到了男女平等的階段,所以分別不大。然而性格方面,男女始終有別,所以,我主張,最好夫妻檔,以免日後為了金錢而傷腦筋,最好採用有限公司,因為香港組織一間有限公司成本不大;這樣,男的性格就進取,女的性格就穩健,組合最完美。
龐:對。這樣就有平衡的作用。
曹:是。
龐:如果有財產,即已經有一筆錢的人又應如何理財?
曹:這個世界上,不同的人最大的分別,就是你有錢和無錢。假設你有一千萬以上的話,可以說錢的作用就越來越小。譬如你住的房屋可能大一些,或者說你坐Benz、我就駕日本車;你有遊艇、我沒有。至於有一億元以上,我的感覺就只不過是數字游戲,可以說,錢能夠買的東西你已經可以買到;至於錢買不到的東西,你更富有都無辦法買到。
我的想法是,以普通人來講,當你的財富打破了一千萬關之後,我認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應該由金錢轉移到其它的地方,例如你自己的健康、你家庭生活是不是愉快、對子女之間的關懷是否足夠,對朋友之間的幫助有無做到等,以免勞碌一生,除了金錢之外,一片空白。 龐:所以,個人的理財,除了金錢方面安排得好之外,其實都要有一個平衡的人生,這樣生活才是愉快。
曹:對。
龐:但是,怎樣可以快一點賺到第一桶金呢?其實從事哪一個行業較好?或者,每年有十幾個百份點的增長,這樣,我不如去中國做事?或到一些新興市場工作,包食包住,我們就容易儲到錢?
曹:我在過去一、二十年常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問相同的問題,通常我的答復都認為:「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我相信,二十五年前譚詠麟先生都不知道唱歌原來可以發達的。
龐:有個紅館呀。
曹:我相信成龍都不知道,原來打功夫亦可以發達。今時今日,張德培先生的成就,已清楚告訴我們,原來打網球也可以發達的。所以我認為,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這個世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至於你努力專心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業,我想遲早都有時來運到的一天。如果你一味只望發達,一時好彩,你賺到少少錢,但我相信始終不是長遠之計。
龐:所以最好是自己勤力些,同找到自己的興趣,一路發揮,遲早有機會出頭,所謂行行出狀元。九七以後,中國已收回香港的主權,我們個人理財的策略有沒有改變呢?會不會放眼中國更有作為?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每年都有百份之十,高速增長。你的看法如何呢?
曹:我相信,香港回歸中國之後,英治時代在香港結束,大家希望見到的,是港治時代的開始。過去因為政治因素,英資在香港經濟及投資方面佔了不少便宜,日後這個優勢肯定會失去。但是,我們希望見到香港可以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即是許家屯先生同我們寫那篇文章所講:「白晉敬酒、能者絕歡」,我不希望見到中資企業取代了英資的地位,走了一班舊人,來了一班新貴。
如果九七年香港還保持公平競爭的制度,我相信,未來香港的前途還是光明的。如果今時今日良好的公務員制度受到影響,我們堅信的法治精神受到動搖,一步一步走向金權政治,有財的人與有勢的人勾結在一起,令到社會充滿不公平的話,這樣,我便擔心九七後,香港的前途是悲觀的。到目前為止,我還未確知道香港走哪個方向,所以我相信,理財策略要遲一兩年後,才可以跟大家深入討論。 龐:暫時是不是應該按兵不動呢?
曹:我相信亞太區提供了很多良機,因此,大家不妨利用一兩年的時間,建立自己對整個亞太區經濟發展的了解,這對大家將來一定有幫助。
龐:個人理財有沒有什麼必勝的投資法?怎樣做法可使到自己起碼立於不敗之地呢?
曹:必勝術我就無啦!不敗之地我就有,其實做法很簡單,善用止蝕。任何投資,如果說,價格跌破了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十五,你就止蝕。我自己就很喜歡利用十八日平均數,任何股票投資了後,如果股價跌破十八天平均數,通常我都會賣回出去。
龐:賣回出去?
曹:對。
龐:曹先生、你對大家在投資方面有什麼忠告呢?
曹:我記得胡漢輝先生跟我說過:「能知三日事富貴萬千年」,所以,這個世界是無先知的。真正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策略,而不是盲目跟大隊;所以,在事前對事件了解多一些,就好過事後後悔。
龐:大家在投資之前一定做好功課啦!
曹:對。
龐:做足功課,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曹:對啦、對啦!
龐:這個是很重要的。在個人理財方面,剛才曹生講了,當有蝕價的時候就應該止蝕,有句說話大家都聽過:「賺就賺粒糖、蝕就蝕間廠」。這一點值得大家記取。
曹:是。
龐:賺錢的時候,大家賺少少就賣出;但蝕的時候,就死持不放,於是蝕得更慘了!
曹:對!
龐:所以止蝕這個方法很重要。曹生、你覺得個人理財怎樣算成功?怎樣算失敗呢?
曹:有人喜歡搵快錢,我記得以前幫香港電台做一個「雄財偉略」的節目時,在最後一輯,我對他們講過幾句說話,就是「種樹與種花」。
龐:種樹和種花又與投資有什麼關系?
曹:一個人如果想生活愉快,擁有一棵樹是會幾開心的,這棵樹每年能夠提供很多果實,而且還源源不斷,替你照顧下一代!
龐:有樹蔭了!
曹:對!
龐:但樹需要很久去培育,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完成短期的目標,或者說,如何運用短期的資金,賺到第一桶金呢?
曹:所以這就需要去種花了!種花的好處是一兩個月的辛勞,你立刻見到成果,但是一場風吹雨打,又可能使你的成果一敗塗地。因此,在一棵樹未成長的時候,你需要種些花去幫補一下自己。
龐:而且還要分散投資,種植很多種花。
曹:對呀!
龐:有些花可以在不同季節生長、也有不同的價錢、希望確保你的利潤比較好一些。
曹:是!
龐:世界上有一些著名的投資專家,譬如華倫巴菲特,他自己都強調長線投資,他的威水史就是在四十年內,賺到一百四十億美金的資產。其實你給他一萬元,一萬元的投資,在四十年內賺了八十倍,已經八千萬了。他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投資致富,祇要勤力、堅毅、理性、自律!有這些性格就行!曹生個人對此有何看法?
曹:聽你所講好像很驚人,因為你所講是八十倍回報。資金有幾百億!其實這不外是福利。祇要你每年令自己的財產增長百份之二十五,四十年後你就是第二個巴菲特。關鍵是持之以恆,不是一年,而是年年百份之廿五,四十年後,你的財富已經可以同巴菲特媲美。
龐:甚至比他更厲害!
曹:相信如此。
跟投資項目拍拖或做人世
龐:好的信息就等於財富,使你很容易賺到錢。但因信息爆炸,譬如,報章又有那麼多投資專家,他們之中,有些看好、有些卻看淡,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揀選這些信息,幫助自己去投資?你有什麼忠告?或者有什麼心得?
曹:我覺得,太多信息反而累事。各位都有拍拖的經驗,兩人不見面的時候,真是天下美女何其多;但可以做你太太的,我相信祇有一個。你未結婚之前比些心機去揀,揀一個同你性格、理想方面都相當匹配;這樣,你跟她/他共同生活,我相信婚姻才會愉快。另一方面,若你朝秦暮楚,我相信到今時今日,你的婚姻生活都不會愉快。
揀選信息好、揀選投資基金經理也好、或者揀股票亦好,道理一樣。你面對幾百隻股票,信息爆炸;過千的基金,總有些是適合你的。你慢慢揀到適合自己的項目,你去與它長期相處,我相信未來二、三十年,大家會好愉快。
龐:即是說,自己開首的時候要花多些時間,去看一下、揀選一下、同時跟它拍一拍拖,了解清楚,然後先慢慢委託終身,長期相處。
曹:拍拖時就不妨多心,結了婚之後就應該一條心。
龐:最後,我就想問曹生一個問題,你自己在報紙上寫專欄教人投資,其實同你自己的投資有什麼不同?如何做到言與行一樣,如出一轍,而且能夠收賺錢效果呢?
曹:我剛剛開始寫投資專欄時,犯過所有今時今日投資者應該犯的錯誤,經過自己痛苦的摸索後,我才知道短線與長線的分別。可以說,經過二十幾年之後,經驗這樣的東西需要時間去累積。年青人不妨多嘗試,看有哪一樣東西適合自己。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摸索到自己的投資策略,然後持之以恆,相信到了老年階段,各位的身家都應該不會少!
龐:日本有一位賺錢之神丘永漢,其實我覺得很多謝曹生透露了那麼多投資心得。
曹:多謝、多謝。 2010年股市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雙雙收獲兩根分量十足的大陽線。滬指報收2808.08點,漲幅1.76%;深成指報收2458.55點,漲幅2.63%。滬深兩市成交合計2006億元,較周四放大近兩成半。
仔細觀察滬指年終的收盤點位:2808.08點。一連串的8字是巧合?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他說,給自己改名叫曹仁超是因為希望能成為超人曹。因為在內地,股民們將他奉為香港股神。
牛市二期特徵
A股由2010年7月到2012年下半年仍是牛市二期,市場表現以板塊輪動為主。牛市二期通常以個股發展為主,部分股票可以在牛市二期上升100%到200%,有些股票可回落50%或以上,直到牛市三期再次進入全面上升期。但牛市二期時間十分長,一般長達兩年或以上。
參考70年代及80年代香港兩次牛市走勢,70年代香港牛市二期長達兩年,80年代牛市一期因受香港主權回歸影響,股市發展不清晰。如以1984年7月作為香港牛市二期起步,至1986年4月大約有兩年。因此,有理由相信,由2010年7月2日開始的上證指數牛市二期可維持到2012年年中,201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牛市三期。 2013年或2014年完成牛市三期,達到2007年10月16曰A股高點,即6124點才完成整個牛市。
調整看支撐位
2010年11月11日上證指數創下的高點3186點,在2011年遲早會被升穿,下次支撐位是2800點以下2573點之上,即每次上證指數回落到2600點至2800點之間都可作為吸納機會。
在當前這個點位,會選擇買入還是賣出,倉位又是如何?
在外國或香港股市是容許拋空的,在牛市二期最適宜做對沖,即同時買入看好行業內的股票,拋空看淡行業內的股票;或同時買入偏低股票及拋空升幅過高的股票,在個別發展中獲利,這方面散戶一般做得不好,應投資表現出色的基金。
操作板塊個股
由於不在內地生活,無法對板塊作深入分析。這方面可參考當地分析師見解,為投資者尋找合適板塊作投資之用。但我認為,2011年中國股市仍是板塊輪動為主,炒個別行業升降,以及炒偏低股回升、偏高股回落為主。
聖誕節央行突然加息,對股市會有什麼影響?
再次強調加息、減息應同CPI升幅一起看。 2010年11月中國CPI升幅5.1%,估計2011年上半年見6%。老利率低於6%,代表仍是負利率,資金是不肯迴流銀行存款收息的,仍將在股市、樓市中找尋機會。老利率上升至6%,則全球熱錢都湧入中國賺息兼賺人民幣升值利潤,中國人民銀行已陷入兩難局面,看來只有繼續維持負利率(即利率低於CPI升幅)。在負利率環境下,樓價跌幅極其有限,股市亦只會進入箱體震盪而不會大幅下滑。
朝韓矛盾升級,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對中國股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歐債危機相信仍會進一步蔓延,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已十分肯定,朝韓矛盾繼續存在,但上述因素對中國股市影響有限。因為從2009年起,中國已進入內需帶動型經濟。這表明中國大大減少對美國及歐洲市場的依賴,內需型經濟對經濟的拉動大約有10-15年,也就是說從2009年到2024年,中國經濟都是看好的。這也成為支持上證指數能夠在2010年7月起進入牛市二期的基礎。
散戶操作策略
但是,由於政府對房地產持續調控,黃金價格也已處歷史高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財,比如說是否應該繼續買房,買黃金,或者有其他更適合的理財策略?
通脹是對抗不了的,但通脹對樓價、黃金、股票影響非一般人想像一樣。例如1976年至1981年香港通脹率一度高達15%,但該年,樓價、股市同金價齊升。 1984年 7月至1987年10月,香港通脹率十分溫和,同期樓價上升、金價牛皮、股市狂升。再以2002年至2004年為例,當時通脹率極低,股市、樓價、金價皆上升。換言之,通脹同樓價、金價、股市關系十分復雜。
樓價不會因為政府打壓而回落、政府支持而上升,因樓價有本身循環周期。例如,1990年到1997年,香港政府不斷打壓香港樓市,但本港樓價出現最大幅度上升;1994年至2008年,日本政府不斷支持日本樓價,希望它止跌回升,但日本樓價在這14年內頂多維持不跌。除非政府大量供應土地,例如1981年,香港政府才可令樓價回落;或限制土地供應,如1985年4月至1997年6月香港政府限制每年只可賣地五十公頃,令香港土地供應大減才使樓價下降。總言之,樓價受供求因素而升降,而非政府臨時打壓措施而改變,金價、股市亦一樣。好好研究各項投資的循環周期,不要人雲亦雲。
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對抗通脹。由於政府有增加貨幣供應的能力,因此通脹永遠存在。投資應學習如何把握各項投資的盛衰循環而非對抗通脹。以美國為例,自1945年至今,美元購買力平均每年失去3%。但美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並不是每年上升3%,而是有些日子大起,有些日子大跌。中國自1978年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人民幣購買力亦不斷下降,在中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也是有些日子上升,有些日子回落,上述投資項目升降大部分同CPI升幅關系不大。

Ⅷ 香港曹仁超不是己死了嗎怎麼還有新浪博客

曹仁超死於
2016年2月21日

新浪博客是其他人代為整理

Ⅸ 曹仁超:金價有望上探1345美元

A股若上漲至3300點,8~10月將調整至2600點。第四季度進入牛市第二期,持續3~5年,三期牛市時間6~9年港股創業板只適合機構及資深投資者投資者最需要掌握的是大趨勢、投資策略靈活運用、嚴守紀律

從貧窮小子到億萬富翁,頗具傳奇色彩的香港「股神」曹仁超,近來憑借《論勢》一書在內地投資市場的名氣越發響亮。在長達40年的投資生涯中,曹仁超個人財富從5000港元積累至2億港元,投資經驗值得與大家分享。昨日,《每日經濟新聞》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被投資者親切稱為曹sir的他目前只用自己可動資金的40%進行投資,且看好內地市場。

論A股

牛市第一期在6、7月結束

NBD:不少人試圖預測本輪經濟危機的底部,如果真正的底部到來,相信一定會有信號,您覺得這些信號已經出現了嗎?

曹仁超(下稱曹):其實經濟運行的可預測性甚低,這也是大部分經濟學家都不能看準的原因,而股市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

NBD:那就談談內地投資者最關心的A股市場吧!對後市有何看法?

曹:事實上,分析A股市場我沒有太大把握,因為本人不是在A股市場成長的,只是套用過去來自港股市場的經驗去分析,提供的意見只是大框框,無法達到精耕細作的地步。

滬深股市在今年4月初已經確認牛市,因為50天移動平均線重回250天移動平均線以上,這是國際市場經常採用的牛市確認法,准確度高達93%,代表滬深股市熊市在2008年11月4日結束。

牛市一期上升的日子短則三個月,長則九個月,從2008年11月4日開始計算,已經持續上升了八個月,通常指數出現50天移動平均線上穿250天移動平均線後,還會有一個多月的上升期,但A股市場這只「牛」力氣不小,維持得更久一些。

這並不奇怪,相信A股這波上漲在今年6、7月份結束的可能性較大,隨後預計市場會調整之前漲幅的1/3左右,由此推算出A股牛市第一期結束進入調整在今年第三季度。如果這波行情能上漲至3300點,然後進行調整,8、9、10三個月將調整至2600點左右。

不過,第四季度開始A股將進入漫長的牛市第二期,可能會持續3到5年,這波行情是最長最多人賺錢的行情,之後又會調整,然後是牛市第三期,第三期與第一期的情況差不多。整個三期牛市走完一般需要6~9年的時間。

上述是簡單的道氏理論,也就是說牛市分為三期,投資者需要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

NBD:借鑒港股市場的經驗,對A股市場即將推出的創業板怎麼看?

曹:港股創業板並不成功,凡是在創業板掛牌的公司都是高風險、高回報率的,而這些中小企業日後能夠成長為大企業的機會只有1/10,其餘90%是改變不了的。

本人認為港股創業板企業只適合機構投資者以及資深投資者,他們才有豐富的經驗從中挑選優質企業去投資,不適宜普通投資者,普通投資者還是投資主板上市公司為好。至於內地創業板,我認識還不深,不敢評論。

NBD:在證券市場上,目前看好那些行業?

曹:這波A股牛市一期,本人以投資H股中的資源股、能源股為主,相信這些行業將在6、7月份見頂,至於A股牛市二期的投資對象,請等候股市完成調整後再和大家討論。

NBD:在您的《論勢》一書中,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抱有很大希望,您認為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發展中,中國將扮演什麼角色?

曹:書中是假設內地未來經濟發展模式和香港過去的情況相似,也就是說三十年工業發展期(1951年至1981年)完成後,經過三年調整,由1984年7月起,香港進入長達23年的經濟繁榮期。如果將上述情況套在內地未來經濟發展上,也就是說從2009年起到2025年這段時期,內地無論在房地產或股市方面,大方向是向上的。

論投資

把握大勢最重要

NBD:以您40年的投資經驗,您覺得做投資前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或知識?

曹:對一般投資者而言,最需要掌握的是大趨勢、投資策略靈活運用、嚴守紀律。這也是我所寫的《論勢》、《論戰》、《論性》三本書中所講的內容。

知識不是投資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技巧也一樣,本人入行40年至今未見過一位「走勢派」大師賺大錢的。在香港擁有10億港元以上家產的人都對「時勢」把握得很准。

NBD:怎樣才能掌握大勢呢?

曹:須眼、耳、口、鼻並用,平時多看、多聽、和有分析能力的人多討論、用鼻子去嗅。有些人真的有「市場鼻」,可以聞到大勢快上升或快回落的氣息,英文叫做「marketnose」,這是累積一定經驗後所產生的「市場觸覺」。

NBD:假設您目前財富的80%虧掉了會怎麼辦?

曹:哈哈,本人已不可能輸掉全部財富的80%,因為,60歲後本人只會以可動用資金的40%去投資,這個投資比重是100歲減去年齡,本人早已學會了止損,在任何時候一旦虧損超過15%,便不問理由地止損。所以,對我而言,投資上最大的虧損只會是可動用資金的20%,不會是全部財富的80%。

論財富

公交代步 吃盒飯

NBD:許多人的夢想就是通過投資來實現財務自由,而您早就實現了這一夢想,感覺怎樣?您的財富觀有什麼轉變?

曹:今天本人已到了小富的水平,自我感覺良好。對於貧窮的人來說,在財力上可以幫助他們。

從年輕時候的一無所有到今天小富,個人的財富觀念始終未變,金錢方面,應花則花,不應花則不花。衣食住行方面和一般人一樣:一份十幾港元的盒飯仍吃得津津有味,穿衣方面經常是便服加西裝褲,出門坐飛機乃經濟艙,至今也沒有小轎車上班,都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我的生活環境三十年如一日,基本上沒什麼改變。

NBD:從「富爸爸」到「笑爸爸」,笑的含義是什麼?

曹:由於自己年紀漸大,覺得許多事物皆很可笑,既要懂得自嘲亦可嘲笑蒼生,世上許多事物根本上可一笑置之,沒什麼大不了。

例如別人批評本人在5月份看得不夠樂觀,自己一笑了之。人到60歲已不在乎得失,應學會「放下」。

·曹仁超簡介·

原名曹志明,香港財經專欄作家,股評人。1967年中學畢業投身社會,第一份工是紡織公司的實習生,1968年轉行證券業。曾任職《明報》資料室,1973年與林山木創辦 《信報財經新聞》,現為《信報》董事及專欄作家,每周六在《信報》撰寫《投資者日記》專欄,以輕松有趣的筆觸,分析港股以至政經形勢,文章甚有娛樂性,亦含投資智慧及處世哲學,因此獲得不少讀者支持,特別是部分香港投資者的追捧,其作品已結集成書。

閱讀全文

與曹仁超牛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