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民收入中的"儲蓄"包括 私人儲蓄,政府儲蓄,外國儲蓄 為什麼沒有企業儲蓄根據Y=C+I+G+(N-X) 一一對應嘛
企業是利用固定的資產的運轉產生人們的勞動時間的,而固定資產的儲蓄等於人們勞動的停止,從而資本的運作停止和無從產生。再者,企業需要設備折舊,設備更新,技術革新,擴大再生產,也根本不可能儲蓄。公式是邏輯形式。不是實際意義。
2. 如何理解:國民收入=消費+儲蓄
投資指的是國民經濟中,新增的資本量,而不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資本量(如股市市值)。
儲蓄的在經濟學中的定義則是收入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比如你賺了1000元,花掉了800元,剩下的200元就是儲蓄,不論你把它放到自己的口袋裡,還是存進銀行里。這里的儲蓄並不等於我們平常所說的存款金額。
任何形式的收入都只能被消費或者投資(投資的回報可以是零),所以投資必然會等於儲蓄。
3. 儲蓄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應該是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
國民收入增加,儲蓄收入有可能增加.但居民儲蓄意願又與經濟形勢有些關聯,如果投資環境不好,通脹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是對儲蓄增加有利的,反之,儲蓄仍然不會提高.人們會提前消費已保證存款不縮水。所以說,儲蓄增加並不意味著國民收入會增加,但國民收入增加一定會有儲蓄的增加.
4. 宏觀經濟學中的私人儲蓄、公共儲蓄與國民儲蓄的計算
Y指GDP,當然這個經濟體是封閉經濟,沒有國際貿易,GDP既衡量國民總產出也衡量國民總收入,第一個式子私人儲蓄,Y-T表示課稅之後可支配收入,再減去消費C,剩下的就是私人儲蓄了,公共儲蓄即政府儲蓄,政府收入即稅收T減去政府購買G即公共儲蓄,最後一個式子總儲蓄就是這兩個儲蓄之和。
5. 國民收入計算方法的收入法:私人消費+私人儲蓄+政府稅收。私人消費和私人儲蓄怎麼理解
從收入分配角度理解,你一年掙的錢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用於繳納稅費,一部分用於自我消費 ,一部分會結餘下來,存入銀行或進行其他投資,後兩者便 是你要的理解。
6. 分述消費、儲蓄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設,居民收入Y 消費C 儲蓄S 投資I
在只考慮兩部門經濟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為國民總收入
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即Y=C+S
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而國內生產總值又等於總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費+儲蓄=消費+投資
同時可以推得I=S,即儲蓄等於投資
消費水平的變動與國民收入增長的變動有著直接的依存關系,當國民收入的增長較快時,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水平也增長較快,而在某些時候,消費水平的增速會高於或低於國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穩定合理,國民經濟就可以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當消費的增長超過國民收入的增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高消費時,消費與生產的正常比例就會遭到破壞。這時候消費需求相應減少,消費品市場供過於求,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弱化。由於生產與消費之間的不協調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資本運動受阻,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生產活動的被迫緊縮。
儲蓄存款是信用機構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發展儲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的調整,可以聚集經濟建設資金,穩定市場物價,調節貨幣流通,引導消費,幫助群眾安排生活。
7. 國民收入過程和儲蓄過程有幾個過程組成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
一、四部門經濟是包含居民、廠商、政府與國外部門的經濟。四部門經濟是商品經濟的完整形態,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構成了GDP。(消費包括耐用品消費、非耐用品消費和對服務的消費;投資包括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企業存貨投資(表現為企業庫存的增加)和居民投資;政府購買包括政府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或可分成中央政府購買和地方各級政府購買等;凈出口指的是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凈出口為正數表明出口大於進口有貿易順差,凈出口為負數表示進口多於出口,有貿易逆差)。
二、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
從總需求角度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國民收入=消費需求(消費支出)+投資需求(投資支出)+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國外部門需求(國外部門支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出口Y=C+I+G+X從總供給角度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國民收入=各生產要素供給+政府供給+國外部門供給=工資+利潤+地租+利息+稅收+進口=消費+儲蓄+稅收+進口Y=C+S+T+M三、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
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仍然是總需求與總供給相等。總需求等於總供給時的條件就是國民收入決定條件或均衡條件,即儲蓄、稅收與進口之和等於投資、政府購買與出口之和,或漏出等於注入,用公式表示為: Y=C+I+G+X=C+S+T+MS+T+M=I+G+X四、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過程
在四部門經濟中,漏出包括儲蓄、稅收與進口,對國民收入起收縮作用;注入包括投資、政府購買與出口,對國民收入起擴張作用。漏出與注入的關系決定了國民收入的均衡過程:當漏出大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收縮過程;當漏出小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擴張過程;當漏出等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均衡狀態。
希望能幫到你。
8. 什麼是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式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國民收入中的儲蓄是等於投資的,即 I=S 。
是指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儲蓄總等於投資的恆等關系。這個恆等式是完全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在兩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Y=c+I),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Y= c+S),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這樣就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S=I)的關系。在三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和政府購買(Y= C+I+ G),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又把T—G看作為政府部門的儲蓄,這樣就有了三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J)的關系。在四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即Y=C+7+G+U—M)。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 = 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由於從本國立場看,M(進口)代表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從而是這些國家獲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從而是這些國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於是其他國家的收入減去支出的儲蓄,這樣就有了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M—的關系。可見,不管在幾部門經濟中,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者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但是,這一恆等式並不代表人們意願的或者說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主體以及它們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儲蓄的不一致,引起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所說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計劃投資和儲蓄。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關系不是一回事。
9. 國民收入和儲蓄過程中有幾個過程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
一、四部門經濟是包含居民、廠商、政府與國外部門的經濟。四部門經濟是商品經濟的完整形態,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構成了GDP。(消費包括耐用品消費、非耐用品消費和對服務的消費;投資包括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企業存貨投資(表現為企業庫存的增加)和居民投資;政府購買包括政府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或可分成中央政府購買和地方各級政府購買等;凈出口指的是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凈出口為正數表明出口大於進口有貿易順差,凈出口為負數表示進口多於出口,有貿易逆差)。
二、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
從總需求角度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國民收入=消費需求(消費支出)+投資需求(投資支出)+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國外部門需求(國外部門支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出口Y=C+I+G+X從總供給角度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國民收入=各生產要素供給+政府供給+國外部門供給=工資+利潤+地租+利息+稅收+進口=消費+儲蓄+稅收+進口Y=C+S+T+M三、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
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條件仍然是總需求與總供給相等。總需求等於總供給時的條件就是國民收入決定條件或均衡條件,即儲蓄、稅收與進口之和等於投資、政府購買與出口之和,或漏出等於注入,用公式表示為: Y=C+I+G+X=C+S+T+MS+T+M=I+G+X四、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均衡過程
在四部門經濟中,漏出包括儲蓄、稅收與進口,對國民收入起收縮作用;注入包括投資、政府購買與出口,對國民收入起擴張作用。漏出與注入的關系決定了國民收入的均衡過程:當漏出大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收縮過程;當漏出小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擴張過程;當漏出等於注入時,國民收入處於均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