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校支持大學生創業活動,我們現在在大棚開創了多肉植物養殖,現已有多品種,長勢良好。請聯系517820861
改革開放30年"一夜暴富的"機會,你抓住了幾次?
中國正處於一個快速轉型的過程,各個社會階層的變遷動盪很大,在這種動盪的變遷語境下,由於缺乏統一的價值觀和文化繼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人抓住了這些機遇,一夜暴富,有些人含辛茹苦,至今尚不得溫飽。撫今追昔,希望對未來能有所警示。 我們最關心的就是下一次浪潮或者機遇在哪裡,適合誰,不適合誰,適合哪個行業,不適合哪個行業?一個時代,需要一個時代的商業思想。前30年,靠機會成功;後30年,靠模式成功!
1、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個體戶
投資倒把、二道販子,這些被當時的主流社會拒之門外的人,擼起袖子走上了個體經濟的道路。雖然這個機遇在當時冒的是政治風險,參與者的道路也最為艱辛,但他們的確率先走上了以財富確立幸福的道路。現在我們還有這樣的機會嗎?
2、85年開始到80年代末——鄉鎮企業
鄉鎮經濟、鄉鎮企業家,依託村或集體合作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的村裡、社會團體內的聲望或職務(比如村長、支部書記),集資辦起了加工廠。你當時在做什麼?
3、80年代末到1998年初——傳銷
號稱世紀末最後一次暴富機會,一時間席捲全國,它改變了國人的一個思維定式:不靠組織靠自己。從出現這行業到1997年國家出台《傳銷管理暫行辦法》,再到1998年4月全面禁止,在不少人聲聲喊打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參與其中,有賺到第一桶金的,也有賺到創業經驗的,更有什麼都沒賺到的。你賺到了什麼?
4、90年代初——股票認購證
你當時通宵排隊了嗎?你收購了多少?你當時有沒有瞧不起那些排隊排的精疲力竭的人?不管你怎麼想,的確有多少人的第一桶金是從這里得到的。
5、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價格雙軌制
鋁錠、盤圓、車皮……你當時有權利嗎?有關系嗎?有額度嗎?
6、90年代中期——期貨
期貨。盡管很雛形,盡管「很黃、很暴利」,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初炒期貨不知聚集了多少豪強,也不知聚集了多少血淚,也出現了時年29歲就賺到7億人民幣的典型人物。
7、90年代後期——國退民進
龐大的國有資本被低價變賣。不知有多少人利用種種渠道抓住了這樣廉價買入機會,為自己奠定了後續發展的產業基礎。你呢?
8、90年代末期——股市普漲
股票以519為開端,大幅度上漲,你趕上了嗎?
9、90年代末期到2002年——網路時代
網路時代的到來,你投資過網路公司么?你開設過這樣的企業嗎?你拿著這樣的融資計劃書找過風投嗎?也許你因為不懂英文而錯過這次機會。
10、90年代末期到2007年——樓市普漲
房價在持續上漲,你買房了么?你投資了幾套?炒房團你參加了嗎?或者說,你有資本嗎?
11、2000年到2005年——外貿加工
世貿的加入給外貿加工業帶來了機遇,你是否參與其中?或者只是這行業里的一個賺低廉工資的搭工者?
12、2003年到2007年——全流通
你有沒有持有非流通股?你是否認為風險太大?你想到隨後幾年就開始全流通了嗎?
13、2004年到2008年——礦業
你開礦了嗎?你是不是煤老闆?隨便什麼礦,後面幾年的商品大牛市在等你。
14、2007年——股票大牛市
股票大牛市。不要告訴我你參加了,但是是在2008年春天才參加的。
15、2010年——直銷
因美國次貸危機而觸發的全球災難性經濟大蕭條已經開始,未來幾年內經濟形式還將進一步惡化。大批的職業經理人、私營業主轉入投入小、風險小、以銷售快速消費品為基礎的直銷行業 2009年:全國人大在《刑法》第224條後面增加一條,作為224條之一,明確「傳銷」必須是推銷商品以及由此發生的相關行為,同時必須具備引誘、脅迫的不法手段和擾亂經濟社護秩序等必備的法律要件,傳銷罪名才能構成,該條新法律的實施,為以廣西為代表的我國中西部十餘省區從1998年引進和起步的消費投資機經濟模式的蓬勃發展營造了一個寬松的法律環境。許多人既看不懂此乃國家行為,又不知這條國家法律,依然自以為是憑借過時「經驗」想當然地當成「傳銷」,並且談「傳」色變,避之唯恐不及,向著遠離財富的路上迅跑,從而再次錯失!機會是從來不會主動敲響你的門,無論你等待多少年。
中國富翁的成長定律
毫無疑問,如果要問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哪些企業家最成功?那麼,從1999年開始發榜的《胡潤百富榜》上的所有人,可謂是最成功的中國企業家。如果你陸續翻開1999年-2010年十年來的《胡潤百富榜》的名單,你會發現,中國前30年的富豪們,大多是以實業或以貿易起家,依靠抓住機會而成功。諸如:年廣久、李曉華、史玉柱、劉氏三兄弟等等。而新世紀之後,《胡潤百富榜》上的人,除了那些依靠暴利行業如房地產、礦產起家的人是特例之外,其他的人,則更多地是依靠互聯網、依靠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成功。諸如:丁磊、陳天橋、黃光裕、江南春等等。所以,可以這樣講,前30年,要想一夜暴富,必須要與機會相關;後30年,要想一夜暴富,必須要與商業模式或互聯網相關,這就是中國富翁的成長定律。
創業教練★★93421===3581☆★★☆全天在線交流★★☆★
★★☆★★☆★★☆幫助別人 就是幫助自己★★☆★★☆★
1、 請記得,好朋友的定義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裡為你開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為你著急。
2、 要有夢想,即使遙遠。
3、 努力愛一個人。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不付出,卻一定不會有收獲,不要奢望出現奇跡。
『貳』 中國股市從哪年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1989年開始試行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2)美國80年代起30年牛市的開端擴展閱讀:
股市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叄』 現貨黃金跌不了多少 還處長期牛市開端
外盤採用的是5位報價法 所以 從前往後數第五位就是最小單位點 這樣看來 很簡單 跌了0.5個點 標准手跌了5美金 點值一邊情況下為10
『肆』 2015年的牛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15年的牛市是從2014年10月份開始的。在多頭市場的中間階段。升勢最凌厲的股票一般以股本較小的二線優質股為多。特別是有利好題材的小盤績優股,在多頭行情中總有機會當上一輪明星。因此.多頭行情進入主升段之後。宜購入並持有這一類的小盤績優股。不過。即使是這一類股票,也應當盡量選擇受比價關系制約較小的股只。
有的股票雖然確實盤小績優,但其前後比價關系比較固定。升勢也常常不夠凌厲。多頭行情的最後階段往往是瘋狂的投機熱潮,三線低價股亂跳是主要的行情特徵,這個階段當然可以參與這種投機游戲,但千萬不可追入已被炒得熱火朝天的三線股,另一方面,這個階段應隨時考慮拋股套現,離開市場了。
(4)美國80年代起30年牛市的開端擴展閱讀
在股市運行的不同階段,牛市尤其是牛市初期無疑是股票投資的最佳時期。但仍有不少投資者鑒於數已大幅下跌且持續較長時間,絕大多數個股股價已大幅縮水,幾乎所有投資者持有的籌碼都不同程度地處於被套之中,而對股市的未來缺乏信心,事實上股市正處於慢行的牛市期間,所以把握這一階段的投資機會對於在股市取勝顯得尤為重要。
牛市運行趨勢中,過度投機會階段性改變趨勢,正確把握牛市初期投資機會,首先應弄清牛市初期的市場特徵。從1992年起始,境內股市的累計漲幅絕不遜於任何國家的股市,日本股市、美國股市行情的牛市規律皆與這一人口變化趨勢有關。而一旦步入老齡化社會,就會產生退休潮誘發的因消費乏力而經濟滯脹、因養老金套現但接盤者後繼乏人的熊市景象。
『伍』 日本經濟危機案例分析
1、日本1990年危機的背景是什麼?
(一)美國的「滯脹」與「里根經濟學」。
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羅納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國第49屆總統時,美國經濟正為嚴重的「滯脹」所困擾。1980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為13.5%,失業率為7%,經濟增長率為-0.2%,財政赤字高達738億美元。里根指出:「我們正餡入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國家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中,我們必須開辟一條改革和重振經濟的道路。」(里根,1991)為此,里根政府以供給經濟學派、貨幣主義和新古典綜合派等作為理論基礎,制定了美國「經濟復興計劃」,史稱「里根經濟學」。
「里根經濟學」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1)削減聯邦政府支出;(2)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3)放鬆政府管制,減少政府幹預;(4)反通脹的貨幣政策。其中,降低稅率和減輕納稅人負擔是「里根經濟學」的核心。里根認為,「稅率低則國庫盈;稅率高則國庫空」。要想國民富裕、國家富強,應該從減稅開始。只有降低所得稅率,人們收入增加了,才會更多地去消費、去儲蓄、去投資,才能刺激生產。生產規模擴大了,就能克服「滯」;市場供應增加了,就能克服「脹」,從而實現無通脹的經濟增長。同時,「我們不只是希望通過減稅來刺激經濟,而且還要通過減稅來減少政府開支、壓縮政府規模、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里根,1991)。
(二)美國的財政赤字和高利率。
以「里根經濟學」為基礎的,里根政府的經濟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里根總統的任期內,美國經濟走出了「滯脹」。1980~1988年,美國經濟增長率上升到3.3%,失業率降到6%,平均通脹率大幅降低到4%。但是,由於國防費用和社會福利費用的不斷增加,里根政府關於削減聯邦政府開支的計劃沒有能夠實現。1980年,里根入主白宮時,美國私人部門的盈餘和政府部門赤字尚能大體保持平衡,兩者抵消仍能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其凈儲蓄額還能為政府的過度開支提供融資支持。1980年以後,美國私人部門的儲蓄和投資持續縮小,政府支出不斷擴大,出現了巨額財政赤字。1980年,美國的財政赤字為790億美元,佔GDP的比例為2.9%。1985年,里根總統第一屆任期結束時,美國的財政赤字為2120億美元,佔GDP的比例為5.2%
在里根政府實施減稅計劃、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美聯儲則通過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上任之初,他就連續三次提高利率。當時,美國的官方利率達到兩位數,明顯高於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市場利率高達20%左右,比主要發達國家大都高4個百分點。
(三)美元持續升值與巨額貿易赤字。
美國巨額的財政赤字啟動了「美元利率上升→美元升值→美國經常賬戶逆差擴大」的過程。美聯儲的高利率政策增加了美元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大量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升值。1979~1985年2月,美元與其他10個發達國家貨幣的比率上升了73%,美元對這些國家的匯率甚至已經超過了布
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的水平。
美元升值使美國的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1980年,美國貿易赤字為150億美元,1982年增加到360億美元,1983年增加到670億美元,1984年增加到1130億美元。巨額的貿易赤字使美國從1981年的擁有1410億美元國外凈資產的債權國,轉變成1985年的擁有1110億美元負債的債務國。在4年時間里就發生了高達2500億美元財富的轉移。到1986年末,美國對外凈債務總額達2636億美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凈債務國。
對於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里根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認為,貿易赤字是過度投資的必然結果,而過度投資又是巨額預算赤字造成的。著名經濟學家馬丁·費爾德斯坦當時擔任里根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他一再向里根解釋,只減少貿易赤字、不減少預算赤字不利於國民收支平衡和國民經濟運行。但是,里根政府始終沒有把削減預算赤字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保羅·沃克、行天豐雄,1996)。
1985年初,美元漲風席捲了整個國際貨幣市場,美元匯率已經達到了極端高價。盛極必衰,從1985年2月起,美元開始走低。由於美元是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和貿易計價貨幣,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元的貶值過程也就是非美元貨幣的升值過程。因此,也是從1985年2月起,世界主要國家的非美元貨幣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升值,日元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也開始走強,並從此進入了一個持續升值的通道,後來的「廣場協議」只是加快了日元的升值進程。
(四)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受日益擴大的貿易赤字和出口衰退的影響,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1985年初,美國國會通過了《美日貿易決議案》和《緊急貿易及促進出口法案》,提出凡對美出口超過從美進口額65%的國家,將對其進口產品一律徵收25%附加稅。日本首當其沖。1985年9月,里根總統首次援引《貿易法》301條款,授權對日本進行貿易報復。
(五)「國際經濟協調」和詹姆斯·貝克。
「國際經濟協調」是指在無法保證協調參與國福利最大化的前提下,通過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尤其是匯率政策合作,尋求最佳政策組合,以提高參與國的福利水平。1973年以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西方主要國家實行本幣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協調雙邊匯率問題。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從1976年起,在牙買加體系下,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協調,尤其是多邊匯率政策協調,主要通過七國首腦會議或七國財長會議的形式進行。
1975年,在法國朗布依埃舉行的第一次七國首腦會議,標志著以大國會議方式進行國際經濟協調的開始,不過,這次會議主要強調各國內部事務管理的重要性,沒有討論國際經濟協調問題.1978年的德國波恩會議,第一次提出,七國政府應該聯合行動,共同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帶動世界經濟復甦。這次會議是國際經濟協調的真正開端。1982年,法國凡爾賽會議建立了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參加的五國財長會議制度。1986年,加拿大和義大利加入,成為七國財長會議。其中 「廣場會議」是匯率政策協調的典型例子;1987年的「盧浮宮會議」增加了包括利率、經濟增長速度、失業率等在內的有關宏觀經濟指標內容,成為利率政策協調的一個典型例子。 1985年初,詹姆斯·貝克成為第二任里根政府的財政部長。他是一個強硬、務實的政治家,主張採取實用性貿易政策來解決美國的國際收支問題。為了降低美
元匯率,減少美國經常項目逆差,他要求召開五國財長會議,並提出了就多邊匯率問題進行聯合行動的「國際經濟協調新措施」。
(六)日本的1985年。
在日本歷史上,尤其是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與破滅的過程中,1985年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一系列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廣場協議」和日元升值只是其中的一環。
1.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的步伐加快。二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曾帶有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日本政府逐步放寬了利率限制,修訂了《外匯與外貿管理法》,開放了日本金融市場,並積極拓展日本銀行海外業務。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2. 隨著日本經濟國際化步伐加快,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也在加快。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政策協調行動;擴大國際影響、提升國際地位,實現其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的理想。1983年,中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國思維戰」戰略,並把對美關系作為這一戰略的基石。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後來的「廣場會議」和「盧浮宮會議」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3. 1985年前後,日本還醞釀著一場更深刻的變革,即日本的經濟增長模式由「外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輿論更是指責日本政府封閉市場,輸出失業。這些輿論給了日本政府以強烈的震懾。1985年,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也就是說,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非常重大的戰略轉變:(1)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的轉變;(2)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的轉變;(3)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的轉變。顯而易見,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同一個年份,本身就縮小了宏觀政策的迴旋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問題、國內經濟目標與國外經濟目標問題、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時,增加了宏觀政策選擇和調整的困難。
(七)日本貿易盈餘的積累。
1985年前後,在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與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貿易盈餘的積累。從1964年開始,日本出現了貿易盈餘,並逐年擴大,由此引發了長期的日美貿易沖突。1980年以後,美國與日本的貿易差額進一步擴大,兩國的貿易矛盾激化、貿易摩擦升級。1980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76.62億美元,1985年為461.5億美元,5年時間增加了5倍。
(八)「中曾根主義」。
1982年,中曾根康弘出任日本內閣首相。1983年,他提出了日本的「大國
思維」戰略,從此日本進入了「中曾根主義」時代,即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協調,提升國際地位,改善國際形象,以實現日本的政治大國理想。
早在1964年,日本加入西方「發達國傢俱樂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時,日本政府就提出,「日本只有爭取成為與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政治大國,直接參與解決國際重大問題,才能更有效地保持和發展日本經濟大國的地位,才能真正成為世界大國」。1983年和1984年,中曾根在七國首腦會議上反復強調,日本將加強宏觀經濟管理,實現以內需為中心的穩定增長,維護世界經濟自由貿易體制,通過加強經濟政策協調,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並通過穩定外匯價格,擴大世界貿易。當時的國際輿論認為,「這些講話均是從全球戰略的角度闡述日本立場的,大國思維躍然其中」。
2、日本1990年危機的誘因是什麼? 日經指數看跌期權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首先,政府及政策部門決策失誤與泡沫經濟直接相關。美國的高壓迫使日元快速升值,與大幅降低利率一起誘發了金融資產泡沫的產生。而股市泡沫迅速膨脹之時,日本銀行卻一直採取觀望態度,直至1989年5月,才將維持了兩年零三個月的超低利率提高,延誤了使過熱經濟軟著陸的時機。之後日本銀行連續五次加息,至1990年8月,2.5%的再貼現率已提高至6.0%,同時出台了土地融資的總量控制、土地稅制改革等嚴厲的緊縮政策,最終刺破了泡沫。
其次,來自國際市場金融衍生商品的沖擊,給日本證券市場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力。日本於1984年實施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措施,放鬆政府管制,開放了外國資本和國內資本的自由流動,為投機資本的入侵打開了大門。外國銀行和證券公司運用諸如股指期貨這一嶄新的投資手法,與現貨指數之間進行套利交易,對大牛市的破滅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而高盛發明的「日經指數看跌期權」最終要了日本股市的命。日經指數看跌期權做為一種權證很容易買賣,普通投資者交易時很方便,看空的力量大增。同時日本人沉迷在股價上揚的夢幻中,認為股價怎麼可能下降呢?所以日本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在誘惑之下紛紛與高盛對賭,簽訂巨額對賭合同。衍生品的交易使得泡沫加速破滅。
最後,銀行和投資者風險意識淡薄。1990至1991年,日本證券公司、銀行丑聞頻發,如野村、日興等證券公司為大客戶填補損失,富士、東海銀行等以假名義提取存款等欺詐事件,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的信譽,動搖了投資者信心。在大牛市面前,追逐資本增值的投機目的使投資者狂熱地投入到股市,投資者信心過度膨脹,風險意識薄弱。
3、日本1990年危機的有哪些前兆?可能的原因和經驗教訓是什麼?
(1)危機前的徵兆:
1985年的「廣場協議」成為日本股市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經濟發展和盈利推動轉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於擔心日元升值對經濟的緊縮作用,採取了低利率的擴張政策,結果導致日本國內貨幣供應明顯增速,M2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長的財富使廣大投資人將大量資金投向了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催生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也為日後的泡沫破滅埋下了伏筆。
在這一階段,日本實際GDP僅增長17.19%,但匯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
漲了456%,市場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
(2)經驗教訓:
a) 宏觀政策的失誤
1985年9月七國財長會議之後,日本一味迎合美國的需求,放縱了銀根,以刺激國內需求,降低居高不下的貿易收支盈餘。此外,由於80年代重建財政、減少財政赤字和減少國債發行量成為日本最優先的課題,使得刺激經濟的工具完全靠央行的再貼現率的下調。
b) 金融自由化的負面效應
隨著日本金融自由化的推進,企業開始積極利用證券市場籌資,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環境惡化。外匯市場的過早以及衍生工具的發展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沖擊,國際投行與本國金融機構過度追求利益而忽視風險的監控與管理。
4、日本1990年危機時美日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態度如何,各採取了哪些措施?
1990年2月27日,日本財務省出台了限制房地產貸款的措施,由於市場對政府的限制措施將會損及地價的擔心,導致此後的股市下滑更為劇烈---戳破資產泡沫的利刺
日本央行並未意識到泡沫破滅,反而認為股市和地價仍會居高不下,日本經濟依然過熱,因此在1990年8月將政策利率從5.25%急升至6.0%。
1991年7月,日本央行將政策利率從6%下調至5.5%,同年12月財務省宣布廢除對房地產貸款的限制措施,但這些舉措並未阻止股市走低和地價下滑。
1992年2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經濟將陷入衰退,日經指數當年3月跌破2萬點大關,並在8月跌破1.5萬關口。政府在隨後幾年都在大規模增加財政支出以刺激經濟,促進股市回穩。同時,央行也階段性降低政策利率,並在1995年 年9月降至0.5%。
『陸』 美國股市之所以能走出10年大牛市,靠的是什麼
美國股市的牛市開始於2009年3月次貸危機之後,從美國經濟最糟糕的時點起,美股一路向上走出了近十年的牛市行情,超過了美股歷史最長的牛市記錄,標普指數上漲了5倍之多,美股能接連創出新高,與美國股票市場的如下幾個特點有關。
美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強美股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是高科技企業,由於其擁有核心技術,因此處於產業鏈的上游,盈利能力也強。就拿蘋果公司來舉例,手機領域蘋果公司的利潤超過全球整個行業的70%,而中國的華為、聯想等品牌在技術上無法與蘋果抗衡,市場佔有率和營業利潤和蘋果也無法站在一個高度。
一般情況下,刺激消費能夠提升企業營收,上市公司利潤增加,就能進一步推動股價攀升,所以股市長牛得以保持。不過,這樣的經濟環境也有缺陷,那就是民眾沒有存款,在遇到社會風險的時候經濟會發生動盪,今年的全球疫情就是一記重擊。目前為止,美國的股市依然還是保持著向上的勢態,這與上市公司本身良好的經營底子密不可分。
中國的股市要想健康向上發展,需要借鑒美國嚴格的市場制度,發揮退市制度的威懾力,推動優質企業的經營發展,讓投資者和融資者能在股票市場上取得雙贏。
『柒』 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2021年的A股會實現嗎
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2021年的A股會實現嗎?回答如下:
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2021年的A股會實現的,具體做以下分析:
股市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其實都是有機會也有風險的,股民必須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要會選擇股,而不是隨便買一個就幻想著來幾個漲停板,如果隨便都能賺錢可能股市就不是目前的局面了吧!多讀書,多學習經驗和選股技巧,懂得歸納上漲行情需要的支撐,比如是業績,是預期,是板塊,還是政策?路漫漫其修遠兮股民們努力吧!願2021牛起來!
『捌』 四千年是牛市的開始是誰寫的
4000點吧??如果是4000點的話,是新華社還是人民日報想不起來的,可以查一下,能網路得到。這說明中央政府很支持發展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