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神投手又暴走了,下半場25分,李楠當初為何看不上他
被人們稱為江蘇神投手的胡金秋,之所以沒有被李楠選入國家隊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他的對抗能力不足。他作為一個內線球員,他主要是靠著隊友的助攻來得分,他的自主進攻技巧非常的單一。要知道想要進入國家隊的話,那就必須要在方方面面都十分的有經驗,中國男籃外線根本拉不開空間,讓他作為一個純投手來得分的。
所以說他才沒有能夠進入國家隊。不過好的事情是胡金秋也在慢慢的改善自己的身體對抗方面的弱勢,也是希望可以看到這個小夥子可以為國爭光。
B. 城鎮化「下半場」將面臨哪些挑戰
「中國城市可持續繁榮面臨挑戰。在當前與未來,中國城市伴隨繁榮而來的是諸多風險和問題,城市在過快增長的同時導致城市化泡沫的情況放大,城市發展結構失衡加劇,城鄉之間、城市之間、城市內部分化嚴重。」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偉光表示,這不僅導致城市發展的不可持續,而且導致泡沫破滅和風險變現,城市化和工業化初期所擁有的關鍵優勢在削弱,包括人口紅利消失、生產成本上升、生態環境惡化、收入差距拉大等。此外,隨著中國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城市越來越面臨發達國家城市和發展中國家城市的競爭性夾擊。
有觀點認為,由於過去幾年中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數量有所下降,中國開始出現了「逆城鎮化」現象,對此徐林分析認為,會不會出現「逆城鎮化」現象,是由要素特別是勞動力資源配置是不是還追求更高的報酬和更高勞動生產率的部門決定的。按照人往高處走的規律,今後依然還會出現勞動力資源從農業向非農產業,從農村地區向城市地區轉移的趨勢。
C. 去杠桿下半場,利率怎麼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手段的運用,通過調整利率水平與結構,改革利率管理體制,使利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杠桿。1993年5月和7月,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當時經濟過熱、市場物價上漲幅度持續攀高,兩次提高了存、貸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兩次提高了貸款利率,這些調整有效控制了通貨膨脹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針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已取得顯著成效,市場物價明顯回落的情況,央行又適時四次下調存、貸款利率,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基礎上,對減輕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利息負擔,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對個人生活而言,如果你銀行的存款+利息 小於市場實際購買力,就說明通貨膨脹較嚴重(物價漲幅比較大比如07年的食品價格 豬肉等)政府就需要調整銀行利率,抑制物價過快上漲。而08年底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市場低迷 ,失業率上升,企業開工不足,市場購買力下降,居民收入減少,政府就需要減低利率,擴大貸款規模,刺激經濟復甦。也就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D. 已經到了35歲,怎麼樣才能過好自己的職場「下半場」
職場如賽場。上半場靠體力,下半場靠耐力。
35歲,是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年紀。論體力和精力,你比不上年輕人;論資歷和定力,你比不上年長的人。
不信你隨便上哪個公司轉一圈,都會感受到一種「空心現象」:
幾個四五十歲的高層,帶著一群二十郎當歲的小毛頭,你不禁會想,那些30多歲的「新中年」都跑哪兒去了?
其實,他們從未刻意躲藏,只不過相較而言,有些人迫不得已的早早「退居二線」。
因為三十幾歲的人,多半上有老下有小,他得忙著買房育兒養生,倘若談起工作,那隻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
要知道,30歲以前,你一天能工作18個小時,還能只拿3000塊薪水;可事到如今,你下班得准點回家,即便8個小時的工作,也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
說到底,30歲之前拚命是為了希望,30歲之後還拚命就是奢望。
就如我身邊一個年近四十的朋友所說,35歲是職場的分水嶺,接下來的每天都是「中年危機」:
你想靠創業放手一搏,不甘心人生就此滑坡;可又怕真要是沖了出去,會被人毫不留情地拍死在沙灘上。
然而,若你反過來想,歲月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把你的韌勁磨平,也能讓你的韌勁更強。
換言之,人過三十,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
職場的本質,不過是利益交換年輕的時候,經常聽同齡人抱怨:「憑啥臟活累活都讓我干?」,「這份工作對我有價值嗎?」,「為什麼不安排我做點有意思的工作?」...久而久之,這樣的疑惑越來越少,因為有活干比沒活干強,有難乾的活比輕松的活強。之所以人會這么想,是因為你懂得了:職場的一切本質都是交易。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是老闆、同事還是合作夥伴,所有的關系都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
換句話說,一個優秀的職場人,永遠不會奢求別人的恩賜,他們只會不斷想法子提升自己的「可被利用價值」。
20幾歲的人,對未來的機遇有著無限遐想,好比那句老話——「壓對牌贏一局,跟對人贏一世」。這句話原本沒錯,可要放到一個三十好幾的人身上,明顯就黯然失色了。
比如職場中,你仍會發現很多的「大齡投機者」,他們唯關系論、唯機會論,心想著但凡遇到個好老闆、大闊佬,就可以立馬咸魚翻身,成為現代版的「胡雪岩」。
可問題就在於,你已不是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你要年輕不年輕,你要色相沒色相,別人幫你圖你點啥?
你要清晰地認識到,老闆發你的薪水、客戶給你的錢,都不是因為太想和你交朋友,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能從你身上獲取利益。
畢竟,35歲已經過了「待價而沽」的年紀,你沒有資格再異想天開,你只能從不斷地交易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而你可被利用價值的高低,也是人生後半場的最大籌碼。不能把控結果,就不要隨意評判對錯成熟的人,從不隨意評價別人,也不會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可不得不說,有些人越活越糊塗、越活越無知,他們即喜歡按自己的邏輯對別人評頭論足,又忍不住會被別人的評價影響。
好比35歲,是個不上不下的年紀,有所謂「是非經過不知難」,可問題就在於這個年紀的人好像啥都經歷了點,但又都不那麼徹底。因此,很多人便會靠著那點淺薄的「經驗主義」過活。
比如,職場上許多有資歷的「老人」,公司里才來了個新人,不到兩天時間就說人家這不行那不行,根本不留一點餘地仔細觀察;又如,你經常能看到幾個油膩的「中年職場人」,一下班湊在一起喝酒,談論到誰誰做了個新項目,上來就是一頓瞧不起;再如,你還會發現有些人在辦公室倚老賣老,無論是誰提出一個新想法, 都會按照自己的經驗邏輯一陣打壓......毋庸置疑,人活著無論好壞,都需要靠一種自信讓自己走下去。然而,不成熟的人是靠「認為自己比別人強」維系生活,而成熟的人是靠「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中汲取力量。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本質是源於每個人的「認知黑洞」。
簡單來說,那些活在評判中的人,通常是他們習慣了對確定性的一種迷戀與依賴。比如35歲以後,很多人害怕改變,不敢面對失敗,他們在重大的機會上不敢做出有效選擇,因為害怕超出了自己的經驗范圍會蒙受損失。
因此,他們期望通過從別人的評判中獲得安全感,並藉以自己對他人的評價中尋找優越感。可真正的強者,當他們在面對職場下半場的時候,卻能清晰地認識到:接下來的競爭中,其實沒有別人,他需要面對的只有自己。所以,越是那些厲害的人,往往都能保持「空杯心態」,無論是遇到新的人、新的事物、新的環境,他們比年輕人更樂於迎接變化。關注自身,做關鍵局部的強者職場如戰場。而最佳的打仗策略,就是「以己之長,攻人之短」。
正如前面所說,35歲以後,很多人對於競爭有種無力感,因為習慣了追求確定性,所以害怕波動。
但問題是,職場中的競爭,不是你說避免就能避免的。所以這時候,如何找准自己的優劣勢,則成為了重中之重。
年輕的時候我們聽了很多大道理,比如「長板理論」、「短板理論」,但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到底是尋找優勢重要,還是補齊劣勢重要呢?
其實,無論是優勢還是劣勢,本質都是由「勢差」決定的。
比如你35歲換工作,若到一家全新的公司去面試,年齡就成為了你的「逆勢」,因為無論是你的資歷還是行事邏輯,可能在新公司看來,都不如訓練一個年輕人磨合的更快。
但如果你今天謀求的Offer,是一家已經運行的很成熟的企業,那麼你的年齡也許就成了「順勢」,因為他們想要的是行動步調一致的人,而你的經驗與邏輯就成了他們最切合的東西。
所以,我們常說,一個人35歲之前可以多嘗試點方向,但35歲以後,千萬不要隨便的調整方向。換句話說,要想在職場中走的更遠,就要在35歲以後多少有點「自我強化型人格」。
好比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在你所從事的領域中做到最專,而且甚至有一種毫無理由地自信,這件事情你能比別人做的更好。與此同時,你還要在這個關鍵的局部領域,不斷死磕。
然而,每當談到這里,我身邊就有人會說:「如果一件事情,我壓根就沒有天賦怎麼辦?」通常我的回答是:「天賦是種子,優勢是結果。而職場中,大家只看結果。」
就像我們常說的,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對錯。換做職場下半場,成熟的人只論結果,不成熟的人才看天賦。
因為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成的人,極少數是靠天賦,絕大多數靠的是日積月累的重復,以及在關鍵局部的不斷死磕。所以,話說回來,35歲,是職場的下半場,你也可以把它當作全新的20歲。
正如心理學家Meg Jay再一次演講中說道:我們知道人生中80%的決定性時刻,都發生在35歲。這意味著,那些能夠影響你一生的決定、經歷和」頓悟「時刻,都出現在30歲中旬。所以,倘若你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35歲這個分水嶺,你要知道:你最大的優勢並不是經驗與資歷,而是你有獨立認清自己和洞察這個世界的能力。
比起20歲的自己而言,你應該更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E. 下半場轟25分,浙江神投手又暴走了,李楠當初為何看不上他
也許這就是說的是偏心吧。吳前都是很難獲得上場時間發揮自己,每場比賽的上場時間幾乎都是個位數,而且也是在比賽的垃圾時間無關痛癢!相比較於競爭對手趙繼偉、方碩和孫銘徽來說,吳前很顯然是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然而對於吳前的離開,球迷們更是質疑一位球員,球迷們在該條動態下寫道:「周鵬不 走?」而有的球迷們也是反擊道:「周鵬為什麼要走?」還有球迷寫道:「我覺得最該走的是周鵬,沒技術沒投籃。陳林堅其實打得不錯,特別是夏季聯賽,突破急停跳投和遠投,很自信,技術動作也結合得很好!」
F. 牛市進入下半場能上車嗎
周四股指低開低走、大幅殺跌,三大股指都以中陰線報收,兩市成交額9156億。盤面觀察,多元金融、文化傳媒、券商信託、酒店旅遊等板塊漲幅居前,船舶製造、煤炭采選、安防設備、保險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漲停61家,跌停49家,北向資金凈流出64億。滬指跌1.91%,報3505.18點,深成指跌3.25%,報14913.21點,創指跌3.63%,報3161.86點。後市展望近兩天,市場出現調整,除了我們前兩天提示的技術頂背離之外,主要原因是流動性預期惡化和全球疫情惡化,造成的調整。近期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逐漸趨於緊張,回購利率中樞持續加速上移,央行在公開市場也連續4天回籠資金,今日尾盤國債回購利率也一度飆升逼近10%;隔夜美股大跌,因接連出現新的變異病毒疫情,以及歐美疫苗發送問題,讓樂觀情緒大受打擊。另外,年報預期披露,接下來可能迎來爆雷周,市場可能對於業績低於預期的個股進行拋售,近兩年1月最後幾個交易日也出現了類似的調整。流動性出現的異常緊張,令基金抱團股直接承壓、重心下移,不過,春節前最後一周,理論上講,央行慣例會轉入放水周期,畢竟過年都需要錢,我們可以留意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哪天可以改弦更張。技術上,MACD短期頂背離以快速下跌方式進一步消化,滬深兩市股指可能進一步下探34日均線,預計滬指回踩3500-3470點區間有望受到技術支持企穩反彈,短期不宜繼續過度盲目殺跌;流動性預期短期變化下,注意調倉換股,適當關注估值殺到歷史較低水平的中小市值優質個股。
G. 電商的下半場到底圍繞著什麼開展
新興市場延續高增長態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62785億元,同比增長27%。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網購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網上零售等新興市場供給方式延續高增長態勢。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不僅成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重要動力,也為推動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新興互聯網玩出新花樣
刷臉支付、虛擬試衣、無人便利店,今年以來又有不少新興互聯網應用正在刷新消費者認知。雙11還沒開始的時候,商品就已經賣光了!
10月20日,今年的天貓「雙11」預售正式開始,這已是網路購物狂歡節的第十個年頭,消費者熱情依然不減。10年前,第一個天貓『雙11』交易額是5200萬元,到去年增長到1682億元,雙11」網路購物狂歡節年年刷新的銷售額,是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狹義來講,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但廣義來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消費迭代升值、跨境商務發展的主要方式,聚集新業態、孕育新動力。
電子商務市場發展三大亮點
1、市場規模繼續較快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62785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7.7%,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4.8%,分別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8.4和15.5個百分點。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線上零售額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增速依然保持在高位。從國際層面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居世界第一。
2014-2018年Q3全國網上零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服務類電子商務交易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1-6月實現交易額9533億元,同比增長30.9%,占網上零售額比重進一步提高。過去,我國服務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非常低,這是我國服務類電商發展的機遇。互聯網這個典型的數字化平台,如今和餐飲、酒店、旅遊、電影、零售等生活服務業深度融合,有了巨大增長空間。」美團首席執行官王興說。以外賣為例,我國外賣業務規模已領先全球,而且還在持續增長。
3、新技術層出不窮。刷臉支付、虛擬試衣、無人便利店……今年以來又有不少新興互聯網應用在刷新消費者認知。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從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向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一步拓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目前,出現很多細分技術市場,企業為爭奪這些技術領域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
挖掘新空間——向農村地區擴張
電子商務正從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擴張。感冒發燒不願出門,半夜時分叫了『閃購』,不到半小時葯就送來了。現在不僅吃飯不用去飯店,可以在家點外賣,連周邊的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葯店、花店都能配送上門,在線上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非常便利。
電子商務成為中國人的新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對外聯絡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
電子商務發展呈現三大發展新趨勢
1、無界化。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項目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落地。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動下,在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撐下,超市、專業店等傳統零售業態與電商平台深度融合,新興業態和傳統業態無界融合成為消費市場供給的重要途徑。
消費渠道無界融合將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既包括線上線下融合,也包括跨行業融合。企業在渠道選擇方面應關注線上互聯網和線下實體店融合的方向,整合兩個渠道,從而在未來的消費趨勢中把握機會。
2、社交化。今年,創辦僅3年的拼多多上市備受關注,也讓「社交電商」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的熱詞。淘寶、京東、美團等平台紛紛推出拼購、拼團,不願錯過社交電商發展的紅利。
電商社交化是一個大趨勢。所有電商都離不開社交,一方面通過社交渠道為電商增加流量。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平台能夠提升電商促銷效果。社交化還可以使電商與顧客之間形成良好的黏性,通過實時互動,商家能更好地掌握消費者數據、了解消費者意願,提供更精準的商品和服務,使營銷更有的放矢。
3、下沉化。2018年上半年,農村地區網上銷售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34.4%,比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高4.3個百分點。電子商務正從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擴張。中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空間,在電商領域,廣大農村也仍有巨大空間,不僅要把農產品賣到城市,還要讓消費品順利下鄉。
電子商務法——打造新環境
《電子商務法》明年施行,電子商務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
上海市靜安區某外企員工楊陽最近嘗試通過代購買了某澳洲品牌護膚品,卻遇到不小的麻煩。第一次收到的商品品質跟我從澳洲帶回的一樣,再次購買發現質量變差了,要求商家退貨,代購以包裝不完好、無法證明品質差異等理由拒絕,我也只好自認倒霉。真希望《電子商務法》趕緊落地,規范海淘代購。
當前,網路交易領域還存在一些亂象。2018年前三季度,共查處網路交易違法案件1.7萬件,同比增長39.2%。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安全問題,比如網約順風車、網路訂餐等存在安全風險;質量問題,比如一些購物平台放縱假冒偽劣產品上架;壟斷問題,比如一些互聯網平台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行業壟斷風險逐步顯現;價格問題,比如虛假宣傳、先提價再打折的欺詐行為時有發生;侵犯個人隱私問題,一些平台在客戶不知情狀況下採集客戶信息,濫用甚至泄露信息。
為解決網路交易存在的諸多問題,今年8月,《電子商務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電子商務從此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
《電子商務法》是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其出台對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台經營者在產品質量安全、消費者權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責任予以明確,嚴懲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同時,也填補了一些法律空白,比如把微商、代購納入監管。這都將給消費者營造更好的網路消費環境。
目前,《電子商務法》的落實還需要進一步的司法解釋。《電子商務法》一些規定多是原則性、概括性、指導性的,比較抽象。必要的處置措施將來在實施細則中還需要明晰。
《電子商務法》的落實,需要消費者參與。消費者不反映問題,就相當於受害人不起訴,監管者難以掌握情況,電商質量責任不可能落實。因此必須讓監管者與消費者同時處於「在線」狀態,用互聯網思維,加上法治意識,來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