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採取哪些措施擴大國債償還資金來源
擴大國債償還資金來源,政府可以採取預算安排、壓縮政府開支、舉借新債及安排償債基金共四項措施。
(一)用經常性預算收入安排債務支出。即在經常性預算中用經常性預算收入安排當年應償債務支出。由於稅收是經常性預算收人的主要來源,以前發行的到期國債,要用現在的稅收來償還,現在發行的國債,需用以後徵收的稅收來償還,因此,國債資金的實質是變相的稅收,即延期的稅收。償債資金以經常性預算收入為來源,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國債按期償還。
(二)壓縮政府開支,爭取預算盈餘。政府可以用上年預算收支的結余部分來償還國債的本息。結余多,則償債也多;結余少,則償債也少。 要實現預算盈餘,必須開源節流,在努力增加預算收入的同時 ,壓縮預算開支。
(三)舉借新債,以新債償還舊債。政府可以通過發行新國債獲得收入,來替換舊國債。政府在財政拮據時,可以舉借新債,以新債收入作為償還舊債的資金來源。
(四)設立償債基金。政府可以在做財政預算時,設置專項基金,專門用以償還國債。即每年從財政收入中撥出一筆專款設立基金,交由特定機關管理,專作償債之用,而且在國債未還清之前,每年的預算撥款不能減少,以期逐年減少債務。
㈡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
經濟學基本理論告訴我們,擴大赤字,增發國債通常是一種擴張性經濟政策。政府發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因應債主體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政府向社會公眾發債,基礎貨幣不會增加,向商業銀行發債,如果商行以超額准備金購債(基礎貨幣增加),就會擴大市場資金供給,而向央行發債(即政府印鈔),一定會增加基礎貨幣。綜上所述,政府發債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因此,貨幣供給量不是一個不變的常數,換句話說,政府錢多了,並不意味著公眾的錢就一定減少,因為這期間可能有新貨幣供給的增加,從而擴大了貨幣總量。政府經濟刺激行為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那麼新的貨幣被創造出來,政府采購或轉移支付把財政收入轉移到公眾手中,公眾當然想盡辦法投資,增加收益,購買股權的人自然增加,加之政府籌得資金用於投資,促進企業增加銷售,企業效益提高,利好股市,股價當然上漲。另一方面,國債的需求量的影響因素是:國債風險,收入水平,收益水平,流動性等因素決定的。國債發行增加並不一定帶來國債購買的增加。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導致股市上升通常是順理成章的。
㈢ 經濟不好的時候為什麼要擴大國債規模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然後用這些資金興建一些工程,以擴大內需
通貨膨脹是由於流通中的貨幣過多,這時候發行國債,可以收攏一些流通中的貨幣
㈣ 高一政治題。想問一下為什麼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是擴張型財政政策 買國債的人多了 花錢的人不就少了嗎
擴大國債發行政府支出增加,會使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這是因為政府支出的開銷提升總需求,總需求增加,消費就增加,消費增加,國民收入也會相應增加,這是一個良心的循環,因此屬於擴展財政政策。增加國債是為了拉動總需求,簡單說是希望大家花錢活躍經濟,這時候利率是降低的,取得信貸更為容易,錢多了自然會花啦,就達到了擴展財政的目的。剩下的就不解釋啦,舉一反三思考啊高一黨。
㈤ 經濟下行是需求小於供給 應該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嗎
理論上是對的。但單純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國家國債的使用范圍有很多的限制,還需要有其它許多配套措施才能扭轉經濟下行。例如,發改委要擴大審批項目的數量、規模,銀行的貸款規模也要擴大。
㈥ 為什麼發放國債是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通貨膨脹是流通中有過多的紙幣而導致紙幣貶值,國家發放國債不會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因為國債發行所募集的資金,不是存到銀行里去不用,而是要根據發行的目的去使用,也就是政府手裡能用的錢更多,政府的投資將會增加,屬於擴張的財政政策。
(6)擴大國債擴展閱讀: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刺激和增加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主要是通過減稅、增加支出進而擴大財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一種財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過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的規模。
㈦ 擴大國債為什麼可以增加社會購買力
簡單的理解,就是國家發行國債,從老百姓手上拿回來錢,繼續投放到市場上,市場上的錢多了,流動性更強了,購買力就增加了。
㈧ 為什麼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和降低稅率能擴大內需呢
發國債是從政府的角度,發了國債政府有錢了,就可以大興土木,搞基礎設施建設。修路、修橋什麼的,每項工程砸錢的同時就消費了東西,帶來了就業,就拉動內需了;
降低稅率是從經濟體內企業和個人的角度,稅率低了,大家交的錢少了,相當於手裡的可支配收入多了,收入多了自然花的也就多了,今天買套衣服,明天換個手機,內需就拉動了
但是像發國債,政府錢多了得同時人民手裡的錢就少了,因為拿去買國債了。這也會「擠出」一部分居民的消費,但是消費減少的部分要小於因為政府投資帶來的內需增加,所以總效果是:發國債促內需(這段可以忽略)
㈨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的有利作用
國債就是以國家財政為債務人,以國家財政承擔還本付息為前提條件,通過借款或發行有價證券等方式向社會籌集資金的信用行為。有的人認為,國債有以下作用:
(1)彌補財政赤字。發行國債是一種自願、有償、靈活的方式,國債發行只涉及資金使用權的讓渡,是對社會資金和國民收入的一種臨時分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沒有改變,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增加需求總量,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有利於供求平衡。用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彌補財政赤字,是各個國家的通常做法。
(2)籌集建設資金。發行國債籌集建設資金、擴大建設規模是國債的主要目的。國家通過發行國債,可以有效地集中數額巨大的建設資金,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3)調控宏觀經濟運行。國家通過國債的發行,可以靈活、有效地執行不同時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促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4)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統投入或撤走准備金,來調節信用規模、貨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
公開市場業務作為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債的主要功能是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提供理想的工具,國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是藉助於公開市場操作而間接地發揮出來的。
有的人認為,國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佳連接點。近幾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短期拉動效應是明顯的,但財政政策本身不會改變社會的貨幣供給規模,因而從貨幣供給決定總需求這一基本角度考慮,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長期拉動效應有限。因此,我國央行應加強公開市場操作,使貨幣供給規模維持在適度的水平上,以便從根本上對總需求產生長期影響。
國債作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佳連接點,一方面加大發行國債力度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國家彌補財政赤字和籌集建設資金的直接途徑;另一方面,隨著國債余額規模的快速上升、國債期限和品種的多樣化和記賬式國債在國債余額中比例的提高,為中央銀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創造了條件。因此,今後我國政府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如果能控制好國債的發行規模和節奏,設計好國債的品種和期限,同時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將會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
有的人認為,巨額國債有益於經濟發展。負債搞建設有利於經濟的超前發展,而不是經濟的衰退。債務規模較大不可怕,只要把借來的錢花在生產建設方面,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債務就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所以答案選擇D
㈩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要擴大國債規模還是縮小國債規模,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通貨膨脹是貨幣惹的禍。就是發行貨幣過多造成的。所以,在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要收回貨幣。怎麼收回?直接找你要,你不砸人家才怪。那國家只能發行國債,以國債換回你手裡的貨幣。你有錢的時候會拿錢買東西,現在變成國債了,你不會去拿國債去菜市場買菜的,是吧?
你這個問題呢,問的有點亂。因為通貨膨脹的治理,一般涉及貨幣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而經濟繁榮或蕭條,才用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其實是調節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其實是調節政府購買力度。今年興建道路,購買飛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大國債不是必然的關系。我也可以多收稅啊,是在不行造成赤字,也可以進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國債沒鳥關系。我擴大國債,但是得來的錢1分不花,那就是緊縮的財政政策。我不發行國債,但是我冒著赤字的壓力,花光所有積蓄,那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