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債的發展歷史
中國最早是從清朝末期開始發行國內公債並大量舉借喪權辱國的外債。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政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也曾多次發行公債,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曾分2期發行總額為180萬元的「革命戰爭短期公債」。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國債發行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1950年,當時為了保證仍在進行的革命戰爭的供給和恢復國民經濟,發行了總價值約為302億元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第二階段是1954-1958年,為了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分5次發行了總額為35.46億元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第三階段是1979年以後,為了克服財政困難和籌集重點建設資金,中國從1981年起重新開始發行國債。截止到1995年,共發行了8種內債,有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債券、定向債券、保值債券、轉換債券等,累計余額達3300億元。
❷ 我國公債的歷史(1949-現在)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參考資料:http://finance.163.com/economy2003/editor_2003/031030/031030_165297.html
❸ 新中國成立最早發行的是哪種國債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❹ 國債歷史上發生過虧損嗎
有南宋、清朝末期。這兩個是中國歷史上最落魄的朝代,不斷被外敵入侵、占權、割據國土,自家說的話就像放屁,而入侵者說的話被奉如神仙,最多會來幾次以卵擊石的行動,哪能兒錢不貶值?錢的比匯不斷拉近,還有大量的賬單不能兌現,這也就是國債虧損,最近幾年美國還欠中國好幾千億呢,到了現在還欠著…
❺ 我國國債發展簡史及過程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❻ 國債是哪一年開始發行的
發行國債,最早是從50年代就開始了。那時候不叫國債,叫做建設公債。
❼ 哪裡可以找到國債利率的歷史數據
國債利率的數據一般從英為財情查詢,非常全面,包括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印度,及至全世界各國家及地區的各年期(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甚至20年,30年)國債利率,債券價格,國債收益率等,除了各年期每一種債券的實時行情,還包括所有走勢圖、歷史數據、新聞和分析評論,數據非常清晰全面。可按不同的時間周期查看,還可以下載用來研究。
見:
中國債券
中國十年期國債歷史數據
國債利率是國債的發行人每年向國債投資者支付的利率。在面值發行的場合,國債利率是國債利息同國債票面金額的比率;在折價發行的場合,國債利率是國債的發行價格與其票面金額的差額同發行價格之間的比率。由於國債具有信用等級高、安全性高等特點,一般來說,在各種利率中,國債利率具有基準利率的功能。
❽ 查詢十年期國債歷史利率
在英為財情網進行查看:網頁鏈接
拓展資料:
國債期限是指從國債發行日到償清本息日止的這段時間。確定發行哪種期限的國債,要受到政府對資金的需求時間長短、市場利率的發展趨勢、認購者的取向、流通市場的發達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國債期限的確定要有利於改變其償債結構,降低舉債成本,避免和緩解償債高峰壓力。
國債一旦發行,就存在著到期還本付息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國債償還數額是作為到期年度的財政支出的一個項目列入此年的支出預算,從正常財政收入之外的資金來源是有限的,而國債每年都在發行,每年也都有到期的債券須要還本付息,所以就要避免償債高峰年的產生,制定合理的期限,使國家每年都保持一個較穩定的償債能力,確保國家信用。因此,每年發行國債,首先就要考慮已發行而還未兌付的債券,再應預測未來的財政收支情況,使長期、中期、短期的債券有機地相互依存,保證國家經濟正常運轉。
網路
❾ 債券的發展史
在證券中,債券的歷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債券形式就是在奴隸制時代產生的公債券。據文獻記載,希臘和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就開始出現國家向商人、高利貸者和寺院借債的情況。進入封建社會之後,公債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許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國每當遇到財政困難、特別是發生戰爭時便發行公債。12世紀末期,在當時經濟最發達的義大利城市佛羅倫薩,政府曾向金融業者募集公債。其後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相繼仿效。15世紀末16世紀初,美州新大陸被發現,歐洲和印度之間的航路開通,貿易進一步擴大。
為爭奪海外市場而進行的戰爭使得荷蘭、英國等競相發行公債,籌措資金。在1600年設立的東印度公司,是歷史上最古老的股份公司,它除了發行股票之外,還發行短期債券,並進行買賣交易。美國在獨立戰爭時期,也曾發行多種中期債券和臨時債券,這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國最初的證券市場。19世紀30年代後,美國各州大量發行州際債券。
19世紀40—50年代由政府擔保的鐵路債券迅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的鐵路建設。19世紀末到20世紀,歐美資本主義各國相繼進入壟斷階段,為確保原料來源和產品市場,建立和鞏固殖民統治,加速資本的積聚和集中,股份公司發行大量的公司債,並不斷創造出新的債券種類,這樣就組建形成了今天多品種、多樣化的債券體系。
❿ 國債發展的歷史
6家銀行七一開賣儲蓄國債
7月1日起,工、農、中、建、交、招六大銀行將開賣儲蓄國債。本月20日起,沈陽市民就可以到上述6家銀行開立個人國債託管賬戶。
認購起點為100元
"財政部已經確定從7月1日開始發售儲蓄國債,銀行也已經做好了發售的准備工作,先行發售的有兩個品種。 "昨天,省內某大型國有銀行儲蓄國債負責人透露。
儲蓄國債為記名國債,採用實名制,以100元為起點,以百元的整數倍辦理各項業務。上述人士還告訴記者,儲蓄國債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通過投資者在承辦商業銀行開設的人民幣結算賬戶進行資金清算。逾期兌付還給利息20多年的國債發售格局將被儲蓄國債打破,與憑證式國債逾期不加計利息的傳統相比,儲蓄國債到期後,承辦銀行自動將投資者應收本金和利息轉入其資金賬戶,轉入資金賬戶的本息資金作為居民存款由承辦銀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另外,儲蓄式國債業務只針對個人發售的特點將增加普通市民的投資機會。利息收入不用繳稅
不收利息稅應該是儲蓄國債最大的特點,雖然利率水平還沒最終敲定,但和儲蓄存款相比,收益肯定要高一些,3年期的票面利率有望確定為3.14%。
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繳20%的個人所得稅,目前銀行3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3.24%,繳稅後的實際收益為2.59%,沒有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儲蓄國債收益高。買債提醒
要先開戶
准備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和上述六家銀行中一家的存摺到開戶行開戶,存夠錢帶齊證件去認購。
債權查詢
到銀行櫃台列印個人國債賬戶對賬單據;撥打銀行客戶服務熱線電話查詢;若對以上兩種查詢方式得出的結果有疑問,可以再撥打中央國債公司的復核查詢電話(010-66005000)查詢債權(復核查詢只能查詢截至上一日的債券余額)。
提前兌取
必須確認債券處於可以提前兌取的期間內。
付息及還本
到期直接支付到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無需任何手續。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