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國家買了中國國債
東盟十國、蒙古、朝鮮等主要與中國進行貿易的亞洲國家
發達國家中,挪威央行已投資於人民幣資產,總額達33億元人民幣;
奈及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於今年9月7日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奈及利亞將從下個季度起,逐步將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人民幣,所佔比例可望達到10%;
奈及利亞最感興趣的資產類別是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該國未來可能獲得人民幣的辦法包括和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在香港人民幣市場將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以及在兩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等;
眼下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人民幣尚不能做到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外匯兌換人民幣;其次,海外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
『貳』 國債是哪一年開始發行的
發行國債,最早是從50年代就開始了。那時候不叫國債,叫做建設公債。
『叄』 中國的國債哪國買
絕大多數中國的國債,都是由國內的機構投資者(銀行、保險等)和個人購買的。但是財政部也有少部分國債是直接面向海外進行拍賣的,我國發行美元的人民幣國債,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用美元購買;我國也向海外發行了以人民計價的國債,國外的央行(如東南亞國家)、機構投資者也都購買踴躍,利率甚至非常低,因為他們看好的是人民幣資產的升值趨勢。
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一是因為人民幣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美元等外匯兌換人民幣,二是海外尚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多數是持有到期,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所以現在香港一直在致力於打造離岸人民幣國債交易市場,就是順應了這個趨勢。
將來人民幣的國債在海外大面積流通將是大趨勢,前些天王岐山訪問英國時,還說過,支持倫敦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將成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因為持有的中國國債在市場上可自由交易,就意味著資產的流動性增大了很多,會讓中國國債產生溢價;同時,流動性良好的中國國債,也必將成為外國央行的新寵,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將成為他國的外匯儲備(現在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相信在未來三五年,就能看到更多的人民幣成為他國外匯儲備的案例。
『肆』 中國的國債(國庫券)是財政部發行的還是人民銀行發行的
國債是財政部發行的,人民銀行發行央票
『伍』 國債的發行主體是誰國債是不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
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國債不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
國債,就是我們說的國家公債,它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中央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它是國家貨幣政策的制訂者和執行者,也是政府幹預經濟的工具;同時為國家提供金融服務,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
『陸』 中國國債有哪些
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從1994年開始發行,以填具「國債收款憑證」(憑證上記載購買人姓名、發行利率、購買金額等內容)的形式記錄債權。憑證式國債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和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面向社會發行,從投資者購買之日起開始計息,可以記名、可以掛失,但不能上市流通。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可以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除償還本金外,還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付利息。對於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經辦網點還可以二次賣出。
憑證式國債類似國外的儲蓄債券,是針對個人投資者中帶有儲蓄性質的這分部資金的特點設計的一種國債,安全性較好,具有購買、保管、兌現方便等特點。
記帳式國債
記帳式國債是從1994年開始發行的一個上市券種。記帳式國債不需印製券面及憑證,而是利用帳戶通過電腦系統完成國債發行、交易及兌付的全過程。記帳式國債可以記名、掛失,安全性較好,而且發行成本低,發行時間短,發行效率較高,交易手續簡便,正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接受。
由於記帳式國債的發行、交易特點,它主要是針對金融意識較強的個人投資者以及有現金管理需求的機構投資者進行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而設計的國債品種,國債固有的市場功能得到比較好的發揮,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債券市場的主要形式。
無記名(實物)國債
無記名國債為實物國債,以實物券面(券面上印有發行年度、券面金額等內容)的形式記錄債權,是我國發行歷史最長的一種國債。發行時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以及國債經營機構的營業網點面向社會公開銷售,投資者也可以利用證券帳戶委託證券經營機構在證券交易所場內購買。無記名國債從發行之日起開始計息,不記名、不掛失,可以上市流通。發行期結束後如需進行交易,可以直接到國債經營機構按其櫃台掛牌價格買賣,也可以利用證券帳戶委託證券經營機構在證券交易所場內買賣。
定向債券
定向債券:為籌集國家建設資金,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採取主要向養老保險基金、待業保險基金(簡稱:「兩金」)及其它社會保險基金定向募集的債券,稱為「特種定向債券」,簡稱「定向債券」。
『柒』 目前我國國債是由國家財政部發行嗎
目前我國國債是由國家財政部發行。國債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與其它類型債券相比較,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具有極高的信用度,被譽為「金邊債券」。
我國目前發行的普通型國債主要可分為憑證式國債、記帳式國債和無記名(實物)國債三種,特殊型國債主要有定向債券、特種國債和專項國債等幾種。
憑證式國債: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可提前兌付,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記息。
記帳式國債:以電腦記帳形式記錄債權,通過無紙化方式發行和交易,可以記名、掛失。
無記名(實物)國債:是一種實物債券,以實物券的形式記錄債權,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
定向債券:為籌集國家建設資金,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採取主要向養老保險基金、待業保險基金(簡稱:「兩金」)及其它社會保險基金定向募集的債券,稱為「特種定向債券」,簡稱「定向債券」。
特別國債:經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審議批准,財政部於1998年8月向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了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
專項國債:經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 過,財政部於1998年9月面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 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4家國有商業銀行發行了 1000億、年利率5.5%的10年期附息國債,專項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基礎設施投入。
『捌』 新中國成立最早發行的是哪種國債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