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付債券的審計
問題在於這個債券是溢價發行的,要重新算實際利率,而不能按票面利率計算財務費用。
方法嘛,實務中就是檢查債券相關合同、銀行進帳單等
2. 審計程序與實質性測試究竟有什麼分別
審計程序包括控制測試和實際性測試),就是說審計程序包括實質性測試。
所謂審計測試程序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為了實現審計的具體目標.在審計實施階段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和會計報表項目進行符合性與實質性測試時所實施的具體步驟與審計方法的總稱。
1.規劃、指導作用。
審計測試程序詳細規定了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和會計報表項目進行符合性測試與實質性測試時應該經過的步驟,並明確了每一步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這不僅對審計』測試進行了具體規劃,而且對審計人員起到了具體指導作用,能夠使審計人員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操作起來有的放矢。
2.規范、約束作用。
在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時,對某一項內部控制或會計報表項目的測試程序確定後.執行測試程序的審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操作,並編制相應的記錄性審計工作底稿,從而較好地起到規范、約束的作用。
3、明確責任作用。
一個審計項目通常需要若干名審計人員聯合作業.分工負責,同時進行。審計組長的作用主要應該體現在指導和監督其他審計人員選擇實施審計測試程序,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並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嚴格復核上;而其他審計人員的作用則主要體現在在審計組長的指導下,選擇並實施審計測試程序,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上述作用和責任均明確地標記在審計測試程序表和記錄性審計工作底稿上。這樣,審計組長和其他審計人員之間.其他審計人員相互之間的審計責任便得以明確,從而有利於對審計質量和審計責任的檢查、評價與考核。
4.降低風險作用。
審計工作發展到今天,已進入風險基礎審計模式階段。所謂風險基礎審計,是指首先評估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以其綜合水平為基礎.評估檢查風險水平.進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從定量的角度看,審計風險是固有風險、控制風險與檢查風險的乘積。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審計測試程序呈正比關系,也就是說,無論是固有風險、控制風險還是檢查風險,其水平越高,越需要取得更多的審計證據,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而要取得更多的審計證據,就需要實施更多的測試程序。可見,審計測試程序與審計風險之間具有密切的必然聯系。因此,規范設計和適當實施審計測試程序對於降低審計風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由於審計測試程序的選擇與實施有利於分清和明確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自然就能夠促使審計人員自覺提高素質,增強工作責任心,進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5.提高效率作用。
如果被審計單位客觀存在的控制風險水平較低,審計人員可通過適當的符合性測試程序予以評估,以減少實質性測試程序的實施,從而提高審計效率。
3. 審計中的實質性分析程序是什麼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 目的
用作風險評估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必須實施) 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並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1)幫助CPA發現財務報表中的異常變化,或者預期發生而未發生的變化,識別存在潛在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
(2)幫助CPA發現財務狀況或盈利能力發生變化的信息和徵兆,識別那些表明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問題的事項
用作實質性程序 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它與細節測試都可用於收集審計證據,以識別財務報表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在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時,CPA可以將分析程序作為實質性程序的一種,單獨或結合其他細節測試進行實施,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1)減少細節測試的工作量,節約審計成本
(2)降低審計風險,使審計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用作總體復核(必須實施) 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在已收集的審計證據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整體的合理性作最終把握,評價財務報表仍然存在重大錯報風險但未被發現的可能性,考慮是否需要追加審計程序,以便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合理基礎
編輯本段二、用作風險評估程序
1.總體要求。 2.在風險評估程序中的具體運用。 3.風險評估過程中運用的分析程序的特點。
編輯本段三、用作實質性程序
1.總體要求
(1)目的: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實質性程序。實質性分析程序與細節測試都可用於收集審計證據,以識別財務報表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2)實施的前提 第一,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單獨或結合細節測試,運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第二,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低且數據之間存在穩定的預期關系,注冊會計師可以單獨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3)所提供證據的證明力 相對於細節測試而言,實質性分析程序能夠達到的精確度可能受到種種限制,所提供的證據在很大程度上是間接證據,證明力相對較弱。 (4)運用的步驟
2.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
(1)並非所有認定都適合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2)如果數據之間不存在穩定的可預期關系,注冊會計師將無法運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3)在信賴實質性分析程序的結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實質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風險,即分析程序的結果顯示數據之間存在預期關系而實際上卻存在重大錯報。 (4)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時,應考慮的因素: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針對同一認定的細節測試。
3.數據的可靠性
(1)數據的來源: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 (2)數據可靠性的影響:數據的可靠性直接影響根據數據形成的預期值。數據的可靠性越高,預期的准確性也將越高,分析程序將更有效。注冊會計師計劃獲取的保證水平越高,對數據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3)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數據是否可靠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因素:可獲得信息的來源;可獲得信息的可比性;可獲得信息的性質和相關性;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
4.做出預期的准確程度
(1)預期值准確度的影響:預期值的准確性越高,注冊會計師通過分析程序獲取的保證水平將越高。 (2)評價做出預期的准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對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預期結果做出預測的准確性;信息可分解的程度;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可獲得性。
5.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1)在設計和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識別出的差異額與可接受的差異額進行比較,以確定差異是否重大,是否需要做進一步調查。 (2)確定:注冊會計師應當主要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及相關認定的重要性和計劃的保證水平。通常,可容忍錯報越低,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小;計劃的保證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小。 (3)應注意的情況: 如果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並計劃針對剩餘期間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數據的可靠性、做出預期的准確程度以及可接受的差異額,並評估這些因素如何影響針對剩餘期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能力。如果認為僅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不足以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還應測試剩餘期間相關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或針對期末實施細節測試。
編輯本段四、用於總體復核
1.總體要求: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注冊會計師運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與其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一致。(強制要求) 2.總體復核階段分析程序的特點: 因為在總體復核階段實施的分析程序並非為了對特定賬戶余額和披露提供實質性的保證水平,因此並不如實質性分析程序那樣詳細和具體,而往往集中在財務報表層次。 3.再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如果識別出以前未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重新考慮對全部或部分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評估的風險是否恰當,並在此基礎上重新評價之前計劃的審計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審計程序。
4. 審計的實質性程序是什麼
實質性程序是指用於發現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程序,包括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細節測試以及實質性分析程序。
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實質性程序,以發現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實質性程序包括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和披露的細節測試以及實質性分析程序。
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
1、對特定認定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當性;
2、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作出預期時,所依據的內部或外部數據的可靠性;
3、作出預期的准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
4、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考慮到數據及分析的可靠性,當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如果使用被審計單位編制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測試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以及這些信息是否在本期或前期經過審計。
(4)應付債券的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擴展閱讀
注冊會計師在考慮是否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時應當考慮的一系列因素:
1、控制環境和其他相關的控制。控制環境和其他相關的控制越薄弱,注冊會計師越不宜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
2、實施審計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後的可獲得性。如果實施實質性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後可能難以獲取(如系統變動導致某類交易記錄難以獲取),注冊會計師應考慮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
但如果實施實質性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後的可獲得性並不存在明顯困難,該因素不應成為注冊會計師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的重要影響因索。
3、實質性程序的目標。如果針對某項認定實施實質性程序的目標就包括獲取該認定的期中審計證據(從而與期末比較),注冊會計師應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
4、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評估的某項認定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針對該認定所需獲取的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注冊會計師越應當考慮將實質性程序集中於期末(或接近期末)實施。
5、各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以及相關認定的性質。例如,某些交易或賬戶余額以及相關認定的特殊性質(如收入截止認定、未決訴訟)決定了注冊會計師必須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實施實質性程序。
6、針對剩餘期間,能否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或將實質性程序與控制測試相結合,降低期末存在錯報而未被發現的風險。
5. 審計中,實質性程序 和 細節測試 還有 實質性分析程序這三者是什麼邏輯關系 實質性程序 包括細節
控制測試與實質性程序的最大區分是,前者屬於「定性分析」,後者屬於「定量分析」。
控制測試是測試內部控制有效性,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得到的結論是「是」或「否」,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通常是一些程序、制度等,通常不涉及金額。控制測試的結果是偏差率,用比率作定性分析。
實質性程序包括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以發現認定層次重大錯報的審計程序。實質性程序得出的結果是錯報,用數量作定量分析。
實質性測試=實質性程序,符合性測試=內部控制測試+穿行測試
6. 下列審計程序中屬於實質性測試程序的有()
ABCE
d項為控制測試,,詢問是否有安全措施是測試控制的有效性....
其他各項很明顯是實質性程序了..
7. 審計中實質性程序,細節測試,分析程序三者是什麼關系
實質性程序包括實質性分析程序和細節測試。
實質性分析程序的本質還是分析程序,即根據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分析,並得到分析結論,主要目的是提供方向性指導作用。
細節測試是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具體細節進行測試,目的在於直接識別財務報表認定是否存在錯報。
實質性分析程序不僅僅是細節測試的一種補充,在某些審計領域,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低且數據之間具有穩定的預期關系,可以單獨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實質性分析程序不是必須執行的程序,但是細節測試是必須執行的程序。
8. 針對應付債券,cpa應執行哪些審計程序
自家的憑證,還可以向對方發出核賬單什麼的。
9. 急:審計常用的實質性程序
你把郵箱給我,我把今年CPA審計教材發給你吧(發信息給我),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幫你解釋,只能嘗試下了:
認定層次包括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相關的認定,包括
(一)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
注冊會計師對所審計期間的各類交易和事項運用的認定通常分為下列類別:
1.發生:記錄的交易和事項已發生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2.完整性:所有應當記錄的交易和事項均已記錄。
3.准確性:與交易和事項有關的金額及其他數據已恰當記錄。
4.截止:交易和事項已記錄於正確的會計期間。
5.分類:交易和事項已記錄於恰當的賬戶。
(二)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
注冊會計師對期末賬戶余額運用的認定通常分為下列類別:
1.存在:記錄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存在的。
2.權利和義務:記錄的資產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記錄的負債是被審計單位應當履行的償還義務。
3.完整性:所有應當記錄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均已記錄。
4.計價和分攤: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財務報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
(三)與列報相關的認定
注冊會計師對列報運用的認定通常分為下列類別:
1.發生及權利和義務:披露的交易、事項和其他情況已發生,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2.完整性:所有應當包括在財務報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類和可理解性:財務信息已被恰當地列報和描述,且披露內容表述清楚。
4.准確性和計價: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額恰當。
也就是每個科目是否存在重大錯報
參考資料:CPA審計教材
10. 什麼叫應付債券
應付債券是指企業為籌集資金而對外發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借款性質的書面證明,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一種書面承諾。
它屬於長期負債。其特點是期限長、數額大、到期無條件支付本息。通過設置「應付債券」科目,以及「債券面值」、「債券溢價」、「債券折價」、「應付利息」四個明細科目對應付債券進行核算。
2006年新的會計准則中,將應付債券替換為長期債券。
(10)應付債券的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擴展閱讀:
應付債券的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
1、取得或編制應付債券明細表,並同有關的明細分類賬和總賬核對相符。應付債券明細表通常包括債券名稱、承銷機構、發行日、到期日、債券面值、實收金額、折價和溢價及其攤銷、應付利息、擔保 情況等內容。
2、審查債券交易的有關原始憑證,驗證其合法性。
3、審查應計利息、債券折(溢)價攤銷及其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常通過審查債券利息、溢價、折價等賬戶期末余額。
4、函證「應付債券」賬戶期末余額。
5、審查到期債券的償還,審查相關會計記錄,查明其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6、確定應付債券是否已在資產負債表中充分披露。注意有關應付債券的類別是否已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作了充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