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一帶一路」藍圖下,香港如何讓「資金融通」
1、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並推出全球最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融資和風險管理產品。「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相關經濟體,各自的出入口商均可透過香港的支付系統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投資者亦可透過銀行貸款或「點心債券」,除可善用人民幣在香港的流動性外,亦可將其剩餘的流動人民幣資金,在香港作出多元化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投資。
2、香港是亞洲頂尖資產管理中心之一,可滿足「一帶一路」項目衍生的財富和風險管理服務需求。
3、香港已先後三次成功發行伊斯蘭債券,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伊斯蘭金融貨幣的服務,並擔當重要角色。
4、香港金融管理局於 2016 年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透過邀請不同機構的加入,組成實力龐大的合作顆伴團隊, 並舉辦培訓工作坊、高層研討會、投資者圓桌會議等,為各主要持份者建立合作平台,攜手參與大型基建投資和融資項目。
5、香港股票市場多年來均是全球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最高的地方之一。香港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之一。
⑵ 有關香港的一些資料
中文名稱: 香港
外文名稱: Hong Kong
別名: 東方之珠
行政區類別: 特別行政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港島,九龍,新界
政府駐地: 港島中西區
電話區號: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東南部
面積: 約1,104平方公里
人口: 680萬人(2009年)
方言: 粵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維多利亞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等
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火車站: 紅磡站
殖民前的香港
一直以來,歷史書籍記載香港的歷史,多由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說起。然而,香港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最有力的考古發現是: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島--大嶼山上,發現了一座5000年歷史的(古窯)。至於史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刻散見在香港各地,雖然前人刻鑿的意義和創作者身分已不可考,但可以深信的是,這避風港和淡水灣曾經吸引不少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古人在此停留。
約2000年前,在漢朝時,中國把香港納入版圖。坐落於九龍李鄭屋的漢墓就建於此時。十四世紀,許多廣東人紛紛來香港定居,還有從中國中部南遷至香港的(客家人)。許多現代香港人至今依舊向當日地主的後代支付(佃租),這些族群習稱為(新界五大族)。
根據一些最早的史冊紀錄,香港認定要成為一個經濟重鎮。官方史實中記載,軍隊最早駐守在屯門和大埔,目的是為了確保吐露港蜒另外,來自廣東東部的鶴佬漁民也到香港定居。十七世紀,滿清入主中國,為了剿平反對者及海盜,清廷嚴禁老百姓在沿海定居。最後,禁令廢除,新的移民又陸續到香港定居,即(客族)或(客家人)。
原本務農的客家人以後就開始種稻米、栽茶樹,亦出產莞香及鳳梨。家採收珍珠的利益;現在,屯門和大埔已搖身一變成為新界的兩個主要市鎮。
香港早期的生活方式,可在一些小漁村和小田莊里找到歷史證據。這些早期村落,許多至今仍有訪御牆、護城河及守衛室保護著。
鴉片戰爭與戰後餘波
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香港捲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紀,英商來華進行鴉片貿易,賺取大筆財富,換取中國的白銀、絲綢、茶葉和香料。清廷擔心老百姓受到鴉片煙毒影響,決定禁止鴉片的進口。英商方面,欲渴望在港口加強地位,不受滿清朝廷控制,因此導致鴉片戰爭(1840-1842年)的爆發。英國維多得亞女皇的船堅炮利,而香港島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給英國。亨利.砵典乍爵士是香港首任英國總督,在中環就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砵典乍街(PottingerStreet)。
⑶ 伊斯蘭金融mudaraba musharaka 怎麼區分記憶
【摘要】伊斯蘭金融是伊斯蘭經濟體制與現代金融體制相結合的產物,是按照伊斯蘭沙里亞教法而運作的一種現代金融交易模式。雖然現代伊斯蘭金融是20世紀60年代才出現的金融模式,但是其體制本身則源自公元7世紀的伊斯蘭教經濟制度。現代伊斯蘭金融以禁止利息、拒絕投機、買空賣空,提倡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等特點而著稱,獨辟蹊徑,白成體系,發展穩健,當西方傳統金融體系面臨次貸危機而步履維艱時,伊斯蘭金融則穩如泰山,巋然不動,令世界金融界刮目相看。那麼伊斯蘭金融制度具有什麼特色?它禁止利息,又是如何營利的?它與傳統金融體系究竟有什麼區別?又具備什麼市場優勢?
【關鍵詞】伊斯蘭;金融;利息;利潤
一、伊斯蘭金融的思想淵源
伊斯蘭教有一套完整的經濟思想體系。伊斯蘭既不重農輕商,也不重商輕農,而是工農商並重;伊斯蘭鼓勵合法買賣,反對投機倒把,囤積居奇,買空賣空;伊斯蘭支持借貸投資,共擔風險,而反對唯利是圖,利息盤剝。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教的基本經典《古蘭經》最長的經文並不是宗教功課,而是商業契約和經濟借貸制度。《古蘭經》規定:「信道的人們啊!你們彼此成立定期借貸的時候,你們應當寫一張借券……你們成立商業契約的時候,宜請證人,對代書和作證人,不得加以妨害;否則,就是你們犯罪……」 (2:282)[1]這節經文被稱為《古蘭經》中最長的經文,有l 5行之多,占整整一頁,整個內容就是對經濟借貸和事業契約合同的規定,足見伊斯蘭教對商業和金融的重視。
伊斯蘭經濟制度最主要的特點是允許做買賣,允許商業借貸,而嚴格禁止利息。《古蘭經》有不少經文嚴格禁止人們做生意貸款吃利息的行為,如:「吃利息的人們,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樣,瘋瘋癲癲地站起來,這是因為他們說:『買賣恰像利息。』真主准許買賣,而禁止利息,奉到主的教訓後,就遵守禁令的,得已往不咎,他的事歸真主判決,再犯的人,是火獄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2:275) , 《古蘭經》禁止吃利息的經文另見(2:275;2:279;3:130;4:161;30:39)。在《古蘭經》和聖訓中還有大量經文論述商業道德思想及相關規定,並以「沙里亞」教法詳細規范穆斯林的經濟交往行為。這正是伊斯蘭的經濟制度和現代伊斯蘭金融思想的淵源,現代伊斯蘭金融正是在《古蘭經》和聖訓的經濟思想指導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穆斯林金融體系。
20世紀50年代末,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穆斯林開始用一種沒有利息的金融關系往來,客戶與銀行分攤盈虧的銀行機構,然後傳到了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1963年埃及尼羅河河谷的鄉村地區就出現了第一家無息銀行:蓋姆爾儲蓄銀行,這家銀行提供基本的銀行金融服務,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儲戶從第一年營運17560戶,到1966/1967年底發展到251152戶。[2]。1975年以後,伊斯蘭銀行開始在各地大規模發展起來。中東地區著名的阿聯酋迪拜伊斯蘭銀行、沙烏地阿拉伯的伊斯蘭開發銀行、埃及和蘇丹的費薩爾伊斯蘭銀行、科威特的金融社等一批伊斯蘭銀行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先後建立起來。至今幾乎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都建立了某種形式的伊斯蘭銀行。中東地區是伊斯蘭銀行運動的中心,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非洲的喀麥隆、奈及利亞等國都出現了伊斯蘭銀行。為了加強和促進現有各國伊斯蘭銀行的合作和協調,I981年成立了「伊斯蘭銀行國際聯盟」,總部設在埃及開羅市郊的米斯爾·賈底達。1983年該組織在塞普勒斯開辦了一所「國際伊斯蘭銀行學院」,為各國培養合格的伊斯蘭金融專業人員。
伊斯蘭現代金融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非同凡響,全球化速度十分迅速。 目前,全球70多個國家有250隻伊斯蘭共同基金,350家伊斯蘭金融服務機構。[3]近百分之八十的金融資金在六個經濟發展較快的伊斯蘭國家掌控,即卡特爾、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土耳其。近年來,巴林異軍突起,大力發展伊斯蘭教金融業務,並且成為了伊斯蘭金融結算中心。據伊斯蘭金融專業研究機構的相關報告顯示,2005年伊斯蘭金融的總資產規模達8050億美元,1995-2004年間,伊斯蘭金融持續以15%以上的年增長率發展,伊斯蘭金融在2011年已達到1.5萬億美元,2013年達到1.7萬億美元。西亞海灣伊斯蘭國家主權基金規模已達2萬億美元。 「假設伊斯蘭金融依照目前的速度持續發展下去,則資產規模將於2010年達到1兆6,200億美元;2015年進一步升至3兆2,580美元。」 [4]迄今為止,參與伊斯蘭金融的穆斯林僅是全世界穆斯林總人口(16億)的10%,發展空間非常大,隨著伊斯蘭金融發展和傳播,還沒有參與伊斯蘭金融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正在越來越多投入到伊斯蘭金融體系中。
很多人認為,伊斯蘭銀行只是針對穆斯林開辦的銀行,其實這是對伊斯蘭銀行的誤解。伊斯蘭銀行的金融產品近乎包括了一般銀行百分之九十的產品,而且利潤不菲,潛力無限,所以歐美及很多非穆斯林國家的一般傳統銀行也開始瞄準了伊斯蘭金融這個巨大的「潛力股」,並與伊斯蘭銀行展開了多方面的金融合作業務,甚至創辦了伊斯蘭銀行。20世紀90年代,伊斯蘭金融就已經進入歐美金融體系,匯豐、花旗等實力強大的跨國銀行率先投入伊斯蘭金融,國際金融公司、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也都發行過伊斯蘭債券,在歐洲的盧森堡、瑞士、丹麥和英國也設有伊斯蘭金融機構。在西方金融萎靡不振舉步維艱之時,伊斯蘭銀行另闢蹊徑,尤其阿拉伯海灣國家的伊斯蘭銀行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積極參股歐美銀行業,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給世界金融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伊斯蘭金融的特點
伊斯蘭金融是伊斯蘭經濟制度與現代金融體制相結合的產物,是按照伊斯蘭沙里亞教法而運作的一種現代金融交易行為。伊斯蘭金融是指伊斯蘭國家特有的金融制度和銀行體系,而狹義的講是指伊斯蘭國家設立的符合伊斯蘭教法,而又與現代金融體系並行不悖,且自成一體的現代金融制度。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無息銀行:利息一般是指借款人(債務人)因使用借入貨幣或資本——無論盈虧都要向貸款人(債權人)必須付給的固定的增加值。禁止借錢或放貸吃利息並不是穆斯林的專利,早在古希臘時人們就鄙視吃利息的行為,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就嚴厲對吃利息進行了嚴厲批判: 「金錢繁衍金錢,猶如說明金錢具有繁殖能力一般,此一概念極其怪異,故而,利息交易當予以嚴重譴責。」所以直到中世紀,西方仍然在鄙視利息交易,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利息交易才逐漸成為一個國際通行的交易方式而為人們普遍接受。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流行利息放貸,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因此《古蘭經》譴責這種交易行為,並禁止人們以吃利息為手段的不勞而獲的行為,號召大家放棄利息,收回本金,就這樣,禁止吃利息成了伊斯蘭教法,而被穆斯林恪守。由於伊斯蘭教法禁止吃利息,所以伊斯蘭銀行的主要特點就是非利息銀行,無論存款或是貸款都不以固定的利息為手段和目的。
(二)非投機銀行:伊斯蘭的經濟制度是鼓勵經商做買賣,提倡做工務農,勤勞致富,而禁止買空賣空、囤積居奇、賭博等一切具有投機性質的賺錢行為。根據伊斯蘭教法規定的伊斯蘭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必須堅持真實資產交易原則,而禁止買空賣空、虛擬貨幣、炒作概念股、包括純粹的以賺錢為目的的遠期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交易,因為伊斯蘭教法認為這是變相的買空賣空,和對無預期的投機。伊斯蘭的金融所堅持的金本位貨幣政策,而不是幣本位的虛擬貨幣政策。這也是伊斯蘭銀行之所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和經濟泡沫,並在西方金融危機到來時穩步增長的主要原因。
(三)利潤共享,風險共擔:伊斯蘭銀行其實是個符合伊斯蘭教法的投資銀行,它與客戶的關系是投資合作關系,二者之間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並存,而一般的銀行是利益分享不公,風險客戶承擔。相比之下,伊斯蘭銀行與客戶的關系利潤更透明,風險更明確,銀行客戶的關系更公平,因為只有利潤共享才能鼓勵投資,刺激經濟發展,只有共擔風險,才能更好的規避風險,加固防火牆。
(四)道德銀行:伊斯蘭教法強調買賣公平,稱量公道,公平正義等商業道德規范,伊斯蘭金融作為伊斯蘭經濟的支撐點,也是以教法為基礎的具有道德和慈善性質的交易行為,伊斯蘭銀行強調利潤共享的夥伴關系,而不是剝削與被剝削,強勢與弱勢的關系。與西方傳統銀行以營利最大化的經營目的所不同的是,伊斯蘭銀行追求的不是銀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參與者各方共享利潤的最大化。伊斯蘭銀行是為全民服務的金融機構,因此伊斯蘭銀行也被稱為是「道德銀行」。貸款人無息把錢借給別人在《古蘭經》中被稱為「善貸」的慈善行為,屬於宗教功德, 另外,伊斯蘭教的天課稅制度(穆斯林每年百分之2.5的天課稅)也可以通過銀行代收以做慈善工作,惠及社會弱勢人群。伊斯蘭銀行強調合法經營,反對投資任何伊斯蘭教法禁止的買賣,如酒、豬肉、毒品、色情、賭博、武器等。
(五)具有合同神聖性的金融體系:伊斯蘭金融與一般金融體系更大的區別是,一般銀行的金融參與各方都是在純經濟的角度履行法律合同,而伊斯蘭金融銀行的投資各方首先是建立在神聖基礎上的經濟合作關系,各方都堅信不疑的認為自己是在履行宗教信仰賦予的經濟職責,因此各方在履行合同規定上又多了一道信仰和道德防火牆,各方都會更自覺的履行相關合同。
三、伊斯蘭銀行的組織結構及營運模式
與傳統商業銀行一樣,伊斯蘭銀行的最高權力機構為股東大會,在股東大會之下設有董事會。所不同的是,伊斯蘭銀行還設有與董事會平級的「沙里亞教法監管委員會」作為伊斯蘭經濟法律顧問。該委員會通常由三個以上精通伊斯蘭教法和經濟學方面的專家組成,作用是監督銀行的經營活動是否符合伊斯蘭教法。同時,伊斯蘭銀行的掌管者也必須有熟知伊斯蘭教法的穆斯林專業也才。伊斯蘭銀行的運營模式與現行的一般商業銀行模式不一樣,它是根據伊斯蘭教法來運營管理,其在日常管理、利息支付、經營領域、風險控制和與貸款人關系等方面均與傳統商業銀行不盡相同。伊斯蘭銀行雖然有它的紅線,但是也有彈性,伊斯蘭銀行禁止收取利息,但可通過向貸款人融資而實現一定盈利或收取費用,存款人也可因此獲得分紅。傳統商業銀行交易的主要是資金,而伊斯蘭銀行交易的必須是真實的資產或服務。伊斯蘭銀行是不允許對單純的資金使用收取費用的。傳統商業銀行中存在的合同關系只有存貸關系,而伊斯蘭銀行中存在的合同關系是根據交易性質決定的,可以是存貸關系、買賣關系、租賃關系或合夥關系。
伊斯蘭銀行的金融信貸活動一般採取4種方式:(1)股份參與型( )。銀行向借方的發展項目提供貸款時,以股份的形式投入,雙方按協議分配利潤。(2)盈虧分攤制( )。銀行與顧客(即存款者和借貸者)結為夥伴關系,雙方按照協議共同分擔經營的虧損或參加利潤的分配。(3)成本加價制( )。銀行在資助貿易時,從標高價格中獲取收入。當客戶申請貸款購買某種貨物時,雙方達成協議, 由銀行出資購買,在到期償還貸款時,銀行收取高於原先物品的價格,其中的差額就是銀行收益。(4)租賃型( )。伊斯蘭教法將物的所有分為「所有權」和「使用兼收益權」,租賃型交易是指銀行將其中的「使用收益權」切割處理賣給客戶,即銀行代替客戶購買產品,並擁有產品的所有權,然後將產品租賃給客戶一段時間,並定期向客戶收租金。除此之外,伊斯蘭銀行還可以通過收取手續費制支撐銀行的一些開支,包括匯款、信用證、中長期貸款、外貿貸款等均按款額和期限, 由銀行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以支付銀行的管理費和通貨膨脹的差額。為了鼓勵擴大存款,對存款人可按銀行經營的情況和存款額的多少,參加利潤分成、獲得饋贈或存款獎金,貨幣的保值金,並在申請貸款、使用支票等方面給予許多優惠。
綜上所述,伊斯蘭銀行與一般傳統銀行的組織結構和營運模式是不盡相同的,它更像是一個投資股份銀行,無息並不是無利潤可賺,伊斯蘭銀行雖然會有投資風險,但是一般不會賠錢,甚至賺的錢不一定比一般傳統銀行賺的少。伊斯蘭金融這種獨特的營運模式受到世界金融界的高度關注。
四、伊斯蘭金融的市場優勢
(一)伊斯蘭金融模式有助於避免次級貸款的危機。伊斯蘭金融專家認為,對於曾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次級貸款問題,運用伊斯蘭金融「遞減合夥關系」模式作為一種替代性融資解決方案非常有效。傳統融資模式里,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並不對財產享有收益,也不分擔損失,其主要目的是按時收回貸款額,並獲取約定的貸款利息。而遞減合夥關系融資模式不是以固定比例的利息為基礎,而是建立在風險共擔、公平夥伴關系的基礎上。例如房地產消費融資業務,運用遞減合夥關系融資模式,買房者對於所購房產的權益份額逐漸增加,而伊斯蘭金融機構(融資提供者)的權益份額逐漸減少,終由買房者擁有該房產的全部權益份額。它是以公平分擔盈利與風險為基礎的金融模式, 由購房者與伊斯蘭金融機構共同購買房產,一起承擔風險,根據投入的比例來分配對該房產的權益份額。這就不會像華爾街的一些金融機構,降低信貸標准,大量向有信用缺陷的借款人提供房地產消費貸款。伊斯蘭金融機構的收益與貸款投資標的物的風險緊密相關,迫於分擔風險的壓力,融資提供者就必須認真分析借款者的投資意向、定期償付能力、首付金額及違約風險等。因此伊斯蘭金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次貸危機。
(二) 「實資型」伊斯蘭債券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伊斯蘭債券是金融市場在伊斯蘭教義限制下的創新產品。伊斯蘭債券以產業買賣及租借的方式令投資者受惠,以分享盈虧形式作為存款、貸款及投資的回報,而並非一般預定的利息回報,以規避伊斯蘭教義中禁止的利息。伊斯蘭金融採用以實際資產支持的伊斯蘭債券作為傳統金融體系中證券融資的替代模式。伊斯蘭債券以有形資產為基礎,強調對支持債券的實際資產的所有權,並不承諾對未來的回報和利潤分配等。以伊斯蘭合夥債券為例,房地產的融資提供者與購房者合作,共同投資於資產池。不像普通金融模式中的擔保債務憑證,對於抵押貸款的現金流設定一種索取權,伊斯蘭合夥債券投資購買特定的由受擔保的實際資產或資產使用權組成的資產源, 以這些資產的實際收益為基礎來定期收取收益。因為伊斯蘭合夥債券投資者與房主共同擁有財產,且伊斯蘭金融不允許承諾回報,因此債券持有人必須承擔因總財產損失而招致的個人損失,與抵押債務或按揭債券的持有者相比,他們對承銷標准和財產款項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此外,伊斯蘭金融模式不允許對現金流、按揭擔保和資產進行拆分,所以這些能夠保證債券的高透明度和對風險的正確評估,有利於預防和化解投資風險。這正是伊斯蘭銀行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保障。
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一般傳統銀行及金融業損失慘重,甚至部分國家銀行倒閉,而伊斯蘭銀行則一枝獨秀,穩如泰山,這讓歐美乃至世界金融業對伊斯蘭金融刮目相看。經受了金融海嘯和美國次貸危機考驗的伊斯蘭金融,以其獨辟蹊徑的營運方法和固若金湯的金融系統不僅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避免金融危機,還可以成為世界上「絕緣」有毒資產的金融平台。這正是伊斯蘭金融備受國際金融界關注的原因之所在。
五、中國引進伊斯蘭金融的可行性
伊斯蘭金融不僅得到穆斯林客戶的青睞,也得到非穆斯林客戶的青睞。據調查,伊斯蘭基金60% 的資金來自非穆斯林。在美國,伊斯蘭金融的興起符合了被稱為「道德投資」的大趨勢,即一些基金和金融工具按照倫理道德原則進行修正,其投資者包括宗教信徒和環保人士。目前,美國有十五個州開設了伊斯蘭金融服務。早在2006年6月,英國財政大臣布朗公開拋出言論:欲將倫敦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伊斯蘭金融中心,允許各銀行在英國銷售伊斯蘭金融產品並制訂一系列措施,使包括符合伊斯蘭法的儲蓄帳戶和抵押服務合法化。與此同時,渣打、匯豐,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等跨國金融機構近年來也紛紛擴大旗下的伊斯蘭金融業務。日本雖然穆斯林很少,但是也有吸收伊斯蘭金融的意向。
香港特區政府在2007年提出要發展伊斯蘭金融。2007年8月, 香港金管局批准馬來西亞豐隆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推出香港,市場首個伊斯蘭銀行業務窗口。2007年11月,豐隆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發行了首隻針對零售投資者的伊斯蘭基金。同月,恆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一隻伊斯蘭基金,首月就募集到6500萬美元。2008年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表示,香港金融服務基建設施穩固,法律制度靈活完備,完全可以成為東亞地區的伊斯蘭金融交易中心。香港之所以欲成為亞洲伊斯蘭金融中心,其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力求成為伊斯蘭石油美元投資中國的平台。據香港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2009年全球共發行230億美元伊斯蘭債券,比2008年增加56%。伊斯蘭債券以如此的發展速度而一度成為金融家裡的一個香餑餑。
藉助「中阿經貿論壇」的契機及寧夏的地緣文化等優勢,寧夏大力推進伊斯蘭金融的試點工作。寧夏銀行在2009年開辦伊斯蘭金融事業部,下設5個伊斯蘭金融中心,四個設在銀川,一個設在吳忠,但是80%都是中小型企業貸款及個人儲戶。[5]根據自治區政府的發展規劃,寧夏銀行的伊斯蘭金融業務開辦成熟後,可以將寧夏銀行的伊斯蘭金融事業部獨立出去,組建一家伊斯蘭銀行。
9.11以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徹底轉變了對歐美的看法,從以往完全「向西看」開始轉變為「向東看」,或「指東打西」的金融戰略,或抱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想法,看準了中國投資市場。伊斯蘭金融家躍躍欲試,開始投石問路進入中國投資市場。2006年, 巴林沙密爾銀行和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立了1億美元的伊斯蘭基金,投資中國房地產,2006年6月,迪拜達馬克投資約27,30億美元開發天津塘沽區濱海項目,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全球首次發放基金(IPO)以及後來的中國銀行的國際配售中都有伊斯蘭金融的投入。這點資金投入對坐擁龐大石油資源經濟實力的伊斯蘭金融來說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如果中國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允許發展伊斯蘭金融業務,引進伊斯蘭金融機構,那麼大量的伊斯蘭金融項目和金融產品會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那將會為我國的金融事業和金融投資市場帶來新的商機。
參考文獻
[1l馬堅 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第4版。(附,本文所有《古蘭經》譯文皆出自該譯本。)
[2]見蘇丁·哈倫(Sudin Haron)萬·納索非則·萬·阿茲密(Wanzursofiza Wan Azmi)著,剛鍵華譯《<伊斯蘭金融和銀行體系)——理論、原則和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l版,引頁。
[3] (德)米歇爾·家斯納,菲利浦·瓦克貝爾·著,言霓帆 吳勇立譯,《伊斯蘭金融》,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北京,2012年,月第1版,41頁。
[4] (日本)門倉貴史著,林惠如譯 《伊斯蘭金融大商機》,經濟新潮社出版, 台北,香港發行所,城邦(香港)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s月d日。
[5] 見馬全強丁玉君王寧 《寧夏穆斯林金融業務研究》,載,《金融市場》2013年第3期。
(作者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⑷ 當代「新絲綢之路」指什麼
人們對全球經濟中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關注,通常集中在美國外部赤字的規模以及為其融資方面。然而,隨著亞洲經濟進一步增長,以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可能在結構上仍處於高位的)能源價格已對中東造成影響,新的貿易和資本流動模式正在形成。海灣地區石油出口國與亞洲(尤其是中國)之間的經濟和金融聯系讓人想起了貿易古道絲綢之路。不過,如今兩地貿易關系的基礎在於碳氫化合物和石油美元。這種新關系給全球經濟既帶來了商機,也帶來了嚴峻挑戰。
兩千年前的絲綢之路是一條沙漠商道,用來將絲綢從中國西部通過中亞、裏海南部和波斯,輸往土耳其和歐洲。但在公元6世紀前,商人們一直穿梭於東西方之間,買賣絲綢、香料、黃金、穀物、陶瓷、玻璃製造工藝和造紙技術,同時在此過程中,傳播他們的文化和宗教。這條路線沿途散布著一張廣闊的貿易網路,向北穿過俄羅斯到達黑海,南至印度和阿拉伯海。到公元1200年,政治和軍事劇變開始危及絲綢之路。14世紀至16世紀期間,這條商道被廢棄。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人們在這里發現了油氣,並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生產,以及近年來亞洲經濟的重新崛起。由於蘇聯在亞洲的勢力已經瓦解,同時美國的政治影響力也開始減弱,因此一個多極化亞洲(包括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所產生的巨大戰略和經濟利益,令這些國家必須有所行動。
如今,該地區正編制著一幅新的戰略織錦畫卷,其織線是石油、天然氣、石化產品、水技術、石油美元、流入東方的銀行專業知識、廉價的消費品、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新技術、流動勞動力。
2000年以來,海灣地區國家與亞洲之間的貿易額已增長逾一倍,達到約2400億美元。中國是向海灣地區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在與該地區貿易中保持巨額盈餘的大國。海灣國家為亞洲地區的投資項目提供了大量融資,2005年至2006年間宣布的投資項目價值就近1600億美元,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中國和沙特擬議或已達成一致的資本項目涉及碳氫化合物勘探和電力開發,以及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此外,中國與伊朗的貿易和投資往來一直較活躍,內容涉及油氣管道、天然氣長期供應和重要的伊朗基礎設施開發。
流入金融市場,以及從巴基斯坦到印尼等亞洲各國房地產市場的石油美元,可能在中東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自從2002年首次發行以來,伊斯蘭債券(sukuk,即符合伊斯蘭教義的債券)的發行量已超過400億美元,其中面向中東投資者發行的比例日益上升。由於全球約半數的穆斯林居住在亞洲,同時海灣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完全符合這種融資模式,因此兩地間的金融和投資聯系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因此,可以將全球化、能源和地緣政治變化視為亞洲以及亞洲內部重新出現經濟一體化的推動力。這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大問題,特別是隨著亞洲東西部經濟體趨向一體化,它們是否仍然會選擇繼續無限制地積累美元資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全球貨幣體系無疑將受到影響。從體制角度來看,中國正在重新審視其外匯儲備管理方法,而正計劃於2010年推出共同貨幣的海灣國家必須解決如何抑制通脹的問題。該地區通脹有所抬頭的部分原因在於,目前該地區經濟繁榮,同時這些國家還在實行越來越過時的美元聯系匯率機制。然而,海灣地區(該地區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的提速,以及亞洲在全球產出中所佔比例的日益上升,可能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金融財富將在亞洲內部配置,同時全球投資者「追逐財富」(follow the money)的動機將越來越強烈。由此造成的結果很可能包括,全球金融市場在多個時期內出現波動,以及美元更大幅度的貶值。關鍵因素並不在於某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而更多地在於美國的影響力不斷衰落。
即便全球經濟波動會帶來一些過渡成本,但21世紀的絲綢之路將有望完全像古代絲綢之路那樣,造就商業繁榮。然而,當代絲綢之路要想存續下去,還需要政治穩定或應對政治變革的能力。這意味著,需要建立一種泛亞機制,以在亞洲內部以及與西方國家一起應對這種轉變,而西方國家則必須適應這種全球經濟實力的轉變。歷史已經讓我們學到了不這樣做的教訓。
⑸ 伊斯蘭債券的主要意義
通過引入伊斯蘭債券,首先可以擴大發行人的范圍和發行種類,擴大我國證券市場的規模;其次可以通過發行模式的創新增強債券市場內部資金的流動性和使用效率,最後可以通過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完善我國的債券期限結構。
⑹ 香港的歷史,香港的回歸,香港的現在。
香港
網路名片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香港是亞洲繁華的大都市,地區及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條件優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主要產業包括零售業、旅遊業、地產業、銀行及金融服務業、工貿服務業、社會和個人服務業。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中文名稱: 香港
外文名稱: Hong Kong
別名: 東方之珠,購物天堂
行政區類別: 特別行政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政府駐地: 港島中西區
電話區號: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東南部
面積: 約1,104平方公里
人口: 702.64萬(2009年)
方言: 粵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維多利亞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等
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火車站: 紅磡站、羅湖站等
中文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文全稱: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HK SAR) 地理位置:位於珠江口東側,與深圳經濟特區相連,面朝南海 地標建築: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中國銀行大廈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2年9月,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香港的英文名稱來由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 原譯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 香" 為"康 " , 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現在仍有人把香港稱作" 香江" " 香海" "香島" "香州" 等。
地理概況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香港的地每年都會下降3厘米。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略大於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僅大於全中國面積的萬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發展土地少於25%,郊野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40%。 香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香港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背靠亞歐大陸、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極為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香港市區天氣炎熱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長。
資源物產
受自然環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資源匱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廣東省供給。礦藏有少量鐵、鋁、鋅、鎢、綠柱石、石墨等。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面廣闊,島嶼眾多。有得天獨厚的漁業生產的地理環境。香港有超過150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 ,主要是紅衫 、九棍、大眼魚、黃花魚、黃肚和魷魚。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林地佔總面積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佔49.8% ,荒地佔4.1% ,沼澤和紅樹地佔0.1%,耕地佔6.7% ,魚塘佔2% ,城郊區建設發展土地佔16.8%。農業主要經營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供應。 香港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香港粗略可分為香港島、九龍、新界東、新界西四部分,詳細一點則可以分為18個區(和中國內地不同,這些區純粹非政權性的區域)。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九龍城區、油尖旺區、觀塘區、黃大仙區、深水埗區。 新界東: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 新界西:元朗區、屯門區、荃灣區、葵青區、離島區。
編輯本段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當年解決香港問題的創舉,也是香港持續繁榮的基石。香港擁有自己的標志,也就是區旗和區徽,同時香港也擁有與中國內地有別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區旗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以紅色作底色,紅白兩色象徵一國兩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荊花圖案,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徵,盛放的洋紫荊象徵著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徵著香港永遠背靠祖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區徽模仿香港區旗的設計,內圓有一朵白色洋紫荊花,紅色底色。外圈為白底紅字,寫有繁體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及英文HONG KONG(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社會經濟
香港在回歸後保持自己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運作模式,香港有獨立的司法制度,香港發行和流通自己的貨幣港元,獨立發行郵票(郵票的標記是「中國香港」),在國際體育比賽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體壇的盛事。香港以獨立的身份「中國香港」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很多其他國際組織。香港運行自己成熟的財政和金融體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
回歸十年
在2007年,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十周年。十年裡香港穩步發展,依然是「東方之珠」。十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市民一起,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難,經濟得到穩定、恢復和發展,民生得以改善。回歸十年的時刻,香港經濟強勁增長,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資額更超越紐約,僅次於倫敦。十年前,國際社會曾憂慮香港前途。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曾刊登《香港已死》的文章,預言香港在回歸後將日漸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發行的《財富》雜志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公開發表文章,坦誠當年的預言完全錯誤。 回歸後的10年,香港經濟結構已明顯轉型: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8.3%減至2006年的3.5%。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間,香港所有服務業的凈產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4%。10年中,香港就業人數持續從製造業轉往經銷貿易業、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可簡稱特首,英語:Chief Executiv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長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職位成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上代替以前香港總督的職務。每屆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 歷任行政長官 董建華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他完成了第一屆和第二屆部分任期。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屆任期的情況下以健康理由辭職。按照《基本法》規定,由當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署理行政長官職務。 曾蔭權
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5年6月16日成為2005年行政長官補選中的唯一候選人,因此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自動當選,2005年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行政長官,即日就任,並於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職。兩年後,他在2007年3月25日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對123票擊敗對手梁家傑,連任成為新一屆行政長官,並於4月2日獲中央人民政府任命,2007年7月1日宣誓就職。
編輯本段宗教民族
人口結構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11日發表數字顯示,2009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02.64萬人,與2008年底相比增加37500人,增長率為0.5%。 統計顯示,以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計算,2008年底至2009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長為41900人。不過,同期香港居民人口凈遷移人數(即移入減移出)為凈移出4400人,從而抵消了部分人口增長。因此,香港的整體人口增加為37500人。 香港總人口680萬(2009年年中),包括 香約21萬名流動居民,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密度平均高達每平方公里21000人。香港的人口絕大多數為華人,大部分原籍廣東,主要說廣州話(粵語),但英語很流行,說潮州話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說客家話。近年普通話甚流行,一般機關和機構也鼓勵應用。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共有約517560人,人數最多的國籍首三位如下:菲律賓(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國(28360)。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因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時,仍然能保留大量未開發的郊野土地。 從1990年代中期至今,香港本地人口都是女多男少,女性居民的數字多於男性居民,而且這個差距在繼續拉開。 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1990年代以後,每一千人中只有6至7個新生嬰孩,每名香港婦女只出生0.91個嬰孩,再加上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將越趨老化。估計到了2033年,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有27%,相對2003年的11%,這是一個極高的人口老化增長率。這些發展影響到香港政府今後的城市發展規劃。
勞動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勞動人口360多萬人,其中男性佔55.2%,女性佔44.8%。大部分就業人口(85.3%)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佔34.4%;運輸、倉庫及通訊業10.5%;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佔1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26%;從事製造業的只佔5.3%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間,公共廟宇有40座,天後廟宇24座,1841 年已設羅馬天主教香港特別行政區主教傳教區。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約有25.8萬人 。天主教會在香港辦有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基督教1841年傳入香港 ,現已有50多個宗派,信徒28.5 萬人。它在香港也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等機構。其他宗教還有:伊斯蘭教教徒約5萬人 ,其中半數以上是華人,印度教教徒約1.2萬人;還有少數錫克教和猶太教徒。
編輯本段語言文字
目前香港的法定語言(不稱作「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俗稱廣東話或粵語)、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從中國內地、以至世界各地遷居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聽所見的語文遠不止廣州話和英語。 由於中國內地推行簡化字的時候,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漢字書體是繁體中文。 隨著香港人與中國內地交流日益頻繁,香港人普遍認識常用的簡體字。市面上也不難看見為外地旅客而製作的簡體字標語和指示牌。部分學校容許學生在使用中文作答的功課及考試中,使用簡體字作答。考評局也容許學生在公開考試中,使用合乎國家規范(即在1986年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所頒布的《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
編輯本段經濟金融
經貿概況與國際地位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少政府幹預見稱。香港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經濟的典範。香港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擁有鄰近很多國家和地區是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集裝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統以鐵路、小輪、公共汽車等組成的運輸網,幾乎伸展到港內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國際商港,航運業發達。目前已與186 個國家和地區的472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條航線。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香港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主要經濟數據
本地生產總值:14,723億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6.8%(2006年) 【城市國民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2897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9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幣。中國行政區第1名;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 【城市國民生產總值】(名義上) 2030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國行政區第2名;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8名)。 【城市國民生產總值】 2952億美元(購買力評價,2008年世界和地區排名第36名) 人均GDP29350(世界和國家排名第27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2005年數據,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PPP)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亞洲排名第1,超越西歐的四個主要經濟體系;按國際匯率則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亞洲排名第5,次於卡達、日本、阿聯酋及新加坡。綜觀香港各產業,以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比重最高,2005年數字為91%,當中進出口貿易業佔GDP 22.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19.2%,金融及保險業則佔12.7%。
香港的貨幣
香港的貨幣是港元(HK$)。港元的紙幣絕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下由三家發鈔銀行發行的。三家發鈔行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另有少部分十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香港流通的鈔票的新凈程度一向非常高,殘破的舊鈔迴流後會被發鈔銀行收取和銷毀。每年約有三分之一流通鈔票被認定為不再適合流通,並由新鈔取代。 中國銀行發行的1000元港幣鈔票
【銀行業】 香港的銀行業十分發達,滿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銀行的分行。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來形容香港大街上銀行之多,意思是銀行的數目比賣米的店鋪還多。截至2008年年底,香港有143間持牌銀行、27間有限制牌照銀行和28間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88間外資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分行總數約1300間。這些外資銀行來自37個國家,其中71間是屬於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香港的銀行從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發銀行業務,如接受存款、貿易融資、公司財務、財資活動、貴重金屬買賣及證券經紀業務。 【外匯市場】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 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 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黃金市場】 香港不僅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其黃金市場尤為著名,作為全球四大金市之一的香港,是全球的第三大黃金市場,其黃金交易所叫金銀業貿易場。 【股票和債務市場】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間,資本市值總額達94,110 億元(12,065 億美元)。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香港的債務市場已發展為亞太區內其中一個流通量最高的巿場。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1990 年設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為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提供結算和託管服務。 在2006 年9 月,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363 億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數額約為1,304 億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數額共達1,120億港元。
與內地的商貿往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香港飲用水和蔬菜、肉禽蛋的主要來源地。2009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6.5%。內地同時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主要來源地兼最大市場,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香港也是內地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的中心,特別是南中國,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例如銀行和融資、保險、運輸、會計,以及銷售推廣等。
編輯本段政府架構
香港實施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並制定由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領導的管治體制和代議政制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舉、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產生。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頒布法例、決定政府政策以及發布行政命令,並由行政會議協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現任行政長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蔭權。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個決策局和61個部門和機構執行,日常執行的人就是為數約18萬人的香港公務員隊伍。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僱主。
政府部門
香港的政府部門包括「三司十二局」,是司長及決策局的非正式統稱,最早由傳媒使用。三司是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十二個決策局分別是公務員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環境局、食物及衛生局、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香港的政府部門通常稱為「署」或「處」(如衛生署、香港警務處),主管均為香港公務員,大部分向所屬的決策局局長負責,小部分直接向司長負責(如行政署向政務司司長負責),另外還有審計署直接向立法會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
⑺ 香港割讓歷史,回歸的歷程,回歸之後的繁榮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戰敗,在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
在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拉開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序幕。9月24日,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談判,中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全球經濟放緩、非典疫情等一次次的沖擊。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香港人發揚了百折不撓、愈挫愈強的「打拚」精神,順利地度過一個個難關,並繼續保持了自由港和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和最具發展活力、營商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7)香港特區首次發售伊斯蘭債券擴展閱讀: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在新中國外交史上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意義。它成功地達致香港的順利回歸,洗雪了一個半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蒙受的恥辱,使祖國的統一大業向前邁進了一步,並為國際上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創立了典範,是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
回歸後的香港無疑成為了連接中國與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擔著使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種市場經濟體制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和發展中國家兩個發展階段的經濟形態結合起來,加速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在21世紀實現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重任。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⑻ 怎樣通俗地解釋一下伊斯蘭債券
伊斯蘭債券(sukuk)代表的是對特定資產或資產收益權的所有權,對所有權主張權利而非現金流。在中世紀時,伊斯蘭債券具有商業票據的性質,隨著經濟的發展,伊斯蘭債券越來越接近於一般意義上的債券,但又有其自身的特質。與一般債券不同,伊斯蘭債券持有人無論是在基礎資產實現的過程中還是債券到期日都享有對該資產收益的所有權而不是債權。
⑼ 支持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融資有哪些途徑
目前中巴經濟走廊的投資項目主要依賴我國政策性和開發性銀行的信貸融資,股票、債券和衍生品市場所起的作用還非常有限。這主要是因為巴基斯坦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結構性矛盾問題突出,股票市場波動性較大,債券和衍生品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是整個金融體系服務中巴經濟走廊等項目建設中的一個短板。中巴經濟走廊現有的投資項目主要依賴我國政策性銀行信貸資金。對我國政府來說,除了要考慮對巴投資面臨的當地軍事、政治安全風險,還要考慮承擔此類投資的機會成本等問題。因此,要有效發揮債券和股票市場的作用,通過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等方面提升巴基斯坦資本市場吸引外資的能力。
一、發展伊斯蘭債券市場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研究發現,利用交易所債市融資比在股市融資能更有效地避免發展中國家中常見的政府對金融系統的行政干預,例如對市場主體的差別對待;另外,債券融資比股權融資的稅收成本更低。目前巴基斯坦的債券市場發展緩慢,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以政府債券市場為主。如果能夠推動巴基斯坦伊斯蘭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可能聯動中東和東南亞等伊斯蘭國家的資本市場,吸引中東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減輕我國政策性銀行承擔的融資壓力。
伊斯蘭債券與傳統債券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持有人擁有對特定資產或資產收益的所有權,而非債權。伊斯蘭債券通常以信託憑證或參與憑證的方式發行,不能支付利息給債務持有人。近年來,全世界伊斯蘭債券作為一種融資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接受。湯森路透報告指出,伊斯蘭債券和股權基金是投資者和財富管理者最青睞的兩個資產類型,同時伊斯蘭債券市場普遍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對於伊斯蘭國家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量來說,符合其法律、宗教等限制條件的投資工具較少。
總的來說,巴基斯坦金融體系的監管和法律框架、投資者偏好、融資項目以基礎設施為主的特點都使伊斯蘭債券比傳統債券更具發展潛力。因此,巴交所可以利用伊斯蘭債券作為切入點發展債券市場,帶動中東、東南亞等地伊斯蘭國家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開拓更多的融資渠道。
從結構來看,巴基斯坦目前發行的伊斯蘭債券以Musharakah(成本加利潤銷售)和ljarah(資產抵押)為主。Musharakah是用於銷售和購買資產的合同,根據合同中確定的成本和利潤率由債權人與債務人共同分擔公司盈虧,標的資產通常為有形資產(或是債券發行者自己的資產或是從商品經紀商處購買或出售的商品)。ljarah本質上是租賃合同,出租者將資產按既定租金在既定時間內出租給承租者,資產的所有權不變,發行者通常擁有充足的固定資產,因為債券的發行規模不能超過可租賃資產的價值。
在巴基斯坦有一半以上的伊斯蘭債券都是採用Musharakah方式發行,但是用ljarah方式發行的資金量最大,佔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債券總發行量的81%。截至2015年6月,巴基斯坦國內總共發行了88隻伊斯蘭債券,其中15隻是巴基斯坦政府發行的資產抵押伊斯蘭債券,其餘的73隻是公司或類主權機構發行的。這些債券以中長期為主,一般是3-7年期債券。2001-2015年巴基斯坦國內共發行了63隻伊斯蘭債券,在全球伊斯蘭債券發行中占據了1.29%的市場份額,規模達到79.71億美元。另外,巴基斯坦政府分別於2005年和2014年發行了兩次5年期國際伊斯蘭債券,第一次是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發行了6億美元,第二次發行了10億美元,收益率達到了6.75%。
與其他伊斯蘭國家類似,巴基斯坦的交易所在伊斯蘭債券市場上發揮的作用還很小。在截至2015年6月發行的88隻債券中,其中只有6隻公司類的債券在交易所上市。但是,這幾只交易所上市的伊斯蘭債券表現良好,已經取得了小額投資者的歡迎。另外,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給伊斯蘭債券市場創造了一些有利條件。2016年9月,國家稅收委員會在稅收方面做出了新規定,伊斯蘭債券和傳統債券對投資者發生的稅務成本基本相同,這個措施進一步促進了對伊斯蘭債券的需求。
2017年1月,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成功引入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等5家戰略投資者。此次股權收購對目前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有重要意義,因為我國的交易所可以通過產品、系統、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完善巴基斯坦的金融基礎設施,從而為一些項目融資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中金所等進駐巴基斯坦金融基礎設施是我國金融服務"走出去"的重要嘗試,給金融機構海外股權收購起到了聯動示範效應。
但是,通過巴交所發展交易所債市仍然面臨很多困難。例如,有發展潛力的短期和長期伊斯蘭債券產品數量較少,大多數伊斯蘭債券缺乏具有可交易性的二級債券市場,對主權伊斯蘭債券抵押的資產識別困難。更重要的是,整個債券市場發行人、監管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協調機制效率較低。因此,需要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一起協同提升金融基礎設施及配套的服務。
今後巴交所發展伊斯蘭債券市場有幾個重點方向。一是幫助一些有前景的工程製造、化工、通訊類企業發行公司類伊斯蘭債券,為當地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路徑。公司類伊斯蘭債券的發展可以補齊債券市場這塊短板,有效地解決巴基斯坦金融體系中的結構性矛盾問題。
二是在巴交所發行政府伊斯蘭債券,或與境外交易所合作以巴基斯坦政府的名義發行國際伊斯蘭債券。馬來西亞最早推出了場內交易的政府債券,即交易所交易債券和伊斯蘭債券,可充分借鑒其經驗開展跨境伊斯蘭債券業務,爭取其他伊斯蘭國家,特別是中東地區,的主權財富基金等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
二、發展巴基斯坦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是目前巴基斯坦資本市場的核心,也是吸引境外投資者的重要途徑。與銀行信貸相比,股本權益使公司承擔的風險更小,且不會帶來固定的償債費用或使商業公司的資本框架大幅變動。此外,股票市場有利於市場化配置資源。以馬來西亞為例,股票市場可以幫助國企私有化;奈及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經驗證明,股票市場還能幫助境外投資者取得當地企業的所有權。
20世紀90年代中以後10年左右的時間里,巴基斯坦的股市發展迅速。圖2顯示,這期間股票換手率呈迅速增長態勢,顯示出很高的市場活躍度,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還遠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從圖2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機給巴基斯坦股市市場的影響遠高於中國和整個國際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高於印度,反映了資本市場脆弱性和防範外部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危機發生時,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實行管制措施,導致投資者幾個月都無法動用持有的證券和資金,這也直接導致了MSCI將巴基斯坦從新興市場降級為前沿市場。
2012-2016年巴基斯坦的股市總市值與GDP之比分別為21.83%、27.40%、29.01%、26.64%、32.14%,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但是發展迅速,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顯示了股市投資機會在逐漸增多,且潛力很大。
今年5月MSCI的半年度報告已經恢復了巴基斯坦新興市場的地位(已於6月1日正式生效),可是其股票市場的日均交易額只恢復到危機前的一半左右。市場分析人士認為,MSCI的決定會為巴基斯坦股票市場吸引大概3-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概20%是被動型基金。但是,巴基斯坦在整個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只有0.10%,顯著低於去年為巴基斯坦重新安排等級報告中預估的0.19%。顯然,MSCI對巴基斯坦股市能否持續維持其增長態勢存有一定顧慮。另外,只有六個巴基斯坦上市公司有資格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從短期來看,如果巴交所一些關鍵股票指數的穩定增長可以有效地吸引外資。JonathanTsamwisiMuzamani對辛巴威股票交易所的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的交易所提供的融資功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股票指數的表現,指數表現很好時企業會更多地通過交易所融資,而市場出現大幅震動時這個融資功能會大大減弱。
近年來巴基斯坦股市的指數表現不錯。2016年,巴基斯坦股票市場的收益率在全球名列第五。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3月31日巴交所的KSE-100指數累計漲幅到了27.5%,在國際股票指數中排名第一。
KSE-100指數是否能保持穩定持續的增長對企業通過巴交所以首次公開發售或發行新增股票的方式融資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同時,對於巴交所來說,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降低股市波動性,維持股市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股市的劇烈漲跌都會給其對市場的信心帶來沖擊,宏觀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公司治理能力比指數收益率可能更為重要。與中國股市相比,巴基斯坦的股市更加開放,但在防範外來風險的能力方面也更弱。因此,如何增強風控能力、避免市場劇烈波動是巴交所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