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必和必拓公司的歷史
BHP於1885年在墨爾本成立。Billiton於1860年成立。2001年6月,兩公司合並。2003-2004財年,總收入340.87億澳元,總市值1363.5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成為全球第二大礦業集團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鐵礦供應商。該公司與中國已有百餘年的業務關系,包括礦產品和鋼材進出口,礦物和海陸石油勘探等。董事會主席唐·阿格斯(Don Argus), 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地址:180 Lonsdal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燃燒生產商和出口經銷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電力行業的客戶提供高競爭力的動力解決方案。業務結構包括世界先進的資產組合,具有獨特的多資源生產能力,可為歐洲、亞洲和美國這些主要電力市場提供服務。大規模、低成本的礦山生產、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全球物流配送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必和必拓公司的競爭力,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平台。
必和必拓是西方國家中第四大鎳生產商和第二大鉻鐵合金生產商。必和必拓公司向不銹鋼行業-必和必拓公司的主要客戶,提供鎳和鉻鐵合金。集團同樣向特種合金、化工、耐火材料行業提供鎳、鉻鐵合金、鉻礦和鈷。
Ⅱ 趙一輝的人物生涯
趙一輝是河南新鄭人。20多年前他去美國留學, 本來學的是物理,因為偶然的一次勤工儉學, 接觸到光電研究,後來進入美國阿格斯太陽能有限公司,最後做到了首席執行官。
2006年,趙一輝有了在國內開一家新能源公司的想法。從研發到技術,從設備再到市場,一系列條件考慮成熟後,趙一輝開始在國內選址。「 因為我的老家就在咱們鄭州的新鄭,在這期間,鄭州市的各級政府領導跟我們聯絡,希望我們把企業安在河南。 因為我是河南人,跟我離開家鄉時相比,20年的變化足以改變許多距離。」趙一輝在今年5月24日回到河南,7月注冊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7月24日位於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廠房完工。「 明年的這個時候,產品就可以完全下線。 」趙一輝說:「 我們4年半發電量要達到150兆瓦,就業人數達到1000多人!基本形成一個良性的產業鏈。」
美國阿格斯太陽能公司薄膜太陽能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為鄭州市「市長工程」,總投資約3億美元,建設分為三期,一期為30MW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安裝及投產,並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組建河南光伏科技研發基地;二期為120MW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生產線的安裝及投產;三期為後期擴展項目,包括擴產及增設變極器設計和安裝。項目投產後3年將完成股改上市。同時,建成中部地區光伏產業的生產、研發和高級技術人才培訓的基地。
Ⅲ 阿格斯戰士的游戲系列
阿格斯戰士
游戲語言:日語、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
發售日期:1987年4月17日(FC版)、1988年3月25日(世嘉三代版)、1994年4月28日(X68000版)
輸入方式:游戲手柄
發售價格:4980日元(FC版)
「游戲介紹」
《阿格斯戰士》本是街機上一款非常著名的動作游戲,操作性非常好,後來移植到FC上也受到了眾多玩家的好評。游戲中融合了許多RPG要素,擁有升級系統和攻關的特殊道具。游戲地圖是開放式的,雖然各個區域之間是互通的,但是由於特殊道具的限制,使得必須按照流程順序,獲得相應的寶物後才能到達,可以看出以後的許多RPG游戲都採用了類似的設定。而且游戲的迷宮在FC中也算比較復雜的了,所以通關時間在FC的動作游戲中還是算比較長的了。游戲中主角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那個連著鎖鏈可以自由飛出的盾牌了,它是主角的武器,當然這也是游戲的標志之一。關於「阿格斯(Argus)」:游戲的名字「阿格斯」來源於希臘神話,被人們稱作「百眼巨人」,相傳它頭上長有一百隻眼睛,每逢睡覺時都只閉上一、兩隻眼睛。後來被天後赫拉派遺去監視宙斯的情人――變成了母牛的伊俄。宙斯大怒,派神使赫耳墨斯把它殺掉了。阿格斯死後,赫拉取下他的眼睛,撒在她的孔雀的尾巴上作為裝飾。時至今日,這些眼睛還待在孔雀尾巴上,成全了孔雀的美麗。
「系統解析」
第一項Tone為腕力,也就是攻擊力。
第二項Last是胸力,等於防禦力。這兩項數值通過殺敵數的增加而增長,最高9999。
第三項Mind是精神力,在游戲中殺死敵人後會隨機出現五角星,拾取後就會增加,最多可積累7個。使用方法在右邊的Potential里,「Power」、「Attack」、「Recover」選擇後按A鍵即可使用,其具體作用是:
1)Power:增加武器的攻擊速度和威力,消耗3點精神力。Attack:不必接觸就可以攻擊全屏敵人,只要按鍵攻擊就能造成傷害,消耗5點精神力。
2)Recover:HP全回復,消耗7點精神力。按B鍵使用。在得到「戰士徽章」之後,
與特定仙人對話可獲得生命之水,作用是HP全回復。笛子在森林區域的最高的柱子上使用,可打開通向天空之城的門。此外消滅敵人後還會隨機出現血瓶,作用是回復一格HP。此外,當你在流程中被卡住的時候,去找仙人對話,他會給你攻關提示。
阿格斯戰士(PS2)
英文名稱:Rygar: The Legendary Adventure
日文名稱:アルゴスの戦士
中文名稱:阿格斯戰士
游戲平台:PS2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人數:1人
游戲容量:DVD X 1
游戲語言:日語、英文、中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中國香港
發售日期:2002年12月5日(日版)、2003年3月20日(中文版)
輸入方式:PS2專用震動手柄
製作公司:TECMO
發行公司:TECMO
發售價格:7800日元
「游戲介紹」
PS2版為系列全新作品,但名字依然沿用《阿格斯戰士》。主角是一名孤獨高傲但動作俐落的英雄為尋回愛名譽以及安詳的日子,而操控傳說之神具 千變神盾 ,矢志打倒所有阻擋於前方的強敵,並超越眼前無數苦難之豪華動作冒險游戲,於獲得世界肯定後,精湛改良製作之完全中文版,堂堂登場!!
考證希臘、羅馬神話而創造的壯麗劇情,在隨著完全中文版的誕生後,玩者將不再只是如瞎子摸象般地盲目通過,也不需要扮演福爾摩斯,推理劇情,而只需要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深奧與感人。生動的字幕將讓人輕易地了解影片的內容、劇情的發展、武器的操作、過關的訣竅。玩者甚至不需要藉助說明書就能夠立即上手,其流暢的游戲過程將可望讓人多了份想不斷玩下去的沖動與興奮。
有些已經體驗過日文版的玩家或許知道,主角札伊(ゼーン)手中所握的神器-千變神盾,內側暗藏了鎖鏈及刀刃等道具,是攻擊的利器亦是保命的護盾。玩者若能自由自在地揮動這得力幫手,不但是戰而無敵、還可轟破柱子及牆壁等,一享破壞時的沖擊力與超越想像的爽快感。這些原本已讓玩者得到相當樂趣,但不以此為滿足的製作小組,則為了讓中文版的內容顯得更盡理想,而進行動作的細部調整。同時,還企劃開發新的游戲模式,讓好玩的玩家們再多一點刺激的選擇!
透過中世紀繪畫般的筆觸,除了希望帶給觀者一份對那個相當眾神祭品世界的憧憬外,重要的是要賦予玩家融入世界成為神話世界之英雄,展開雄偉壯大冒險的震撼感受。游戲中出現的建築則都帶有一股濃厚希臘羅馬的風味,有大理石的柱子,傾倒半毀的神殿,也有破舊不堪的教堂。其中還包含了空中庭園水上神殿等不失雄偉氣勢,甚至還可從殘骸中感受出一份威嚴之時代表徵。至於在這些深不可測的游戲區域內究竟暗藏了多少玄機則無人知悉。
以古典音樂為架構之音樂組曲,除了聘請俄羅斯之莫斯科交響樂團演奏外,還加入希臘特有之民族樂器等多樣民族樂器及20人的合唱團,更具情感表現的音響效果都讓游戲的環境變得更具說服力,更加吸引人。另外,女主角的主題曲則是由目前古典音樂界頗受矚目之年輕歌後IZZY主唱,絕對要讓玩家在遊玩之餘更是對音樂感到愛不釋手。
阿格斯戰士:肌肉沖擊
英文名稱:Rygar: Muscle Impact(日版英文名)、Rygar: The Battle of Argus(美版英文名)
日文名稱:アルゴスの戦士 マッスルインパクト
中文名稱:阿格斯戰士:肌肉沖擊(日版譯名)、阿格斯戰士:阿爾戈斯之戰(美版譯名)
游戲平台:WII
游戲類型:3D ACT
游戲人數:1人
游戲容量:DVD X 1
游戲語言:日語、英文
發行區域:日本、美國、歐洲
發售日期:2008年12月11日(日版)、2009年2月3日(美版)
輸入方式:WII專用體感手柄
製作公司:TECMO
發行公司:TECMO
發售價格:7140日元(日版)、39.99美元(美版)
「游戲介紹」
《阿格斯戰士:肌肉沖擊》是以2002年12月推出的PS2版《阿格斯戰士》為基礎所強化重製,並針對Wii 遙控器的動態感測功能重新設計,玩家將透過揮動Wii遙控器的方式來操控主角施展獨特的鎖鏈盾劍(Diskarmor)。
本作為Tecmo公司於1986年推出大型機台版以來之後就一直備受玩家好評,游戲中以古代歐洲為舞台,描述孤獨戰士「Zehn」如何使用有如巨大熘熘球一般,將能自由伸縮的鎖練連結在四周布滿刀刃的圓盾的傳說神具武器鎖鏈盾劍「Diskarmor」等裝備來進行戰斗的人氣系列作動作游戲最新作品。本作以之前PS2版為基礎加以製作,除了將角色設計全部翻新之外,另外還將會加入未知的強敵登場,而且在Wii版中還將新增一個所謂的「肌肉模式」(Muscle Mode),這是讓玩家可以透過揮動Wii搖桿來操作主角武器「Diskarmor」的一個模式,並藉此施展出包括「巨人之神牙」、「巴爾干鐵鎚」跟「巴爾巴之鐮」等豐富新招式動作來痛宰對手。
另外由於「肌肉模式」是採取關卡過關型的方式,當玩家將關卡上的敵人全滅之後,就可以往下一個關卡前進,而且在游戲終了之後,除了會對應玩家活躍狀況給予不同稱號之外,另外玩家在關卡戰斗中受到的傷害愈小,如此一來打倒敵人時所能得到的寶石也就愈多,也能在關卡結束之後得到更高的得分!
Ⅳ 請問誰有兩世情緣的VIP章節 醉寂寞的 最好是txt版本的 能發給我嗎 郵箱[email protected]
vip是圖片,已發,請注意查收
Ⅳ 17世界義大利美術的特點是什麼
歐洲社會歷史的進程步入17世紀。隨著歐洲各國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歐洲的美術在這一階段呈現出流派眾多、風格雜陳的繁榮景象。17世紀是西方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歐洲美術,特別是義大利、佛蘭德斯、荷蘭、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美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7世紀是歐洲封建社會的後期,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出現了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共和國,同時爆發了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新的社會階段——資本主義社會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作為一個新興的社會階段,資本主義在歐洲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在義大利,由於商路的轉移,城市手工業萎縮,國內缺乏統一的市場,加上外族的不斷入侵,資本主義在義大利未能取得長足的發展,卻走了一段回頭路——把資本轉向土地。高利貸和地租的雙重盤剝,加重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的斗爭尖銳。所有這一切,使得義大利美術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藝術手法上,都與文藝復興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在佛蘭德斯,由於在尼德蘭革命中沒有取得獨立,17世紀仍然處在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控制下,藝術仍是為奢華的宮廷服務。繪畫的題材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尋求享樂的神話題材和歌功頌德的歷史題材成了佛蘭德斯繪畫的主流。
而荷蘭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獨立的荷蘭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17世紀荷蘭的工商業和航海業都十分發達,阿姆斯特丹成為國際貿易中心,荷蘭有「海上馬車夫」的稱號。荷蘭國內形成了以滿足市民要求為主的商業市場。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生活逐漸從宗教的世界中解脫出來,美術也被從教堂中解放了出來,繪畫藝術不再依靠特權人物或教廷的保護,而是直接依靠市場。由於市民對繪畫內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從而促進了美術風格和題材的多樣化。荷蘭商人熱衷於收購小幅油畫,出售給人們裝飾家庭。在當時的一些公共場所,也用各種題材的繪畫作品作點綴。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了西方美術史上著名的「荷蘭小畫派」。
西班牙自從1588年「無敵艦隊」覆滅後,喪失了海上的霸權,工商業從此一蹶不振。由於戰爭的巨大消耗,人民貧困不堪,西班牙成了歐洲流浪漢和乞丐最多的國家。在這種形勢下,西班牙國內宗教勢力卻又強大,宗教裁判所的絞刑架四處林立。格列柯的繪畫多少反映了這種狂亂的局面,到了委拉斯貴支時代,繪畫的宮廷趣味變得十分具有諷刺性。
資本主義在法國、英國得到的發展與荷蘭的資本主義發展可以說是不相上下。法國自弗朗西斯一世執掌政權以來,政治、經濟都有利於本國的文藝發展,國王與貴族往往以文藝來顯示自己的豪華與富足。英國雖然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經濟比較發達,但是由於原有的美術傳統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它的繪畫處於一種成長階段,相對於歐洲的其他國家而言,要顯得滯後。
17世紀也是歐洲哲學、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一個破除迷信、探索真理的時期。義大利哲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以及近代唯物論的始祖、英國哲學家培根和霍布斯,法國唯物論哲學家笛卡兒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自然科學方面。微積分的創立,血液循環的發現,顯微鏡的發明,化學元素概念的確立,力學三定律的總結等也都發生在這個時代。
一、17世紀義大利美術
16世紀下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開始從繁榮走向衰弱,文藝復興盛期的許多大師相繼去世,群星璀璨的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義大利美術從此進入一個流派紛呈的時期。
產生於16世紀下半葉的樣式主義(亦稱風格主義)美術首先萌發於佛羅倫薩,16世紀中後期遍及全國,只有威尼斯畫派受其影響較少。樣式主義的藝術家都以崇拜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盛期文藝復興的大師自詡,有不少人還是兩位大師的學生。他們對技法和美的強調,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盛期文藝復興的崇拜,拉斐爾的追隨者希望同他運用線條的輕松自在相媲美。樣式主義的流行在一定意義上標志著盛期文藝復興的結束。
進入17世紀,樣式主義美術逐漸退出義大利的歷史舞台,然而,義大利美術並沒有因此而走向單一,三個不同的流派相繼登上義大利藝術的舞台——學院派美術、以卡拉瓦喬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美術和巴洛克美術。
歐洲的美術學院最早產生於義大利,由著名畫家卡拉奇兄弟大約在1585年創辦的波倫亞學院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學院之一。學院派的基本主張一是繼承先輩大師的藝術傳統,總結前人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培養新的藝術人才;二是力圖把年輕的藝術家引向所謂的正路,不受樣式主義美術和卡拉瓦喬主義美術的干擾。學院派強調要保持古代和文藝復興盛期大師藝術的永恆性,如米開朗基羅的人體、拉斐爾的素描、威尼斯畫派的色彩等,把這些看成藝術的楷模。所以,學院派藝術從一開始就有折衷主義的特色,過分強調法則,他們作品的題材大都是描繪宗教或神話,在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輕視色彩。學院派的這些特點為古典主義藝術奠定了基礎,古典主義藝術最終在法國紮下了根,並在那裡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波倫亞學院(Bologna)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奇兄弟,即魯多維柯?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阿格斯提諾?卡拉奇(Agostino Carracci,1557~1602)和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阿尼巴?卡拉奇是三兄弟中最年輕的一個,也是最為馳名的一個,而且他的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的首位傳記作家暨深具影響的藝術理論家貝洛里指出,卡拉奇將繪畫從樣式主義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阿尼巴?卡拉奇善作大型壁畫,也畫祭壇畫和架上繪畫。他為羅馬法爾內塞宮所作的天頂壁畫尤為出色,風格近似米開朗基羅,構圖宏偉,人物生動。為了創作法爾內塞宮的天頂壁畫,他作了五百多張的草圖。他和哥哥阿格斯提諾?卡拉奇以及堂兄魯多維柯?卡拉奇都是不知疲倦的繪圖者。他們無所不畫:繪畫的構圖、工作室的模特、街上的人等,甚至在吃飯時都一手拿著麵包,一手拿著炭筆。他們的目標是忠於自然,但是必須剔除雜質,純化自然。《酒神巴庫斯和阿里阿德勒》是法爾內塞宮天頂畫中的一幅,畫面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巴庫斯和他的妻子正在動物拉的車上前進,飛翔的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勒的頭上。周圍的人是酒神的朋友,簇擁著他們,場面十分壯觀。《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風景》(圖117)是阿尼巴?卡拉奇創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景畫,畫上的風景不是大自然的寫生,而是理想中的風景。畫面中山川、河流、田野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輕煙,畫中點綴著幾個神話中的人物,為的是增加一種傳說的氣氛。這樣的風景畫也叫英雄式的風景畫,因為它具有崇高、庄嚴、典雅的特色。這種古典風格對後來的普桑、洛蘭的風景畫有直接的影響。
繼卡拉奇兄弟之後,學院派的代表人物是格?列尼(Guido Reni,1575~1642)和格維爾奇諾(Guercino,1591~1666)。格?列尼出生在波倫亞附近的卡里維查諾,父親是一個音樂家。他的畫,色調明快,富有抒情色彩,很受一些上層人士的喜愛。《曙光女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構圖宏大,色彩艷麗。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驅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後是太陽神的馬車,美惠三女神帶著愉快的表情,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徵著曙光如錦。格維爾奇諾是學院派中最具有豪放特色的畫家,畫風雄渾凝重,他所畫的人體具有雕塑般的體積感。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在義大利,與樣式主義和學院派美術相對立的是以卡拉瓦喬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美術。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3~1610)原名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由於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喬,所以別人送給他這樣一個綽號。卡拉瓦喬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義大利面臨著經濟衰退,內亂外患,國勢衰弱的年代。卡拉瓦喬的生活歷程也充滿了苦難和艱辛,他的雙親很早就去世了,從小就過著孤獨清貧的生活。由於喜歡畫畫,在他11歲的時候,哥哥把他送到米蘭,進入西蒙?彼得查諾的畫室學習。在這位老師的影響下,曾接觸過樣式主義藝術。但是,對他的藝術起著重要影響的當然還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倫巴底的現實生活。
卡拉瓦喬的藝術生涯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諸位大師相繼逝世後開始的。他的藝術不僅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並推開了17世紀現實主義藝術的大門。卡拉瓦喬的藝術像一座橋,把文藝復興和17世紀兩個時代連接了起來。
1590年,卡拉瓦喬前往羅馬。在羅馬,貧困沒有使他在現實主義藝術道路上改弦易轍,去迎合宮廷藝術的口味。為了能生存下去,他最初給一位樣式主義畫家阿爾皮諾當助手,後來由於和阿爾皮諾藝術觀點不一致,加之於感情上也合不來,最終兩人不歡而散。卡拉瓦喬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籃的孩子》、《酒神巴庫斯》、《逃往埃及的途中》、《女卜者》(圖118)以及《彈曼陀鈴的姑娘》(圖119)等,這些作品都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從《抱水果籃的孩子》這幅畫中可以看到卡拉瓦喬一開始就走著一條寫實的道路。畫中的模特顯然是直接來自於社會底層,他既不是神也不是英雄,而是一個流浪於街頭的賣水果的小孩。這幅作品已經顯示了17世紀繪畫題材的進一步擴大,生活在底層的人進入了畫面,並日益成為描繪的主要對象。《逃往埃及的途中》是一幅宗教題材畫。在這幅畫上,除了那個長著雙翼的天使外,其他人物多是來自現實的生活,顯得十分質朴,就連背景上那頭小毛驢也是照著現實中的樣子描繪的。拉提琴的天使將畫面一分為二,左邊拿著樂譜的約瑟像一個典型的義大利農民,有大鬍子和一雙深陷的眼睛,滿臉皺紋,赤著雙足,身旁放著旅途中簡單的行囊。畫面右邊的聖母抱著孩子,完全是一對人間母子的形象。畫面的背景好像是一個晚秋的黃昏,遠處落日的余暉與地面上的落葉,使畫面呈現出寧靜肅穆的氣氛。在這樣的寧靜中,人們似乎可以聽到天使帶有憂傷情調的琴聲。
卡拉瓦喬所描繪的風俗題材繪畫,在當時曾引起學院派古典主義者的不滿。古典主義畫家指責他過於熱心描繪下層人民的形象,作為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卡拉瓦喬並沒有介意這些指責。《女卜者》是他的早期風俗畫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畫面上的兩個人物都是來自現實生活——英俊瀟灑的羅馬青年和含情脈脈的吉卜賽女郎。男青年正挑逗地望著吉卜賽女郎,吉卜賽女郎好像忘了看手相,而是注視男青年的臉。像這樣描繪愛情的畫在當時的義大利是不多見的。卡拉瓦喬的這些作品可以說是對學院派古典主義和樣式主義的真正挑戰。卡拉瓦喬的色彩受威尼斯畫派的影響,調子十分明快鮮艷,表現了真實生活中見到的色彩。
卡拉瓦喬的早期作品大多是描繪年輕男女,在他們身上充滿了寧靜和歡愉的情緒。卡拉瓦喬的名聲在羅馬日漸高漲,引起了不同的評價。一部分人激烈地反對他,也有一部分人擁護他,包括年輕的魯本斯。隨著義大利日益惡劣的政治狀況和別人對他的攻擊和嘲諷,卡拉瓦喬很快進入了苦悶、彷徨、吶喊的創作年代。大約在1590年,他畫的祭壇畫《聖馬太和天使》第一次表現了畫家的叛逆精神。在畫面上,有兩個與真人等大的人物在畫面的前景,一個是馬太,另一個是天使。他畫的馬太與其他畫家畫的馬太完全不同,在他之前從來沒有哪位畫家把馬太畫成農民模樣。畫面中的馬太把一本書放在膝蓋上,正在吃力地寫字,好像是一個初學文化的人。站在他身旁的天使把住他那雙粗笨的手教他寫字。在聖經的傳說中,馬太是一位很有文化修養的人,而卡拉瓦喬卻把他畫成了半文盲的樣子。由於這一人物畫得粗野,結果引起了訂貨人的強烈不滿,因為訂貨人從沒見過這種形象的馬太。最後卡拉瓦喬作出了讓步,為這座教堂重新畫了一幅祭壇畫,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在這一時期卡拉瓦喬畫了另外一幅畫《多疑的多瑪》(圖十四),畫面上的人物和馬太一樣都是一些樸素的農民。在宗教傳說中,多瑪是基督的門徒中一個最多疑的人,他對任何事情都必須親眼看見才能相信。基督復活後的第八日,他親眼看到了自己的老師才相信這是事實。在畫面上,他正多疑地用手指挑著看基督身上的釘眼。懷疑與探索是17世紀哲學家和藝術家共有的特點,與卡拉瓦喬同時代的布魯諾就主張要敢於懷疑,反對宗教迷信。
進入17世紀,卡拉瓦喬進入他創作的顛峰期,大約在1602年~1604年間,他完成了一幅出色的祭壇畫《基督下葬》(圖120),畫中的基督像一個死於貧困的普通人。畫面上死去的基督處在最亮的前景里,四肢無力,雙手下垂,頭部後仰,有兩個聖徒把他抱起,正要放入昏暗的墓穴中。這里沒有激動不安的殉教氣氛,也沒有聖靈的光圈。從基督瘦骨嶙峋的身體和憂患的臉上,使人聯想到17世紀義大利貧苦農民的命運。《基督下葬》引起了激烈的爭論。1605~1606年間,卡拉瓦喬又畫了一幅與《基督下葬》性質相同的作品《聖母升天》(圖121)。這幅作品也是一幅祭壇畫,是為羅馬的聖瑪利亞-德拉?斯卡勒教堂所作。該作品可以說是卡拉瓦喬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標志了他創作的頂峰。聖母瑪利亞升天是一個傳統的題材,有不少的藝術大師們都畫過這個題材,但卡拉瓦喬畫的聖母升天可謂獨樹一幟。在他的畫上既沒有飛翔的天使,也沒有諸神的贊頌,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凡,完全是人間的景象。在一個破舊的農家茅舍里,死去的瑪利亞躺在床上,一群農民式的人物圍著她哭泣。畫中聖母瑪利亞的形象可以說是歐洲17世紀現實主義藝術中最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之一。1606年,性格暴躁的卡拉瓦喬在與幾個朋友玩擊劍時,由於爭吵竟真的動起武來,結果兩死一傷。卡拉瓦喬逃離了羅馬,開始了流浪生涯。這位17世紀初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在流浪中結束了悲壯的一生,死時年僅37歲。
17世紀義大利現實主義畫家除了卡拉瓦喬外,其他地方畫派畫家的實力也不容忽視,在地方畫派中涌現出不少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畫家和在歐洲畫壇上有影響力的畫家。
熱拉亞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別爾那多?斯特勞茲(Bernardo Strozzi,1581~1644),他善於畫一些帶有世俗風味的宗教題材畫和風俗畫。代表作有《托維特的痊癒》、《魯特琴的琴手》、《天文學者和他的學生》等。曼圖亞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多米尼加?費蒂(Domenico Fetti,1589~1623),他在藝術上仰慕卡拉瓦喬和魯本斯,代表作有《箴言》、《手持哥利亞頭的大衛》等,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真實、樸素、自然。南方那不勒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是薩爾瓦多?羅薩(Salvator Rosa,1615~1673),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戲劇家、演員、詩人、音樂家。善於畫風景畫、肖像畫、歷史畫,在創作上帶有浪漫主義的氣息。代表作有《浪子》、《戰斗》、《有橋的風景》等。
巴洛克是歐洲17世紀的美術樣式,發源於義大利。17世紀是巴洛克美術佔主導地位的時期,所以有「巴洛克時代」之稱。
巴洛克(Baroque)一詞的來源至今仍不甚明確。有人認為來自義大利語的Barocco,含有奇形怪狀、矯揉造作的意思;也有人認為來自葡萄牙語的Barroco,或西班牙語的Barrueco,指畸形的珍珠。這些詞語都含有貶義。巴洛克藝術在當時還有一些別的稱呼,如獨特的、古怪的、狂想的、創新的、現代的等等,不過這些名稱都沒有流傳下來。流傳至今的「巴洛克」這個詞自18世紀以來,一直都被對巴洛克美術懷有偏見的人用作譏諷的稱呼。古典主義理論家貝洛里可能是第一個對巴洛克藝術發起攻擊的人,他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直到19世紀,巴洛克美術才得到積極評價,德國美術史家呂布克在他的《建築史》、瑞士史學家布克哈特在《義大利藝術指南》等書中,都稱頌巴洛克建築之美,建築界也出現一些仿效巴洛克風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劇院。德國美術史家沃爾夫林1888年出版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一書,提出巴洛克是繼文藝復興之後的主要流派,並對其形式特點作了分析。在他之後,義大利學者南喬尼於1895年進而把17世紀文明的特點歸納為巴洛克主義,學術界逐漸形成了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文學、巴洛克哲學等提法。
除了確認巴洛克美術的歷史地位而外,西方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另一方面的發展,即把巴洛克相對於文藝復興的風格特點當作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式與發展模式,認為其他時代和其他民族的藝術也有這種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的演進,甚至認為這是藝術形式或視覺形式是不依社會內容為轉移的獨立規律。首先提出這種主張的也是沃爾夫林。
巴洛克藝術大致有以下的特點:無論是建築、雕刻還是繪畫,都強調運動感、空間感、豪華感、激情感,有時還帶有神秘感,雕刻和繪畫多表現宗教題材。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因此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
17世紀巴洛克美術的最大中心是羅馬,佛羅倫薩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認為,義大利的巴洛克美術分為三個階段:1600~1625年為初期, 1625~1685年為盛期,1685~1750年為後期。但18世紀初年以後的巴洛克美術又另有羅可可美術之稱。與此同時,在整個巴洛克美術發展期間也並行存在著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響,因此17世紀義大利美術仍是相當豐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術中,最能體現巴洛克風格的是建築,巴洛克風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築上體現出來,繪畫、雕刻的發展往往與之配合,形成綜合藝術。實際上,在16世紀美術中,已孕育著巴洛克建築風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維尼奧拉(Vignola,1507~1573)與波爾塔(G.della Porta,1540~1602)共同設計建造的羅馬耶穌會堂被認為是第一個巴洛克建築。1568年維尼奧拉設計了會堂的平面圖,正門立面是波而塔在1575年設計的。早期巴洛克建築的重要代表在羅馬還有馬代爾諾(C.Maderllo,1556~1629)設計的聖蘇珊娜教堂和聖彼得大教堂的東面。但在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建築中,巴洛克建築並沒有得到充分發展,至17世紀才形成真正的巴洛克建築。
17世紀30年代後,巴洛克建築進入成熟時期,這一時期的兩位最傑出的大師是弗?博羅米尼(F.Borromini,1599~1667)和喬?洛?貝尼尼(G.L.Bernini,1598~1680)。博羅米尼是一位建築家的兒子,據說早期曾在聖彼得大教堂工地上當過石匠。他性格古怪,為人倔犟,向來不與人合作,也不帶徒弟,臨死前把自己設計的手稿付之一炬,自殺身亡。他的作品以奇特著稱,好像是藝術家不平靜心靈的反映,給人一種虛幻莫測的感覺。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聖卡洛教堂。
另一位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不僅是天才的雕刻家,而且是著名的建築師。就像一個世紀以前的米開朗基羅一樣,貝尼尼自視為一個雕刻家。他是第一位面對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毫不退縮的藝術家,但是,他與米開朗基羅的個性卻大不相同。貝尼尼性格外向,善交際,談吐風趣,行為與生活舉止具有貴族氣派。貝尼尼的工作速度驚人,就像有一股魔力驅使他完成作品,並能夠有系統並極具效率地管理著一大批助手。他主導羅馬的藝術風貌達半個世紀之久。據說教皇烏爾班八世曾對他說過:「汝之生為羅馬,羅馬亦為汝生」。
貝尼尼生於那不勒斯,父親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舉家遷至羅馬。作為雕塑家之子,貝尼尼最初以製作神話群像和半身像著名。他能將大理石加以雕鑿、打磨,肖似人體的肌肉、毛發和褶皺,甚至能夠表現出顏色。《耶斯特的法蘭契斯一世》(圖122)是為摩德納公爵雕刻的半身肖像,貝尼尼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阿波羅與達芙妮》(圖123)、《普路同和帕爾塞福涅》是貝尼尼為紅衣主教別墅完成的四座極為生動的大理石組雕中的兩件。這一組雕塑的人體都比真人高大,借希臘神話題材來歌頌人類的理想與愛情。
貝尼尼在年僅26歲時,便第一次獲得教皇的委託,製作聖彼得教堂的青銅華蓋(圖124)。這座巨型建築高達29米,以4根螺旋形雕花柱支撐蓋頂,加上鍍金裝飾,雄偉而又華麗。貝尼尼長期擔任聖彼得大教堂內部裝修,使建築與雕刻融為一體。最為著名的是他為教堂祭壇設計的聖彼得法座,衛護的聖徒、飛騰的天使和雲間透射的聖靈之光與建築巧妙結合,充分發揮了巴洛克美術熱烈奔放的特色。貝尼尼還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了門前雙臂環拱形的廣場和柱廊,使它成為西方最美的廣場建築之一。
標志作貝尼尼雕刻頂峰的是他1645~1647年間為科納洛里禮拜堂創作的組雕《德列薩的狂喜》(圖125)。德列薩是16世紀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年時因患癲癇,就潛心修煉,事奉上帝。每當病發時,人就失魂落魄,腦際幻覺叢生,此時據她自述,她能看到種種奇跡。後來她過著隱居的生活,並把每次的幻覺記述下來。這份自述流傳到17世紀,教會便利用它來宣揚宗教的神秘主義,並把德列薩封為聖徒,此事在民間深有影響。貝尼尼運用他那熟練的大理石雕鑿技術,刻畫出了德列薩昏迷中渴求愛欲的復雜的內心情感。除了室內的作品外,貝尼尼的雕刻還被大量運用在裝飾園林和噴水池等建築物上。羅馬的四河噴水池由他和他的學生共同完成。這個噴水池的設計是作為古代方尖碑的基座,規模十分巨大,水池中央有一座假山,假山的四周有四個巨大的人像,他們分別象徵著世界四大河流:尼羅河、多瑙河、恆河、和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在博羅米尼和貝尼尼的影響下,羅馬出現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築大師,他們在羅馬建造了許多華美的教堂、宮殿、廣場與噴泉,使巴洛克風格在整個歐洲廣為流行。
除羅馬外,義大利北部也出現了兩位著名大師:威尼斯的隆蓋納(B.Longhena,1598~1682)和主要工作於都靈的瓜里尼(G.Guarini,1624~1683)。隆蓋納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聖瑪利亞教堂,瓜里尼代表作是都靈的聖洛倫佐教堂和卡爾里亞納宮,皆以靈巧秀逸取勝。傳播於西歐諸國的巴洛克建築,又結合各地特點而各有所長,如法、英等國帶有較嚴謹的色彩,德國南部則華麗輝煌達到極致,西班牙及其統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傾心於繁復與瑰麗,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裝飾傳統,巴洛克美術成為世界美術中的奇葩。
義大利的巴洛克繪畫不如建築和雕刻的影響大。巴洛克繪畫可溯源到米開朗基羅和柯羅喬等文藝復興大師,但主要是通過克服16世紀後期的樣式主義而發展的。而在這一過程之初,兩位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卡拉瓦喬和卡拉奇又分別以現實主義和學院派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風格的形成比較復雜,它吸收了這些大師的寫實傾向和一些手法特點,如明暗、色彩、透視等,並配合巴洛克建築而發展。17世紀後期的典型巴洛克繪畫作品都是天頂壁畫和裝飾壁畫,其中最著名的是波佐創作的聖伊尼亞齊奧教堂天頂壁畫《伊洛納底烏斯的榮光》(圖126),他把巴洛克透視畫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波佐的追隨者中包括日後來中國清廷工作終身的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巴洛克美術也在北京圓明園的西洋樓建築上有所體現。但最偉大的巴洛克畫家不是義大利人,而是佛蘭德斯的魯本斯,他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藝術對西方畫壇具有更持久的影響。另一方面,從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角度看,另幾位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風格特色。
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
Ⅵ 有描寫畫家的電影推薦嗎要唯美一點的比如雛菊之類的
繪畫還是做愛 Peindre ou faire l'amour(2005)
導演:
Arnaud Larrieu
Jean-Marie Larrieu
主演:
丹尼爾·奧特尤爾 Daniel Auteuil
薩賓·阿澤瑪 Sabine Azéma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威廉和曼德琳住在山腳下的一個小城。他們結婚多年,彼此忠誠相愛,生活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夫婦倆唯一的女兒去了義大利,現在他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就行了。 一次,曼德琳去周圍的山中散步,她在一所老房子前支起畫板准備畫畫,卻遇到了亞當,他優雅博學但是雙目失明。亞當帶曼德琳參觀了這所房子,說這房子正在尋找買主。曼德琳一眼就看中了,於是和威廉商量決定買下來。 搬進新家後的幾個星期,威廉和曼德琳沉浸在幸福快樂中。他們開始和亞當以及他年輕的女伴伊娃過從甚密起來,亞當的住所距離他們只有幾百碼遠,一天,亞當的房子不幸遭遇火災,但一切都無所謂。
莫迪里阿尼 Modigliani(2004)
導演:
Mick Davis
主演:
艾爾薩·茲爾貝斯坦 Elsa Zylberstein
安迪·加西亞 Andy Garcia
巴黎畫派才子莫迪里亞尼,出生之年比畢卡索晚三年,僅擁有三十六歲短暫的一生,他的一生,盡是充斥著酒精、大麻與女人的放盪生活,然而,他的繪畫或雕刻作品卻是完全兩樣的對比——穩定而精準的線條、沈著的色彩、簡潔的造形及有條不紊的表現手法。莫迪里亞尼的一生,可以說是由一連串的「抗議」串成的——抗議中產階級的志得意滿,抗議他那寫生風景的繪畫老師,抗議不認同、不回饋他藝術才能的整個社會,抗議他自身久患的結核病。他在酒精與葯物中極端放恣,他在創作時也一樣狂野,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在絕望與貧病交纏之下,以瘋狂的速度創作,和時間之神艱苦地競賽,最後終於以三十六歲的短暫生命,為藝術綻放永恆的光芒。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03)
導演:
彼得·韋柏 Peter Webber
主演:
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科林·費爾斯 Colin Firth
Geoff Bell
以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楊·維梅爾(Jan Vermeer)為題材的歷史影片。改編自Tracy Chevalier的同名暢銷小說。以舊時代女人試圖突破環境限制、改變自身命運為描寫主題。
葛麗葉(Scarlett Johansson 飾)是出身貧苦人家的少女,因為前往畫家維梅爾(Colin Firth 飾)的家中幫佣,在維梅爾家幫佣期間,葛里葉必須在好色畫商、掌利權的老夫人、忌妒狐疑的少夫人、不懂人事的孩子間周旋,更重要的,她愛上了男主人。擁有極高藝術天份的葛麗葉,深深影響了維梅爾的創作,甚至成為畫中的模特,但卻因為身分地位的懸殊,而空餘一場情恨……
畫魂(2003)
導演:
關錦鵬 Stanley Kwan
牛樂 Le Niu
主演:
李嘉欣 Michelle Lee
伊能靜 Shizuka Inoh
劉燁 Ye Liu
著名華人畫家潘玉良有著傳奇的一生。
醉畫仙 Strokes of Fire(2002)
導演:
林權澤 Kwon-taek Im
主演:
崔岷植 Min-sik Choi
安聖基 Ahn Seong-gi
孫藝珍 Son Ye jin
1850年代內憂外患的朝鮮,人民過著艱苦的生活。被人毆打的乞丐少年張承業被書生金柄文所救,二人結下終生不解的友誼。在金柄文的朋友李凝軒的幫助下,承業在大畫院正式拜金柄文為師學畫。五年後,承業憑著自己過人的天分,開始學有所成,離開了老師雲游天下。一次偶然的機會,承業結識了青樓女子梅香,為她在群擺上畫了梅花,並題寫了「梅花一生不賣香」的字句。不久,承業來到初戀情人李凝軒的妹妹素雲家中,為久病的李凝軒作了一副《仙鶴圖》。李凝軒仙逝後,承業告別素雲繼續流浪。當時的社會非常鄙視作畫的文人,失意的承業只得繼續四方遊走,修身養性。一天,承業來到一個鄉村,偶遇在此避難的梅香,令得他百感交集,再次面對相逢離別。承業一路走到濟州島,遇見了參與政變的老師金柄文,老師首次認可了學生的作品,可承業卻自認為沒有達到理想中的境界。再度回到漢城,承業無意又碰到梅香,恍然間,他終於明白他一生苦苦追尋的是什麼。
弗里達Frida(2002)
導演:
朱麗·太莫 Julie Taymor
主演: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Alfred Molina
薩爾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本片講述了已故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卡羅傳奇般的一生。弗里達(薩爾瑪·海耶克飾)從小生活在墨西哥城,七歲的時候她患了小兒麻痹症,導致右腳活動困難,甚至不能正常上學。十八歲那年,她又遭遇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不僅導致了弗里達終身不孕,還給她的心靈遮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在以後的日子裡,弗里達始終無法擺脫後遺症的纏繞。
面對這一切,弗里達並沒有灰心喪氣,她對生命的熱誠依然那麼強烈。在母親鼓勵下,她研習繪畫,並因此結識了恩師里維拉,與他譜出愛曲。透過畫筆,她那天賦才華充分表現出來;她的毅力,讓她成為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
波爾多慾望天堂Goya in Bordeaux(1999)
導演:
卡洛斯·紹拉 Carlos Saura
主演:
弗朗西斯科·拉瓦爾 Francisco Rabal
José Coronado
影片再現了戈雅這位開啟了現代畫風的一代畫家的人生軌跡和心靈歷程,追憶了那個時代歐洲畫壇和宮廷志趣以及藝術探索。戈雅在多年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中,除了噩夢和非理性的幻想的陪伴,他再也聽不到小鳥的歌聲、女人的笑聲,無法享受音樂的震撼,唯一能做的是消沉而悲哀地在女兒練琴時用手的觸摸去感受琴體的震動。因為他被疾病奪去了聽力,只能在追憶中和過去的自我和逝去的歲月對話,他的聽眾只有他的女兒。他深深地懂得,只有理性的幻想才是藝術之母、奇跡的起源。而他終日徘徊在非理性的幻想中,使他陷於惡魔的折磨和糾纏中。在幻覺中他走上街頭,被人當成瘋子。有誰知道他的平版畫的成功、他筆下那個栩栩如生的動人女人的故事,以及他這位宮廷畫師的輝煌歲月。他們在沙龍里相遇,那裡有最具才華的人物和政治家,也有最高貴典雅的女人,他的繪畫藝術正是在這些人中得到肯定。但是,一切都在45歲時發生了改變,從此,他只能傾聽自己的思想。
慾海輪回Artemisia(1997)
導演:
Agnès Merlet
主演:
傑克斯·諾勒 Jacques Nolot
Miki Manojlovic
Valentina Cervi
講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女畫家阿特米西亞青年時代的愛情故事。
片中的女主人公阿特米西亞·簡提列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奧拉其奧·簡提列斯基(Orazio Gentileschi 1563-1639)是在義大利很有名望的畫家,她擅長創作富有表現力的作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她戲劇性一生的反映。阿特米西亞在19歲時在羅馬被父親的朋友兼同事阿格斯提諾·塔西強奸,並在隨後的審訊過程中飽嘗折磨,但她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那個時代的性別偏見,最終塔西被繩之以法。1612年,她和藝術家皮埃托·斯提阿特西結婚且定居佛羅倫薩,還成為了瓦薩里創建的繪畫學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卡拉瓦喬Caravaggio(1986)
導演:
德里克·賈曼 Derek Jarman
主演:
Nigel Davenport
肖恩·賓 Sean Bean
劇情
影片是對性、犯罪行為和藝術的一種深思,導演成功地將影象和繪畫這兩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現出來,豐富地描繪出義大利傳奇畫家的一生。
安德烈·馬松與四種元素André Masson et les quatre éléments(1958)
導演:
Jean Grémillon
類型:短片
片長:24分鍾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劇情
表現了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安德烈·馬松(1896—1987)的創作歷程及其所思所想
梵高Van Gogh(1948)
導演:
阿倫·雷乃 Alain Resnais
主演:
Claude Dauphin
劇情
以荷蘭著名畫家梵高(1853—1890)的繪畫作品作為影像素材講述了梵高的生平並評述了他的繪畫藝術。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一望無際的麥田,古樸清幽的農舍,梵高及其朋友和鄰居們的形象依次出現在銀幕上。這些形象不是攝自現實的生活場景,而是取自畫家的繪畫作品,零碎的形象在攝影機的關照之下復活起來。
倫勃朗Rembrandt(1937)
導演:
亞歷山大·柯爾達 Alexander Korda
主演:
查爾斯·勞頓 Charles Laughton
17世紀荷蘭著名繪畫大師倫勃朗,世稱畫聖。影片從他的中年時期即1642年開始,當時倫勃朗事業成功,可是他心愛的妻子他所崇拜的偶像他畫了多年的模特兒莎士基婭不幸去世。倫勃朗在精神和生活上受到不堪忍受的打擊。莎士基婭給他留下了—個四歲的兒子和—筆可觀的財產。從此,倫勃朗變得沉默寡言,全部精力和樂趣都傾注在繪畫上。雖然他的繪畫才華遠近聞名,可是有人對他的畫並不欣賞。倫勃朗十分清高,為人正直,不為宮廷貴族畫畫。這樣,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貧窮潦倒,連買畫筆和油彩的錢都付不出,房屋和傢俱被債主們拍賣。倫勃朗晚年,愛上了—位名叫漢珠里長的年輕女傭。他得到莫大的安慰,可是姑娘體弱不久去世。倫勃朗的晚年孤單凄苦。然而,他工作努力,從欣賞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快樂。
Ⅶ 請問美國阿格斯私募基金公司同美國富通保險公司是一個公司嗎
這位網友,你好,謝謝你的提問!
不知道你基於什麼出發點問這個問題,首先,富通保險是歐洲的保險公司,在他成立的180多年裡面他的業務主要在歐洲,並且,他在2015年將他亞洲的業務以100多億的價格賣給了中國本土頂級的PE機構九鼎投資。
因為富通的主營業務是保險,所以我的觀點是,美國阿格斯私募基金公司跟富通保險不是一家公司。
該回答來自於網路問咖 王暉 大咖
Ⅷ 請給我哈利波特全部角色與飾演者的資料
【人物名字含義】
1.阿不思·珀西瓦爾·伍爾弗里克·布萊恩·鄧布利多(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阿不思是拉丁文中白色的意思,因為鄧布利是與黑魔頭伏地魔對立的白魔法師。鄧布利多根據羅琳自己說是「蜜蜂嗡嗡叫」的意思。
2.西弗勒斯·斯內普(Severus Snape):西弗勒斯在拉丁文中是嚴厲的意思,和斯內普的性格蠻相符的。但實際上,Snape只是英國的一個小村莊的名字。斯內普在英文中與蛇這個詞只差一個字母!難怪斯內普是斯萊特林的院長。
3.米勒娃·麥格(Minerva Mcgonagall):通常的翻譯是密涅瓦,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也就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雅典娜。
4.赫敏(Hermione):從發音上就可以判斷是從希臘奧林匹斯山上著名的眾神使者赫爾墨斯的大名中化出來的。當今哲學領域流行的「解釋學」原來也脫胎於赫爾墨斯之名.難怪赫敏在小說中以機敏和智慧著稱,許多難解的啞謎一經她手即可迎刃而解。
5.萊姆斯·盧平(Remus Lupin):盧平來自於拉丁文詞根LUP,即狼的意思-LUPINE是「像狼一樣的人」,而LUPUS是"豺狼座".據說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居民有時就把狼人叫做「LUPIN」!萊姆斯就更有趣了,這是羅馬傳說中被母狼喂養過的雙生子之一的名字,可愛的小狼崽子!
6.小天狼星布萊克(Sirius Black):SIRIUS當然就是天狼星,而布萊克是「黑色」。他變身這之後就是一隻黑色的大狗。
7.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彼得這個名字太普通了,似乎沒什麼特殊意義。小矮星是「長的很小」的意思,這個名字還可以拆開成為PET I GREW,意思差不多是「我變成了寵物」!
8.阿格斯·費爾奇:費爾齊是英文動詞「偷」的意思,而阿格斯則是希臘神話中一百隻眼睛的巨怪。
9.海格(Hagrid):據羅琳的說法,HAGRID是古英語中的單詞,是「很糟糕的夜晚」或「睡不好覺的晚上」。
10.阿拉斯托·穆迪(Alastor Moody):ALASTOR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復仇的魔鬼,而穆迪在在英文中則是情緒多變的意思。
11.賓斯教授:BINNS發音很接近BEEN,在英文中是動詞BE的過去分詞形式。這位教授已經是鬼魂,也的確是過去式了!
12.湯姆·里德爾:RIDDLE是英文「謎語」的意思,一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羅琳要玩文字游戲了。
13.伏地魔VOLDEMORT是來源於法語VOLE DE MORT,即「死亡的飛翔」或「飛離死亡」。難怪老伏同志整天想著長生不老。
14.達力:DUDLEY是從英國俚語DUD變化而來,意思是很無聊的人。
15.佩妮姨媽:PETUNIA是牽牛花的意思,而她的妹妹。哈利的媽媽莉莉的名字則是百合花的意思。牽牛花象徵憤怒和憎恨,而百合象徵純潔。
16.馬爾福:MALFOY是由法語MAL FOI變化而來,意思是不好的信仰。這一家人都是食死徒,全是信仰黑魔法。而德拉科。DRACO是拉丁文中龍蛇的意思,而龍在西方是和撒旦聯系在一起的。德拉科也是古雅典一位極其殘暴的立法官的名字。
17.盧修斯.馬爾福:LUCIUS和LUCIFER很接近,和德拉科一樣。盧修斯也是古雅典一位很殘暴的立法官名字。
18.納西莎.馬爾福:NARCISSA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就是那個有自戀情結,愛上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的年輕人。納西莎是水仙花的意思,代表自戀。
19.路威(海格的三頭大狗):(fluffy)意思是「毛茸茸的」。
20.海德薇:是12世紀德國女聖徒的名字。
21.格蘭芬多:GRYFFINDOR的名字來源於法語GRYFFIND』OR,意為金色的格蘭芬。格蘭芬是希臘神話中一種半獅半鷹的生物,基督教後來常用它作為耶穌的象徵,因為它代表對大地(獅子)和天空(鷹)的控制。
22.斯萊特林:SLYTHERIN是從英文SLITHERING變化而來,這個詞的意思是蜿蜒地滑,常用來形容蛇。斯萊特林的象徵就是蛇,銀色的象徵!
23.拉文克勞:RAVENCLAW,直譯就是渡鴉的腳爪。拉文克勞學院的象徵就是老鷹。
24.赫奇帕奇:HUFFLEPUFF,源於英文HUFF和PUFF。兩個詞都和吹氣有關,不知有何聯系。赫奇帕奇學院的象徵是Badger(獾) 。
25.麻瓜:MUGGLE是從英語俚語MUG變化而來,意思是傻瓜。
人物名字中英對照:
哈利 波特 Harry James Potter
羅恩 韋斯萊 Ron Billius Weasley
赫敏 格蘭傑 Hermione Granger
阿不思 鄧不利多 Albus Dumbledore
吉德羅 洛哈特 Gilderoy Lockhart
米勒娃 麥格 Minerva Mcgonagall
西弗勒斯 斯內普 Severus Snape
萊姆斯 盧平 Remus John Lupin
多比 Dobby
閃閃 Winky
伏地魔 Voldemort
湯姆 里德爾 Tom Riddle
魯伯 海格 Rubeus Hagrid
奇洛 Professor Quirrel
斯普勞特 Professor Sprout
霍琦夫人 Madam Hooch
特里勞妮 Porfessor Trelawney
小天狼星 布萊克 Sirius Black
雷古勒斯 布萊克 Regulus Arcturus Black
小矮星 彼得 Peter Pettigrew
弗立維 Professor Flitwick
塞德里克 迪戈里 Cedric Diggory
威克多爾 克魯姆 Viktor Krum
費爾奇 Filch
芙蓉 德拉庫爾 Fleur Delacour
瘋眼漢穆迪 Mad-eye Moody(阿拉斯托.穆迪 Alastor Moody)
巴蒂 克勞奇 Baty Crouch
盧多 巴格曼 Ludo Bagman
康奈利 福吉 Cornelius Fudge
比爾 韋斯萊 Bill Weasley
查理 韋斯萊 Charlie Weasley
弗雷德 韋斯萊 Fred Weasley
喬治 韋斯萊 George Weasley
金妮 韋斯萊 Ginny Weasley
珀西 韋斯萊 Percy Weasley
亞瑟 韋斯萊 Aurthor Weasley
莫麗 韋斯萊 Molly Weasley
弗農 德斯禮 Vernon Dursley
佩妮 德斯禮 Petunia Dursley
達力 德斯禮 Dudley Dursley
秋 張 Cho Chan
拉文德 布朗 Lavender Brown
帕瓦蒂 佩蒂爾 Parvati Patil
德拉科 馬爾福 Draco Malfoy
伊戈爾 卡卡洛夫 Igor Karkaroff
馬克西姆夫人 Madam Maxime
帕德瑪 佩蒂爾 Padma Patil
奧利弗 伍德 Oliver Wood
高爾 Goyle
文森特 Vincent Crabbe
龐弗雷夫人 Madam Pomfrey
李 喬丹 Lee Jordan
安吉利娜 約翰遜 Angelina Johnson
西莫 斐尼甘 Seamus Finnigan
迪安 托馬斯 Dean Thomas
納威 隆巴頓 Neville Longbottom
厄尼 麥克米蘭 Ernie Mcmillan
科林 克里維 Colin Creevey
丹尼斯 克里維 Dennis Creevey
詹姆 波特(哈利 波特之父) James Potter
莉莉 波特 (哈利 波特之母)Lily Potter(莉莉 伊萬絲 Lily Evans)
凱蒂 貝爾 Katie Bell
佩內洛 克里瓦特 Penelop Clearwater
艾麗婭 斯平內特 Alicia SpinnetProfessor Binns
平斯夫人 Madam Pince
奧利凡德 Mr Ollivander
摩金夫人 Madam Malkin
尼可 勒梅 Nicolas Flamel
皮皮鬼 Peeves
胖修士 Fat Friar
哭泣的桃金娘 Moaning Murtle
血人巴羅 (斯萊特林的幽靈)Bloody Baron
差點沒頭的尼克 (格蘭芬多的幽靈)Nearly Headless Nick
麗塔 斯基特 Rita Skeeter
辛尼斯塔教授 Professor Sinistra
格蘭普蘭教授 Professor Grubbly_plank
潘西 帕金森 Pansy Parkinson
伯莎 喬金斯 Bertha Jorkins
羅傑 戴維斯 Roger Davis
戈德里克 格蘭芬多 Godric Gryffindor
赫爾加 赫奇帕奇 Helga Hufflepuff
羅伊納 拉文克勞 Rowena Ravenclaw
薩拉查 斯萊特林 Salazar Slytherin
月亮臉 (萊姆斯 盧平) Moony
尖頭叉子 (詹姆 波特)Prongs
大腳板 (小天狼星 布萊克) Padfoot
蟲尾巴 (小矮星 彼得) Wormtail
巴克比克 Buckbeak
牙牙 Fang
【電影】
1、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2001年11月4日 英國首映
2、哈利·波特與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2002年11月3日 英國首映
3、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2004年5月31日 英國首映
4、哈利·波特與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年11月6日 英國倫敦首映
5、哈利·波特與鳳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Phoenix)——2007年6月28日 日本東京首映
6、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2008年11月20日 上映
7、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尚未拍攝
哈利·波特
一位獅子座的人.敢於同黑暗勢力斗爭,但有時過於沖動.討厭斯內普教授,但得知真相後,他在哈7中表示,"斯內普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 他的一個兒子以兩位校長的教名命名。在他人生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人給了他幫助,使他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勇敢、自信、富有愛心的巫師。
關於其簡單家譜:
祖先:伊格諾圖斯·佩弗利爾
父親:詹姆·波特 母親:莉莉·伊萬斯·波特
本人:哈利波特 妻子:金妮·韋斯萊·波特
大兒子:詹姆·波特
二兒子: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
小女兒:莉莉·波特
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
教子:泰德·盧平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第七部。作者曾透露在這部書中將有兩個主要人物死亡。出版後答案揭曉——是韋斯萊家的搗蛋鬼雙胞胎之一弗雷德和家養小精靈多比。這無疑讓無數哈迷心碎。《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已被譯成64種語言,全球銷售逾3.25億冊。J·K·羅琳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向記者透露了她含淚寫下該系列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艱辛過程。羅琳在英國廣播公司(BBC)2007年7月6日播出的節目中說:「當我完成接近終結的一章時,我絕對是嚎啕大哭。」羅琳獨自在酒店房間中寫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她回憶說:「我發自內心地在哭,我在酒店的小酒吧一口氣喝下半瓶香檳,回家時,我的臉上滿是淚水沖下的睫毛膏。那可真是太難了」。2007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問世10周年。迄今為止,該系列小說已被譯成64種語言,總銷量已達到3.25億冊。羅琳也因創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而名利雙收。《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也是它的終結篇。它已於2007年7月21日發行。哈7的出版還上榜了美國著名雜志《時代周刊》07年度十大新聞,並名列第四。《時代周刊》這樣說道:羅琳7月21日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本即最後一本《哈林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書在美國開售後的24小時內售出了830萬本,兒童和成人整夜排隊以購買此書,並在第二天花整個晚上的時間閱讀此書。評論家對羅琳的這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
【關鍵詞】
魂器(Horcruxes)
伏地魔希望通過魂器以長生不老,可他失敗了。他的魂器都被哈利波特等人毀了。
他是史上第一個造出多於一個魂器的魔法師,共7個:里德爾的日記本(被哈利用蛇怪毒牙銷毀);馬沃羅·岡特家(亦說是斯萊特林家的)的戒指(被鄧不利多用浸過蛇怪毒液的寶劍劈開);寵物蛇納吉尼(被納威用寶劍砍死);拉文克勞的冠冕(被克拉布的厲火燒壞);斯萊特林的掛墜盒(被羅恩用寶劍劈碎);赫奇帕奇的聖杯(被赫敏用蛇怪毒牙扎碎)和哈利波特(無意中造的,被伏地魔親手毀壞)。
死亡聖器(死聖的三件物品)
哈利波特第七部中殺死伏地魔的東西,也是第七部的主要內容。
死亡聖器包括:隱形衣,老魔杖和復活石。
譯者簡介
馬愛農 女士 1964年9月出生於江蘇南京,1982-1986年在南京大學外文系英文專業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1986-1990年在南京醫學院(現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部擔任英語教師,1990-1993 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專業為翻譯理論與實踐,1993 至今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外文編輯室任編輯,2000年評為副編審。從事翻譯工作近20年,完成譯著20多部,其中既有面向成人的暢銷書和經典文學作品,也有充滿童趣,文字優美的兒童文學佳作。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外文編輯室工作期間,她翻譯了《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該系列作品至今仍是最暢銷的兒童文學叢書,贏得了千萬讀者的熱愛。
哈利波特七中斯內普最終擺脫「大反派」的角色,我們的小哈利也會隨著鄧布利多的暗示最終找到死亡聖器(以下簡稱聖器)
哈系列中最有智慧的鄧布利多教授的很多比為人知的故事也會被發掘,讓讀者重新認識,全面認識這個偉大的魔法師。
哈系列中最聰明的赫敏在哈7中有多次分析失誤,但無疑的她幫助哈利走向了尋找魂器的正途,而不是去尋找聖器。
哈系列中最平平的羅恩可是重回英勇,親手毀滅了一個魂器。雖然他有離隊出走的經歷,但大家看到後面幾章就會明白是魂器搞的鬼。
納威靠著勇氣召喚出格蘭芬多的寶劍最終砍死納吉尼.
哈利從盧娜的父親謝諾菲留斯口中得知死亡聖器的詳細內容.
【「哈利·波特 世界」大事紀年表】
1900年以前的瑣碎往事
公元前382年奧利凡德開始製作魔杖。如果不算羅恩提到的埃及金字塔魔法的話,這是我們JK阿姨的筆下能探知的最早事件。
公元962年歐洲的巫師們開始使用飛天掃帚了。可那時候的掃帚騎著非常不舒服,遠遠比不上現在的火弩箭,有一份德國手稿為證,它記載了三名巫師從掃帚上下來,個個都極不舒服。
公元993年以前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建立。當時的歐洲社會極為仇視魔法師,這種情況才導致了當時最有才華的四位巫師作出遠離麻瓜開辦一所巫師培訓學校的決定,這四位巫師是:戈德里克·格蘭芬多,羅伊納·拉文克勞,薩拉查·斯萊特林和赫爾加·赫奇帕奇。他們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公元10世界到11世紀。在霍格沃茨創立的幾年之後,薩拉查·斯萊特林在學校里修建了密室,並最終離開了學校。
公元1000-1100(11世紀)魁地奇運動開始初現。這得益於格蒂·基德爾的文字記載。從她的日記里我們得知魁地奇運動發源於一個叫魁地沼的地方,這也是此項運動得名的緣由。當然如今她的記載已經成了被妥善保存的文物。
公元1163年 普德米爾聯隊組建。它是魁地奇聯盟里最古老的球隊。
公元1203年霍利黑德哈比隊成立。這支球隊只招收女巫,我們熟知的鼻涕蟲俱樂部成員gj是該隊的現任隊長。她是斯拉格霍恩的愛徒。
公元1227年 伊格納切·威爾斯密發明了飛路粉。
公元1269年金色的飛俠被引入到魁地奇比賽中,這後來演變成了魁地奇運動中的第三種球:金色飛賊。
公元1294年三強爭霸賽建立。這是霍格沃茨、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這三所歐洲魔法學校之間的傳統賽事。
公元1362年尼克·勒梅出生。他是目前唯一知道的魔法石製造者,也是鄧不利多的好朋友。
公元1473年第一屆魁地奇世界盃舉辦。這屆世界盃上有一場比賽被載入了史冊,因為這場比賽是有史以來最為暴力的比賽之一。
公元1492年 「差點沒頭的尼克」被殺頭。在那之前他的名字是敏西·波平頓的尼古拉斯爵士。
公元1550-1620年聖芒戈魔法醫院建立。這所醫院之所以叫聖芒戈是因為他的建立者名叫芒戈·邦漢。
公元1612年妖精叛亂。他們在這場叛亂中使用了霍格莫德村的小酒館作為指揮部。
公元1637年 《狼人行為准則》發布。
公元1692年國際巫師聯合會舉行峰會,這次重要的會議達成了巫師秘密國際法案。他們將27種動物列成了不能被人類察覺的神奇生物,後來這個數字一直不斷增加。
公元1790年巫師大會宣布養龍為非法。這在後來成了一條婦孺皆知的禁令。
公元1811年新任魔法部部長羅根·斯頓普商人。他的偉大成就就是發布法令界定了人和動物的區別,這是幾百年來第一個為魔法世界大多數成員接受的定義。
公元1844年 阿不思·鄧不利多出生。
公元1855年 阿不思·鄧不利多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伏地魔誕生之前的故事
(1900-1949年)
公元1917年 弗蘭克·布萊斯出生。他是里德爾府的官價。
公元1925年 米勒娃·麥格出生。
公元1927年 湯姆·馬沃羅·里德爾出生。
公元1927年 《神奇生物在哪裡》首次出版
公元1928年12月6日 魯伯·海格誕生。
公元1931年 海格的母親拋棄的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這一年海格3歲。
公元1936年 米勒娃·麥格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38年鄧不利多去孤兒院去接湯姆·馬沃羅·里德爾去霍格沃茨上學。他被分到了斯萊特林學院。
公元1939年 里德爾聽說了密室的傳說並決定去尋找它。
公元1940年 魯伯·海格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41-1942年間 海格的父親去世。
公元1943年裡德爾打開了密室,並釋放出了藏在其中的蛇怪。霍格沃茨的學生桃金娘被蛇怪殺害。
公元1943年6月13日海格被指控放出密室里的怪獸,因此被開除出校。而里德爾則獲得了對學校特殊貢獻獎。
公元1943年夏天裡德爾在小漢格頓的里德爾府謀殺了他的父親和祖父母。
公元1943年9月 里德爾創造了他的日記,並將其變成了一個魂器。
公元1945年鄧不利多打敗黑巫師格林沃德。碰巧的是,這一年裡麻瓜世界裡希特勒也被反法西斯陣營打敗。同年裡德爾離開霍格沃茨,成為了伏地魔。
伏地魔掌管下的黑暗時代
(1950-1990年)
公元1951年 麗塔·斯基特出生。
公元1952年 《神奇的魁地奇球》首次出版。
公元1954年 盧修斯·馬爾福出生。
公元1956年12月 麥格開始在霍格沃茨任教,當時她31歲。
公元1960年11月9日 西弗勒斯·斯內普出生。
公元1960年在這一年出生的還有詹姆·波特、莉莉·伊萬斯、小天狼星布萊克、萊姆斯·盧平、小矮星彼得。
公元1962年 小巴蒂·克勞奇出生。
公元1965年 盧修斯·馬爾福進入霍格沃茨。
公元1969年 亞瑟·韋斯萊和莫莉·普魯維特結婚。
公元1970年-1971年間 鄧不利多成為霍格沃茨校長。
公元1970年11月29日 比爾·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4年 斯坦·桑帕克出生。
公元1975年 蒙頓格斯·弗萊奇被禁止進入豬頭酒吧。
公元1975年 小天狼星、詹姆和小矮星彼得成為了阿尼馬格斯。
公元1976年 奧利弗·伍德出生。
公元1976年8月22日 珀西·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6年9月小天狼星、詹姆、盧平和小矮星彼得製造了活點地圖。同月小天狼星布萊克離開了自己的布萊克家族。同時布萊克家族也不再承認他是家族中的一員。
公元1977年9月詹姆和莉莉分別當選男女學生會主席。同月塞德里克·迪戈里出生。
公元1977年10月 安吉麗娜·約翰遜出生。
公元1978年4月1日 喬治和弗雷德·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9年 秋·張出生。
公元1979年 小矮星彼得開始向伏地魔通風報信。
公元1979年9月19日 赫敏·格蘭傑出生。
公元1980年雷古勒斯·布萊克為替換魂器而犧牲。同年,同為食死徒的卡卡洛夫和多洛雷夫被逮捕並送進阿茲卡班的監獄。
公元1980年 蘇珊·博恩斯和德拉科·馬爾福出生。
公元1980年鄧不利多面試西比爾·特里勞妮,後者作出了一個關系重大的語言。
公元1980年3月1日 羅恩·韋斯萊出生。
公元1980年6月23日 達力·德思禮出生。
公元1980年7月30日 納威·隆巴頓出生。
公元1980年7月31日 哈利·波特出生。
公元1981年斯內普開始在霍格沃茨任教。他開始申請的是黑魔法防禦術,可鄧不利多卻讓他教授了魔葯學。
公元1981年8月11日 金妮·韋斯萊出生。
公元1981年10月24日波特夫婦使用赤膽忠心魔咒,而小矮星彼得則成為了他們的保密人。
公元1981年10月31日 波特夫婦被殺,伏地魔被哈利·波特擊敗。
公元1981年11月1日(或2日)小矮星彼得製造慘案假裝被殺。小天狼星蒙冤。
公元1981年11月1日晚海格將哈利送往鄧不利多教授處。哈利被安置在德思禮家。
公元1982年 比爾·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4年 查理·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5年 小天狼星布萊克的母親去世。
公元1987年 珀西·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8年 比爾成為校學生會主席。
公元1988年喬治·韋斯萊和弗雷德·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9年塞德里克·迪戈里和安吉麗娜·約翰遜進入霍格沃茨學習。前者被分到了赫奇帕奇,後者則分到了格蘭芬多。
公元1989年-1990年 奇洛教授遇見伏地魔。
時間線是如何確定的
除了那些古老的事件擁有確定的年代之外,哈利在霍格沃茨的6年並沒有直接的年代證明,好在,《哈利·波特》的正文中還是出現了可供推測的點。在《密室》里,我們的主人公哈利參加了「差點沒頭的尼克」舉辦的五百年忌辰晚會,而在晚會的蛋糕上我們讀到:「尼古拉斯·德·敏西·波平頓爵士逝於1492年10月31日。」這個日子加上五百年,就是那次忌辰晚會舉辦的日子——1992年10月31日,那時哈利正在讀霍格沃茨二年級。還有,在《死亡聖器》里提到哈利的父母去世在1981年10月31日,而那時哈利才1歲,當他11歲,也就是1991年時,他才會去學校讀書。
於是哈利在霍格沃茨讀書的日子被確定了下來,往前倒推,伏地魔得失的年代也確定了下來。整個故事就印在了真實的時間線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都要感謝「差點沒頭的尼克」和哈利父母無私的幫助。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劇情提要
作者:J. K. 羅琳
英國第一版: 1997年7月1日, 出版公司:Bloomsbury Books
美國第一版: 1998年9月1日, 出版公司:Scholastic, Arthur A. Levine books
本書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部。
英國版書名是《哈利波特與聖賢之石(哲人石)》,簡體中文版本沿用的是美國版的書名。
其它傳媒出版物:
有聲書
Stephen Fry (英國版)
Jim Dale (美國版)
電影 (華納兄弟公司出品 - 2001年11月)
錄影帶/DVD
電子游戲 (由EA電子藝界發行)
詳情與細節:
書名說的是一塊煉金術士們夢寐以求的石頭,它以能將普通金屬轉變為黃金和能使人長生不老而聞名於世。
英國版書名: 《哈利波特與聖賢之石(哲人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美國版書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情節概述
哈利·波特,出生於1980年7月31日。1981年10月31日邪惡的魔法師伏地魔用「阿瓦達索命」咒語殺害了他的魔法師父母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他的母親是為了保護他死的。伏地魔對哈利並沒有成功的謀殺造成了他們二人的某種聯系,伏地魔的一些力量被傳輸進入哈利的身體。哈利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閃電形的傷疤,而伏地魔卻損傷慘重,此後就消失了。哈利從母親處得到的愛和伏地魔留下的力量使哈利在今後與邪惡魔法師斗爭中得到了永不消失的保護。
成為孤兒的哈利被巨人和人類的混血兒魯伯·海格——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鑰匙管理員救出。海格按照該學校校長偉大的魔法師阿不思·鄧布利多的指令,把處於簡陋的襁褓之中的轉交給了哈利的「麻瓜」(不了解魔法的)親戚——他的姨媽佩妮·德思禮和姨父弗農·德思禮。他們生活在倫敦的小惠金區。他們有一個寵壞了的兒子達力(1980年6月22日—)。德思禮一家極其厭惡魔法,並且向哈利隱瞞了他的身世——騙他說他父母是因為車禍而死的。德思禮一家虐待哈利,把樓梯下面的一個骯臟的、充滿蜘蛛網的櫥櫃作為哈利的卧室。
哈利波特在11歲生日的一周前,開始收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要他去上課的信(專輯) 件。德思禮一家意欲藏匿所有的信,並且決定搬家到鄉村逃避信件。但是海格最後還是找到了他們,並且告訴了哈利他父母的情況。海格把哈利波特帶到了對角巷 ——一個可以買到為上學做准備的各種魔法物品和魔法書的地方。哈利最後得到了一張從倫敦國王十字車站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車去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車票。
霍格沃茨所有的學生需要被一個會說話的古式帽子(分院帽)「分類」,分到不同的學院去。四個學院中的每一個學員都有著自己的特性,斯萊特林充滿野心和狡猾;拉文克勞的魔法師有很高的智慧;格蘭芬多是勇敢的;赫奇帕奇公正不阿,忠心耿耿。這頂帽子認為哈利波特應該進入斯萊特林,哈利自己卻不同意,最終帽子尊重了他,把他分到了格蘭芬多學院。緊接著的兩個被分到格蘭芬多的學生——赫敏·格蘭傑和羅恩·韋斯萊成為哈利最為親密的朋友。被分到斯萊特林的德拉科·馬爾福成為了哈利波特最大的對手。
這一學年內,哈里學習了一些魔法知識,聖誕節,他收到了一件隱形衣作為禮物,但是卻沒有找到署名。哈利藉助它可以在學校城堡中任意走動而不被人看到。他在城堡中發現了厄里斯魔鏡,在這個魔鏡中,哈利可以看到他的父母。
哈利還學會了打魁地奇,這是一種風靡魔法師屆的騎在飛天掃帚上打球的運動,事實上它挺危險的。
哈利、羅恩、赫敏發現了鎖在霍格沃茨一段禁區走廊里的、海格命名為毛毛的三頭犬,他們思索這三頭犬在看守著什麼,並認定是魔法石(賢者之石)。他們仨覺得險惡的魔葯課教授西弗勒斯·斯內普一直想要為伏地魔偷取魔法石,因為魔法石可以令伏地魔長生不老、獲得力量。
哈利、羅恩、赫敏覺得斯內普偷取魔法石日子到了,便進入了禁區走廊的陷板門,通過安全保護系統,最終,哈利一人進入了最後的看護室,卻發現了真正想要偷取魔法石是奇洛教授,而不是斯內普。斯內普一直在(或許是不情願的)保護哈利波特遠離危險。哈利與奇洛教授和寄生在奇洛教授身體上的伏地魔對抗,最後,哈利藉助愛的力量勝利了,伏地魔的靈魂卻沒有死亡,逃跑了。阿不斯·鄧布利多和製造出魔法石的尼可·勒梅一致認為為了防止伏地魔再來偷魔法石而毀掉這枚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神秘的神奇的魔法石。
學年結束了,哈利回到了德思禮家。
Ⅸ 蘇州阿格斯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阿格斯公司致力於開發製造高端醫療成像和治療設備和耗材產品,分別在美國加州、蘇州工業園區和武漢光谷設有研發實驗室和GMP生產車間。
法定代表人:肖典
成立時間:2016-03-24
注冊資本:863.62745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59400053768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桑田街218號生物產業園2號樓401單元
Ⅹ 有沒有人能科普一下美國初期的巴巴里戰爭
英法強盛之後,對付海盜國家並無良策,只好採取和對方談判的辦法,以每年交付保護費的形式保證本國商船的安全。但這只能保證少被綁架,綁架的事情還時有發生,英法為此多次炮轟巴巴里諸國港口,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但事過境遷,海盜還是依然故我。1783年和1784年,西班牙兩次炮轟阿爾及爾,第二次炮轟非常慘烈,導致阿爾及爾總督求和,使西班牙船隻贏得幾年的安全。但是海盜國家利用歐洲國家的矛盾和戰爭而朝三暮四,使得地中海海盜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在獨立前,北美的商船掛英國國旗,在獨立戰爭中則受法國軍艦的保護,因此較少被綁架。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國商船失去了歐洲兩強的庇護,1784年,世界上第一個承認美國獨立的國家摩洛哥成為第一個綁架美國商船的海盜國家,兩年後經過成功的外交交涉而要回了船員和船隻。1785年阿爾及爾綁架了兩艘美國船,船隻被拍賣,船員成為奴隸和人質。
西班牙政府給美國政府提供了解救船隻和船員的意見,但是是用繳納稅收的方式以防止更多的襲擊發生。美國總統托馬斯·傑弗遜決定派遣使者前往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試圖商談交換船員。摩洛哥是北非諸國中第一個與美國簽訂條約的(1786年7月23日)。這個條約最終終止了摩洛哥海盜隊美國船隻的襲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條約的第六條:如果有任何美國人被北非諸國海盜俘虜,美國人應當被立即釋放並且被摩洛哥政府保護。美國同其他北非主要國家的外交比起摩洛哥就失敗了很多。阿爾及利亞對美國的海盜行動開始於1785年7月25日(捕獲了縱帆船瑪利亞和多芬)。四國要求$660,000的賠償金,但是美國使者只有$40,000。用外交談判的手段達成合理的賠償數額艱難地前進。瑪利亞和多芬船隻上的船員被羈押了十年,在這其中還有陸續被抓的其他船隻上的船員。1795年,阿爾及利亞與美國達成協議,釋放抓獲的115名船員,美國支付一百萬美金的贖金。這佔了1∕6的美國財政預算, 同時要求更多的錢財作為不再進一步搶劫的稅金。持續的索要最終迫使美國政府於1798年成立美國海軍部。目的在於防止海盜進一步襲擊美國船隻同時終止北非海盜索要贖金。
多封被俘船員的信和證詞顯示了被俘人員遭受奴隸對待,雖然北非諸國的監押與歐美諸國所指有所不同。囚犯們可以獲得財富和資產,同時提高自己的地位。其中一個例子是詹姆斯·利安迪·卡斯卡特。他享有阿爾
美軍
及利亞基督奴隸的最高地位——國王顧問。即便如此,被俘人員依舊被迫做苦工勞力,忍受著疾病和寄生蟲的侵襲。由此,美國公民強烈要求政府採取直接措施以阻止海盜對美國船隻的襲擊。
傑斐遜把談話內容告訴了外交事務秘書長約翰·傑倫,傑倫把的黎波里大使的言論提交到了國會。傑斐遜表示支付贖金進一步鼓勵了襲擊行為。盡管約翰·亞當斯同意傑斐遜的觀點,但他相信在現行條件下,美國應當繼續支付一部分贖金直到美國海軍完全建成。美國剛剛經歷過一場戰爭,這使得海軍負債累累。聯邦軍隊和南方軍隊就國家需要和稅收壓力爭論不休。傑斐遜一黨堅信國家的未來發展在於西部擴張,大西洋的貿易威脅榨幹了國家的錢財和精力。美國支付阿爾及利亞贖金,以後15年每年都再支付一百萬美金可以使美國船隻安全通過。1800年,贖金金額佔到了美國政府財政的20%。
傑斐遜繼續為終止贖金奔走,華盛頓也給予支持。隨著1794年美國海軍的正式建成和海軍力量的上升,美國最終有實力拒絕支付贖金。
3美國宣戰
編輯
1801年在傑弗遜即將就職總統的前夕,國會通過了新的海軍立法:為總統另外提供6艘護衛艦,總統可以直接指揮它們及命令其執行載人指令。處於美國與巴巴里強權即將宣戰的緊張形勢下,這些艦艇被派遣到利比亞海岸去保護美國的商貿及履行海上義務,同時被命令在任何發現敵方船隻的情況下摧毀它們。1801年傑弗遜正式就職總統,黎波里的帕夏(或稱總督)尤素福·卡拉曼勒要求從新政府獲得225,000美元(1800年,聯邦總收入略高於10,000,000美元)。但傑弗遜堅守了自己一貫的信念並拒絕了這個要求。很快,尤素福·卡拉曼勒向美國宣戰。尤素福·卡拉曼勒並沒有通過正式的紙質文件宣告戰役的開始,而是按照巴巴里的傳統發式砍倒了美國領事館前的旗桿。鄰近的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沒有跟隨黎波里的行為。
作為回應,傑弗遜派出一小股軍隊前往黎波里地區保護美國船隻和公民的安全,但國會堅持認為他是未經憲法,沒有國會批准,超越防線。傑弗遜對國會說:我向你們提供了戰爭的全部信息,你們在行使自己重要職能的時候,應該利用知識,看清形勢,慎重的權衡。盡管後來國會沒有投票表示贊成正式宣戰,他們授權總統指示指揮官武裝船隻,抓住黎波里帕夏所有的船隻和貨物。
1801年1月,經過激烈的戰役,企業號帆船擊敗了的黎波裏海盜船。1802年,為了回應傑弗遜在對付海盜上的權力要求,國會通過了新的法令:允許總統採用武裝船隻在大西洋,地中海及毗鄰海域 保衛美國海員及商貿的安全。該法令授權美國船隻扣押屬於黎波裏海灣的船隻,並把捕獲的財產分發給帶船隻進入港口的人們。
盡管如此,美國海軍在質疑海面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傑弗遜在1803年向國會就此問題進行施壓,並在黎波里地區得到了更多兵力,部署了許多全國最好的軍艦,像美國阿格斯號,乞沙比克號,星座號,憲法號,企業號,無畏號,費城號和妖女號都投入了使用。整個1803年,普雷布爾建立和維持封鎖北非港口,並執行了一系列突襲和攻擊城市的行動。
和這場淵源有關的涉及到了美國立國、美國海外戰爭、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甚至美國反恐戰爭!
首先,「駛向的黎波里」或譯「奔向的黎波里」(前譯主要是因為曾經是美國海軍的遠征吧),這一句正是美國陸戰隊marines軍歌的頭一句。
其次,美國海軍當年遠征軍艦之一「費城」號的艦長班布里奇創辦了美海軍第一所海軍軍官學校,美國海軍史還尊稱他為美國海軍重要創始人。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美國海軍里的西點軍校)里有美國最早的軍事紀念碑——「的黎波里碑」。
最後,據稱此戰為美軍的第一場海外戰爭,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海外「政權更替」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