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用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信用貨幣,是以銀行或者國家的信用作為擔保,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是貨幣發展的現代形態。
它通常由一國政府或金融管理當局發行,其發行量要求控制在經濟發展的需要之內。
廣義的信用貨幣包括銀行券、匯票、期票、支票等可以充當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憑證;狹義的信用貨幣僅僅指銀行信用貨幣,即流通中的現金和銀行存款。
信用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可兌現的信用貨幣和不可兌現的信用貨幣兩個階段。
由於政府濫發而多次發生通貨膨脹,在破壞兌現性的同時也促進了信用貨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到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遂獨佔了貨幣歷史舞台。
進入20世紀50年代,信用貨幣主要採取了非實體化的存款貨幣的形式,人們的貨幣只有一小部分以現金(鈔票和鑄幣)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記賬符號的形式存在銀行的賬面上,當收到貨幣時,由銀行將付款人賬戶上的存款劃轉到收款人的賬戶上;當需要支付貨幣時,付款人可以簽發由銀行發給的支票,通知銀行將其存款賬戶中的一定金額轉入收款人的賬戶。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存款貨幣的支票劃轉方式越來越多地被「電子貨幣轉移系統」代替。
B. 信用貨幣制度下金銀儲備成為貨幣發行的准備。為什麼錯
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與代用貨幣不同,它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在20世紀30年代,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引起經濟的恐慌和金融混亂,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國家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因此,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這一貨幣形態。所以信用貨幣不以金銀為准備而以國家信用為保證。如果以金銀為保證就不叫信用貨幣了,叫金銀復本位制。
C. 信用貨幣制度構成要素內涵是什麼!
信用貨幣制度構成要素內涵是:
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流入流通領域;
信用貨幣般有央銀行發行並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法償能力;
流通貨幣僅僅只現金也包括銀行存款;
信用貨幣能與任何金屬進行兌換其發行般金銀保證;
信用貨幣制度種管理貨幣制度;
國家通過貨幣流通調節對宏觀經濟進行調節。
總結: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與代用貨幣不同,它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在20世紀30年代,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引起經濟的恐慌和金融混亂,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國家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因此,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這一貨幣形態。
D. 信用貨幣制度有何優缺點未來貨幣發展演化的方向是什麼
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決定了其優缺點:
它以不兌現的紙幣為本位幣,一般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發行的
不兌現紙幣不代表任何貴金屬,不能兌換黃金等貴金屬
非現金結算占據主導地位
信用貨幣的性質使流通中的貨幣量與經濟增長的需求量相適應的要求。
優缺點原因相同,貨幣發行時沒有足夠貴金屬作為准備金而僅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當然是有監管單位的,不過關鍵時候都是監守自盜,例如民國後期濫發法幣,實行的金圓券)優點很明顯利用杠桿原理可以溢生大量(虛擬)財富,央行也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與此同時一旦信用受到大范圍質疑,或者由於濫發貨幣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銀行大面積擠兌,信用貨幣就會缺乏完全的支付能力,那麼貨幣勢必貶值,國民經濟也會重創。
(1)信用貨幣制度的優點
信用貨幣制度取代金屬貨幣制度可以說是貨幣制度發展史中的質的飛躍,它突破了貨幣的黃金限制。
(2)信用貨幣制度的缺點
a、現代信用貨幣是一種不兌現貨幣,沒有規定的發行保證,其發行的過程缺乏內在的制約機制,很容易出現財政發行,導致通貨膨脹。第
b、信用貨幣不具有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的能力,只要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需要量的容納彈性會直接表現為幣值下降、物價上漲,影響市場的穩定。
C、信用貨幣中的存款貨幣可以通過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尤其是貸款業務進行大規模存款派生,而商業銀行作為企業,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有往往突破存貸款控制比例導致信用膨脹。
未來貨幣的演化方向:
1、國際化
2、電子貨幣將充當重要角色
E. 信用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
(l)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本位幣,政府發行的鑄幣為輔幣;
(2)實行補課兌換制度,即本位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值關系,紙幣不能兌換金銀,不兌現的銀行券由國家法律規定強制流通,發行權集中於中央銀行或發鈔銀行,成為無限法償貨幣和最後支付手段;
(3)實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紙幣的發行可以自由變動,不受一國所擁有的黃金數量的限制;
(4)銀行券由銀行通過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貨幣通過銀行轉帳結算,隨著金融發展程度的提高,現金流通的數量和范圍越來越小,而非現金流通成為貨幣流通的主體;
(5)實行管理紙幣本位制度,即發行者為了穩定紙幣對內對外的價值,要對紙幣的發行與流通進行周密的計劃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經濟學家又把信用貨幣制度稱為管理紙幣本位制度。
F. 為什麼發行貨幣需要國債,國債和國家貨幣有什麼關系
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已發行的貨幣是負債(表示對公眾的負債),它必然有在資產中的某一個類別作為支撐.比如一份新發行貨幣對應一份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能憑空發行,否則將導致貨幣發行泛濫,惡性通貨膨脹發生.
如果當時實行的是金本位制貨幣制度,則新發行多少貨幣要依據國庫新增加多少黃金來定(該制度規定:每一個英鎊含黃金若干.),二者嚴格掛鉤.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據GDP增長率或者稅收增長率,則意味著以未來的國家財政收入作為這一部分新發行貨幣的支撐. 搞清楚了這幾個基本點,再來理解"以國債為抵押"的意思. 國債通常是國家通過財政部發行的、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如稅收)作為還款來源的債券。 所以,"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實際上是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作為新發行貨幣的資產支撐。
G. 信用貨幣的制度建立
信用貨幣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為了兩個步驟,而這兩個步驟的實現又是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兩個國際貨幣制度來進行的。前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內的自由兌換關系,後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際上各國政府間的自由兌換關系。
1.布雷頓森林體系
二戰後為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貨幣體系,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有美、英中、法等44國代表參加的世界貨幣金融會議上,創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史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是:
(1)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價格為35美元。
(2)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國政府承擔各國政府(中央銀行)以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義務。
(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1%上下幅度波動,各國央行有義務在超過規定界限時進行干預。
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以「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但美元的價值仍然是與黃金掛鉤的,同時各國政府仍然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將美元自由兌換為黃金,它只是切斷了公眾將紙幣在國內自由兌換成黃金的關系,並沒有切斷各國政府在國際市場將美元自由兌換成黃金的關系。
這個體系對二戰後擴大國際貿易往來和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是致命缺陷是:美元的供給剛性使美元同黃金的可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1971年8月5日,美國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對外國府和中央銀行履行美元對黃金的兌現義務。隨後幾年裡各國政府紛紛宣布其貨幣與美元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制代替了固定匯率制。
2.牙買加體系
1976年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達成
《牙買加協定》,之後逐漸形成國際貨幣關系新格局,即「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協定》的原黃金條款作了新的規定:
(1)黃金不再作為各國貨幣定值標准,它作為特別提款權的價值單位也被取消。
(2)廢除黃金宮價,成員國可在市場上自由進行黃金交易。
(3)成員國間及成員國與基金組織間的債權債務必須用黃金清算的規定取消。
(4)基金組織持有的黃金應逐步加以處理。
(5)基金組織在其對黃金問題的決定中,要避免在黃金市場上干預金價或確定一個固定金價。
(6)黃金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地位由特別提款權取代
3.信用貨幣制度的實質與優缺點
牙買加體系中對黃金條款的改動,實際上是要實現黃金的非貨幣化。它切斷了各國政府將美元儲備自由兌換成黃金的關系,從而也切斷了紙幣與黃金的最後一層關系,國際貨幣體系徹底過渡到了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之下。
信用貨幣體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缺乏彈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貨幣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有了更大的調控空間,但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政府的貨幣發行規模擺脫了黃金儲備的束縛之後,很容易失控,各國政府的負幣當局在貨幣發行規模上已經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他們在貨幣發行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百分之幾百。由於紙幣的信譽依賴於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現財政或貨幣危機,信用貨幣便會一文不值,從而造成社會危機。
自從信用貨幣主導國際金融體系之後,西方發達國家始終在與通脹作斗爭,惡性通貨膨脹造成的危害已經有目共睹。信用貨幣超量發行的結果除了通脹和金融危機外,另一個重要結果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的爆炸式擴張,這種由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發展引發的貨幣異化現象,是現代國際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課題。這些問題不但是管理層要從理論和制度層面要面對的,也是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在金融投資實踐中要面對的。而深刻理解這些現象,適應新形勢的前提是必須對黃金有深入的了解。
H. 為什麼說信用貨幣制度下隱含著產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通貨膨脹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
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
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
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望採納點贊。
I. 為什麼依靠國家信用發行的不一定是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由於政府濫發而多次發生通貨膨脹,在破壞兌現性的同時也促進了信用貨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到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遂獨佔了貨幣歷史舞台。
J. 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1)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本位幣,政府發行的鑄幣為輔幣;
(2)實行不可兌換制度,即本位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值關系,紙幣不能兌換金銀,不兌現的銀行券由國家法律規定強制流通,發行權集中於中央銀行或發鈔銀行,成為無限法償貨幣和最後支付手段;
(3)實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紙幣的發行可以自由變動,不受一國所擁有的黃金數量的限制;
(4)銀行券由銀行通過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貨幣通過銀行轉帳結算,隨著金融發展程度的提高,現金流通的數量和范圍越來越小,而非現金流通成為貨幣流通的主體;
(5)實行管理紙幣本位制度,即發行者為了穩定紙幣對內對外的價值,要對紙幣的發行與流通進行周密的計劃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經濟學家又把信用貨幣制度稱為管理紙幣本位制度。
(10)國債發行與信用貨幣制度完善擴展閱讀
貨幣制度又稱幣制,是一國政府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貨幣流通結構和組織形式。典型的貨幣制度包括貨幣材料與貨幣單位;通貨的鑄造、發行與流通;貨幣發行的准備制度等內容。
貨幣制度也指國際貨幣體系,即國際間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各國為了解決在國際貿易、國際結算中國際支付手段、國際儲備資產等國際貨幣問題的需要,對於涉及國際貨幣流通各個方面,包括貨幣的兌換與匯率制定、國際收支調節、國際結算制度、國際儲備體系、國際貨幣關系、國際金融市場等。
在國際范圍內自發地或經過協商談判調節確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原則、規制、辦法、機構,形成國際貨幣體系。
最初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於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適應當時國際經濟關系的需要和各國國內貨幣制度的現實情況自發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時,逐漸瓦解,分裂為若干貨幣集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國家中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到70年代後由於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漸瓦解。改革國際貨幣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國際貨幣制度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