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國債違約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如果真違約,不僅令美國國債失去信用,也使美國成為全世界的眾矢之的。美國賴賬將導致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發生紊亂,美元會大幅貶值,全球金融、股市隨之紊亂,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漲價。整個世界都受不了,也包括美國自己。
如果美債違約,世界經濟立即進入大蕭條。 如果美國債務上限不增加,美聯儲不再購買美國債券,那麼到期的美債就會被列入垃圾級別。 同時,其它地方債務和企業債務也會降級,導致利息負擔更加沉重。 美國財政將被迫削減開支,醫療機構、軍工企業等高收入領域將遭到顯著的打擊。 同時,美國企業債務成本上升,會迫使大量高資產、高負債、低利潤的企業虧損或者破產。 另外,債務成本壓力將迫使美國資本迴流,補充國內企業的資本金。 當經濟困難的時候,世界經濟的本質就是比誰更爛。 目前歐盟的救市措施,並不是實質上想改變什麼,而只是想給自己「粉飾」得好看一些。 既然部分美債成為垃圾,那麼歐洲一些國家的債務也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垃圾。 中國外儲的現金很少,大多數由債券構成,包括1萬億左右的美債和可能超過4000億的「兩房」債券,還有數目不詳的歐洲國家債券。 到時候,這些外儲因為債券貶值,直接就會部分或者大部分成為損失。 同時,美債和歐債成為垃圾,就意味著歐美經濟立刻進入「冰窖」。 中國已經連續減少的出口,將快速進入完全停滯狀態。 同時,中國有8000多億美元的外債,其中據說超過70%是短期外債。 而一旦美歐經濟停擺,國際資本會快速迴流。 屆時,中國外儲遭受巨大損失(尤其是無法變現)、進入中國的巨額國際資本撤離、加上償還短期外債、另外國內資金也蜂擁外逃,中國的3.2萬億名義外儲可以在短時間內流失殆盡。 中國將沒有外匯買糧食、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橡膠等等大宗商品;也沒有錢購買機械、電子元件、晶元、汽車、飛機、以及其它奢侈消費品等產成品。 沒有錢買大宗產品和關鍵部件,中國社會活動將完全停止。 而中國需求消失,會讓大宗商品回到歷史低位,靠賣大宗商品富裕的中東和俄羅斯等產油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大宗礦產和糧食生產國,其收入將劇減。 這些國家從中國的進口,也會一夜之間消失。 同時,依賴產品出口中國的德國、日本、法國、英國(教育出口)等國,大量產能也將閑置,投資將難以回收。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集中地,其金融、IT、消費品、教育文化等等領域也將全面進入神的萎縮狀態。 這樣的結果是2008年的場景重現,而且比2008年的狀況更惡化。 屆時,世界范圍內的房地產、汽車、奢侈消費品等非生活必需品將變得非常不值錢。
B. 中國已發生的五例債券違約是哪些
建議減持各類債券基金
統計顯示,年初至今,國內債券市場已發生的實質違約或擔保人代償事件多達18起,涉及債券24支,其中僅3月份以來就有11起,涉及債券12支。各種降級事件也頻頻發生,根據海通證券統計,今年以來評級下調或展望下調的主體多達13家。按照慣例,年報發布之後的5至7月份往往是評級調整的高峰期。有業內人士推測,今年初以來,負面評級事件明顯多於往年,降級潮可能將集中襲來。公開信息顯示,公募債券自11超日債出現違約以來,12湘鄂情(5.47, 0.00, 0.00%)、11天威MTN2、12中富01、10英利MTN1、15山水SCP001、12聖達債、13山水MTN1、15山水SCP001、15亞邦CP001、11天威MTN1、15宏達CP001、15雨潤CP001、15東特鋼CP001和15華昱CP001等多隻公募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違約事件已超過30起;三月末以來債券二級市場單邊賣出報價大幅低於市場估值的有30多隻(有違約風險的債券)。雖然部分債券通過政府出面協調幫助發行人、銀行和承銷商等相關機構解決處置,或發行人債務重組等方式最終實現償付,但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已成為趨勢。
C. 中國買的美國國債違約後是否血本無歸了中國理論上可以全部拋售嗎...
美國不可能違約,全球很多國家持有美國國債,中國在美國國債里只算很小一部分,如果違約,美國就沒有信用,怎麼維持全球霸權,和美元地位,違約就等於美國失信全球,美國損失遠比中國多,可能會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也不可能發生,中國年年出口那麼大,大量美元往哪裡放,高端武器和科技不買中國,中國有錢沒地方花,放家裡發霉總比放美國有點利息,就算美國把錢還給中國,吃虧是中國,美國沒錢就會大量印鈔票,到時候美元乏值,中國大量美國也乏值,所以必須保證美元,這就是美元全球霸權好處,美國花錢你又把錢送回去,他又花你又送,不送吃虧是你,美元霸權是美國命根子
D. 我國會不會有債務危機
中鍋的債務危機已經在2011年4月已經開始出現
以雲南為開始的地方zf債務違約事件 波及大東北 廣東 四川
基本是地方zf城投債務違約 未來2年在大量債務到期 違約是註定的
去年已經有總計3萬多億的債務 延遲 利息還不起 自己可以去查
現在不是 會不會有 而是已經爆發 zf不允許報道 銀監會和財政布把事情往後拖延而已
還有地方 銀行 國企 等最終債務都是鍋家在背 隱性債務龐大 集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E. 我國會出現債務危機么
看圖參考【20181215?16
添米帝的前農行首席經濟學家講的視頻在18日紀念大會後陸續被X:
債券融資也好,股票融資也好,在今年都是被腰斬,更多的是違約。10月份以前,前三季度企業債的違約已經超過1000個億。
按照官方的數據,企業債的違約今年會超過1200億,還有大量企業的破產,現在的企業是成片的倒下,國有企業也倒下了。
渤海鋼鐵,這是我們偉大的世界500強。在它倒下時,它的負債余額1920個億,實際上它的負債余額可能達到2800億。
地方債務,也是我們金融市場非常大的一個麻煩。
國家審計署說是17.8萬億,人大財經委的副主任賀鏗先生說是40萬億還不止,超過40萬億,而且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想還債。
1.房地產市值超過GDP 400%,居世界和歷史最高水平
2.房地產財富占居民全部財富接近80%,全球和歷史最高水平
3.租金收益率平均不到2%,價格泡沫顯然非常嚴重
4.銀行貸款超過70%以房地產抵押
這是官方的數據,過去十年,IPO定增差不多9萬多億,9萬多億,40%拿去幹嘛?拿去炒股票、炒期貨,參股金融公司,並沒有拿去搞主業,上市公司這樣能好嗎?所以股權質押現在質押要爆倉要完蛋,作為經濟學者我是反對政府去救的,股權質押你要爆倉就該爆倉,幹嘛去救啊,你為什麼要拿股權質押的負債你拿去幹嘛去了?
我也認識不少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老闆。坦率的說,相當一些股權質押的資金並沒有拿去真正搞他的主業,都去幹嘛了?都去玩虛的:買理財,買房子。官方公布的數據,我們上市公司買投機性買房,就是1萬多、一兩萬個億。所以中國經濟全部都是玩虛的,全部都是靠杠桿加杠桿。
2009年開始,中國就走上了這個不歸路,杠桿率急劇飆升。我們現在企業的杠桿率是美國的平均的杠桿率的三倍,日本的兩倍。企業的負債率,非金融企業的負債率全球最高。那房地產就更不用說了。
F. 到目前為止我國有沒有出現過債券違約的事件
迄今還沒發生過。
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時間還相對比較短
一方面監管機構在初期對信用債發行人的資質要求較高
即使評級比較低的信用債的發行人,其實也是不差的企業
我國目前還沒有實質的「垃圾債券」
另一方面,企業發行債券長期的信用風險尚未體現出來,
未來這種風險仍然是存在的
G. 為什麼中國始終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難道不怕美國違約么
專家說國家手裡大量的美元投資無門,只能投資美國。因為中國始終認為美國的經濟是強大的,美元也是會反彈的。結果呢?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繼續縮水。前不久破6.5進入6.4時代!但是反過來想想真的投資無門嗎?
錯了,我國人均GDP不及美國三分之一,社會福利、教育、以及醫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何不投資民間藏富於民?還想以錢賺錢把住美國經濟,老是在說拋售美元美國會怎麼怎麼樣。就你聰明啊?人家在背後玩金融的時候你還沒改革開放呢,日本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你還沒搞清楚來龍去脈呢日本經濟又復甦了!日本不是想買美元國債,而是奧巴馬對著日本打個噴嚏日經指數都會大跌!
總結下來就是他想抱美國大腿得到某種好處,但是總是什麼也沒得到還把自己搭進各種不利去。為什麼呢?天知道呢,也許是賤唄...
H. 中國企業債有過違約記錄嗎
現在中國發行的企業債都沒有到還本期,(原來發行的都是中長期的),所以沒有違約的記錄.
I. 中國債券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投資分紅保險劃算么?重疾分紅險,投資保障兩不誤。 第一個問題,管理體制分散,監管效率低下 從監管來看,我國債券市場一直缺乏管理機構,無法形成監管和發展的合力,影響了市場發展的質量,以公司債券債券為例,同一個公司發行的債券,在不同的審計機構和流通的場所有著不同的屬性,也分別適用人民銀行法、企業債券法、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多個法律法規,容易產生監管盲區,不利於控制風險。 第二個問題,缺乏統一標准 目前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的品種包括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私募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共四大類五個品種,這四類公司債券當中,除了企業債的資金運用主要體現為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之外,其他方面均沒有實質上的差異,發債主體是高度的重合,但是由於這四類債券是歸屬於不同的審批機構,發現標准共存的情況,這對我國統一監管措施的實施都帶來了制度上的障礙。對同一個發債主體而言,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適用於不同的法律法規,使法律主體往往會規避要求更嚴格的企業債券,而更多的選擇比較寬松的中期票據,這對發行人的發行監管和控制留下了隱患。 第三個問題,二級市場分割效率受到質疑 中國債券市場受制於傳統觀點的束縛而處於長期分割的狀態,這與國際債券市場交易區域集中,場內場外日漸融合的趨勢不符,也不利於充分發揮和融合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各自的優勢,不利於實現債券產品、資金和投資者的互聯互通,制約了債券市場的發展。事實上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都有著各自的優勢,銀行間市場具有投資者基礎雄厚、後台清算系統龐大等優勢,交易所市場則具有定價效率高、價格連續、市場透明、交易系統先進、技術系統覆蓋廣泛等優勢,不利於提高中國債券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在市場分割的狀態下,債券投資人、資金、現券被限制在兩個獨立的區域中運行,不能自由流動,經常出現同券不同價的情況,無法形成統一的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這種局面廣受投資人詬病。 第四個問題,商業銀行廣泛壟斷債券,制約債券市場的發展 由於我國高儲蓄,商業銀行成為債券市場的絕對投資主體,目前商業銀行持有債券的比例已經超過存量的70%,債券投資者結構出現了單一化的特徵,債券市場發展的持續性令人擔憂。銀行大量持有債券使得投資者無法持有信用債,這種單一的投資結構無法建立起真正的企業信用機制,在商業銀行既是承銷主體又是持債務主體的情況下,債券市場成為了特殊的市場,這種情況不利於根據信用利差進行市場化定價,企業資信評級制度、持續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也銀行的高信用光環下被淡化,一旦發債出題出現兌付違約,集中持有債券的商業銀行又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第五個問題,配套制度不完善,市場化風險處理機制尚沒有建立 現階段,我國公司債市場還面臨外部市場和市場機制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市場規則體系尚不完善,債權人保護和破產制度尚沒有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債權受託管理人制度也不理想。二是市場產品結構不合理,債券產品依然是以政府債為主,企業信用債只佔23%左右,與合理的結構還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信用體系建設不足,信用評級機構受外界干擾比較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級的公正性。四是產品缺乏有效的信用基礎,銀行轉貸款仍是路徑依賴。近幾年短期信用債已經出現了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違約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利諾集團等幾家企業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都曾出現短期的險情,這也暴露市場制度上的缺陷,發行人責任自負,投資人風險自擔的市場文化還沒有形成,擔保機構、政府部門卻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市場無法正常發育和健康的成長。 慧擇提示:中國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就是以上介紹的幾點,有沒有加深您對中國債券市場的了解呢?
J.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有違約情況嗎
應該有,但依託全國每年18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不會出現嚴重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