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拉動儲蓄。
❷ 債券市場的收益率與價格的關系
1.債券的息票率大於市場收益率,債券價格就大於面值
比如1000面值的,票面利率10%,市場利率7%,單利計息。三年後你可以得到1300的收回。但是你按照市場利率存入銀行,三年後你只能得到1210元。所以你買債券的時候就不會只收你1000元,會多收你90元在三年後的現值。
息票率大於市場收益率意味著投資者能夠獲得超額收益,必然造成這種債券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2.債券價格上升,到期收益率下降
債券收益率=(利息+到期價格-發行價)/購買價
比如債券面值100塊,票面的利率5%,到期收益為5元。
債券價格漲到110塊,到期收益不變還是5元,利率下降至4.545%
債券收益率一般多指到期收益率,收益率與價格為負相關,價格越低收益率越高,反之,價格越高收益率越低。
當更多錢湧入債券市場,勢必推高債券的價格,而債券的面值是100元/張,其市場價格是上下浮動,但到期後仍然是按100元贖回;如果當前的某隻債券的價格是99元/張,其年利率是2%。那麼它的收益包括1元折價+每年的利息,即收益率=[(100-99)+100*2%]/99*100%=3.03%;如果資金推高債券價格達到101元,其債券的利率還是2%,那麼到期贖回還是按100元贖回,它101元成本買的,就會虧損1元;即收益率=[(100-101)+100*2%]/101*100%=0.99%;最後收益率低了很多。
在收益率降低條件下買債券,是因為大量的資金認為,經濟滑坡,影響實體經濟,企業的利潤會降低,會促使股票下跌。同時國家為了刺激經濟,銀行會開始進入降息周期,現在買入債券就是為了鎖定現在的收益率,而避免未來可能降低的利率和收益率,同時也避免股票市場的風險。
❸ 債券投資有票面利率了為何還要實際利率兩者的關系是什麼啊為什麼要折價或者溢價發行啊 請教高人!
舉個例子
有兩個期限相同的債券,票面價值都是100塊,但一個票面利率為5%,另一個票面利率是8%。也就是說一個一年給5塊,一個一年給8塊,現在假如他們都按照票面價格即100塊發行。那麼肯定票面利率8%的那個更受歡迎。所以大家都去買這個債券,沒人買那個票面利率低的債券。票面利率高的債券供不應求,債券價格上升,即溢價,票面利率低的債券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下降才會有人買,這就是折價。因為最後購買者都不是按照票面價格買的債券,所以他們的收益率就不是票面利率(如果購買的價格等於票面價格這時收益率就是票面利率)現在在算出來的收益率就是實際收益率
❹ 企業債券溢價發行是未來多付利息的代價,但是為什麼企業實際支付的利息比按票
票面利率高的債券供不應求,債券價格上升,即溢價,票面利率低的債券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下降才會有人買,這就是折價。因為最後購買者都不是按照票面價格買的債券,所以他們的收益率就不是票面利率(如果購買的價格等於票面價格這時收益率就是票面利率)現在在算出來的收益率就是實際收益率。
❺ 政府在公開市場上買進債券對經濟的影響
可以理解成公開市場操作的一種方式,實際就是央行對貨幣政策的微調
買入債券等於向市場投放貨幣,然後被乘數效應放大,可以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❻ 為什麼債券的價格和債券的收益率成反比,為什麼有這種關系
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成反比,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准確說,是債券價格和收益率呈反向變化,即,市場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下降,市場收益率下降,債券價格上升。
從直觀上說,債券是固定收益產品,將來的現金流是一定的,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普遍的各種投資品的收益率都上升,而債券將來的現金流不變,這樣債券顯然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投資者拋棄債券,轉而用資金投資其他品種,所以債券價格下跌了。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同樣道理,債券將來的現金流就具有吸引力,所以投資者追捧債券,供不應求,債券價格上升。
❼ 為何允許外國政府在中國發人民幣債券
從正面角度來看,開放外國主權債市場有五方面的作用。 第一,對國際經濟金融結構失衡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近十幾年來,國際資本流動呈一種怪圈,即資本從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流向發展中國家,通過持有美元資產和購買美國國債等渠道,資金又從發展中國家流回發達國家,這種現象在亞洲地區尤其明顯。歸根結底,是因為亞洲缺乏足夠的金融產品、尤其是固定收益產品供投資者購買。在區域債券市場上,主權債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美國有8.4萬億美元主權債,歐元區有9.7萬億美元,基本都是在發達國家市場發行的。不僅亞洲國家(除日本)發行主權債規模較小,而且亞洲債券市場整體落後,也很少有外國主權債券在此發行。我國推進這一市場的發展,有利於整體上推進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為亞洲金融資產匱乏提供新的應對思路。 第二,避免貿易和資本流動的國家利益損失。現有格局下,我國在國際資本流動中的地位有些得不償失,也就是以較高回報引入境外過剩資本(直接投資),最終又以買美國國債等低回報形式把過剩資本(金融投資)流回美國。允許外國政府發行人民幣債券,如果規定籌集資金用於國內直接投資,則可適度對沖上述怪圈影響。 第三,可促使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外國政府發行人民幣債券,意味著對人民幣地位的認可,以及願意用人民幣配置資產,這也是人民幣走向強勢貨幣的前提條件。另外,一方面隨著中國國際貿易往來的不斷增加,人民幣將有條件扮演"國際貨幣"的角色,對於與中國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來說,可以直接利用發行人民幣債券籌集的資金,用來彌補貿易逆差,為其國際收支管理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隨著各國對人民幣債券的熟悉增加,我國亦可擴大在外發行人民幣主權債,以高額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依託,為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做好准備。 第四,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外國政府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將成為國內債券市場的重要交易品種,交易規則需更符合國際慣例,也促使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被納入國際主權債分析的視野,從而逐步走向統一和規范。另外,也能一定程度促進利率市場化與債券收益率曲線的完善,增強與海外債券產品的接軌。 第五,可以適當緩解外匯儲備管理壓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吸引下,許多國外政府背景的資金通過合法或非法方式已經進入我國,投資於人民幣資產,間接造成外匯儲備壓力。長遠看,如果允許某些國家政府發行人民幣債,或許可以繞過結匯環節,使其直接獲得人民幣資金,用於投資需求,從而減少外匯對沖和管理成本。 從負面角度來看,開放外國主權債市場也有三方面問題需注意。 第一,從外國主權債籌集資金使用來看,如果不加以合理規定,可能會加劇國內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矛盾。例如,如果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由於國內的供不應求,可能會加重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壓力。如果投資於房地產,則可能會加劇資產價格泡沫的積累。 第二,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使發行規模受限。在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情況下,外國政府發債後,未來如需要賣出美元等貨幣,買入人民幣來支付本息,則發債意願就會下降,除非發債國本來就打算把籌集資金在國內投資獲利。 第三,主權債券並非全無風險,在國內債券評級水平還普遍落後的情況下,如何確定自己的評級標准,還是全盤接受國際評級機構的判斷,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總之,開放外國主權債市場是一件大事,從長遠來看符合金融發展和對外開放大趨勢,但也要充分考慮其各種影響,做到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