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總分類科目,由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這句話怎麼理解
總分類科目,全國范圍內,各個行業,各個公司是一樣的,僅在細分科目上有所不同。
這是會計准則規定的,統一總分類科目是為了各個企業公司的賬目可以相互比較比對。
比如:固定資產科目,就是總分類科目
但是固定資產--a設備,固定資產--小汽車,後面的細分科目是可以不同的。
㈡ 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實性的問題
首先,這存在一個普遍與特殊的問題。
對於企業的經濟業務來說,普遍為主,特殊較少。而會計准則規范的,就是常規發生的普遍的經濟業務。對於特殊的經濟業務,有可能處理不當,會損壞一些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通過附註披露及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還是可以進行一定的矯正的。
其次,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這些使用者絕大多數並不是會計專業人員,也不可能有很多的時間來研究個別企業的個別會計問題。所以,如果沒有統一的會計准則來規范會計信息的表達和披露,這些會計信息使用者就無法知道自己獲取的會計信息到底傳達了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只有在比較和常識的基礎上,在統一會計准則的基礎上,他們才能從手中的財務報表等數據大致地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所以,人們從可比性中得到的好處要比真實性損失要多。
㈢ 下列項目中,符合會計信息質量可比性要求的是:為什麼
ABCAC是會計規定的變更;B是使會計信息更加可靠。===滿足會計信息可比性要求,並非表明企業不得變更會計政策,如果按照規定或者在會計政策變更後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的,可以變更會計政策。有關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應當在附註中予以說明。.向高手請教
㈣ 管理層過度自信會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嗎
筆者以2007年至2016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管理層過度自信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研究發現,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具有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動機,表現為管理層過度自信與會計信息可比性顯著正相關,並且按融資約束程度、是否為高科技企業以及媒體關注度高低分組檢驗發現,在高融資約束、高科技企業以及媒體關注度高的樣本中,管理層過度自信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正向影響更強。這表明:為緩解融資約束而改善信息環境以及自我實現心理是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內在動機。本文從管理層動機視角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因素研究提供了經驗證據。
㈤ 會計基礎中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提到的可比性,是指什麼之間可以比較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一)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作出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是,滿足會計信息可比性要求,並非表明企業不得變更會計政策,如果按照規定或者在會計政策變更後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的,可以變更會計政策。有關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應當在附註中予以說明。
(二)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㈥ 信用債利差是個什麼東西
是和國債利率之間的差額,以基點BP為單位
信用利差指的是該利率品種(利率債)和國債利率的差額,通常國債被視為無風險利率,利率債在國債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個風險溢價用來補償利率債的風險。債券的價格是跌了,因為債券利率上漲了。
㈧ 會計中什麼是可比性原則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 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一)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作出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是,滿足會計信息可比性要求,並非表明企業不得變更會計政策,如果按照規定或者在會計政策變更後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的,可以變更會計政策。有關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應當在附註中予以說明。 (二)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註:上文摘自:2011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