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緊縮!防止通貨膨脹。
㈡ 買國債風險大嗎
國債在所有的金融工具中,是風險最小的投資,也是風險最小的金融債券。尤其是短期國債,幾乎等同於現金。中央政府發行國債的目的往往是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一些耗資巨大的建設項目、以及某些特殊經濟政策乃至為戰爭籌措資金。由於國債以中央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因此風險小、流動性強,利率也較其他債券低。
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債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
網路-債券
㈢ 國債利率過高說明什麼
對國內,一般可以理解為通脹較高,流動性過剩,印發的錢太多了。
為了穩定給經濟降溫,只能用高額利率回收資金。
對國外,可以理解為國家缺錢或者是為了暫時吸引外資。
㈣ 增發國債有哪些危害
1.通貨膨脹。不該有的錢有了,原本沒有的需求產生了,商品勞務的產生遠遠慢於貨幣的流通速度。通過國債收上去又發下來貨幣經過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杠桿將6倍放大,糧食、食用油和其他生活用品價格將進一步上漲,不過汽車之會降價;
2.納稅人負擔加重。羊毛出在羊身上,納稅人不得不為政府債務買單,稅負進一步加重;
3.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和過度建設卷土重來。這是中國特色的國債使用特色。名義上是要刺激消費,其實,民眾哪有那麼多的錢去消費?那就只能是重復建設和過度建設。
㈤ 如果一個人持有國債過多會導致什麼意味著
首先說,這種狀況在目前我國是不可能出現的.其次,如果真的出現了,那麽理論上將會是三種情況出現:1.富可敵國;2.此人破產;3.重罪,導致生命的終結;另外就你所說如何掌控的問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掌控國家的不是僅僅依靠財富就可以決定的而是政權所決定的.別忘給我好評喲,呵呵!!!
㈥ 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總體規模在2月底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龐大外儲在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反襯著國內經濟失衡的持續。知情人士日前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至200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超過了1.5萬億美元,截至1月底時為8452億美元。該數據還未獲得央行的權威證實。按照慣例,第一季度外匯儲備數字將在4月中旬公布。而根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該國截至2月底的外匯儲備為8501億美元,1月底時為8517億美元。
外匯儲備高雖然可以起到穩定穩定金融的作用,但是其負作用(危害)十分明顯:
1、853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國家為了儲備這些外匯,向市場投放了7萬億元的人民幣,這7萬億元人民幣不可避免的引起通貨膨脹,導致醫療費用、基本生活費、房價等等基本生活費用的提高,影響了一般民眾的生活水平,雖然人民銀行要回籠市場過度投放的人民幣,但是相對於7萬億元的人民幣投放量也只是杯水車薪。
2、我國外匯儲備80%是美元儲備貨幣,由於主要投向為美國國債和美國的不動產,因此外匯儲備受美元變動影響較大,其規避風險能力較差。
3、為減少通貨膨脹壓力,國家要回龍一部分市場資金,這不僅可能帶來通貨緊縮的壓力,而且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那麼我們美元的儲備就要貶值,8500億美元如果貶值1%,那我們就損失了85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500億元,可以造若干艘航空母艦了。
㈦ 巨額的國債對經濟又起到了什麼影響
國債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它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者公眾對政府的債權。〔1〕它是政府運用信用形式等籌集資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國債的發行,一方面能增加財政收入,影響財政收支,屬於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對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的擴張和緊縮,起著重要作用。國債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為社會經濟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其中有不同的經濟主體,有不同的經濟內容,有不同的經濟現象。因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一、國債對經濟影響
(一)國債對財政收支的影響
政府行使其職能,必須有一定的財政支出。一般來說,政府的主要收入來自稅收,當政府稅收剛好等於或者大於其財政支出時,政府無赤字或有盈餘;當稅收小於支出時,政府赤字就產生。因此,為了追加收入,彌補財政缺口,政府便發行國債。籌集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將其使用權轉移到國家手中。根據乘數效應,在今後年度,必將引至國民經濟的大幅度增長。
(二)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政府發行國債,當中央銀行承購國債,會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這部分存款用於政府各項支出,撥給社會上的部門企業和個人時,其賬戶所在的商業銀行的存款就會相應增加,其結果就是貨幣供給量大大地增加。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擴張社會貨幣供給量。如果社會正好處於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的狀況,那麼很容易造成很嚴重的通貨膨脹,所以我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直接承購政府債券。在現代銀行制度下,這是中央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而商業銀行又具備擴張信用和創造派生存款的機制,它表明商業銀行雖然不能創造貨幣,卻能夠在中央銀行放出貨幣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張信用規模。於是中央銀行在承購國債時,擴大的貨幣供給不僅僅是國債本身,而可能是擴大的許多倍。按照存款准備金制度,當財政向社會有關方面進行撥款後,商業銀行的社會存款將會增加。於是,其中一部分作為准備金繳存中央銀行,另一部分可用來發放存款。存款的結果又使得社會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如此循環進行,使得信用擴張。當商業銀行動用超額准備金購買債券,沒有減少社會存款,貨幣供給沒有減少,而銀行購買債券,政府運用資金,會擴張貨幣供給。國債的流通對貨幣供給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企業或者個人等非銀行部門把國債轉讓給商業銀行,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就會增加,即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投放出來,貨幣供給量增加。當商業銀行將手中的國債轉讓給中央銀行時,商業銀行在中央的超額准備金將增加,這筆資金隨時可以投放出去,擴大貨幣攻擊量。因此,中央銀行買賣債券可以控制貨幣供給。
(三)國債對投資行為的影響
首先政府發行國債以後,如果將籌集的資金進行投資性支出,就直接擴大了政府的投資規模。實踐中,很多國家的債務收入都是用來作為擴大政府投資的;在另一方面,政府債券能影響資金市場的利率,而當利率升高時會引起投資支出的減少。因為人們的成本提高了。相反,當利率降低的時候,投資就會增加。國債同時對消費產生影響。政府舉借國債增加了政府現實可用的資源,如果這些擴大的收入來源被用於各種消費開支,那麼國債的直接效應就是增加政府消費。但從個人角度來看,國債使得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從而使家庭或個人的消費減少。
(四)國債對總供給的影響
不管外債還是內債,如果能夠有效運用,投入生產過程,就能促進生產發展擴大未來的社會支出,從而擴大社會供給量。在舉借外債的時候也可以增加國內市場的供給。政府通過外債的發行,擁有了以外匯形式的貨幣購買力。政府可以進口緊缺的商品物資,從而增加社會供給量。國債還可以影響社會總需求。它是通過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來表現的。如果國債運行擴大了某經濟主體的投資或者消費,又沒有減少其他主體的投資和消費,那麼社會總需求就會增加。
二、國債在經濟中的其他作用
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債除具有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等基本功能之外,還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作用:
(一)形成市場基準利率
利率是整個金融市場的核心價格,對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等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定價均產生重要影響。國債是一種收入穩定、風險極低的投資工具,這一特性使得國債利率處於整個利率體系的核心環節,成為其他金融工具定價的基礎。國債的發行與交易有助於形成市場基準利率。國債的發行將影響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求狀況,從而引起利率的升降。在國債市場充分發展的條件下,某種期限國債發行時的票面利率就代表當時市場利率的預期水平,而國債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價格的變化又能夠及時地反映出市場對未來利率預期的變化。
(二)作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的結合點
首先,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是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998年8月為保證經濟增長率達到8%而增發2700億元特種國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次,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是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唯一合適的工具。國債的總量、結構對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國債規模過小,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操作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能力就非常有限,不足以使利率水平的變化達到央行的要求;如果國債品種單一,持有者結構不合理,中小投資者持有國債比例過大,公開市場操作就很難進行。
(三)作為機構投資者短期融資的工具
國債的信用風險極低,機構投資者之間可以利用國債這種信譽度最高的標准化證券進行回購交易來達到調節短期資金的餘缺、套期保值和加強資產管理的目的。
㈧ 為什麼國家負債過高會引發貨幣危機
弄清這個原因,首先要知道,國家是怎麼負債的,國家負債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國家債券,對內對外兩種,像我們平常買的利率比銀行存款高得多的國債就是對內債券,就是等於國家向你借錢,國家除了對內集資外,還對外既國際上的外國政府和其他個體借錢,當國家債務過高的話,國家為了在規定時期還清公民貸款和國際債務以及高額利息,很可能會多印紙幣,首先會導致貨幣貶值,其次政府的稅收收入不能抵債後,銀行的信用也會跟著遭殃,這樣市場流通貨幣會更加泛濫,加深惡化程度。
其次的情況是,如果政府走另外一條路,壓縮公共開支,加大稅收,用來還債,又會導致國家的貨幣流通力減弱,會引發貨幣需求增大,可能會引發貨幣畸形升值,這樣反過來又會導致民眾實際收入銳減。
因此國家負債率應該在國家年稅收能承擔的范圍之內,也就是一個國家一年所能產生的實際財富能負擔的能力之內,比如歐洲國家規定國家年負債率就不應該超過國家GDP的3%,政府年支出不超過稅收的60%。
㈨ 國債發行過多會出現什麼影響
國家債券過多,是一個國家過量支出的表現,一個國家支出的越多說明這個國家正在過分的發展,過分的發展會導致兩個結果:
一、因為運用得當而導致國家變得富強;
二、如果運用的不得當會使得一個國家的發展變得緩慢,甚至停滯。
國債: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9)國債過高的危害擴展閱讀:
從法律關系主體來看:國債的債權人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只能是一個一般的國家。
從法律關系的性質的角度來看:債務法律關系,改變和消除更多的反映國家單方面的意願,盡管與其他金融法律關系相比,債券型法律關系是法律關系,但與普通債權債務關系,它反映了一定的從屬地位,在內部法律關系,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