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美國二戰戰爭債券利潤

美國二戰戰爭債券利潤

發布時間:2021-04-11 02:09:38

A. 美國在二戰中怎樣發戰陣財

二戰中美國大發戰爭財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美國人最直接有效的賺錢方式自然是來自軍火交易。戰爭初期,美國不僅把武器提供給英,法,中(指重慶政府)等盟友,就連德日這些後來的敵人也從羅斯福這買過不少武器。美國也不只是從中直接受益,相關產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從而刺激美國工業的發展(之前幾年這好是美國大蕭條時期)。
除了戰備物資外,盟國的其它很多物資也都需要從美國進口。
其次,同盟國轉移了大量的黃金及存款儲存在美國本土,光英國就運送了價值十八億的黃金及債券至美國及加拿大的銀行,美國人用這些錢生產大量的物資,再出口到這些國家。
另外,戰爭中美國借反法同盟為名,援助不少國家,實則是為自己撈取外交資本,扶植「傀儡」政權(蔣介石算是一個吧)。戰爭後期對戰敗國及其佔領區的瓜分,美國從中也都撈了不少好處。(以至於以後出現的東西德,朝鮮問題,都是美蘇利益瓜分的結果)。
以上基本上是美國直接從二戰獲利的途徑,但其實美國間接的收益影響更為深遠。
當時由於歐亞大陸戰火蔓延,不少人才被逼背井離鄉來到美國,這些人為美國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比如愛因斯坦。這也是後面第三次科技革命能發生在美國的主要原因。
二戰前,英國還稱的上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雖然英鎊那時已經失去了其王者地位),戰爭中包括英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大開國家印鈔機發行大量紙幣,於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美國便藉此機會取代英國,一躍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特別是1944年,國際上建立了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匯率制度,讓全世界的貨幣都與美元掛鉤,從此美元開始稱霸全球。
本來二戰前美國的實力就已非同小可,戰爭中各國消耗了自己,美國卻從中獲利,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才使得美國一舉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B. 為什麼打仗,會經濟衰落,錢是國家花的,又不是人民花的。人民反而可以利用戰爭債券賺錢,而且

國家打仗沒有錢了,就會通過加重老百姓的稅負來維持戰爭開支,這樣老百姓就會窮困潦倒,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除非勝利了,能夠從敵人那裡得到補償。再說戰爭進行了,是會影響正常生產的,使社會財富得不到增長,導致經濟凋敝,物資匱乏。

C. 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中債券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汲取了什麼樣的作用起來主導的祝願

D. 昨天看《太平洋戰爭》中,有人提到了美國國家戰爭債券,想知道美國在二戰期間買了多少戰爭債券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introces the Series E Bond.By the summer of 1940, the victories of Nazi Germany against Poland, Denmark, Norway, Belgium, the Netherlands and France brought urgency to the government discreetly preparing for possible United States involvement in World War II.[19] Of principal concern were issues surrounding war financing. Many of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s advisers favored a system of tax increases and enforced savings program as advocated by British economist John Maynard Keynes.[19] In theory, this would permit increased spending while decreasing the risk of inflation.[19]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Henry Morgenthau, Jr. however preferred a voluntary loan system and began planning a national defense bond program in the fall of 1940. The intent was to unit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baby bonds that had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interwar period with the patriotic element of the Liberty Bonds from the First World War.[20]

Cover of the August 1943 issue of the 4 Favorites showing "War Bond" beating Hirohito, Adolf Hitler and Benito Mussolini.Morgenthau sought the aid of Peter Odegard, a political scientist specialized in propaganda, in drawing up the goals for the bond program.[21] On the advice of Odegard the Treasury began marketing the previously successful baby bonds as "defense bonds".[21] Three new series of bond notes, Series E, F and G, would be introced, of which Series E would be targeted at indivials as "defense bonds".[21] Like the baby bonds, they were sold for as little as $18.75 and matured in ten years, at which time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aid the bondholder $25[21] Large denominations of between $50 and $1000 were also made available, all of which, unlike the Liberty Bond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ere non-negotiable bonds.[21] For those that found it difficult to purchase an entire bond at once, 10 cent savings stamps could be purchased and collected in Treasury approved stamp albums until the recipient had accumulated enough stamps for a bond purchase.[22] The name of the bonds was eventually changed to War Bonds after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on 7 December, 1941, which resul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entering the war.

The War Finance Committee was placed in charge of supervising the sale of all bonds, and the War Advertising Council promoted voluntary compliance with bond buying. Popular contemporary art was used to help promote the bonds. More than a quarter of a billion dollars worth of advertising was donated 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avings Program. The government appealed to the public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Norman Rockwell's painting series, the Four Freedoms, toured in a war bond effort that raised $132 million.[23][24] Bond rallies were hel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ith famous celebrities, usually Hollywood film stars, to enhance the bond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The Music Publishers Protective Association encouraged its members to include patriotic messages on the front of their sheet music like "Buy U.S. Bonds and Stamp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war 85 million Americans purchased bonds totalling approximately $185.7 billion.

National Service Board for Religious Objectors offered civilian bo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ring World War II, primarily to members of the historic peace churches as an alternative for those who could not conscientiously buy something meant to support the war. These were U.S. Government Bonds not labelled as defence bonds. In all, 33,006 subscriptions were sold for a total value of $6,740,161, mostly to Mennonites, Brethren and Quakers.[25][26]

二戰開始後 美國就開始發行戰爭債券 並沒分幾次發售 一直都在買 只是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參戰 債券改名了而已 發售面額最初是沒張債券18.75美金 期限十年 期滿後返還25美金 後來面值在 50-100美金的也開始發行 整個過程中 8千8百萬美國人 買了1857億美元的戰爭債券

E. 二戰期間美國買戰爭國債的民眾發財了嗎

沒有發財

二戰中的美國國債實際上類似於國庫券,都是約定利息的,發不了財

能發財的,是一戰之前,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戰爭債券
典型代表就是1904年日俄戰爭之前,日本發行的國債
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日本,結果這種債券利息很高(年利息超過12%),還是折價發行(票面打65折)
後來日本獲勝後,價格大漲,不少投機商人賺錢了

F. 二戰美國損失多少也挺大吧都說美國賺了,但看了統計美軍死了四十萬人。

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不僅僅是靠砸錢,完全是二戰打出來的。不付出代價怎麼行?中3500萬,蘇2680萬,德400萬,日560萬,也就是英國死的比美國少。法國也少,但它是投降了,後來天上掉下來個戰勝國帽子。夠賺的了。

G. 為什麼說美國在二戰中大發橫財它攻打日本不是消耗了很多軍事力量么

戰爭的本質是摧毀,二戰那種世界性戰爭,參戰國想從戰爭中發財是不現實的,美國在二戰前期還能賣點東西,但是收不回貨款,參戰之後給同盟國的物資主要是白送,英法俄中得到了大量的美援,這些錢,主要靠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41年到45年,接近90%的美國財政預算直接用於戰爭和對外援助,剩下的錢,僅能支撐美國政府的基本運營,剛開始的美國財政預算靠收稅,然後稅收不夠,增稅,還不夠,發行戰爭債券,所以40年到46年,美國債務凈額從450億美元增加到2295億美元,負載累累,說大發橫財,純粹是無稽之談了。現在為什麼說美國在二戰中大發橫財,主要是輿論宣傳上反美的需要。很多經濟類書,對美國二戰的經濟狀況都有分析描述,中文的你可以看看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的美國經濟史。

H. 美國二戰時 什麼股票表現最好,最好舉個例子

由於羅斯福限制企業趁戰爭時奪取暴利,因此二戰時股票收益遠不如一戰前收益。

相對來說,當時美國的戰爭債券收益率比股票要好!!

I. 美國如何在一戰中賺錢

20世紀30年代,世界上出過一個名叫凱恩斯的著名經濟學家,他給長期困擾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開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葯方。

其中一副葯,就是在經濟蕭條、失業增加的情況下,增加政府財政支出,包括增加軍事支出,以此來促進經濟增長。這其中蘊含的道理既深刻又簡單:打起仗來,軍用物資的購買力增加,促進了軍用物資的生產,軍用物資的生產,又要消耗電力、石油、鋼鐵、電子元器件等,進而刺激相關部門乃至社會所有部門的發展。

於是,戰爭的杠桿拉動了整個經濟機器的運轉。每逢經濟蕭條,美國人便想起他們恩師的教誨,並且屢試不爽。

如今,美國的經濟現狀,又為實踐凱恩斯的主張提供了契機。近年來,美國經濟復甦步伐不穩,經濟起伏跌宕。軍事打擊伊拉克,既可以通過教訓薩達姆,緩解恐怖襲擊給美國人留下的心理創傷,提升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指數,又可以通過增加軍事支出,拉動經濟增長。

最直接地從戰爭中獲益的是美國的軍事工業。一有仗打,國防部訂單立即增加,軍工企業生意馬上紅火起來。戰火一停,國防部訂單減少,軍工企業立馬陷入困境。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及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都曾給美國軍事工業帶來滾滾財源。去年以來,為了准備攻打伊拉克,美國的大軍火公司,如波音公司、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軍火生意就分外紅火。

大量訂單飄向軍火公司,不僅讓這些軍火公司欣喜若狂,也將為整個國家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

戰場是新式武器的廣告台

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有兩樣:一是毒品交易,一是軍火買賣。據專家估算,一架售價5000萬美元的F-16戰斗機,其利潤在50%以上。軍火買賣如此賺錢,美國人當然不會放棄這塊肥肉。長期以來,美國獨佔世界軍火賣主頭把交椅。

為了推銷武器裝備,美國可謂不遺餘力。近年來,藉助實戰展示新式武器的性能,越來越成為美國推銷新型武器的新方式。

1991年的海灣戰爭,就是先進武器的展示平台。戰爭中大發神威的主戰坦克、飛機、精確制導武器等,成為戰後各國追逐的對象。美國生產的M1主戰坦克,因其在海灣戰爭中的出色表現而名噪一時,並成為20世紀90年代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坦克。

在可能爆發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將使用最新的改進型武器,並將推出全新的武器。例如,最新型的主戰坦克M1A2,其數字化電子設備的比重達到90%。它採用燃氣輪機發動機,馬力更加強勁,並且配置了一流的火控系統,打擊精度更高,距離更遠,火力更強。此外,美國還將採用一種叫做電子炸彈的新武器。據稱,電子炸彈爆炸後會產生能量巨大的脈沖波,瞬間內摧毀作用范圍內的全部用電設施,使敵人在黑暗和恐慌中束手待斃。

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費成了新型武器的廣告費,軍人充當了新型武器廣告的模特兒,而戰場則成了演繹新型武器廣告劇的大舞台。

而這些高科技新型武器,往往是其他國家的科研水平所達不到的,要想擁有就得找美國買。所以,美國的這筆戰爭廣告費回報大都很豐厚。一旦仗打完了,良好的廣告效果就會引來大批訂單,美國只需要做好收錢的准備就行了。

J. 二戰期間蘇軍吃黑麵包,德軍餓肚子,為何美軍頓頓都有肉

美軍何止是頓頓有肉吃啊,而是過上了吃肉吃到吐,香煙巧克力不限量,1年喝掉10億瓶可口可樂的奢侈日子。

下面咱們看一看美軍到底都吃些啥好吃的,以二戰美軍士兵們吃的最多的陸軍C型戰鬥口糧為例

陸軍C型戰鬥口糧是美軍為士兵們特別設計的用於沒有餐廳的實戰條件下的口糧,C型戰鬥口糧重2千克,有11重餐可供士兵們選擇,包裝在6個鐵皮罐頭和1個附件包里,6個罐頭中有3個是肉類(包括火腿、雞蛋和土豆、豆類、雞、蔬菜等)

除了為戰爭募集資金外,為了確保戰時生產,美國政府還向為戰時生產服務的新工廠提供貸款,有力帶動了全民就業,拉動戰時生產。

(4)建立龐大的運輸體系

美國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了堆積如山的物資,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運輸體系把物資運輸到前線,為此美國人建立了一支可以從美國本土為各大戰場運送武器、彈葯、人員、軍需物品的運輸體系。

(5)成立統一的後勤保障組織

美國人為了統配這條巨型後勤線,成立了強有力並且統一的盟軍後勤管理機構,並建立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運行方案,制定後勤保障路線。

綜上所述,依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憑借遠離戰場的工農業生產體系,在美國政府戰時經濟刺激下,美國人生產出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再由美國強大運輸體系和全球最大的後勤保障系統,才能將肉罐頭源源不斷送到位於戰場最前線的美國大兵手中。

閱讀全文

與美國二戰戰爭債券利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