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債屬於國家財政收入嗎
屬於。
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益、國債收入、規費收入、其他收入。
1、稅收收入
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力,依據法定標准,從單位和個人無償取得的一種財政收入。稅收歷來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80年代,西方各主要國家的稅收,一般都占財政收入的80%以上,例如美國稅收收入總額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已超過90%。
中國在1950~1984年間,由於國營企業除向國家納稅之外,還上交利潤,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總額的比重僅為50%。從1985年以後,由於先後分兩步實行利改稅,原來國營企業向財政上交的利潤改為繳納所得稅,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上升,1985~1990年都達到90%以上。
2、國有資產收益
是指國家憑借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從國有資產經營收入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其來源是國有企業或國家參股企業的勞動者在剩餘勞動時間內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價值。
3、國債收入
國債收入即國家債務收入是國家憑借其信譽,以政府的名義,採用信用借款的方式籌集的收入,也稱公債收入或國債收入,包括國內債務收入和國外債務收入。
4、規費收入
規費收入,是指各級政府或公共機關為個人或者企業提供某種特定勞務或實施行政管理時,依照有關部門規定向特定對象所取得的特定報償。
規費數額,通常有兩個標准:一是報償主義,即以公民從公共機關勞務所得到的利益為准,二是填補主義,即根據公共機關提供勞務所需的費用而定規費的數額。
5、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上述各項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濫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⑵ 稅收屬於什麼范疇
稅收是國家憑借公共權力,依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向經濟單位和個人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稅收應屬於財政范疇。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種多樣,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政府徵收,取自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⑶ 政府債券和稅收的區別是什麼
稅收和國債都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人類社會自有國家產生以來就有稅收,而國債的出現則是後來的事。
國債不同於稅收,首先在於國債是一種國家信用,而稅收則是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強制徵收的。作為國家信用,必須遵循信用關系的原則。這就是說,國債發行人——國家,與國債認購人雙方,在法律上應該是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國債的發行,必須以國債認購人自願認購為前提。而在稅收中,國家與納稅者雙方在法律上是分別處於執法者與守法者的不同地位,它以徵收者強制徵收,納稅者依法無條件繳納為前提。同時,國債發行人作為債務人,是在籌措以償還為條件的借款;國債認購人作為債權人,是以預期收回本息為條件向國家貸款。它不像稅收,徵收者是在進行一種不付任何代價的無償徵收,繳納者是在履行一種純義務的繳納。
其次,國債不同於稅收,還在於兩者的財政作用不一樣。國債在舉借的年度雖然可以暫時解決財政困難,但因為仍需用以後財政年度的收入來償還,因此有人把國債稱作財政預支。而稅收則不同。稅收是當年財政的實際收入,以後毋須償還,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真實財力。當然,就國債本身來說,生產性國債和消費性國債對於財政的作用,也並不能一概而論。生產性國債,只要以後年度中以債款投資所增加的財政收入能夠超過所需的還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於消費性國債,情況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條件下才發行的。往往逐年有增無減,最終使財政陷入嚴重的困境。
⑷ 請問一下財政收入和稅收的關系
財政收入和稅收的聯系如下: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
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種多樣,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政府徵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可見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一部分。
財政收入和稅收的區別:
1、概念不同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財政收入表現為政府部門在一定時期內所取得的貨幣收入。財政收入是衡量一國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范圍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
2、內容不同
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財政收入進行不同的分類。國際上對財政收入的分類,通常按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下,將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益、國債收入和收費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稅收分為國稅和地稅。地稅又分為: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個人偶然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稅收主要用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國家公務員工資發放、道路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醫療衛生防疫、文化教育、救災賑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3、服務對象不同
從財政收入總量的結構來看,稅收收入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經濟高增長的背景下,財政收入的持續高速增長,特別是稅收收入增長持續高於同期GDP增長,成為推動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我國稅收當中,佔比重最大的是增值稅,由於現階段我國依然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這也帶來了目前我國財政收入增長比較快的結果。
⑸ 以下哪一個不屬於財政政策工具 a.國債 b.稅率 c.利率 d.政府投資
其中的C選項即「利率」,不屬於財政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工具也被稱為財政政策手段,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財政政策目標所採取的各種財政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指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
而利率則屬於國家的貨幣政策范疇。
⑹ 國債屬於 A財政范疇 B稅收范疇 C信用范疇 D財務范疇 E流通范疇
國債屬於 A財政范疇 C信用范疇 E流通范疇
⑺ 稅收屬於( )范疇。
答案:
一、A、B
1、稅收是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利,對國民收入再分配,屬於分配范疇。
2、稅收屬於歷史范疇,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剩餘產品的存在和國家的產生而產生。
馬克思主義國家稅收學說認為,稅收既是一個與人類社會形態相關的歷史范疇,又是一個與社會再生產相聯系的經濟范疇;稅收的本質實質上就是指稅收作為經濟范疇並與國家本質相關聯的內在屬性及其與社會再生產的內在聯系;稅法的本質則是通過法律體現的統治階級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國家意志。由此,國家分配論和國家意志論成為我國稅收和稅法本質學說的支配觀點。根據這一理論,稅收作為分配范疇與國家密不可分,「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即國家——引者注),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 ;[20]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再分配的形式;稅法是國家制定的以保證其強制、固定、無償地取得稅收收入的法規范的總稱。
二、A、C
一般來看,稅收的產生和存在取決於四個條件,即剩餘產品、社會公共需要、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和國家權利。只有這四個條件同時具備稅收才有可能產生。
三、A、C、D
稅收制度結構的發展變化稅收制度結構的發展變化,體現在各社會主體稅種的演變方面。歷史上的稅制結構的發展變化,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1.以古老的簡單直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在古代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貨幣經濟不發達,國家統治者只採取直接對人或對物徵收的簡單直接稅。2.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由於簡單的稅制已不能滿足財政的需要,因而利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條件,加強對商品和流通行為課征間接稅,形成了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3.以所得稅為主的稅收制度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社會矛盾和經濟危機日益加深,國家的財政支出亦隨之增加。4.以所得稅和間接稅並重的稅收制度這種稅收制度,在發展中國家使用得比較普遍,少數發達國家間接稅也佔一定比重,如法國,自50年代以來,增值稅一直是主要稅種。自1986年美國里根政府稅制改革以後,發達國家鑒於過高的累進所得稅率,不但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而且還影響腦力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因而普遍降低個人及公司所得稅稅率。但因政府的財政支出又不能隨之減少,所以一方面需要擴大所得稅稅基,另一方面又只能有選擇地增加間接稅的徵收。於是,一些國家出現間接稅有所發展的趨勢。
⑻ 國債作為特殊的財政范疇,其基本功能是:
B
從「財政」范疇來說,當一個國家財政出現收不抵支,既支出大於收入時;國家財政當局為了平衡這種財政赤字,就只能舉債,既借錢;可以向國內居民借,那麼就是發行國債;另外可以向外部借,例如世界銀行、外國政府等。所以,從財政范疇講應該選B,其他三項是屬於國家宏觀調控和收入分配范疇。
⑼ 稅收和國債有什麼聯系與區別(財政學)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定,強制地、無償地徵收參與國民收入和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種多樣,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政府徵收,取自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聯系:稅收和公債都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之一。
區別:
一、稅收是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強制徵收的,國家與納稅者雙方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而國家信用,必須遵循信用關系的原則。公債發行人—國家,與公債認購人雙方,在法律上應該是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
二、稅收是無償的,國家征稅依靠是是國家的政治權利,不需要向納稅者支付報酬;而公債發行人國家作為債務人,是在籌措以償還為本金和利息為條件的借款,是有償的。
三、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而公債的出現則比較遲。
四、兩者的財政作用不一樣。公債在舉借的年度雖然可以暫時解決財政困難,但因為仍需用以後財政年度的收入來償還,因此有人把公債稱作財政預支。而稅收則不同。稅收是當年財政的實際收入,以後毋須償還,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真實財力。
⑽ 價格和國債屬於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這二者什麼區別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國債的發行也是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假設一個國家現在正經歷經濟大蕭條,國家就會通過一系列的財政政策來振興經濟,比如:降低稅率鼓勵生產和消費,增加財政支出來帶動經濟活動(包括投資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等以達到提高就業)。國家的這種財政支出一部分來自以往的稅收收入,另一部分就是通過發行國債來籌集。我國因為有多年的貿易順差,所以國家積蓄充足,國債的規模就較小。美國另一方面,因為長期的貿易逆差和政府常年的大筆支出和赤字,就要通過大規模的國債來支撐。
國債的價格則通常是由市場決定的,一個通用的計算國債的公式是:
P=F/[(1+Y/s)^n]+ C*[1-(1+Y/2)^(-n)]/(Y/2)
這個公式看起來比較復雜,其實計算起來很容易,你只需要:
F:債券的面值,Y:市場中同等時間長度的銀行利率,n:債券到期前期有幾次付期票的次數,C:一次期票的數值
根據公式能看出,如果Y(利率)越高,債券價格越低。C(期票)越高,債券價格越高。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央行每天與各個商業銀行間買賣短期國家債券以達到央行所預期的現鈔匯率的方式來進行的。英文稱之為「Open market operations (OMOs)」。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最大的不同我認為就是他們效果的即時性和持久性不同。財政政策的效果比較直接也比較快。一旦政府決定提高財政支出或降低稅率,人們日常消費就可以有很直觀的變化,比如工作好找了,食品價格低了。貨幣政策主要就是通過利率控制通貨膨脹。利率的變化在經濟活動中確實很明顯,比如國債的價格即時就會有變化,可是對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東西的影響相對比較小。 貨幣政策對長遠經濟活動的影響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