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科招商坑了投資人拖累新三板 下一復牌PE是誰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停牌三個月有餘的中科招商4月11日復牌,收盤報12.84元/股,當日股價接近腰斬。其中,「受傷」最重的,就是昔日曾參與中科招商定增的投資者,相較於中科招商此前18元/股的定增價,各路投資者悉數被套。
而與參與其定增的「小夥伴們」相比,中科招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朗科科技31.50+0.601.94%
大連聖亞34.99+0.491.42%
三變科技19.12+0.000.00%
天晟新材13.49+0.000.00%
鼎泰新材27.70+0.000.00%
商卻因在去年股市調整期間大肆舉牌而賺得盆滿缽滿。2015 年中科招商營業總收入構成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8.46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5.99%,正是由於其所持上市公司股票上漲。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招商「掃貨」所用資金,除掛牌募資所得資金外,幾乎都來自三次定向增發。
同時,中科招商作為三板成指的成份股,暴跌行情直接導致三板成指下挫2.19%。民生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認為,中科招商有可能僅僅是類金融企業復牌的第一彈,對整個新三板市場而言只是半隻靴子落地,而與中科招商停牌原因類似的九鼎投資等新三板PE類金融機構何時復牌,或也將拖累新三板指數。
復牌大跌套牢多家機構
中科招商去年12月21日宣布因籌劃重大事項,公司股票自12月22日開市起停牌,最晚恢復轉讓日為 2016年4月20日。今年4月8日,中科招商再度公告,稱籌劃事項失敗,股票於4月11日復牌。
中科招商公告稱,公司原籌劃參與一家上市公司的配套融資,後因資本市場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推進合作存在困難而終止;隨後,公司與另一家上市公司就雙方合作設立產業基金進行洽談並簽署保密協議,經過多次磋商,公司與該上市公司就基金方案的關鍵條款未能達成一致。
受此影響,中科招商復牌當日股價下跌46.39%,接近腰斬。昔日曾參與其定增的投資者悉數被套。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2015年3月25日,中科招商在登陸新三板5天之後,發布了第一次定增公告。公告顯示,公司擬對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人定增2.8億股,共計50.4億元。
事實上,2015年中科招商進入新三板資本市場之後,共進行了4次定增,除一次定增被證監會中止,另外三次均已完成實施,募資總金額高達95.5億元。
據新華網報道,近日陷入兌付危機的「快鹿系」也聯合上海東虹橋金融控股集團投資3億元參與中科招商的第四輪定增,以18元/股的價格認購了1667萬股,目前浮虧8601.72萬元。
此外,中科招商在掛牌前進行了兩次定增:2015年1月以10.83元/股向兩名投資者募集4.95億元;2月以18元/股的價格向10名LP進行債轉股,總額達到18.47億元,並沒有募集到現金資產。
掛牌後也進行了兩次定增:2015年3月26日,中科招商繼續以18元/股的價格向35名投資者募資50.4億元;4月10日,同樣以18元/股的價格向15名投資投資者募資35.1億元。如果按照這一價格計算和近兩日的下跌,參與定增的機構和個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就連一向被奉為「一哥」的王亞偉也沒能避開中科招商這只「黑天鵝」。王亞偉旗下的外貿信託-昀灃2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是中科招商的第十大股東,持有2777萬股,股權佔比為1.54%,相較於18元/股的定增價,已經浮虧近30%,達1.43億元。
募資抄底股市賺得盆滿缽滿
雖然中科招商定增「坑」了眾多投資者,但是中科招商自己卻在去年股市調整期間大賺。
中科招商2015年的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4.29億元,同比增長 158.78%;利潤總額為16.64億元,同比增長 191.03%;凈利潤為11.85億元(其中,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5億元),同比增長 179.35%。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相比2014年營業總收入大增的原因正是中科招商舉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上漲。根據年報的信息,2015 年度營業總收入構成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8.46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5.99%,該部分收入為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漲所致。
數據顯示,2015年中科招商的全資子公司中科匯通一共對1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投資,總耗資達24.02億元。
根據中科招商自己的說法,舉牌的行為是響應了國家救市的號召。但中科招商舉牌伊始,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這是一次短期的抄底行為,而中科招商用後面數次大手筆證明這是一次有計劃的長期舉牌行為,整個股災期間中科招商接連舉牌了16家上市公司之多。
朗科科技在2015年7月8日午間公告,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匯通(深圳)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於7月6日、7月7日在二級市場以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246.87萬股公司股,持股比例升至10.0661%。中科匯通由第四大股東變為第二大股東。另外兩家上市公司天晟新材和三變科技也在7月8日一同公告,7月7日,中科匯通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兩家公司,持股比例均上升到5.01%。除了這三家公司之外,中科匯通7月7日和8日還舉牌大連聖亞和鼎泰新材。
截至目前,中科匯通已經舉牌16家上市公司,並成為海聯訊和設計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同時中科招商多次發布了多筆對外投資的公告,一方面給現有子公司注資,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多家子公司。
根據中科招商自己的說法,舉牌的行為是響應了國家救市的號召。但中科招商舉牌伊始,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這是一次短期的抄底行為,而中科招商用後面數次大手筆證明這是一次有計劃的長期舉牌行為,整個股災期間中科招商接連舉牌了16家上市公司之多。
對此,有北京地區投行人士戲稱:「6月17日大盤觸頂之後,迎來的迅猛調整就好像超市放出大折扣一樣,而這時在今年進行了巨額融資的中科招商恰好准備好了錢要買東西。」
警惕新三板PE類金融股復牌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中科招商只是近期新三板停牌的PE類金融機構復牌的第一家,在中科招商之後,還有九鼎集團、信中利、達仁資管等。特別是九鼎集團,停牌原因與中科招商類似(重大資產重組等),2015年亦進行了百億元的定增融資,停牌時間200多天甚至比中科招商還長。
中科招商作為三板成指的成份股,暴跌行情直接導致三板成指下挫2.19%。民生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認為,但這有可能僅僅是類金融企業復牌的第一彈,對整個新三板市場而言只是半隻靴子落地而已。
另外半隻靴子可能取決於兩個不確定性因素:第一,九鼎何時復牌;第二,九鼎、中科招商是否會納入創新層,進而放大對指數的拖累效應。
新三板分層大戲即將在5月初拉開序幕,這被認為是能與2014年8月推出做市商制度相媲美的第二波大利好。然而與做市商制度紅利帶來的市場投資熱情相比,這輪制度紅利市場似乎並不買賬。春節以來,新三板做市指數始終在低位徘徊,流動性也不容樂觀。
與上一波行情相比,本輪紅利行情遲遲難以啟動,與一些「靴子」尚未落地有很大關系。可能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做市商賬面收益率仍然高達27%左右,是潛在的「做空」力量;第二,今年年中新三板將迎來一波私募到期潮;第三,九鼎、中科招商等復牌對指數和市場整體可能造成不利影響,需要消化;第四,分層後的新政亦需要半年左右的「測試期」才能趨於明朗。
監管層對類金融企業監管趨嚴,政策預期偏負面。2015年12月25日,證監會明確要加強對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監管,暫停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在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並對前期融資的使用情況開展調研。今年1月19日,股轉系統通過窗口指導通知各主辦券商,「所有類金融機構全部暫停辦理掛牌手續,無論項目處於何種狀態」。
而從掛牌結構看,目前新三板總市值排名前10位的掛牌企業中,金融業有6家,佔新三板總市值的15.36%;從融資結構看,2015年新三板的多元金融企業定增實際募集金額超過422億元,佔全部掛牌企業的比重高達32%。
B. 私募基金的發展前景有哪些
可以說,目前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已成紅海,即將進入洗牌階段。那麼未來行業將會怎麼走?
私募股權基金行業未來5到10年的發展趨勢可以歸納為「四化」。
第一是規模化。目前國內基金管理規模在百億以上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只有185家,非常少。將來行業內的資源包括資金,一定會集中在優秀的機構身上,而且會越來越集中,從而帶來規模化效應。
第二是專業化。在一個基金裡面,其投資組合往往是多個領域的。但是不同領域的人做的事情並不一樣,因此逼著行業必須要專業化,基金團隊也必須要專業化,才能了解行業、把握行業趨勢,精準投資。
第三是長期化。目前行業內從投資到退出整個周期高於4年的佔比並不高,根據中基協數據顯示,大概在20%到30%之間。在中國已經過了浮躁時代、過了VC/PE普及知識的時代的當下,所有人都明白基金的退出周期會越來越長,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此外,資金來源也應該趨向長期化。「我們呼籲更多長期資金,包括保險、養老金更多介入到股權投資中來。」
第四是全產業鏈化。所謂全產業鏈化就是在做法上,從早期到擴張期、到成熟期、到Pre-IPO甚至延伸到並購和二級市場上。
未來行業的結構創新,有兩個系統性的機會。首先是人民幣基金年限跟實際的周期不匹配的問題。他指出,國內目前的退出通道相比美國而言是不暢通的。之前國內的基金期限大部分是5+2,而大部分人民幣基金在近兩年已經到了7年的年限,但是還沒能實現完全退出,因此退出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私募股權基金都有PE二級市場的需求。如果能將PE二級市場做活做好,這不僅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而且能將退出周期大大縮短。這方面的系統性創新,可能對行業形成健康的閉環以及給出資人更早進行現金分配,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可以做一些一級市場跟二級市場混合的基金,這能解決現在行業內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他指出,目前行業內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流動性,但是對於保險公司、銀行等出資人而言,流動性是非常關鍵的,甚至直接關繫到這些出資人的考核、人事變動等問題。而單靠一級市場來產生現金流,從目前來看是比較難的。「如果能適當兼顧二級市場,通過某些機制解決兩個市場之間的平衡問題,將可以解決流動性差的問題。」
在實踐中,很多投資人在看投資標的的時候,對行業的研究不應該區分一二級市場,而且當下在局部領域和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二級市場倒掛的問題。但與一級市場相比,二級市場的流動性顯然是好的,如果一個基金管理人固步自封,嚴格區分開兩個市場,可能會影響基金未來的發展。他直言,價值投資就是價值投資,好的標的就是好的標的,如果有創新的結構應該能一舉幾得,可以解決怎樣滿足真正的機構投資者對短期流動性包括分配的要求。在當下一級市場階段性形成泡沫、麵粉比麵包貴的情況下,要求基金必須買麵粉是有問題的。
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呼籲整個行業做更多的創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體系下,由於VC/PE生存的環境不同,中國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的打法。我甚至在想,未來通過控股上市公司然後結合上市公司去做跟投,這樣也許更能突破基金周期、現金分配的障礙。
C.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起點一般是多少
無論是投資證券還是投資股權,私募基金都是100w起的。契約基金和有限合夥都是私募基金的一種形式,也必須是100w起。但實際上很多公司發行的契約基金是100w起,但有限合夥則起點不定可以低至10萬5萬,並不是因為有限合夥可以打破起投下限,而是一般採用契約基金形式的都會去基金業協會備案,如果有低於100w的投資人則通不過備案,而有限合夥形式大都為了資金使用更方便,沒有銀行資金託管,也不去基金業協會備案,反正就是沒打算做成標准化的合規產品,所以也不會去遵守100w起的規則。但是並不能就此確定起點低的有限合夥一定會有問題。
大部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都會採用有限合夥形式以在資金注入標的的時候順利取得股東地位,這點比契約基金有優勢。目前私募監管正在趨嚴,合規的公司做的有限合夥制股權基金也是100w起投並會去基金業歇會備案。
至於說10w起投的股權,除了一些股權眾籌平台外,其他的形式很容易陷入非法集資裡面去。目前被認可股權眾籌平台並不多
D. 私募基金變現性差嗎
私募基金變現性差嗎?是的私募基金有封閉期,在封閉期內是無法贖回的,贖回也是要有時間的。
E. 香港的私募基金產品,個人多少起投
無論是投資證券還是投資股權,私募基金都是100w起的。契約基金和有限合夥都是私募基金的一種形式,也必須是100w起。但實際上很多公司發行的契約基金是100w起,但有限合夥則起點不定可以低至10萬5萬,並不是因為有限合夥可以打破起投下限,而是一般採用契約基金形式的都會去基金業協會備案,如果有低於100w的投資人則通不過備案,而有限合夥形式大都為了資金使用更方便,沒有銀行資金託管,也不去基金業歇會備案,反正就是沒打算做成標准化的合規產品,所以也不會去遵守100w起的規則。但是並不能就此確定起點低的有限合夥一定會有問題。大部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都會採用有限合夥形式以在資金注入標的的時候順利取得股東地位,這點比契約基金有優勢。目前私募監管正在趨嚴,合規的公司做的有限合夥制股權基金也是100w起投並會去基金業歇會備案。至於說10w起投的股權,除了一些股權眾籌平台外,其他的形式很容易陷入非法集資裡面去。
F. 資管新規來了理財產品還能穩賺不賠嗎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針對資管業務出台統一的指導意見,其中打破剛性兌付等相關內容引發社會關注。「新規實施後,我的理財產品還能穩賺不賠嗎?收益會下降嗎?」多年來一直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北京白領潘女士的疑問,代表了不少投資者的擔憂。資管新規,對你我的「錢袋子」影響有多大?
投資者門檻明確,三五萬元還能不能買理財?
此次資管新規對投資者適當性進行了規定,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設定為: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對此,普通投資者心存疑慮:這意味著投資門檻要提高么?以後還能花三五萬元買理財產品嗎?
「指導意見只是規定了私募投資者的門檻,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門檻並未提高。」潘東說,我國資管產品投資者將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分別對應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此次只是明確了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對普通投資者的門檻並沒有硬性規定。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針對私募產品的投資人,各家機構早已有各自的門檻,只不過現在由監管統一了標准。
「以前買銀行理財覺得『穩賺不賠』,但聽說以後要『盈虧自負』,得自己掌握投資項目、衡量投資風險,真有點不適應。」上海市民吳先生的擔憂代表了很多普通投資者的想法。
對此,監管部門特別強調穿透式信息披露,不僅要穿透識別合格投資者,還要求金融機構對募集信息、資金投向、杠桿水平、投資風險等,做到及時、准確、全面地披露。
「對理財產品穿透式的信息披露,可以讓投資者更全面掌握產品風險、收益等狀況,有助於真正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說。
G. 私募基金的復合策略是什麼意思
對沖基金在股災中的下跌幅度是8.96%,遠遠跑贏大盤,而未來,股票策略仍將是主流的投資策略。
在這次股災中,對沖基金整體表現十分出色,而與A股相關性強的策略則受到較大沖擊,回撤較大,比如股票策略、組合基金、事件驅動等。股票純多頭下跌18.74%,組合基金是18.05%,事件驅動是13.42%,這是總體管理規模大幅回撤的最主要原因。
相對價值策略、債券策略和管理期貨,在股災期間則分別上漲2.25%、1.21%和0.48%,這是量化對沖私募基金股災期間業績的表現。
一,股票策略方面,在3-5月股市最火爆的時候,私募的倉位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換言之,大部分私募基金在今年牛市中還是比較理性的,對風險的控制、風險的意識還比較強。因此,在今年股災中,國內的私募證券基金整體受傷程度不算太大,尤其以股票多頭只跌了18.74%。當然,全國有583隻產品跌幅超過30%,這個數量也不算小。
二,組合基金策略,也就是所謂的FoF和MoM,回撤率為18.05%。按理講,組合基金應該比較平穩,虧損相對較小,從以上的數字看今年很多做FoF的基金在股災當中的表現並不好,下跌幅度還是比較大的。有53隻產品回撤超過30%。
三,事件驅動策略,在國內主要是以定增基金產品為主。這次大幅波動中,定增基金跌幅並不是很大,平均跌幅13%。有26隻產品下跌幅度超過了30%。
四,復合策略指的是一個私募基金產品可以運用任何策略去操作,採取多策略AA地運作方式。股災期間,符合策略的平均跌幅為11.29%,4隻產品收益率高於30%。
五,宏觀策略方面,有8隻產品跌幅超20%,佔比42.18%。目前,宏觀策略在國內發展速度不快,產品數量也不多。
六,相對價值策略,上漲了2.25%,有7隻產品漲幅超過20%,有30隻產品下跌超過10%。在相對價值策略中,上述所提到的量化對沖產品在股災期間的表現還是相當好的。而中性策略表現並不理想,大量資金從中性策略中撤出,轉而投向了股票多頭策略。此外,由於後期對股指期貨的政策限制,使本應有良好發展機會的量化對沖、市場中性策略行業,受到了影響和限制。
七,管理期貨上漲0.48%,有4隻產品上漲超過50%。像CDA策略,若賭對趨勢,的確回報非常可觀,但弱點是穩定性較差。從此次股災中來看,CDA策略表現的還是非常理想的。
八,從債券策略來看,6到8月份平均上漲幅度為1.21%,隨著降息周期,前幾個月債券非常火爆。
私募證券發行情況
總體來看,今年的發行需求十分旺盛,創下歷史新高。截至9月份,國內所有平台加總起來的,包括信託甚至是券商資管、機構資管、基金的子公司,及我們自主備案的產品,共計12000隻。
今年,發行情況較好的月份是1、2、6月份,其中6月份達到了單月發行成立的最高峰。在股災正開始爆發時,反而發行數量最大,這主要是由於私募基金的發行特點,也就是6月份成立的產品,5月份就已經開始籌備和發行了。而7、8、9月分別僅有800、278和253隻產品成立,受到股災的影響,發行量迅速萎縮。
從募集規模來看,私募基金產品單只超過10億元的越來越多。
杠桿率方面,為了配合相關的政府部門做的摸底調查,靠人工一家一家調查得到了非常難得的相關數據。
調查結果很有意思。78%的結構化的私募基金產品杠桿比重是1:2;8%的杠桿是1:1,只有14%的杠桿是1:3。
我們所問詢的這些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中,並未出現 1:4的杠桿情況。這主要的原因是,銀行作為優先端,主動地、有意識地在今年降低了杠桿的比例。可能我們場外配資很高,1:10,甚至是1:20。
從清盤的數據來看,自6月底開始清盤數量逐漸攀升。清盤的原因主要分為,到期清盤和提前清盤。到期而清盤的佔比較大,比如結構化產品,一年期結束後,就不做了,所以就清盤了。而提前清盤的,往往是業績做的不好,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
今年9月底,總共清盤1522隻,其中提前清盤為496隻,佔比達32%,同比大幅提高;到期清算為主的有1026隻,佔比27%。
實際上,很多私募在股災期間虧了20%、30%被迫清盤,往往主要是來自3、4、5月剛成立的私募基金產品。
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從策略層面來看,股票多頭依然是主流,這個產品還會大量增加;量化對沖、相對價值策略發展受限,6、7月份很多做量化對沖、市場中性策略的私募大佬們錢都接不過來,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和政策的變化,現在比較受限;管理期貨還可以,但是CTA的商品期貨市場太小了,很難有太大的規模,容量有限;債券策略、宏觀策略、復合策略、事件驅動策略將會穩步增長。
FoF、MOM是股災背景下受益的策略,將迎來發展良機。FoF和MOM在上半年是被投資者拋棄的策略,因為它跑不贏指數,而投資者通常對穩健收益又不太認可。但是,這一次股災之後,很多投資者發現還是要分散一下風險,不能只把錢砸在一家私募產品中。股災之後,特別是近期和未來的幾年,FoF和MOM將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第二方面,監管會越來越嚴,行業會更加規范、更加健康地發展。實際上,每一次股災之後監管都會趨嚴,所幸私募基金這個行業還沒有出現很大的事情,所以會嚴但是也不會太嚴。在初級階段,行業嚴格一點是好事。
第三方面,中國的對沖基金仍然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在未來的5年、10年,甚至是20年,都應該會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
未來雖然會保持快速增長,但相較今年上半年增速會放緩。我們狹義地統計了一下,到6月份上旬時,中國私募證券基金達到14600多億的規模。但是股災之後,在8月份的時候,則落回到了11000億左右,這主要還是來自於凈值回撤。
第四方面,私募證券基金的優勝劣汰將加劇。
如何做好風險控制是股災後私募熱議的話題,也是我們私募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的。通過這一次的股災,我們發現很多私募在風險控制方面是非常弱的,不管從理念、認識,還是是執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執行環節,很多公司沒有執行的原因是,老闆既是投資總監又是風控總監,因此導致了大幅度的清盤。
H. 私募投資公司發展前景怎樣
整體來說,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目前仍處於快速擴張階段,但商業模式、業務規則等還需進一步完善,確保行業發展健康有序。
據《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市場前瞻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554家,已備案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36614隻。但絕大多數私募基金規模有限,0-20億元的管理規模達到91.54%。
隨著監管趨嚴,私募基金機構必須依法合規運作,聚焦投資主業,堅持契約精神,樹立品牌意識,塑造理性成熟的投資文化。同時,要服務於國內實體經濟,發揮出基金業的價值。可以預見,未來有核心競爭力、較強資產管理能力的私募基金機構才能脫穎而出。
I. 資產管理,私募基金有前途嗎
就目前來講還是比較有前途的,雖然投資類公司停止注冊、私募基金備案管理嚴格,但是很多企業還是擠破頭皮進入私募行業。
整體來說,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目前仍處於快速擴張階段,但商業模式、業務規則等還需進一步完善,確保行業發展健康有序。
據《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市場前瞻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554家,已備案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36614隻。但絕大多數私募基金規模有限,0-20億元的管理規模達到91.54%。
隨著監管趨嚴,私募基金機構必須依法合規運作,聚焦投資主業,堅持契約精神,樹立品牌意識,塑造理性成熟的投資文化。同時,要服務於國內實體經濟,發揮出基金業的價值。可以預見,未來有核心競爭力、較強資產管理能力的私募基金機構才能脫穎而出。
J. 私募基金風險揭示書裡面的風險等級怎麼寫
近年來,在監管寬松的環境下,私募迎來爆發式增長。在行業擴容的同時,也引發從業不規范等問題,監管層從加大現有私募管理、暫停個別地區工商注冊等途徑為行業「降溫」。
去年12月開始,私募基金迎來監管升級。近日,證監會通報顯示,2015年,監管機構共對140餘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銷售機構開展了現場檢查,配合地方政府對40餘家涉嫌非法集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了風險排查。最終有近6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據了解,目前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萬家,基金規模5.1萬億。規模擴容的同時也帶來登記備案信息失真、資金募集行為違規、投資運作行為違規、公司管理失范以及涉嫌違法犯罪等諸多問題。
對私募市場頗有研究的宋清輝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私募集中出現較多問題,一方面因其公司管理薄弱和風險控制制度不完善,更重要的是,與我國的金融活動信用缺失和監管失位不無關系。
近60家私募受罰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有近60家私募被罰。具體來看,證監會對北京寶銀創贏、華夏恆業、恆天財富、廣州銀潤投資 、上海寶銀創贏、中科招商集團、金賽銀等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採取行政監管措施;並對兩家私募銷售機構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對中科招商單祥雙等8個私募責任人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此外,證監會還對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立案稽查;對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違法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或地方政府。
上述被處罰企業中,有中科招商及其董事長單祥雙因多次向媒體披露巨額融資計劃的具體投向,未在公告中涉及,也有寶銀創贏此類項目缺少財務、律師第三方機構材料等現象。《投資者報》記者梳理發現,登記備案信息失真,信息披露違規,沒有按規定報送定期報告和重大事項變更情況等行為在處罰中是最多的。
但此次通報的企業中,不乏誠信缺失,保本高收益為誘餌,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募集資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的企業。
以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例,其號稱注冊資本50億,管理的基金規模高達100多億,該公司對外公開表示,公司優質的地產並投項目、礦業並購項目,年化回報率均可保持在50%以上。
因對項目風控不嚴導致無力回款,投資者上門擠兌,員工紛紛離職,金賽銀法定代表人王維奇也在9月份失蹤,目前深圳警方已因其涉嫌非法集資立案偵查。
前海鉅陣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創始合夥人龍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近來私募出現較多問題首先是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同時缺少第三方機構的監督。
「其次,近幾年的私募大發展也導致行業的確存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自身專業性不足,對項目調查不徹底,風險管控不足等經營不善原因導致。」龍舫表示,像深圳金賽銀這類負責人跑路的行為,性質則很惡劣。投資者應該及時維權,通過司法程序,依法起訴追究責任人。
監管持續收緊
2015年12月中旬,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發布的關於就《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通知。私募基金監管的法律鏈條初現。該徵求意見稿從私募基金銷售主體、100萬門檻到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今年1月份,北京市自1月9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已暫停投資類企業的登記注冊,暫停核准包含「投資」「資產」「資本」「控股」「基金」「財富管理」「融資租賃」「非融資性擔保」等字樣的企業和個體戶名稱;另外,暫停登記「項目投資」「股權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資本管理」「資產管理」「融資租賃」「非融資性擔保」等投資類經營項目。
隨後,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多區也陸續叫停了投資類公司的工商注冊,包括上海自貿區內。深圳、重慶等地則稍加區別,暫時叫停了互聯網金融類公司注冊。此外,多家剛剛獲得私募基金牌照的銀行,突遭叫停。
一時間,監管收緊的消息甚囂塵上。對此,宋清輝表示,京滬已叫停投資類公司注冊具有試驗效應,在詳細的監管意見出台之前,其他城市可能也會跟進。監管層已經動真格了,私募監管風暴風雨欲來,未來私募公司注冊與備案等將會持續收緊。
「此前私募行業監管環境寬松,隨著私募行業爆發式增長,私募違規違法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必須收緊對私募行業的監管。」宋清輝表示,綜合來看,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落實私募行業具體的、明確的監管政策,不能模稜兩可或者頻頻臨時進行「窗口指導」,二是做好私募公司的登記備案工作,加快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陽光私募受影響不大
雖然市場表現風聲鶴唳,但多位受訪私募人士《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二級市場陽光私募和一級市場股權私募等權益類並未受到較大影響。智誠海威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盧偉強表示,陽光私募業務結構已經日趨完善,資金由銀行存管,證券、凈值均有券商管理,基金管理人接觸不到這些產品核心就避免了「捲款跑路」等道德風險。
「相對而言,債權類私募的風險要大一點,尤其是與P2P、眾籌相關的產品,投資者需要加強風險意識。」盧偉強認為,對於債權類私募的注冊備案或將日趨嚴格,但對於當前現存陽光私募等則沖擊並不太大。
同時,他指出,當前個別權益類私募也存在向不特定對象宣傳、用歷史收益潛在誤導投資者的情況,這也是需要加強監管的內容。「監管趨嚴利於行業的合規,整體來看有利於行業自凈。」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的監管收緊政策並未影響行業「熱度」。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加了4633家,其中,陽光私募增加了1976家,私募證券投資管理人的數量也突破了1萬家。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基金經理也認為,進一步提高私募基金的准入門檻,利於規范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促使私募產品陽光化。對於真正想在私募市場紮根、發展的私募機構而言,長期來看,屬於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