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 81年到08年每年的國債發行情況,好像還有兩年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請詳述
1981年,中國首次發行國庫券,總金額40億元,10年還本付息,年息4厘,自發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償還本金。當時規定,國庫券不得當作貨幣流通、不得自由買賣。
這是中國的國債第一次使用「國庫券」的名字。
『貳』 一年之中國家發行國債幾次,一般在哪幾個月
國債的發行時間是由財政部根據各期國債招標繳款後決定的,且各不相同。
2015年國債發行計劃:
『叄』 我國2014年國債發行情況
2014全年共發行;
憑證式的發行4次;分別是3年和5年期;利息是5%,5,41%,時間;3月10日,6月10,,9月10日,11月10日
電子式發行5次;分別是3年和5年期;利息是5%,5,41%,時間;4月10日,5月10日,7月10日,
8月10日,10月10日
且每次發行都在當天銀行開業2小時左右銷售完畢。
『肆』 我國公債的歷史(1949-現在)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參考資料:http://finance.163.com/economy2003/editor_2003/031030/031030_165297.html
『伍』 特別國債的簡介
特別國債:
特別國債都有特定用途,是國債的一種。但它並不是對預算赤字的融資,同時,與發行普通國債籌集資金的用途不同,一般是以提高收益為主要目標。
根據有關規定,這種國債屬於特別國債,特別國債要視具體發行情況而定,是否適合普通投資者投資。
國債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與其它類型債券相比較,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具有極高的信用度,被譽為「金邊債券」。
為了有效地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國政府除了有規律性地發行適度規模的普通型國債以外,還不定期地發行一定數量的特殊型國債。普通型國債主要可分為憑證式國債、記賬式國債和無記名(實物)國債三種,特殊型國債主要有定向債券、特種國債和專項國債等幾種。
『陸』 關於本次特別國債的發行的問題
個人看法:匯投公司對亞洲各國進行美圓投資,勢必放出大量美圓購進各國的貨幣以及資產進行投資,使得各國美圓過剩從而本幣對美圓升值,但升值過快會削弱該國的出口競爭力,那樣各國銀行會大量購買美圓放出本幣進行對沖.
『柒』 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全部發行完畢,你搶到特別國債了嗎
2020年全球受到疫情的沖擊,當然我國同樣直接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更好的戰贏疫情,全國必須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為戰勝疫情出一份力。
我國決定為了全國積極對應疫情帶來的影響“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第3次發行特別國債。
什麼是特別國債?
特別國債是屬於國債的其中一種,只是特別國債與普通國債存在有兩大區別:
其一:特別國債的融資資金不納入財政赤字,直接特殊支付方式到基層。
其二:特別國債融資的資金必須是採取特殊用途,一分不能停留的花在刀刃上。
總之我個人也希望大家積極參與購買國債,當然前提條件就是自己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購買特別國債,就等於幫助了全國人民,同時也是幫助了自己,只有國家好才能讓大家的生活更好。
『捌』 新中國成立最早發行的是哪種國債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玖』 中國一共發行了多少國債
從1981年以來到1996年,我國一共發行國債48次(不包括轉換券)。發行總額6646.02億元。已發行國債共九個品種,八種期限。已償還國債2284.59億元,國債余額為4361.43億元。整個80年代,國債發行數量增長不大。但是90年代以後,國債發行數量逐年增加很快。1991年以前,我國國債沒有一級市場,發行方式基本上是依靠政治動員和行政分配相結合的辦法。
『拾』 求:我國歷年國債發行總額
顯然,國債發行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國債相當於財政赤字,就是向老百姓借錢,政府花未來的錢。從我國現在經濟發展狀況來看,發行國債保持一定水平是比較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能刺激國內需求。但是,當經濟過熱時,發行國債會使經濟更加高漲,不利於調控。發行過多國債,會有增加債務風險的可能,如現在債務問題困擾的希臘;另一方面,國債是對國家未來發展能力的透支,過多的債務會削弱將來的發展能力。因此,並不是國債發行越多越好。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