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我國歷年國債發行規模

我國歷年國債發行規模

發布時間:2021-07-17 14:36:34

『壹』 我國國債從2001年到2011年的的發行

以下為2000至今歷年國債發行量明細(單位: 億元人民幣):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
記賬附息 2,720 3,354 4,461 3,775.5 4,366 5,042 6,533.3 6,347 6,665 8,831.7
記賬貼現 -- -- -- -- -- -- -- -- -- 3,886.4
憑證式 1,937 1,530 1,473 2,504.6 2,510 2,000 1,950.0 1,600 1,300 2,000
儲蓄國債 -- -- -- -- -- -- 400.0 34 650 1,511.1
特別國債 -- -- -- -- -- -- -- 15,502.28 -- --
總量 4,657 4,884 5,934 6,280.1 6,876 7,042 8,883.3 23,483.28 8,615 16,229.2

2011年中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因憑證式國債和貼現國債等品種發行規模減少,全部國債發行量為1.54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減少逾一成.

『貳』 求:我國歷年國債發行總額

顯然,國債發行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國債相當於財政赤字,就是向老百姓借錢,政府花未來的錢。從我國現在經濟發展狀況來看,發行國債保持一定水平是比較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能刺激國內需求。但是,當經濟過熱時,發行國債會使經濟更加高漲,不利於調控。發行過多國債,會有增加債務風險的可能,如現在債務問題困擾的希臘;另一方面,國債是對國家未來發展能力的透支,過多的債務會削弱將來的發展能力。因此,並不是國債發行越多越好。
希望採納

『叄』 有哪些網站可以查找到我國國債每年發行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的網站 http://www.mof.gov.cn/
財政數據裡面有關於每年國債發行規模的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每年的統計年鑒裡面都有國債的相關內容

『肆』 我國近年的國債規模~~(2003-2008)

我國國債規模及其風險防範

摘要:自恢復國債發行以來,國債規模日益擴大。國債政策在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極大貢獻。同時,國債規模的迅速擴大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擔憂。本文以國際上通用的指標來衡量國債規模,認為目前我國國債規模已經偏大,對目前國債規模應持謹慎態度。文章最後提出一些措施,以防範國債規模風險。
關鍵詞:國債規模;國債依存度;國債償債率;國債負擔率;國債風險防範

國債政策是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常被各國用以調節經濟。從1998年開始我國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加大了國債的發行力度。事實表明,近幾年的國債政策在拉動投資、擴大內需、確保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國債對GDP增長貢獻如下:1998~2002年國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分別是1.5%、2%、1.7%、1.8%和2.0%.與此同時,加大國債發行力度使得國債規模迅速擴大,5年來我國累計發行國債22577.6億元(加上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總量達到29177.6億元),平均每年發行4515.5億元,年均增長28.56%,2002年我國國債發行規模更是創下5946.30億元的歷史新高。國債規模的迅速擴大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擔憂。

一、國債規模現狀分析

從世界各國管理國債規模的實踐來看,一般都採用國債依存度、國債償債率和國債負擔率來判斷一國的國債規模是否合理。

(一)國債依存度

國債依存度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量占該年財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財政支出對國債的依賴程度。在我國,國債依存度有兩種計算口徑,即國家財政國債依存度和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我國的國債由中央財政發行,國債收入歸中央財政控制使用。因此,我們在用國債依存度來衡量國債規模時採用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更為合理。從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國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分別為:64 84%、75 72%、85 89%、95 23%、121 86%、96 69%、84 37%、84 67%和87 63%.這些數據表明我國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非常高,中央財政支出資金來源很大部分依靠發行國債,這必然會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其中潛在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國際上關於中央財政對國債依存度的警戒線是25~30%,我國的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遠遠高出世界公認警戒線,表明我國的國債規模的形勢比較嚴峻。

(二)國債償債率

國債償債率是指當年國債還本付息額與財政收入的比例關系,反映了國債發行規模與財政收入是否相適應。這一指標越高,表明以前所發國債對財政形成的壓力越大,反之則越小。從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國國債償債率分別為:6.65%、12.56%、17.09%、21.04%、22.74%、15 66%、11.59%、11.74%和13.05%.很多學者都主張我國的國債償債率應控制在8~10%,可見我國的國債償債率已經超過了公認的安全線。雖然國債償債率已經呈現出向安全線逐步接近的趨勢,但是我國近些年由於國債規模的膨脹,加上新發國債期限較短,還本付息的支出負擔日益沉重,償債壓力會進一步擴大。一般來說,國債本息是必須無條件償還的,剛性很強。在我國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困難不能得到根本扭轉的背景下,就不得不利用發新債來還舊債,後果是國債規模越來越大,極大地加劇了國債的規模風險。

(三)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是指某一時期國債余額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數據,國債負擔率與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大致相同。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在20%左右。因此,我們應推算我國合理的國債負擔率在20%左右。從表1中可以看到,我國1994~2002年國債負擔率分別為:4.89%、5.64%、6.42%、7.40%、9.91%、12.85%、14.56%、16.28%和18.89%.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國債負擔率比較低,似乎可以說明國債規模還不夠大。事實上,我國舉債的歷史比較短,不能夠將我國的國債余額與西方發達國家國債余額作簡單的比較,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債余額是經歷上百年時間積累形成的。從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國債負擔率增長較快,2002年國債負擔率是1994年的3.86倍,1994年到2002年間國債負擔率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8%,大大超過了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如果長此以往,我國財政將會不堪重負,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二、國債規模風險防範對策

我國國債依存度和國債償還率已經遠遠超出國際安全警戒線,而且國債負擔率增長很快,表明我國國債規模已經偏大,面臨著較大的國債規模風險。為此,採取相關措施,控制和防範國債規模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理界定國債使用方向,加強對國債資金使用的監督

首先,國債資金應優先投向那些瓶頸性產業和部分生產建設性項目,以彌補國家建設資金的短缺,避免重復建設。國債資金應支持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支持國有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產業升級,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引導銀行、企業增加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領域投資。在每個投資項目中,應確保國債資金的投入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從而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大政府的償債能力,實現國債規模的均衡發展及自身良性循環。其次,要堅決杜絕半拉子工程,對於已經開工的國債項目建設,嚴把工程質量關,嚴禁擠占挪用國債資金,確保國債投資的高效率。針對目前我國國債一些投資項目效率差的情況,需要在資金使用方面加強管理。這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制度,明確資金使用者的使用責任,保證項目的質量。

(二)加快財政改革的速度,降低國債償債率和國債依存度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但我國的財政收入仍然較低,處在世界較低水平。財政收入低制約了國債償還能力,使得國債規模風險比較突出。要降低衡量國債規模風險的兩大指標———國債償債率和國債依存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為此,必須加快財政改革的速度。首先,必須完善流轉稅制度,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管,逐步提高個人所得稅在稅收結構中的比重,努力擴大關稅在籌集財政收入中的作用,大力壓縮無稅區和低稅區。其次,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積極穩妥地推進「費改稅」,逐步將預算外和體制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將具有稅收性質的基金和收費納入稅收管理。再次,要加強稅收征管工作,減少稅收流失,嚴厲打擊偷稅、漏稅、逃稅行為。

(三)加強國債期限結構管理,優化國債償還期限結構

國債總額不且淮緯デ宓模

『伍』 我國現今有多少國債

保持我國國債規模的可持續性,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逐步調整國債數量和品種期限結構,同時量化和控制其它政府債務,才能真正發揮國債政策的宏觀經濟調節作用。一、我國國債規模現狀(一)我國國債規模的演變我國國債規模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一1958年。為了籌集國家建設資金,發展國民經濟,我國在這一階段發行了幾億元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發行規模不大,每年的國債發行額在當年GDP中比重不到1%.第二階段:1958—1980年。我國堅持財政平衡的思想,沒有發行國債,大多數年份預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規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銀行透支解決。第三階段:1981年一1993年。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籌集經濟建設資金,我國於1981年恢復國債的發行。但國債發行額較小,這一階段年平均發行量為198億元,累計發行量為2106億元,國債增幅比較平穩。第四階段:1994年一1997年。由於國家預算體制改革,不再允許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解決赤字而改為發行國債,加之過於集中的還本付息,國債發行量呈現較大增幅。1994年國債發行量突破1000億元,1995年以後,每年發行量均比上年增長30%以上,遠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第五階段:1998年至今。為拉動內需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為了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投資,國債發行量陡升,導致1998年國債發行額高達3310.9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3.7%.此後國債年發行量就一直節節攀升。2003年國債發行總量達到6355億元,創下國債發行總量的新高。(二)國債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5年以來,成效是顯著的。1998年一2000年國家財政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3600億元,共安排國債項目6620個,投資總規模2.4萬億元,到2000年底累計完成投資1.5萬多億元。1998年到2002年國債投資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5%、2.0%、1.7%、1.8%、1.8%.如果沒有國債投資的支持,我國不會在世界經濟普遍下滑的情況下還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國債貢獻率是從動態上衡量國債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的一個指標,它以國債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來表示。為了使數據更精確,可以根據GDP和國債發行額的數據,建立一元回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L GDP和L DEBT分別表示對GDP和國債發行額取對數,利用Eviews軟體分析得到回歸方程為:L GDP=6.22+0.63×L DEBT R2=O.97 t檢驗值:(24.5)(18.5)變數統計顯著,F統計值為342.8,基本通過檢驗。GDP與國債發行額之間成正比,且國債發行對GDP的彈性為0.63,可見國債對國民經濟增長有很大正面作用。二、我國國債規模指標分析決定或影響一個國家國債規模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每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各種經濟條件和狀況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其他國家或組織的國債規模指標來衡量我國國債規模。從我國的具體實際來看,我國國債規模的相關指標主要包括:國債發行額、國債余額、國債還本付息額、全國和中央的財政支出、全國和中央的財政收入、GDP、居民儲蓄額。下面將衡量我國國債規模的指標分為兩方面:應債能力指標和償債能力指標。為配合下文的分析,表1給出了自1990年來我國國債規模相關因素的統計與衡量國債規模的各項指標值。(一)應債能力指標1.國債負擔率(國債余額/當年GDP)。它反映了全社會宏觀資源的利用效率,類似於企業的負債杠桿。從我國負擔率走勢上看,基本上是小幅慢升,在1998年前平均幅度是52以下,1998年由於國債發行的大幅增加,這一指標上升到10%,此後一直保持了較高的水平,2000年為14.54%,2002年接近20%.但由於我國國債余額增長率基數小,一直大於GDP增長率。而美國1970年代初國債負擔率在33%左右,到1990年代末上升到66%,之後有所下降;日本1970年代初國債負擔率只有5%,1980年代的10年中迅速上升到67%,1990年代末超過100%;德國1970年代初國債負擔率也只有5%,1980年代上升到40%左右,1990年代末上升到60%,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國債負擔率處於較低的水平之上。同時,與西方發達國家規定的不超過45%,以及歐洲貨幣聯盟簽定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以下簡稱《馬約》)規定60%的比率相比,我國的這一指標顯著偏低。從這方面看,承受能力還具有較大的彈性空間。2.國債借債率(國債發行額/當年GDP)。它反映了當年GDP增量對當年國債增量的利用程度。從表1中看出我國該指標走勢一直平穩盤升,最高不過2002年的5.79%,與國際公認的50%警戒線相距甚遠。如果僅以這個指標為依據來判斷,則我國國債發行還有相當的空間。3.居民應債能力(國債發行額/當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債權債務關系看,政府是凈債務主體,居民是凈債權主體。因此,國民經濟的應債能力最終主要落實到居民的應債能力上。從表1可以看出,盡管近年來我國國債發行規模增長很快,國債發行額與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比率逐步提高,但由於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也在快速增長,所以國債發行額占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比率仍較低,居民購買國債的應債能力仍有較大潛力。(二)償債能力指標1.國債依存度(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它表明財政支出靠債務收入的安排程度,該指標越高說明財政對債務依賴性越強,對財政未來發展威脅也越大。國債依存度有兩種:一種是國債發行額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即國家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另一種是國債發行額佔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即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前者《馬約》中規定的標准為20%,而我國國家財政的債務依存度自1994年開始就已連續超過20%,近年來已達到30%.日本政府即使在財政最困難時期,國債依存度的最高年份也只有37.5%.在我國,由於國債是由中央財政發行、掌握和使用,因此分析中央財政的依存度更具現實意義。由表1,我們可清晰地看到,自1990年來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一直在攀升。1996年以後連年超過50%.1998年甚至達到了67.68%.2002年即使有所回落,也依然達到42%.總之,自1990年來我國中央財政的國債依存度一直遠遠超過國際警戒線25%.顯然,我國這一指標顯著偏高。2.國債償債率(國債還本付息額/當年財政收入)。它表明當年的財政收入中必須拿出多少份額用於國債還本付息,該項指標越高,說明償債能力越弱。由表1可明顯看出我國國債償債率已遠遠超過《馬約》中規定的10%的警戒線。1994—1998年我國國債償債率急增,至1998年的最高水平為23.82%,表明國債處於還本付息高峰期,已進入了不斷攀升的「發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時期。我們不能忽略各國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的差異。以2001年為例,我國2001年預算內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16.52左右,而西方國家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一般為30%—40%.如果考慮我國的財政集中度,我們在評價國債償債率時,就不能簡單地拿10%警戒線來作為我國的標准。因此,根據我國目前國情,將國債償債率上限修正為20Z.但即使這樣,我國近幾年的國債償債率仍然高於警戒線。我國近些年由於國債規模的膨脹,加上新發國債期限較短,還本付息的支出負擔日益沉重,償債壓力會進一步擴大。此外,我國的國債期限結構不甚合理,國債償還期過於集中在「九五」後期和「十五」時期,我國今後一段時間還要面臨償債高峰的問題。在我國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困難不能得到根本扭轉的背景下,就不得不利用發新債來還舊債,後果是國債規模越來越大,極大地加劇了國債的規模風險。從上述的指標看,我國國債規模從應債能力角度,還具有一定的發債空間;但從償債能力角度,則具有不容忽視的風險。三、結束語以上只是從應債能力與償債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國國債的規模。事實上,影響我國國債規模的因素還有很多,並且難以量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綜合負債。國家綜合負債是指國債規模加上各種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2.國債期限、品種結構。在國債期限上,我國現在大多是3、5年的中期國債,缺乏1年以內短期和5年以上長期國債,期限單一,平均期限偏短,償債高峰周期短;在品種結構上,國債品種結構設計不合理,我國20多年來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佔主導地位,滿足不了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品種的不足同樣制約著國債規模的發行空間擴展。3.中央銀行對國債的需求。就貨幣政策而言,央行在國債市場上的公開市場業務,是調節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政策工具。中央銀行為便於公開市場操作則更關注國債的高流動性,希望多發行短期國債,並要求國債達到一定的規模,不能僅以財政赤字的消除為限。因此,在國債規模控制中,既要考慮財政原則,也要考慮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規模和期限結構。4.國債資金運用的效果。由於我國缺乏對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管制度,加上地方政府對資金的爭奪,項目缺乏可行性研究等,使得國債的利用效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另外,我國國債還屬於籌資型國債,國債資金用於建設性支出的比例還比較低,形成「赤字債務化,債務消費化」的傾向,這勢必影響國債的實際規模。

『陸』 我國國債發行規模和國債還本付息額在哪查急需2006年到2010年的數據

南方財富網可以查詢。http://www.yinhang123.net/cxck/chuxuguozhai/30775.html

以下是2006至2010年的部分截圖。

國債發行指國債售出或被個人和企業認購的過程,它是國債運行的起點和基礎環節,核心是確定國債售出的方式即國債發行方式。

『柒』 從1998年開始,我國連續四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債發行總規模達5100億元人民幣。我

答案A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目前世界經濟增長速度趨緩的背景下,繼續依靠不斷擴大出口來帶動我國經濟增長將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我國政府為了應對這種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連續四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僅國債一項的發行總規模就達5100億元人民幣。這極大地拉動了我國的內需,對於確保最近幾年的經濟快速增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目的就是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

『捌』 問一下我國歷年的債券數量及籌資額如何查、還有歷年的投資基金如何查

在財政部網站可以找到近幾年的國債發行數量和額度,投資基金查起來比較麻煩,因為發行主體太多了。你可以從每年發行的基金中統計出來。另外,開放式基金數量和額度是隨時變化的,這些數據對你有用么。

麻煩採納,謝謝!

『玖』 我國國債市場的發展歷程

利用國債進行投資是政府有計劃的配置閑置資源,是在內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支持國家保持較高水平的投資,籌集建設資金,擴大建設規模,並使經濟結構的調整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條件;國債發行是政府彌補財政赤字、調整結構、調節貨幣流通、影響外匯收支、促進供求平衡的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國債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啟動投資的同時,提供了公開市場操作業務理想的工具,進一步推動了證券與金融市場的改革,國債所發揮的作用對宏觀經濟的全面平衡和穩定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

1981年1月,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財政部開始發行國債。經過25年的發展,我國的國債市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表現在以下方面:

1. 發行規模迅速增大

這些年來,我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快速增加。如下圖。


2. 發行種類較多

我國國債的發行種類包括憑證式和記帳式兩種,前者針對社會公眾,後者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前者流動性較差,而後者可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或者交易所市場買賣。從期限上講,1年以下的國債在2005年以前是沒有的,從2006年開始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短期國債。長期債券的發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財政部發行了2001年第七期記賬式國債,期限為20年。

3. 國債發行方式越來越合理 盡管還存在一些問題

從1981-1990年,我國國債的發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攤派的辦法完成的。

1991年,財政部第一次組織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這標志著國債一級市場初步建立起來。承銷制是一種協議性的市場發行制度,這種發行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由承銷合同確定發行人與承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二是承銷人向投資人分銷,而分銷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銷人自己認購。

自1999年第九期記賬式國債開始,中國的國債市場發行基本上採用招標機制。從招標的標的物來看,經歷了交款期招標、價格招標和收益率招標的方式;從競標規則來看,財政部先後在短期貼現國債發行中採用了"荷蘭式"單一價格拍賣方式,在中長期國債和附息債券的發行中採用了多重價格拍賣方式。2004年總共14期記賬式國債中,只有4期按照單一價格拍賣方式,而剩餘14期都是多價競價。

在我國,只有國債承購包銷團成員才分別有權參加記賬式國債拍賣活動,包括競爭性投標和非競爭性投標。其他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只能夠參加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或向參與國債投標的承銷商認購國債。

為了進行必要的投標篩選,財政部在國債拍賣前通常不僅規定最低、最高投標量限制,還通常設置一定的投標價格區間。這一措施也會減少獨立投標人的數量,鼓勵小規模投資機構和個人進行投標和並,從而產生投標過程中非競爭性行為的效果。比如,2001年7月31日,財政部發行了2001年第七期記帳式國債,招標區間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由於市場普遍認為發行利率較高,所以在發行區間大力追捧,大批自營商拆借資金購買國債,並且該國債在上市之後價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這說明,如果設置了一個錯誤的價格區間,會給市場帶來沖擊,或者影響國債的發行,或者影響國債財政負擔。

4. 國債交易市場活躍 交易手段靈活

國債交易包括現貨交易、回購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遠期和利率互換相續出現。國債的期貨交易也有望恢復。

在1997年之前,國債交易基本上都是現貨交易。1997年銀行間債券開展質押式回購業務。在國債市場上,質押式回購量一直大於現券買賣量,質押式回購為投資者短期融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2004年,我國又推出買斷式回購。這一方式有助於債券的流通,也有助於在市場中實現套利,進而有利於債券的定價。

我國債券交易市場包括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這兩個市場的交易規模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以銀行間市場為例。2006年全年的交易規模為382053億元,而2001年才40940億元。4年的時間,交易量增長了近8倍。

在我國,銀行間交易規模要遠遠大於交易所市場。如下表。


註: (1)2004年以來的回購交易數據包括質押式回購與買斷式回購;(2)現券成交金額只計算買入或賣出數據;(3)回購成交筆數與回購成交金額均為首期數據。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在銀行間市場中,7天質押式回購的交易規模所佔比重最大,佔全部質押交易規模的將近75%。

5. 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得以開展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恢復了公開市場業務,有力地促進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和引導一級交易商在市場的交易,並傳遞和影響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結算業務;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債券回購利率,成為銀行同業間債券回購利率的指導性利率。

6. 交易機制更加完善,市場交易主體擴大,參與者增多

2000年4月,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管理辦法出台,下列機構可成為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者,從事債券交易業務:(1)在中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商業銀行及其授權分支機構;(2)在中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3)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國銀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將銀行間債券的准入制度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實行准入備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資國債和金融債的金融機構以及各類投資資金開放了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間債市交易主體成分不夠的問題。2002年6月17日起,商業銀行櫃台記賬式國債交易開始試點,將個人投資者納人銀行間市場。2002年10月29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向非金融機構開放。2004年2月16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外資銀行開放。2006年,在中央國債公司直接或間接開立一級託管賬戶的投資者共6439個。在總體上看,投資者的類別相當廣泛,基本覆蓋了幾乎所有種類的投資者群體

在交易機制上,由過去的單邊報價過渡到雙邊報價。雙邊報價,實際上就是國外的做市商制度。這一制度對於活躍債券交易,更好地發現債券價格非常有利。

『拾』 我國現在的國債發行規模是否太大如何正確控制國債的發行規模

不大 ,因為發達國家的國債的規模一般會有GDP的50%以上,有的甚至達70%,而我們國家只有2%左右,所以不大,有很大的空間。

閱讀全文

與我國歷年國債發行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