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有一種叫新型理財公司,去了叫交4,8萬是不是騙子公司
是直接叫交錢嗎?還是給你推薦了4.8萬的理財產品?一般理財公司都是客戶自動選需要投資的理財資金和期限吧。如果沒有簽合同就交錢 感覺是有點強賣買
『貳』 近幾年理財趨勢是什麼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凈值化轉型加速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叄』 請教大家,最近央視曝光有一種新型的理財產品,在網上買羊一千塊一頭,三個月後有五十塊的收益,請問大家
為什麼不試試e租寶呢 也是上央視的理財產品 1元起投 投1000的話也有30 40左右
『肆』 理財平台收益率最近為什麼都有所上升
沒有上升吧?銀行利息都降了,理財公司的收益再上漲,那理財公司貸款的利率得多高啊。
『伍』 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標了嗎
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
春節已近在眼前,手中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希望找到合適的投資理財渠道,而最新出爐的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數據,或可以為投資者理財提供參考。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續走高。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4441款,較上個月增加了561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6%,較上個月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創2015年8月份以來的30個月新高,不過,漲幅較之前收窄。其中,保證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3%,環比上升0.03個百分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
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共有33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9%,高於城商行的4.95%、股份制銀行的4.93%、國有銀行的4.86%、農商行的4.71%,但是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和中高風險理財產品佔比較大,這兩類產品的收益率是浮動的,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大,不適合謹慎類及穩健類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披露了實際到期收益率的6444款產品中,共321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187款,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34款,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50%,非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2.31%。雖然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動輒就能達到6%以上,甚至10%以上,但能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只有一半,而且結構性理財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要低於非結構性理財。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的時候要謹慎,如果對產品的收益計算方式不了解,對市場趨勢沒有一定的判斷力,建議還是不要觸碰。
對於有意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除了需要關注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外,更要留意募集期的長短,較長時間的募集期會導致資金站崗時間較長拉低產品的整體收益,並且一定要注意觀察購買的產品是否節前就開始計息。
融360分析師認為,2月中旬將迎來春節長假,所以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必將大幅下降,市場資金面將會保持穩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漲或下跌都有可能,但是漲跌幅都不會太大,從長期來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較大,所以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會延續去年的上漲趨勢。但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轉型為銀行結構化存款產品。
理財產品也要好好管制。
『陸』 銀行理財上升7個基點是什麼意思
銀行理財產品有不同的期限,比如三個月、六個月等,對應著不同期限的收益率,比如三個月的收益率是3%。但這個收益率跟銀行存款不好比較,要換算成年收益率容易比較一些。所以材料里一般都列出換算成年收益率,可以很容易的跟銀行存款進行比較,從而決定是否購買。比如,如果三個月收益率是3%,那麼年收益率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