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國債期貨和利率期貨之後,投資者可以構造出與利率風險無關的債券投資策略。建立債券組合的時候,運用國債期貨和利率期貨對沖掉利率風險,使得整個組合的價值變動與利率的漲跌無關,這就是利率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因此只要處理好債券的信用風險和個體風險後,利率市場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可以讓投資者在利率上漲和下跌中通過風險管理獲取穩定收益。
B. 國債期貨最初起源於那個國家的哪個交易所
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最初創建期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民和商人的需要。假定某年5月份一位農民的狀況,他預計在9月份收獲穀物的價格將會不確定。如果當時供小於求,穀物價格可能漲到很高--尤其是當農民不急於賣出穀物時,顯示易見,此時農民及其家人面臨著很大價格不確定的風險。
下面我們假定有一位商人對穀物有長期的需求,他也面臨著很大的價格風險。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對他會很有利。但是當供小於求時,價格都有可能漲得過高。這樣一來,對農民和商人來說,在9月份(或更早)時見面,根據雙方對9月份穀物的供求的預期而達成一個一致的價格,就很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協商制定某種類型的期貨合約,這個期貨合約可以消除雙方各自面臨的因未來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 期貨的發展
從早期的農產品期貨開始後的一百多年來,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斷擴大,種類日益繁多,花樣不斷翻新。有傳統的農產品的期貨,如穀物、棉花、小麥、油菜籽、燕麥、黃豆、玉米、糖、咖啡、可可、豬、豬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貨;有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銀、鉑、銅、鋁等期貨,有方興未艾的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貨;如:外匯、利率、股票指數等期貨。
金融期貨自從本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勢。金融期貨主要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目前主要的外匯期貨包括日元期貨、德國馬剋期貨、加元期貨、歐元期貨等。利率期貨包括美國政府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期貨等。股票指數期貨有標准·普爾500股價指數(S&P500)期貨、道·瓊斯指數期貨、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期貨等。
近十年來期貨交易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幾近成為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的標志性特徵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貨交易量的增長十分驚人。在當今全球期貨交易量中金融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佔全部總成交量的80%以上。在歐洲,隨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深化,金融期貨交易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期貨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
C. 我國需要建立國債期貨市場嗎
以下僅供參考:
債券交易最大的風險就是利率風險,利率風險也是最難把握的風險。有了國債期貨之後,投資者可以構造出與利率風險無關的債券投資策略。建立債券組合的時候,運用國債期貨或者利率期貨對沖掉利率風險,使得整個組合的價值變動與利率的漲跌無關,這就是利率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因此只要處理好債券的信用風險和個體風險後,利率市場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可以讓投資者在利率上漲和下跌中通過風險管理獲取穩定收益。
(一)債券現貨市場得到了充分發展,達到了恢復國債期貨的規模要求。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債期貨交易的順利開展必須以一定規模的現貨市場為支撐。各國開展國債交易之初,其國債佔GDP的份額大致為14-45%。目前,我國國債規模佔GDP的份額約為15%,這樣的一個比例甚至高於韓國開展國債期貨時候的水平(14.4%),與德國、巴西等國(約20%)比例相當。因此,國債規模已不是制約我國國債期貨交易的主要障礙。從發行方式和品種的期限結構上看,2001年開始發行15年至30年的長期國債,並採用貼現方式發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種。從發行方式上,短期國債改集中發行為滾動發行。這一切進一步增強了國債市場供求的均衡性。
(二)出於規避利率風險的要求,迫切要求發展國債期貨交易。目前國內利率化的步伐在加快。2005年底央行宣布貸款利率上浮區間徹底取消。去年一年隨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節奏,市場利率也處於不斷的漲跌變化之中,利率風險已成為企業、居民、機構投資者不能迴避的金融市場風險之一。據上海期貨交易所統計,由於銀行准備金利率波動,導致國債現貨市場價格大幅下跌,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29日,債券市場市值損失為2451.6億元。而我國目前對沖利率風險的工具十分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對利率風險管理的強烈需求。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持有巨額國債的商業銀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衍生產品為基礎的、對利率風險進行動態、主動的風險管理模式。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國債期貨是最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很多國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開之前,就已建立了國債期貨市場。美國在1986年才實現了利率的完全市場化,但此之前,美國早已上市了2年、5年、10年、30年期等長期國債期貨合約以及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日本在1985年實現國債利率市場化的同時,就及時推出了1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而日本1994年10月才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
(三)機構投資者隊伍發展壯大,從事期貨業人才與經驗的積累,為國債期貨交易的恢復提供了基礎條件。我國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近年來不斷壯大。2003年末在中央國債公司開戶從事債券業務的機構投資者開戶總數已達2895戶,基本涵蓋了中國金融體系內的各類機構。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專業培訓資質考試及長期實踐,期貨市場從業人員的素質明顯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支對期貨業務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期貨管理人員、經紀人與投資隊伍。
(四)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統一的有關期貨監管的法規與體系,為恢復國債期貨交易確立了制度保證。吸取1995年「3.27」風波的教訓,結合中國期貨業的整頓和發展,有關部門1999年以來陸續出台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與其相配套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我國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統一的法規體系,整個市場的發展也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在此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對期貨業務的監管隊伍基本形成,監管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
D. 我國期貨市場實行什麼清算制度
我國期貨市場實行逐日清算制度。交易所收取的保證金比例,通常都高於當日的漲跌停板幅度。在正常情況下,銅期貨的漲跌停板幅度為5%,保證金收取比例為7%;國債期貨的漲跌停板幅度為10%,交易所收取12%的保證金。顯然,這樣設置可以防止交易者當日將全部保證金損失完畢,從而完全失去保證能力。
交易者在開倉買賣期貨合約時賬戶中必須有對應的保證金,否則無法開倉。此保證金可以稱為開倉保證金。比如,某交易者在期貨賬戶內有50萬元資金。想買進銅期貨合約,當時銅期貨價格為55000元/噸,期貨公司按10%的比例收取保證金。買賣1手合約的保證金=55000×5×10%=27500元,意味著交易者最多可以開倉買賣18(50萬元/2.75萬元=18.18)手期貨合約。
如果僅僅依靠對交易者開倉時一次性收取保證金仍然會留下風險,因為如果在後面的交易日中,價格連續對交易者不利,累積下來的結果仍然可能使交易者的損失超過停板幅度,該怎麼辦?對此,期貨交易所採取的措施就是逐日清算制度(每日無負債結算)。所謂逐日清算,就是每天按照當日的結算價對交易者所擁有的頭寸進行清算。如有盈利,將盈利劃入交易者的保證金賬戶上;如有虧損,將虧損從交易者的保證金賬戶上劃走。如果交易者保證金賬戶上所剩餘的資金低於應付保證金,應該在下一個交易日開市前補足。如果不能及時補足,說明保證能力不足。按照規定,交易所或經紀公司可以採取強制平倉措施,以消除該交易者違約的可能。
保證金制度和逐日清算制度結合在一起,築成了一道強有力的防風險圍牆,一百多年的期貨實踐證明,除了一些偶然性的特殊行情,如特大金融危機可能將這道圍牆撞出個窟窿外,總體而言是堅固有效的。
E. 2006年期貨在中國的現狀如何
2006年歲末,許多期貨界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即將過去的一年是中國期貨業發展的轉折之年。
近幾年來,中國期貨業實現的「恢復性增長」更多的表現在交易規模的擴展上,而在2006年無論是監管還是品種創新,期貨業都有了一個新的起點。
證監會建立專門機構,把期貨保證金安全監管提到高位置;首次以公司制的方式建立金融期貨交易所;醞釀在證監會建立金融期貨管理部門……證監會正在從以往主要是完善相關制度,到機構設置與完善制度並舉的監管「升級」。
醞釀和設計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准備上市精對苯二甲酸(PTA)期貨;醞釀鋼材期貨……2006年期貨品種正在開始步入以農產品期貨向金融期貨、工業品期貨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監管「升級」
日前,在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分析會上,該會有關負責人表示,「2007年將繼續加強對期貨保證金的監管。」
2006年初,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了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以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保障投資者保證金的安全。記者了解到,截止到8月上旬,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已向所有正常經營的期貨公司發放了各投資者在查詢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並要求期貨公司轉發到每位投資者。
一些交易商表示,目前對監控中心的利用率越來越高,他們經常以此來檢查期貨公司向自己提供的結算信息是否與監控中心的查詢結果一致。
據了解,中國證監會已在開始研究2007年的期貨業監管工作,期貨保證金成為監管的重中之重。
證監會表示,各地證監局要繼續加強對期貨公司客戶保證金和資本金的監管,加強現場檢查,確保客戶保證金安全和注冊資本金到位;對期貨公司高管人員及營業部負責人,要把對事的監管與對人的監管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嚴格按照「統一結算、統一風險控制、統一資金調撥、統一財務管理」的要求,加大對營業部的保證金、交易和結算的監管力度。
「金融期貨交易所的建立,是對金融期貨產品監管和服務的專門化要求,並採用了新的組織形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2006年9月成立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我國內地首家採用公司制為組織形式的交易所,而國內其他三家交易所組織形式均採用會員制。
「從證監會的角度,也正在討論是否要另設一個部門來監管金融期貨。」證監會研究中心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這個新部門很可能叫金融期貨監管部,未來,它將承擔證監會對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所有金融衍生品期貨監管的職能。」權威人士透露,為了嚴防股指期貨出現大的風險,「一行三會」(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中除證監會以外的其他三個部門未來也會建立相關監管機構。
「現在證監會共有發行、市場、機構、上市公司、基金、期貨6大監管部。但是,未來推出的股指期貨所涉及業務會觸及股市和期市兩大板塊,現有的期貨監管部沒有能力承擔如此特殊、跨市場的監管任務。」證監會基金部某人士向記者透露,管理層更多的考慮是未來一旦推出國債期貨或者外匯期貨後怎樣進行監管。
他表示,現有的期貨監管部一直從事傳統商品期貨業務的監管,不適合監管金融期貨。因此,證監會自今年年初就在考慮籌建新的監管部門。
據悉,新的監管部門籌備組目前已經成立,主要工作人員均來自期貨監管部。原有期貨監管部業務重點仍然在商品期貨領域,即將成立的金融期貨監管部則履行對金融衍生品期貨的監管職能。
品種拓展
「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成立,預示著中國期貨品種的創新上將迎來一個重大轉折,金融衍生產品將填補這個市場的一個缺陷。」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有關人士表示。
根據市場的需要,金交所今後主要從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的股指期貨將成為首個上市交易的品種。據金期所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在新《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出台之後,該交易所還將會陸續推出以各類指數為標的的股指期貨以及股指期權產品。
今年8月,大馬期貨交易所主席敦·賽汀(Dzaiddin)參觀大連商品交易所。他表示,中國是棕櫚油消費和進口大國,去年棕櫚油消費和進口量分別達到433萬噸,在這一現貨市場基礎上推出棕櫚油期貨,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並與大馬交易所棕櫚油期貨市場相呼應,形成世界棕櫚油市場新格局。
據介紹,大馬交易所已開始與大商所曾就棕櫚油期貨品種在大商所的上市交易進行了共同研究。目前大商所已推出豆油期貨品種,這是其上市棕櫚油期貨的良好基礎。大馬期貨交易所建議,大商所可以將上市的棕櫚油期貨品種標的物定為毛棕油,以引導中國棕櫚油進口結構的調整。
12月中旬,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精對苯二甲酸期貨合約。鄭商所將在完成各項准備工作後掛牌交易該期貨合約。
備受關注的精對苯二甲酸(PTA)期貨合約於12月下旬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這也是全球首個該類期貨品種。
「目前鄭商所以農產品期貨為主,下一步將加強工業品、能源、原材料、商品期貨指數、農產品指數期貨及期權產品的研發工作。」鄭商所有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大商所和上期所對鋼材期貨研究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上市始終未有實質進展,有消息稱,相關研究申請和報告由於相關部門和協會組織的意見而未獲主管部門通過。中鋼協近期態度也有所變化,表示支持鋼材期貨上市。
中國證監會期貨部負責人表示,在目前階段,可以對線材、螺紋鋼這些基礎性建築大宗材料進行期貨交易,但不是所有鋼材都具有期貨性質。
F. 分析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
下面這些分析的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1 證券市場的現狀分析
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證券市場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始於改革開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進入90年代以來國債發行數額年均達到千億元。 而1997年已達到2 412億元。在股票市場上,迄今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已達900餘家,上市股票市價總值達2萬億元。 我國資本市場在短短十幾年,達到了許多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實現的規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自身功能的發揮,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1)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全世界平均為8%左右,發達國家的比例則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國目前股市投資者為3 300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另外,從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為30%左右,美、日、英等國均在80%以上,而我國為24.2%,況且在總市值中還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這一部分,我國股市總值佔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見,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 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機構投資者是專業性金融中介機構,其投資活動具有投資量大、交易費用低、交易風險小的特點,很受大眾投資者的歡迎。如美國,每4戶人家就有1戶向投資基金投資。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3) 市場分割,整體性差。首先,一級市場的發行仍然按地區分配額度,限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債券地區性發行市場也是按省分派額度(企業債券發行)和按銀行分支機構分派額度(政府債券發行)。至於二級市場分割則更為明顯,把股票市場劃分為A股、B 股和H股,構成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即使在A股中,國家股流通與轉讓只限於極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許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交叉掛牌,限制了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在股票市場中呈現出A股與B股、H股分割;個人股、內部社會個人股與內部職工股分割,個人股市場與法人股市場分割。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4) 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5) 流動性不足。流動性是指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強的金融工具,同時又有大量參加流通的主體。檢驗市場流動性通常可從交易量和成交價的關系入手,二者的關系越密切,流動性就越差。美國股市中二者變化的關系指數為0.01,而我國滬、深A股市場的關系指數分別為0.52和0.40,說明我國股市整體流動性是比較差的。造成股市流動性差,一方面與資本市場中介機構投資者參與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國家股不能進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場交易微弱有很大關系。流動不足使股票價格扭曲,資本流動失去了動力和方向,資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於國有股不能流通,這將對國有資產的結構調整產生不利影響。
6) 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7) 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布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我國1995年發生的「三.二七」國債期貨的嚴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
2 證券市場的發展構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發展
證券市場主體質量的高低,對我國證券市場能否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的發展。
1) 取消額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手段,由於對證券發行標准制定較低,這給行政部門行使權力提供了較大空間,政府為企業包裝上市,後患無窮。為此,國家主管部門應該嚴格上市公司審批,提高上市標准,取消或減少行政干預,將證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換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都能通過競爭達到上市的目的。這樣既增強了市場參與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使企業經營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效益上,而不是通過旁門左道達到上市的目的。國家可以對不同行抵貧ú煌
G. 中國的國債期貨何時出現,又何時消失。為什麼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到1995年2月27日開始休市,並組織協議平倉,最後1995年5月18日,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原因:
1. 國債現券的規模較小,而市場資金在保證金制度的杠桿作用下能夠無限增大,就在這種錢與券的比例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逼空」現象。其中發生了令人震驚的「327」事件和「319」事件。
2. 未形成市場化的利率機制。
3. 交易所在國債期貨的管理上存在著漏洞。
4. 市場參與者風險意識淡薄。
5. 信息披露不規范。
H. 我國證券公司現狀
論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和發展構想
摘要:開放與發展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對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起步較晚,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本文著重從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分析入手,剖析證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證券市場的發展構想。
關鍵詞:證券市場;現狀分析;發展構想
Abstract:O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especially the stock market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ity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ast few years, stock market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in China, but many problems are exposed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ate starting. This paper lays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main problems of stock market,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developing patterns of stock market in China.
Key words: stock market;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pattern
1 證券市場的現狀分析
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證券市場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始於改革開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進入90年代以來國債發行數額年均達到千億元。 而1997年已達到2 412億元。在股票市場上,迄今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已達900餘家,上市股票市價總值達2萬億元。我國資本市場在短短十幾年,達到了許多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實現的規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自身功能的發揮,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1)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全世界平均為8%左右,發達國家的比例則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國目前股市投資者為3 300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另外,從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為30%左右,美、日、英等國均在80%以上,而我國為24.2%,況且在總市值中還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這一部分,我國股市總值佔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見,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 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機構投資者是專業性金融中介機構,其投資活動具有投資量大、交易費用低、交易風險小的特點,很受大眾投資者的歡迎。如美國,每4戶人家就有1戶向投資基金投資。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3) 市場分割,整體性差。首先,一級市場的發行仍然按地區分配額度,限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債券地區性發行市場也是按省分派額度(企業債券發行)和按銀行分支機構分派額度(政府債券發行)。至於二級市場分割則更為明顯,把股票市場劃分為A股、B 股和H股,構成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即使在A股中,國家股流通與轉讓只限於極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許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交叉掛牌,限制了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在股票市場中呈現出A股與B股、H股分割;個人股、內部社會個人股與內部職工股分割,個人股市場與法人股市場分割。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4) 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5) 流動性不足。流動性是指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強的金融工具,同時又有大量參加流通的主體。檢驗市場流動性通常可從交易量和成交價的關系入手,二者的關系越密切,流動性就越差。美國股市中二者變化的關系指數為0.01,而我國滬、深A股市場的關系指數分別為0.52和0.40,說明我國股市整體流動性是比較差的。造成股市流動性差,一方面與資本市場中介機構投資者參與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國家股不能進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場交易微弱有很大關系。流動不足使股票價格扭曲,資本流動失去了動力和方向,資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於國有股不能流通,這將對國有資產的結構調整產生不利影響。
6) 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7) 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布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我國1995年發生的「三。二七」國債期貨的嚴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
2 證券市場的發展構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發展
證券市場主體質量的高低,對我國證券市場能否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的發展。
1) 取消額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手段,由於對證券發行標准制定較低,這給行政部門行使權力提供了較大空間,政府為企業包裝上市,後患無窮。為此,國家主管部門應該嚴格上市公司審批,提高上市標准,取消或減少行政干預,將證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換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都能通過競爭達到上市的目的。這樣既增強了市場參與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使企業經營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效益上,而不是通過旁門左道達到上市的目的。國家可以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上市標准,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前提下,增加上市公司的數量,實現股市的擴容,促進經濟快速協調發展。
2) 強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股份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轉軌,更要轉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後不思進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錢」場所,效益下降甚至虧損。 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於0.05元,如此低的回報會打擊股民參與二級市場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股市的擴容。因此,建議對於那些業績長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證券管理部門應給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只有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擴容才會有保障。
2.2 增加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應根據居民、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不同投資與籌資需求,在考慮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組合的基礎上,發展並完善門類齊全的資本市場交易工具。特別是可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增加證券品種,拓寬融資渠道,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可轉換債券是具有雙重身份的證券,它首先作為一種債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時能以一定條件換成股票,兼備了債券和股權證兩種證券的性質。可轉換債券的雙重性質決定了它對活躍證券市場的特殊作用與獨特地位是其它證券品種無法替代的。應該說,可轉換債券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的我國資本市場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豐富證券品種,扼制過度投機。除可轉換債券外,還可考慮進一步發展期貨、認股權證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為隨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價格風險將會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場提供風險轉移機制和價格發現機制,而傳統金融工具難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達到轉移風險、重新分配的目的,進而滿足市場需要。衍生金融工具還能促進相關基礎市場的流動性,形成均衡價格,合理安排資源配置。在發展金融衍生工具時應立足國情,著重發展以規避風險和保值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與監管先行,對於投機性過強的諸如股票指數期貨等可暫緩發展。
2.3 大力發展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
發展投資基金,增加機構投資者是改善當前投資主體結構失衡、提高市場活動水平、使資本市場逐步趨於規范的重要措施。這對於擴大證券市場規模、強化投資功能、減少投機性和盲目性,使我國股市長期穩定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推動投資基金的發展,應做好以下工作:
1) 擴大投資基金的發行數量。我國目前的投資基金僅一百多億元,在股市中所佔比例還很小,遠不能起到穩定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高達近5萬億元,如果有10%用於基金投資,就會給證券市場注入近5 000億元的資金,這將極大緩解股市的擴容壓力,又能化解一部分銀行風險,可謂一舉兩得。同時,投資於基金的風險較股票小,收益又較債券高,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投資工具。
2) 增加投資基金的種類。在今後基金的發行中,可以開設多種不同投資方向、不同投資風險的基金品種。例如,可設立企業重組基金為企業重組提供資金支持,也可設立專門投資於高科技產業的基金來支持國家產業政策,還可設立在債券與股票市場有不同投資比例要求的基金。這樣可以使廣大投資者根據自身喜好,選擇不同風險基金,從而大力推動投資基金的發展。
3) 逐步發展其它機構投資者。目前可對保險公司開展證券投資進行試點。在總結經驗,完善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養老基金等進行證券投資,以起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4 逐步解決國有股上市流通問題
國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國證券市場進一步規范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因為,第一,國有股作為股份資金本身就要求具有資本的流動性,這是市場條件下進行資源配置的基礎。第二,國家作為國有股的股東常常因為需要調節財政收支平衡或調整產業結構而收回投資,可是國家股不能上市流通,以上目標就無法實現。有人認為國家股上市流通,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其實,資產與資金只是形態上的改變,不存在流失問題,資產不流動、不能發揮效益才是國有資產的最大流失。此外,國家也需要通過國有股上市流通來迴避或降低投資風險。第三,國有股上市流通也是我國證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發展並與國際接軌的要求。當前國有股上市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模式:
1) 國有股單獨設市流通。這種方式可以滿足國有企業實現戰略性改組的需要,同時由於未與A股、個股並軌流通,也不會對A股、個股市場形成直接沖擊。將國有股單獨設市流通還可使國企間的收購、兼並等重組活動公開化、市場化,促進國企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以自覺努力增強競爭力,加快國企改革步伐。
2) 國有股與A股個股合並流通。可以根據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額來對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進行縮股,從而大大縮小上市公司中的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的規模,以便在縮股後分階段上市,這樣可以大大減小對個股的沖擊,同時也不會對新股發行造成過大壓力。否則按現在的路走下去,每上市100億新股,市場的總面值就會增加400億,這樣,矛盾的累積會越來越多,一旦經濟形勢發生大的變化,股市就會有崩盤的危險。
2.5 加快立法進度,規范證券市場
證券市場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場,只有建立起嚴密的法律體系,各交易環節嚴格按法規操作,才能保證交易活動的安全和可靠,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降低證券交易風險,使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因此,應盡快制定《證券法》及與其相配套的法規制度,使證券交易活動的各環節有法可依。同時在法規制定後,嚴格貫徹執行,加大監管力度,對在證券交易活動中的違法違規活動,一定要嚴肅查處,對那些置國家政策法規於不顧,從事嚴重證券交易違法活動的當事人要給予堅決打擊,使我國證券市場盡快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
參考文獻:
〔1〕馬險降。資本市場:概念、主體與基本功能〔J〕。當代經濟科學,1997(3): 27~30〔2〕趙海寬。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構想〔A〕。見:勵以寧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與實踐〔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120~124〔3〕楊建榮等。國際資本條件下的上海企業重組研究〔J〕。財經研究, 1997(3): 45~48〔4〕張志元。關於發展我國投資銀行的探討〔J〕。經濟體制改革,1997(1): 23~26〔5〕石建新。培育產權市場: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舉措〔J〕。經濟體制改革,1998(1): 34~37〔6〕魏傑。改制、重組、運營〔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7〕陳共,周升業,吳曉求。海外證券市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I. 國債期貨的我國國債期貨現狀
面額:100萬元;
票面利率:為3%的5年期名義標准國債為合約標的;
合約月份:最近的三個季月(3、6、9、12季月循環);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2%;
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2%;
最小變動價位為0.0002個點;
交易手續費為5元/手;
交割方式:實物交割;
可交割債券為在最後交割日剩餘期限4至7年(不含7年)的固定利息國債;
合約代碼:TF 當前,我國債券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全年發行國債約1.39萬億元,2012年末國債余額約7.42萬億元,居亞洲第二位、世界第六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3%。
截止2013年3月31日,國債模擬期貨交易共運行276個交易日,按單邊統計,累計成交量約1185萬手,日均成交量約為4.3萬手,累計成交額約10.82萬億元,日均持倉量約8萬手。
順利完成了TF1203、TF1206、TF1209、TF12012、TF1303合約模擬交割。滾動交割業務流程已在國債期貨模擬TF1209、TF12012、TF1303、TF1306合約上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