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債券……
你這么說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單指固定票面利率的債券。實際上還有隨貸款利率變化的浮動利率債券以及在附債券發行人若干年後可以上調或下調利率權利的債券等,這些債券對公司來說就不是固定的費用了。
債券持有人不能參與公司利率分配,是指債券發行人按照約到定期付息,到期還本,而公司的經營狀況與債券持有人無關。這就象你借人錢做生意,你最後不管是賺了還是賠了都要還人家錢,賺多了,你也不會多給人家,你賠了,人家也不會少給你要。
採取杠桿在財務上有準確的定義,通俗一點就是除了自己的錢,還有借別人的錢做生意(就像上面的發行債券),這樣你投入的本金多了,賺了總額就多了(當然,生意做不好,賠得也會更多)。所以財務杠桿是個雙刃劍,利用好了,會比只用自己的錢賺得多,利用不好,為此而破產的例子,現實中也很多。
B. 關於債券的問題!
這個問題實際就是在問為什麼交易價格會不確定。
這要從人們的投資說起。
一般來說,我們把人們的投資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債券(當然,股票也有,但包含在債券中),這是一個大的債券定義,另一類是現金。
人們持有債券,可以獲得債息,持有現金,可以獲得銀行利息。人們就是在對這兩種投資方式反復的對比中選擇自己的投資方式的。
在債息率一定的情況下,當利率升高,投資債券就相對的不合算,人們就會把手中的債權賣掉,換成現金以獲得銀行利息,於是,債券的價格因賣的人多,買的人少就下降。當債息率一定,利率下降的情況下,債券就相對的更合算,大家就都來買債券,這時,買的多,賣的少,債券價格就上升。
債券的價格即行市等於面值除以當前利息率
這就是大家看到的債券價格上下波動的原因。
從理論上講,債券的價格實際是債權到期本利和的現值,貼現率就是當前利息率。
所以,歸根結蒂一句話,當債息率一定的情況下,人們還可以在債券市場上來回炒作債券的原因就是因為銀行利息率不確定,在變化。
C. 關於債券的問題~
是這樣的,認購率是反映投標參與熱情度的指標。數值上等於所有投標者的投標總量(也就是總的需求量),除以本期債券的發行量。分子是參與投標的需求量,絕不是實際發行量。發行量是在發行前期就確定了,不會再變動的。
針對這次半年的債券,就說明所有投標者一共的需求量=7.7*12億。
這個認購倍數相當高了,說明大家都在搶這個券。也就是說,對於半年的這個券,在所有參與投標的人中,只有12.987%(=1/7.7)的人可以中標,其他的人就買不到了。
在我國,國債的認購率最近是1.6左右。
D. 關於債券的問題
這個是原來很早的一種說法,債券每年要在固定的付息日支付全年的利息,如果在臨近付息日前,債券價格下跌,你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債券,而在付息日那天享受到全年的利息收益。
不過現在這種機會很渺茫,因為在臨近付息日的時候,債券價格通常會上漲;即使不漲,在付息日過後,債券價格通常會進一步下跌,如果價格跌到低於你買入時的成本,你的本金就會虧損。
E. 有關債券的,
最主要區別在於付息期只是支付利息,而償還期是支付本金。付息期一般債券是每年支付一次利息,也有些債券如國債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而償還期一般很多債券都是債券到期一次性還本的,但也有些債券是在債券到期前的最後的幾年每年分批償還一定量的本金(這個要看具體相關債券的發行條款)。
F. 關於債券的
到期時本息合計1500元,2009年1月1日到期還有三年,按12%復利折現價:1500/(1+12%)^3=1067.67
小於1180,投資者不應該購買該債券
G. 下列關於債券籌資的說法正確的是( )
答案是B。
債券持有人不可以參與經營,所以A錯。
債券不會稀釋股權,C錯。
債券籌資對企業的凈資產、債務規模都有嚴格限制,所以D錯。
H. 關於債券
不是的
債券價格跟市場利率成反比關系
市場報酬率低於債券的票面利率,那麼就意味著持有債券的收益更高了,債券肯定更值得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