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股債雙殺」為什麼近期股市和債市的表現都不太好
就是說股票和債券跌的都很厲害,按規律來講,股票漲的好,債券應該表現一般,要是債券漲的好,股票表現不怎麼好,但是2種表示都差,是很少見的,就叫股債雙殺
為了防控風險,國家一定要逼著銀行「去杠桿」,簡單來說就是控制銀行理財的規模。因此,銀行不得不把很多「委外」的資金拿回來,這在公募基金那裡就表現為大額贖回。比如我們觀察到,4月18日,鵬華弘達混合A(003142)的凈值大漲98.1%。4月19日,中融新經濟混合A(001387)的凈值大漲113.7%。公募基金單日凈值漲這么多顯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由機構的大額贖回造成的,這些機構很有可能就是銀行。
為什麼大額贖回會造成基金凈值大漲呢?
其實,我們在贖回基金的時候是需要繳納贖回費用的,這個贖回費里的很大一部分會被計入剩餘的基金資產。
為什麼要有這種設置呢?
大家可以想想,投資者贖回基金的時候,基金經理是不得不賣出資產來滿足贖回需求的。這種被迫的賣出很有可能會給所有投資者造成負面影響,為了補償其他投資者,贖回費的一部分被計入基金凈值,以此作為補償。如果贖回的金額很大,基金剩餘的規模很小,那麼計入資產的贖回費相對於剩餘的基金資產就會顯得很多,基金凈值就會出現暴漲。
銀行的「委外」資金大部分會投資於債券,同時也會投資一些股票類資產。拿回「委外」資金,相當於銀行被迫在資本市場拋售股票和債券,這會對股市和債市產生負面影響。從4月14日到4月24日,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4%,中證500指數下跌了7.2%。中證500指數用短短7個交易日就抹去了之前近3個月的漲幅。我們再來看看債券的走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月13日的3.3%上漲到4月24日的3.5%,上漲幅度達到17.7個BP。我們在債券投資的相關課程里說過,如果債券的收益率上升,這意味著債券的價格下跌。從總體債券市場來看,中債新綜合指數(凈價) 從4月13日的100.6,跌到4月24日的98.6,跌幅達到2.0%。
股票和債券同時出現下跌,就叫「股債雙殺」。為什麼說「股債雙殺」 這種現象比較少見呢。我們說過,股市在復甦期表現的最好,而債券則在衰退期表現的最好。簡單來說,如果經濟向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會加速,因此股市會表現的比較好;如果經濟下行,則債券會表現的比較好,因為一方面,投資者的風險偏高下降,更多的人希望用債券來避險,畢竟,債券的收益相對穩定。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不好,大家會預期貨幣政策放鬆。關於債券的課里我們說過,貨幣政策放鬆,比如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這些都會利好債券。
因此, 在正常情況下,股票和債券價格往往呈現出「蹺蹺板」效應。也就是說,如果股市表現的好,債市表現的就一般;如果股市表現的不好,債市表現的往往比較好。因此「股債雙殺」這種現象就顯得很奇葩。
一般來說,造成「股債雙殺」會有兩類原因:
第一類是經濟進入了滯漲期;
第二類是政策的變化導致機構投資者非理性拋售。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類原因。
為什麼滯漲期會引起「股債雙殺」呢?我們分析過,滯漲期的定義是經濟增長慢,同時通貨膨脹率高。這被稱作「經濟的癌症」,因為這樣的經濟狀況讓央行所有的調控政策都帶有「化療」的特徵。也就是說,央行的所有調控政策,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如果央行為了控制物價,收緊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壓低通貨膨脹率,但是也會讓本就羸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如果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放鬆貨幣政策,雖然可以拉動經濟,但是也會為高漲的物價火上澆油。
在2010-2011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就曾經面臨過滯漲期的窘境。2009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效應快速褪去之後,經濟出現減速。同時,通貨膨脹率突破了3%的警戒線,隨後一路上漲到6%左右。央行當時的選擇是放棄經濟,控制物價,在2010年10月20日開始加息。前後一共加息5次,總共加息幅度為1.25個百分點。連續的加息讓經濟雪上加霜,經濟增長率10%左右滑落到8%以下。不過好在通貨膨脹也隨之回落了,從6%回落到2%,重新回到警戒線以下。滯漲期就此結束。
我們還由此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在滯漲期,央行會優先控制物價,收緊貨幣政策。央行的行為會讓股票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進一步悲觀。同時,貨幣政策的收緊必然會帶來債券市場的調整,由此造成「股債雙殺」。從近期的宏觀數據看,通貨膨脹率並不高,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排除近期的「股債雙殺」是由滯漲期引起的這種可能。
近期「股債雙殺」的元兇,其實是銀行「去杠桿」造成的機構投資者非理性拋售。在股市裡,銀行的拋售行為除了產生了實實在在的賣出壓力以外,還產生了恐慌情緒。這種恐慌情緒誘發了其他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賣出行為,從而放大了對股市的負面影響。
㈡ 股債匯三殺什麼意思的最新相關信息
你好,股債匯三殺是指我國目前股市低迷,
債券市場不斷下跌,匯率市場更是一瀉千里。
㈢ 股債匯三殺了 以史為鑒咱能玩點啥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比如,「貨幣」就是如此。它的出現首先是為了把今天的價值儲存起來,等明天、後天或者未來任何時候,再把儲存其中的價值用來購買別的東西。但,貨幣同時也是跨地理位置的價值交換,今天你在張村把東西賣了,帶上錢,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這錢去買想要的東西
㈣ 土耳其貨幣直線跳水,股市觸發熔斷,其股匯債三殺後怎麼走
全國各地外匯交易市場,股市,證券市場都崩潰了!土耳其貸幣平行線暴跌,引起股市大跌。在記者招待會上,里拉小幅度增值,其兌美金匯率為7.98比1,在短短的4鍾頭內,美元兌里拉增值11%。土耳其股票市場也遭受了下挫,伊斯坦堡指數值新房開盤即暴跌6.65%,它開啟了土耳其股票市場自今年11月引進熔斷機制至今的融斷。巴塞羅那證券交易所說,全部銷售市場早已開啟了熔斷機制,股市、衍生品銷售市場和股票大盤指數合同及其債卷證劵股份回購銷售市場都中止了買賣。因為回報率飆漲,土耳其國債券價錢也驟降。
伴隨著美聯儲不斷保持極低年利率,近期巴西、土耳其、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央行卻陸續公布上調利率,引起銷售市場關心。分析家覺得,三國央行的利率上調兩者之間高通貨膨脹等要素有關。
㈤ 股債匯"三殺",美聯儲加息的沖擊力真的有這么大嗎
沒有這么大的殺傷力主要是國內的跟風操作造成的,主要原因還是到年底了機構缺少資金
㈥ 必看:股債匯三殺會導致股市超級大崩盤嗎
你好,實際情況並未像你所描述的這樣,
債市和匯市確實不樂觀,但是股市今年整體行情還可以,
滬指從年初到年末一路上行,穩健的慢牛走勢。
㈦ 股+債+商品三殺,私募行業到底有多難
2017年年初以來,在國內金融去杠桿逐步推進的背景下,資金緊平衡成為常態,各類市場的投資難度日趨加大。
近期,股市、債市和商品三大市場均表現疲軟,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一季度勉強取得正收益的私募行業再度步履維艱,且機構資金配置謹慎,有業內高管表示,期待中的活水短期已成泡影。
股票私募先甜後苦
今年一季度,股票多頭策略復甦,私募行業整體情況尚可。據中國私募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調查,多數代表性私募基金在一季度均取得正收益。佔比最大的股票類策略表現居前,平均收益超過2%;債券策略表現稍弱,商品市場CTA策略與去年的火爆局面相比,反差強烈,不少公司未能取得正收益。
進入4月,市場整體環境更為嚴酷,私募行業的各主要策略均受影響。金融監管與反腐風暴影響市場情緒,去杠桿持續推進,資金面趨緊。股債雙殺頻頻出現,一季度表現較好的股票策略也明顯回撤。
分市場看,股市年初以來呈現窄幅震盪,4月起從高點回落。與此同時,市場表現分化,藍籌股明顯強於成長股。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股票型私募對比去年業績有一定回升。據了解,淡水泉投資、高毅資產業績繼續排名居前,而老牌私募重陽投資、朱雀投資表現也有所復甦。對於短期市場,多數股票私募看法趨於謹慎。
博道投資相關負責人分析,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4月資管產品監管新政出台,導致流動性緊縮超預期,是本月市場回調的最主要原因,並間接導致個別流動性較差個股的「閃崩」現象。金融領域的去杠桿進程遠未結束,預計未來半年的流動性將會一直處於略緊的狀態。展望5月,流動性暫難看到放鬆的跡象,但在「穩中求進」的大背景下,邊際收緊最快的階段應已過去,未來將在個股選擇上繼續向財務報表能兌現的低估值成長股集中。
和聚投資認為,經濟開局良好已被證實,但同時,市場開始擔憂經濟增長、企業盈利改善這兩個驅動市場上行的主要因素的持續性,維持經濟增速年內高點已現的判斷。
債券私募熊市煎熬
對比股票私募,債券私募的日子更難過。金融去杠桿和監管風暴下,市場資金面持續緊張,銀行委外的調整,都給債市帶來不小壓力。大部分私募反映,今年震盪調整的市場很難操作。
據耀之資產相關負責人介紹,年初以來行業整體表現比較一般,特別是債券類策略,能夠做平或略盈利已屬不易。在他看來,在監管去杠桿背景下,市場資金緊張,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更是直接把債券市場資金限制住了,收益率上行有些債券甚至發不出來,早已確定了牛轉熊的格局。今年強調金融防風險,去杠桿動作不會停,在這種情況下全年很難有太大機會,操作上要求平穩、不能冒進,只能等待市場下跌後的機會或新工具帶來的機會。
談及債券策略,不得不提銀行委外贖回的傳聞,因為就私募而言,委外投向主要是一些債券私募產品。據了解,傳聞中的集中贖回並不準確,各家銀行的情況各異。早在去年年底,很多銀行就開始有意識控制委外規模,有些業績不好的老產品到期不續。有些銀行去年四季度增加委外數量,但由於業績做得不好,收緊的動機更強;有些是由於監管原因,今年原本想要擴張但也受到了影響。總體看,委外增速放緩已經很難避免。
從與銀行合作較多的私募看,債券和量化策略都不太好,很多產品業績達不到委外投放的門檻,可選范圍也縮小了。
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向中國私募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該行委外投向主要是固收類產品,近期有一些變動,但不是太大。資金緊張、成本比較高,委外投資有壓縮需要,整個市場沒有明確方向,對外投放效果也未必很好。有些銀行選擇先贖回等一等,原來打算投一些多策略,發現也沒有明確機會。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監管要求。
期貨私募風光不再
2017年期貨市場維持市場波動較大狀態,延續2016年雙十一之後行情,市場以寬幅震盪為主,震盪周期在10天左右,較之前震盪周期明顯縮短。工業品1月份在政策和預期的雙重影響驅動下,表現強勢,反彈幅度超過20%,之後高位盤整震盪,近期在實際供需明朗後出現一波下跌。油脂板塊春節之後受外盤影響,豆類下跌較多,粕類震盪為主。其他板塊無明顯行情。
總體看,今年商品市場震盪劇烈、趨勢行情有限,私募行業內CTA策略獲利難度明顯提高,各家期貨私募的表現也受到限制。調研情況顯示,多數公司產品業績出現小幅回撤。
據富善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成棟介紹,受市場震盪行情以及震盪周期影響,傳統中長周期趨勢追蹤策略不如去年亮眼,在部分品種配置,交易周期偏短策略仍能捕捉市場高波動機會。1~2月份CTA策略以回撤居多,2~3月份由於市場波動性提升,部分品種出現單邊下跌趨勢,CTA策略有所斬獲。
在他看來,今年以來市場博弈焦點在於商品價格上漲後收益的幅度,這個矛盾遠不如2016年供需錯配、去產能政策的矛盾突出。林成棟認為,商品期貨2017年行情不會出現大幅度、長周期的單邊趨勢行情,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品種可能會有局部性機會,預期市場波動仍會維持較大。出於行情方向的不確定性,相比去年,2017年應以更加平衡的風格策略應對市場風險,縮短交易頻率,豐富策略交易風格,在控制風險前提下捕捉市場局域性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