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國債利率宏觀調控

國債利率宏觀調控

發布時間:2021-07-21 05:57:14

債券與宏觀調控

這首先需要央行手裡持有債券,然後向市場賣出債券,意味著回收市場上的資金,起到緊縮的作用,反之,買回債券,釋放資金,起到向市場注資的作用

Ⅱ 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

宏觀調控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運行總體進行的具有全局意義的調節和控制,是對宏觀經濟的調節和控制。
宏觀調控的手段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規劃引導、政策調控、法律規范、信息導向和行政干預。分述如下:
1、規劃是指國家和地方政府各級、各部門不同層次、不同專業領域、不同規劃對象所組成的規劃體系,像「十五」規劃就是最高級別的規劃。其餘規劃必須以這個規劃作為依據來編制。
2、政策也是一個很大的體系組成,具體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流通政策、分配政策、價格政策等等。
3、法律就不細說了,一提你就明白。象最近出台的《循環生產法》,就是促進再生資源利用、保護環境的法律。對宏觀經濟的導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4、信息導向。主要建立國家公開經濟信息系統,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經濟運行和預測方面的信息,給全國的生產經營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導,改善經濟運行的盲目性。
5、政府的行政干預是超經濟行政強制的方式,對於市場經濟體制來說,越少越好。但是卻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如果政府不用超經濟手段(當然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局面可能還要嚴重。
以上手段的運用,須綜合考慮,根據經濟運行的態勢,選擇合適的組合,使得各種手段的調控方向一致、調控措施合理、調控力度合適。
由於宏觀調控的對象是宏觀經濟,因此,以上手段的組合採用,目的就是要宏觀經濟的運行按照中央政府的計劃方向走。我國規定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注意這個增長是量和質的統一,而且要平穩,不能大起大落)
2、充分增加就業(失業率高,意味著勞動力浪費大。勞動力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必須充分利用。再則,就業是民生之本。失業率高會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3、保持物價相對穩定。(這也是關系民生的大問題)
4、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的平衡是指中平衡。現在我國的國際收支中,經常性項目嚴重不平衡,就是我們常說的進出口貿易順差大,外匯儲備達幾萬億美元,外國(我們的國際貿易夥伴國)很有意見。別人吃了虧,就不願意和你做生意了。最終會給我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但是,我國的資本項目是逆差。就是外國投資者帶進中國的錢多,我們出國投資者帶出去的錢少。這樣可以抵消一部分。但是仍然不平衡。
宏觀調控的只要措施有:
1、保持經濟總量平衡(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2、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3、提供宏觀經濟效益。
4、實現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結合。

Ⅲ 利率和貨幣供給,那個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更為方便

IS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I(R)=S(Y),它的斜率為負,這表明IS曲線一般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一般來說,在產品市場上,位於IS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小於儲蓄的非均衡組合;位於IS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大於儲蓄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IS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投資等於儲蓄的均衡組合。 一LM曲線的中國特色按照IS-LM模型,LM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表明低利率與少的國民收入的組合,高利率與多的國民收入的組合才能實現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相等。我國的情況則是LM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明高利率與少的國民收入的組合和低利率與多的國民收入的組合才能實現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的相等。這個截然的不同的結論斷也同樣可以運用劉潔敖先生的論證方式1,將四個都屬第一像限的圖放在一起進行論證。在西方國家,表現在圖(Ⅰ)中投機性貨幣需求L2(i),向右下方傾斜,表明利率越低,貨幣的投機需求、即公眾手中持有準備投機的錢就越多。我國的投機性貨幣需求L2(i)則向右上方傾斜,表明利率下降,貨幣的投機需求反而減少。這種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情況已經為我國連續七次降低利率,儲蓄存款增幅趨緩,大量資金進入股市債市的實際所證明。盡管儲蓄存款不是現金,但是,在凱恩斯的論述中,可以進入國債市場進行交易的儲蓄存款也屬於投機性貨幣需求2。所以我國投機性貨幣需求曲線的傾斜方向與西方國家相反,其重要原因在於我國貨幣供給的方式和利率變動方式與西方國家的不同。西方國家的貨幣供給主要通過中央銀行的國債買入來進行,我國的貨幣供給則主要通過中央銀行的再貸款、農產品和外匯的收購來實現。西方國家的貨幣供給增加就是利率下降,因為中央銀行高價買進國債的同時,就是利率的應聲下跌;反之,低價賣出國債就是利率的同時上升。我國的貨幣供給變動則與利率波動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外匯、農產品收購增加,如果沒有中央銀行另行發文,利率不會下降,反之,沒有文件的下達,利率同樣不會上升。正是在這不同的制度背景下,他們的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反方向變動,而我們的投機性貨幣需求則與利率同方向變動。因為,他們的公眾一定會乘中央銀行公開市場高價買入國債之際,而賣出國債,並將貨幣拿在手中,等到利率回升和債券價格下降後,再買入債券,以賺取其間的差額。所以利率下降,公眾的投機性貨幣需求相應增強。我國的利率下降致使公眾的儲蓄存款的收益減少,為了獲得較高的收益,公眾會將其儲蓄存款的相當部分購買國債,從而推動國債價格上升,公眾持有的投機性貨幣需求因此減少了。與西方國家比較,他們利率下降於國債價格上升的同時,此時買進國債,只要利率回升,國債價格必然下跌,債券持有人就要遭受損失,所以公眾一定增加貨幣,而不是國債的持有,投機性貨幣需求一定增強。我國的利率下降之時,股票債券的價格尚未有變化,此時誰先買進股票債券,誰就能賺錢,公眾當然增加國債的持有,而減少貨幣的持有,投機性貨幣需求相應減少。顯然,發達國家的國債價格是中央銀行買入炒高的,利率同步下降,作為賣出方,公眾的貨幣持有當然增加。我國的國債價格是在利率下降之後,由公眾買入炒高的,公眾的錢進入中央銀行,投機性貨幣需求當然減少。我國的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同方向變動不難找到經驗證明,1996年以來我國連續七次降低利率,儲蓄存款增幅逐月回落,由1999年6月的18.5%回落至2000年底的6.3%,大量資金集結債市股市,債券股票的需求分別上升2.6和1.6個百分點3。2001年以來,儲蓄的增幅趨於平穩,國債需求非常旺盛,朱總理所說的排隊購買的情況依然存在,這些足以證明,我國的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同方向變動,L2曲線因此向右上方傾斜。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公眾的投機意識還不很濃,資金實力也比較有限,貨幣的投資需求對利率的反應不敏感,所以L2是條向右上方傾斜,比較陡峭、且離原點較近的曲線。在圖(Ⅱ)上,連接L1和L2的45度線表明等量的貨幣供給為交易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所吸收,投機性貨幣需求多了,就是交易性貨幣需求少了,反之則反是。圖(Ⅲ)的L1曲線也比較陡峭地向右上方傾斜,表明在既定的國民收入水平上,貨幣的交易需求較大,因為我國居民在99年的儲蓄佔GDP的比重大體為40%4,其中大部份用於持幣待購和防範意外事件,小部分入市進行股票債券的投機,所以交易性貨幣需求小於並接近於GDP的40%。按照凱恩斯的理論,儲蓄存款可以作為貨幣的投資需求,也可以是貨幣的交易需求,其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5。在這三個圖的基礎上,任意選擇兩個利率點,就能找到可以實現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的國民收入點,從而在圖(Ⅳ)上形成比較陡峭,且與IS-LM模型大相徑庭的,向右下方傾斜的LM曲線。表明在貨幣供給既定的條件下,利率低,投機性貨幣需求少,交易性貨幣需求就要相應增加,以實現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相等,而增加交易性貨幣需求的條件是國民收入的相應增加;反之,利率高,投機性貨幣需求多,就要減少交易性貨幣需求,國民收入相應減少, 二IS曲線的中國特色我國的IS曲線與IS-LM模型的描述沒有明顯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所以如此的重要原因在於我國投資的利率彈性比較小,儲蓄水平相對較高。圖2(Ⅰ)中的投資曲線比較陡峭地向右下方傾斜,因為,我國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政府投資、包括國有企業的投資還是我國投資的主要部分。這兩部分投資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影響,所以對利率的反應不敏感。盡管我國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了明顯的上升,但是,其投資占整個投資的比重仍比較有限,這就決定了投資曲線I陡峭。盡管,有學者認為,我國投資與利率同方向變動6。筆者還是認為投資與利率反方向變動比較合理。圖(Ⅱ)的45度線表明,通過它投資可以等於儲蓄。圖(Ⅲ)的儲蓄曲線S比較平坦,表明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沿襲前面的數據把儲蓄傾向定為40%。在這三個圖的基礎上,任意選兩個利率點,都能找到相應的國民收入點,可以實現投資與儲蓄的相等,如(Ⅳ)所示,我國的IS是條比較陡峭的曲線,表明我國投資對利率的反應不敏感。三我國財政貨幣政策效果判斷我國IS和LM曲線都向右下方傾斜,就必然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兩條曲線平行,因為不能相交而使IS-LM完全不能為我國所用;另一是兩條曲線斜率不同而相交,如圖3和圖4所示,但是據此比較和判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則必然與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相背離。在比較財政貨幣政策的效果之前,先說明我國貨幣政策致使LM曲線移動的特殊性。按照IS-LM分析的理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致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致使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我國財政政策的效果如圖3所示,無需再作說明。但是,貨幣政策則使LM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如圖4所示。因為,貨幣供給增加,在利率不變,投機性貨幣需求也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增加國民收入,才能由交易性貨幣需求吸收增加的貨幣供給,即在利率為i1的情況下,國民收入必須由Y1一定到Y2。或者在國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利率上升,才能使投機性貨幣需求增加,吸收增加的貨幣供給,即在國民收入保持在Y1的情況下,利率必須上升到i2,所以,圖4中的LM1向右移向LM2。在經典理論中,LM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決定了貨幣供給增加,只能使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它表明在國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利率下降,才能刺激公眾的投機性貨幣需求,消化增加的貨幣供給,所以它的圖形與這里的討論截然不同。一般來說,我國的LM曲線比IS曲線更為平坦,所以我國的貨幣政策效果比財政政策更好。按照楊君昌先生的分析方法7,先假定在IS和LM曲線移動而利率不變情況下,國民收入可以增加的幅度,然後比較利率實際變動後,國民收入減少的量。若利率變動使國民收入實際減少的幅度小,其政策效果好,反之則差。因為我國利率不能隨行就市地波動,所以,評價政策效果的方式就只剩下比較IS和LM曲線平行移動對國民收入的影響,而無需討論利率的實際變動,致使國民收入減少的幅度。因為IS的斜率比LM小,這就決定了,LM的平行移動使國民收入的增長幅度比IS大。如圖3和圖4所示,假定IS和LM曲線的移動幅度相同,但是,圖3中Y1移動到Y2的距離比圖4小,盡管利率變動致使國民收入由Y2減少到Y3的幅度,在圖4中要比圖3中大得多,但是,因為利率是不變的,所以貨幣政策的效果因此比財政政策好。而且,如果沒有政府人為對利率的鎖定,財政政策將使利率承受向下的壓力,貨幣政策則使利率承受向上的壓力。這又是個與經典理論相悖的論斷,因為經典理論認為,擴張性財政政策使利率上升,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則使利率下降。這個論斷也與對策理論的判斷以及人們的生活感受截然不同,我國理論界目前普遍認為財政政策的效果比貨幣政策好,所以我國管理層也正在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所以擴張性財政政策會使利率下降,而貨幣供給增加則會使利率上升的原因都包含在LM曲線的向右下方傾斜之中。因為擴張性財政政策致使政府投資增加,帶動交易性貨幣需求增加,這就需要減少投機性貨幣需求,以保證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相等。其在中國的條件則是利率的相應下降,如果沒有利率的行政管制,圖3中的利率就要下降到i2,國民收入增加到Y2。擴張性貨幣政策要求貨幣需求相應增加,而增加貨幣需求的重要條件是利率上升,增加中國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利率的上升則會遏制投資,在圖4中,新的均衡點是利率上升到i2,國民收入減少到Y3。根據這樣的IS-LM分析,管理層應該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而不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然而,誰都知道我國的金融市場不成熟,公眾的消費沒有熱點,貨幣政策的傳導受阻,財政政策直接支出的效果要比貨幣政策好,所以按照中國的IS-LM模型,很可能誤導管理層的政策選擇。四重要的啟示IS-LM模型是個為各國經驗證明非常有效的宏觀分析方法,它在中國的使用效果不佳,不是這個模型本身的缺陷,而是我國尚未具備運用這個模型的基本條件,如果我們可以超越運用這個模型的經濟發展階段,我們就不必創造運用這個模型的基本條件,然而,這種超越的可能似乎很小,而且,我國的金融改革已經在呼喚利率的市場化,所以,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早日將IS-LM模型作為我國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這個條件尚未真正成熟之前,我們不能貿然地運用這個模型的結論,更不能運用這個模型的結論作進一步的推導。不僅於此,我們還必須慎重地對待其它當代經濟金融理論和模型,也不能直接地依據它們的論斷和結論作進一步的推導,因為,這些理論和模型幾乎都是以市場化利率,以及中央銀行買入國債增加貨幣供給為基本前提和必要保障的,離開了這一點,這些理論在中國的運用難免「桔生淮北則為枳」,就象IS-LM模型在中國的運用會發生問題一樣

發行國債屬於宏觀調控的哪一種,是不是經濟手段

是財政政策,等於發行貨幣投入市場。

Ⅳ 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的區別是什麼

1、含義不同

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 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
採取行政命令、指標、指示、規定、查封、扣押、檢查、監督、審批、行政許可等行政措施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2、特點不同

經濟手段一般是間接調節, 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
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溫和性、引導性、間接性的特點。

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調節, 並具有強制性、直接性、效果迅速的特點。

法律手段對經濟主體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嚴格的強制性, 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明確的規定性。

3、調控的內容及側重點不同

經濟手段主要通過國家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 來引導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
如通過財政、稅收、利率、貸款、貨幣發行、國債、國家的宏觀經濟計劃等手段, 主要側重於解決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

行政手段主要通過國家行政的強制力量, 來規范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
如通過行政系統及其所屬職能部門下達行政命令、指標、指示、規定等手段,主要側重於解決市場秩序問題, 如對假冒偽劣的處罰,
對偷稅行為的行政制裁等等。

法律手段, 一方面通過經濟立法, 規范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 調整社會經濟關系; 另一方面, 國家通過經濟司法活動,
保證各項經濟政策的執行,
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4、執行的主體不同

執行經濟手段的主體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手段的國家機關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5、地位不同

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 國家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只是輔助手段, 不能片面地強調和過多地運用。

(5)國債利率宏觀調控擴展閱讀

宏觀調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亦稱國家干預,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它是國家在經濟運行中,為了促進市場發育、規范市場運行,對社會經濟總體的調節與控制。

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實現宏觀(總量)平衡,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和主要物資供求的調節與控制。運用調節手段和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微觀經濟運行提供良性的宏觀環境,使市場經濟得到正常運行和均衡發展的過程。

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為:國家利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信息導向、規劃引導和必要的行政干預,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發揮調控作用。

參考資料

網路-宏觀調控




Ⅵ 中央銀行對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是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

1、存款准備金率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針對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按旬考核其法定存款准備金,按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額來確定計提基數。

2、再貼現率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3、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入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6)國債利率宏觀調控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原則上每周進行一次,其發展具有以下特徵:

1、不斷擴大交易對象。公開市場業務實行一級交易商制度,中國人民銀行選擇了一些實力雄厚、管理規范、資產質量較好、資信較高、能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

2、逐步豐富交易期限品種。目前有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和365天六個期限品種,在操作中,根據商業銀行流動性變化相機選擇,實際操作以7天、14天的居多。

3、不斷拓展交易工具。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都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工具。

4、嘗試不同的交易方式。公開市場業務自恢復交易以來,採用了價格招標和數量招標等不同招標方式。價格招標以利率或價格為標的,旨在發現銀行間市場的實際利率水平、商業銀行對利率的預期。

5、在積極開展回購交易的同時,加大現券操作的力度。2000年累計向商業銀行融出資金1032億元,其中債券回購721億元,買入現券311億元,有效地擴大了基礎貨幣供應,增加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債券資產,改善了債券資產結構。

6、制定相關的債券交易資金清算制度和操作規程。依託中央國債登記公司的通信網路,中國人民銀行開發了公開市場業務招標、投標、中標交易系統,並不斷升級,實現了2000年計算機問題平穩過渡,為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技術支持。

Ⅶ 宏觀調控的意義是什麼

宏觀調控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
宏觀調控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
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
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宏觀調控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Ⅷ 國家怎樣施行宏觀調控的

我國宏觀調控內容與傳導機制趨於復雜

本輪宏觀調控之所以比以往更引人關注,與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發育有很大關系。然而,要深入領會本輪調控的意義,有必要回顧一下以往的歷程。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宏觀調控的方式從直接轉向間接,調控對象從企業轉向市場,調控活動從條塊集中到中央。初步形成了在中央統一協調下,以計劃、財稅、金融部門為主,以間接手段調控引導市場活動的宏觀調控模式。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平也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當前,改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宏觀調控體系面臨的新問題主要是:財政金融政策伴隨的風險加大;宏觀調控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尚未理順;宏觀調控各部門間的關系還不夠協調。針對這些問題,應該通過改革完善宏觀調控的基礎;進一步理順宏觀調控體系內部的關系;完善規則,強化監督,加快立法。盡快將宏觀調控活動納入規范、有序、合法、透明的軌道。

我國宏觀調控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宏觀調控措施伴隨的風險加大。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從控制需求過熱、治理通貨膨脹轉向刺激需求、消除通貨緊縮。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轉變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近年來連續發行建設國債,保持較大規模的國債投資,在取得積極效果的同時,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增加的也較多。此外由於財政性投資還缺少規范和嚴密的管理和監督,透明度也較低,國債投資也存在一定的低效率、伴隨一定的資金回收風險。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轉變為"穩健",由於金融制度和監管還不完善,因此在擴大貨幣供給,增加信貸投放的同時,不良貸款的風險也在增加。此外,在財政收支緊張的情況下,一些財政性風險在向銀行轉移。例如以出口退稅額作為抵押條件取得銀行貸款資金等。總體看,當前的財政貨幣政策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二、行政手段對市場活動的干預仍然偏多。當前宏觀調控中仍然有明顯的行政干預色彩。特別近年來市場偏冷的形勢下,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增加,行政干預的色彩也有所增強。一是政府直接投資規模擴大,持續時間較長。政府部門對投資的調控偏重項目審批,由於投資決策與風險責任不對稱,決策者利益與項目效益沒有密切聯系,影響了投資的效果。二是在一些方面出現了過度干預的現象。如不恰當地限制市場准入,控制市場價格,限制競爭,保護落後。三是當經濟開始升溫時,為了防止新的過熱,在信貸資金和土地批租方面有些數量、規模控制等直接管理的方法又開始恢復。而一些市場調節措施,例如減稅、調整利率等使用的較少,效果也不明顯。總體看,宏觀調控中行政手段和直接管理的方法仍然較多,一些經濟手段的調控效果也還不夠好。宏觀調控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需要進一步調整。

三、宏觀調控各部門間的關系不盡協調。經過1998年和2003年的兩次政府機構改革,宏觀調控部門機構重疊和職責不清的問題得到緩解,但並未徹底根除。宏觀調控中的越位和缺位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一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還不夠。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時,由於傳導機制不暢,貨幣政策難以及時配合;貨幣政策的一些操作措施對財政政策的操作有時則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導致國債利率降低,給財政的國債發行造成壓力;財政政策的一些操作措施增大了銀行的金融風險,例如出口退稅轉為銀行的抵押貸款。二是某些調控活動還不夠統一。例如預算編制中基本建設投資預算與政府公共預算分別設置;行政事業性收費財政部管立項,其他相關部門管標准等。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脫節,產生管理漏洞的可能。

宏觀調控體系改革的方向

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宏觀調控的方法、對象取決於經濟體制的性質;宏觀調控的目標和任務取決於特定時期經濟發展和運行的特點。因此,探討宏觀調控體系改革的方向,首先需要考慮未來政府職能轉變、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等諸方面的情況。

一、經濟運行特點發生了重大變化,刺激需求、控制風險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在綜合國力有巨大提高的基礎上,到1990年代中期,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應普遍緊缺已經轉變為相對過剩。市場供求總格局的這種變化,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轉折,表明經濟增長已經由供給約束為主的階段轉入需求約束為主的階段。當前雖然國內消費和投資保持較高的增速,但供給跟進增長的能力比較強大。一些需求熱點,例如電子通訊、汽車、房地產等,價格不升反降。基礎原材料和電力緊張的情況,在市場價格的調節下,預計也會很快改變。如果考慮到國際市場的情況和增加進口的潛力,應該說持續的供不應求和通貨膨脹不會再次發生。隨著經濟總量關系的轉變,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必然發生變化。經濟的周期性繁榮不再是結束於過熱和嚴重的通貨膨脹,而是新的生產過剩。與此聯系,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也必須在刺激需求和控制經濟風險之間相機抉擇。刺激需求時,要盡可能縮小政策措施伴隨的風險;在控制經濟風險時,要盡可能不影響市場的活力。這些都要求宏觀調控必須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實施調節。

二、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加快發育和完善要素市場時期,宏觀調控的內容和傳導機制趨於復雜。隨著基本經濟制度的逐步完善,產權關系、財產關系會進一步明確,在此基礎上,要素市場體系會得到較快發展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不僅表現在商品生產方面,而且將深入到生產要素配置方面。在金融方面,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間的資金將相互流動、相互制約;在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形勢下,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融合的程度會不斷提高,資金市場和外匯市場間也會形成更密切的關系。利潤、利息、稅率等影響資本收益的因素對社會資金供求總量的影響會不斷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控內容和傳導機制都趨於復雜。

三、我國經濟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與國際接軌,對宏觀調控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必然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這就要求宏觀調控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運行的情況,也必須考慮國際經濟運行的情況;宏觀調控的方式不僅符合國內情況,也要與國際規則接軌。

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若干建議

一、理順宏觀調控各部門的關系,規范穩定各自的職能。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完善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要根據報告的精神理順計劃、金融、財政等宏觀調控部門間的關系。計劃的職能目前包括兩方面:其一是從經濟發展和運行的全局進行謀劃,提出調控目標;其二是具體安排政府的直接投資項目。由於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需要由政府提供,因此從未來看,這兩個方面的職能都要保留。從改革方向看,計劃今後突出提出宏觀調控的目標;政府支出的安排則宜集中到財政部門。從財政職能看,重點要強化公共財政職能,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各級財政支出首先應保證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由財政支出的也應盡可能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財政資金不能再投入一般競爭性產業。金融方面,從提高貨幣政策制定的透明度,針對貨幣市場、資金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控角度看,應該加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對貨幣政策調整的直接行政干預。政府主要通過調整宏觀調控的目標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財政收支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則需要在財政和央行各自的規則范圍內按程序進行。

二、加強立法,在法律規范下實施宏觀調控活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應該逐步用法律方式穩定和規范宏觀調控的模式,包括部門設置、部門職能和許可權的界定等。積極創造條件,制定國家計劃法、投資法、財產法、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法,通過法律法規,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基本規則和決策程序,規范協調宏觀調控手段和機構的活動。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還應該加強促進新興產業特別是關於知識經濟方面的立法,例如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法、信息法、電子商務法等。政府要在法律規范內,依法進行宏觀調控活動。

三、加快完善宏觀調控的基礎。當前宏觀調控中經濟手段的作用不理想,調控措施伴隨的風險較大,都與宏觀調控的基礎不完善有關。例如銀行和金融企業的內在機制不完善,權、責、利關系不對稱,造成了國家承擔大部分的金融風險責任,同時以行政手段(控制不良貸款比例等)約束大多數的金融活動,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調控措施伴隨的風險較大;又如財稅體制不完善,財政支出還不夠規范和透明、各級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不夠一致、稅收體制也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增加了財政政策的風險,限制了減稅措施的實施。要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金融體制、財稅體制改革,促進資本等要素市場發展,盡快完善宏觀調控的基礎。

Ⅸ 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各指什麼

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宏觀調控的方法、對象取決於經濟體制的性質;宏觀調控的目標和任務取決於特定時期經濟發展和運行的特點。因此,探討宏觀調控體系改革的方向,首先需要考慮未來政府職能轉變、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等諸方面的情況。

一、經濟運行特點發生了重大變化,刺激需求、控制風險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在綜合國力有巨大提高的基礎上,到1990年代中期,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應普遍緊缺已經轉變為相對過剩。市場供求總格局的這種變化,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轉折,表明經濟增長已經由供給約束為主的階段轉入需求約束為主的階段。當前雖然國內消費和投資保持較高的增速,但供給跟進增長的能力比較強大。一些需求熱點,例如電子通訊、汽車、房地產等,價格不升反降。基礎原材料和電力緊張的情況,在市場價格的調節下,預計也會很快改變。如果考慮到國際市場的情況和增加進口的潛力,應該說持續的供不應求和通貨膨脹不會再次發生。隨著經濟總量關系的轉變,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必然發生變化。經濟的周期性繁榮不再是結束於過熱和嚴重的通貨膨脹,而是新的生產過剩。與此聯系,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也必須在刺激需求和控制經濟風險之間相機抉擇。刺激需求時,要盡可能縮小政策措施伴隨的風險;在控制經濟風險時,要盡可能不影響市場的活力。這些都要求宏觀調控必須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實施調節。

二、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加快發育和完善要素市場時期,宏觀調控的內容和傳導機制趨於復雜。隨著基本經濟制度的逐步完善,產權關系、財產關系會進一步明確,在此基礎上,要素市場體系會得到較快發展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不僅表現在商品生產方面,而且將深入到生產要素配置方面。在金融方面,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間的資金將相互流動、相互制約;在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形勢下,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融合的程度會不斷提高,資金市場和外匯市場間也會形成更密切的關系。利潤、利息、稅率等影響資本收益的因素對社會資金供求總量的影響會不斷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控內容和傳導機制都趨於復雜。

三、我國經濟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與國際接軌,對宏觀調控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必然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這就要求宏觀調控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運行的情況,也必須考慮國際經濟運行的情況;宏觀調控的方式不僅符合國內情況,也要與國際規則接軌。

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若干建議

一、理順宏觀調控各部門的關系,規范穩定各自的職能。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完善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要根據報告的精神理順計劃、金融、財政等宏觀調控部門間的關系。計劃的職能目前包括兩方面:其一是從經濟發展和運行的全局進行謀劃,提出調控目標;其二是具體安排政府的直接投資項目。由於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需要由政府提供,因此從未來看,這兩個方面的職能都要保留。從改革方向看,計劃今後突出提出宏觀調控的目標;政府支出的安排則宜集中到財政部門。從財政職能看,重點要強化公共財政職能,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各級財政支出首先應保證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由財政支出的也應盡可能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財政資金不能再投入一般競爭性產業。金融方面,從提高貨幣政策制定的透明度,針對貨幣市場、資金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控角度看,應該加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對貨幣政策調整的直接行政干預。政府主要通過調整宏觀調控的目標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財政收支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則需要在財政和央行各自的規則范圍內按程序進行。

二、加強立法,在法律規范下實施宏觀調控活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應該逐步用法律方式穩定和規范宏觀調控的模式,包括部門設置、部門職能和許可權的界定等。積極創造條件,制定國家計劃法、投資法、財產法、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法,通過法律法規,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基本規則和決策程序,規范協調宏觀調控手段和機構的活動。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還應該加強促進新興產業特別是關於知識經濟方面的立法,例如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法、信息法、電子商務法等。政府要在法律規范內,依法進行宏觀調控活動。

三、加快完善宏觀調控的基礎。當前宏觀調控中經濟手段的作用不理想,調控措施伴隨的風險較大,都與宏觀調控的基礎不完善有關。例如銀行和金融企業的內在機制不完善,權、責、利關系不對稱,造成了國家承擔大部分的金融風險責任,同時以行政手段(控制不良貸款比例等)約束大多數的金融活動,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調控措施伴隨的風險較大;又如財稅體制不完善,財政支出還不夠規范和透明、各級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不夠一致、稅收體制也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增加了財政政策的風險,限制了減稅措施的實施。要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金融體制、財稅體制改革,促進資本等要素市場發展,盡快完善宏觀調控的基礎。

我國宏觀調控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宏觀調控措施伴隨的風險加大。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從控制需求過熱、治理通貨膨脹轉向刺激需求、消除通貨緊縮。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轉變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近年來連續發行建設國債,保持較大規模的國債投資,在取得積極效果的同時,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增加的也較多。此外由於財政性投資還缺少規范和嚴密的管理和監督,透明度也較低,國債投資也存在一定的低效率、伴隨一定的資金回收風險。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轉變為"穩健",由於金融制度和監管還不完善,因此在擴大貨幣供給,增加信貸投放的同時,不良貸款的風險也在增加。此外,在財政收支緊張的情況下,一些財政性風險在向銀行轉移。例如以出口退稅額作為抵押條件取得銀行貸款資金等。總體看,當前的財政貨幣政策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二、行政手段對市場活動的干預仍然偏多。當前宏觀調控中仍然有明顯的行政干預色彩。特別近年來市場偏冷的形勢下,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增加,行政干預的色彩也有所增強。一是政府直接投資規模擴大,持續時間較長。政府部門對投資的調控偏重項目審批,由於投資決策與風險責任不對稱,決策者利益與項目效益沒有密切聯系,影響了投資的效果。二是在一些方面出現了過度干預的現象。如不恰當地限制市場准入,控制市場價格,限制競爭,保護落後。三是當經濟開始升溫時,為了防止新的過熱,在信貸資金和土地批租方面有些數量、規模控制等直接管理的方法又開始恢復。而一些市場調節措施,例如減稅、調整利率等使用的較少,效果也不明顯。總體看,宏觀調控中行政手段和直接管理的方法仍然較多,一些經濟手段的調控效果也還不夠好。宏觀調控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需要進一步調整。

三、宏觀調控各部門間的關系不盡協調。經過1998年和2003年的兩次政府機構改革,宏觀調控部門機構重疊和職責不清的問題得到緩解,但並未徹底根除。宏觀調控中的越位和缺位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一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還不夠。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時,由於傳導機制不暢,貨幣政策難以及時配合;貨幣政策的一些操作措施對財政政策的操作有時則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導致國債利率降低,給財政的國債發行造成壓力;財政政策的一些操作措施增大了銀行的金融風險,例如出口退稅轉為銀行的抵押貸款。二是某些調控活動還不夠統一。例如預算編制中基本建設投資預算與政府公共預算分別設置;行政事業性收費財政部管立項,其他相關部門管標准等。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脫節,產生管理漏洞的可能。

Ⅹ 利率進行宏觀調控會干預其市場化嗎

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1996 年以後,先後放開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及銀行間市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放開了境內外幣貸款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試辦人民幣長期大額協議存款;逐步擴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尤其是2004 年,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步伐:1月1日,再次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3 月25日,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10 月29日,放開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 倍,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又發布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2005年3月16日,人民銀行大幅度降低超額准備金利率,並完全放開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利率。目前,尚未進入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唯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等少數利率品種。

一般說來,在經濟高漲時期,由於「管制利率」低於市場「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過度,投資和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由於「管制利率」高於「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不足,投資低迷,從而加劇通貨緊縮。利率管制已成為加劇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

發達國家利率如何市場化

這類國家的特點是其金融部門和實際生產部門都比較發達。由於歷史的原因,其對利率和銀行實行了管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利率管制和對銀行的其他管制都需要放鬆。從放開條件方面來分析,他們幾乎不存在什麼障礙,所以並不需要有目的去創造足夠的條件,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是放開時機的選擇,這類國家的利率放開後,對社會經濟的沖擊不大。

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背景下形成的Q項條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60年代中期時,由於市場利率與Q項規則規定的最高利率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運行。迫使美國政府和貨幣當局尋求變通之策。美國的利率放開過程,是一個典型的發達金融市場逐漸向政府管制「逼宮」的案例。

管機構,放市場:Q項規則只限制了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至於金融市場中的其他利率未加任何干涉。正是這些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發展,對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宮」,致使其最終垮台。

重點突破:美國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可轉讓大額存單的發行與交易。一方面淡化了銀行單獨依靠存款作為資金來源所形成的約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制體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多種創新,循序漸進:CD最高存款利率限額取消後,美國銀行界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或市場交易的國庫券利率掛鉤的金融創新手段,如「狂卡(Wild card)存單(4年以上,無利率限制)、貨幣市場存單(與同期國庫券利率掛鉤)、小額儲蓄存單(與國庫券掛鉤)、7-31天和91天賬戶(與國庫券掛鉤)、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超級可轉讓存單(市場利率)等。

日本:其基本特點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1)先國債,後其他品種;(2)先銀行同業,後銀行與客戶;(3)先長期利率,後短期利率;(4)先大額交易,後小額交易。

第一階段從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實行國債發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場化。

第二階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豐富和完善票據市場的基礎上實現貨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

第三階段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隨著金融創新和交易品種的小額化實施和完成借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貨幣當局逐級降低了CD的發行單位和減少了大額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額,並通過引入與CD市場利率聯動的MMC型存款(定期存款,但其存款利率與CD市場聯系),逐步實現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過渡。

第四階段是從90年代初,隨著日本央行停止「窗口指導」,代之以公開市場業務等方式調節總供求,從而出現了穩定的市場利率,到1994年10月利率完全實現了市場化。

其他國家和地區利率如何市場化

此類國家或地區並非像A類國家那樣等到實際經濟部門已高度發達之後再來放鬆對金融部門的管制,而是在實際部門獲得一定程度發展之後,即開始改變其原有的對金融部門的管制政策,其目的是想更有效率地發揮金融部門在新的自由化盛行的國際環境條件下對其國內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台灣地區:從1975年開始推動利率市場化,選擇的突破口是貨幣市場。貨幣市場利率由市場資金供求而定,不受限制,並作為「中央銀行」探索市場利率的指標之一。

到1980年,台灣放寬利率管制,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確定利率上下限,各商業銀行在此范圍內確定自己的利率,並可視市場銀根松緊而靈活調整。1985年又取消「中央銀行」核定商業銀行放款利率上下限加減幅度的制度,各商業銀行可按客戶等級制定差別待遇。1989年取消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制定利率上下限的制度,各金融機構可視市場資金供求自行制定存貸款利率,「中央銀行」只運用再貼現、公開市場等工具,間接影響市場利率。

阿根廷:1977年,阿根廷在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商業銀行實行私有化、鼓勵建立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外資銀行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允許商業銀行根據資金供求情況自行決定利率。

但由於當時宏觀經濟形勢不好、通貨膨脹率較高等因素的影響,放開利率後,實際貸款利率水平上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高度,大批企業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而倒閉,國內資金供不應求,本國商業銀行和企業被迫向利率相對較低的國際金融市場借貸,導致外債的過度膨脹和政府的重新干預,中央銀行被迫發行10萬多億比索,以挽救那些瀕於破產的企業,這又加劇了通貨膨脹。企業的倒閉又反過來沖擊了銀行,大批銀行相繼破產。在這種形勢下,政府只好放棄了利率的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從國際一般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的一般通過「小步快走」的方式將利率調整到市場均衡狀態附近,以保持經濟金融運行的穩定。完善利率浮動制,擴大利率浮動范圍,下放利率浮動權。

採取先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再借貸市場的方式,逐步擴大利率市場化的成份。同業拆借市場所形成的利率是可以反映宏觀資金供求狀況的,也是可以作為宏觀決策當局把握經濟運行態勢的主要參考變數。國債市場的發展也為利率管制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同時以國債為基礎的回購交易所形成的利率也是短期市場利率的主導性指標之一。此外,增加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品種,使得社會金融資產多樣化,然後先使這類非存貸款品種利率自由化,通過它們與銀行存貸款的競爭,最終放開貸款利率,進而放開存款利率。

實現基準利率引導下的市場利率體系。市場的基準利率基本形成,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包括再貼現利率、再貸款利率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進而影響對企業的貸款利率以及社會總供求,實現國家對宏觀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目標。

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合適時機

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寬松的資金供給降低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宏觀風險。減輕了市場化後通貨膨脹率上升或利率快速上漲的風險。

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市場基礎。貨幣市場不僅便利了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管理,而且也為商業銀行的風險定價提供了參照。

商業銀行競爭手段日趨理性,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較好的微觀基礎。我國的商業銀行現在更多的在注重提高服務質量、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上來幫助客戶提高收益和降低風險,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充分有效的金融監管,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1998年完成了中央銀行九大區域分行的設立;根據國情實行了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分業管理模式;整頓和維護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資產;出台《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加強金融領域執法力度。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具體目標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金融宏觀調控間接化,即實現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手段為主向間接調控手段為主轉變,建立一個充分、有效運用多種間接調控手段的間接型金融宏觀調控體系;二是金融交易市場化,即建立一個規模巨大、運作有效、監管嚴格的金融市場體系;三是商業銀行企業化,即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和其他金融機構改革,建立一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科學、充滿經營活力和富有競爭力的金融組織體系。

而利率市場化與「三化」目標都有著很密切的關聯。不依市場供求關系生成的非市場化利率,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自然也就不能成為准確、真實的資金價格信號,正確調節貨幣需求,因而無法有效發揮宏觀調控的「指示器」作用。

要實現金融交易市場化,金融市場中交易的商品,即「資金」的價格必須是市場化的。利率管制的經營環境使中資金融機構無法經受市場利率的洗禮,缺乏應對利率競爭、管理和控制利率風險的實踐和經驗,無法掌握精巧的定價技術,從而可能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此外,沒有在利率市場化基礎上的資金定價權和金融商品定價權,商業銀行就不能根據資產業務的風險度和客戶的貢獻度,靈活地運用價格策略參與市場競爭,就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客戶市場,也無法把自身打造成真正市場化的微觀金融主體。

所以,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利率生成機制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改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中資金融機構競爭力,應對金融對外開放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牽動中國金融制度的整體變革。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應確定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應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閱讀全文

與國債利率宏觀調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