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本證券化的資本證券化現狀與程度調高
通常,提高資本證券化程度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減少現金流通和以貨幣為載體的實物資本流通;二是增加證券發行量和擴大證券流通的比重。這兩條其實是不可分開的。減少金融運行中的現金流通,必然使貨幣形態的資本量減少,相應地,取代現金流通和貨幣資本交易的各種證券就會增加。換言之,減少貨幣資產,必然相應地增持其它形式的金融資產,而其總量基本不變。
從現實情況看,資本證券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市場經濟發達程度的一個重要方面。資本證券化程度高的國家往往是市場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下表所列數字即是一個例證。
──────────────────────────────────
國別GNP(億美元)1988年末債券貨幣供應量(億美元)
1988年股票市值(億美元)1987年數
──────────────────────────────────
美國484737300072300
日本29545590006330
英國8715110001236
──────────────────────────────────
資料來源:宮著銘《證券業的發展趨勢》,《新金融》1990年8期。
由表可見,少數商品經濟發達國家資本證券化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其債券余額和股票市值已大大超過了貨幣形式存在的金融資產總量,並且,證券市值己超過了實物經濟的價值形式GNP規模。另外, 我們還可以把部分發展中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與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水平及資本證券化程度作粗略的比較:1988年部分發展中的新興工業國家,其股票市值相當於本國GNP的規模平均在20%左右;同期,亞洲四小龍的股票市值占其GNP的比例,台灣省為118%, 南朝鮮為71.4%,新加坡為130%,香港為130%。這種差異顯示, 發展中國家經濟躍上新的台階,一般伴隨資本證券化程度的提高。當然,個別經濟發達地區或國家與其資本證券化程度存在不相稱的現象。例如,統一前的西德GNP總值高於英國, 但英國由於傳統金融業的發達,股票市值高於西德。然而,這類現象並不能從總體趨勢方面否定資本證券化與市場經濟高層次階段之間的關聯性。
❷ 資本證券化的資本證券化的作用和意義
資本證券化既然是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產物,因此,就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資本證券化增強了資本的流動性,增強資本效率,使資本的作用更能得到發揮。資本是過去財富的利用,而要使財富得到充分利用,就必然增加其流動性,提高其周轉速度和利用效率。由於資本證券化,使得資本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並使資本細分化,從而可以使資本具有高流動性和對社會的高強度滲透力,從而使資本大量減少了沉澱、閑置和浪費的狀況,並在流動中增強了活力。
金融證券化機制的效能顯示,在社會貨幣資本和實物資本總量規模為既定的前提下,各經濟主體能夠使用的資本規模相對擴大,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層次也相應提高。這解釋了長期來使我們困惑的—個問題,即為什麼在實物經濟規模或人均產值接近的情況下,—國的資本供給會比另一國顯得充裕。比如,前蘇聯和東歐諸國的實物經濟規模並不比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地區差,但在資金的充裕程度方面卻大相徑庭。本文無意否定經濟體制中其它因素的作用,只是想說明商品經濟向高層次發展需要相應的金融機制。如果金融機制中缺乏有效的證券行業,其金融效率就不可能提高,經濟就難以擺脫資金短缺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困境。證券業發達的國家並非沒有資金不足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可能性,但應看到證券業在緩解這些矛盾方面已經發揮了作用。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必須走規模經濟之路。於是,經濟機制需要創造出一種能滿足大量資本需求且能長期穩定供給資本的工具。無疑,單靠銀行間接融資是很難滿足這一需求的,而且銀行也難長期穩定地向社會大規模提供資本。換言之,在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金融機制中僅有貨幣形式的金融工具已力不從心,社會需要創造出既能夠大量滿足資金使用者的需要又能夠使貨幣供給量相對穩定的金融工具,這種金融工具就是債券和股票等。它們一旦產主並介入經濟體系中,必然使經濟運行機制各方面及各環節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推動商品經濟躍入新的層次或階段。
此外,由於證券流動和交易兼具投資和投機的雙重特性,因此,對所有的閑置貨幣都具有一種潛在的誘惑和動員力,這一點是銀行體制所不可能具備的,正是由於這種誘惑作用,把更多的非資本貨幣轉化成了資本,擴大了資本運行總量。 銀行主要通過貨幣的存、貸業務來滿足社會資金需求,由於存款創造貨幣倍數原理的作用,銀行不能將全部存款轉為貸款投放到經濟領域中去,否則流通中貨幣總量會迅速擴張,引發通貨膨脹。在這類金融機制的作用下,國民經濟常常陷入兩難選擇,要麼多發貨幣通貨膨脹,要麼資金不足,甚至發生資金不足和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矛盾現象。
我們可以從前幾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得到某種啟示。10多年來,我國貨幣供給量和貸款總規模的增長速度一直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這一方面表明我國貨幣銀行業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大為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對貨幣銀行業的利用已達到最大的限度,貨幣超量供給帶來的通貨膨脹陰影至今還沒有消失。即使這樣,我國各經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仍沒有半點滿足之感,企業、政府對資金短缺的呼聲此起彼伏。這種矛盾現象提醒我們,在實物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下,僅僅依靠貨幣銀行業來解決資金需求問題,不僅會拖延經濟正常的發展速度,而且會付出通貨膨脹的代價。因為貨幣銀行業對實物經濟提供有限服務的前提條件是貨幣數量的加速擴張,這種加速由銀行信用自身的機理所決定。可見,現代商品經濟必須尋找新型的、更具效率的金融機制。
而證券化金融機制正好彌補銀行作用的不足,因為,它在增加融資工具的同時,貨幣供應量卻相對穩定;社會資金總量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流動能趨於合理,從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例如,當銀行信貸不能滿足企業正常發展速度所需資金時,企業可通過證券機構和主管部門發行股票或企業債券,社會各階層動用自有資金購買該類企業的股票。一般講,這類資金原來的用途大多是消費領域,當被證券市場吸納後,從宏觀資金帳戶看,社會用於消費或閑置的一部分資金流向了投資領域,社會積累資金在既定貨幣流通量基礎上相對增多。在購買證券的資金中,有一部分來自於銀行存款,但證券市場對存款的吸納效應與銀行對存款的利用有區別:後者使社會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相應增加;前者則相對減少了銀行信貸規模。與此類同,政府發行國庫券的金融效應在於,社會由貨幣存量形成的總購買力並沒有跟隨擴大,但總購買力在各經濟主體即政府、企業和居民個人之間的分布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合理分配了社會資金的用途,提高了社會資金的利用效率。 作為籌集長期資本的企業,為了降低籌資成本,喜歡證券集資。因為企業以長期借款方式籌集資金,因其期限長、風險大,並非長期貸款都可以取得實際擔保,自然要提高利息,長期貸款利息過高,企業利潤相應減少,靠成經營上的困難。採用證券集資,因證券的流動性,會使利息降低。同時,政府出於對金融市場管理的需要,往往要制訂金融機構分散風險的規定,限制對某一企業及某類行業放款的額度,以保證銀行的流動性。這樣,一個企業向銀行取得大量的足夠的長期資金,不僅要承擔很重的利息負擔,而且也常常難於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還有,在國外資金的引進中,傳統的方式是信貸,或是外國銀行信貸,或是外國政府信貸,或是世界金融機構信貸,或是外國企業和財團信貸,這幾年由於發展中國家相繼出現了債務危機,外國貸款人均裹足不前,倒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本移動取得了替代地位,這就是國際信貸向國際證券化發展,發展中國家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證券,吸引外國投資者。這種替代趨勢是由信貸的流動性不及證券的流動引起的。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經濟愈發達的國家,票據、證券及其市場也愈發達。在這些國家中,政府為籌集長、短期資金,均通過發行中長期公債券和短期國庫券;企業為籌集長期資金多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為解決短期周轉資金,多運用票據和短期債券。信用活動票據化和資本籌集證券化是當代金融市場的總趨勢。
❸ 什麼叫資產證券化舉個通俗點的例子。
資產證券化通俗來說就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比如銀行貸給某地政府一筆錢,用於修一條高速公路,那麼這筆貸款就成了一紙合同,毫無再利用的價值,而把這個貸款合同進一步打包成證券產品,比如用這條高速公路將來20年的收益為擔保,將貸款打包成一個債券產品發售給百姓,銀行又可以募集旦閥測合爻骨詫攤超揩到一筆資金,達到了資產再利用的目的
資產證券化對投資者的好處:
投資者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
獲得較大的流動性;
能夠降低投資風險;
能夠提高自身的資產質量;
能夠突破投資限制;
❹ 債券利息資本化的計算
你的演算法是正確的,每一年應予資本化的利息費用的金額是正確的。
只是題面上問的是2009年應予資本化的利息費用,應該是第三年的108.6萬元。
而不是三年的合計,
在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的利息費用支出不再計入成本了,而是要計入財務費用中,
所以你的理解是對的。
❺ 資本證券化是將公司的資本量化後發行債券、股票等在證券市場銷售,那麼買的人能獲得什麼好處
這不聊資本證券化,應該叫做資產證券化,說白了就是把資產證券化後打包成理財產品賣出去,用這些資產去賺錢後給大家相應的回報
❻ 資產資本化和資產證券化的關系
資產資本化是指有明確權屬的資產進入市場交換,以資本的形式流動起來並實現其價值的過程。黨的十六屆三中會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國企改制為公司制、股份制,其實質國有資產資本化,即國有資產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產權清晰、可流通或交易、能夠在市場運營中創造新的市場價值的「資本」。經過資產資本化,國企成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和市場主體。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管理也從其原來的行政管理轉至投資管理或資本管理。資本證券化是一個得到廣泛關注的概念,1991年美國學者格頓認為資本證券化是一個過程或工具,是利用資本市場使資產與投資者實現部分或全部的契合。在這里市場不僅僅限於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封閉市場,資本市場使得市場范圍得到了擴大。美國耶魯大學法博齊教授認為:資本證券化可以被看做為一個包裝的過程,那些具有穩定性、可預見現金流的資產如消費者分期付款合同、租約、應收賬款和其他不流動的資產,經過包裝後流動性、市場化得到加強,從而帶有一定的投資收益權益。美國證券交易所對資本證券化也有定義:由一組具有可預見現金流的資產構成的資產池,提供現金流,在一定條款的約束下,使得資產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內轉換成一種資本權力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是內在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是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資源資產化重點在資源的生產環節,資產資本化重點在企業的管理環節,資本證券化重點在公司的融資環節,其落腳點與最終目標在於資本證券化。國企資本資產證券化對於緩解目前中國經濟可持續穩定、高速發展中所面臨的難點問題(例如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內需,改善國有企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及經營績效等問題)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