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憑證式國債與記帳式國債有什麼區別
基礎篇
1什麼是憑證式國債?
2什麼是記帳式國債?
3憑證式國債與記帳式國債購買方式有何不同?
4什麼是零息、附息、貼現國債?
5如何計算貼現國債的利率?
6什麼是固定利率債券?
7什麼是浮動利率債券?
8如何計算債券投資收益率?
9什麼是債券的票面價格?
10什麼是債券的交易價格、轉讓價格?
11深、滬市目前對同一品種上市國債代碼編制有哪些規則?
12深、滬證券交易所目前掛牌交易的國債有哪些品種?
常識篇
1債券投資與股票投資有何區別?
2買賣上市國債可以採用電話委託方式嗎?
3持「 銀證通」 卡可以買賣國債嗎?
4所有的國債都可以上市交易嗎?
5滬市國債交易也需辦理指定交易嗎?
6未辦理指定交易如何取得利息?
7買賣國債需要繳納印花稅嗎?
8新上市國債「 轉託管」 是怎麼回事?
9國債可以轉託管嗎?
10除息基準日的前收盤價是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嗎?
11無記名式和憑證式國債、記帳式(上市)國債兌取方法有何不同?
12上市國債可以提前兌付嗎?
13如何辦理以前年度到期未兌付的國債?
14國債為何實行凈價交易?
15投資上市國債有哪些好處?
16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的因素有哪些?
17債券價格有哪幾種?
18投資債券需哪些成本?
19國債回購有何投資收益?
20什麼是國債的合同分銷?
21國債的收益率如何計算?
操作篇
1投資者需要掌握哪些投資要點和投資原則?
2個人投資者怎樣投資債券?
3手裡的資金購買何種國債?
4如何選擇投資國債新券的時機?
5如何選擇國債品種投資?
6通貨膨脹下如何選擇債券投資?
7投資債券, 你應該關注哪些信息?
8什麼是債券投資的「 利率風險」?
9如何規避債券投資利率風險?
10債券收益率等於債券利息嗎?
11影響國債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不同債券利率高低確定有何規律?
13分散投資債券的風險有哪些方法?
14國家貨幣、財政政策如何影響債券價格?
15購買上市國債的操作流程有那些?
基礎篇
什麼是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採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國債。它是以國債收款憑單的形式來作為債權證明,不可上市流通轉讓,但可以提前兌付。提前兌付時按實際持有時間分檔計付利息。我國從 1994年開始發行憑證式國債。憑證式國債具有類似儲蓄、又優於儲蓄的特點,通常被稱為儲蓄式國債,是以儲蓄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理想的投資方式。
與儲蓄相比,憑證式國債的主要特點是安全、方便、收益適中。具體說來是:1)國債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方便、手續簡便;2)可以記名掛失,持有的安全性較好;3)利率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l—2個百分點(但低於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提前兌取時按持有時間採取累進利率計息;4)憑證式國債雖不能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兌取,變現靈活,地點就近,投資者如遇特殊需要,可以隨時到原購買點兌取現金;5)利息風險小,提前兌取按持有期限長短、取相應檔次利率計息,各檔次利率均高於或等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沒有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活期計息的風險;6)沒有市場風險,憑證式國債不能上市,提前兌取時的價格(本金和利息)不隨市場利率的變動而變動,可以避免市場價格風險。購買憑證式國債不失為一種既安全、又靈活、收益適中的理想的投資方式,是集國債和儲蓄的優點於一體的投資品種。憑證式國債可就近到銀行各儲蓄網點購買。
什麼是記帳式國債?
記帳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國債,是指將投資者持有的國債登記於證券賬戶中,投資者僅取得收據或對賬單以證實其所有權的一種國債。它是指國庫券的發行不採用實物券面,而是通過記帳的方式進行交割結算,兌付時憑能證明持有國庫券的憑證辦理還本付息。我國從1994年推出記賬式國債這一品種。記賬式國債的券面特點是國債無紙化、投資者購買時並沒有得到紙券或憑證,而是在其債券賬戶上記上一筆。其整體特點是:1)以無券形式發行可以防止證券的遺失、被竊與偽造,安全性好;2)可上市轉讓,流通性好;3)期限有長有短,但更適合短期國債的發行;4)記賬式國債通過交易所電腦網路發行,從而可降低證券的發行成本;5)上市後價格隨行就市,有獲取較大收益的可能,但同時也伴隨有一定的風險。
憑證式國債與記帳式國債購買方式有何不同?
根據不同的國債品種,投資者購買國債的方法各不同, 具體如下:
( 1) 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到各網點持款填單購買。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
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 2) 記帳式國債的購買
記帳式國債是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以記帳的方式辦理發行。投資者購買記帳式國債必須在交易所開立證券帳戶或國債專用帳戶,並委託證券機構代理進行。因此,投資者必須擁有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帳戶,並在證券經營機構開立資金帳
戶才能購買記帳式國債
什麼是零息、附息、貼現國債?
所謂「零息」,「附息」和「貼現」,主要是兌付本金通知債權登記( 債權登記日)資金清算( 資金清算日)取得本息針對國債的利息支付方式而言。
( 1) 零息國債
指只有在到期日才能領取本金和利息的債券,也可稱為到期付息債券。我國居民手中持有的絕大部分債券都是零息債券。付息特點其一是利息一次性支付, 其二是國債到期時支付。
( 2 ) 附息國債
指債券券面上附有息票,定期(一年或半年)按息票利率支付利息。我國自1993 年第一次發行附息國債以來,它已成為我國國債的一個重要品種。
無記名式附息國債附有息票,憑剪息票每年(半年或季)領息;記帳式無紙化附息國債無息票,可憑證券帳戶在分期付息的付息日期內領取利息。
附息國債也有規定的票面利率,每次的利息額(以按年取息為例)等於面值與票面利率的乘積。需要指出的是,附息國債票面利率與相同期限的零息國債相比要低些。
( 3 ) 貼現國債
又稱貼息發行國債,是指券面上不含利息或不附有息票、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國債。貼現國債發行價格與票面額的差額即為所得利息。從利息支付方式來看, 貼現國債以低於面額的價格發行,可以看作是利息預付。因而又可稱為利息預付債券。
貼現國債一般期限較短,我國1996 年推出貼現國債品種。根據財政部1997 年規定,期限在一年以內(不含一年)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國債歸入貼現國債類別,期限在一年以上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國債歸入零息國債的類別。
如何計算貼現國債的利率?
貼現國債,指國債券面上不附有息票,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率, 以低於債券面值的價格發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國債。貼現國債的發行價格與其面值的差額即為債券的利息。比如說,你以70 元的發行價格認購了面值為100 元的5 年期的貼息債券,那麼,在5 年到期後,你可兌付到100 元的現金,其中30 元的差價即為債券的利息。
貼現國債利率可根據每百元面值貼現國債的發行價和貼現國債的期限計算出來,計算公式是:
利率=〔(面值-發行價)/(發行價×期限)〕× 1 0 0 %
如投資者以70 元的發行價格認購了面值為100 元的5 年期國債,那麼,在5 年到期後,投資者可兌付到100 元的現金,其中30 元的差價即為國債的利息, 年息平均為8.57% , 即:[( 100-70)÷( 70×5) ]×100%=8.57%。
什麼是固定利率債券?
固定利率債券指在發行時規定利率在整個償還期內不變的債券,與之相對的是浮動利率債券。固定利率債券不考慮市場變化因素,因而其籌資成本和投資收益可以事先預計,不確定性較小,但債券發行人和投資者仍然必須承擔市場利率波動的風險,如果未來市場利率下降,發行人能以更低的利率發行新債券,則原來發行的債券成本就顯得相對高昂,而投資者則獲得了相對現行市場利率更高的報酬、原來發行的債券價格將上升;反之,如果未來市場利率上升,新發行債券的成本增大,則原來發行的債券成本就顯得相對較低,而投資者的報酬則低於購買新債券的收益, 原來發行的債券價格將下降。
什麼是浮動利率債券?
浮動利率債券是與固定利率債券相對應的一種債券,它是指發行時規定債券利率隨市場利率定期浮動的債券,也就是說,債券利率在償還期內可以進行變動和調整。浮動利率債券往往是中長期債券。浮動利率債券的利率通常根據市場基準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來確定。
例如,深交所上市的101904 券,即2000年記帳式(十期)國債就是屬於浮動利率債券,期限為7 年,利息按年支付。票面利率隨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的變化而浮動,各年付息利率,按本付息期起息當日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加0.38% 利差確定。
浮動利率債券的種類較多,如規定有利率浮動上、下限的浮動利率債券,規定利率到達指定水平時可以自動轉換成固定利率債券的浮動利率債券。附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債券,以及在償還期的一段時間內實行固定利率,另一段時間內實行浮動利率的混合利率債券等。由於債券利率隨市場利率浮動,採取浮動利率債券形式可以避免債券的實際收益率與市場收益率之間出現任何重大差異。但債券利率的這種浮動性、也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事前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而導致較高的風險。
如何計算債券投資收益率?
最基本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發行期限)×100%
由於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券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
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 /(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 /( 買入價格×剩餘期限)×100%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例如:投資者甲於1995 年1 月1 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 元、利率為10%、每年1 月1 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1 年發行5 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6 年1 月1 日到期,則:
購買者( 甲) 的收益率=(100+100×10% -102)/(102×1 )×100%=7.8%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102 -100+100×10%×4)/(100×4)×100%=10.5%
再如某人於2001 年1 月1 日以120 元的價格購買面值為100 元、利率為4%、每年1 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2000 年發行的10 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2006 年1 月1 日以140 元的價格賣出, 則: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140 -120+100×4%×5)/(120×5)×100%=6.7%
以上計算公式沒有考慮把獲得的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因素。把所獲利息的再投資收益計人債券收益,據此計算出來的收益率,即為復利收益率。它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這里從略,投資者只需了解上述計算方法即可。
什麼是債券的票面價格?
票面價格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每張債券的面值,它就寫在券面上。票面價格的重要性體現在兩點,一是它的總和就是我們的本金;二是它與票面利率的乘積就是我們的利息收入。
什麼是債券的交易價格、轉讓價格?
債券的交易價格反映在行情表上的有: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一天的交易中,最高的成交價為最高價,最低的成交價為最低價;當天開市的第一筆交易價為開盤價,閉市前的最後一筆交易價為收盤價。最終我們計算收益率時要用到的是收盤價,其它所列出來的價格是供我們分析價格走勢用的。至於轉讓價格,一般是指二級市場上非交易所里進行的債券買賣和流通中, 債券還沒有到期, 投資者就想收回本金時的賣出價格。
深、滬市目前對同一品種上市國債代碼編制有哪些規則?
對於上市債券的各種類型中,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國債品種一樣, 但其編碼各有規則。深交所國債現貨的證券編碼為:「 1019+年號( 1 位數)+當年國債發行上市期數( 1 位數)」,證券簡稱為「國債+相應證券編碼的後三位數」;但自2001 年十五期國債開始,深市國債現貨證券編碼為10****,中間2 位數字為該期國債的發行年份, 後2 位數字為其順序編號。
上交所國債現券代碼為01****,中間2 位數字為該國債的發行年份,後2 位數字為其順序編號;2000 年以前國債現券代碼00****。
如深市國債101998,就代表1998 年發行的第8 期國債,證券簡稱為「國債998」。滬市國債009908 就代表1999 年發行的第8 期國債,證券簡稱為「99 國債[8]」。雖然是同一品種的國債,但二者的證券編碼是不一樣的。
深、滬證券交易所目前掛牌交易的國債有哪些品種?
債券名稱
發行日期 發行期限(年) 剩餘期限(年) 票面利率(%) 到期收益率(%) 市場價格(元)
04國債(1) 2004-3-15 1 0.115 2.35 2.20 99.75
96國債(6) 1996-6-14 10 1.364 11.83 2.01 113.02
04國債(5) 2004-6-15 2 1.367 3.33 2.66 96.47
04國債(11) 2004-12-15 2 1.868
2.98 3.02 99.91
99國債(5) 1999-8-20 8 2.548 3.28 3.48 99.5
97國債(4) 1997-9-5 10 2.592 9.78 3.23 115.97
02國債(14) 2002-10-24 5 2.726 2.65 3.62 97.5
20國債(10) 2000-11-14 7 2.784 0 3.51 97.7
21國債(3) 2001-4-24 7 3.225 3.27 3.86 98.21
21國債(15) 2001-12-18 7 3.877 3 4.15 95.96
04國債(3) 2004-4-20 5 4.214 4.42 4.14 101.03
02國債(10) 2002-8-16 7 4.537 2.39 4.39 91.92
99國債(8) 1999-9-23 10 4.641 3.3 4.36 95.6
04國債(8) 2004-10-20 5 4.715 4.3 4.21 100.35
02國債(15) 2002-12-6 7 4.844 2.93 4.38 93.79
03國債(1) 2003-2-19 7 5.049 2.66 4.42 92.18
20國債(4) 2000-5-23 10 5.304 0 3.94 94.85
03國債(7) 2003-8-20 7 5.548 2.66 4.46 91.3
03國債(11) 2003-11-19 7 5.797 3.5 4.46 95.19
04國債(4) 2004-5-25 7 6.31 4.89 4.49 102.1
04國債(7) 2004-8-25 7 6.562 4.71 4.48 101.22
21國債(10) 2001-9-25 10 6.647 2.95 4.69 90.21
21國債(12) 2001-10-30 10 6.742 3.05 4.7 90.65
04國債(10) 2004-11-25 7 6.814 4.86 4.52 101.94
02國債(3) 2002-4-18 10 7.208 2.54 4.71 87
03國債(8) 2003-9-17 10 8.625 3.02 4.73 88.1
02國債(13) 2002-9-20 15 12.633 2.6 4.88 79.18
21國債(7) 2001-7-31 20 16.493 4.26 4.94 93
03國債(3) 2003-4-17 20 18.205 3.4 4.97 81.97
常識篇
債券投資與股票投資有何區別?
由以下表格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債券與股票投資的區別:
債券股票發行目的
公司、政府、金融機構籌資借債;募集資金做自有資本, 用於經營發展;
投資人許可權
有權取得利息,到期索回本金,無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按股分紅, 取回本金只能轉讓股票, 有權參與公司管理決策
發行人
可以是國家、金融機構、企業等只能是股份公司
收回本金方式
到期償還時可索回本金,也可以通過流通轉讓的方式一般不能退股, 只能
通過市場交易轉讓
風險與收益
企業對債券負無限責任,收益與企業的經營好壞無關,風險小,收益相對固定且
少企業對股票負有限責任, 股息高低與企業的經營好壞掛鉤, 風險大, 相對來說收益期望值大
償還程度
是一種債權憑證,要是一種所有權憑證,求償還的許可權優於股票公司破產倒閉時, 股票投資人只有最後的要求償還權或剩餘清償權
稅收負擔
一般免稅要徵收所得稅
買賣上市國債可以採用電話委託方式嗎?
可以。除此之外,一些證券營業部也開通網上交易、自助委託、銀證通等交易手段供客戶選擇。投資者只要在開戶的同時,對今後自己採用的交易手段、資金存取方式進行選擇,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相應的開通手續及協議即可。
持「 銀證通」 卡可以買賣國債嗎?
可以。你只要到開通銀證通業務的銀行辦理相關開戶、交易手續即可。
所有的國債都可以上市交易嗎?
不一定。根據國債的不同特點,不同國債的流通方式不一樣。例如,目前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債為記帳式國債或無記名國債,而憑證式國債則不在交易所上市。
滬市國債交易也需辦理指定交易嗎?
是的。由於目前上市國債的認購和交易都採用證券帳戶或基金帳戶,因此,滬市證券投資者在對股票帳戶指定交易的同時,也辦理了對國債的指定交易。
未辦理指定交易如何取得利息?
享有國債利息但尚未辦理指定交易的投資者,滬市登記公司將在其辦理指定交易後,通過指定交易的會員劃付應得利息。
買賣國債需要繳納印花稅嗎?
不用。根據交易所規定,上市國債的交易只需繳納交易手續費,為不超過成交金額的2‰ ,無需繳納印花稅。
新上市國債「 轉託管」 是怎麼回事?
根據交易所的規定,上市債券現貨交易採取先託管後交易的原則,債券賣出前必須將債券託管在中央國債登記公司的交易所名下。而投資者申購的國債中, 基本上託管在中央國債登記公司,在安排上市時,由中央國債登記公司轉託管至深市或滬市交易所名下,稱為「轉託管」。與目前深市實行的「 轉託管」 並非同一個概念。
國債可以轉託管嗎?
投資者往往在國債交易過程中提出轉託管的要求。關於國債能否轉託管,根據不同的國債有不同的處理情況。記帳式國債是按證券帳戶登記的,投資者可以辦理轉託管的手續,滬市的投資者只要辦理轉指定交易就可以完成轉託管的手續。而實物券是按證券公司席位進行登記的,不設投資者的明細帳,因此無法進行轉託管,投資者可以根據券商所開立的代保管單,到期後在託管券商處兌付。
除息基準日的前收盤價是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嗎?
經過利息支付後的國債為除息國債,在經過除息後的國債重新上市交易時,其收盤價不能按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作為前收盤價,而應經過除息的處理,即債券登記日收盤價減去本期利息後的價格。
例如, 1997 年記帳式(二期)國債第四年利息為每百元面值9.78 元,債權登記日為2001年9 月3 日, 9 月4 日當日暫停交易一天。9 月5 日重新交易以9 月3 日收盤價減去本期利息後的價格( 9 月3 日收盤價9. 78 元)為當日前收盤價, 滬市在本期國債掛牌名稱前冠以「XD」以示提醒。
無記名式和憑證式國債、記帳式(上市)國債兌取方法有何不同?
無記名式和記帳式國債只能到期兌取,憑證式國債則可以提前兌取,而且不同品種的國債,其兌取方法也不同。
1 . 無記名式國債的兌取
無記名式國債通常採取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償還方式, 到期時全國通兌。投資者手中持有無記名實物券國債到期兌取時,可就近到各大銀行、郵政儲蓄和證券公司的經營網點辦理。兌付時間是到期日以後的約一個多月時間。過了兌付期,投資者只能到當地指定的證券經營機構辦理兌付,逾期不加計利息。投資者兌取時應事先搞清到期國債品種、票面利率、計息方法、期限以及是否保值、是否貼息等有關規定,事先把應得利息計算清楚,以便兌取時進行核對(憑證式國債、記帳式國債與此相同)。無記名國債除財政部另有規定可提前兌取或推遲償還外,一般都到期兌取。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國債一般可隨本年度到期國債同時兌取。
2 . 憑證式國債的兌取
憑證式國債可以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也可以提前兌取,辦理兌取時只能到原購買點,不能通兌。
(1)到期兌取
投資者持發行期內購買的憑證式國債到期兌取時,可在兌付期內到原購買點辦理。憑證式國債沒有統一規定的到期日,投資者在發行期內的購買日期(哪月哪日)即為到期日期,從購買日起按債券期限(幾年)對月對日計算。投資者可在從到期日起的兌付期內到原購買點辦理兌付。故投資者應留意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日期。到期時利息按規定利率計算, 逾期不加計利息。
投資者持發行期結束後購買的憑證式國債到期兌取時可在兌付期內到原購買點辦理。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和相應檔次利率計算。利息最長計算到兌付期的最後一日。如果投資者在兌付期內沒有辦理兌取事宜,可在原購買點問清延期兌付的地點和辦法。延期兌取需付少量手續費。
(2)提前兌取
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可隨時到原購買點全額提前兌取,不能部分提前兌取。提前兌取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和相應的利率檔次分檔計息。投資者應清楚各個檔次的利率和掌握提前兌取的利息計算方法。投資者要求提前兌取,可持「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和證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證件辦理兌付手續。
憑證式國債到期或提前兌取的手續和銀行定期儲蓄存款的兌取類似。只是在提前和逾期利息的計算上有較大差別。
3 . 記帳式國債的兌取
記帳式國債的兌取與無記名實物券和憑證式國債的兌取有很大不同。記帳式國債的兌取通過證券帳戶或基金帳戶、國債專用帳戶辦理。
記帳式國債到期兌付時,交易場所於到期兌付日前停止其掛牌交易,將到期的本息直接劃入
投資者帳戶。各種國債到期時在兌付期內的兌付都不收取手續費。
上市國債可以提前兌付嗎?
上市國債為投資者提供了在市場自由交易的機會,相對於其他國債流通性而言,上市國債有較好的流通性,投資者可以選擇一個好的市場價位拋售獲得現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就是「 提前兌付」。
如何辦理以前年度到期未兌付的國債?
國債都有固定的兌現日期,如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國債券,在當年規定的到期國債兌付期結束後,仍可辦理兌付。為方便國債持有人兌付這部分國債,財政部和人民銀行規定在每個縣 (市)級以上的城市,財政和銀行系統都設有一至二個常年兌付網點,常年辦理到期國債的兌付業務。常年兌付網點一般都對外掛牌或有明顯標志。
此外,在每年的國債兌付期內,各銀行、財政、郵政的兌付網點除辦理當年到期國債的兌付外, 同時還辦理以前年度到期國債的兌付。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國債券,按原規定的計息辦法計付利息,超過最後償還期不加計利息。
國債為何實行凈價交易?
全價交易的缺陷在於其交易價格無法體現國債的內在價值。過去深、滬國債現券買賣都是以全價的價格進行報價。
以12 月31 日深市101966 券收盤價格為例, 145.99 元的全價= 139.48 元的凈價+6.51 元的應計利息額。
由於全價交易時國債的報價包含著應計利息的價格,而影響應計利息的因素較為復雜,會隨著券種的不同(如是零息國債還是附息國債)、票面利率的不同、已計息天數的增加而發生變化,容易對債券投資者產生誤導,使其無法准確判斷國債的內在價值。
同樣以深市101966 券為例,之所以凈價會從面值100 元上升到139.48 元,主要是因為1996年發行時的利率大大高於現在的國債市場利率。
實行凈價交易,如果一隻100 元面值的新券,年利率為4%,那麼,其發行第一天的理論凈價,即排除供求關系和市場利率變動對該券凈價的影響,應為100 元,應計利息額為0 元。此後隨著時間的增加,應計利息額也同步增長,半年以後,其理論凈價仍然為100 元,應計利息則由0 元增加至2 元。如此一來,投資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計算出國債投資的收益率。
在凈價交易條件下,由於國債交易價格不含有應計利息,其價格形成及變動能夠更加准確地體現國債的內在價值、供求關系及市場利率的變動趨勢。
投資上市國債有哪些好處?
投資國債, 人們比較熟悉的是通過一級市場,即在銀行櫃台購買,對於二級市場的買賣,則知之不多。其實,通過證券營業部買賣上市國債, 也不失為一較佳的投資選擇。
目前在我國深滬兩個交易所上市的國債現貨有12 個品種。相對於非上市國債,上市國債有其自身優勢,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流通性強
上市國債由於在交易所上市,參與的投資者較多,因而具有很強的流通性。只要證券交易所開市,投資者隨時可以委託買賣。因此,投資者若不打算長期持有某一債券到期兌取本息,則以投資上市國債要好, 以保證在賣出時能順利脫手。
2. 買賣方便
目前證券營業部都開通自助委託,因此,投資上市國債可通過電話、電腦等直接委託買賣,不必象存款或購買非上市國債那樣必須親自到銀行或櫃台去, 既方便又省時。
3. 收益高且穩定
相對於銀行存款而言,各上市國債品種均具有高收益性。這種高收益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利率高。上市國債其發行與上市時的收益率都要高於當時的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二是在享受與活期存款同樣的隨時支取(賣出)的方便性的同時, 其收益率卻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很多。
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的因素有哪些?
( 1) 債券的利率
債
『貳』 希臘屬於哪個州
希臘屬於歐洲。該國由巴爾干半島南端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作為主體,包括克里特島、羅德島及其他愛琴海島嶼。海岸線有14,880千米,陸地邊界長1,160千米。希臘80%的地方是山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十分乾燥;只有28%的土地是可耕種的。西部有濕地和湖泊。中部山區平均海拔在2,650米左右。傳奇性的奧林匹斯山為希臘最高點,海拔2,917米。
(2)國債1821擴展閱讀
歷史
根據考古資料,希臘大約在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已經有人類聚居。 約公元前二十世紀,來自於北歐的希倫人(Hellense)移居愛琴海一帶[16],並且趕走原居於愛琴海沿岸的民族,成為希臘人的祖先。
青銅時代的希臘孕育了歐洲最古老的兩大文明:米諾斯文明及邁錫尼文明,統稱愛琴文明。之後希臘經歷一段黑暗時期,直到公元前800年新的希臘文明的誕生,出現荷馬史詩等希臘文作品。當時的希臘城邦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成功抵禦波斯帝國入侵,並發展出燦爛的希臘文化。前776年希臘召開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文明被統稱為海倫尼克(Ελληνιστική)。
古時的希臘是由各城市組成的城邦治。希臘曾經被其城邦馬其頓領導。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馬其頓王國滅亡波斯帝國,希臘文化隨之傳播到埃及、中東和中亞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希臘歷史中政治與軍事上重要的城邦為:雅典、馬其頓、斯巴達和底比斯。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辭世標志著古希臘時期的結束,繼後的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期。
雖然在軍事上希臘在公元前168年被羅馬共和國完全征服,希臘文化卻反過來征服羅馬人的生活。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希臘文化繼續主宰著東地中海,直到帝國被分裂成兩部分。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本質上就是希臘化的。東羅馬抵禦幾個世紀來自東西方的攻擊,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被淪陷,奧斯曼帝國也從此逐漸征服整個希臘。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21年,希臘人宣布獨立為止。1828年希臘獨立戰爭結束後,希臘在1833年建立君主政權。在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初,希臘不斷擴張領土,吸收奧斯曼帝國內講希臘語的族群,直到1947年希臘的版圖成了現在的樣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自義屬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希義戰爭爆發,但後者把義大利軍打退,之後納粹德國干涉巴爾干半島,聯合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發動希臘戰役,軸心國軍隊佔領希臘,1944年保加利亞向盟軍投降,德軍撤出希臘,希臘復國,二戰後,希臘又經歷一次內戰。1949年內戰結束後的希臘宣布加入北約組織。
1967年4月21日軍人發動政變,之後又宣布廢黜國王。塞普勒斯問題最終導致軍人政權在1974年的垮台,其後公投通過廢除君主制,共和國成立。1977年大選結果左派勢力增長但是並未使政局混亂,希臘政局自此安定。1981年希臘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並在2001年接受歐元作為貨幣[18]。2009年,希臘國債危機開始受到世界關注。
『叄』 歷史上是怎樣評價拿破崙這個人的是功大於過嗎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崙·布宛納,人稱奇跡創造者。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 雨果論拿破崙 失敗反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還要更高大些。 拿破崙是戰爭中的米開朗琪羅。 他是重建廢墟的宗師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員會的繼承者,他當然有污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嚴的,在污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有雄才大略的。(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 列寧論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爭。 這些戰爭都是革命的;保衛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的聯盟。 但是,當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早巳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國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又產生了反對拿破崙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列寧《論尤尼烏斯的小冊子》,《列寧全集》第22卷第302頁。) 周恩來論拿破崙 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於項羽、拿破崙也。夫二氏,世界之怪傑也。具並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猶其勇之著於外也。若其關系於世界之進退,人類之盛衰,又非一時豪俊、二三學者所可同日而語。雖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錢之勢,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謂造時勢之英雄也。 羅曼·羅蘭論拿破崙 身材短小,顏色黯淡,似乎無底的陰暗的眼,濃厚的黑色髦發。常穿著一件飄盪的黑袍,用一條粗的腰帶系住,像進香客一樣。不趨時髦,也不遵守社會的狹窄的規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卻常常盤膝在矮凳上,或棲息在窗檯里;時而活潑狂笑,時而沉沒在猶豫里。總之,一個活在夢里的大夢想家。 利德爾·哈特論拿破崙 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又一個「偉大戰爭」的序幕才開始揭開。拿破崙·波拿巴的天才使這場戰爭大放光彩。如同上個世紀一樣,法國對歐洲其他國家造成了嚴重威脅,使得這些國家又聯合起來同它對抗。不過,這一次戰爭的發展卻與過去有所不同。革命後的法國曾經有許多的同情者,但他們既不是各國的政府當局,也不能控制本國的軍隊。法國在獨個地開始戰爭的時候,是被迫與其他各國隔離著的,好象是害了傳染病一樣。然而,法國不僅打敗了那種想要把它置於死地的聯合勢力,而且在革命以後形成了對歐洲其他各國的嚴重軍事威脅,並且最終成了主宰歐洲很大一部分地區的主人翁。(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馬克思與恩格斯論拿破崙 拿破崙是充分表現了1780年新形成的農民階級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農民階級把他的名字寫在共和國的門面上,宣布要對外國進行戰爭,在國內要為自己的階級利益進行斗爭。 拿破崙在農民眼中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 他們舉著旗幟,奏著音樂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稅,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國,皇帝萬歲」。 隱藏在皇帝背後的是一個農民戰爭。(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策7卷第50頁。) 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他不去消滅舊歐洲的一切痕跡,反而竭力和它妥協;他力圖在歐洲帝王中間取得首屈一指的聲譽,因此他盡量把自己的宮廷搞得和他們的宮廷一樣。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圖得到和他們同樣的榮譽,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統的帝王們便把篡奪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恩格斯《德國狀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8頁) 要是反對拿破崙的戰爭確實是爭取自由、反對暴政的戰爭,那麼結果就應該是所有被拿破崙征服了的國家,在拿破崙垮台之後,都宣布平等的原則,享受到平等原則帶來的幸福。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就英國方面來說,戰爭是由驚惶失措的貴族發動的,並且得到了財閥的支持。 這些財閥找到了取之不盡的利潤泉源:接二連三的借款;國債的增長;以及他們有可能滲入南美市場,在那裡傾銷自己的工業品,奪取他們認為能使自己的腰包塞得更滿的、原屬於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的殖民地。 他們力圖使不列顛威鎮四海,以便能夠打垮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貿易,如果這個國家的競爭能夠成為他們發財致富的障礙的話。最後,他們竭力維護自己從供應歐洲市場取得巨額利潤的權利,和拿破崙的大陸體系分庭抗禮。 這就是當時英國統治階級進行這次長期戰爭的真正原因。 至於說法國革命威脅著英國憲法的基本原則這種口實,也只不過表明這種「人類理性的完美創造」無比優越而已。 從西班牙方面來說,發動戰爭是為了保衛正統的王位世襲和僧侶專制裁判的原則。
『肆』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德經濟實力超過英法的原因祥細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崛起的原因:
一、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會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與美國大量出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興產業產品相反,美國在棉紡織業這個第一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的技術上雖然也有很大改進,但生產仍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一直是棉織品凈進口國。這種歷史事實說明,一國在傳統產業上落後於發達國家的情況下,在新興產業上可以一躍超過發達國家。
演化經濟學對此在理論上已經證明,落後國家利用勞動力、資源等成本要素價格低廉的比較優勢,試圖在傳統產業上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將永遠不會縮小與後者的經濟差距。相反,在新技術革命剛剛興起的時候,雖然新技術最初出現在發達國家,但由於其技術體系處於最原始的早期階段,科技知識大都處於公共領域並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知識的意會性程度很低,落後國家在這時如果能夠迅速進入新技術體系,就有可能把發達國家在早期新技術和科學基礎的領先地位轉移到本國。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國也是這樣崛起的,而英國卻因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領先地位,鎖定在舊技術經濟範式之中,導致了其工業力量的衰落。
二、巨大國內市場規模的關鍵作用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美國並不是新技術的最初發明者;即使是從一開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電力電氣工業,美國在技術發展上也不具有佔先優勢,基礎科學研究更是落後於英、法、德,那麼,美國是如何抓住新技術革命機會窗口的呢?
美國巨大、豐富的市場使美國在國際比較中具有獨特的優勢。許多技術創新源於歐洲,但由於可以在美國市場中實現規模經濟,其發展卻是在美國進步最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初期,由於本國市場狹小,歐洲技術創新在原有的技術軌道上難以開發新產品並大幅度提高生產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國,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就能夠很快開發出生產率高於歐洲的新產品和新工藝,申請新專利,開辟新的技術軌道,搖身一變成為新技術革命的領導者,並反過來佔領甚至壟斷技術先發國的市場。
三、排斥外國直接投資,獨享巨大國內市場為美國提供的技術創新租金
美國在19世紀許多行業上技術落後於歐洲國家,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行業中基本沒有外國直接投資,而直接投資卻是開發優勢技術的天然渠道。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對此是不會感到驚訝的,因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說拉丁美洲給外國資本以特許權,但從未聽人說美國給外國資本以特許權,這是因為我們不給他們這種權利,原因就在於投資於某個國家的資本會佔有並且統治該國。美國的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華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國的遭遇就是明證。正是由於實行了高關稅保護和排斥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一旦國外先進技術通過「反向工程」被引進,美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就會為這種技術的進一步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歐的技術領導地位也就不得不讓位於美國了。
四、高工資戰略
由於具有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美國的崛起並不是通過出口導向型經濟、而是通過內向型經濟實現的,國內市場規模除了人口規模外,美國民眾的工資增長是其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美國崛起時期的政治家認為,工業化不能像英國那樣靠剝削工人來實現,而要靠開發大自然的技術創新租金為美國人民提供高工資來實現,所以,他們絕不允許像100多年後的跨國公司那樣「把利潤帶走,把GDP留給中國」,因為這樣的話,美國人民的高工資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與西方主流經濟學把低工資看做是競爭優勢相反,當時的美國工業保護主義者卻把低工資看做是「禍根」,稱作是「乞丐勞動力」。他們認為,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機器生產將使高工資國家在單位勞動力成本上比廉價勞動力國家更低,原因就在於機器生產率的增長超過了工資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處,由高收入勞動者所組成的國家都必將戰勝『乞丐勞動力』的國家」。
在美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美國工人的高工資刺激了用機械替代昂貴的勞動力,而機械發明導致了更高的生產率,從而使工資更高,這反過來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採用新的發明。因此,在技術創新與工資增長之間就形成了一種正反饋的良性循環,這是美國依靠美國人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實現經濟崛起的重要基礎,這也是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頭四十年就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五、發明創造和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深植於民族文化的血脈之中
這種文化的形成與美國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傑明·富蘭克林以來,對科學技術的尊崇就成了美國文化的一個持久特徵。美國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萊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就指出,一個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培育實用技術和製造工藝優勢的國家在力量上必將勝過依靠勞動力數量的國家;而在鴉片戰爭150年之後的中國,政治家們一方面在津津樂道「人口紅利」,另一方面在帶頭購買外國品牌汽車,其命運的差別由此可略見一斑。法國著名政治學家托克維爾在訪問美國後,在他1836年的經典性著作《美國的民主》中由衷地贊嘆到:在美國,人們對科學中純粹實用部分的理解令人欽佩,同時又對那些在應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論部分給予認真的關注,在這方面,美國總是展現出一種自由的、原創的和富於發明的心智力量。
因此,這種文化造就了對技術新動向的高度敏感,歐洲的任何技術動向,幾乎馬上在美國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過歐洲大陸本身,這幾乎成為美國的一個傳統。例如,1803年,英國開始研發蒸汽動力機車,但在英國還沒試製成功的時候,1807年美國就成功地試航了蒸汽推動的輪船。歐洲人發明了電的理論,而對之理解最透徹的卻是美國的愛迪生和貝爾等人。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德國崛起的原因:
在普魯士帶動下,德國全境競相修築鐵路,對煤炭、鐵軌、機車、車廂等產生了巨大需求,有力地推動了採煤、冶金、機器製造等一系列重工業部門的擴建,掀起了創辦企業的狂熱。幾十家銀行相繼開業,股份公司紛紛建立。在短短的二十年裡,僅普魯士就出現了資本總額達24億馬克的295個股份公司。同時,比、英、法、荷等外國資本也源源不斷湧入萊茵區和其他地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鐵路建造成為50、60年代工業革命的龍頭產業。到1870年,全德半數的鐵路收歸國有,私營鐵路也受各邦國政府控制。德國統一後再次出現興建鐵路高潮,開始進入第二個鐵路時代。1870年,鐵路長達18667千米,到1910年達59030千米,1914年增至61749千米[3](P241)。到80年代,密布的鐵路網已經形成,長度超過中、西歐等國,密度超過所有歐洲國家。從1879年起,俾斯麥開始實行鐵路國有化,到一次大戰爆發,所有鐵路都合並為「德國國有鐵路」。鐵路網的形成,把德國沿海與內陸、原料產地與工業中心、城市與鄉村都連接起來,一個巨大的國內統一市場逐漸形成,猛烈促進了煤炭、鋼鐵、機械製造、冶煉等新興工業、重化工業的發展,並刺激了德國新生產技術的採用與工業化的深入。由於鐵路國有化和運輸成本的低廉,鐵路運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鐵路建設在德國工業革命中起了先鋒作用。此外,隨著造船工業的技術革新,海運和內河航運業也獲得了新的發展。自1834年德國第一艘汽輪「巴黎伯爵」號建成後,不來梅和漢堡形成了新的造船中心,德國造船業迅速發展。1845年,在杜伊斯堡製成第一艘德國輪船「希望」號。萊茵河從9米拓寬到30米,船隻可以從鹿特丹航行到巴塞爾,多瑙河、伊薩爾河、魯爾河也得到了修繕。杜伊斯堡、路德維希港和曼海姆建成新的內陸港口,並成為航運中心。到1879年,杜伊斯堡—魯爾奧特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國內水路網的中心和最大的輪船製造業中心。運河也在發揮作用,最重要的運河是溝通美因河與多瑙河的德維希運河[4]。自80年代後,漢堡、不來梅兩個濱海港口經過不斷地擴建,已成為海外貿易的樞紐,涉外航線分別為12條和4條,德國輪船成為一支足以與英國海運匹敵的船隊。1871年至1914年,德國的輪船總噸位由8.2萬噸增加到510萬噸,德國已成航運大國。發達便捷的交通運輸成為推動德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條件。
政府對經濟的強力干預
在工業化過程中,德國的國家權力發揮了巨大作用,遠超英、法、美等國。18世紀,德意志的一些大邦,特別是普魯士,建立了開明專制主義制度,主張通過政府的鼓勵和參與來發展民族工業。德意志各邦政府利用人民復興國家的民族意識,制定一系列政策,促進經濟、教育和科技的發展。在軍事工業方面,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尤為突出。法國大革命掃盪了德國貴族社會的基礎,代之以資產階級自由和平等的觀念。普魯士進行了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1807年廢除了農奴制,農民獲得解放,成了自由的公民。農民可以自由結婚,自由遷徙,並從事任何行業。19世紀上半葉,德國各邦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農業改革和社會改革。建立中央銀行為中心的銀行體系,改善交通運輸,設立鐵路基金,對鐵路實行嚴密監督,實行保護關稅制度。德意志各邦統治者被臣民期望在經濟發展中起積極作用。普魯士可作為一個代表,普魯士政府擁有鉛、鐵、銀、鋅礦。1850年普魯士國有化的鹽礦產量占總產量的80%[5](P72)。德國統一後,隨著中央集權政府的建立,德國經濟開始真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德國通過強有力的政權推行經濟一體化。國家大力推動鐵路建設,將普魯士銀行改建為帝國銀行,開設新的銀行,為工業發展提供資金[6]。興建公用事業,扶植私人企業,並通過聯邦銀行直接參與工業投資。從70年代上半期開始,帝國政府相繼頒布了商業法、營業自由法、民法、遷徙自由法、度量衡法、保護國外商業法,以及對郵政、交通和金融機構事務的管理法等。1873年政府公布貨幣法,規定帝國馬克為惟一的支付貨幣,取消各邦貨幣發行權,統一了全國的貨幣[5](P159)。郵政和度量衡體系也統一起來,這些都有利於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運行。國家還統一經營管理鐵路及交通運輸事業。從1879年起,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提高進口稅率,保護了發展中的國內工商業。同時,還在整個帝國內實行職業和遷徙自由。這些舉措徹底結束了統一前各邦經濟的分離狀態,促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掃除了德國工業革命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雄厚的教育和科學基礎
在世界近代早期,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比英、法等國落後,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尤其是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國之首。在初等教育方面,德國成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實行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從16世紀中期開始德意志境內各邦先後頒布了普及義務教育法(如1559年威丁堡、1619年魏瑪等)。1717年10月23日普魯士規定實行普遍義務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17、18世紀德國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文科中學,培養醫生、律師、牧師和政府官吏等社會上層職業者。18世紀出現了實科中學,典型的有1708年席姆勒創辦的「數學、機械學、經濟學實科學校」和1747年赫克開辦的「經濟學、數學實科學校」等。在高等教育方面,1694年建立了歐洲第一所新式大學———哈勒大學,被譽為「現代大學的先驅」。到18世紀末,德國所有大學都按哈勒大學的模式進行了改革。19世紀上半葉的教育改革更使德國處於領先地位。洪堡進行了包括學制、課程、教學方法、考試、學校管理、師資建設等內容的全面教育改革,建立起一套嶄新的教育制度。在哲學家費希特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德國開始整頓小學教育,改革中等教育。1810年創設柏林大學,1821年設立以技術教育為主的柏林實業學校,各地紛紛設立中等技術教育學校[7]。教育制度改革的成果,到19世紀中葉開始產生影響。在德國工業革命中起到先驅作用的柏林機械工業的核心人物玻爾西希就畢業於此類學校。其中爾斯魯厄工業大學(1865年)、慕尼黑工業大學(1868年)、亞琛工業大學(1870年)、柏林工業大學(1879年)等學校,到19世紀後半葉發展為高等工業學府,為工業革命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德國統一後,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實行強迫義務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成為公民的兩項基本義務。70年代德國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德意志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大為改善。全德的文盲率,1841年是9.3%,1865年是5.52%,1881年為2.38%,1895年降至0.33%。學齡前兒童的入學率在60年代已達到百分之百。德國還十分重視技術教育,大力發展工科大學,1898年,德國9所工科大學在校生超過萬人。政府還十分重視職業教育,1900年僅普魯士就有工業補習學校1070所,還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必須進補習學校學習。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學與科研、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相結合以及倡導學術自由的原則,已成為高等教育辦學的普遍模式。還在大學和高等技術學校擴建教學和研究機構,使大學成為教學和科研的園地。一些大學還成為某一專業研究的人才基地。基森大學被譽為「化學家的搖籃」,哥廷根大學成為數學家薈萃之地。德國涌現了一批集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正是他們的創新成就使德國成為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德國還注重系統學習英美法等國的工業化先進經驗。國家組建了許多科學研究機構,如國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國立化工研究所(1877年)和國立機械研究所(1879年)。德國還創建了「威廉皇帝科學促進協會」。皇太子弗里德里希夫婦請西門子到皇宮作電學演講。1885年俾斯麥50大壽,曾從250萬馬克國民捐贈中拿出120萬用於學位補貼。俾斯麥還鼓勵學生去學習世界高新科技。德國的教育普及程度也相當高。在校學生人數顯著增加。1871年至1896年,僅普魯士的初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從390萬多人增至523萬多人。中等學校的在校學生人數由1885年的24萬多人增至1911年的66.4萬多人。高校在校學生人數也明顯增加。在德國先進的教育背景下,一批作出開創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涌現出來,如發現無線電波的亨利希•赫茨和發現X光的威廉•倫琴等。實用科學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集工程師、發明家、大企業家於一身的維爾納•西門子,他創立了西門子公司,1886年還創辦國立物理技術研究院。著名經濟史學家卡洛•M奇波拉對此評論說,正是德國人在19世紀下半葉對科學的偏愛使德國工業化比英國和美國工業進展更快。德國科學和教育的昌盛,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條件,是德國後來居上並呈跳躍式發展的基本原因。
注重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以及新技術、新工具的使用
德國很早就注重科學技術向生產力轉化。19世紀初,洪堡提出了「教學同科學研究相統一」的原則[8],德國大學由單純教學型逐漸轉向教學———學術研究型。大型的工業公司都籌建有獨立的研究部門。德國注意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把科學引入生產領域[9]。德國能夠充分利用英國、法國和美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發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德國在統一後更是如此。政府鼓勵採用新技術裝備煤炭、鋼鐵等重工業和化學、電氣等新興工業。德國人在吸取最新科技成就的基礎上,突出地表現了自己的創造力。19世紀後半期,德國在學習外國先進科技的同時,完成了科學研究向應用方向的轉變。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典型特徵的。19世紀60年代後,電力取代蒸汽機成為新的動力源。對近代德國電氣工業的發展作出最重大貢獻的是西門子和埃米爾•拉特瑙。西門子是將科學技術發明迅速運用於工業的代表人物。1866年,他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的基礎上制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發電機,首次完成了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1879年,他又發明了電動機,將電能再轉變為機械能,西門子公司因而成為強電流方面最主要的公司。他還建造了第一條電車軌道。拉特瑙則將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專利從美國帶回德國,於1883年創辦德國愛迪生公司。電機製造、輸電設備以及其他電器工業作為新興的工業部門在德國迅速崛起。在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方面,德國在19世紀70-90年代相繼完成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機車、輪船、飛機、汽車等新型交通工具陸續出現,汽車工業、石油開采業等新興工業部門也在德國迅速發展起來。鋼鐵工業成為德國工業領域中最強大的主導性部門,同樣是採用了新的技術發明。19世紀70年代後期,英國托馬斯通過向襯有白雲石的貝塞麥轉爐中摻入石灰的方法,解決了含磷鐵礦石的脫磷問題。1879年,萊茵鋼鐵廠和霍爾德爾聯合會等德國鋼鐵企業及時引進這一專利。是年,德國生產托馬斯鋼1782噸,貝塞麥鋼46.5萬噸。到1913年時,德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金屬生產國和最大的金屬出口國。從19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德國生產的生鐵、鋼等成了當時歐洲價位最低的產品。德國的煤炭工業的迅猛增長得益於新的礦井設備和開采機械等的使用。1894年安東尼•拉基發明的快速鑽探機在亞亨地區的採煤業中開始運用。1902年,威斯特發侖地區開始將凝固工藝運用於礦井中,擴大了可開采礦區。19世紀80年代,電力礦用鐵路開始投入使用。19世紀末,礦井汲水開始運用電動泵和電動馬達驅動的通風機。採煤工具出現了開采錘、簸動輸送機等新設備。新技術和新工具的使用,使得德國採煤業規模擴大,煤炭開采量迅速上升。石煤開采量由1871年時的2900萬噸猛增到1913年的19000多萬噸,增長5倍[10]。德國化學工業也大力應用新工藝和新成果。霍夫曼培養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不斷推出新的研究成果。隨著德國在有機化學結構理論研究方面的進展,有機化學在煤焦油的綜合利用等領域出現了突破,陸續製造出了人造染料、塑料、橡膠和纖維等合成物質。19世紀90年代後,催化、電解工藝等新科技的出現成為化學工業發展的新動力。德國化學工業大規模推廣電能等新能源在強鹼電解和大氣氮肥生產等方面的運用,將化學工業和新科技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德國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潮中,德國不僅在科學領域出現了威廉•倫琴、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學巨匠,而且在技術領域產生了一系列應用性的新成果。德國在將科學技術運用於生產的環節上動作十分迅速。在苯胺染料、電動機製造等從理論到應用,德國比英、法等國要快3-5年,使得許多發明出現了「英法開花,德國結果」的狀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全世界42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有14名來自德國。這些成就促使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遙遙領先。
阿爾薩斯和洛林及賠款的刺激作用
1870年普法戰爭後,德國從法國奪取了阿爾薩斯和部分洛林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德國經濟的發展。18世紀,阿爾薩斯成為法國最富裕和歐洲最先進的地區之一,也是法國最先進的紡織工業基地和發達的工礦業區,而且此地還有豐富的原料和鐵礦,尤其是洛林地區。洛林的礦藏生產量在1857-1869間從10900噸增加到42000噸,增長了3倍。這些礦藏對德國工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19世紀90年代洛林發現了蘊藏豐富的磷酸鐵礦石,非常適合那時新出現的煉鋼技術。而且,豐富的鹽、硫、褐煤為德國工業提供重要的原料,施塔斯富特附近獨特的鉀鹽更是促進了德國化學工業的發展[11]。阿爾薩斯、洛林擁有150萬居民,它們的割讓,對德國工業發展的意義巨大,使德國棉紡工業擴大1/2以上,並使德國的鋼鐵、化學工業擁有了豐富的鐵礦資源和鉀鹽礦藏。特別是洛林的鐵礦,日後與魯爾的煤礦聯合起來成為德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保證了德國鋼鐵生產國的地位[12](P46),還直接影響到德國機械技術的確立,對德國工業革命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根據法蘭克福和約,德國從法國得到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1873年,法國以公債形式籌資,提前還清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德國利用這筆巨款鞏固了金本位制和償還了國債,並用於工業建設和加強軍備,為工業發展注入了充裕的資金[12](P45)。戰後四年,在德國興修的鐵路、工廠、礦山等等,比過去25年中建造的還要多。同時,數十億法郎流入德國,使德國證券市場空前活躍,德國形成了一股創辦企業的熱潮。
綜上所述,德國建有發達的鐵路和內河航運業網路,加上國家對經濟的強力干預,保證了德國工業革命的順利進行;德國近代教育的進步和科學的興盛,為工業革命的深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政府注重科學技術向經濟的轉化以及新技術、新工具的使用極大促進了德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1870年對法戰爭的勝利使德國獲取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巨額賠款,給德國工業革命巨大的推力。這些因素最終促使德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中心,為德國工業強國地位的確立鋪平了道路。
『伍』 用友u8新的會計科目和編碼
新會計准則會計科目表
序號 會計科目編號 會 計 科 目 名 稱
一、資產類
1 1001 庫存現金(更名,原為「現金」)
2 1002 銀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銀行款項(銀行專用 新增)
4 1011 存放同業 (銀行專用 新增)
5 1012 其他貨幣資金
5 1102 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更名)
6 1021 結算備付金(證券專用 新增)
7 1031 存出保證金(金融共用 新增)
8 1101 交易性金融資產 (新增,原為「短期投資」)
9 1111 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10 1121 應收票據
11 1122 應收賬款
12 1123 預付賬款
13 1131 應收股利
14 1132 應收利息
15 1201 應收代位追償款(保險專用 新增)
16 1211 應收分保賬款(保險專用 新增)
17 1212 應收分保合同准備金
18 1221 其他應收款
19 1231 壞賬准備
13 1161 應收補貼款
20 1301 貼現資產(銀行專用 新增)
21 1302 拆出資金(新增)
22 1303 貸款(銀行和保險共用 新增)
23 1304 貸款損失准備(銀行和保險共用 新增)
24 1311 代理兌付證券(銀行和證券共用 新增)
25 1321 代理業務資產 (新增)
26 1401 材料采購 (更名,工業企業專用,原為「物資采購」)
27 1402 在途物資 (新增,商業企業專用)
28 1403 原材料
29 1404 材料成本差異
30 1405 庫存商品
31 1406 發出商品 (新增,將原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發出商品、委託代銷商品合並)
32 1407 商品進銷差價
33 1408 委託加工物資
34 1411 周轉材料 (新增,將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合並)
35 1421 消耗性生物資產
36 1431 貴金屬
37 1441 抵債資產 (金融共用 新增)
38 1451 損余物資(保險專用 新增)
39 1461 融資租賃資產 (租賃專用 新增)
40 1471 存貨跌價准備 (對應「資產減值損失」)
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資 (新增,原為「長期債權投資」)
42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新增)
43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新增,原為「長期債權投資」)
44 1511 長期股權投資
45 1512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對應「資產減值損失」)
46 1521 投資性房地產 (新增)
47 1531 長期應收款 (新增,由於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核算方法與以前不同)
48 1532 未實現融資收益(新增)
49 1541 存出資本保證金 (新增)
50 1601 固定資產
51 1602 累計折舊
52 1603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對應「資產減值損失」)
53 1604 在建工程
54 1605 工程物資
在建工程減值准備
55 1606 固定資產清理
56 1611 未擔保余值(租賃專用 新增)
57 1621 生產性生物資產(農業專用 新增)
58 1622 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農業專用新增)
59 1623 公益性生物資產(農業專用 新增)
60 1631 油氣資產 (石油天然氣開采專用 新增)
61 1632 累計折耗 (石油天然氣開采專用 新增)
62 1701 無形資產
63 1702 累計攤銷 (新增)
64 1703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對應「資產減值損失」)
65 1711 商譽 (新增,從「無形資產」中剝離)
41 1815 未確認融資費用(變更類別)
66 1801 長期待攤費用 (將『開辦費』直接記入「管理費用」)
67 1811 遞延所得稅資產 (原為「遞延稅款」)
68 1821 獨立賬戶資產(保險專用 新增)
69 1901 待處理財產損溢
二、負債類
70 2001 短期借款
71 2002 存入保證金 (金融共用 新增)
72 2003 拆入資金 (金融共用 新增)
73 2004 向中央銀行借款(銀行專用 新增)
74 2011 吸收存款(銀行專用 新增)
75 2012 同業存放(銀行專用 新增)
76 2021 貼現負債(銀行專用 新增)
77 2101 交易性金融負債 (新增,原為「短期負債」)
78 2111 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金(融共用 新增)
79 2201 應付票據
80 2202 應付賬款
81 2203 預收賬款
82 2211 應付職工薪酬 (將「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其他應付款」中的社保合並)
83 2221 應交稅費 (將「應交稅金」、「其他應交款」合並)
84 2231 應付利息(新增)
85 2232 應付股利
86 2241 其他應付款
87 2251 應付保單紅利(保險專用 新增)
88 2261 應付分保賬款(保險專用 新增)
89 2311 代理買賣證券款 (證券專用 新增)
90 2312 代理承銷證券款 (證券和銀行共用 新增)
91 2313 代理兌付證券款(證券和銀行共用 新增)
92 2314 代理業務負債(新增)
93 2401 遞延收益 (新增)
94 2501 長期借款
95 2502 應付債券
96 2601 未到期責任准備金 (保險專用 新增)
97 2602 保險責任准備金(保險專用 新增)
98 2611 保戶儲金(保險專用 新增)
99 2621 獨立賬戶負債(保險專用 新增)
10 0 2701 長期應付款
101 2702 未確認融資費用 (變更類別)
102 2711 專項應付款
103 2801 預計負債
104 2901 遞延所得稅負債 (原為「遞延稅款」)
三、共同類
105 3001 清算資金往來 (銀行專用 新增)
106 3002 貨幣兌換 (金融共用 新增)
107 3101 衍生工具 (新增,指國債期貨、遠期合同、股指期貨等)
108 3201 套期工具(新增)
109 3202 被套期項目(新增)
四、所有者權益類
110 4001 實收資本
111 4002 資本公積
112 4101 盈餘公積
113 一般風險准備(金融共用 新增)
114 4103 本年利潤
115 4104 利潤分配
116 4201 庫存股 (新增,因購股票在沖減實收資本的同時增加本科目)
五、成本類
117 5001 生產成本
118 5101 製造費用
119 5201 勞務成本
120 5301 研發支出(新增,無形資產類)
121 5401 工程施工 (建造承包商專用 新增)
122 5402 工程結算 (建造承包商專用 新增)
123 5403 機械作業 (建造承包商專用 新增)
六、損益類
124 6001 主營業務收入
125 6011 利息收入(金融共用 新增)
126 6021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金融共用 新增)
127 6031 保費收入(保險專用 新增)
128 6041 租賃收入(租賃專用 新增)
129 6051 其他業務收入
130 6061 匯兌損益 (金融專用 新增)
131 6101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新增)
132 6111 投資收益
133 6201 攤回保險責任准備金(保險專用 新增)
134 6202 攤回賠付支出(保險專用 新增)
135 6203 攤回分保費用 (保險專用 新增)
136 6301 營業外收入
137 6401 主營業務成本
138 6402 其他業務成本 (更名,原為「其他業務支出」,但將其他業務產生的稅金及附加剝離到營業稅金及附加 )
139 6403 營業稅金及附加 (更名,原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現在將主營和其他業務都納入)
140 6411 利息支出(金融共用 新增)
14n1 6421 手續費及傭金支出(金融共用 新增)
142 6501 提取未到期責任准備金(保險專用 新增)
143 6502 提取保險責任准備金(保險專用 新增)
144 6511 賠付支出(保險專用 新增)
145 6521 保戶紅利支出(保險專用 新增)
146 6531 退保金(保險專用 新增)
147 6541 分出保費(保險專用 新增)
148 6542 分保費用 (保險專用 新增)
149 6601 銷售費用 (更名,原為「營業費用」)
150 6602 管理費用
151 6603 財務費用
152 6604 勘探費用 (新增)
153 6701 資產減值損失 (新增)
154 6711 營業外支出
155 6701 所得稅費用 (更名,原為「所得稅費用」)
156 690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陸』 鐵路建設成本
首先是看鐵路的檔次和地質條件了,速度越高、復線和電氣化都會增加成本,如果經過山地和河流,需要修隧道和橋梁的話也會增加成本,還有就是經濟效益和政/治/軍/事等方面綜合考慮選線,分出幾個方案優中選優就是了
『柒』 「拿破崙」最後的戰爭在哪裡結束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指揮的法國軍隊和英國將軍惠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的滑鐵盧村展開大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滑鐵盧戰役。黃昏時分,反法聯軍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拿破崙的軍隊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商業情報員悄悄撤離了戰場,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又轉到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別通行證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國的弗克斯頓上岸。他的老闆正在那裡親自等候。老闆接過信件,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一下戰報標題,然後就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這家股票交易所老闆名叫內森.羅斯切爾德,而這個名叫羅斯伍茲的人,則是受雇與羅斯切爾德商業家族的情報員。羅斯切爾德商業家族的創始人是梅耶。羅斯切爾德,他原本是法蘭克福的一名金匠,後來涉足銀行業。到1800年的時候,羅斯切爾德家族已經成為法蘭克福最富有的猶太家族,內森是梅耶的第三個兒子。 1798年他被父親派到英國開拓羅斯切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到1815年,他應經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與此同時,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切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銀行,他的四弟卡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個銀行,他的五弟傑姆斯在法國巴黎建立了一家銀行。羅斯切爾德家族由此成為金融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國際銀行集團。
早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羅斯切爾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的情報人員住排歐洲的個大城市。更關鍵的是,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和准確度遠遠超過了政府的信息網路。正因如此,羅斯切爾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
滑鐵盧戰役的結果不僅在軍事意義上重大,而且對金融界的影響同樣深遠。如果拿破崙的大軍勝利,則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將大跌;相反,如果拿破崙大敗,則英國主導歐洲,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
內森的商業才能在這個時候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回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後,他並沒有大量買進英國公債,而是反奇道而行,讓交易員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由於被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著拋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幾個小時後,英國公債的價格只剩下原價的百分之五,這個時候,內森又讓交易員大量買進英國公債。到了6月21日晚11點,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取得勝利的消息才傳到倫敦。此時的羅斯切爾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國國債,已經成了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這意味著英國人以後向英國政府的各項納稅所得,絕大多數都成了羅斯切爾德銀行的囊中之物,羅斯切爾德家族也由此控制了大英帝國的經濟命脈。有人估算,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之後的一兩天內賺到的錢就超過了拿破崙打十年戰爭的受獲。內森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說:我根本不在乎什麼樣的人被放在這個王位上來統治這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我控制了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
憑借著滑鐵盧戰役的狂賺,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勢力急速膨脹,很快就操控了整個的歐洲金融市場。有人估算,到1850年,羅斯切爾德家族就積累了60億美元的財富,成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金融帝國。此後,他們在家族銀行體系中首先建立了不用實物黃金運輸的賬目清算系統,而這竟成了今天國際金融的通用規則。更讓人震驚的是,他們家族竟然長期控制著國際市場上的黃金定價,直到2004年才宣布退出。
1812年,梅耶,羅斯切爾德去世,去世之前,他立下了森嚴的遺囑,絕對不允許後人向外界投入家族的財產情況,他的遺囑也確實被後人嚴格的執行著,所以直到今天,依然沒有人能清楚的說處這個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可是在近二百年的時間里,羅斯切爾德家族一直控制著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業,這一點,從來都是不爭的事實。
關於滑鐵盧戰役,歷史學家和文學家進行過很多激動人心的描述,可是,他們很少提到這場戰役對世界金融業的影響---雖然這種影響確實存在、由此可見,我們解讀歷史也要從多面入手。如果遺漏了金融史,那我們閱讀的滑鐵盧就是不完整的。
總之,滑鐵盧雖然只打了一天,但這一天足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滑鐵盧戰役之後,反法聯軍很快攻佔了巴黎,聲名顯赫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之後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聖荷勒納島。由於在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的英國指揮官惠靈頓也因此一舉成名。可是,很多歷史學家指出,滑鐵盧最大的贏家不是惠靈頓將軍,而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內森.羅斯切爾德利用自己布下的強大的信息網,打了一場漂亮的戰爭。某種意義上,拿破崙的滑鐵盧成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凱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