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方式不一樣,成熟程度也不一樣,操作方法還不一樣。你問的是哪一個方面呢?
② 如何促進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
發展與完善企業債券市場的方略
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證明,沒有債券市場的證券市場是畸型的,也是「短命」的,舉債是公司發展的最本能的融資方式。因此,在發展我國股票和國債市場的同時,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
1.修正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按照實行國民待遇和國際慣例的要求,調整有關法律法規。相關法規條款應明確地界定企業債券的含義和內容,統一規范提法和管理,《債券管理條例》以及《公司法》和《證券法》中有關企業債券的條款必須統一,使債券融資行為有統一的法規約束。盡快出台與形勢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條例》。應盡快頒布實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新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新條例應該充分體現企業債券市場化改革基本方向,要在審批制度、利率水平、資金使用、中介機構的作用、強化社會監督各個方面,全面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對企業債券融資的基本要求。另外,要我們應當在相關的證券法規的基礎上,制定與完善企業債券發行的法律法規,從而規范企業債券發行市場與交易市場的運作。必須盡快出台新「破產法」,允許發債企業破產,同時還應加強《破產法》有關條款的可操作性,完善破產機制,使企業債券持有人的權益得到保障。
2.從制度安排入手,在發行制度、交易制度、市場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諸方面進行改革,為企業債券的發展拓展出較為廣闊的空間
具體說來,應在以下幾方面實施新的制度安排:第一,要改革企業債券的發行制度。將企業債券的發行方式由過去的審批制變為核准制,監管機構只需對合規性進行審核,不介入具體事務;放鬆直至取消企業債券發行的額度控制,在符合市場規則的情況下,企業有能力發行並能及時兌付,就應給其擴展規模的機會,等等。第二,逐步實現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使企業債券發行利率的制定不再比照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而是以國債收益率為基準,按信用級別的差異增加不同的幅度制定,充分體現企業債券定價的市場化和風險差別收益的補償性。第三,應加強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與實施力度,增強企業運作的透明度,增強證券交易的透明度,為投資者營造一個公開的投資環境。第四,應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尤其是要加強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監督,保護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第五,要加強市場投資者結構建設,主要應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逐步放寬對社保基金、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其他機構進入企業債券市場的限制,同時應設立以企業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企業債券基金。市場投資者結構的改變,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信息的不對稱,也能有效解決「搭便車」問題。』
3.通過產權改革,塑造真正的企業債券市場主體
從性質來看,企業債券作為一種借貸契約,是擁有獨立財產的借款企業與債券持有者之間簽訂的表明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契約。對發債企業而言,它代表其按約向持券人支付本息的財產義務,而對持券人而言,則代表其要求發債企業如約還本付息的財產權利。財產是實現企業債券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的經濟基礎和法律基礎,而擁有獨立的財產則是構成企業發債的制度前提。而我國的現狀是企業債券的主要發行者——國有企業並不具有獨立的財產,也就無力承擔債券融資的風險。為從根本上促進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理順企業與政府間的產權關系,使企業能以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承擔發債責任和風險的載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實現財產權的分散化,明確界定和充分保護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途徑則是大力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國有資產運營和監督機制等。只有經過規范的產權制度改革後產生的我國公司制企業和公司制金融機構才能擁有真正獨立的法人財產所有權,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也才能成為真正理性的「經濟人」或市場主體。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轉變「重股輕債」的觀念,才能真正承擔債券融資的風險與責任。這樣,企業在做出發債決策時才會具有內在的約束力,即才會根據融資成本的大小及融資行為對企業資產價值的影響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和相應的發債規模。進而,企業也才會根據對自身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預測,靈活選擇不同的債券期限和本利支付方式等。
4.提高企業債券信用程度
為樹立企業債券良好形象,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第一,規范舉債企業行為,提高企業信譽。發行企業債券的企業應接受市場和投資者的合理約束和監督,同時應解決企業債券發行後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問題,挑選最優質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使企業債券成為投資者能夠接受的投資產品,確保企業債券的到期償還。企業債券在我國沒有得以充分發展也和我國部分企業的不守信用有很大關系,所以,有效的償債保障機制是我國企業債券得以順利發行的必要條件。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演變,通過債權人和債務人無數次的博弈,償債保障機制已經比較完善。主要包括抵押、擔保、可轉換,以及破產清算與重組、「戳穿公司的面紗」等。除此之外,債券保險應該說也不失一種不錯的保障機制。第二,建立企業債券評級體制,樹立中介機構信譽。我國自2001年開展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目前,我國的評級行業才初具雛形,面對人世的挑戰,我們應借鑒並吸取國外評級機構的先進經驗,深入研究和開發評級技術,建設強大的評級隊伍,創出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我國國情的評級體系,藉助政府的推動作用,逐步發展成為有影響力的權威評級機構,使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向國際化和規范化邁進。第三,完善相應的企業財務制度,建立健全由第三方託管的償債基金,保證企業的償還能力。
5.調整企業債券的期限結構,並不斷進行品種創新,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我們要打破《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對利率的僵硬規定,充分發揮企業債券進行創新的能力,由企業根據自己的信用級別及償債能力制定相應的利率,將企業債券的利率水平與風險進行掛鉤,或根據市場供求狀況相對自主地確定發行利率。同時,加強對企業債券期限結構的設計,發債企業可根據自身對於資金期限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應的還債期限,改變目前債券期限單一的格局。在品種設計上,針對投資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債券品種,期限上做到短、中、長期連續,付息方式做到一次付息、貼息與按年、半年、季度付息等的品種齊全,便於投資者按自身需求選擇持有。我國可借鑒美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經驗,在市場條件成熟時,推出具有靈活的期限、還本付息方式或清算時債權人具有不同優先地位的債券品種。最簡單的如浮動利率債券,它是發債企業即使在債券到期前亦能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化調整息票利率,而可轉換債券則是普通債券與期權結合的產物,它賦予持券人在將來按約定價格將債券換為該企業股票的權利,受到那些對公司股價持樂觀態度投資者的歡迎,也使發債企業因提供了這種選擇權而可壓低債券利率,有利於在保持股價穩定的前提下完成籌資計劃。又如附提前贖回權的債券,它是發行企業可按約定價格向投資者贖回原發行的債券,作為補償,該贖回價格一般高於債券面值,它使企業在利率下降時以更低利率重新發債成為可能。
6.加快企業債券運作中介機構的規范發展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從廣義上講,參與企業債券運作的中介機構主要應有信用評級機構、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企業債券作為一種信用工具,能否發得出去,到期能否及時兌付,關鍵在於發行人的信用級別的高低,投資者判斷某種企業債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信用評級公司作出的評級結果是其最重要的依據。國際上著名信用評級公司——標准普爾評級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的每一項評級結果都直接影響了國際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債券發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核查審計發行人的財務狀況,讓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律師事務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業債券發行章程作為一種契約,是一種法律文件,其是否合法,需要由律師把關。投資銀行作為企業債券的承銷機構,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將企業債券發行出去,並且代理發行人兌付企業債券本息。
7.增強企業債券的流動性,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活躍企業債券的流動性是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增強其流通性,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第一,大量引入專門從事債券投資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和其他社會法人。第二,逐步放寬在交易所上市的條件,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都是AAA級,且都是中央企業債券。為了擴大上市的債券規模,可以把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適當放寬到AA級,上市債券可以是地方企業債券,為了刺激交易,改變目前企業債券交易不活躍的狀況,要適當降低債券交易的交易費用。上證所2003年已經降低了企業債券的傭金和交易經手費。第三,應考慮建立企業債券的場外交易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具有門檻低、交易成本低的優勢,針對目前我國企業債券流通市場只局限於交易所市場的現狀,我們建議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設立場外交易市場,考慮以省、區為范圍建立企業債券櫃台交易,並把這一交易納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使銀行間債券OTC業務一般不對個人投資者,為解決這一問題,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有銀行間債券會員資格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進行委託代理。第四,增加企業債券回購交易,使交易方式不只局限於現券交易。例如,2003年初,上證所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評估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增開7天以下的短期企業債券回購品種,作為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的一項重要措施。第五,發展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應當成為非金融企業和個人間接投資債券的主要渠道。設立債券基金有利於吸引資本向債券市場流動,增加各類債券的發行量,刺激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第六,建立做市商制度。在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對於提高市場流動性,推進市場化進程是十分有益的。在做市商制度下,由於做市商對市場信息的了解程度遠遠勝過普通投資者,他們對包括公司的各種信息來源進行各方面的匯總分析之後進行做市,並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以及公司風險,這樣有利於增強市場投資的信心。美國垃圾債券市場(由於無等級或等級不高而難以在市場流通的低等級債券)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正是米爾肯敢於對垃圾債券進行做市,從而創造出一個獨立於美國傳統債券交易市場之外的「垃圾債券」市場,並由此衍生出包括「杠桿收購」等方式在內的一系列全新的資本市場運用模式。與做市商制度推出相配套的是,推行開放式債券回購,以全面提升企業債券流動性。 (來源:《中國證券期貨》2005年第1/2期)
③ 次貸危機對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影響.
你好,我不是什麼專家,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分享一下。
文章屬於摘抄。請查收。
中國全身而退的機會幾乎為零
「兩房」終獲美國政府出手搭救,這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兩房」債權人鬆了一口氣。然而美國政府的出手意味著美國財政赤字將創歷史新高,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可能被調降,或將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國債債權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在,那麼不是這里損失,那裡也會損失。」社科院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昨天表示,被美國國債深套,主權財富基金或外匯儲備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墊被」的不只是中國,這是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共同困境,「問題的症結在於我們是否需要那麼多外匯儲備?」
「兩房」獲救的悖論
公開資料顯示,「兩房」共持有5.4萬億美元的未清償債務,約佔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總規模的40%。如果「兩房」破產倒閉,全球金融市場將出現大幅動盪,那些「兩房」的債權人處境可想而知。
對於美國政府的救助計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分析認為,這意味著2008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達到歷史新高,與「兩房」資產組合有關的信用風險,大部分將轉移到美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新增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可能被調降,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可能縮水,從而給國際債權人造成資產損失。」
而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我國持有美國國債5038億美元。
「不是這里虧,就是那裡虧,羊毛都是出在我們身上。」張斌形象地說,「毫無疑問,在美國爆發的這場次貸危機中,包括中國、日本等國在內的國家,成了強有力的買單者。」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的看法較為樂觀。他表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採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國國債市值降低,這對於持有債券不到期就轉手的投資者來說有損失,但官方儲備管理通常是持有債券到期收回本息。
買還是不買「都是虧」
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國央行目前正為如何處置所持美國國債感到左右為難:如果央行停止購買美國債券,其原有投資將陷入虧損,因為購買美國國債收益率僅3%;如果繼續購買,人民幣的升值因素也將導致虧損。
「除了收益率損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債券還將遭受匯率損失和價差損失。」海通證券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陳勇稱。
盡管遭遇多重風險,央行目前卻無法停止繼續購買美元債券,因為這將導致美元貶值,引發中國原有投資進一步損失。陳勇表示,這一兩難處境是人民幣匯改滯後所造成的,由於結售匯機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也不得不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資產;而美元一旦惡化,「我們是大戶」,風險自然更大些。
紐約時報上周五報道稱,因在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市場的投資價值縮水,央行已經開始與中國財政部就充實其資本金的方式問題進行了會談。
該報稱,財政部最有可能採取的方式是,直接將其他政府機構的債券轉至央行。報道還稱,由財政部注資將降低央行獨立性。財政部對人民幣升值一直抱反對態度,這或將對央行產生一定影響
「僅僅是沖擊的開始」
在張明看來,持有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之後,中國已被美國資本市場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機會幾乎為零。他分析稱,中國政府很難通過多元化外匯儲備來規避風險。如果中國每年不購買1500億美元左右的機構債,而改為購買其他金融產品,將會面臨其他問題。例如,如果中國政府購買更多美國國債,將會導致國債收益率下降;如果購買更多企業債,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將會上升。當然,中國可以轉而購買其他國家的金融資產,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歐元資產太貴,日元資產收益率太低。任何國家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都高於美國。
「如果我們不下決心糾正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那麼中國的宏觀經濟、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沖擊,『兩房』危機可能僅僅是沖擊的開始。」張明說。
外管局出手的尷尬
不僅僅是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資產。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中投屢戰屢敗,但中國外儲出海的步伐依然「矯健」。據財經網報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外管局已在近50家英國上市公司分持1%以下的股權,這些公司既包括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天然氣公司、吉百利、英國電力公司、聯合利華、樂購、傳播公司等,還有力拓、必和必拓亦名列其中。
而此次外管局上陣,外匯儲備的大規模出海歐洲似乎運氣也並不好,恰恰趕在「歐元區的危機」,變身成了「歐元或英鎊資產」。就在這個8月,歐元區的「次貸問題」開始浮現,長期堅挺的歐元和英鎊大幅跳水。統計顯示,自8月11日-9月8日間,歐元兌人民幣貶值5.45%,兌美元貶值4.74%。
④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我國如何應付來自美國的垃圾債券
所謂的垃圾債券,應該是指信用等級極低的那些債券了,對於這種債券,建議除了不購買,還要按照損耗計算購買的資金。
⑤ 美國大量印鈔對我國外匯有何重要影響
近期美國大印鈔票,這是美國人不得不這么做的招!布希政府的78000億被銀行高管吸收啦,信貸市場凍結、企業缺乏資金運行、生產與消費的供應鏈條處於卡死的緊急狀態,因此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招!
然而大印鈔票會對我國的外匯儲備資產造成嚴重的縮水,你想想看美元貨幣流動量過多,通貨膨脹下的美元勢必下跌,況且國際上的美元持有者不得不拋售美元(進一步引起市場恐慌),去購買保值的資產,比如石油,黃金白銀等,這些商品可能會暴漲的
然而我國石油有一半是進口,如果暴漲,會多我國的石化行業造成沖擊
同時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會對我國的出口造成壓力,出口企業受到匯率風險地影響,出口額會下降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覺得不是,我個人認為是美國利用我們的鄰國來牽制中國,而且整個戰略實行包圍,計劃一旦成功,可以進行經紀,貿易上,政治上的封鎖!你覺得了?
美國插手我國南海事務 現在又大肆印鈔 不怕我國拋售美國國債,而轉向他國國債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中國如果在今天、現在,一次性大規模的去拋售美元和美國國債,同時其他國家會第一時間拋售除了會對美國國內利率造成負面影響,對美國國內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造成美元大約10%-20%的貶值外,這樣反而對中國極為不利,中國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很有可能再沒出手之前就已經大受損失即使拋光了全部美元和美國國債,也不可能使美元崩潰。拿戰場做個比喻:等於敵人還在1000米外時,你就把你手中的子彈打完了---效果就是延遲了敵人的推進,但是對敵人並沒有造成實質性傷害。
⑥ 中國用外匯購買美國國債是為什麼對我國的經濟影響
中國用外匯通過美國財政部或者證券機構購買美國國債;買美國國債對中國和美國都有好處,中國企業靠出口加工賺取了大量美圓,這些美圓存在中國的銀行每天銀行是要支付利息給儲戶的,因此把這些美圓拿到美國去買美圓國債,那麼我們就可以收取美圓利息了,收到的利息又拿回來給儲戶們利息,說白了就是保值增值;同樣美國賣給我國國債,而他們得到美圓,美國拿到這些美圓過後,他們又可以向我們購買加工和製造的東西了,美國市場里的商品很多都是中國製造的啊!這樣雙方都有利。況且美國國債信用好,美國又是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金融各個方面都是第一,所以買美國國債最安全,不可能去買伊拉克的國債吧!
購買美國國債是我國使用巨額外匯儲備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由於購買數額較大,這一問題日益成為中美兩國矚目的焦點。復旦大學學者宋國友最近撰文指出:
第一,我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尚有待提高。無論是以購買的實際收益衡量,還是以購買的相對收益衡量,用外匯儲備購買
美國國債所獲得的收益並不算高。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加快升值以及美元全球范圍內的貶值等因素,購買美國國債所產生的收益實際上會進一步降低。在此情況下,我國購買美國國債時不能只基於安全性和流動性,還要適當地考慮盈利性。事實上,我國成立中國投資公司,已經表明了我國正基於收益率來重新考慮如何使用巨額外匯儲備。可以預見,如果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能保持合適的水平,我國購買美國國債的總額不僅不會像過去幾年那樣迅速增加,反而有可能下降。
第二,中美之間並未形成「金融恐怖平衡」。美國前財政部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曾將中美之間的金融關系描述為「金融恐怖平衡」。但分析表明,中美之間的金融關系更像是一種不對稱的依賴關系:一方面,對美貿易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的最重要來源,而巨額外匯儲備又是保證我國可以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我國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即使被用於購買美國國債,也不能對美國的資產價格和利率水平形成重大影響。如果單從中美之間的這種資金傳導和影響來看,從金融領域總體而言我國需要美國要遠多於美國需要我國。
第三,作為第二點結論的自然延伸,可以得知我國購買美國國債沒有威脅也無法威脅美國的金融市場及美國經濟。雖然我國近年購買的美國國債明顯增加,但客觀地說,無論是以購買的總額來衡量,或是以佔美國全部國債總額的比重來衡量,我國目前所持有的美國國債還不足以對美國國債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更不會對美國金融市場造成嚴重威脅。如果考慮到英國、日本等國家和美國的特殊關系,以及這兩個國家所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額,這一結論將更為明顯。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原始積累,有了近2萬億的外匯儲備。有了錢之後,我們該咋辦?總不能放在自個家裡面天天看著吧。這樣會貶值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錢能生錢,讓錢越來越多。就是搞金融投資,讓錢能象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這樣就能保證我們會越來越富有。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比較保險的投資方式,肯定會保證賺不會虧,這也是我國政府熱衷於購買美國國債的原因,也就是在金融危機的2008年,中國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組合拳,對外購買美國國債,搞金融投資,使中國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對內擴大內需,搞4萬億投資計劃,大建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產業。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祖國是強大了,能對外對內一籃子搞這么多的投資計劃,也證明中國的確是有錢了,能對外對內雙方向發展。那麼能不能說我們花這么多錢購買美國國債就沒有不利的一面和弊端呢?也不盡然。美國的國債買多了,就會影響我們在其他方面的投資,比如我們可以用一部分購買美國國債的錢來購買石油和礦產資源搞戰略儲備,時刻准備打仗這根弦是永遠要綳著的。還有就是用這部分錢到第三世界國家去投資,搞中國產業園和自由貿易區,不更好嗎?等等還有很多很多讓中國做大做強的花錢方法,為甚要一個勁購買美國國債的,難道成為美國的第一債權國就是天大的好事情。筆者不是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模型不是很了解,只是讀過幾本經濟學的原理就提出這樣的疑問?但願我們對美國的國債投資是經過再三權衡之後的最佳投資。
⑦ 我國債券市場對宏觀調控的作用急
發放債券(中國主要是政府債券) 進行集資 用於投資目的性較為明確的項目,比如重點的行業如能源,醫療,教育。對這些行業的私人資本具有擠出效果。減少私人投資。
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債券市場也無法活躍,所以你可以看到最近不少地方的政府債券發行效果並不好。大家不買,經濟高漲的時期買的人較多,因為預期回報也大,風險也較小。
一般採用發行貨幣的方式,因為發行貨幣是最具有隱蔽性和強制性的。。雖說美國開動印鈔機,但是我過的4萬億 也會最終通過發行貨幣來彌補的。。。因為那些國有企業的本事確實讓人懷疑,但如果讓銀行買單,銀行也受不了,以免造成銀行危機
⑧ 中國債券市場和美國債券市場存在的差異
對不起,我不熟悉。你可以問問別人
⑨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債市有何影響
沒什麼大的或者主要影響,首先,中國金融市場不對外全面開放,除了少量的QFII,即使有熱錢進來,也主要是投資股票市場,因此國外因金融危機而出現流動性減少,不會影響我國市場;第二,中國債券市場不發達,參與的機構、以及個人投資者都比較少,所以成交量也比較小;第三,大型的央企,主要通過銀行間市場融資。稍微有些影響就是,國外的金融危機間接影響到我國實體經濟,出現投資者撤出高風險的股票投資,而進入相對安全的債券市場,例如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