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市場經濟下國債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國債具有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國債的發行與交易有助於形成市場基準利率,其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價格的變化能夠及時地反映出市場對未來利率逾期的變化。其次,國債還能作為機構投資者短期融資的工具,國債的信用風險低,因而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回購交易來調節短期資金餘缺。
發行目的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做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但是赤字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1)國債市場的功能自考擴展閱讀
購買
(1)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
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對象主要是各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無記名式實物券國債的購買是最簡單的。投資者可在發行期內到銷售無記名式國債的各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和證券機構的各個網點,持款填單購買。無記名式國債的面值種類一般為100元、500元、1000元等。
(2)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其網點遍布全國城鄉,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買、兌取需要。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持款到各網點填單交款,辦理購買事宜。
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
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
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3)記賬式國債的購買
購買記賬式國債可以到證券公司和試點商業銀行櫃台買賣。試點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在全國已經開通國債櫃台交易系統的分支機構。
A:櫃台記賬式國債。通過銀行買櫃台記賬式國債,最好開通網上銀行賬戶,直接在家的電腦上進入銀行的網頁,輸入自己的賬號和密碼,在交易時間內就可以自由交易了。
B:投資者購買記賬式國債可以在交易所開立證券賬戶或國債專用賬戶,並委託證券機構代理進行,投資者必須擁有證券交易所的證券賬戶,並在證券經營機構開立資金賬戶才能購買記賬式國債。
兩者的區別:銀行交易不收交易費用,證券公司的交易費用大約是交易金額的0.1%—0.3%(含傭金等)。銀行櫃台記賬式國債沒有交易傭金,但客戶買入全價通常是低於賣出全價,如果短線買入再賣出可能會浮虧。
因為櫃台記賬式國債是你和銀行之間進行交易,你買的時候通常價格高一點,賣給銀行的時候要稍微低一點,銀行通常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雖然沒有交易費用,但當天買進賣出的話銀行會賺取你的差價,相當於交易成本。
通過證券公司系統買賣記賬式國債,跟買賣股票一樣;通過委託系統下單,很簡單,輸入要購買的國債代碼,再輸入交易數量和價格就可以了;一般開戶過後,證券公司和櫃台銀行會給操作手冊。
㈡ 什麼是國債國債有哪些功能
㈢ 急!國債的功能現實生活中,那一類國債起到此作用
1.國債功能
第一,彌補財政赤字
以發行國債方式彌補財政赤字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比較小,因為通過發行國債彌補赤字,其實質是將屬於社會支配的資金在一定時期內讓渡給國家使用,是社會資金使用權的單方面、暫時性轉移;認購國債的資金基本上是社會資金運動中游離出來的閑置資金,一般不會導致通貨膨脹。
第二,籌集建設資金
第三,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
國債有「金邊債券」之稱,在金融市場上是最基礎的金融資產。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的發行及買入和賣出,在不少國家成為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調劑利率的重要手段。
第四,調控宏觀經濟
2.國債及其種類
國債即國家債務,通常是指一國中央政府作為主體,依據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取得的資金來源,是一種有償形式的、非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國債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徵。
國債可劃分為各種不同的債務。
第一,內債與外債
第二,短期國債、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
第三,固定利率國債與浮動利率國債
第四,上市(流通)國債與非上市(流通)國債
第五,貨幣國債與實物國債
㈣ 求自考課程代碼00077 金融市場學的筆記或學習資料
前言
《金融市場學》課程,是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課程內容以金融市場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證券投資基金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市場監管等內容。通過掌握上述金融市場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達到熟練運用並能解決金融市場中的相關問題。為此考生在學習本課程時應具備必要的經濟和金融方面的知識(如貨幣銀行學等)。另一方面,本課程又為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後繼課程奠定必要的金融知識基礎。
本課程的學習重點包括票據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證券投資基金市場、外匯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相關方面的內容。
基本目標:
1.掌握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熟悉金融市場的市場構成,掌握各種金融工具的特徵與應用。
2.理解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及功能。
3.能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金融市場的相關問題。
第一章 金融市場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本章學習的主要內容:
本章從金融市場的概念和構成要素入手,探討了金融市場的產生、發展和新趨勢,介紹了金融市場的分類和功能,為深入學習後面各章內容做好准備。
第一節金融市場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本節主要內容
(一)金融市場的概念
(二)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交易主體;交易對象;交易機制。
(三)金融市場的產生和發展:國外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改革開放後我國金融市場的主要發展過程。
(四)金融市場的新趨勢:資產證券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工程化。
一、金融市場的概念
金融市場是指以金融資產為交易對象、以金融資產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為交易主體形成的交易機制及其關系的總和。這一概念有三個要點:一是金融資產的交易場所既可以是有形的亦可以是無形的;二是金融資產的供給方和需求方(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形成的供求關系會在金融市場中得到反映;三是金融資產交易過程中的運行機制,特別是價格機制(利率、匯率、證券價格等),是影響金融市場健康運行的主要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配置社會資源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市場體系分為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而金融市場是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各種交易活動都要通過資金的流動來實現,因此金融市場在整個市場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
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交易主體、交易對象和交易機制。(識記,重點)
(一)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
金融市場主要的交易主體包括資金需求者、資金供給者和金融中介。資金供給者,也即投資者,是指為了獲取收益而購買金融工具的經濟主體;資金需求者,也即籌資者,是指因資金短缺而在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的經濟主體;金融中介,是指為資金需求者和供給者提供中介服務,以獲取相應報酬的一類特定的金融交易主體。
除投資者、籌資者和金融中介這三類最基本的交易主體之外,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還包括套期保值者(通過金融市場轉嫁風險)、套利者(利用市場定價的低效率以獲取無風險利潤)和監管者(指中央銀行和其他監管機構)等。
在金融市場上,有著眾多的參與者,比如企業、居民、金融機構、政府機構、中央銀行等。這些參與者,都是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扮演著一個或多個交易主體的角色。
1.企業
在大多數國家,企業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資金需求者,它們需要通過金融市場,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以擴大經營規模。同時,企業也是金融市場重要的資金供給者。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資金閑置,為了保值、增值,企業也會暫時將資金的使用權轉讓出去,從而獲取收益。除此之外,企業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從而能夠更好地規避各種風險。
2.居民
一般來說,居民個人往往是資金的供給者。居民為了使手中的資金能夠得到增值,同時將閑散的資金聚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都使得居民有在金融市場上投資的需要。居民通過在金融市場購買各種有價證券進行投資,可以滿足日常的流動性需求,也可以獲得收益。其次,居民有時還是資金的需求者。由於居民有時會面臨大額消費的情況,如購買房產、汽車等,但自身又無法提供足夠的貨幣,這時他們便會成為資金的需求者,需要從外部獲得資金來滿足購買的需求,最常見的形式是向銀行貸款。再次,有一部分居民將閑散資金投向金融市場,有時也會成為套利者。
3.政府機構
在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我國,政府機構主導的建設工程,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方式,這就需要政府機構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從這個角度上講,政府機構在金融市場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類資金需求者。它主要通過發行財政債券、地方債券,甚至通過國際舉債來籌資。政府機構有時也會扮演資金供給者的地位,例如財政收入在沒有支出時往往會交給銀行投資,再如政府機構參與一些金融投資。總而言之,政府機構也是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4.存款性金融機構
存款性金融機構,是通過吸收存款而獲得資金,又將資金貸放給其他需要資金的經濟主體,從而獲取收益的金融機構。它們在金融市場上,同時扮演著金融中介、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等多種交易主體的角色。
企業作為資金的需求者,既可以向公眾直接籌集資金,也可以通過間接融資的方式,即向存款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等)貸款。此時,存款性金融機構便作為金融中介,服務於金融市場,它是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的中介和紐帶。
如果將其拆分來看,相對於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給者而言,存款性金融機構是資金需求者:相對於資金需求者而言,它是資金供給者。也就是說,存款性金融機構通過將一對「供給——需求」關系拆分成兩對,來發揮它的中介職能。
我國的存款性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其中商業銀行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存款性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由於其具有規模小、經營靈活的特點,目前主要活躍於我國的農村金融市場。
5.非存款性金融機構
非存款性金融機構,也是重要的金融中介。與存款性金融機構不同,非存款性金融機構並非是資金的中介,而是服務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因此,通過非存款性金融機構進行的融資,屬於直接融資。
(1)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是最為重要的一類非存款性金融機構,它是資本市場上從事證券的發行、買賣及相關業務的一類機構。投資銀行最重要的職能是證券的發行和承銷,還兼營證券的買賣。因此,一方面,它為資金需求者提供籌資服務(投資銀行只是為了其籌資提供便利,資金需求者最終得到的資金還是來自於金融市場;而商業銀行則是直接向資金需求者提供資金) ;另一方面,它還充當證券買賣活動的經紀人或交易商。目前,投資銀行除了證券發行承銷和買賣之外,它往往還提供公司理財、企業並購、風險管理、咨詢等服務,在資本市場上充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我國,投資銀行一般被稱作證券公司。
(2)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是提供保險服務的金融機構,它通過收取保險費的方法,建立保險基金,依據保險合同,對被保險人遭受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保險公司可以分為人壽保險公司(為人們因意外事故或死亡等而造成經濟損失提供保險)和財產保險公司(為企業和居民提供財產意外損失保險)兩大類。一般來說,人壽保險公司保險費來源和支出比較穩定,而財產保險公司的保險費來源和支付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這樣的差別,決定了兩類公司資金運用方向的不一致。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往往追求較高的收益,投資周期長,這樣使得人壽保險公司成為金融市場重要的一類資金供給者。在一些西方國家,人壽保險公司是最為活躍的一類機構投資者。財產保險公司相比於人壽保險公司而言,更加重視資金的流動性,因此其投資方向更為謹慎,投資周期相對較短。
(3)投資基金。
投資基金是集合眾多投資者資金,並將資金進行組合投資的金融中介機構。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是分散的,而投資策略也往往會投向多樣化的證券組合。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典型的非存款性金融機構外,養老基金、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也都是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6.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是金融市場上非常特殊的一類參與者。中央銀行是一國金融市場重要的監管者,它參與金融市場交易的目的是為了實施貨幣政策、調控貨幣供應,為國家的宏觀經濟目標服務。中央銀行以公開市場業務的方式參與金融市場活動,在貨幣市場通過買賣政府債券投放和回籠基礎貨幣,以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同時在外匯市場買賣本國或外國貨幣,以維持匯率的穩定。此外,為了調節外匯儲備,中央銀行也會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並投資於外國政府債券或進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此可見,中央銀行也會在金融市場上扮演資金的供給者和需求者兩種角色。然而,中央銀行的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調節金融市場上其他經濟主體的行為。
(二)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
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是金融資產。金融資產是代表未來收益或資產合法要求權的憑證,因此也被稱作金融工具。一般而言,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都是金融資產。其最突出的特徵是,相比於實物資產而言,金融資產不僅能夠取得收益,而且更加容易轉化為貨幣。早期的金融資產只包括債務性和權益性資產,這些資產統稱為原生性金融資產。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創新的推動,現代金融資產除原生性金融資產外,還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衍生性金融資產。金融資產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期限性。金融資產一般都有固定的償還期限。例如貸款,到期必須還本付息。債券往往都有固定的期限要求,以滿足不同的籌資者和投資者的需要。當然,金融市場上也有無限期的資產,如永久債券、股票等。
第二,收益性。金融資產可以取得收益,或是價值增值。這相當於投資者讓渡資金使用權的回報。無論是股息、利息,還是買賣的價差,都是金融資產的收益。衡量金融資產收益能力的指標是收益率,也就是凈收益和本金的比率。
第三,流動性。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其迅速轉化為現金的能力。金融資產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場上以合理的價格迅速獲得現金。因而,如果一項金融資產越容易變現,那麼這項資產的流動性就越強。金融工具的期限性約束了投資者的靈活偏好,但它的流動性以變通的方式滿足了投資者對現金的需求。
第四,風險性。金融資產可能到期不會帶來收益,甚至會帶來損失,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金融資產的風險。一般而言,金融資產的期限性與收益性、風險性成正比,與流動性成反比。也就是說,一般而言,期限長的金融資產,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能力,但風險更大,流動性也較低;期限短的金融資產,收益能力雖差,但風險較小,流動性也較強。
(三)金融市場的交易機制
金融市場的交易機制,是金融資產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運行機制,其核心是價格機制。價格機制,是指在競爭過程中,與供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市場價格的形成和運行機制。金融市場要發揮作用,必須通過價格機制才能順利實現。這是因為:①價格是金融信息的傳播者,價格變動情況是反映金融市場活動狀況的一面鏡子,是金融市場運行的晴雨表。②價格是人們經濟交往的紐帶,金融資產在各個經濟單位、個人之間的不停流轉,必須通過價格機制才能實現。③價格是人們經濟利益關系的調節者,在金融市場中,任何價格的變動,都會引起不同部門、地區、單位、個人之間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組合。金融資產的價格一般體現在利率、匯率、資產價格這類金融市場所特有的價格形式上,而這些價格形式往往又有其各自復雜的價格形成機制。
三、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一)國外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1.國外金融市場的形成。
真正的金融市場,是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得以形成和發展的。
在中世紀,清算制度的產生大大減少了貨幣的兌換,方便了大宗商品的交易,節約了交易成本。隨著清算制度的產生,匯票也隨之產生。國際貿易需要的貨幣兌換和匯兌業務的繁榮,促成了銀行業發展。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地區,最先建立了銀行。義大利還出現了最初的保險業務,海上保險是當時最重要的保險業務,目的是為了避免航海貿易的損失。
17世紀初,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金融市場的正式形成。
2.國外金融市場的發展
英國於18世紀完成了工業革命。1773年,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立。但在成立初期,倫敦的金融市場並沒有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南海泡沫事件」的影響,英國政府頒布了「泡沫法」。直到1824年,「泡沫法」才被廢除。此時,英國的金融市場才真正開始發揮應有的作用,從17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倫敦一直是國際貿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
美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1790年成立的費城證券交易所,但美國最著名的證券交易所還要數紐約證券交易所。1792年,紐約的24名商人在華爾街簽訂了「梧桐樹協議」,約定每天都進行露天股票交易。後來,露天交易轉移到一家咖啡館進行。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紐約證券交易所盡管最初僅僅是一家露天交易所,但今天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證券交易機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由於戰爭的大量消耗,使得經濟得到重創,而美國卻在戰爭中,通過對英國和法國的融資,大發橫財。此後,美國便取代了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金融霸主。
1929~1933年,美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危機很快也傳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國家,最終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這一事件,導致美國成立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對資本市場進行嚴格的監管;同時頒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爾法案」,將銀行業和證券業相分離。這次事件實際上使得美國的資本市場在其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經濟實力更是遠遠超過西方各國。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鎊,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國際性的資金借貸和資金籌集也集中在紐約。
現今,占據國際金融市場統治地位的仍然是美國,但其他金融強國,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士的力量也不容小視。
美國和英國的金融體系是市場主導型。在這一類國家中,金融市場在國家金融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企業的融資主要依靠金融市場的直接融資。而法國和德國的金融體系是銀行主導型。在這類國家中,金融中介(主要是銀行)在國家金融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企業的融資主要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銀行與企業的關系非常緊密。
(二)中國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1872年,由李鴻章等人舉辦的輪船招商局發行股票,這是我國最早的現代股票。
1845年,上海首先出現了租界,大批國外金融企業隨即進入。上海很快便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當時,中國全國性的銀行中,有一半的總行設在上海。而且上海的對外貿易佔全國總量的一半。
新中國成立後,主要金融機構都收歸國有。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之後,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金融體制(「大一統」的金融體制),金融(銀行)作為財政的附屬品,只發揮調撥資金的作用。金融市場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金融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也得到確認。同時,隨著經濟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和微觀主體的財富不斷增加,金融市場的作用也在不斷加強。20世紀80年代,貨幣市場開始發展。1984年,我國開始允許金融機構相互拆借資金以調劑餘缺,形成同業拆借市場。198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商業匯票承兌業務,並允許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貼現,票據市場初步形成。1991年,全國證券交易報價系統試運行國債回購協議交易,此後經整頓,回購協議市場出現了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的分離。
相比於貨幣市場,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加迅速。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首先體現在證券市場。1981年,我國開始發行國庫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正式營運。2000年,中國證監會發布並實施了證券發行上市核准制度。
與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相伴,我國基金市場的發展也十分迅速。199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淄博鄉鎮投資基金開始運行,並與1993年開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我國首隻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資基金。1997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辦法》。為此,人們又習慣把1998年開始設立的基金稱為「新基金」。自1998年起,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試點開始,在發行「新基金」的同時,對「老基金」進行清理規范工作。「新基金」中,最早的兩只封閉式基金是1998年3月設立的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最早的開放式基金是2001年9月設立的華安創新基金。
1994年年初,我國取消了外匯額度管制,實行了結售匯制度,實現了匯率並軌。1996年4 月,銀行間外匯市場正式運行,並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996年12月,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匯率形成機制再次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近年來,我國黃金市場發展十分迅速。
四、金融市場的新趨勢(應用,重點)
隨著科技發展和金融創新的加劇,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
(一)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是指把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如金融機構的長期固定利率貸款、企業的應收賬款等,通過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的集中及重新組合,以這些資產做抵押發行證券,以實現相關債權的流動化。
資產證券化的最主要特點,是將原來不具有流動性的融資形式變成流動性的市場性融資。資產證券化主要有三大積極作用:首先,對投資者來說,資產證券化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投資產品,能夠使其投資組合更加豐富;其次,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資產證券化可以改善資金周轉效率,規避風險,增加收入;再次,資產證券化能夠增加市場的活力。但是,資產證券化也帶了巨大的風險。資產證券化並沒有消除原有資產的固有風險,只是將風險分散或者轉移給其他機構或投資者而已。
(二)金融自由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這些國家開始逐漸放鬆金融管制,甚至將一些管製取消。金融自由化浪潮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經濟自由主義思潮興起的結果,也有金融創新的推動,也有資產證券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響。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減少甚至取消國與國之間對金融機構活動范圍的限制,國家之間相互開放本國的金融市場;二是放鬆外匯管制,使資本流動更加便利;三是放鬆對金融機構的限制,逐漸允許混業經營;四是利率市場化;五是鼓勵金融創新,支持新金融工具的交易。
金融自由化,導致了金融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促進了金融業經營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金融自由化也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增大了金融監管當局的工作難度。
(三)金融全球化
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漸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金融全球化,既包括市場交易的全球化,也包括市場參與者的全球化。不論是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還是外匯市場,其金融交易的范圍都逐漸擴展到世界市場的范圍。而且市場參與者也更加豐富,不但有大銀行和各國政府,也有普通的金融企業和私人投資者,國際金融交易的准入門檻也越來越低。
金融全球化促進了國際資本的流動,給投資者帶來更加豐富的投資機會,有利於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然而,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監管變得十分困難,更使得各國金融市場的聯系變得密不可分,一旦某國金融市場出現問題,危機便會很快地傳導至世界范圍。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本來僅是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正是由於金融全球化,危機很快地席捲全球。
(四)金融工程化
金融工程,指用工程學的思維和工程技術來思考金融問題,是一種對金融問題的創造性解決方式。數學建模、模擬模擬、網路圖解,都是金融工程的典型運用。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運用,是金融工程得以發展的重要保證。金融工程,是高科技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它能夠帶動金融創新,最終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
第二節金融市場的分類
主要內容:
(一)按交易標的物劃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
(二)按交易對象的交割方式劃分:即期交易市場;遠期交易市場。
(三)按交易對象是否依賴於其他金融要素劃分:原生金融市場;衍生金融市場。
(四)按交易對象是否新發行劃分:初級市場;次級市場。
(五)按融資方式劃分:直接融資市場;間接融資市場。
(六)按價格形成機制劃分:競價市場;議價市場。
(七)按交易場所劃分:有形市場;無形市場。
(八)按地域范圍劃分:國內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
一、按交易標的物劃分
按照金融市場交易標的物劃分是金融市場最為常見的劃分方法。按照這一劃分方法,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
(一)貨幣市場(概念,重點)
貨幣市場又名短期金融市場、短期資金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也即作為交易對象的金融資產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場。該市場所容納的金融工具,主要是短期信用工具。從資金需求上講,它滿足了籌資者的短期資金需求:從資金供給上講,它滿足了閑置資金投資的要求。相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貨幣市場具有期限短、交易量大、流動性強、風險小、電子化程度高和公開性強等特點。
貨幣市場主要包括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回購市場和貨幣市場基金等。此外,短期政府債券、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短期信用工具的買賣,以及央行票據市場和短期銀行貸款也屬於貨幣市場的業務范圍。
回購市場是指通過回購協議進行短期資金融通交易的市場。(概念,重點)所謂回購協議,是指在出售證券的同時,和證券的購買商簽訂協議,約定在一定期限後按原定價格或約定價格購回所買證券,從而獲得即時可用資金的一種交易行為。從本質上講,回購協議是一種抵押貸款,證券就是這類貸款的抵押品。回購協議市場一般沒有集中的有形交易場所,交易多以電訊方式進行。大多數交易由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直接進行,但也有少數交易通過市場專營商進行。回購協議中的證券交付一般不採用實物交付的方式,特別是在期限較短的回購協議中。
貨幣市場基金是以貨幣市場金融工具為投資對象的一類基金產品。因此,貨幣市場基金雖然是一類基金,但這類基金交易的市場同樣具有貨幣市場的性質。與其他類型基金相比,貨幣市場基金具有風險低、流動性好的特點。貨幣市場基金是厭惡風險、對資產流動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投資者進行短期投資的理想工具,或暫時存放現金的理想場所。相對於直接購買貨幣市場上的產品來說,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門檻更低,因此,貨幣市場基金為普通投資者進入貨幣市場提供了重要通道。
㈤ 國債的最基本功能是
國債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保值性和增值性。購買國債是穩賺不賠的
㈥ 簡述國債的功能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6)國債市場的功能自考擴展閱讀:
購買國債注意事項:
1、盡量早買。國債的發行期限長達10天,每次國債開售之後都會比較搶手,尤其是國有大行網點都會排起長隊,所以大家不要拖到後面幾天買,最好在前一兩天去買。今年3月10日是周六,除了大爺大媽之外,一些上班族也有時間去網點購買了,所以預計會比較火熱。
2、只能銀行櫃台購買,不能在網上買。老百姓平常買的國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憑證式國債,只能在銀行櫃台購買,一種是電子式國債,既可以在銀行櫃台購買,也可以在網上銀行購買。本次發行的是憑證式國債,只能在銀行櫃台購買,大家要持身份證至銀行網點辦理。
3、去中小銀行購買。很多人以為國債只能在國有銀行購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實大家搞錯了,很多中小銀行也可以購買,包括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每家銀行分配的額度不同,小銀行由於不太受關注,所以更好買一些,完全沒必要去國有大行搶購。
㈦ 國債市場的功能
國債市場的功能
1,籌資功能
為國家財政籌集資金彌補財政赤字是國債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國債市場產生的根本性原因。從世界各國國債市場的發展歷史看,國債市場的規模與國家財政赤字的發生與擴大具有密切的關系。國家財政彌補赤字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增稅。增稅會影響民間投資支出和消費支出的增長,對國家長期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二是增發貨幣,由國家財政直接向中央銀行透支或借款,其後果是易於造成貨幣貶值,因此許多國家都已放棄使用這種方式。三是發行國債。與前兩種方式相比,發行國債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國債具有償還性,雖然在發債期間財政從民間拿走了資金,減少了民間當期投資和消費支出,但是這只是推遲了這部分投資與消費的支出時間,就國債購買者來講,用於購買國債的這部分支付能力只是一段時間內的讓渡而已,其總支付能力並未改變。二是國債的發行沒有強制性,它給購買者提供了資產選擇的機會,購買多長期限,多少數量的國債完全由購買者根據資金狀況自主決定。從增加財政收入的角度看,增稅是將納稅人的一部分所得轉移給了財政當局,在數量上表現為當期財政收入增加,納稅人所支配的資金減少。發行國債也表現為當期財政收入增加,購買者可支配資金減少。但是稅收是強制性的減少納稅人的可支配資金,可能是以納稅人犧牲一部分必要的投資與消費為代價的。發行國債則沒有這種強制性,因此它轉移的這部分資金基本上是屬於購買者的一部分閑置或沉澱的資金,不僅不會影響購買者的必要支出,而且會使整個社會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鑒於以上優勢,許多國家都把發行國債作為彌補赤字的重要手段。在現代社會,財政赤字並非意味著僅僅是國家財政消費性開支增長,政府通過擴大赤字擴大財政生產性投資,改善社會投資結構和投資環境,在經濟衰退時期,可以有效地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成為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方式之一,而國債市場則可以保證財政政策的實施。
2,調節功能
國債的調節功能是隨著國債市場與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演變而發展和完善起來的,並且其重要性日漸增強。國債的調節功能表現在兩個方面:
1.調節預算年度內財政收支不平衡。這種調節是因財政收支的特點決定的。財政收入主要由稅收構成,稅收收入在時間上、數量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財政支出的時間與數量常常與財政收入獲得的時間與數量不一致,這種不一致可以通過發行短期國債來調節,財政根據收支狀況確定短期國債發行時間、期限、數量,滿足預算年度內的財政支出需要。
2.通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調節貨幣流通。這種功能是國債市場的一個派生功能,隨著央行對貨幣流通調節方式的改變和調節力度的加強,這種功能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容忽視。在央行的諸多貨幣政策工具中,公開市場操作與其他工具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公開市場操作的主動權由央行控制,買賣時間和規模完全由央行決定;其次,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大規模進行也可以是微調;第三,公開市場操作可以連續進行;第四,公開市場操作靈活性強,央行既可買進也可賣出,便於調整;第五,公開市場操作作用迅速。公開市場業務的上述優勢使得許多國家中央銀行已經把公開市場操作作為一種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而經常使用。央行施行公開市場操作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要確定以什麼證券來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由於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目的是為了調節基礎貨幣量而不是賺取買賣差價,因此在選擇買賣對象時就必須要考慮以下因素:首<--分頁91doc.com-->先這種證券必須要有充足的市場存量,以便央行對其所進行的買賣能夠起到影響基礎貨幣的作用,同時這種證券要有較強的流動性,使央行操作能夠迅速進行,再有就是這種證券的交易價格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樣才不致於由於央行的操作而引起價格劇烈波動,引發市場投機活動,加大央行操作的成本。而金融市場上能夠較好地滿足上述條件的有價證券就是短期國債。因為短期國債的發行量是由財政主動控制的,財政可以根據公開市場操作的需要發行足夠的國債,同時,國債是一種零風險債券,償還期限在一年以內,這使它具有了極高的流動性,而其交易價格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國債也就成為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首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