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融資 > 發行15500億特別國債

發行15500億特別國債

發布時間:2021-07-25 01:29:01

A. 什麼是特別國債這次是怎麼發行

財政部購買外匯發行的特別國債,在本質上不同於普通國債。財政部為購買外匯發行的國債不是對預算赤字的融資,而是有等值的外匯資產相對應,而且這部分資產屬於金融資產,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同時,與普通國債籌集的資金使用不同,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購買的外匯資金以提高收益為主要目標。
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發行的特別國債,將被用來購買大約兩千億美元的外匯,作為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來源。發行的方式將是10年期以上的可流通記帳式國債,票面利率根據市場情況靈活決定。

B. 有誰知道「中信投資中國有限公司」

那位不知道的請不要亂說,現在很多騙子公司起的名字都很接近知名大公司的名字來迷惑不明真相的群眾上當,雖然不了解你說的那個公司,但是提醒你對這類公司最好多多提防下,附中投的簡介。
「中投」是金融投資界及相關聯行業人士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簡稱,有時也簡稱為「中投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設立的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的國有獨資公司。中國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15500億元人民幣,購買了相當於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中投公司的注冊資本金。

C. 購買抗疫特別國債100萬,利息是百分之2.5一年多少錢

一年2.5萬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100萬×0.025×1=2.5。

「與僅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儲蓄國債不同,抗疫特別國債為記賬式國債,利率通過國債承銷團成員招投標確定,隨行就市。目前,5年、7年、10年期記賬式國債收益率約為2.5%、2.8%、2.8%。」該負責人說,「同時,抗疫特別國債不可提前兌取,可在二級市場交易,交易價格根據市場情況波動,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近年來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第一次是在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籌集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第二次是在2007年,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資本金。

(3)發行15500億特別國債擴展閱讀

對於特別抗疫國債用途,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6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於有一定的資產收益保障的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財政貼息、減免租金補貼等。

同時,「各地可以在抗疫特別國債分配的額度內,按照一定的比例預留機動資金,解決基層特殊困難的急需資金需求。」許宏才表示。

為此,財政部建立了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財政資金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時間全部下達市縣,有效發揮直達資金對「六保」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

D. 12月27日發行特別國債的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告

2007年第44號

根據國家國債發行的有關規定,財政部決定發行2007年特別國債(八期)(以下簡稱本期國債),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本期國債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試點商業銀行櫃檯面向社會各類投資者發行。試點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全國已經開通國債櫃台交易系統的分支機構(以下簡稱試點銀行)。
二、本期國債計劃發行263.5億元,實際發行面值金額為263.18億元。
三、本期國債期限10年,經投標確定的票面年利率為4.41%,2007年12月17日開始發行並計息,12月20日發行結束,12月24日起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試點銀行櫃台上市交易。本期國債交易方式為現券買賣和回購,試點銀行櫃台為現券買賣。通過試點銀行櫃台購買的本期國債,可以在債權託管銀行質押貸款,具體辦法由各試點銀行制訂。
四、本期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每半年付息一次,利息支付日為每年6月17日、12月17日(節假日順延,下同),2017年12月17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五、本期國債在2007年12月17日至12月20日的發行期內,採取簽訂分銷合同和試點銀行櫃台銷售的方式分銷,分銷對象為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試點銀行開立債券賬戶的各類投資者。通過試點銀行櫃台發售部分的分銷價格區間為每百元面值99.80元-100.20元,其他分銷部分由承銷機構根據市場情況自定價格。
本期國債發行結束後,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共籌集資金15500億元。
特此公告。

E. 請簡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現階段的綜合應用

現階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幾個問題

摘要:本文分析了宏觀間接調控所主要依仗的財政、貨幣兩大政策的異同及協調配合的必要性,提出財政政策側重於調結構和貨幣政策側重於調總量的分工,並具體討論了在國債、財政存款、外匯儲備等「結合部」領域的合理協調,最後強調了優化我國兩大政策協調配合所應注重的制度建設問題。

關鍵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政策協調,宏觀調控

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以間接調控為基本特徵,即政府調控主體主要通過政策手段把經濟參數附加到市場上多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信號上,進而調節、引導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行為。間接調控所依仗的主要政策手段,便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這兩大宏觀調控政策共同服務於宏觀調控的總目標,但分工而互補,需要相互協調配合,促使經濟運行趨於總量均衡和結構優化的理想狀態。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和融入「全球化」的進程,經濟運行的復雜程度大大提高了,財政、貨幣政策加強協調配合的必要性和復雜性也顯著增加。本文試基於對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問題的思考,提出幾點基本認識,以期就教於各方。

一、財政、貨幣政策的一致性、差異性和協調配合的必要性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具有緊密的聯系,這種緊密聯系從根本上說植根於雙方政策調控最終目標的一致性。兩大政策調控的著眼點,都是針對社會供需總量與結構在資金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有悖於貨幣流通穩定和市場供求協調正常運行狀態的各種問題;兩大政策調控的歸宿,都是力求社會供需在動態過程中達到總量的平衡和結構的優化,從而使經濟盡可能實現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兩大政策的緊密聯系還來源於雙方政策手段的互補性以及政策傳導機制的互動性,一方的政策調控過程,通常都需要對方的政策手段或機制發揮其特長來加以配合策應,經濟學理論對此可以做出很好的闡釋(如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從社會總資金的運動來看,財政政策對資金運動的影響和貨幣政策對資金運動的影響,相互間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和連鎖反應,各自的政策實施及其變動,必然要牽動對方,產生協調配合的客觀要求。

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存在緊密聯系的同時,又由於各自在經濟體系中所側重的不同領域和具備的不同作用,而具有一系列的差異性特徵。

首先,調節的范圍不同。財政收支及其政策體現政府職能的各個方面,其調節范圍不僅限於經濟領域,也涉及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貨幣政策主要處理商業性金融系統功能邊界內的事務,其調節范圍基本上限於經濟領域(當然,可以由經濟領域間接傳導到其他領域)。

其次,調節的側重點不同。雖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對總量與結構發生調節作用,但財政政策相對於貨幣政策而言帶有更為強烈的結構特徵,因為財政收入按不同項目與不同規定來組織,可以直接調節不同地區、部門、企業及個人的收入水平,財政支出按資金性質與用途來安排,可以直接調節產業結構、部門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的各個方面;財政政策對總量的調節,則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數作用影響社會總資金運動的全局。反之,貨幣政策相對財政政策而言帶有更為鮮明的總量特徵,因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切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都要表現為有支付能力的貨幣購買力,中央銀行作為唯一能夠直接管理全社會貨幣供應總量的部門,正是運用貨幣政策對之加以調控;同時,商業性金融信貸自身的市場化經營原則要求銀根松緊的變化大體一視同仁地覆蓋其全部資金運動,貸款差別利率等旨在區別對待不同產業、行業、企業、項目等以調節結構的手段,只能在比較有限的范圍內實行和發揮作用,並將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而日趨有限。宏觀經濟政策的特定目標,可歸納為經濟增長、資源優化配置、穩定物價、充分就業、反周期波動、收入公平分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等方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固然都服務於這一系列目標,但由於上述側重點的不同,各自對於不同目標的作用,便有所區別。比如,在產業結構合理化、收入公平分配方面,財政支出政策與稅收政策的重要性居先;在穩定物價方面,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則排在首位。

第三,調節的手段不同。財政政策所依靠的手段,主要有稅收、預算支出、公債、財政補貼、貼息等,貨幣政策所憑借的手段,則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以及貸款安排等。

第四,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功能空間不同。例如,人們可以把貨幣政策比作一根拴在經濟之車上面的繩子,認為當經濟向上步入通貨膨脹時,它可以拉住其別走太遠,但當經濟處於通貨緊縮而無力向上爬坡時,它卻無法推動。這種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不同經濟運行狀況下,貨幣政策作用效果的差異。一般而言,貨幣政策長於應對通貨膨脹階段的問題,而財政政策在應對內需不足、解決通貨緊縮階段的問題時更具優勢。我國1998—2002年間政策實踐中的調控效應,與凱恩斯理論中關於蕭條階段財政政策更具有效性的認識是相吻合的。

第五,兩大政策所調控的資金所遵循的經濟運行機理不同。貨幣政策調控下的商業性金融資金是按照追求微觀直接效益(利潤)目標的市場原則展開競爭的,只願意「錦上添花」,即按照商業化原則投向盡可能高收益、低風險的領域和狀態良好的企業,這對於商業性金融而言是合理的、無可厚非的。與此不同,財政政策下的資金運作在承認市場一般原則的前提下,可以並且應該超越微觀直接效益的眼界而注重追求長遠、綜合、宏觀、社會的效益,財政政策可以和必須在關注基本民生、施行「雪中送炭」式的支持扶助和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最後,政策的時差與調節的時滯不同。政策時差,是指決策機關從認識到需要改變政策,到實際上實行新的政策所需的時間。一般而言,在財政政策的制定與修訂必須經過立法機關審議、批准這樣一整套程序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的時差較長;而貨幣政策由於通常是由具備較強獨立性的中央銀行的人數不多的高級決策層所制定,其時差較短。調節時滯,是指政策從其調節動作的發生到調節效果的顯現所需的時間。一般而言,財政政策由於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運用某些強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時滯較短;而貨幣政策則由於通常完全依靠間接手段作用於調節對象,其時滯長於財政政策。

正是由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相互聯系,同時又存在一系列不同特點和側重點,因此,在宏觀調控中,兩者必須緊密配合,取長補短。

二、現階段我國財政、貨幣政策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

現階段進一步加強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緊迫性,源於我國改革開放新階段的客觀要求以及經濟發展運行的實際狀況。

我國加入WTO以後,無論是進出口規模,還是跨境資本流動規模都出現了迅猛增強,國民經濟融入全球化的進程迅速加快,國內外經濟運行的關聯度和互動性大大增加,宏觀調控既要考慮外部沖擊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又要考慮本國政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及其反饋作用情況。同時,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彈性不斷提高,匯率浮動為經濟主體帶來更多交易靈活性、便利度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調控成本。因此,宏觀調控任務的復雜性顯著增加,要求兩大政策在更廣泛的領域達成共識,在更為復雜的環境下,對更為復雜的政策事項作出及時、合理的相互配合。

同時,我國財政領域和金融領域的變革和創新都正向縱深推進,其最終目標都是通過體制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這在本質上有利於促進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但是,改革的過程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階段性的脫節、紊亂和矛盾,影響政策配合的有效性,為盡可能避免或減少這些問題,加強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國內經濟形勢而言,2003年以後,經濟運行出現了通貨膨脹的隱憂,2007年下半年以來,通貨膨脹壓力顯著增加。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安排由「雙穩健」轉變為「一穩一緊」,這種新的組合模式也對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形勢和國際競爭環境下,我國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進行結構優化調整,宏觀調控在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方面的任務都很嚴峻,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僅要在各自的調控領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還要加強協調配合,發揮調控的互補和聯動效果,而避免相互掣肘和抵消。

三、當前財政、貨幣政策在協調配合中的角色側重

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和地區差異顯著的特點,決定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結構變動因素特別強烈,問題十分突出,涉及總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等諸多領域的矛盾,而且在開放程度日益提高的環境中,這些結構性問題更容易傳遞總量問題,例如,在總需求結構中,消費需求比例偏低是導致出口壓力大的重要原因,而出口快速增長又是誘發流動性過剩以及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我國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趕超性質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等,不允許我們坐等由漫長的平均利潤率形成過程和調節資源配置過程來解決結構問題。因此,必須清醒地看到政府在現代化過程中通過國家干預促進結構優化的責任,在大力推進市場取向改革的同時,努力提高決策水平,積極而有分寸地把握好調節結構方面的工作。對此,財政收支可以成為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財政政策可以積極發揮其結構調整功能的優勢,以區別對待的方式,通過調整財政收支的流向和流量,達到促進結構優化的效果。另一方面,貨幣政策調控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宜實施過多差別性的調控措施,因此,兩大政策在我國結構優化調控方面的協調配合,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近期,財政政策的重點是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較大幅度增加在社會保障、教育、衛生、住房保障、生態保護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支出,同時積極探索有關稅制改革和推進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

在總量方面,目前我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避免經濟過熱和防止明顯的通貨膨脹,由於貨幣政策對於總量調控的功能更為顯著,效果更為直接,尤其長於通貨膨脹時期的總量緊縮,所以,貨幣政策應在當前擔任總量調控的主力。而財政政策的總量調控效果具有間接性,並且我國財政政策需要在較長時期內承載優化結構和為改革提供財力保障的歷史任務,不到非常時期,不宜實施過分緊縮的財政政策,因此,近期在緊縮總量的調控方面應以貨幣政策「從緊」為主導,財政政策發揮適當配合作用,使其在總需求調控方面的影響盡量保持中性,並在增加有效供給方面更多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四、關注財政、貨幣政策調控的結合部,加強重點領域的合理協調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過程中雖然覆蓋不同領域,使用著不同的政策工具,但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又在某些領域存在天然的結合點,例如國債和財政國庫存款領域,而在有些特定領域,通過政策制定者的主動設計,也會成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結合部,例如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購買超額儲備的外匯建立主權基金。

(一)國債領域

國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一個最基本的結合部。國債可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從另一個角度看,其規模的擴大或者縮小,正是財政政策實現擴張或緊縮效果的一個重要工具,而國債進入二級市場之後,由於其低風險和高流動性,則成為中央銀行通過回購或逆回購方式以回收或投放基礎貨幣的重要載體。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通常需要國債具有一定的余額和足夠數量的中短期債券。但目前我國國債發行中短期國債發行存量不足,這為貨幣政策的公開市場操作帶來了一定製約,因此,2003年之後,央行為避免通貨膨脹,大規模發行央行票據對基礎貨幣投放量進行對沖,央行票據已成為貨幣市場的主體交易品種,也成為中央銀行回收流動性的主要手段,比較而言,通過國債回購回收流動性的操作手法應用不多。但是,央行票據的發行存在一定的成本,而且也存在「借新債還舊債」的現象,可用於沖銷流動性的空間逐步縮小,從長期來看,通過央行票據回收流動性的沖銷政策「獨木難支」,有必要加強國債品種的配合。

2007年下半年,財政部發行了15500億元左右的特別國債用於購買國家外匯儲備中的一部分超額儲備,人民銀行通過商業銀行買入這些特別國債,增加了人民銀行持有的國債數額,為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提供了載體,目前,人民銀行已經開始用這些特別國債作為質押通過正回購業務回收流動性,從而降低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成本。這一舉措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國債這個結合點上進行合理協調配合的創新性做法,為貨幣政策進行緊縮調控提供了新工具。

但是,在國債這一結合部上,也還有可能出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左的現象,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需要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原則上說,對於財政政策而言,在經濟蕭條時,可以通過增加國債發行、擴大政府支出的方式實現經濟的擴張,而在經濟過熱時,則需要減少國債的發行,減少政府支出緊縮經濟。但是,我國現階段在趨於過熱的情況下,央行要回收流動性卻需要更多的國債作為載體,這就帶來了一定的矛盾。當然,由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本身的特點不同,其松緊配合的方式多種多樣,同時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時候較少,因此,我國現在可以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自不同的松緊,來形成最佳配合來緩解國債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協調,也包括今後探索在已有的國債「余額管理」制度框架下更多發行短期國債的辦法。

(二)財政存款領域

財政存款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方面的另一個重要結合點。我國財政存款的數額由於季節性因素出現明顯波動特點,會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操作帶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在中央銀行的政府存款出現了逐年攀升態勢,同時,財政存款規模變化的明顯特徵是前11個月存款余額基本上是增加趨勢,而在每年的12月份會出現大幅度下降。中央銀行在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時需要根據財政存款的季節性變化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復雜性和難度。

現階段我國財政存款的大幅增加也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的階段性特點有關。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於提高財政收支規范性、增強財政收支透明度實施全程監督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方針繼續深化過程中,不斷減少在途資金和單位滯存資金,使國庫庫底資金和財政存款規模走高。在「國庫現金管理」尚很幼稚而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階段內,這一矛盾會較為突出。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預算制度以及國債發行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財政存款的較大波動問題會逐步得到緩解,國庫現金管理的發展,也會使國庫存款數量平均規模降低。但是,財政收支的不一致性是一直存在的,這意味著財政存款規模隨著季節性因素而變化的特點在相當長時期內仍然會存在,因此,有必要積極探索相應的緩沖機制,合理明確財政部與中央銀行在國庫資金收支管理中的有關職責,發展財政、央行的動態協調機制,逐步提高國庫現金管理業務水平,在加強與稅收部門、非稅收入部門、主要政府支出部門、整個銀行系統的合作與預測信息交流的基礎上,提高國庫現金流的預測水平,使得國庫在滿足財政日常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積極穩妥拿出超庫底資金部分進行安全投資,並提前消化財政存款余額大幅波動對貨幣供應量帶來的壓力。

(三)外匯儲備領域.近年來,隨著我國貿易順差的不斷增長,外匯儲備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通過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方式,並已經超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央銀行要使用大量的政策工具來對沖。這種被動式的貨幣投放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操作增大了難度。與此同時,外匯儲備資產變動的不可控性與波動性也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構成了較大的干擾。

2007年,15500億元特別國債的用途是購買部分外匯,並通過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投資運作。這種做法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外匯存量儲備資產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是對目前我國推行的「藏匯於國」或者說是藏匯於央行的結售匯制的一種突破,可配合外匯體制改革,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做法明顯降低了超額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調控的干擾程度和運行壓力,有利於在總體上降低宏觀調控的成本,提高其有效性。

但值得關注的是,通過發行特別國債降低外匯儲備的方式是受制約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這種協調配合的操作空間也是有限度的,不能期望僅僅通過這一種方式持續地解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給貨幣政策帶來的壓力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雙順差」的國際收支格局仍將持續,因此,目前需要繼續對外匯儲備與貨幣政策調控之間的緩沖機制進行探索和完善,逐步改革外匯結售匯體制,探討藏匯於國家結合藏匯於企業、藏匯於居民等制度安排的可行性與具體路徑,研究解決債權性外匯儲備與債務性外匯儲備分類管理等問題的對策措施,以減輕外匯儲備變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和提高財政、貨幣政策配合及其宏觀調控的水平。

五、優化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所應注重的制度建設邏輯

總體來看,近年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取得了諸多進展,特別是在兩大政策的結合部實施了一些頗具創新性的措施安排,對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平穩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相對於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仍存在著較大的改善空間。為了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維護我國在開放條件下的經濟利益,兩大政策需要在協調配合的各領域求同存異,提高協調配合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開拓協調配合的廣度和深度。筆者認為,在優化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過程中,應遵循和注重的基本內在邏輯是制度建設導向的,而非只是解決技術性磋商層面的問題。

首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政府最重要的兩大宏觀經濟政策,其本質上具有經濟運行共同目標決定的協調要求。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又都要服從和服務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戰略任務。因此,在實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中,要從兩大政策的共同目標出發,探索它們進行協調配合的長效運行框架,和優化具體協調方式與手段的制度安排,避免簡單地「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即不局限於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具體的短期效果,重在探索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宏大目標的實現、中長期制度性框架和各種機制安排。我國作為一個轉軌中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運行中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常有著復雜的體制性和制度性根源,在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方面也是如此,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自身存在的傳導機制不通暢、體制改革不到位等問題也會制約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因此,要尊重經濟規律,重視微觀傳導機制的構建和其他應配套進行的制度變革,在逐步實現財政體制、金融體制的改革目標的基礎上,優化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制度、機制和措施安排。從長期看,制度建設是最重要的。

其次,兩大政策及其實施系統自身的完善程度對於優化兩者協調配合狀況具有基礎條件的意義,同時,由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者協調配合狀況又反過來影響它們各自的有效性,因此,兩大政策的自身完善與兩者協調配合狀況的優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具體工作層面上的表現必然是較為復雜、靈活和帶有執行者個人風格色彩的,在多因素的復雜而有彈性空間的協調、選擇方面,財政部、央行雙方工作人員的素質、熟悉程度和工作層溝通、認可程度,無疑將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值得培養和保持的。但從全局看和從中長期看,最值得信賴和追求的,仍然是一套對於科學決策(政策設計)和合理選擇政策組合(協調配合)最具基本保障性的科學化、法治化導向的決策程序、協調機制和執行、修正程序與應急機制。

並不是很完整、准確,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F. 請問第一期國債,82年版的20元面值多少錢值多少錢

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現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個:徹底遠離股市!因為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這一政策使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的風險。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很可能使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近期中國股市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此外,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即將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會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們傳遞出的強烈政策調控語言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所有人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文章說,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 目前中國內地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哪裡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了,又擔心所謂股市泡沫問題,要閉門放狗咬人,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 文章斷言,中國證券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管理當局無能,也許還是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 附原文:反彈逃命後將迎來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 二、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大盤繼續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傳遞出的指向性意義,對內地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負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條消息進行分析和解讀。 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應該是反映內地滬深市場交易水平的一個標尺。管理層對於不開放境內投資者進場交易的原因解釋是:由於目前滬深證券市場是兩個完全分開獨立的交易市場,資金結算存在障礙,而且,目前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能夠更好地與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評論,這一政策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風險,因為,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完全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讓境內投資者處於束手無策地步。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將很可能造成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第二條消息是,保險系QDII細則將於中旬左右出台。如果處於牛市行情中,市場對這種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畢竟市場資金充沛人氣旺盛,而現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情況下出台這一消息會把利空作用放大。繼前次公布15500億特別國債發行事件央行負責人出面澄清後,市場反映似乎有緩和跡象,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傳遞出的強烈的政策調控語言就是,內場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而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麼,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而近期香港股市疊創歷史新高正是受到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傾斜的鼓舞。 雖然有人出來澄清特別國債不會對內地股市造成沖擊,屬於正常經濟手段。但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互通互連的,絕對不是割裂的兩個國度,說沒有影響顯然難以說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別國債不向普通投資者和企業發行,但向銀行發行,由於其利息水平高於儲蓄,銀行肯定會積極認購。該額度相當於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調整的0.5%,會不構成股市資金變相抽離?銀行接受儲蓄存款再放貸款,如果可放貸額度減少必然減少企業貸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資門檻提高,周轉困難,業務必然受到沖擊,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構成巨大打擊,另外,雖然清查銀行進入股市的資金已有公布,但還有多少是沒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參與市場的違規銀行資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個謎。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對股市會沒有影響? 對於推出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推託說由於內地兩市不能結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場交易更是滑稽。資本市場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層的第一要務,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國內資本市場沒有條件,你管理層應該進行完善,創造交易環境和條件呀。難道就任由話語權旁落?把刀柄交給別人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蔣介石抗戰中:「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對銀行(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稱之為大兒子)造成沖擊,不顧一切出台政策打壓股市(劉紀鵬稱之為小兒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稅的政策再次將管理層的短視行為暴露無疑,試問,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沒有經過精確測算,有沒有經過廣泛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有沒有經過合法的聽證和征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雞叫?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三拍」怪圈:一拍腦袋,就這么定,二拍胸脯,我負責;三拍大腿,又交學費了?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從這些鮮明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三公"原則下進行市場化博弈,這一基本的市場化條件似乎還離我們很遠。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管理層一直極力倡導的價值投資基礎又在哪裡能夠實現? 目前兩地市場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這不是逼良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麼? 還有管理層一直詬病的泡沫問題,泡沫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歸的H股更高達125倍,上市被機構再狂拉1倍,你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被迫參與搏傻買了你們發行的股票還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又閉門放狗咬人,這不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是什麼? 在股市真正出現大幅調整時,還在忽悠,說股市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上升格局。試問牛市存在的基礎還在么?無非是繼續穩住中小散戶,不要走,等我的大兒子安全撤退後,市場跌得面目全非時,一個輪回後,我再忽悠散戶進入這個陷井中.當狼來了的叫喊聲多了,你們認為還會有人相信?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這也許就是當局無能,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從91年開市至今,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以上海為例,1991年從100點起步,相應的指數復合增長到2005年還應該在998點嗎?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本人:當我們現在剛剛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當我們剛剛向銀行貸款買了房子,當我們在銀行剛剛存了點棺材本老婆本。突然這一切就象好夢一日游似的隨風飄過,一夜回到10年前. 試問中國的平苦大眾不炒股又怎麼能躲的過通貨膨脹這只政策老虎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很茫然!

G. 積極的財政政策及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具體是怎樣的含義

新華網北京7月4日電(記者 李延霞 王宇) 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由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議案。 這是針對流動性過剩問題,財政政策的又一次發力。 此前,提高印花稅、調整出口退稅等緩解流動性過剩的財政政策已紛紛登場。 貨幣政策「奮戰」流動性過剩 當前,流動性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所謂「流動性過剩」,通常指經濟層面資金充裕,銀行信貸投放沖動較強。在國際經濟失衡的背景下,中國國際收支近年來持續呈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外匯儲備持續攀升,導致出現流動性偏大。這一問題已波及經濟各個層面,並由此造成貿易摩擦增多、通脹壓力加大等問題。 針對流動性過剩問題,央行頻繁動用貨幣政策這一直接、靈活的宏觀調控手段,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利率、發行央行票據輪番上陣。 今年央行已先後5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2次加息。特別是5月18日,央行加大政策調控力度,同時調整了准備金率、利率和匯率,顯示了政府緩解流動性過剩的決心。 此外,央行於今年1月底重啟三年期央行票據,適時延長央行票據期限。央行票據發行力度也進一步加大,截至6月21日,今年累計發行的央行票據已超過2.5萬億元。 財政政策逐漸發力 在貨幣政策頻繁推出的同時,提高印花稅、調整出口退稅、國債發行等財政政策也正漸漸走向中國宏觀經濟的前台。 5月30日,財政部將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 6月18日,我國正式發布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 「這次政策調整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減少順差。」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曉華日前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專家認為,出口退稅的調整將對抑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流動性過剩起到積極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29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授權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可停徵或減征利息稅。 「這是一個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合起來的、很好的對經濟進行調控的辦法。」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員說。他指出,對利息稅的調整,直接指向流動性過剩問題,直接的效果和目的,就是回收流動性。 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由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議案。 「這有利於抑制貨幣流動性,緩解人民銀行對沖壓力。」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建峰認為,財政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可以從貨幣市場回籠貨幣,有助於減少央行對沖流動性的壓力,從而對當前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格局產生影響。 根治流動性過剩還需兩大政策「組合拳」 根治流動性過剩不能單靠央行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央行票據等各種貨幣政策手段雖然對流動性過剩起到一定的收縮作用,但在准備金率和利率屢次上調之後,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逐步縮小,這就需要財政政策及時跟上並對貨幣政策加以配合。 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矛盾。綜合運用金融、財稅等手段,引導和調控資金流動。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開會研究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取向和措施時也指出,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從緊,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 專家認為,我國流動性過剩的背後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在國內消費不足的情況下,過剩的生產能力必然要尋求外部需求平衡,從而導致巨額的貿易順差。因此,必須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才可以減少順差。 對此,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建議,中國要實行「分紅、收租、減稅」的財稅改革,分紅是指國企分紅,收租指要徵收資源稅,減稅就是要降低個人所得稅,或是提高社保投入,以此來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提高消費,降低儲蓄率。 作為國家宏觀調控兩大政策工具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有所長。今後在宏觀調控方面,我國將會更多地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組合拳」,使宏觀調控更加有效。

H. 2007年,2008年中國政府採取了什麼財政政策

我國從2005年開始實行穩健財政政策,200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07年中國將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雙減」,即適當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和財政赤字規模。從2005年中國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開始,穩健財政政策已實施兩年,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亦逐年縮減。2005年國債發行規模為800億元,比2004年減少300億元,2006年國債發行規模進一步減至600億元。

從2007年6月起, CPI連續3個月持續走高,信貸過度增長和股市投機,中國高投資回報率吸引大量國外資金流入,由此導致流動性過剩,內外經濟失衡; 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占款影響貨幣供應量.

此時的財政政策措施 如下:
為了減少貿易順差,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壓力,政府出台一系列的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稅收和政府買入與支出方式。
4月15日,取消或降低了部分鋼材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6月1日,對142項「兩高一資」產品調高或開征出口關稅;
7月1日,再次調整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針對逐漸升溫、投機氣氛濃厚的證券市場,財政部5月30日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千分之一上調為千分之三)。 並將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自8月15日起由20%調減為5%。

為了緩解流動性偏多、提高外匯經營收益,確保宏觀經濟穩定運行,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由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議案。

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08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進一步發揮財政的宏觀調控作用,並加強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努力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從2008年7月份起,CPI同比開始下降,股市持續下跌,經濟增長預期下滑, 出口增速明顯放緩,許多中小紡織服裝企業面臨困境,房地產市場開始下行,針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中央政府及時對宏觀調控政策進行調整,從2007年末的「雙防」轉變為2008年年中的「一保一防」(保增長,促發展),同時將前期執行的「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財政支出,採取結構性減稅政策,增加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鼓勵居民消費。

此時的財政政策措施如下:
2008年4月24日起, 財政部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0.3%調低至0.1%。
2008年8月1日起, 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 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
2008年9月1日起, 全國統一停止徵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
2008年9月19日起, 股票交易印花稅調整為單邊征稅
2008年10月9日起, 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I. 這是毛概的題

此次疫情也反映出系列問題,包括重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應急物資儲備和保障能力不足、綜合風險預警能力有待提高,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的「一案三制」--預案、體制、機制、法制在實踐中需要不斷修改和完善。在疫情防控外仍應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遵循「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精神,加大調節力度,防治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避免短期沖擊演變成趨勢化的傾向,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
1. 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歷次應對危機的沖擊中,各國政府和央行都開出不同的葯方,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一般是必然的選擇。相對於貨幣政策側重提供流動性,調整需求的特點,財政政策具有精準定向、時效性快、增加結構性供給的特點,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用創新方法打開收支空間,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財政政策應普惠性與精準性雙管齊下。一是中央部門籌集資金,統籌用於疫情防控、增加疫情防控支出,對疫情嚴重地區中小微企業、防疫相關研發機構及企業進行補貼。重點支持一些行業復工復產,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難關。二是積極擴大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券的發行,為有效抗擊疫情完善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籌集資本,地方應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盡快形成有效的投資。無論是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我國發行2700億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還是2007年應對次貸危機沖擊,中國發行15500億特別國債購買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特別國債的發行對於應對危機,促進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穩定市場和增長都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三是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向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傾斜,確保基本民生。四是加大減稅力度,對於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可用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金額降低所得稅,減少捐贈人或企業的相關稅費,鼓勵承擔社會責任;五是降低社保繳稅率,降低企業負擔。
貨幣政策方面要更加適度靈活,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保障市場流動性充裕,利用結構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困難行業發展,降低融資資金成本。除定向降准、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要加大力度外,還要加大中小微企業發放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力度。貨幣政策持續助力企業信用環境修復,在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等基本面情況下,有必要對存款基準利率進行適時適度調整,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維護企業穩定經營。鼓勵對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確保市場流動性。支持政策性銀行對製造業中的中小型企業、外貿中小微企業,還有春耕備耕等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考慮到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避免房地產資金鏈斷裂導致的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的傳導機制,要調整房地產信貸相關政策,地方政府也需要給予相關的配套支持。另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綠色通道,設計專項債券,匹配企業恢復經營的現金流期限結構,幫助其度過困難時期。
2. 金融應發揮「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2020年,貨幣信貸政策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社融規模會明顯增加,預計一季度、二季度金融同比增長接近8%。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可加強信貸支持,包括增加信貸投放、發放專項貸款,降低餐飲、旅遊等困難行業企業以及口罩、葯品生產研發等防疫所需相關行業企業貸款利率。開啟疫情防控授信審批和跨境業務綠色通道,簡化購付匯業務,應急信貸審批實現當日上門、次日放款等。創新金融工具,例如中國銀行發行面值5億元人民幣的防疫專項同業存單,通過市場化手段籌集資金。政策性銀行應發揮自身特性,滿足疫情防控融資需要,推動專項貸款發放,降低貸款利率。銀行與專業投資機構應建立市場化長期性合作機制支持公共衛生服務醫療科技創新企業,政銀保聯動授信擔保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科技企業長期集合信貸機制。建立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銀行+徵信+擔保」的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新模式。建立銀行跟貸醫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緩釋資金池,完善投貸聯動創新機制。本次疫情暴露出金融機構治理體系亟需完善,金融機構應對重要業務系統建立應急預案,包括業務應急與技術應急,開發信息科技風險及重大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工具,各金融機構間也應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機制化的溝通渠道,通過跨機構、跨系統聯動性應急演練聯防聯控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重大黑天鵝事件。
3.保險支持防疫工作助力復工復產。保險企業可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保障;提高疫情防控期間人身保障,為醫護人員及患者、奮斗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提供疫情相關專項保險,提供綠色通道,加強各方面的保障,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和金融支持;創新保險產品服務,不僅可以面向企業推出新產品,還可以擴展保障責任或者開發專屬產品直接向個人贈送保險,助力地方企業復工復產。

J. 西方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那些值得我國借鑒

當前,流動性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所謂「流動性過剩」,通常指經濟層面資金充裕,銀行信貸投放沖動較強。在國際經濟失衡的背景下,中國國際收支近年來持續呈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外匯儲備持續攀升,導致出現流動性偏大。這一問題已波及經濟各個層面,並由此造成貿易摩擦增多、通脹壓力加大等問題。

針對流動性過剩問題,央行頻繁動用貨幣政策這一直接、靈活的宏觀調控手段,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利率、發行央行票據輪番上陣。

今年央行已先後5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2次加息。特別是5月18日,央行加大政策調控力度,同時調整了准備金率、利率和匯率,顯示了政府緩解流動性過剩的決心。

此外,央行於今年1月底重啟三年期央行票據,適時延長央行票據期限。央行票據發行力度也進一步加大,截至6月21日,今年累計發行的央行票據已超過2.5萬億元。

財政政策逐漸發力

在貨幣政策頻繁推出的同時,提高印花稅、調整出口退稅、國債發行等財政政策也正漸漸走向中國宏觀經濟的前台。

5月30日,財政部將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

6月18日,我國正式發布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

「這次政策調整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減少順差。」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曉華日前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專家認為,出口退稅的調整將對抑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流動性過剩起到積極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29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授權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可停徵或減征利息稅。

「這是一個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合起來的、很好的對經濟進行調控的辦法。」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員說。他指出,對利息稅的調整,直接指向流動性過剩問題,直接的效果和目的,就是回收流動性。

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由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議案。

「這有利於抑制貨幣流動性,緩解人民銀行對沖壓力。」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建峰認為,財政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可以從貨幣市場回籠貨幣,有助於減少央行對沖流動性的壓力,從而對當前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格局產生影響。

根治流動性過剩還需兩大政策「組合拳」

根治流動性過剩不能單靠央行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央行票據等各種貨幣政策手段雖然對流動性過剩起到一定的收縮作用,但在准備金率和利率屢次上調之後,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逐步縮小,這就需要財政政策及時跟上並對貨幣政策加以配合。

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矛盾。綜合運用金融、財稅等手段,引導和調控資金流動。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開會研究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取向和措施時也指出,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從緊,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

專家認為,我國流動性過剩的背後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在國內消費不足的情況下,過剩的生產能力必然要尋求外部需求平衡,從而導致巨額的貿易順差。因此,必須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才可以減少順差。

對此,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建議,中國要實行「分紅、收租、減稅」的財稅改革,分紅是指國企分紅,收租指要徵收資源稅,減稅就是要降低個人所得稅,或是提高社保投入,以此來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提高消費,降低儲蓄率。

作為國家宏觀調控兩大政策工具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有所長。今後在宏觀調控方面,我國將會更多地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組合拳」,使宏觀調控更加有效。

閱讀全文

與發行15500億特別國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