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受利空消息影響,債券收益率上升」
收益率上升是負面的,意味著以後融資成本會增加。利率必須跟著收益率上升,不然沒人會買新發行的債券。收益率上升意味著信用下滑,即債券發行人的償債風險提高,或者說一些高風險的股票、商品期貨等投資品的風險降低,收益超過固定收益類的債券,導致投資者拋售債券;拋售越多價格越低,其收益率就會上升。
債券的收益水平通常用到期收益率來衡量。到期收益率是指以特定價格購買債券並持有至到期日所能獲得的收益率。它是使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於債券購入價格的折現率。
⑵ 為什麼拋售債券會讓債券變的不值錢。
1、市場是多變的,也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一個理論可以應證所有市場變化,需要聯繫上下文要表達的意思來理解,拋售是有人賣有人買,就是把袋子里的國債放到另一個人的袋子里,而袋子重新裝入美元,不會使美元減少;拋售美國國債會引發國債價格下跌,同時使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會做空美元;同樣拋售美國國債,意味著資金會撤出美國,勢必會拋售美元換取其他貨幣避險。當然,結果並不是一定的,如果國債價格下跌到一定優勢,很多資金會再次進入美國市場,例如現在,既然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但是美元還是在走強,同時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接近零,還是有人買。大量發行國債會使其匯率下跌,是投資者擔心美國政府的赤字負擔過重,考慮到將來的還本付息的壓力,以及經濟危機使得財政收入的減少,將來勢必需要發行更多貨幣彌補,勢必使美元貶值,所以投資者會搶先賣出美元資產,造成美元匯率下跌。
2、外國投資者拋售國債後換成本幣,比如中國政府持有9000億美元國債,如果中國政府決定拋售並將所得美元換成RMB,則意味著市場上RMB的需求增加而美元的需求減少,美元對RMB的匯率就會降低.因此,不是拋售國債降低匯率,而是第二步換回本幣時會降低美元匯率.美國大量發行國債對匯率的影響比較復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大量發行國債會增加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減少貨幣的購買力,所以從長期看美元的匯率應該相應的貶值。
二、大量發行國債會提高利率,而利率提高意味著美元對許多短期資金增加了吸引力,可能引發游資進入美國,從而使美元升值。
三、國債是一種負債,負債過多,可能導致債權人對其還債能力的懷疑而減少投資和放貸,從而導致美元需求減少,美元匯率下跌。
四、增加國債可以刺激美國經濟,如果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則美元變得有吸引力,國外對美元的需求會大幅增加,美元匯率將上升。等等等所以如果說美國大量發行國債會使其匯率下跌,那主要是依據第一條,但實際上1、2、3、4等因素是同時存在的,或升或降要看具體情況。
⑶ 可轉債被暫停或終止上市,可轉債持有人能否隨時賣出手中的股票
可轉債和手中的股票無關,你是賣出還是不賣出都無關。
可轉債終止上市的,那一定是被贖回,因為如果沒有轉股就是債券。
謝謝你的提問
⑷ 我們拋出去的股票或債券是誰又接手了呢
你賣出去的原因有三個:1、你有更好的股票去投資2、你在這支股票上賺了很多,要兌現。3、你的這支股票賠了你很多錢,你要割肉。
別人買的原因有2個:1買股票的人覺得這只股票有利可圖才回買,2、買股票的人或許前期買了這只股票在虧損,繼續買進只是為了解套。
另外索羅斯有一個全錯理論,意思是當你買進股票的時候你就錯了。
⑸ 請問金融專家一個關於國債的問題
國債收益率大多數時候會被視為無風險收益率,當國債被拋售時,實際上是意味著國債收益率上升,原因在於債券價格與債券收益率成反比關系,同時也意味著企業融資成本也在上升,理由是若國債這種無風險收益率也能高於企業融資所支付的利率時,金融機構或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於國債,使得企業得不到融資資金,最嚴重後果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情況發生,倒致企業倒閉。國售被大量拋售會導致無風險收益率大幅飆升,同時也會影響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成本會影響企業正常運營,最終影響經濟。
至於第二個問題,英國經濟肯定會惡化,處理方式可能是命令英倫銀行(即英國央行)購入國債以維持市場穩定,通過一些對債權人的承諾以增加投資者對國債的投資信心。
⑹ 此次中國拋售日本國債意味著什麼
表明今年前七個月中國大幅增持日本國債只是一種短期行為。 這可能是中國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一種嘗試,也可能是為了化解歐洲債務危機的一個手段。
今年5月份歐洲債務危機曾經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主權債券拋售狂潮,多達1萬億美元的主權國債無人問津,而日元則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本周四日元兌換美元的匯率比價創下了15年新高。受需求狂熱推動,日本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創下7年來新低。
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共拋售了價值2.03萬億日元的日本短期國債,但卻買進了價值103億日元的長期國債。今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8月份日本經常項目收支盈餘為11,14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由於從亞洲其他地區的進口增加,盈餘額時隔1個月再度下滑。
出口減去進口所得的貿易收支盈餘為1959億日元,減少35.2%。出口總額增長16.5%至49,316億日元,進口總額增長20.5%至47,357億日元。旅遊、運輸等服務收支出現949億日元的逆差。反映海外投資獲得的利息、分紅等動向的所得收支盈餘為11,075億日元,增長4.4%。
不要太明感了,你我願見的事並沒有 中國這些所謂的「精英」一直在奉行「養光韜晦」的政策 竟然被人騎在脖子上也不會反抗的。。 例子多得是 黃海演習 美國航母都開來了。。 攻擊半徑據說可以達到首都了。。美越演習 接下來了的日美演習 中國天天填美國屁股也沒落個好 反而把第三世界國家老大的位置給丟了。。 想像以前咱們和朝鮮可是兄弟般的關系 你看現在呢? 中國的一在退讓 搞的一些小國都趕來欺負中國了。。 中古南沙都是中國的 可你看現在南沙中國佔多少? 哎 不說了 越說越生氣。。 恩 我是「憤青」 憤青怎麼了? 以前我們叫抗日青年,後來我們叫愛國人士,現在我們叫憤青
⑺ 我想知道一國的國債收益率繼續走高表示什麼意思或者說意味著什麼
1.債券收益率=利息/債券價格*100%,債券收益率和債券的價格呈反比。一國的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意味著投資者正在拋售這個國家的國債,以至於這個國家的國債價格大幅下降,使國債收益率走高。
2.拋售國債意味著投資者懷疑這個國家債務償還能力,同時利率也對企業的生產具有指導作用,走高的收益率提高企業投資的成本特別是以長期利率作為定價標準的投資行為的成本,同時還提高了財政赤字的利息負擔。
3.具體表現是,這個國家的匯率下降,所有資產價格都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的企業會破產,恐慌引發連鎖效應。
⑻ 拋售國債是什麼意思
拋售國債指賣商品的商家,銷售物品。資本家預料價格將跌或為壓低價格而大量賣出商品的行為。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 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8)可能預示著債券拋售暫停擴展閱讀:
增加國債可以刺激美國經濟,如果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則美元變得有吸引力,國外對美元的需求會大幅增加,美元匯率將上升。
大量發行國債會使其匯率下跌,是投資者擔心美國政府的赤字負擔過重,考慮到將來的還本付息的壓力,以及經濟危機使得財政收入的減少,將來勢必需要發行更多貨幣彌補,勢必使美元貶值,所以投資者會搶先賣出美元資產,造成美元匯率下跌。
大量發行國債會提高利率,而利率提高意味著美元對許多短期資金增加了吸引力,可能引發游資進入美國,從而使美元升值。
⑼ 什麼是「股債雙殺」為什麼近期股市和債市的表現都不太好
就是說股票和債券跌的都很厲害,按規律來講,股票漲的好,債券應該表現一般,要是債券漲的好,股票表現不怎麼好,但是2種表示都差,是很少見的,就叫股債雙殺
為了防控風險,國家一定要逼著銀行「去杠桿」,簡單來說就是控制銀行理財的規模。因此,銀行不得不把很多「委外」的資金拿回來,這在公募基金那裡就表現為大額贖回。比如我們觀察到,4月18日,鵬華弘達混合A(003142)的凈值大漲98.1%。4月19日,中融新經濟混合A(001387)的凈值大漲113.7%。公募基金單日凈值漲這么多顯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由機構的大額贖回造成的,這些機構很有可能就是銀行。
為什麼大額贖回會造成基金凈值大漲呢?
其實,我們在贖回基金的時候是需要繳納贖回費用的,這個贖回費里的很大一部分會被計入剩餘的基金資產。
為什麼要有這種設置呢?
大家可以想想,投資者贖回基金的時候,基金經理是不得不賣出資產來滿足贖回需求的。這種被迫的賣出很有可能會給所有投資者造成負面影響,為了補償其他投資者,贖回費的一部分被計入基金凈值,以此作為補償。如果贖回的金額很大,基金剩餘的規模很小,那麼計入資產的贖回費相對於剩餘的基金資產就會顯得很多,基金凈值就會出現暴漲。
銀行的「委外」資金大部分會投資於債券,同時也會投資一些股票類資產。拿回「委外」資金,相當於銀行被迫在資本市場拋售股票和債券,這會對股市和債市產生負面影響。從4月14日到4月24日,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4%,中證500指數下跌了7.2%。中證500指數用短短7個交易日就抹去了之前近3個月的漲幅。我們再來看看債券的走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月13日的3.3%上漲到4月24日的3.5%,上漲幅度達到17.7個BP。我們在債券投資的相關課程里說過,如果債券的收益率上升,這意味著債券的價格下跌。從總體債券市場來看,中債新綜合指數(凈價) 從4月13日的100.6,跌到4月24日的98.6,跌幅達到2.0%。
股票和債券同時出現下跌,就叫「股債雙殺」。為什麼說「股債雙殺」 這種現象比較少見呢。我們說過,股市在復甦期表現的最好,而債券則在衰退期表現的最好。簡單來說,如果經濟向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會加速,因此股市會表現的比較好;如果經濟下行,則債券會表現的比較好,因為一方面,投資者的風險偏高下降,更多的人希望用債券來避險,畢竟,債券的收益相對穩定。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不好,大家會預期貨幣政策放鬆。關於債券的課里我們說過,貨幣政策放鬆,比如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這些都會利好債券。
因此, 在正常情況下,股票和債券價格往往呈現出「蹺蹺板」效應。也就是說,如果股市表現的好,債市表現的就一般;如果股市表現的不好,債市表現的往往比較好。因此「股債雙殺」這種現象就顯得很奇葩。
一般來說,造成「股債雙殺」會有兩類原因:
第一類是經濟進入了滯漲期;
第二類是政策的變化導致機構投資者非理性拋售。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類原因。
為什麼滯漲期會引起「股債雙殺」呢?我們分析過,滯漲期的定義是經濟增長慢,同時通貨膨脹率高。這被稱作「經濟的癌症」,因為這樣的經濟狀況讓央行所有的調控政策都帶有「化療」的特徵。也就是說,央行的所有調控政策,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如果央行為了控制物價,收緊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壓低通貨膨脹率,但是也會讓本就羸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如果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放鬆貨幣政策,雖然可以拉動經濟,但是也會為高漲的物價火上澆油。
在2010-2011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就曾經面臨過滯漲期的窘境。2009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效應快速褪去之後,經濟出現減速。同時,通貨膨脹率突破了3%的警戒線,隨後一路上漲到6%左右。央行當時的選擇是放棄經濟,控制物價,在2010年10月20日開始加息。前後一共加息5次,總共加息幅度為1.25個百分點。連續的加息讓經濟雪上加霜,經濟增長率10%左右滑落到8%以下。不過好在通貨膨脹也隨之回落了,從6%回落到2%,重新回到警戒線以下。滯漲期就此結束。
我們還由此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在滯漲期,央行會優先控制物價,收緊貨幣政策。央行的行為會讓股票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進一步悲觀。同時,貨幣政策的收緊必然會帶來債券市場的調整,由此造成「股債雙殺」。從近期的宏觀數據看,通貨膨脹率並不高,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排除近期的「股債雙殺」是由滯漲期引起的這種可能。
近期「股債雙殺」的元兇,其實是銀行「去杠桿」造成的機構投資者非理性拋售。在股市裡,銀行的拋售行為除了產生了實實在在的賣出壓力以外,還產生了恐慌情緒。這種恐慌情緒誘發了其他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賣出行為,從而放大了對股市的負面影響。
⑽ 債權人把債券大規模賣掉對債務人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一般情況下沒什麼影響,只有債券存在特定條款或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產生影響。
債權人把債券大規模賣掉有可能是債權人急需用錢,也有可能是債務人自身財務狀況有問題,債權價值在下降,才使得債權人需要大規模賣掉債券,當然也有可能是系統風險。當然出現大規模的拋售會導致該債務人或發行人再在市場進行融資發債時,其發行成本會相應增加,但這大多數是來自發行人自身風險,在極端情況下是來自系統風險。
當然也有利用債券發行人面臨破產危機,債券持有人紛紛拋售債券,在這個時候買入這類債券的。幾年前的煙台萬華(即現在萬華化學),當時想兼並一間國外的面臨破產的公司,但該公司始終不怎麼妥協,後來經投行指點,在低價大量買入這面臨破產的公司發行在外的高級債券,由於這高級債券在債務重組中具有投票權,且當時煙台萬華在低價購入大量該高級債券,佔到該高級債券所發行的比例較高,使得其在投票中起到主導作用,最後也是因此最終成功兼並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