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地方政府債券,又稱地方債、市政債券,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採用的債務管理方式,它具有雙重創新特性:既是財政管理與債務管理制度的創新,也是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的創新。
又稱「市政債券」指由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其目的是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運用於修造公路、開辦學校、醫院等公共事業。地方債券最明顯的好處就是稅收方面的優惠,這是最主要特徵,也是最能吸引投資者的地方。地方債券一般在券面上載明固定的利息率,所以收入穩定,且一般而言地方債券信用都比較高。同政府公債一樣,地方債券的期限也分為長期、中期、短期3種,以便於投資者進行債券到期結構的搭配,確保完全和較高的收益水平。地方債券按照發行的部門及收益水平分為:普通責任債券、收益債券、工業收益債券及有限責任公債等。
② 什麼是政府債券
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券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投資者出具的,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利息證券。 主要有兩個作用: 一穩定金融市場,比如在通脹時流動性過剩,那就發行債券,回籠貨幣, 通緊時就反向操作二可能是政府為加強基礎建設,改善公共環境發生戰爭等,資金不足,只能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
③ 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三)
吳太平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礦業融資中心,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礦產勘查融資機制。其做法和經驗對建立完善我國商業性礦產勘查融資機制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的主要角色
主要包括三類:資金使用者、證券公司和投資者,他們在礦產勘查資本市場上發揮著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資金使用者
可以劃分為探礦人、小公司和大公司3類。2001年加拿大有553個礦產勘查項目經營者,勘查資金支出5.13億加元。其中,110個大公司占勘查資金支出的65.3%;小公司405個占勘查資金支出的34%,探礦人38個占勘查資金支出的0.7%。
在加拿大,小型勘查公司的數量很大。根據加拿大礦山手冊2002~2003年粗略統計,小型勘查公司有1200多家。其中大部分在TSX Venture和TSX交易所掛牌,還有40家左右不掛牌的公司在加拿大非上市部門交易股票,向公眾籌集資金,還有少量只能向數量有限的投資者出售股票,而且股票不能公開交易的私有公司。當一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希望到一家證券交易所掛牌。在加拿大,公司掛牌的主要途徑有初始公開發行、資本集中公司計劃和反向購買。公司上市可以為股東提供一個現成的市場,擴大股東基礎,提高股票身價,最重要的是通過交易所的條件影響公司股票初始配售。
(二)證券公司和礦業發起人
是指各類從事證券買賣的公司。多數屬於加拿大投資交易者協會和TSX、TSX Venture證券交易所。它們以自身身份或代理人身份承銷或交易公司證券。在加拿大禁止個人和公司從事股票交易,從事股票交易必須注冊為交易商、經紀商、經紀-交易商或證券發行商。無論是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還是在不掛牌市場交易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幾乎完全依賴這些證券公司籌集勘查資金。
承銷商通常是專門的投資公司或證券商,通過談判達成的協定承銷公司的股票。有時礦產資產最初的發起人和礦業公司也可以成為承銷商。一般來說,承銷商自己購買新股票,然後再賣掉。但也存在例外。一是承銷商以「最大努力」為基礎承銷股票,就是承銷商盡最大努力代銷股票,賣不出去的可以退回,並按銷售額收取傭金。二是私下安排,就是證券公司規模很大信用等級很高,向少數幾家大的機構投資者發行股票而幾乎不承擔風險。
不掛牌市場中的證券公司和經紀-交易商將通過電話、郵件直接向公眾銷售股票,而且由於這個市場的特殊性,該證券公司得不到二次交易的傭金,其收益主要依靠承銷股票。
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功的融資活動取決於礦業發起人和經紀人的密切合作。礦業發起人是介於礦業資產所有者和投資者之間的中間人。礦業發起人的判斷和經驗在選擇融資來源和確保礦業資產銷售者達成最佳交易中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對其知識和管理服務的回報,該礦業發起人收取相應的費用,通常是該礦業資產中一定比例的權益。礦業發起人通常掌握公司大量股份並實施有效控制。礦業發起人取得公司控制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向公司出售礦權地,在這種情況下,10%的股票要由第三方保存,未經證券管理部門批准不能出售。二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公司股票,以這種方式取得的股票可以自由交易。一個成功的礦業發起人可以通過自身的活動激發公眾購買公司股票的廣泛興趣,促進價格上升。這時發起人和初始投資者可以賣掉公司的股票獲利。礦業發起人可以作為承銷商與以自己身份購買股票的經紀人簽訂協定,但也經常採用承銷辛迪加的形式來分散承銷風險。這樣,礦業發起人不僅可以通過交易股票獲利,還可以通過參與承銷獲利。
(三)投資者
包括為礦產勘查提供投資的個人和機構。個人投資者主要包括公司創始人(有時是礦業發起人),其家庭成員和朋友,富人或商人,公眾。他們投資高風險的礦產勘查領域,一是出於對企業創始人和礦業發起人的信任,二是為了獲得高回報,三是為了獲得政府為鼓勵勘查投資提供的稅收優惠。總體上看個人投資者多數是理智的,其風險投資一般在其收入的5%左右,最多不超過10%。公司創始人、礦業發起人、其家庭成員和朋友、富人或商人還經常成為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主要股東(占公司股份10%以上),而且通常占據公司總裁、副總裁、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董事會主席、董事等主要職位。
機構投資者是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重要股東。在加拿大大約有200家小型礦產勘查公司至少有一個控股10%的機構投資者作為公司主要股東。這些機構投資者包括各類投資公司、大型礦業公司、小型礦產勘查公司、其他領域的公司。投資公司以投資為目的,通過提供可轉換的貸款或直接股權投資持有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股份。這些投資公司有的來自加拿大,有的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少大型礦業公司控制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股份,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揮小公司在勘查上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本公司的發展戰略對小公司實行控制。這些大型礦業公司事實上起著「風險資本家」的作用。Cominco公司是這方面的典型。主要業務集中在中國的Minco公司就是受這家公司控制的。一些資金實力較強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也可以在其他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中持有重要股份,以獲得對更多礦產資產的控制。個別情況下,一些制葯和食品公司也在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中持有重要股份。
二加拿大探礦人和小型勘查公司的融資方法
對於探礦人和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來說,有許多籌集勘查資金的方式。
(一)以利益條件供給資金協定(Grubstaking Agreement)
這可能是最古老的籌資方式:一個有錢人(一般是當地商人)為一個找礦人提供足夠的資金使之能夠在整個季節開展野外工作,作為回報,資金提供者獲得任何礦產發現收益的一半。
(二)勘查辛迪加(Prospecting Syndicate)
就是一夥人聯合起來,通過購買該辛迪加管理人發行的一定數量具有一定面值的單位為一個礦產項目的勘查或初步開發提供資金。這個辛迪加管理者可以是探礦人但更經常是發起人,有權處置該辛迪加的資金,安排勘查活動,或處置通過打樁或購買取得的礦業資產。辛迪加的每個成員共同和分別地對發生的債務負責,而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要按照其個人所得稅稅率納稅。另外,辛迪加的股份通常是可以評估的,至少達到其面值,並且可以要求辛迪加成員為了保持其權益有效,進一步投入資金。辛迪加單位不能發行給公眾或者由注冊的證券交易商交易。辛迪加很少有能力支持初步開發以外階段的投資,通常是把其資產處理給一家更大的公司,換取在公司中的股權權益。
(三)聯合風險協議、選擇權協議和參入協議
聯合風險協議(Joint Venture)不是一個法定實體而是一個以合同為基礎的經營安排。合同每一方為特定的任務作出一定貢獻,對於該任務享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並有權按比例分享實物利潤。根據聯合風險協議,各方獨立處理自己的扣除、補貼、成本和利潤。通常,大型礦業公司提供勘查資金換取其與小型勘查公司建立的聯合風險協議中的權益。
根據選擇權協議(Option Agreement),一方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其投入和工作義務從而有權選擇獲得另一方擁有的礦產資產中的一項權益。
在一個典型的參入協議(Farm-in Agreement)中,一方可以通過在另一方礦產資產上投入特定數量的勘查費用來換取在另一方礦產資產中的所有權權益。
(四)初始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這是公司在一個股票交易所獲得掛牌的傳統方式。公司要提出掛牌申請,編制一份招股說明書並由證券委員會批准。招股說明書要提供詳盡的信息,為投資者決策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私下安排(Private Placement)
就是承銷股票並以很大的數量銷售給少數幾個購買者,通常是機構投資者。根據經過密切協商的協議,這些懂行的投資者通過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獲得重要的或控制性的權益。如果投資者是以自己的身份購買股票並且滿足規定的要求,就不需要編制招股說明書。這種籌資方式由於時間短成本低越來越流行。
2002年,在TSX Venture股票交易所上市的974家礦業公司共籌集資金5.75億加元,其中90.6%是私下安排方式,6.3%是公開發行方式,3.1%是初始公開發行方式。平均每個公司籌集資金數額為588296加元。
小型礦產勘查公司還可以自己注冊為股票發行商並直接向公眾發行。它還可以為公司現有股東提供購買更多股票的權利,這種方式被稱為「權利發行」(Right Offering)。
總之,探礦人和小型礦產勘查公司融資的實質是,各類投資者通過一定方式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換取在礦產地中的權益或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中的股份。
三、近20年影響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的主要因素
據加拿大一家公司調查,1982~2002年間,加拿大共籌集勘查資金70億加元,平均每年3.5億加元,這些籌資活動大約是由500家左右的公司完成的。
在這20年的時間內,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勘查支出經歷了3個周期。
第一個周期:從1983年的0.95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15%),增加到1987年的7.7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51%),然後下降到1991年的1.1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21%)。
第二個周期: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1997年增加到近3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31.5%),達到過高峰,然後開始大幅度下降到1999年的1.4億加元。
第三個周期:從2000年的1.56億加元上升到2001年的1.8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35.4%),然後上升到2003年的2.8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41%)。
在這個時期影響礦產融資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稅收鼓勵政策、引入全部流動通過股票、礦產資源的重大發現和1997年BRE-X股票欺詐事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加拿大聯邦和省政府對礦產勘查一直實行鼓勵政策,除允許礦產勘查費用從公司收入中100%稅前扣除外,還在不同時期實行額外的稅收優惠。例如1983年開始實行礦產勘查耗竭補貼。即每3加元符合條件的加拿大礦查勘查費用可以享受1加元的補貼。這項政策一直執行到1987年,後來補貼率調低,並在1989年以後停止。再比如,聯邦政府針對礦產勘查費用急劇下降、礦產儲量下降和金屬價格低落的狀況,從2000年10月開始對礦產勘查實行投資稅收優惠。合格的勘查費用可以享受15%的稅收優惠。目的是幫助小型礦業公司通過發行流動通過股票增加股權投資。隨後部分省份積極響應,也實行了類似的優惠政策。目前,這項計劃結束期已經從2003年年底延長到2004年年底並且合格的勘查費用可以在該計劃結束的一年內享受稅收優惠。
流動通過股票是加拿大為促進礦產勘查投資實行的一項融資機制創新。流動通過股票實行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流動通過股票術語和相關條款於1986年首次出現於所得稅立法中。這種辦法一直使用至今。其主要特點是:
一是這種機制允許公司將其稅收扣減的權利轉給投資者。公司可以直接與投資者簽訂流動通過股票協議,也可以與流動通過股票有限合夥企業簽訂協議。流動通過股票有限合夥企業吸收公眾資金,然後投資到不同的資源公司中。
二是與聯合風險協議、聯合勘查公司(股東數量不超過10個)或合夥企業不同,這種機制在股東數量上沒有實踐和法律上的限制,每一投資單位的成本很低,潛在投資者的范圍更寬,並可以避免對發行公司現有管理和決策結構產生影響。
三是允許投資者進入資源部門並且主張資源支出而不需要積極參與到資源經營中。流動通過股票的投資者取得一項具有一定投票權的股權權益,其股票可以在一個公認的股票交易所交易,承擔有限責任。
四是每個投資單位的成本較低使得投資者在購買一定的股權權益時不至於承受過大的項目風險或部門風險。當投資者通過一個有限合夥企業購買一項股份權益時,投資門檻經常比直接購買略低,並且對特定的投資數量來說,投資者可以實現在多個資源公司投資的目的。
政府對礦產勘查稅收優惠政策與流動通過股票融資機制相結合,促進了礦產勘查融資。在礦產勘查耗竭補貼政策的支持下,1983~1990年通過流動通過股票籌集資金總計37.83億加元。在礦產勘查投資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從2000年10月到2003年6月,通過發行741筆流動通過股票籌集了4.25億加元礦產勘查資金。
礦產勘查取得重大發現成為促進礦產勘查融資的重要因素。在90年代初期一系列重要礦床的發現成為刺激礦產勘查投資的重要因素。例如Arequipa Resources在秘魯發現Pierina金礦,Diamond Fields在加拿大發現Voisey Bay鎳礦,Dia Met Minerals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發現金剛石礦,International Musto,在阿根廷發現Bajo de la Alumbrera金礦,BRE-X宣稱在印度尼西亞發現Busang金礦等。1995和1996年礦產勘查公司成為股市投資熱點。這里以加拿大西北地區金剛石礦的發現為例,C.H.Fipke等人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克服了融資、技術、自然條件上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找礦的重大突破,在加拿大引發了一輪金剛石勘查熱潮,大約有200家國內外大小不同的公司捲入其中,圈佔勘查用地達10萬平方英里。許多投資者競相購買金剛石股票。Dia Met Minerals公司的股票價格從1990年的每股12分迅速上升到1992年的每股67加元。許多投資者發了財。在這種環境下,籌集礦產勘查資金變得非常容易。
到1997年初,BRE-X在分析樣品中摻假的欺詐事件開始被逐步揭穿,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BRE-X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落千丈,從最高每股280加元下降到一文不值,市值損失數十億加元,股東遭受巨大損失。一名證券公司的經紀人因無法償還替投資者買股借的錢而跳樓自殺。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特別是在印尼開展勘查的小公司的股票受到嚴重影響。在1997年加拿大股票市場損失最大的公司中小型礦業公司佔30%。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的黃金和貴金屬分類指數下降了40%。盡管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加拿大股市上都發生過一些欺詐事件,但就其規模和影響程度而言,BRE-X公司欺詐案是空前絕後的,以至於此後的很多年裡,加拿大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籌資處境十分困難。
除了上述因素外,礦產勘查融資還與經濟發展狀況,礦產品價格、資本市場狀況、礦業管理規定有著密切關系。而在過去20年中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和支出發生的周期性變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四、加拿大成為世界重要勘查融資國的有利條件
加拿大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勘查融資國,E.Mahoney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因:
一是在距離、時間和文化上與美國投資者接近。正是來自美國的投資者成為加拿大小型礦產勘查公司融資的重要驅動力。
二是同美國股票交易所相比,加拿大的股票管理者和管理規定更有利於礦業風險資本。
三是采礦被認為是加拿大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核心部分,而在紐約礦業壓根就沒有受到關注。
四是由於在過去100年有大量的礦產勘查活動在加拿大持續開展,在溫哥華和多倫多集中了大量的有經驗的勘探者和礦山開發者。
五是由於以上原因在加拿大存在大量積極進取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
澳大利亞具備上述2至5個條件,也籌集了大量的礦產勘查資金,但由於上面提到的第一條原因而不能與加拿大相匹敵。
倫敦正在成為小型勘查公司的風險資本市場,但是它也是距離大多數美國投資者太遠、太陌生,並且除了第二個條件外其他條件都不具備。
我基本贊同上述分析。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加拿大政府對礦產勘查實行特殊的鼓勵政策,而且有大量在礦產勘查融資方面具有專門知識的證券公司和礦業分析師,對加拿大成為世界領先的礦產勘查融資國具有重要作用。
五、對改進我國礦產勘查融資機制的啟示
從加拿大的情況看,礦產勘查融資是企業的市場行為,具有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同時政府也根據勘查融資市場的變化實施必要的宏觀調控。從改進我國礦產勘查融資的機制角度而言,我認為有幾點值得重視:
一是要繼續抓好大型礦業公司自身投入。就加拿大全部礦產勘查支出而言,大型礦業公司通常佔50%~80%。我國礦業企業規模小而分散,經濟實力不強。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我國現有礦山企業進行改造,實行礦產勘查投入的稅前扣減制度,改革礦業稅費政策,增強這些企業投資開展礦產勘查的能力。
二是不斷健全完善礦產勘查風險資本市場。加拿大礦產勘查投資者和使用者之間通過各種協議方式建立密切聯系,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勘查資本市場。我們要認真學習借鑒。進一步放寬對從事礦產勘查的企業或個人的資質要求。鼓勵個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投資於礦產勘查,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多樣化的投資機制。爭取我國證券交易管理機構放寬礦產勘查開發企業上市的標准或開辟專門市場,為其面向社會公眾籌集風險資金創造條件。
三是重視發揮政府對礦產勘查融資的調控作用。加拿大有關政府部門對本國礦產勘查行業的情況進行全面系統及時的調查統計,認真吸納有關協會團體提出的政策建議,及時出台調控措施,密切跟蹤分析政策成效,並不斷調整改進,在促進礦產勘查行業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這些有益的做法和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借鑒。要在充分分析我國礦產勘查投資狀況、趨勢和問題的基礎上,對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提出扶持措施,包括直接補貼或稅收優惠政策等,推動形成政府調控與市場運作密切結合的商業性礦產勘查運行機制。
四是積極探索我國礦產勘查開發企業到加拿大上市的途徑。近年來,加拿大對股票交易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重組,TSX和TSX Venture都屬於TSX集團管理。目前,加拿大正在積極推進各省證券管理規定的整合和統一。我國礦產勘查開發企業到加拿大股票交易所上市雖然要付出一定成本代價,但其上市條件比較寬松,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這樣做,有利於促進礦產勘查開發企業的規范化管理,熟悉了解國際行情和慣例,充分利用國外風險資本,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對我國具有一定條件的礦產勘查企業到加拿大股票交易所上市應當給予扶持和鼓勵。
五是吸引加拿大礦產勘查公司到中國投資。加拿大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有1000多家。目前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本土、南美和北美。與中國有業務聯系的只有10多家。許多公司有在中國投資的意向,但是在選擇投資項目上存在信息獲得和聯系渠道方面的困難。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的促進工作,投入一定資金,委託事業單位或中介組織開展相關信息收集整理和服務。
④ 全球債券的市場現狀
第一筆全球債券發行後,投資銀行為了促進市場的發展,力圖向借款人說明利用全球債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巨額借款需求;同時向投資者保證全球債券將具有充分的流動性。事實也確實如此。
世界銀行已經將全球債券作為其主要的融資手段,到1993 年世界銀行已通過發行全球債券滿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資需求,並期望將來將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銀行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發行全球債券可以降低籌資成本。據估計,發行全球債券可以比發行揚基債券節約10—20 個基點,比發行歐洲美元債券節約近10 個基點。同時在後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沒有擴大,這主要是是因為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進行大筆交易,因而使全球債券的交易量在歐洲清算系統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資者對全球債券也極為歡迎,這不僅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流動性,而且因為全球債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國的國債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1 億美元以上的交易的買賣差價僅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債券流動性僅次於美國國債,其買賣成本低於其他類型債券。買賣主權發行者或國際組織的債券,在揚基債券市場上成本為25 美分以上;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為15 美分,而全球債券的成本僅為10 美分。
全球債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託管成本。這是因為在全球債券交易中,歐洲債券和美國國內債券市場的交易、清算網路得以聯通,從而大大縮短了清算和交割時間,節約了佔用資金的利息成本。同時,由於全球債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沒有託管機構,因而投資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國的託管機構,而不必求助於國外託管機構,這就成倍地降低了託管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具有上述諸多優勢,但在開始的幾年中,只有世行被認為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其他發行人所發行的全球債券或是大部分迴流到國內市場,或是只在除本國市場外的一個主要金融市場發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要發行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發行人必須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其借款規模足夠大,因而能大規模發債;二是發行人必須在至少兩個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譽,以便利債券的順利發行。而真正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發行人極少。
為了能夠利用全球債券的優勢,一些不具備上述兩個條件的惜款人採取了一些變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的同時,利用美國的144A 規則在美國國內進行私募發行,從而創造一種類似全球債券的交易。美國發行人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來規避SEC 的登記要求,從而縮短發行的准備時間。根據144A 規則,只要是合格機構投資者(QIBs),就可以購買按144A 規則發行的證券。由於144A 發行只能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其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權發行人為了提高證券流動性,多不採用144A 發行,而是向SEC 登記,以便能向美國的零售投資者發行。
一些借款人雖不具備發行全球債券的條件,但仍利用這一方式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值的全球債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業公司就曾發行過約80 億美元的全球債券,但以加元計值。這些債券發行後大部分流回國內。這類借款人利用全球債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可以滿足其巨額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全球債券比加拿大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國外金融市場發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於發行全球債券的傭金明顯低於在國內市場發行債券的傭金,因而仍可以節省大量費用。此外,直接以本國貨幣發行全球債券也避免了同時必須進行互換交易的風險和成本。
全球債券的發行與某些國家的國內規則可能發生沖突,因而必須事先進行協調。如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辛迪加中必須至少有一家日本證券公司,而日本國內證券公司的傭金都是比較高的,因此會增加全球債券的發行成本。為此,世行獲得了日本有關當局的豁免,可以在發行日元全球債券時不必邀請日本證券公司參與。又如在德國,債券都是以無記名形式發行的,而全球債券都是在美國SEC 登記並以記名形式發行的。為了避免發行馬克全球債券時出現沖突, 世界銀行設計了兩個永久性的全球證書( Global Certificate)。這兩個全球證書都不能換成單個的債券。無記名的全球證書由德國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屬機構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記名全球證書則由花旗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國的證券託管公司(DTC)所屬成員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通過這種方式,馬克全球債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並可以通過「歐洲清算系統」或塞德爾(歐洲債券市場)、 DTC(美國市場)及DKV(德國市場)所組成的清算網路進行交易的清算,從而降低了馬克全球債券的交易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市場從1993 年以來獲得飛速發展,但許多市場參與者仍對此持懷疑態度。歐洲投資銀行(EIB)的官員認為,真正能夠發行全球債券的發行人只有世界銀行集團的三個姊妹組織,而其他的發行人實際上並不是發行真正的全球債券,而只是發行金額較大的歐洲債券,還有人認為只要美國還是一個記名債券市場而歐洲還是一個無記名債券市場,就不能真正形成一個無邊界限制的全球債券市場。
雖然各界人士對全球債券意見不一,但全球債券確實代表著未來資本市場全球化的趨勢,因此其未來發展是很樂觀的。
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創立。 定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麼叫宏觀調控?經濟學家理解這個詞就是宏觀經濟政策。但實際應用上,它的含義是模糊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經濟研究部門叫宏觀調節部,表明在當時的經濟形勢下對宏觀調節還有一點敬畏,後來改稱了「宏觀調控」,好像我們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加強了。宏觀調控慢慢又演變為一個長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任何時候都要存在。這種提法把「宏觀調控」的意思模糊了,因為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學上就是短期的。
⑤ 1.2 2.0 下列籌資方式既具有抵稅效應,又能帶來杠桿利益 a 發行債券 b 發行優
選A 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有抵稅效應,另外,還可以影響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率)]發行普通股雖然也可以帶來杠桿利益,但卻不具有抵稅效應.因其股利支付不可以稅前扣除.
⑥ 發行債券的手續費是否會導致發行方與購買方實際利率不一樣
按照債券的實際發行價格和票面價格的異同,債券的發行可分平價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平價發行:平價發行,指債券的發行價格和票面額相等,因而發行收入的數額和將來還本數額也相等。前提是債券發行利率和市場利率相同,這在西方國家比較少見。溢價發行:溢價發行,指債券的發行價格高於票面額,以後償還本金時仍按票面額償還。只有在債券票面利率高於市場利率的條件下才能採用這種方式發行。折價發行:折價發行,指債券發行價格低於債券票面額,而償還時卻要按票面額償還本金。折價發行是因為規定的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按照債券的發行對象,可分為私募發行和公募發行兩種方式。私募發行:私募發行是指面向少數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債券,一般以少數關系密切的單位和個人為發行對象,不對所有的投資者公開出售。具體發行對象有兩類:一類是機構投資者,如大的金融機構或是與發行者有密切業務往來的企業等;另一類是個人投資者,如發行單位自己的職工,或是使用發行單位產品的用戶等。私募發行一般多採取直接銷售的方式,不經過證券發行中介機構,不必向證券管理機關發行注冊手續,可以節省承銷費用和注冊費用,手續比較簡便。但是私募債券不能公開上市,流動性差,利率比公募債券高,發行數額一般不大。公募發行:公募發行是指公開向廣泛不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債券。公募債券發行者必須向證券管理機關發行注冊手續。由於發行數額一般較大,通常要委託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承銷。公募債券信用度高,可以上市轉讓,因而發行利率一般比私募債券利率為低。公募債券採取間接銷售的具體方式又可分為三種:①代銷。發行者和承銷者簽訂協議,由承銷者代為向社會銷售債券。承銷者按規定的發行條件盡力推銷,如果在約定期限內未能按照原定發行數額全部銷售出去,債券剩餘部分可退還給發行者,承銷者不承擔發行風險。採用代銷方式發行債券,手續費一般較低。②余額包銷。承銷者按照規定的發行數額和發行條件,代為向社會推銷債券,在約定期限內推銷債券如果有剩餘,須由承銷者負責認購。採用這種方式銷售債券,承銷者承擔部分發行風險,能夠保證發行者籌資計劃的實現,但承銷費用高於代銷費用。③全額包銷。首先由承銷者按照約定條件將債券全部承購下來,並且立即向發行者支付全部債券價款,然後再由承銷者向投資者分次推銷。採用全額包銷方式銷售債券,承銷者承擔了全部發行風險,可以保證發行者及時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因而包銷費用也較余額包銷費用為高。西方國家以公募方式發行國家債券一般採取招標投標的法進行投標又分競爭性投標和非競爭性投標競爭性投標是先由投資者(大多是投資銀行和大證券商)主動投標,然後由政府按照投資者自報的價格和利率,或是從高價開始,或是從低利開始,依次確定中標者名單和配額,直到完成預定發行額為止。非競爭性投標,是政府預先規定債券的發行利率和價格,由投資者申請購買數量,政府按照投資者認購的時間順序,確定他們各自的認購數額,直到完成預定發行額為止。
⑦ 次貸、次債是什麼意思目前的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
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概述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准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什麼是次按
次按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
次貸危機的源頭
2002以來利率先降後升,房地產市場卻先熱後冷,導致大批藍領階級陷入房貸陷阱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1]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房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近年來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
次貸危機事件時序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1月:
匯豐控股首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並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
2007年3月: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2]。
2007年4月2日:
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7月27日:
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3]。
2007年7月底至8月初:
全球股市因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危機而大幅波動,全部股票市場下跌。
2007年8月
2007年8月1日:
澳洲麥格理集團旗下兩只對沖基金,上月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逾50%;同日股市大跌。[4]
2007年8月2日: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5]
2007年8月4日:
中國銀行宣布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令市場知道不單只是匯豐出現問題,而是全球整個銀行業的問題[6]。
2007年8月6日:
全球股市第三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7]。
2007年8月6日至11日:
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央銀行等國先後為美國的次級房屋信貸上增加准備金額來注資,分別為1158億歐元、1兆日圓、49.5億澳元、590億美元以及31.5億加元[8]。
2007年8月10日:
全球股市第四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9]。
2007年8月15日:
全球股市第五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拆倉的消息影響而大跌市,拖累環球股市和貨幣,恆生指數一度急瀉超過700點,跌至兩個月以來的低位。[10]。
2007年8月16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在眾多利淡消息籠罩下,金融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第六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的消息影響而出現連續第二日大跌市;環球股市全線受挫,其中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下跌達8.8%;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一度急瀉940點,跌至5個月以來的低位,令在7月的歷史最高點在一個月內跌了約3,000點,跌了約12%。
另外有基金業人士擔心,若基金贖回潮持續,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跌勢。[11]。
2007年8月17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金融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
亞洲股市全線下跌,其中恆生指數在中午一度急挫了1,285點,但收市前一小時內反彈約1,000點,收市時只跌285點。日經平均指數亦大跌874點,是七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2]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在美國股票市場開市前宣布調降低貼現率0.5%至5.75%,消息一出令歐美股市戲劇性反彈。
2007年8月31日: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首次就如何應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出方案及措施。[13]
曾經是美國最大次級房貸公司的Ameriquest Mortgage將批發及服務業務賣給了花旗集團,停止了貸款營業。[14]
2007年下半年
2007年9月13日:
英國第五大信貸銀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因次級房屋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了10億英磅。英倫銀行向該銀行注入資金,成為50年來最大救市。到了9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戴理德宣布向Northern Rock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
瑞銀(UBS)10月1日發表報告稱,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影響,銀行虧損額超過40億瑞士法郎(30.4億美元)[15] 。
2007年11月2日:
正當全球市場以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全球股市出現了全體暴跌的情況,恆生指數又下跌了一千多點。
2007年12月12日:
多國央行連手協作緩解次級債危機 ,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的央行參與了這項行動,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全球經濟合作的最大行動, 恆生指數一星期又下跌了1279多點。
2008年
1月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亞太區股市於美聯儲消息公布前大幅下挫, 其中恆生指數當天下跌2061點, 以點數計乃歷來最大跌幅, 匯豐控股股價等下跌超過一成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月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⑧ 如何解釋一家公司有錢即去購買理財產品又去發行債券
一邊在融資,一邊在投資!結果是:債券帶來了資金,有了資金就可以投資,投資後得到了收益,把債券清算後,他沒有拿出一分錢,卻多了一筆投資收益!所以錢存在銀行,銀行賺了105%(房貸),存款人賺了3.47%(存款利息)!個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