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1、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管制被變相突破
近年來,由於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債券融資成為企業外部融資的重要渠道。由於債券發行利率一般低於同期限貸款利率,優質企業融資一般首選發行企業債券。然而,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仍然是商業銀行,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方式融資,實際上是變相突破貸款利率下限管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銀行間市場信用等級AAA級中短期票據為例,同期限中短期票據平均到期收益率均較低,遠遠低於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經過測算,這些企業中短期票據利率僅相當於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70%。
2、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被突破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協定存款是適度放開大額存款利率管制的有力嘗試。1999年10月,人民銀行對存款利率放開上限進行了初步嘗試,允許中資商業銀行對中資保險公司試辦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期)、3000萬元以上的長期大額協定存款業務,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2002年至2003年,協定存款試點的存款人范圍逐步擴大到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和郵政儲匯局等機構;二是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大規模發行變相提高了存款利率。近年來,低收益率的存款越來越難以吸引客戶需求,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壓力日益加大。通過發行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方式。
二、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繼續推進
按照利率市場化整體安排,將採取「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存款先大額長期、後小額短期」的步驟。根據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預計快速推出實質性利率市場化措施的可能性較小,但在理財和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的沖擊下,變相突破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愈發明顯,對商業銀行的實質性沖擊將逐步顯現。下階段利率市場化推出的步驟方案可能為:
1、率先將人民幣貸款利率下浮幅度從10%擴大至30%
將人民幣貸款利率下浮幅度擴大到30%條件基本成熟:一是我國住房按揭貸款下限曾執行過基準利率下浮30%;二是當前我國貸款利率執行最低水平的比重不太高,貸款利率下限下調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根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執行下浮、基準和上浮的佔比分別約為30%、30%和40%,因此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主要對大約30%的人民幣貸款產生較大影響。
2、推動定期存款利率上浮,最後放開活期存款利率管制
由於我國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超過50%,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比重約43%,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比重約7%。因而,在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放開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對商業銀行財務影響相對較小,而放開活期存款和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的影響相對較大
㈡ 利率變動對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
影響如下:
影響一:寶寶類產品收益率將下行
貨幣基金收益率與資金面緊密相關,錢荒時貨幣基金收益大升。降息釋放資金量時,市面上的錢變多,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下行。
影響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下行
除去資金面寬松之外,許多銀行理財產品設置了收益率浮動條款,收益率據央行基準利率而調整。央行基準利率的大幅下降,一些新發的(部分已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可能下降。
㈢ 中國如何穩健推進利率市場化
第一,漸進式改革是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理性選擇。
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告訴我們,漸進式改革模式是符合中國經濟金融基本國情的理性選擇。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徵與利率市場化之前的美日韓等國具有較大相似之處。一方面,通貨膨脹率高企和市場利率攀升,「負利率」現象日益嚴重;另一方面,「金融脫媒」對銀行傳統業務模式提出嚴峻挑戰。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已經由10年前的92%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53.7% ,而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則導致大量資金從銀行表內流出。據有關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高達3.57萬億人民幣,已相當於同期存款余額的4.5% 。因此,從保護存款人利益和促進銀行轉型發展角度看,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迫在眉睫。但是,美日韓等國長達16年的改革經歷告訴我們,利率市場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市場主體看,國有企業作為主要資金需求方,其資金硬約束仍需進一步增強;而作為資金供給方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等仍需進一步完善。培育經濟主體的市場觀念和市場行為,加強和完善金融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都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只有做到改革循序漸進,才能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第二,金融制度創新是利率市場化的有力保障。
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要加強金融改革總體設計,鼓勵金融制度創新,重點解決金融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和深層次矛盾,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們認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有效推進依賴於兩大制度保障:一是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在資金定價市場化的同時將實現定價主體行為的市場化,必將會有部分金融機構退出市場。由於銀行破產倒閉涉及到廣大儲戶的根本利益,因此由政府主導構建存款保險制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就大大增強。二是要統籌協調利率市場化與匯率改革的關系。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先,匯率市場化改革在後,可以較好地規避國際資本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
第三,貨幣政策框架調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利率管制完全放開之後,由於市場利率將成為資金供求的決定變數,因此中國目前以貨幣供應量(M2)為中間目標的政策調控框架將會調整。一是市場化利率將成為新的中間目標。在美國等利率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市場利率是反映市場資金稀缺程度的指示燈。貨幣當局的政策調控將重點追蹤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維護市場資金平衡。二是貨幣政策工具將有重大調整。利率、匯率等價格型工具將取代貨幣供應量、存款准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成為主要政策手段。在調控過程中,貨幣市場將成為中央銀行實現政策目標的主要場所。
第四,經營轉型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內在要求。
由於目前較高的存貸利差水平,一旦利率管制完全放開,中國銀行業必將出現存貸利差縮窄的問題。與這個過程相伴隨的則是銀行業痛苦的轉型和變革過程。一方面,部分資金定價能力弱、風險管理能力差的中小型銀行,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多數銀行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將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經營策略,逐步實施以非息收入為導向的綜合化經營戰略。銀行業轉型和變革的進程也是銀行業格局重構的過程。值得指出的是,監管當局要把握好改革和監管的進度和力度,保障銀行業穩健經營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㈣ 如何理解民生銀行加速資管業務"五個轉型
1、開辟差異化轉型新路
近幾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互聯網金融興起,商業銀行邁入了全資產經營的「大資管」時代。為了應對經濟金融環境的深刻變化,商業銀行資管業務須著眼長遠,積極謀求轉型,回歸資產管理本質。
中國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在發布會上表示,該行緊跟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高度重視資管業務轉型發展,將資管業務作為未來轉型的重點戰略業務之一,該行在「鳳凰計劃」改革中將資管定位為全行「大資管」產品平台,致力於打造全能型「非凡資產管理」品牌。未來民生銀行著力從五個方面加速資管業務轉型,開辟專業化、差異化的資管發展之路,在持續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打造民生銀行理財金字招牌。
一是管理轉型,推動治理模式、組織架構向市場化轉變,開展獨立專業化風險管理改革。
二是盈利模式轉型,推動盈利模式向非利差化轉變,資管業務收入模式由利差收入向收取管理費模式轉變。
三是投資轉型,站在全球視角推動投資品種大類化、多元化轉變,加強組合管理,提升主動資產管理能力,做真正的資產管理業務。
四是產品與渠道轉型,產品逐步回歸「資產管理」本源,產品形態由預期收益型向凈值型轉變,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並構建向線上線下立體化營銷轉變,產品標准化、批量化與個性化、專業化相結合,增強線上移動渠道及線下代理渠道的銷售能力。
五是技術轉型升級,將「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的新技術引入資管業務,提升客戶需求挖掘能力和風險管理效率。
2、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0多年來,國內銀行資管業務實現了飛速發展,不僅幫助廣大投資者實現了財富保值增值,而且為銀行服務實體企業構建了投融資平台,促進了傳統銀行盈利模式轉型提升。
據介紹,民生銀行資管業務起步於2002年,是國內率先開展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之一。經過15年的開拓創新、專業發展,到2016年末民生銀行理財余額突破1.4萬億元。近三年來,民生銀行理財規模增長超過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0%,客戶收益水平連續多年位居同業前列。
15年來,民生銀行秉持「為民理財,與民共生」的資產管理理念,不僅為廣大理財客戶創造穩定的投資回報,而且大力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助推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積極承擔了大型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
據李彬介紹,民生銀行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通過債權投資、股權投資、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16年該行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余額超過1萬億元,重點服務於國家戰略工程和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覆蓋了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業、公用事業、石油化工、葯品及醫療行業、傳統製造業等行業。
其中,民生銀行理財投資產業基金、政府引導基金規模超過400億元,成功支持了重慶大渡口釣魚嘴半島PPP項目、天津武清區項目、昆明軌道交通項目、西安西咸區海綿城市項目、南京江北基礎設施股權投資基金、亳州中醫葯產業基金等多個重點項目。
民生銀行還積極響應「去通道化」有關政策,大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自2013年作為首批試點機構以來,民生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發行規模、發行筆數始終位居同業第一,累計為100餘家實體企業發行了超過500億元的產品。緊密服務供給側改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通過去通道化,實實在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3、專業化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據李彬介紹,民生銀行構建了適合理財業務的大類資產配置體系,通過風險預算的模式進行資產配置。民生銀行還建立了重視擇時、注重過程式控制制的投研體系,提前鎖定收益、規避風險,從而降低整體投資風險。
比如,2015年6-7月股票市場劇烈震盪,在上證指數跌幅超過47%的情況下,民生銀行權益類委託投資仍取得超過4%的年化投資回報,量化委託投資取得16%的年化收益,分級A委託投資實現了年化33%的回報。
民生銀行因時而變、因勢而動,不斷滿足投資者保值增值等各類需求。近年來,民生銀行通過新開立分行和附屬村鎮銀行,採用直銷和代銷等方式,將非凡資產管理產品推廣到西部地區及三四線城市;通過創新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滿足高凈值客戶和私銀客戶的需求;通過T+0型產品,滿足企業客戶的現金管理需要;附帶訂制投資清單的增利標准產品,滿足了金融機構同業投資的需求,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民生銀行著力打造「非凡資產管理」品牌,先後推出八大系列拳頭產品,多渠道、全方位覆蓋各類客戶,努力滿足普通個人客戶、高凈值客戶、私人銀行客戶,以及企業客戶、同業客戶的多樣化投資需求。近三年,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年均發行規模超過4萬億元,年均發行超過4000款,服務個人客戶逾170萬戶,機構客戶超過5000戶,三年累計為投資者實現收益超過1000億元。
4、資產配置多元化發展
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和企業產業轉型為跨境資管業務提供了新機遇。民生銀行主動出擊,積極配置海外資產,通過配置離岸人民幣大額存單、中資美元債、港股定增等,開展多元化投資,持續提高資產收益。
尤其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民生銀行抓住戰略機遇,加快海外資產配置步伐,積極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主動服務全球客戶。同時,引入權益、量化、分級A等創新工具投資,准確把握主要市場機會,實現了資產多元化發展。
今年,國內資產管理業務在市場需求、資產質量、互聯網化趨勢和營銷渠道等方面呈現多樣性變化,民生銀行的營銷策略也進行了適時調整。
一方面,民生銀行繼續深入拓展零售基礎客群,包括國內高凈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通過手機和互聯網等移動通訊方式,提升客戶業務辦理的便利性和滿意度;通過互聯網化的系統改造和大數據運用,提高產品的線上推廣能力,開拓新客戶尤其是年輕客戶群體。
另一方面,民生銀行細分對公客戶群,尤其是企業和同業客戶群,針對客戶多方面需求進行產品創新,展開精準化營銷活動,強化對公客戶的互聯網渠道建設。
5、構築風險管理「三道防線」
與傳統的信貸業務不同,資管業務具有獨特的風險特徵及管理模式。民生銀行始終把風險防控放在第一位,著力構建險管理「三道防線」,建立了涵蓋資管業務條線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內生機制。民生銀行建立委員會決策機制,形成內部制衡、外部制約的風險管理格局;建立兩頭收緊的閉環式風險管理,前有項目發行風險審查,後有資產投後監控,及時控制、揭示、處置風險。
第二道防線——專業風險管理能力。民生銀行將風險管理部門劃分為公司、零售、金融市場三大風險管理領域,建立專業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部門和團隊,逐步形成反映迅速、管理專業、風控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
第三道防線——建立定期監督機制。民生銀行發揮內部獨立審計的稽核功能,定期對資管重點業務及管理流程進行檢查、督導和優化,確保了全行資產管理業務長期穩健發展。
㈤ 近幾年理財趨勢是什麼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凈值化轉型加速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㈥ 為什麼要讓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呢
因為要讓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是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管理,還有市場利益的調配等等。
㈦ 對金融理財發展趨勢的幾點探討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㈧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的現狀如何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現狀如何?
通過十餘年的努力,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特別是貨幣市場利率放開的進度比較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實現貨幣市場利率品種的市場化,包括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債券回購利率、票據市場轉貼現利率、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和二級市場利率等。二是不斷簡化存貸款利率管理。過去管理的利率品種很多,近年來,通過放開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業銀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後三次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幅度,增強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管理能力,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四是放開了對外幣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銀行管理的外幣利率品種已經很少了。五是中資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行大額定期存款業務,利率由雙方協商確定。總之,從制度方面看,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標已經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