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8國債利率是多少
第一期為4%,第二期為4.27%。
兩期國債計劃最大發行總額為300億元,其中第一期為150億元,期限為3年期,票面年利率為4%;第二期為150億元,期限為5年期,票面年利率為4.27%。
投資人購買的兩期國債從購買之日開始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不計復利,逾期不加計利息。
兩期國債按照面值向個人發行,為記名國債,記名方式採用實名制,可以掛失,可以提前兌取和辦理質押貸款,但不得更名,不可流通轉讓。
2018年10月10日,財政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順利發行50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面向機構投資者增發45億元,面向國外中央銀行和地區貨幣管理當局增發5億元。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為此次面向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國債的獨家發行及交存代理、財務代理。
此次發行50億元人民幣國債是對2018年7月份2年期和5年期國債的增發。
其中,面向機構投資者增發45億元,包括2年期30億元、5年期15億元,中標價格均為100元,收益率分別為3.65%、3.80%;面向國外中央銀行和地區貨幣管理當局增發5億元,包括2年期3億元、5年期2億元,發行價格為同期限國債中標價格。
⑵ 拜求中國國債利率數據
三個月期國債一年也發行很多期的啊,利率各不相同,一般沒有票面利率,低於面值發售,到期按面值結算。並且如果採取美國招標發行方式的話,各機構招標利率的不同,中標價格也不會相同。我只說每年的其中一期:
2004年第09期三個月期限國債:發行價格99.415元/張,2004年只發行了這一隻三個月期國債。
2005年第15期三個月期限國債:發行價格99.662/張,無票面利率,到期按照面值兌換。
2006年第07期三個月期限國債:發行價格99.600/張,中標利率1.66%;
2007年第8期三個月期限國債:發行價格99.440/張,無票面利率,到期按照面值兌換。對應年化收益率約2.25%:
2008年第21期三個月期限國債:發行價格99.515/張,中標收益率2.02%:
2009年暫無
債券對應的收益率由於起息日期和中標價格不統一等影響,可能有誤差,你自己也查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國債的中標利率是什麼意思
美國式招標(多種價格招標):在標的為利率時,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利率為當期國債的票面利率;
荷蘭式招標(單一價格招標):在標的為利率時,最高中標利率為當期國債的票面利率;
混合式招標:混合招標方式下,中標利率是由全場投標利率加權平均確定的。
⑷ 國債十年的年利率是多少>
2004年8月9日,期限為10年的2004年記賬式六期國債(國債0406)最終公布的中標利率,和5月底發行的7年期國債4.89%相比,利率下跌了3個基點,年利率只有4.86%。
⑸ 一般國債期限越長利率越高,最近發行的3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只有4.76%,而發行的三年期國債的利率都有5%了
並不是認為以後利率會降低而是國債發行的種類不同導致的。在中國發行的國債也是有分種類的,你所說的三年期國債利率有5%那是憑證式國債,一般這些國債是以銀行作為分銷機構進行銷售的,必須注意這類國債是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且不能在轉讓流通交易,而你所說的30年期國債那是記帳式國債為主,這種國債一般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可以在證券交易所或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流通轉讓交易。
⑹ 國債的中標利率是怎樣來的
在競標結束後,發行系統將各承銷商有效投標價位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序,並將投標數額累加,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此時的價位便是本次公開招標的中標價位,中標的承銷商都以此價格或利率中標。該價格又稱為中標價格或中標利率。此時實際投標量與計劃發行量之比,即是全場倍數。
邊際倍數主要出現在美國式招標和混合式招標中。美國式中標又稱多價位中標。在競標結束後,發行系統將各承銷商的有效投標價位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列,直至募滿預定發行額為止。在此價位以內的所有有效投標均以各承銷商的各自出價中標。其中,所有中標價位按照中標量進行加權平均後的價格即是本期債券的票面價格或票面利率。中標價位中,最高的利率(或最低價格所對應的利率)即是邊際利率。在邊際利率上的投標量與中標量之比,即是邊際倍數。
全場倍數越大,說明大家的投資意願越強,對該債券的認可度越高。邊際倍數越大,說明認購者對邊際利率的看法越一致。另外,邊際利率與票面利率的利差則反映了市場對該債券未來的走勢。利差較大,反映大家對該債券的走勢分歧較大;利差越小,則市場的看法越趨於一致。
⑺ 為什麼企業債券的利率要高於相同期限國債的利率
國債到期兌付能力較強,企業債劵到期兌付能力有不確定因素,為了讓你買企業債劵肯定利率會高一些。
⑻ 15年期國債利率才4.68%,三年定期利率5.2%,誰還買國債
特別國債都是長期國定利率附息債,期限以10年或者15年為主。「這可能跨越兩到三個經濟周期。」雖然現在三年期利率高於特別國債利率,但不等於以後十五年內都高於國債利率,銀行利率是跟經濟景氣變動的。不是馬克思說的好:「經濟規律是繁榮——危機——蕭條——復甦——蕭條」,由於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特別國債有抗周期性調整的功能,特別是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出現過熱以及通貨膨脹。投資長期國債成為一些機構如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和商業銀行等資產配置的必備產品,因為的他們的資產都是長期性的,例如保險公司的一個保單一般都是20年到30年期的,為了獲得長期穩定收益和規避短期風險,保險公司並不會把收來的保費全部存銀行和投資股市,包括商業銀行本身也會去買國債,因為上幾次發行的國債主要是工行、建行、中行等大銀行買了,因為買國債比買央行發行的央票,以及存超額准備金的收益高。我相信這些特別國債市場上肯定很搶手,並且接下來的特別國債還會受到市場追逐。
補充:
利率高是相對於現在高,例如你是個人投資者因為現在三年期定期利率高於國債利率,你當然會選擇存定期,但是萬一三年後經濟出現調整,比如1996起央行八次減息,從10.98%下降為1.98%。到2004年才開始加息。1997年曾經發行過利率為9.78%的國債,如果當時去買肯定不劃算啊!因為其利率低於定期,但是一年後、N年後再看,存款利息下降近10倍這么多,回過頭比較當初是買10年以上的長期國債鎖定高利率,還是存三、五年短期的定期存款劃算呢?說白了就是買長期國債是防止銀行利息下調的風險。
況且你第二個假設不存在,如果國債利率降低後去買是不可能的,買舊國債因為銀行利率下降而國債價格上漲,不劃算,買新發行的國債因為利率肯定和同期存款利率差不多,只是比存定期稍微劃算,畢竟可以免利息稅。你說的是買債券型基金也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說沒有風險,債券型基金會買企業債,但是很多企業債是浮息債,如果銀行利率下調債券利息也會下調。多數債券基金持有不少可轉債,有的還投資少量股票,股價、可轉債價格的波動均會加大基金回報的不確定性。2004年債券型基金也出現虧損的情況,基金的風險比國債大這是普遍的常識吧!
並且現在國債是不愁銷路的,因為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都需要,所以才出現老百姓在市場難買以及排隊買的情況。不過這也說明特別國債對於個人投資者不如機構那麼有吸引力,畢竟現階段市場上有股票基金等高收益的投資品更能吸引個人投資者。但也可以用行為經濟學來思考,這種狂熱的羊群效應,到底誰是最後一個接棒者呢?還不如做一隻兔子,俗話狡兔三窟,何必把資產全放到一個籃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