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債券融資市場存在的問題
企業債券,是企業為籌集借入資本而按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向債權人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企業債券融資一直是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然而在我國,企業債券的運用卻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且我國證券市場明顯存在著「股市強,債市弱;國債強,企業債弱」的特徵。這明顯突出我國過於重視股票市場而忽視債券市場的傾向,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 通過對前人文獻進行綜述,本文從我國目前企業債券的現狀和遇到的問題出發,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層面深刻剖析了影響...
Ⅱ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論文,針對寫哪一方面比較容易
這個很簡單啊, 因為銀行就是那種,當你想要錢的時候,一分錢接不到,當你不想要錢的時候,拚命貸款給你的東西。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向銀行借錢就更難了。 一個是因為他們的規模小,抵擋風險的程度不夠,一旦出了像金融危機這樣的風險,他們面臨著破產的問題, 二是:如果是國企則不同了,就算這家企業經營不好,但是後面還有國家投資公司或者是政府出面進行調節和還款,這樣相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銀行更願意借錢給他們。 三是:政府融資中心的錢中間有許許多多的利益關系,這個關系就不好說,這個有一定的官場黑暗在裡面,政府融資中小的錢基本上為這些利益關系所服務。四是: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的問題,直接融資無非就是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但是上市公司何其艱難,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言,只有在牛市才好上市,現在上市的手法無非是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但是條件的苛刻和審查制度的制定與多家公司爭奪上市的名額中的競爭非常的殘酷。而發行公司債券則需要有人來購買,但是購買的人怎麼會信任你們是個問題。還有就是找大型的創投機構對你們進行融資。 無論上面的那一條路,相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都是很難的。 難就難在中國是這樣體制,難就難在中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很少,難就難在中小企業在向銀行借款的時候沒有國企那種背景,難就難在中國的中小企業太多,競爭太強,而真正有超強競爭能力公司太少了。
Ⅲ 如何把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融資結構結合在一起寫論文
朋友們:
三十年前,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先生開啟了改革開放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及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宏觀戰略經濟思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安康……
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該放眼世界、站在高地,結合中國特色,敞開自己的「心門」從微觀經濟層面進行全面考量。我個人認為:時下的企業和個人都應該走「合作才是硬道理」的策略之路!縱觀當今世界上的優秀企業,無一不是從一開始就合作,又在合作中發展壯大,並最終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朋友您想發展嗎?您想為社會做一點貢獻、成為一個有用之人嗎?那就請您盡快打開您的「心門」、邁開您的腳步、走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大舞台來吧!我們願與您一起攜起手來廣泛「合作」、共創大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匯業融資行政總裁:王 鵬
二○○八年元月 於北京
民強方能國富,民強是國富的基礎!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為何能短短的幾年時間迅速崛起?而為何法國、英國用幾十年才能恢復到戰爭之初?伊拉克國民人均富裕程度在海灣戰爭前是很高的,而國家為何會滅亡?強大的國民素質是核心因素!
國家可能亡國、企業可能倒倒閉、個人可能破產,但民族的綜合素質及精神底蘊是永遠不倒的,並可以瞬間鑄就出更偉大的卓越,這么令人畏懼的力量是通過千百年的民族文化的沉澱方能凝結的,作為企業也是一樣,對股東、員工、社會光有物質上的利益回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企業文化的長期培養!商譽也許可以評估出價格,但企業文化是無價的!
做企業是一門哲學、更是藝術,怎麼能隨隨便便做老闆、搞創業、贏競爭、當老大、得融資、取私利呢?
最後,作為無形資產的所有者(項目發起人)而言,在客觀上無形資產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其進行價值評估的難度,在主觀上容易造成唯我獨大的錯誤認識,而脫離市場選擇和競爭環境,所以一定要認清現實環境,因地制宜,正確看待多方利益,尊重投資人的利益,做到識實務顧大體。沒有資金的注入再好的項目都會夭亡。
以上就是《企業「三」要素》的闡述,四類、十二大要素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是對這一規律認識的核心問題,我們通過評估系統的數據量化,可以從錯綜復雜的項目運作中找到其中的關聯性,發現企業的薄弱環節並對症下葯,逐步優化完善。
《企業「三」要素》說明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可循的,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它除了帶來財富,還給你帶來健康的身心,快樂而充實的生活,讓你在無邊的商海黑暗中看到光明的燈塔。尊重知識就是尊重自已,學海無涯,智者當借力而行,今天我們研發了財富大門的金鑰匙,用於開啟你心中的枷鎖,讓諸位有識之士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享受共同的財富盛宴吧!
作者是我們廣東匯業融資服務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王鵬先生 編寫的:《企業<論道>醫院》
Ⅳ 財務管理的學年論文 怎麼選題!!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研究。。。同為財管大三學生 我寫的就是這個 千挑萬選 選了這個
Ⅳ 有關債券融資的問題
影響採用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的一個重大因素就是公司的杠桿比率(資產負債率)。杠桿比的變化會改變投資者的財務風險。
先說使用債權融資的弊處:
如果一個公司借債太多,其負債-資產比率過高,持有其股票的普通股東可能會要求較高的股本回報率以補償其承擔的高財務風險。因此,這個公司的股票市價會下跌至使預期回報等於投資者所要求的投資回報水平。其股權融資的成本升高了(因為股價降低)。
使用債權融資的好處:
債權融資成本一般低於股權融資,其原因一樓提到一些,還有補充一點,債權融資產生的利息支出是可以免稅的。
所以,究竟是採用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最終取決於低成本的債權融資帶來的好處能否抵消因債權融資導致的股權成本提高的壞處。
有一個最佳的杠桿比,使得股本資金成本和債務資金成本的加權平均數達到最低。這個點也是採用債權融資和採用股權融資的分界點。
Ⅵ 中小企業籌資問題的研究有什麼意義
意義:資金籌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管理者必須拓展融資渠道,並權衡不同資金來源的可靠性、持續性、成本以及對公司經營風險的影響,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才能夠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投資機會,提高企業發展潛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因此,籌資風險的管理就成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和內容。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籌資活動越來越體現其重要性,當前,資金短缺是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企業能否健康良性地發展,籌資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企業籌資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資金的合理籌集和使用而獲取一定的收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通過各種途徑籌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以利於企業的發展,但是籌資又伴隨著各種各樣不同層次的風險,企業可以對籌資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控制,以避免籌資失誤對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國籌資風險研究還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還是很薄弱,因此,正確分析企業籌資風險及其控制策略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規模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本課題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狀況來探析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一)國外研究現狀 由於產業革命,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擴大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許多以前的私營及合夥企業,由於其融資渠道的相對狹小,不能滿足大規模現代化生產的需要,由此產生了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把社會游閑散資金集合起來,拓寬了融資渠道,同時也給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帶來許多嶄新的研究內容。 美國的三位著名經濟學家Markowitz、Sharpe和Miller先後對財務風險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952年,Markowitz發表的關於理智投資行為的論文,他指出投資者自行引導自己進行明智的決策,這種決策方式首先反映投資者對風險的厭惡,即他們不願意承擔沒有相應預期收益加以補償的外加風險,隨後,他又提出了證券組合的效率邊界概念。60年代初,Sharpe繼承並發展了Markowitz的理論,提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1958年米勒在研究公司資本結構的策劃上,同Modigliani提出MM理論,MM理論論證了在不同的資本結構下,公司資本成本保持不變,從資本成本的角度論證了由於財務杠桿收益與財務杠桿風險同步漲落,公司價值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後來Stiglitz等學者引入市場均衡理論和代理成本、財務拮據成本等因素,對MM理論進一步加以完善。資本結構理論為企業籌資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可以指導決策行為。 1976年,詹森和麥克林提出了「詹森—麥克林委託代理模型」,其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研究企業價值、股東風險偏好和管理者風險道德的財務規則。 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公司在為新項目融資時,應首先考慮內部融資,其次是舉債,最後才是發行新股。同時,布瑞理和Myers指出,從1965到1982年,在美國非金融企業籌資總量中,平均內部積累籌資佔61%,債券籌資佔23%,新股發行籌資佔2.7%,顯然,Myers和Majluf的融資次序理論和美國企業的經驗統計相一致。 1987年Carl. M. Sandberg將財務戰略研究的焦點放到了籌資決策中的財務杠桿使用度上,他指出杠桿決策即是選擇公司的債務和資本總額的目標比率,也是財務和戰略相結合的關鍵點。 1990年James E. Walter在研究財務戰略關於籌資戰略的制定中,研究了負債政策、通貨膨脹的影響,也研究了財務杠桿的限度及其決定因素,同時還將租賃決策也納入到籌資戰略的決策內容中。 1998年Stephen指出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研究應該從對純粹風險的研究轉向對投資風險的研究,從對人身和財產風險管理的研究轉向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 Janette Rutterford在2000年編輯的關於財務戰略的文集中,有關籌資戰略的內容主要由一篇關於最佳資本結構的研究文獻和三個分別關於資本結構、項目籌資、股利分割的案例研究構成。 籌資風險作為財務風險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隨著財務風險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由財務風險理論的發展來看,初期國外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保險金融業風險管理的研究,應付及擺脫財務危機的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在財務危機發生後,很少對事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和研究,現在財務風險理論逐漸轉向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並涉及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帶來的價值。 (二)國內研究現狀 當前中國財務學界對有關籌資風險理論達成共識,認為籌資風險是由於企業負債經營而產生的因不能還本付息,是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的可能性。籌資風險的成因主要是投資收益不確定,即投資風險、利率變動和資本結構不合理等。 1987年郭仲偉編寫了《風險分析與決策》一書,書中全面系統的研究了風險分析與決策的方法。1989年劉思錄、湯古良第一次全面論述了財務風險的定義、特性及財務風險管理的步驟和方法。向德偉在1994年發表的《論財務風險》一文,全面細致的分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礎,他認為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並且明確指出了財務風險的重要性,為財務風險理論向更深一層推進奠定了基礎。1995年張濤、侯紅兵也先後發表了關於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文章。1999年於川等人所寫的《風險經濟學導論》對經濟風險尤其是我國所特有的經濟風險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 庄仁敏在2000年論述了籌資風險的分類和衡量方法,結合航空工業企業的現狀進行案例分析,最後針對國內企業籌資風險的現狀提出籌資風險的防範原則和具體措施。盛連東也在2000年指出籌資風險的定性分析主要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本結構、資金分布和成長能力五個角度考慮,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杠桿系數法和概率分析法。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企業貸款籌資決策模型,針對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和成因,給出了簡單的優化策略。吳長煜在2002年以風險與收益的關系為理論基石,圍繞著企業風險及風險經營這一核心,把企業財務決策作為風險決策的選擇過程加以研究,通過分析企業不同階段的風險狀況來科學的制定企業財務戰略,拓寬和深化了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理論研究。2007年馬建威、盧秋實將籌資風險分為支付風險和財務杠桿風險,並提出籌資風險的綜合影響因素:負債率。因為支付風險是負債率的函數,財務杠桿風險也是負債率的函數,所以他們得出這一結論:企業籌資風險是負債率的函數。用函數關系表示即為:σ=C*f(D/V),式中,σ表示籌資風險;D/V 表示負債率;C 是一個常數,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對籌資風險的影響程度。2008年,王志忠、吳君民認為籌資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是籌資風險控制不容忽視的三個重要環節,以這三個環節為核心建立籌資風險控制的模型,對籌資風險進行控制,是提高籌資控制策略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有效途徑。2009年李興剛將企業籌資風險分為三種即債務性資金風險、權益性資金風險、利潤分配風險,針對這三種籌資風險類型,他提出利率風險規避措施和外匯風險規避;分析企業資金需求量,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分析籌資成本,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正確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風險的關鍵所在,企業的股利政策應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財富最大化,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融資。 我國的風險理論和風險管理研究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傳統財務理論將企業籌資風險定義為「由於負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認為籌資風險就是負債風險,但是這種認識存在誤區,事實上,企業籌資風險既包括負債籌資風險,又包括權益籌資風險。對權益籌資風險的忽視,會導致權益資金的用資成本被人為降低,所有者獲得紅利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企業管理者不需為此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因此,可以隨心所欲地、無償地使用這些資金,而風險卻最終由投資者承擔。